高考经济学最新常用术语汇总
16个经济学常考名词汇总
![16个经济学常考名词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743588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8.png)
16个经济学常考名词汇总16个经济学常考名词汇总总结了一些在经济学常识里常考又易混淆的名词,方便区分记忆。
(66到到111常考,是重点)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关键词:愿意且能够二者必须同时满足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自身价格(反相关)、消费者收入水平(正相关)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正相关,互补品反相关)、消费者偏好(正相关)、价格预期。
2、需求定理: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成反比关系,在需求曲线途中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移动。
关键词:价格与需求数量3、逆向选择: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即优汰劣胜,导致市场失灵。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4、失业:主体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仍未得到工作机会,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关键词: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没有工作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劳动者正常流动)、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季节性失业(季节变化)、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的衰退或萧条)。
5、充分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社会就业状况,国家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所有经济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并不等于没有失业。
关键词:自然失业率长期均衡6、通货膨胀: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货币需求量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和持续上涨的现象。
关键词: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的影响:1)不利于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人,有利于浮动收入的人2)不利于储蓄者3)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债务人4)不利于公众,有利于政府通货膨胀与失业-----菲利普斯曲线该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高。
7、基尼系数:用于表明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测定收入差距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值在0-1之间,等于0说明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0.2收入高度平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等于1说明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fde9e0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1.png)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1. 供给: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2. 需求: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3. 市场:指供求双方进行交换的地点或渠道。
4. 均衡价格:指市场上供求达到平衡时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5. 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者的情况。
6.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产生不公平现象的情况。
7.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8. 通货紧缩:指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情况。
9.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10. 通货:指在市场上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
11. 增长率:指在一段时间内经济规模扩大或减小的速度。
12. 失业率:指在劳动力总量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13. 预期效应:指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根据自己对未来的预期来行动。
14.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多于进口的情况。
15.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多于出口的情况。
16.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对外经济交易的收入与支出平衡。
17. 弹性:指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其他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18. 垄断定价:指垄断者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19. 成本效益分析:指对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佳选择。
20.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政策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
21. 外部性:指经济活动对除参与者之外的人或组织产生的效益或成本。
22. 资本:指用于生产的物质或货币形式的资产。
23. 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总量,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4. 不完全竞争:指市场上有多个供应者或需求者,但市场力量不够强大以致无法实现完全竞争的情况。
25.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a99e5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4.png)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以下是50个详细的经济学名词及其解释,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广泛领域:1.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是指卖方在一定时间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而需求是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两者共同决定市场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2. 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市场价值,用于反映经济规模和健康状况。
3.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
持续的高通胀会削弱居民的生活水平。
4. 通货紧缩(Deflation)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下降,这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因为消费者可能会延迟购买,期待价格进一步下降。
5.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为选择某个选项所放弃的其他选项的最大收益。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A的机会成本是你为选择B所放弃的价值。
6.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获得的额外效用。
通常,随着消费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递减。
7.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边际收益是指企业销售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入。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8.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企业生产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通常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9. 需求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需求弹性较大;如果变化不大,则需求弹性较小。
10. 供给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弹性较大意味着生产者能够迅速调整产量。
11.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的效率都不如其他国家,它也应该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这样能实现全球资源的更优配置。
50个经济学名词
![50个经济学名词](https://img.taocdn.com/s3/m/f29c56e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0.png)
50个经济学名词1、机会成本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通常为两种商品的生产可能性比较。
3、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查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7、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敏感程度。
9、需求交叉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0、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1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_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2、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13、无差异曲线捐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
14、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5、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16、价格一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高中经济术语大全(高一所有的经济术语)
![高中经济术语大全(高一所有的经济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b9261c2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2.png)
高中经济术语大全(高一所有的经济术语)高中经济术语大全
经济术语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高中经济学课程中常见的一些经济术语。
1. 供给与需求
- 供给:指某种商品或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
- 需求: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市场均衡:指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和数量。
2. 国民经济核算
-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有生产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
- 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通货膨胀率:物价总水平上涨的速度。
3. 经济政策
