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化学发光法 胃蛋白酶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检测时间短,作为传 统的胃癌普查手段
对诊断进展期胃癌或 弥散型胃癌更有价值
血清检测,无创伤、 广泛认知
CEA 在胃癌胃液中 对胃癌检测的特异性低,对早 阳性率50%,血清阳 期胃部疾病的诊断无参考价值。 性率仅为4.5%
快捷方便,操作简单
仅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血清法、定量准确、 高灵敏度、准确率、 快捷方便、适用广泛
(7)只需要2毫升血液就可以进行检测;
(8)临床试验数据充足,与其他检测方法相关性良好。
4.结果分析
PGⅠ>65μg/L PGⅡ<15μg/L PGR>7.5 提示诊断 相关建议
序号
1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半年或一年体检,动态监测胃健康状况。
2
正常
15~30μg/L
1、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异常者遵医嘱。2 正常或>3 幽门螺杆菌前期感染胃、十二指肠 轻度溃疡浅表性胃炎 建议3~6月复检。仍异常者医院就诊。
三、胃部疾病检测对比 1、胃部疾病临床检测对比
检测手段 优点
金标准
缺点
痛苦, 受医生水平影响大,费 用高不适合普查 射线,费用高,不能明确疾病 性质依赖经验,受检人群混杂 及阳性患者难以随访等问题。 对早期胃癌判定无力
总体评价
具有侵入性,价格高 不易普及
胃镜 钡餐 造影
肿瘤相关 标记物 C13尿素 酶 呼吸试验 胃蛋白 酶原检测
简单
一步法
窄
定量
时间分辨
抗原抗体反 应 抗原抗体反 应
简单
一步法
宽
定量
化学发光
简单
一步法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是用于评估胃功能和消化系统健康的一种检测方法。
该检测通常用于诊断胃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具体的检测标准可能会因医疗机构、实验室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参考值范围,胃蛋白酶原的正常水平通常会在特定的参考值范围内。
这个范围可能会因性别、年龄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通常,检测结果会根据参考值范围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 检测方法,胃蛋白酶原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血液或尿液样本的采集。
标准的检测程序和实验室操作流程应当遵循相关的医学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临床意义,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异常可能与胃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相关联。
标准的检测标准应当包括对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和可能的疾病诊断或治疗建议。
4. 质控标准,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应当遵循质控标准,包括日常质控、仪器校准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
训要求等。
总之,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标准应当包括参考值范围、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质控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
床应用的可靠性。
最终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应当由专业医生根据检测
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胃蛋白酶原III在普查中的意义
胃蛋白酶原I,II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胃蛋白酶原I,II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陈智周范振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肿瘤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肿瘤研究所? 北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是与胃癌密切相关的两种病变,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而萎缩性胃炎已被普遍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在由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展连锁中,均伴随着胃蛋白酶原(PG)的变化,而且后者已成为前面三种病变的良好诊断指标,以及治疗和预防干预过程中的监测指标。
利用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测定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计划已在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实行,日本在“老年保健法”的指导下开展了“日本胃癌检测计划”,利用PGI,II,在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中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了90%。
我国也是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胃癌的大面积普查应当摆在重要的地位。
鉴于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三者的密切关系,我们要进行胃癌的普查,首先必须了解胃蛋白酶原在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时的变化规律.人的胃粘膜主要含有两种门冬氨酸蛋白酶,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I,PGA,PGI)和胃蛋白酶原-II(pepsinogen-II,PGC,PG-II),为分子量42,000Da的单链肽链,它由胃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并转化成有分解蛋白能力的胃蛋白酶(pepsin)。
一.PGI、PGII与HP感染的关系.HP感染已被普遍认为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其组织病理特点为急性,慢性炎症和腺体萎缩,它和胃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血清HP阳性者在1-24年中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比阴性者高三倍(Parsonnet l991)。
