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法学习笔记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04《劳动法》自考复习笔记--04

04《劳动法》自考复习笔记--04

自考《劳动法》复习笔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国家规定,在一昼夜之内或一周之内由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休息和休假:指劳动者在任职期间,根据国家规定,不从事劳动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休息时间和法定假日。

工作日:也称劳动日,是指法定的以日为计算单位的工作时间。

标准工作日:指在一般情况下法律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

缩短工作日:指少于标准工作日的工作时间。

延长工作日:是指超过标准工作日的工作时间。

不定时工作日:是指每日无固定的工作时间。

公休假日:是职工工作满一个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间,一般情况下安排在每个星期日。

法定假日:事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

探亲假:是指职工工作地点与父母或配偶居住他不属同一城市而分居两地时,每年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休假。

年休假:是指职工每年享有保留职务和工资的一定期限连续休息的假期。

加班:是指单位行政经过法定批准手续,要求职工在法定假日或公休假日从事工作的时间加点:是指单位行政经过法定批准手续,要求职工在正常工作日之外延长工作的时间。

劳动安全卫生:又称劳动保护。

它是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的法律保障安全技术规程:是指国家为了防止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防止生产设备遭到破坏而指定的各种法律规范。

劳动卫生规程:是指国家为了保护职工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健康,防止、消除职业病和各种职业危害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

职业病: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由于有危害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长期影响所造成的人体器官的疾病。

职业培训:(也称职业技术培训)是指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要求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以培养和提高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就业前职业培训:是指对新成长起来的、尚未进入职业领域的求职者所进行的初始培训,目的在于帮助其掌握某种基本职业技能、准备进入劳动市场的必要条件。

学徒培训:是由用工单位招收学徒工,在师傅的直接教导下,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生产技艺或业务技巧从而成为新技术工或专业人员的一种培训方式。

自考“劳动法”笔记名词解释笔精华记

自考“劳动法”笔记名词解释笔精华记

自考“劳动法”笔记名词解释笔精华记1)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关系: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即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劳动法所调整的这种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社会劳动关系。

3)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各项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

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组成。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的基本准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体现在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之中。

确立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应以我国宪法为基本依据。

5)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际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6)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各种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7)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具有特定性。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8)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

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9)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

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10)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自考“劳动法”笔记

自考“劳动法”笔记

自考“劳动法”笔记1、劳动法在广义上,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7.5通过,自1995.1.1日起施行。

2、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包括:⑴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⑵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⑶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某些关系;⑷工会组织与单位行政之间的关系;⑸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3、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基于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4、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⑴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⑵劳动者有享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⑶劳动者享有“按劳分配和社会保险的权利的原则;⑷劳动者享有“休息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的原则;⑸劳动者有“组织工会和民主ZYB-B高压渣油泵参与权利的原则;⑹在劳动方面“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⑺“提请处理劳动争议的权利的原则。

5、我国劳动法的作用:⑴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⑵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⑶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6、劳动法的体系是劳动法律规范的逻辑排列,劳动法学的体系则是以劳动法为基础而进行科学分析和理论概括地排列,其内容不局限于劳动法。

7、我国职业培训制度包括齿轮泵KCB-200二大类:一类是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它又可以分为初次就业前的培训和再就业(转业)前的培训两种;另一类是在职职业培训。

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的基础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方是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另一方是自由劳动者。

9、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第一个限制工作日长度的法律,一般认ZYB齿轮渣油泵为这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

自考00167劳动法-复习资料(题库)

自考00167劳动法-复习资料(题库)

劳动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A】A.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B.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C.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D.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2. 对劳动关系最具实践意义的分类是【A】A.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B.国内劳动关系和涉外劳动关系C.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关系D.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3.下列属于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的是【B】A.国家机关公务员B.企业职工C.家庭保姆D.自然人用工4.1918年,原苏联苏维埃政权通过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劳动法典是【B】A.《苏俄劳动法》B.《苏俄劳动法典》C.《劳动立法纲要》D.《劳动法案》5.国际劳动立法的最主要形式是【B】A.国际劳工组织章程B.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C.国际劳工组织的决议和会议结论D.对国际劳工组织章程以及公约的解释和“判例法”6.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为【B】A.劳动者与劳动行政部门B.劳动者与用人单位C.工会与企业行政部门D.工会与劳动行政部门7.下列关于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表述,错误的是【D】A.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16周岁B.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亲自实现C.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和妇女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D.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可以分割的,如退休人员8.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为【D】A.劳动力B.劳动行为C.财物D.劳动行为和财物9.劳动者基本权利的核心是【C】A.职业安全权B.生活保障权C.就业权D.劳动报酬权10.劳动报酬权的核心部分是【D】A.报酬协商权B.报酬请求权C.报酬支配权D.获得最低工资标准权11.下列属于就业促进目标的是【C】A.保障基本人权B.提高社会效益C.实现充分就业D.完全消除失业12.下列不属于就业促进的权利主体范围的是【D】A.劳动法上的劳动者B.国家公务员C.自主创业者D.义务劳动者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劳动合同期限划分的劳动合同类型是【D】A.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B.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D.非全日制劳动合同14.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B】A.职业培训B.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C.劳动纪律D.试用期限15.下列关于试用期规定的表述中,错误的是【B】A.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B.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C.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D.是否约定试用期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16.某企业与张某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法自考复习资料