-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收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 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 国际贸易政策: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
易时所采取的政策。
4. 经济体制
- 市场经济: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的经济体制。
- 计划经济:由中央政府计划和指导资源配置和价格的经济体制。
- 混合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结合体。
5. 其他术语
- 机会成本:选择某种行为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品。
- 边际效用: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用。
- 通货紧缩:货币流通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以上只是一部分高中经济学中的经济术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高考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经济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3c19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7.png)
新高考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供求关系通过价格的自由协商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要市场类型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等。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指整个经济体系的管理和运作,其中包括国民经济的总量、增长率、通胀率等指标。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国际收支、社会保障等。
三、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指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交互作用的分析,来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对价格影响程度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价值理论、市场结构、市场失灵等。
四、金融学
金融学是指资金的筹集、配置和管理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
括货币银行、证券市场、投资基金等。
五、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是指各国之间资源的交流和贸易往来,主要研究内容
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
六、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调整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实现发展目标而
采取的政策方式和措施。
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家经济增长、稳定,调整收入分配、促进就业等。
七、经济学分支学科
除了以上几个经济学分支学科,还有量化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诸多分支学科。
以上经济学的知识点,是新高考中经济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希
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多加关注、认真掌握。
经济类常用术语
![经济类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e2b1d0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a.png)
经济类常用术语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
它通过研究总体经济现象和政府政策,分析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学科,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价格理论等。
它通过分析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交易情况,研究经济个体的决策-making behavior。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4.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大于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时,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和生活成本,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5. 利率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是贷款的成本和储蓄的回报率。
利率的高低会影响借贷活动和投资行为,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有重要影响。
6.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影响货币市场、信贷活动和经济发展,以实现稳定的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目标。
7.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政府支出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8.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9.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未就业人群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就业水平和经济景气度,对评估经济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10. 盈利盈利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获得的超过成本的收入。
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效益的重要指标。
100个经济学术语
![100个经济学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c705fd4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f.png)
100个经济学术语1.货币政策-- Money Policy2.货币流动-- Currency Flows3.金融政策-- Financial Policy4.货币供应-- Money Supply5.通货膨胀-- Inflation6.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 Power Parity7.储蓄率-- Savings Rate8.经济增长-- Economic Growth9.投资-- Investment10.消费-- Consumption11.汇率-- Exchange Rate12.零售销售-- Retail Sales13.贸易赤字-- Trade Deficit14.贸易贡献-- Trade Surplus15.外汇结构-- Foreign Exchange Structure16.累积赤字-- Accumulated Deficit17.优惠政策-- Subsidy Policy18.货币市场-- Money Market19.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20.社会风险-- Social Risk21.财政税收-- Fiscal Taxation22.银行业监管-- Banking Supervision23.国际收支--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24.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25.负债-- Debt26.投机-- Speculation27.货币贬值-- Currency Devaluation28.汇率监管-- Exchange Rate Control29.汇率波动--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30.量化宽松-- Quantitative Easing31.财政补贴-- Fiscal Subsidies32.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33.市场价格-- Market Pricing34.资金流动-- Fund Flows35.效用-- Utility36.经济因素-- Economic Factors37.消费者支出-- Consumer Expenditures38.收入分配-- Income Distribution39.关税-- Tariffs40.经济政策-- Economic Policy41.欧盟-- European Union42.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 Income43.经济学模型-- Economic Models44.利率-- Interest Rate45.技术创新--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46.信用-- Credit47.经济结构-- Economic Structure48.现金流量-- Cash Flow49.竞争-- Competition50.财政支出-- Fiscal Expenditure51.金融改革-- Financial Reform52.非货币政策-- Non-monetary Policy53.贷款-- Loans54.市场需求-- Market Demand55.需求分析-- Demand Analysis56.汇率-- Exchange Rate57.负债率-- Debt to Equity Ratio58.波动性-- Volatility59.消费者保价-- Consumer Price Index60.货币开支-- Monetary Expenditures61.物价指数-- Price Index62.调整-- Adjustment63.预算不平衡-- Budget Imbalance64.全球经济-- Global Economy65.投资风险-- Investment Risk66.汇率风险-- Exchange Rate Risk67.财政失衡-- Fiscal Imbalance68.碳排放税-- Carbon Tax69.补贴-- Subsidy70.储备货币-- Reserve Currency71.零利率政策-- Zero Interest Policy72.泡沫经济-- Bubble Economy73.货币结构-- Monetary Structure74.国际衡平-- International Equilibrium75.社会运动-- Social Movements76.商业循环-- Business Cycle77.物价水平-- Price Level78.生产力-- Productivity79.竞争环境-- Competitive Environment80.间接税-- Indirect Taxes81.舶来税-- Tariff82.社会失业-- Social Unemployment83.进出口-- Imports and Exports84.金融冲击-- Financial Shocks85.国际准备金-- International Reserves86.秩序市场-- Orderly Market87.贸易协议-- Trade Agreements88.受抑制-- Restrained89.补充货币-- Supplementary Currency90.竞争力-- Competitiveness91.外汇储备-- Exchange Reserves92.贷款利率-- Loan Interest Rate93.效率市场-- Efficiency Market94.通货紧缩-- Deflation95.分布公平-- Distribution Fairness96.报酬均等-- Equal Remuneration97.投资回报-- Return on Investment98.投资效率-- Investment Efficiency99.可支配收入差距-- Disposable Income Gap 100.投资回流-- Investment Reflow。
高考经济:常见易混经济术语汇总
![高考经济:常见易混经济术语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c34033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a.png)
高考经济:常见易混经济术语汇总
以下是一些经济学领域常见的易混淆的术语,希望能为高考经
济学科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国民收入、就业水平、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
它关注的是经济
的整体运行状况,从宏观角度探讨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家庭、企业等)在
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作出决策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它关注的是经济个