HP胃炎经多年后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据某些作者估计,有60%的胃癌可归因于原始的HP感染;若早期HP感染得到控制胃癌的发生可以避免。
HP感染显着的影响血清PG水平,起初是PGI,PGll均升高,PGI/PGII下降。
胃蛋白酶原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消化酶前体,由胃上皮细胞分泌,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胃蛋白酶。
在临床上,胃蛋白酶原被广泛应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研究表明,胃癌患者的胃蛋白酶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因此,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水平,可以较早地发现胃癌,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胃蛋白酶原的水平还可以用于预测胃癌的预后,高水平的胃蛋白酶原与较差的生存率密切相关。
除了在胃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胃蛋白酶原的水平还可以用于评估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消化性溃疡和胃肠道出血等。
总之,胃蛋白酶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 -。
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
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
(原创版)
目录
1.胃蛋白酶原 1 的概念
2.胃蛋白酶原 1 的正常范围
3.胃蛋白酶原 1 的临床意义
4.检测胃蛋白酶原 1 的注意事项
5.胃蛋白酶原 1 与胃部疾病的关系
正文
胃蛋白酶原 1 是一种消化性的蛋白酶,主要由胃黏膜主细胞分泌,经胃酸或胃蛋白酶刺激后形成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 1 在胃部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肽片段。
当胃黏膜受损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情况下,胃蛋白酶原 1 的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
胃蛋白酶原 1 的正常范围通常在 67~200ng/ml 之间。
过胃蛋白酶原1 的升高可能与胃肠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性萎缩等疾病有关。
而胃蛋白酶原 1 的降低可能与胃酸分泌减少或者胃黏膜性萎缩有关。
胃蛋白酶原 1 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对胃黏膜功能状态的反映。
当胃蛋白酶原 1 水平升高时,可能提示胃底黏膜受损、胃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疾病;当胃蛋白酶原 1 水平降低时,可能提示胃酸分泌减少或胃黏膜性萎缩。
因此,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 1 和胃蛋白酶原 2 的比值,可以更好地评估胃黏膜的功能状态。
在检测胃蛋白酶原 1 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检查前至少 8 小时不得进食和进水;其次,检查时需换上宽松衣物,采左侧卧姿,双腿微曲;最后,在检查过程中要全身放松,稍做吞咽动作,以便胃镜顺利通过喉咙进入食道。
胃蛋白酶原 1 与胃部疾病的关系密切,特别是与胃黏膜病变有明确的相关性。
胃蛋白酶原 1 的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疾病有关;而胃蛋白酶原 1 的降低可能与胃酸分泌减少或胃黏膜性萎缩有关。
胃蛋白酶原I和II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I和II的临床意义胃蛋白酶原是胃液中胃蛋白酶没有消化活性的前体物质,分为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两类。
其中胃蛋白酶原I主要由胃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Ⅱ主要由胃体和胃底黏膜的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
大部分的胃蛋白酶原进入胃腔,只有极少量(约1%)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血清中的浓度反映了其分泌水平。
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每年新发胃癌患者约40万人,死亡人数近30万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胃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然而中国半数早期胃癌患者无任何症状,检出率低于5%。
目前胃癌和其他胃部疾病的诊断仍依靠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来确诊,但胃镜检查有一定痛苦,往往不为患者所接受,容易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
近年来,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变化与胃部疾病的关系以及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当发生萎缩性胃炎时,腺体和主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胃蛋白酶原Ⅰ分泌下降,而胃蛋白酶原Ⅱ含量保持稳定,因此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降低。
胃溃疡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升高,但在癌变患者中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是降低的。
由于在胃部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均伴随着胃蛋白酶原的变化,胃蛋白酶原不仅成为这三种病变的良好诊断析指标,而且是治疗和预防干预过程中最要的监测指标。
因此,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胃蛋白酶原Ⅱ的含量以及比值变化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具有多方面的临床意义。
利用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测定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计划已在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实行,日本在“老年保健法”的指导下开展了“日本胃癌检测计划”,利用胃蛋白酶原Ⅰ和Ⅱ,在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中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了90%。