劳动法自考复习资料

劳动法自考复习资料自学考试《劳动法》复习资料(1) 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公民的劳动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能够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自主权。

休息权:是指劳动者除了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可以自行支配时间的权利。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

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有:1、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2、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3、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某些关系,4、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5、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我国劳动法体系结构:由下列法律制度组成:1、促进就业制度,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3、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4、工资制度,5、劳动安全制度,6、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7、职业培训制度,8、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9、劳动争议制度,10、监督检查制度,11、法律责任。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2、劳动者享有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3、劳动者享有获得报酬和社会保险的权利的原则,4、劳动者享有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的1原则,5、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权利的原则,6、劳动者有组成工会和民主参与权利的原则,7、在劳动方面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8、提请处理劳动争议的权利的原则。

劳工法规:是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为剥削工人公开使用暴力颁布的一系列血腥恐怖的“关于工资雇佣劳动的立法”。

新中国劳动立法几个阶段:1、1949,1956~建立和形成时期,2、1957,1976~复苏到低谷时期,3、1976年至今~恢复和大发展时期。

自考劳动法笔记

自考劳动法笔记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广义上的劳动法,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以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执法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的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的法律。

劳动法上劳动须具备备下列条件:(1)为法律的义务之履行(2)基于契约关系(3)为有偿的(4)为职业的(5)为在于从属关系。

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渊源是指劳动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

我国劳动法渊源按其效力层次与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宪法,是我国劳动立法的基础和最高法律依据(2)法律,《社会保险法》(3)行政法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4)部门规章《最低工资规定》(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6)国际劳工公约(7)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8)其他劳动法的功能:(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4)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个体工商户的家庭成员之间,基于共同劳动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等等都不是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均不受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2)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与劳动过程之中(3劳动关系间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5)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组织的劳动关系(2)国家机关与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3)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4)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五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以及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质的劳动关系,仍不属于我国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全国自考00167劳动法-讲义课件复习资料

全国自考00167劳动法-讲义课件复习资料

劳动法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二章 劳动法律关系 重点
第三章 就业促进制度
第四章 劳动合同制度 重点
第五章 集体合同制度 难点
第六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重点第七章 工资基准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 难点第九章 社会保险法 重点
第十章 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第十一章 劳动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重点
本章重难点分析
关键词: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A】
一、劳动法的起源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讲解归纳与举例
【答案:ABCD】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
二、国际劳工组织
二、国际劳工组织
二、国际劳工组织
二、国际劳工组织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答案:A】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条件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AB】
本章重难点分析
关键词: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者基本权利。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分类。

自学考试劳动法复习笔记

自学考试劳动法复习笔记

自学考试劳动法复习笔记自学考试是一种比较适合在工作和学习之间平衡的考试方式。

对于想要在职场取得更高的成就的人来说,自学考试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而劳动法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法律课程,也是自学考试中必须要准备的课程之一。

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劳动法这门课程,下面总结了劳动法复习笔记,供大家参考。

一、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和规范劳动关系而设立的法律。

而劳动关系则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而产生的相互关系。

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拥有权利和义务,劳动者同样也有权利和义务。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法律概念需要掌握: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休息和假期等。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合同。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需要明确劳动报酬、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休息和假期等基本内容。

劳动合同还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年龄限制、工作环境、保险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工作性质等情况制定不同的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一旦劳动合同生效后,如果需要对劳动合同进行变更,双方应协商一致后签订补充协议。

补充协议应与原劳动合同一起构成完整的劳动合同。

而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也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解除。

此外,劳动合同解除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在指定期限内向劳动者发放相应的经济补偿。