体的行为和决策,从微观角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原理。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总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造成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总水平下降的现象。
通货紧缩会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导致物价下降,经济活动减弱,企业利润下降,可能引发经济衰退。
3.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的区别
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进口的价值。
贸易顺差意味着该国家的外汇收入多于外汇支出,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积极表现。
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出口的价值。
贸易逆差意味着该国家的外汇支出多于外汇收入,可能导致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
以上是一些经济学领域容易混淆的术语的简要解释。
希望这份汇总能够对高考经济学科的学生有所帮助。
经济学名词笔记摘抄(3篇)
![经济学名词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1b296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f.png)
第1篇一、宏观经济1.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国民收入: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收入总和。
3.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4. 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节税收、支出等手段,以达到稳定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等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5. 通货膨胀: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6. 贬值:指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价值下降。
7. 供需关系:指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8. 市场均衡:指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二、微观经济1. 企业: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单位。
2. 生产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单位所能生产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3. 生产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4. 利润:指企业在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的收入。
5. 市场竞争:指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进行的竞争。
6. 市场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7.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后,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8. 需求曲线:表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三、国际贸易1.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大于进口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2.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口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大于出口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3. 贸易壁垒: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采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
4. 贸易协定: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为了促进贸易而签订的协议。
5. 贸易战: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的各种贸易限制措施。
6. 货币兑换率: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7. 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口商品或服务的价值等于出口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高考政治《经济学》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汇总
![高考政治《经济学》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3675f5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6.png)
高考政治《经济学》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汇总经济学是高考政治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掌握经济学的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核心知识点的汇总。
答题术语1.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总体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2.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中个体经济单位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3. 劳动力:指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源。
4. 预算:指将某一时期内国家或个体的收入和支出计划编制在一起的文件。
5. 价格:指在市场上货币单位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6. 供给:指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愿意出售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7. 需求:指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愿意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8. 货币:指用作交换媒介和流通手段的特殊商品或代用品。
核心知识点1. 经济体制: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国或一地区内部经济关系的总和。
2. 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多方面统计和综合分析的体系。
3.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经济总值和国民生产的规模的扩大。
4. 工业化:是指以工业为主导,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5. 农业现代化:是指以提高农业锄头生产效益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实现农业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方向。
6. 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和城市化程度提高的过程。
7. 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一种经济体制。
8. 商品经济:是在一定的社会可交换的价值基础上产生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
以上是一些高考政治《经济学》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的汇总。
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参考资料:- 高考政治教材- 网上经济学资料。
经济学最新常用术语汇总
![经济学最新常用术语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a390424192e45361066f520.png)
经济学最新常用术语汇总1.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名牌战略。
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高考资源网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价值规律可以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价值规律刺激了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引入竞争,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调整所有制结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支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6、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谁手里。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7、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将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结合起来,理顺企业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8、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9、淡化对国有企业的过多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高考经济常用短语大全
![高考经济常用短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a53ac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e.png)
高考经济常用短语大全宏观经济1.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2. 通货膨胀:inflation4. 货币供应:money supply5. 经济衰退:economic recession6. 赤字:deficit7. 民生问题:livelihood issues8. 产业结构调整:industrial restructuring9. 基础设施建设: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10. 政策调控:policy regulation微观经济1. 供需关系:supply and demand2. 市场调节:market regulation4. 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6. 垄断行为:monopoly behavior7. 产能过剩:overcapacity8. 企业效益:enterprise efficiency9. 税收政策:tax policy10. 劳动力市场:labor market国际经济1. :trade friction2. 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3.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4. 全球化:globalization5. 跨境支付:cross-border payment7. 经济合作组织: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8. 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9. 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10. 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金融财务1. 股票市场:stock market2. 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3. 利率调控:interest rate regulation4. 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5. 保险业:insurance industry6.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7.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8. 财务报表:financial statements9.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10. 资本运作:capital operations经济发展1. 农业现代化: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2. 城市化:urbanization3. 科技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4.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5.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6.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7. 内需拉动:domestic demand-driven8. 制造业升级:manufacturing industry upgrade9. 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ing10. 产权保护: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以上是一份关于高考经济常用短语的大全,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经济学常考的30道名词解释