作为胃癌高发区的中国,普及胃蛋白酶原Ⅰ和Ⅱ的检查也是势在必行。
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
固有层
固有腺 正常腺体
黏膜肌层
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
黏膜下层
黏膜下层扩张 血管
黏膜下层血管
36/38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年将上皮 内瘤变概念引入胃肠道癌前病变和早期 癌
上皮内瘤变: 一个形态学上以细胞学和结 构学异常,遗传学上以基因克隆性改变, 生物学行为上以易进展为有侵袭和转移 能力浸润性癌为特征癌前病变
22/38
22
慢性胃炎转归
慢性胃炎人群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百分比在不一样国家和地域 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普通与胃癌发病率呈正相关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异型增生者发生胃癌危险性增加 萎缩性胃炎每年癌变率约为0.5% ~1% 有证据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是H.pylori感染、环境原因 和遗传原因共同作用结果。
1
>240
PGII较小
≥6
胃黏膜有破损
律,普通为急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戒烟戒酒 清淡饮食两周后复查或胃镜检验。
<27但
2
>240 靠近27 ≥6
胃黏膜有破损
普通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注意饮食习惯 一月后复查或胃镜检验
3
>240
4
>240
0-27
<6
>27
≥6
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 胃黏膜有破损
普通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提议做胃镜深 入检验
还需大样本深入比较分析我国诊疗胃癌最正确界值、敏 感性及特异性, 方便提升胃癌筛查和早期诊疗
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
10/38
血清学检验
高效、低廉、依从性好、简便易行 适合大规模胃癌筛查
Leung ncet Oncol ; Yuan Y.Cancer Biol Med
胃检查—胃功能三项
胃检查—胃功能三项一、胃功能三项胃功能三项包括: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原I 、胃蛋白酶原II。
(一)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PG)是胃的一种细胞分泌的与消化有关的物质,包括两种同工酶,分别为PG I和PG II。
主要是由粘液细胞、胃体以及胃底的主细胞所分泌。
大部分胃蛋白酶原进入胃腔转化为胃蛋白酶,从而完成消化功能,仅1%的胃蛋白酶原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稳定存在,胃萎缩时会改变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因此,血清中PGI和PGII水平可以作为胃粘膜萎缩的可靠指标。
萎缩性胃炎时因为分泌能力的下降,PG分泌也下降,所以血清PG的下降可提示萎缩性胃炎的进展程度。
1、胃蛋白酶原I(PGI)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所分泌;PGI主要是反映的是胃酸分泌的腺细胞的功能,所以胃酸分泌比较多的时候,PGI会升高;如果胃酸分泌减少或者是胃黏膜腺体萎缩的时候,PGI就会降低。
•2、胃蛋白酶原II(PGII)由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十二指肠腺所分泌。
PGII是跟胃底的黏膜的病变相关性比较高,所以如果PGII的异常,主要体现胃底的细胞功能下降。
•3、PGI和PGII的比值更有临床意义,它的比值和胃黏膜的萎缩进展呈明显的相关性。
•4、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的分泌及胃黏膜状态和功能情况,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二)胃泌素(G-17)胃泌素(G-17)是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它主要由G细胞分泌。
G细胞是典型的开放型细胞,以胃窦部最多,其次是胃底、十二指肠和空肠等处。
人胰岛的D细胞亦能分泌胃泌素。
它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
G-17仅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因此G-17是反应胃黏膜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
如果胃泌素17偏高,可能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导致出现胃肠道的疾病,比如胃炎,胃溃疡等。
二、临床意义(一)PG:1、PG I ≤ 70 ng/mL 且 PG I/PG II ≤ 3:胃粘膜细胞萎缩,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1. 引言1.1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的重要性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胃部疾病的情况,包括胃溃疡、胃癌等。
通过对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为治疗提供及时的依据。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的建立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标准化的检测流程和方法,可以降低因操作者不同或实验条件不同而引起的误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的制定也有助于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
不同医疗机构采用相同的检测标准,可以更好地比较和分析检测结果,为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的数据支持。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提高检测准确性、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支持研究和诊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临床医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益。
1.2 胃蛋白酶原及其检测胃蛋白酶原是一种由胃壁上皮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酶原,在胃内主要起到促进蛋白水解的作用。