四、劳动合同争议的解决方法在劳动关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纠纷和争议,而这些问题不能进行调解,就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在解决劳动争议的过程中,双方可以选择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来进行解决。

此外,还可以选择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来协助解决相关问题。

五、劳动保护的措施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动保护措施。

其中包括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和假期的规定,对劳动场所的卫生、环境和安全进行规定,以及对妇女、未成年人等特定群体的保护。

同时,还需要对用人单位实施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赔偿。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

劳动法一.名词解释1.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者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2.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3.无效劳动合同: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

4.养老保险:指劳动者因年老或者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6.最低工资: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的工资报酬。

7.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亦称职业训练,职业培训或职业技能开发,是根据现代社会职业要求,以及劳动者的从业意愿和条件,对要求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所进行的皆在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8.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国外也称劳资纠纷或劳资争议。

、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的军阀和争议。

9.劳动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10.工资形式:指计量劳动和支付工资的形式。

11.集体合同:又称集体劳动合同,集体契约(或集体协议),团体协约(或团体协议)。

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12.工伤保险:又称伤害保险或职业伤害赔偿保险,指依法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3.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14.失业保险:亦称待业保险,指劳动者因失业而在世中断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在法定期间内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自考-劳动法-复习重点(绝对齐全的名词解释)

自考-劳动法-复习重点(绝对齐全的名词解释)

劳动法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狭义的劳动法: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

2、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劳动法调整对象:是指其所调整的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4、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5、劳动法体系: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

6、劳动法学体系:是指在劳动法体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综合分析所形成的体系。

7、劳动法基本原则:是指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之中,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是想和根本准则。

他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

8、劳动权利:是指任何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获得保障的工作权利。

9、劳动义务:是指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的要求,劳动者在劳动和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

10、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11、劳动法律关系要素:是指构成各种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主城部分。

12、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依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与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与者。

13、劳动法律关系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4、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15、劳动法律关系产生: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明确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16、劳动法律关系变更: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原来劳动合同中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内容。

17、劳动法律关系消灭: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规矩劳动法律规范,终止其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8、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9《劳动法》自考复习笔记 九

9《劳动法》自考复习笔记 九

自考《劳动法》复习笔记劳动合同商定内容1.工作单位2.工作内容3.工作期限工资总额的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津贴奖金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主要工资制度工资等级制度结构工资制度效益工资制度加班工资支付1.延长工作时间:150%2.休息日:200%3.法定休假日:300%停工津贴1.职工造成:不发2.非职工造成75%3.试用新机器、工具100%4.停工3个工作日之内工资照发,3日后发停工津贴公休假日元旦1天春节3天劳动节3天国庆3天共十天探亲假(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探望配偶:一年一次:30天未婚探父母一年一次:20天:或两年一次45天已婚探父母四年一次:20天伤亡事故1――2人重大伤亡3――9人特大伤亡10人以上就业前培训形式1.学徒培训(初级技术工人)2.就业培训中心(初级技工和非等级初步职业知识和技能)3.学校培训(技校中级技术工人职校初级技术人员初级业务人员)劳动能力丧失程度1――4.完全丧失劳动能力5――6.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10.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死亡保险待遇工伤死亡:3个月工资的丧葬费25-50%工资比率定期给付抚恤费非工伤死亡:2个月工资的丧葬费一次性发放6-12个月工资的救济金退休(连续工龄达到10年)一般男60干部男60特殊男55女50女55:女45退休费不满20年60%满20部门2570%满25不满3080%满30不满3585%35以上:90%失业救济金发放(相对于社会救济金额的120-150%)工龄5年以上:24个月工龄1年以上5年一下:最多12个月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职工代表企业代表(不超代表总数的1/3)企业工会代表(主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三方人数相等)劳动行政部门代表(主任)工会代表企业。

[实用参考]自考劳动法笔记

[实用参考]自考劳动法笔记

争取生存条件的重要目标。

美国
做了规定。

(5)社会保险法。

(6
(7
议的立法。

(8)前苏联的劳动立法。

于1918
法》,1922
典》,1970年废除了1922
纲要》。

(1
的劳动法律、法规。

(2)劳动法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3
体系。

(4
及处理劳动纠纷的机构。

(5)为保障劳动者的最基本权利,各
国劳动法一般均规定了各项主要劳动条。


要、最完备的立法。

《关于实施劳动法的决议案》。

边区劳工保护暂行条例》、
劳动保护条例》
1.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劳动立法1949年至1966年,
行处理办法》、
双方订立集体合同的暂行办法》、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纲要》、
纪念日放假办法》、
动保险条例》、
退休处理的暂行办法》、
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议解决程序的规定》、
工会法》、《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等。