![经济学常考的30道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ca11df3d0d233d4b14e69b4.png)
经济学必考的30个名词解释1、需求的定义: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即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
如汽车和汽油、照相机和胶卷。
3、替代品:指能带给消费者近似的满足度的几种商品。
如不同品牌的手机,牛奶和豆浆,洗衣粉和肥皂等。
4、供给的概念: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6:弹性的含义:弹性被用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也就是自变量变化某个比例时,因变量要变动多少比例。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8、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9、完全垄断市场。
独家垄断。
是指某企业是某产品的唯一供给者,不存在任何竞争对手。
10、寡头垄断市场。
只有少数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每家企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性。
11、垄断竞争市场。
是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垄断,即非完全竞争又非完全垄断的市场形态。
12、完全竞争市场。
无数多企业、所有企业都是市场价格接受者,不能制定价格。
1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4、GNP国民生产总值,NDP国内生产净值=GDP-资本折旧 NNP国民生产净值=GNP-国定资产消耗。
NI国民收入=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PI个人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DI个人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15、失业率的概念: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经济学名词解释 (超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 (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ab9df5d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3.png)
经济学名词解释 (超全)1. 供给与需求- 供给(Supply):指市场上生产者所愿意提供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需求(Demand):指市场上消费者所愿意购买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 市场- 市场(Market):指供给者和需求者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途径。
-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指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供需关系进行资源配置和决策的经济模式。
3. 价格与价格体系- 价格(Price):指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
价格通常由供需关系决定。
- 市场均衡价(Market Equilibrium Price):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
- 价格体系(Price System):指市场经济中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一系列价格关系的总和。
4. 市场结构- 垄断(Monopoly):指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者或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 寡头垄断(Oligopoly):指一个市场上只有几个供应者或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5.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做出某种选择后所放弃的最好的其他选择的成本。
- 潜在收益(Potential Gain):指做出某种选择后可能获得的最好的结果或回报。
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涨的经济现象。
- 通货紧缩(Deflation):指货币供应量不足以满足经济实际需求,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下降的经济现象。
7.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价值。
8. 外汇与汇率- 外汇(Foreign Exchange):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货币交换的过程和结果。
- 汇率(Exchange Rate):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023高考经济学高频词组汇总
![2023高考经济学高频词组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8c765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9.png)
2023高考经济学高频词组汇总以下是2023高考经济学中常见的高频词组的汇总:
1. 资源配置:指根据需求和供给来合理分配资源的过程。
2. 生产要素: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各种资源,包括劳
动力、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3. 市场经济: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体制。
4.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5. 供给:指生产者愿意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6. 价格机制:指市场通过供求关系来确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的
机制。
7. 供求平衡: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状态的情况。
8. 垄断:指某个行业或市场中只有一个供应商或卖方,能够控
制价格和供应量。
9.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出现偏差或不完善的情况。
10. 国民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1.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12. 贸易壁垒:指国家之间为保护本国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出
口的措施。
13. 经济增长:指国民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增长的情况。
14. 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出现波动的周期性现象。
15. 金融市场:指进行货币、证券和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
这些高频词组在2023高考经济学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希望对
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以上为答案,请确认是否满意。
经济相关的名词术语
![经济相关的名词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3f962b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3.png)
经济相关的名词术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济相关名词术语:1.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 PPI(Producer Price Index),即生产者物价指数,衡量国内生产商所生产的产品(平均)价格。
3. 热钱(Hot money),又称游资或投机性短期资本,通常是指以投机获利为自的快速流动的短期资本,其进出之间往往容易诱发市场乃至金融动荡。
热钱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外汇、股票、贵金属及其衍生产品市场等,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快、隐蔽性强等特征。
4.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5. 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6. 债券收益(Bond 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7. 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8. 捆绑销售(Bundling),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
9. 资本(Capital),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生产资源。
10. 资本收益(Capital gain),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
这些名词是经济学中常见的概念,对于理解经济环境和市场动态非常重要。
高中经济学重点短语大汇总
![高中经济学重点短语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b49a5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5.png)
高中经济学重点短语大汇总1. 供给与需求- 市场供给与需求: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上的总体表现。
- 供需平衡: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数量相等。
- 供给变动:指与商品价格无关的供给量的变化。
- 需求变动:指与商品价格无关的需求量的变化。
2. 生产成本- 生产要素:指用于生产货物和服务的资源,如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 固定成本:指与生产数量无关的成本,如租金和固定工资。
- 可变成本:指与生产数量有关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变动工资。
- 边际成本:指增加一个单位生产所需要增加的成本。
3. 市场结构- 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供给十分有限。
- 寡头垄断:指市场上只有几个卖方,供给也有限。
- 垄断竞争:指市场上有很多卖方,但是他们卖的是类似的商品。
- 完全竞争:指市场上有很多卖方和买方,供给和需求都很充分。
4. 国际贸易-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多于进口额。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的进口额多于出口额。
- 关税: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 保护主义:指一个国家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经济的做法。
5. 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劳动生产率:指单位劳动所能创造的价值。
- 知识经济: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6. 货币和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指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
- 通货膨胀:指通货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