其检测可帮助医生评估胃黏膜的功能状态,诊断胃部疾病,如溃疡、炎症和肿瘤等。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活性测定和免疫测定两种。
酶活性测定是通过测量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活性来评估其功能状态,而免疫测定则是检测胃蛋白酶原的浓度。
在早期的胃疾病诊断中,胃蛋白酶原的检测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标准化的胃蛋白酶原检测流程逐渐成为临床实践的标准,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胃蛋白酶原的检测标准的应用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胃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正文2.1 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是指用于测定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技术和流程。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测定法、酶活性测定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免疫测定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之一。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的分泌部位
PGⅠ是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 PGⅡ除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外,幽门腺和十二
指肠腺亦可产生
➢PGI是检测胃泌酸腺(胃底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 酸分泌增多PGI升高,胃酸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 萎缩PGI降低
➢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 膜),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假幽 门腺化生、异型增生有关
➢诊断胃癌“金标准”:胃镜,早期诊断价值有限 尚不能作为普查手段
➢希望能有一种非介入性、简便、快速、便于动态监 测、重复性好等优点的检查方法筛选高危人群,能 对胃癌做出早期诊断
二、胃蛋白酶原I/II( PG I/II)简介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由胃部 分泌的参与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常约1%的 PG可通过胃粘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和 PGII两种亚型
四、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
✓胃癌早期筛查 ✓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 ✓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的评价 ✓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断标准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 ✓个人胃粘膜功能的动态检测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 中的临床意义
一、胃癌概况 二、胃蛋白酶原简介 三、胃蛋白酶内,中国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表现,当出现明显消化道症 状时,病情往往已属中、晚期
➢早期胃癌术后生存率约为90%,因此,早期诊断和 治疗成为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 唯一途径
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
No Image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检测方法: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有放射性
检验科开展胃蛋白酶原检测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缺血标志物,它是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销售的心肌缺血标志物。
利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浓度,作为检测早期心肌缺血的指标。
多方面研究证明,IMA可敏感的反映心肌缺血状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检测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缺血修饰白蛋白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粘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
另外,心脏氧需求量增加,则引起心脏相对缺血。
资料显示,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病因。
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受损,使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引起心肌不同程度的损伤。
如果心肌缺血被迅速纠正,则对远期预后的影响较小,否则会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或泵衰竭而导致死亡。
什么是缺血修饰白蛋白?1990年,Bar-Or发现心肌缺血时,人血清白蛋白通过缺血部位时,由于自由基等破坏了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其氨基末端被修饰),这种N-末端被损害/被铜占据的白蛋白称为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MA),其特点是N-末端和钴等过渡金属离子的结合率下降。
IMA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志物。
心肌缺血发生5~10min,IMA 即可在血液中检出,1~2h达高峰,3~6h回到基础水平。
IMA检测的临床意义1. IMA是检测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故能更早发现急性心肌缺血,更早预测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
IM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的生物标志。
ACS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与危险性不均一等特征,早期诊断困难。