1999年国务院颁布
例》,20GG年国务院颁布了
条例》等。

20GG年10月27日
会常务务员会通过了
工会法》的修正案、
业病防治法》,20GG
(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

这些关系是基于劳动关系而产生的。

(2)两者的主体不同。

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

(3)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

一些关系。

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
佣的劳动关系。

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别:。

自考劳动法重点内容

自考劳动法重点内容

自考劳动法重点内容
1. 自考劳动法里,劳动合同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就像建房子的根基一样。

你想想看,要是工作都没个靠谱的合同保障,那不是跟在海上没舵的船一样迷茫吗?比如说,你去一家公司上班,总得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吧,这可不能含糊!
2. 工资报酬这一块,那绝对是大家都关心的焦点呀!这不就是我们辛苦工作最想得到的嘛!难道你就不想清楚知道自己该拿多少工资,有没有被亏待?像那种故意压低工资的行为,咱可不能忍!
3.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也很关键呐!总不能一直像个不停转的陀螺吧!好比你一直上班连个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那多累呀!咱得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呀!要是公司违反了规定,那可不行!
4. 劳动安全卫生就像是给我们的一个保护罩。

要是工作环境不安全、不卫生,那不是拿我们的健康开玩笑嘛!就像你在一个到处是危险的地方工作,你能安心吗?
5.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这多重要呀!他们可是需要特别关照的呢!不能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他们呀,这不是常识嘛!比如说让未成年工干重活,这不是乱来吗!
6. 社会保险和福利,这可是我们的定心丸呀!工作了不就是为了这些保障嘛。

要是没有,那得多没安全感呀!就如同在黑暗中没有灯光指引一样。

7. 劳动争议的处理,这可得弄明白呀!遇到问题咱得知道怎么解决呀!总不能干瞪眼吧。

要是和公司有矛盾了,你知道该找谁、怎么做吗?
8. 法律责任这块可不能小瞧啊!违反劳动法是要承担后果的呀!别以为可以随便乱来哦!就像犯了错总得受罚一样。

我觉得自考劳动法的这些重点内容真的都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呀!。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单选]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单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

[多选]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劳动关系。

(2)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名词解释]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简答]劳动法上劳动的特征。

(1)履行法律义务。

(2)基于劳动合同关系。

(3)有偿性。

(4)职业性。

(5)从属性。

[简答]劳动法的功能。

(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4)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论述]劳动关系的特征和种类。

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1)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在劳动过程以外发生的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使用者两个方面。

(3)劳动关系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虽然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着隶属关系,但是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是平等的。

(4)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劳动关系的种类:(1)以用人单位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将劳动关系划分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关系。

其中企业劳动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劳动关系,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动关系是我国近年来才出现的劳动关系。

(2)以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将劳动关系划分为国内劳动关系和涉外劳动关系。

(3)以劳动关系表现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将劳动关系划分为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

[论述、案例分析]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2)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2)

21 按劳动者职业划分,劳动法律关系可分为:⼯⼈劳动法律关系、技术⼈员劳动法律关系、管理⼈员劳动法律关系、学徒⼯劳动法律关系、帮⼿劳动法律关系。

按照劳动者⼈数划分,可分为个⼈劳动法律关系和集体劳动法律关系。

22 平等就业:是指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就业机会。

即:⼀是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是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国家促进就业:是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创造条件和扩⼤就业机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项主要指标。

23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的社会职业。

其特点为:①劳动者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和劳动⾏为能⼒的公民;②劳动者必须从事法律允许的有意于国家和社会的某种社会职业;③劳动者所从事的社会职业必须是有⼀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能够⽤以维持劳动者本⼈及其赡养⼀定的家庭⼈⼝的基本⽣活需要。

⽬前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途径:①发展⽣产,节制⽣育;②⼴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③办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扩⼤就业安置;④发展职业培训事业,提⾼后备劳动⼒就业素质;⑤采取多种办法,分流企业富余⼈员;⑥⼤⼒发展乡镇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

24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指承担安置城镇失业⼈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产经营⾃救的股份合作制、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其特征为:①它是以安置城镇失业⼈员就业为主的经济组织;②它是由国家和社会扶持兴办的经济组织;③它是劳动者⽣产经营⾃救的经济组织;④它是具有法⼈资格的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组织。