- 通货紧缩:指通货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总水平不断下降。
以上是高中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短语,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经济学上常用专业术语
![经济学上常用专业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8e0fd02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f.png)
经济学上常用专业术语1.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2.逆向选择是指保险公司发现其客户中高风险群体的比例过高。
3.选择成本是指使用某种资源的最佳方式所能生产的价值,也称为机会成本。
4.弧弹性是指当价格和需求量从一个初始值变化到另一组值时,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百分比的比值。
5.非对称信息是指在某些市场中,参与者拥有的信息不同,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
6.平均成本是指总成本除以产量的平均值。
7.平均固定成本是指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的平均值。
8.平均产品是指总产量除以投入品数量的平均值。
9.平均可变成本是指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的平均值。
10.β是指投资与不可分散风险相关的度量。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该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是指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的总收益和总成本随销售数量变化的情况。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表示消费者能够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数量的全部组合。
其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1.14.捆绑销售是指出售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的客户也购买另一种产品的市场营销手段。
15.资本是指企业用于生产和投资的货币和财产。
资本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包括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生产资源。
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部分。
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体系,依赖价格体系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如生产、分配和经济增长率。
基数效用是指在基数的意义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即效用之间的差别有意义,与序数效用相反。
___是指厂商之间为了合谋而签订公开和正式协议的市场结构形态。
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指Q=AL"IK"2Mi3,其中Q 为产量,L为劳动的数量,K为资本的数量,M为原材料的数量,A、31、12、23均为常数。
高考经济短语大全
![高考经济短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380cf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9.png)
高考经济短语大全本文档旨在提供高考经济科目所需的重要短语和术语,以帮助考生加深对经济学概念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经济短语:1. 供求关系(supply and demand)2.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3. 价格机制(price mechanism)4. 垄断(monopoly)5. 政府干预(government intervention)6.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7.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8. 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9. 劳动力市场(labor market)10. 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11.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12. 资源利用效率(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13. 税收(taxation)14. 通货膨胀(inflation)15.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16.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17. 贸易壁垒(trade barriers)18. 产权保护(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19. 雇主与雇员关系(employer-employee relationship)2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以上短语仅为经济学领域中的基础术语,并不包括所有相关内容。
考生在备考期间应该熟练掌握这些短语,并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理解和使用。
该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祝您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经济学最新常用术语汇总
1.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名牌战略。
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高考学习网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价值规律可以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价值规律刺激了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引入竞争,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调整所有制结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支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6、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谁手里。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7、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将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结合起来,理顺企业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8、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9、淡化对国有企业的过多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⑴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⑵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⑶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提高低收入水平。
⑷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⑸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
⑸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1、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根本目标是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1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3、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14、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15、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16、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17、企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18、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适应市场的需要。
19、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20、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2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才保证。
为现代化建设聚集各类人才。
2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23、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24、农业走产业化道路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25、发展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走科教兴国战略。
26、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资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
27、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28、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29、农村向城镇化转变,优化城乡结构,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30、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路子。
31、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业。
3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3、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后面可以套用以下内容: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
34、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5、加强东西中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才能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36、就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7、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广辟就业门路。
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
45、坚持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6、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进一步放开搞好国有中小企业。
38、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39、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40、实行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41、产权使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
42、倾斜,这个词语常见,比如财政政策注意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43、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44、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积极参与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45、积极财政政策。
45、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46、扩大内需。
47、抵御金融风险、维护经济安全。
48、走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