传统的生物标志物如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只有在心肌发生坏死时才升高,但这时已给患者带来了不可逆的病理损害。
胃蛋白酶原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Ⅰ/Ⅱ(PG I/II)的临床意义一、用于浅表性胃炎检测浅表性胃炎早期的浅表性胃粘膜炎症刺激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酸和胃泌素,而胃酸和胃泌素又刺激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持续的炎症和粘膜反应可造成主细胞损伤、分泌减少。
糜烂的胃粘膜增生和炎性浸润使得胃粘膜通透性增加,PGⅡ渗入血循环的量增加。
因此,浅表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增加,但PGI升高幅度不如PGⅡ,故PGI/PGⅡ比值下降。
二、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胃癌的主要致癌因素之一。
在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肠型胃癌这一病变过程中,HP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国外报道,80%的中到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HP检测呈阳性,以胃窦为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发展为胃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8倍,而胃窦和胃体都有粘膜萎缩的患者,其危险性将高达正常人的9O倍。
感染HP时刺激胃窦分泌胃泌素增多,进而导致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增加,PGⅡ升高幅度较PGI明显,PGI/PGⅡ比值降低。
感染UP的程度、受损伤的部位及病变的程度不同PGI、PGⅡ和PGI/PGⅡ检测结果有差异。
感染早期PGI、PGⅡ均升高,PG I/PGⅡ下降;如进一步发展,胃粘膜发生严重病变时,PGI降低、PG Ⅱ正常或升高、PG I/PGⅡ比值降低。
由此可见,检测PG对HP感染早期的意义优于晚期。
在药物治疗有效时。
PGⅡ含量会随着幽门螺杆菌的减少而降低,据此可进行疗效观察。
三、有助于胃癌的诊断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的惟一途径。
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方法是纤维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胃镜被称为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
这两种途径检查方法必须要求具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门的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费用较贵,而且胃镜又令患者很痛苦,因此,不能作为普查手段。
早期胃癌缺乏一定的特异性症状与体征,一般的消化道症状经对症治疗后能暂时好转,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来就诊时,往往病情已属中、晚期,使胃癌难以早期发现,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预后。
胃部疾病诊断中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胃部疾病诊断中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刘汉影;王启明【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08)015【摘要】目的探究胃部疾病诊断中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部疾病患者,经病理检查及胃镜检查确诊胃癌患者43例(胃癌组),胃良性病变53例(胃良性病变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抽血检验胃蛋白酶原(PGI血清浓度、PGII血清浓度,PGI/PGII比值),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胃癌组患者PGI血清浓度显著低于为胃良性病变组(P<0.05);胃良性病变组PGII血清浓度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胃癌组检测血清PGI阳性率、PGI/PGII比值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胃癌组联合检测PGI血清浓度、PGI/PGII比值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部疾病诊断中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总页数】3页(P213-215)【作者】刘汉影;王启明【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湛江 524000;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湛江 5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相关文献】1.胃部疾病诊断中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应用意义探究 [J], 余蓉晖2.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梁艳丽;李凤;王欣;蒲泽宴3.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胸苷激酶1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J], 房国忠;吴红;杨琛4.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陈韶华;朱乐攀;曹青;何进5.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崔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蛋白酶原 室间质量评价 结果报告
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报告《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报告》一、引言胃蛋白酶原是一种重要的消化酶,在胃内起到水解蛋白质的作用。
室间质量评价是对该酶活性的一项重要检测。
本文将对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读者深入理解评价结果提供帮助。
二、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1. 胃蛋白酶原活性检测结果经实验室检测,胃蛋白酶原活性为XXU/g,属于正常范围。
这一结果表明胃内蛋白质消化功能良好,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能够进行有效分解。
2. 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说明根据评价结果报告显示,胃蛋白酶原活性正常,无异常情况。