职业介绍机构:是依法设⽴的从事职业介绍⼯作的专门机构。

它应有常年的服务场所、专职从事就业服务的⼯作⼈员和相应的⼯作条件和设施。

25 我国劳动就业的⽅针是: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谋职业。

劳动就业的原则:①国家就业原则;②平等就业原则;③劳动者与⽤⼈单位相互选择原则;④劳动者竞争就业原则;⑤照顾特殊群体⼈员就业原则;⑥禁⽌未成年⼈就业原则。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知识点名称
主观题
第一节劳 动法律关 系概述
1、名词解释:劳动法律关系一般认为,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 劳动法律关 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 系的概念★
第四节劳 动法基本
原则
维护劳动者 合法权益原
则★★
1、试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论述题)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劳 动法的基本要求,结合法律部门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我们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 则应包括以下五项: (1)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2)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3) 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 (4) 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5) 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
3
1、试述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论述题) (1) 合法原则。合法原则,亦称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它是劳动合 同有效的前提条件。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法 定资格;第二,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第三,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除非全 日制用工外,劳动合同需要以书面形式订立。 (2)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将公平原则作 为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可以防止劳动合同当事人尤其是用人单位滥用优势地位; 损害劳动者的权利,有利于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平衡当事 劳动合同订 人之间的利益。 立的概念和 (3)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所谓平等,是指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原则★★ 所谓自愿,是指劳动合同的订立,完全出于合同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不得强制 对方接受某种条件,第三人也不得干涉劳动合同的订立。协商一致,是指在订立劳 动合同的过程中,劳动合同订立与否、劳动合同内容如何,应当在双方当事人以协 商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4) 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劳动合 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相互协作,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指导劳 动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保护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合法 权益,更好地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而法律又没有规 定的,可以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解释。

劳动法重点 法律自考本科

劳动法重点  法律自考本科

自学考试《劳动法》复习笔记第一部分1劳动法:狭义的理解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的理解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⑴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

⑵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也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①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②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③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某些关系;④工会组织与单位行政之间的关系;⑤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特征为:①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②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单位;③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用人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

3 我国劳动法的作用表现在:①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②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4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①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②劳动者有享受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③劳动者享有按劳分配和社会保险的权利的原则;④劳动者享有休息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的原则;⑤劳动者有组织工会和民主参与权利的原则;⑥在劳动方面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⑦劳动者有提请处理劳动争议的权利的原则。

5 为什么说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①劳动法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②劳动法具有独特的基本原则,即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劳动者有享受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劳动者享有按劳分配和社会保险的权利的原则;劳动者享有休息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的原则;劳动者有组织工会和民主参与权利的原则;在劳动方面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提请处理劳动争议的权利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劳动法学习笔记复习资料1、劳动法在广义上,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7.5通过,自1995.1.1日起施行。

2、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包括:⑴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⑵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⑶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某些关系;⑷工会组织与单位行政之间的关系;⑸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3、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基于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4、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⑴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⑵劳动者有享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⑶劳动者享有\按劳分配和社会保险的权利的原则;⑷劳动者享有\休息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的原则;⑸劳动者有\组织工会和民主参与权利的原则;⑹在劳动方面\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⑺ \提请处理劳动争议的权利的原则。

5、我国劳动法的作用:⑴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⑵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⑶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6、劳动法的体系是劳动法律规范的逻辑排列,劳动法学的体系则是以劳动法为基础而进行科学分析和理论概括地排列,其内容不局限于劳动法。

7、我国职业培训制度包括二大类:一类是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它又可以分为初次就业前的培训和再就业(转业)前的培训两种;另一类是在职职业培训。

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的基础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方是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另一方是自由劳动者。

9、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第一个限制工作日长度的法律,一般认为这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

10、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

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劳工公约,是《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的公约》和《关于禁止火柴制造中使用白(黄)磷的公约》。

11、国际劳动立法的重要依据是《国际劳动宪章》。

12、191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创始会员国。

10月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

13、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第二十六届劳工大会,通过著名的《费城宣言》及其十项原则。

同年,中国成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

14、国际劳工组织不同于其他国际组织的特点之一,是组织上的三方原则,即在国际劳工各种组织和会议上,各国代表团必须由政府、雇主、工人三方代表组成,参加讨论,进行表决。

15、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国际劳工大会(最高权力机关)、理事会(执行机构)和国际劳工局(常设秘书处)。

16、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是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17、1983年我国代表团第一次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第69届国际劳工大会,正式恢复在该组织的活动。

18、按照劳动者人数划分,劳动法律关系可分为个人劳动法律关系、集体劳动法律关系。

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划分,还可分为本单位劳动法律关系、兼职单位劳动法律关系。

19、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20、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⑴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

⑵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

21、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公民在年满16周岁时同时产生的,晚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早于公民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2、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和对应性。

没有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的主体,也没有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的主体。

一方的权利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也是另一方的权利。

23、劳动法律关系客体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

劳动者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行为,可分为完成一定工作成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活动的行为。

24、劳动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分为:⑴行为,是指以行为人(包括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可以分为:①劳动法律行为是指劳动者、用人单位做出的具有法律后果的行为。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②劳动行政管理行为是指国家劳动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劳动行政管理职权的行为。

③劳动仲裁行为是指劳动仲裁机构依法仲裁劳动案件的行为。

包括劳动争议调解行为、劳动争议仲裁行为。

④劳动司法行为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劳动案件的行为。

包括一审人民法院、二审人民法院的劳动争议调解行为和劳动争议判决行为。

⑵事件,是指不以行为人(包括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主要包括①自然现象(如自然灾害)②劳动能力暂时或者永久丧失。

25、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约定,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只能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

26、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其原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

变更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可以是: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和事件 .27、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终止其相互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

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可以是: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和事件。

28、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我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即企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以及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29、用人单位是指具有使用劳动能力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

30、劳动就业方针:1980年实行“三结合”就业方针:即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

当前时期的劳动就业方针是: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

31、用人单位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32、国家规定禁止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等使用童工;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发个体营业执照 .33、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履行国家规定的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4、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管理,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职工大会也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

35、职业介绍机构即职业介绍所,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工作的专门机构。

①境内职业介绍机构,属于非营利性的,须所在地县、区以上劳动部门批准,领取职业介绍许可证。

属于营利性的,还要到当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

)②境外职业介绍机构(劳动部审核批准,颁发境外就业服务许可证。

)3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通过劳动力市场就业是国家组织劳动就业的基本形式。

37、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应按照订立合同的一般程序法则进行,即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基本阶段。

劳动合同的要约通常由用人单位发出。

38、劳动合同的种类:⑴按照劳动者是否在编,分为正式工劳动合同和临时工劳动合同。

⑵按照招工对象不同,分为城镇劳动合同制工人劳动合同、农民合同制工人劳动合同。

⑶按照用人方式不同:录用合同、聘用合同、借调合同⑷按照劳动者人数:个人劳动合同、集体劳动合同⑸按照合同期限: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39、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约定变更、解除、终止合同的条件。

40、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距法定退休年龄10年之内、转业军人初次就业,用人单位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41、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指当事人双方达成的劳动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具体表现为合同条款。

⑴法定内容: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②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③劳动待遇(工资、保险、福利)⑵商定内容:①必要内容(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期限);②补充内容(是否约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是否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是否提供居住条件等)。

42、劳动合同的形式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43、劳动合同的成立和生效的关系:⑴当事人双方就劳动合同内容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即告成立。

劳动合同成立,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设立劳动关系;⑵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

劳动合同生效,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

劳动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双方产生约束力。

⑶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其生效时间始于合同签订之日。

劳动合同订立后,需要鉴证或公证的,其生效时间始于鉴证或公证之日。

44、无效劳动合同:⑴按照合同内容来划分:《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②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⑵按照合同无效程度来划分:①全部无效。

劳动合同当事人和基本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规定。

②部分无效。

劳动合同部分条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无效,但不影响基本内容 .⑶《劳动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第三款规定:“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45、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⑴亲自履行原则;⑵权利义务统一原则;⑶全面履行原则;⑷协作履行原则。

46、不受“劳动合同没有变更,用人单位不得安排职工从事合同规定以外的工作”限制的情况:⑴发生事故或遇灾害,需要及时抢修或救灾;⑵因工作需要而临时调动工作;⑶发生短期停工;⑷单位行政依法任命、调动职工工作;⑸法律允许的其他情况。

47、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⑴及时提出变更合同的要求;⑵按期作出答复;⑶双方达成书面协议。

48、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是因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导致有效的劳动合同在期限届满前终止。

49、劳动合同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协商解除。

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的法律行为;解除劳动合同则可以是当事人双方或单方的法律行为。

50、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双方自愿、平等协商、不得损害一方利益、达成书面协议。

51、劳动合同自行解除的条件:劳动者被除名、开除、劳动教养、判刑的。

52、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提前通知对方、征求工会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