这一评价结果说明胃蛋白酶原在当前情况下能够满足正常的消化需求,不存在消化功能障碍等问题。
3. 评价结果的临床意义从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来看,患者消化功能正常,不需要特别的调理。
建议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以维护胃部健康。
三、总结与展望本次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患者胃内消化功能良好,无需特殊处理。
文章通过逐条分析评价结果,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了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的意义和结果。
希望读者能够根据本次评价结果,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胃部健康。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对于了解胃内消化功能至关重要。
及时的评价结果分析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调整饮食习惯,保持胃部健康。
我们也应该重视胃部健康,避免长期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保持正常的胃蛋白酶原活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关注自身的消化功能,切记“饮食有节,健康为先”。
以上就是本次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和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1. XXX,XXX. 胃蛋白酶原的生物学功能[J]. 生命科学, XXX, 1(1):XXXX.2. XXX, XXX. 室间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XXXX.至此,本次文章就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和个人观点写作完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胃蛋白酶原I,II在普查中的意义
胃蛋白酶原I,II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陈智周范振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是与胃癌密切相关的两种病变,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而萎缩性胃炎已被普遍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在由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展连锁中,均伴随着胃蛋白酶原(PG)的变化,而且后者已成为前面三种病变的良好诊断指标,以及治疗和预防干预过程中的监测指标。
利用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测定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计划已在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实行,日本在“老年保健法”的指导下开展了“日本胃癌检测计划”,利用PGI,II,在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中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了90%。
我国也是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胃癌的大面积普查应当摆在重要的地位。
鉴于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三者的密切关系,我们要进行胃癌的普查,首先必须了解胃蛋白酶原在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时的变化规律.人的胃粘膜主要含有两种门冬氨酸蛋白酶,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I,PGA,PGI)和胃蛋白酶原-II(pepsinogen-II,PGC,PG-II),为分子量42,000Da的单链肽链,它由胃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并转化成有分解蛋白能力的胃蛋白酶(pepsin)。
一.PGI、PGII与HP感染的关系.HP感染已被普遍认为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其组织病理特点为急性,慢性炎症和腺体萎缩,它和胃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血清HP阳性者在1-24年中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比阴性者高三倍(Parsonnetl991)。
HP胃炎经多年后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据某些作者估计,有60%的胃癌可归因于原始的HP感染;若早期HP感染得到控制胃癌的发生可以避免。
HP感染显着的影响血清PG水平,起初是PGI,PGll均升高,PGI/PGII下降。
0derda(1989)观察到血清HP阳性的儿童胃溃疡患者的血清PGI和抗HPlgG升高,PG1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87%.Karnes(1991)检测了血清HP阳性的萎缩性胃体炎患者,发现PGII升高,PGI/PGII显着下降.1997年TakahisaF(1)以血清PG在HP根治前后的变化作为新方法来判别根治的成功与否。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陈韶华;朱乐攀;曹青;何进【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17)003【摘要】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PG)在不同胃部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140例不同胃部疾病患者(其中胃溃疡36例,萎缩性胃炎52例,胃癌52例)和5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I(PGⅡ),计算PG Ⅰ/PGⅡ比值(PG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PGⅡ增高和PGR降低(P<0.05),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PGⅠ和PGR均降低(P<0.05);与胃溃疡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PGⅠ、PGⅡ和PGR值均降低(P<0.05);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PGⅠ、PGⅡ和PGR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采取检测血清PGⅠ、PGⅡ及计算PGR来初步筛查胃部疾病患者,但当PGⅠ、PGR结果偏低时建议进一步检查以确诊.【总页数】3页(P42-44)【作者】陈韶华;朱乐攀;曹青;何进【作者单位】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相关文献】1.胃部疾病诊断中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应用意义探究 [J], 余蓉晖2.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梁艳丽;李凤;王欣;蒲泽宴3.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良恶性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葛俊亮;陶绍能;阮昊;王莹莹4.胃部疾病诊断中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刘汉影;王启明5.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崔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功能三项的临床意义
Page 3
胃癌早期筛查的指定方法
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起就出资在40岁以上人群中普查 胃癌,日本胃癌的早期检出率超过60%(也有报道说达到 90%)
我们国家1997年~1999年在胃癌高发区—辽宁庄河采用两 轮筛选法进行胃癌筛查 。胃蛋白酶原PGI&PGII发挥了巨大 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同。
胃功能三项:PGI、PGII、PGR 胃粘膜的状态和功能 胃功能的动态监测 胃癌的早期筛查
Page 8
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
方法学 :双抗夹心 保质期:十二个月 检验原理: 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检测法 特异性:90%以上 精确度:85%以上 阳性率:20-25%
Page 9
门诊病人中发现可治愈胃癌病人
• 内科病人 • 外科病人 • 中医科病人 • 其他科病人
Page 25
症状明显者,直接胃镜 有不接受胃镜者,可先PG-I/II筛查, 阳性者必须胃镜
症状不明显,先PG-1/2筛查,阳性者必须胃镜
胃蛋白酶原I/II检测与胃镜
结合PG-I/II和胃镜是发现可治愈的胃癌有效途径 PG-I/II 阳性是胃镜的强硬指标,尤其对无明显上消化道症
条密闭保存)为宜,建议6周内用完
Page 22
三、临床篇
--如何发现可治愈的胃癌早期患者
Page 23
预防和早期诊断是关键
1
预防
幽门螺旋菌感染
饮食习惯,基因
浅表性胃炎
2
早期发现 PG-I/II + 胃镜
萎缩性胃炎
胃粘膜肠化生
早期胃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临床意义
日本研究:10年随访健康体检的胃癌检出率
分组 幽门螺杆菌抗体 萎缩性胃炎(PG法) 胃癌检出率
n= 1,143
A
B
C
0% (0/260)
+ 1.40% (8/571)
+或+
4.17% (13/312)*
*: P<0.01, 与A ,B组相比
Inoue K, et al. Journal of 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Cancer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2008; 15:148152.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检测方法
•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有放射性 • 酶免疫测定法( EIA): 需样少, 较高特异性和灵 敏度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RFIA):灵敏、简便, 对提高PGR参数检测准确性具有突出的优势 •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方便, 更适合大规模筛查。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酶免疫测定法
反应底物 反应产物 酶标抗体
酶标抗体 检测抗原 包被抗体 酶标板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乳胶免疫测定法(LIA法)
• 以血清或血浆为样本,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 样本的乳胶凝集反应所导致的吸光度变化进行检 测。 • 将抗PG I(II)抗体与乳胶颗粒表面结合制成乳胶 试剂,与试验样本中的PG I(II)反应,使乳胶颗 粒产生凝集。在确定的波长下测定该反应的浊度 变化,其变化量会随着检测样本中PG I(II)的浓 度而成比例增加。根据已知浓度的PG I(II)标准 液制备标准曲线,求出样本中PGI(II)的浓度。
介绍内容
一、胃癌概况 二、胃蛋白酶原简介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四、临床意义
四、临床意义
主要临床意义
A.胃癌早期筛查 B.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 C.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 D.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断标准 E.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 F.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检测
四、临床意义
四、临床意义
PG检测与胃镜检测
• 无创、无痛苦、检出率高、费用低,胃病最佳筛查方法
四、临床意义
• 芬兰Vails检测22436例50~69岁的男性吸 烟者PGⅠ。发现有2196例(9.8%)< 25ng/ml。其中1344例胃镜活检诊断为萎 缩性胃炎者占78%,4.7%癌或癌前病变, 11例癌中有7例属于可根治性早期癌。而 对照组136人,萎缩性胃炎者仅占2.2%, 未发现癌患者。 • 认为:以PG 作为第一筛,再将血清PGI降 低者做胃镜检查,是一个可行的、在可根 治阶段检出早期胃癌的方案。
China, Shanghai Japan, Miyagi
China, Hong Kong Japan, Osaka
China, Shanghai Japan, Miyagi
China, Hong Kong Japan, Osaka
Jpn J Clin Oncol 2009;39(1):71-2
一、胃癌概况
四、临床意义
• 日本的胃癌筛查标准指南 • 在20世纪60年代,钡餐法被作为胃癌普查的 检测项目 • 90年代后,已经接受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日 本是普及检测
• PGⅠ≥70ng/ml(μg/L) • PGR:PGⅠ/ PGⅡ≥7
目前已有收费标准 • 编码N20000004 胃蛋白酶原Ⅰ 100元 • 编码N20000005 胃蛋白酶原Ⅱ 100元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影响血清PG检测结果的因素
1. 前一周刺激性食物或酗酒会使PG偏高 2. 对胃粘膜有刺激或损伤药物会偏高或偏低 3. 重度溶血需要重新抽血 4. 脂血样本需要离心去除血脂 5. 其他:样本中的类风湿因子(RF)和嗜异 性抗体等可能会使PG偏高
一、胃癌概况
• 2010年2月25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全 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中,普查方法: 应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胃蛋白酶原检测作 为筛查,进一步以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确 诊。
一、胃癌概况
胃癌形成过程
正 常 胃 粘 膜
HP感染
浅 表 性 胃 炎
萎 缩 性 胃 炎
肠 上 皮 化
胃 癌
一、胃癌概况
• 他们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能够引起胃炎、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癌等器质性胃部 疾病。
四、临床意义
PG检测与HP抗体检测
•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HP列为人类胃 癌的肯定致癌原。 • 在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这一发展过 程中, 均伴随着PG的变化, PG已经成为HP 感染、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良好诊断指标 及其治疗和预防过程中的检测指标。
一、胃癌概况
• 诊断胃癌“金标准”:胃镜。早期诊断价 值有限,尚不能作为普查手段。 • 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表现, 当出现明显消 化道症状时, 病情往往已属中、晚期。 • 希望能有一种非介入性、简便、快速、便 于动态监测、重复性好等优点的检查方法, 筛选高危人群,能对胃癌作出早期诊断。
一、胃癌概况
一、胃癌概况
中国及日本的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
100 男性 50
女性
不 同 年 龄 发 病 率 (/100,000)
80
60
不 同 年 龄 发 病 率 (/100,000)
40
30
40
20
20
10
0 1973-77 1978-82 1983-87 1988-92 1993-97 1998-02
0 1973-77 1978-82 1983-87 1988-92 1993-97 1998-02
各国胃癌早期诊断差别
• 早期胃癌的发现率相差很大:美国约为3 %~6%,欧洲为8.8%,中国为7.5%,而 日本报道高达30%~50%。而早期胃癌术 后生存率约为90%。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 成为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的唯一途径。
一、胃癌概况
我国胃癌诊断的现状
一、胃癌概况
我国目前临床诊断检查方式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介绍内容
一、胃癌概况 二、胃蛋白酶原简介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四、临床意义
一、胃癌概况
胃癌流行病学癌的五年生存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J apa n C hina India U SA France UK Denm arkG erma ny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乳胶免疫测定法(LIA法)
+
乳胶颗粒 抗体 抗原 凝集产生浊度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采血要求
• 静脉采血2-3mL于普通管中(不能使用含 EDTA、枸橼盐酸试管),离心分离出血清。 • 2-8℃条件下,样本可保存7天,-20℃可长 期保存。避免样本反复冻融。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参考范围
胃癌高危人群
• • • • • • • • • • 感染过幽门螺杆菌 男性,尤其是超过标准20~25kg 50岁~80岁 常吃加盐、腌制蔬菜、烟熏肉和鱼 吸烟 接受过胃部手术、胃息肉的老胃病 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史 恶性贫血 A型血 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环境
四、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与胃癌的关系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PG检测的优势
1. 2. 3. 4. 5. 6. 7. 定量准确,高灵敏度,少假阴性 检查简单易行,可在短时间内出检测结果 胃癌普查初筛指标,发现率高,早期占90% 可查出X线难以发现的癌症 可了解胃粘膜萎缩程度,“血清学活检” 非侵入无痛苦,适用人群广泛 临床试验数据充足,与其他检测方法相关性良好
四、临床意义
胃癌发生率
Group 幽门螺杆菌抗体 萎缩性胃炎(PG法) 个体数(比例) 胃癌总例数 胃癌检出率% A B + C + + D +
967 2341 1316 31 (20.8%) (50.3%) (28.3%) (0.6%) 0 0 19 0.81 24 1.82 2 6.45
Ohata H, Ichinose M, et al. Int J Cancer 2004, 109:138-143.
检测手段
胃镜 钡餐 造影 肿瘤相关 标记物 C13尿素酶 呼吸试验 胃蛋白 酶原检测
金标准
优点
缺点
痛苦, 受医生水平影响大,费用高 不适合普查 射线,费用高,不能明确疾病性质 依赖经验,受检人群混杂及阳性患 者难以随访等问题。对早期胃癌判 定无力 对胃癌检测的特异性低,对早期胃 部疾病的诊断无参考价值。
一、胃癌概况
《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1) (2)
CAG:慢性萎缩性胃炎
IM: 肠上皮化生
阴性 PG随访 每3年1次
阳性 胃 镜 检 查
Dys:非典型增生
阴 性
重度CAG 重度IM 轻度Dys 胃镜随访 每年1次
重度Dys 早期胃癌
中、晚期 胃癌
PG随访 每年1次
胃镜下 治疗
手术及 其他治疗
胃癌早期筛查的血清学检测
• 日本是普查筛选早期胃癌最成功的国家,据统计有47.6% 的早期胃癌患者是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检出的。
一、胃癌概况
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与指南
• 本次共识会议由亚太胃肠病学会发起。于2006 年11月11~12日在泰国曼谷召开。共有38条公 示条文被提出评估 第15条:低血清PG I水平和低PG I/II比例反 映了胃萎缩 低血清PG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一个替代标志物
• Ⅰ/Ⅱ的比值越低胃癌的发现率越高。
I/II的比值与胃癌的发现率
四、临床意义
以胃镜和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 判断PG法的准确性
日本厚生劳动省研究委员会用血清胃蛋白酶原法作为胃癌 筛查系统研究的1998年年度报告(主席:Kazumasa Mi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