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分析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学》课程标准

《中医儿科学》课程标准

《中医儿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X243165适用专业:中医专业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修课方式:选修教学时数:40学时总学分数:2.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学科,是中医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中医专业的限选课程。

中医儿科学的任务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学习中医儿科学应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为从事临床儿科工作及儿童保健、提高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

2.课程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初级诊治的能力,对儿科危急重症一级处理和转诊的能力,开展小儿生长发育宣传和儿童保健指导的能力,针对小儿不同生理时期的特点实施小儿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指导及健康管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40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

4.课程作用《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以《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分析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分析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中医儿科学为中医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获得专科知识,培养出高素质中医专科人才。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

本课程属必修课程,课程的类别属专业课程,本课程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及中医骨伤学等,组成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须在前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技能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辩证分析、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肺系、脾系等疾病的诊治, 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

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

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

中医儿科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中医儿科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作业与测验评价
通过布置作业和定期 测验,检验学生对知 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 用能力。
期末考试评价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 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临床实习评价
在临床实习阶段,对 学生的临床技能、病 例分析、医患沟通等 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
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 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因素,给予平
持续改进策略及措施
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调整 和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 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
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加强实践教学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提 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 实践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 的理解。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途径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分工协作与资源整合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分享教学经验、交流 学术观点,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 作。
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与分工,实现资源共 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搭建合作平台
激励与评价机制
鼓励团队成员参与科研项目、编写教材、 举办学术会议等,提升团队整体学术水平 和影响力。
症的诊治思路。
具备独立从事中医儿 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和 方法对小儿疾病进行 预防、诊断和治疗。
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 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 技能,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中医儿科学基础理论
包括中医儿科发展简史、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喂养 保健等内容,共计32学时 。
建立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对团队成员 的贡献和成果给予认可和奖励,激发团队 协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中医儿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中医儿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中医儿科学教案的 改进与完善
1
添加章节标题
2 中医儿科学教案的编写
原则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可衡量 教学目标应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相一致 教学目标应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和调整
突出重点难点
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 教材内容,确定 教学目标和重点 难点。
参与度
案例教学与问题导向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病 例,引导学生分析病情、
诊断和治疗
问题导向教学: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解
决问题
结合方式:在案例教学中 融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 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调整教案内容:根据教 学反馈对教案的内容进 行修改和完善,例如调 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等
优化教学过程:根据教 学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 优化,例如调整教学顺 序、增加互动环节等
评估改进效果:通过再 次收集教学反馈等方式 评估改进后的教案的效 果,以便进一步调整和 完善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时效性
定期更新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最新医学进展保持一致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临床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开展临床实习,让学生在实 际工作中学习和提高
邀请临床专家进行讲座和指 导,拓宽学生视野
中医儿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年中医医师《中医儿科学》大纲

年中医医师《中医儿科学》大纲

年中医医师《中医儿科学》大纲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细目一:小儿年龄分期要点:年龄分期的标准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小儿生长发育要点:.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头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呼吸、脉搏、血压的正常值及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感知、运动、语言、性格发育特点细目三: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要点:.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病因特点及临床意义.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儿科四诊特点要点:.儿科四诊应用特点.望诊特点及临床意义.闻诊特点及临床意义.问诊特点及临床意义.切诊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儿科治法概要要点:.儿科常用内治法的用药原则及给药方法.儿科常用内治法及其适应病证.儿科常用外治法及其临床应用第二单元儿童保健细目一:胎儿期保健要点:养胎护胎的主要内容细目二:婴儿期保健要点:.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新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喂养方式及选择原则.母乳喂养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及断奶适宜时间.人工喂养方法.混合喂养方法•添加辅食的原则第三单元新生儿疾病细目胎怯尋占.I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1 •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洽5预防与调护细目二:硬肿症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细目三:胎黄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第四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要点:.小儿感冒的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二:乳蛾要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三:咳嗽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与防护细目四:肺炎喘嗽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预防与调护细目五:哮喘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六:反复呼吸道感染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第五单元脾系病证细目一:鹅口疮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细目二:口疮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细目三:泄泻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四:厌食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五:积滞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六:疳证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七:贫血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西医治疗.预防与调护第六单元心肝病证细目一:夜啼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二:汗证要点:.发病特点。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健康维护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提高学生对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儿童健康事业服务。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相关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知识;2.熟悉常见儿童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具备基本的儿科临床技能;3.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儿童健康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医学伦理观念。

三、教学内容1.中医儿科学理论基础a.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概述b.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与规律c.儿童疾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理论d.中医儿科养生与健康保健2.中医儿科学的基本诊断方法a.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常用诊断方法的运用b.中医四诊合参的理论与实践c.辨证论治与儿科疾病的辨证论治3.常见儿科疾病与治疗a.发热病、咳嗽哮喘类疾病的辨证施治b.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治原则与方法c.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治原则与方法d.泌尿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治原则与方法e.皮肤科疾病的中医诊治原则与方法f.小儿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治原则与方法4.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疾病的中医治疗a.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b.儿童腹泻的中医治疗c.儿童扁桃体炎的中医治疗d.儿童过敏症的中医治疗e.儿童夜尿症的中医治疗f.儿童小儿肺炎的中医治疗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a.传授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讲解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背景;b.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儿童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c.讲解不同疾病在儿童中的特点与规律。

2.实践教学a.组织学生进行病案分析、诊断演练;b.引导学生进行病历书写、辨证施治和中药调配等实践操作;c.指导学生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

3.诊所实习a.安排学生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实习,实践掌握儿童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b.指导学生进行患者的初诊与随诊,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苏树蓉主编)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中西医临床教研室前言《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的认识论去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

上篇的重点是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常数、诊法概要、辩证概要、治疗概要。

下篇的重点是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证型的辩证治疗。

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学时暂安排为42学时。

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目录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5)第二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5)第三章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5)第四章临证概要 (6)第一节诊法概要 (6)第二节辩证概要 (6)第三节治疗概要 (6)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第一章肺系病证 (6)第一节感冒 (6)第三节咳嗽 (7)第四节肺炎喘嗽 (7)第五节哮喘 (7)第二章脾胃系疾病 (8)第一节鹅口疮 (8)第二节口疮 (8)第三节呕吐(自学) (8)第四节泄泻 (8)第五节腹痛(自学) (9)第六节厌食 (9)第七节积滞 (9)第八节疳证 (9)第三章心肝系疾病 (10)第一节惊风 (10)第二节癇证 (10)第三节夜啼(自学) (10)第四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0)第五节病毒性心肌炎 (11)第四章肾系病症 (11)第一节遗尿 (11)第二节小儿热淋(自学) (12)第三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12)第四节肾病综合征 (12)第五章时行疾病 (12)第一节麻疹 (12)第三节风痧 (12)第四节丹痧 (13)第五节水痘 (13)第六节痄腮 (13)第七节顿咳 (14)第八节暑温 (14)第九节手足口病(新增) (14)第六章寄生虫病(自学) (14)第七章其他病症 (15)第一节汗证 (15)第二节五迟、五软 (15)第三节VitD缺乏性佝偻病 (15)第四节紫癜 (15)第五节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16)第六节奶癣(自学) (16)第八章新生儿疾病 (16)第一节胎黄 (16)第二节硬肿症 (17)第三节脐部疾患 (17)第九章儿科急症(自学) (17)第十章补充 (17)主要参考书目 (18)中医儿科学学时分配表 (19)上篇儿科学基础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 .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第一篇:《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学时:54(39/15)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临床课。

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儿科学总论(4学时)主要介绍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特点、喂养与保健、四诊概要、治疗概要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学生了解中医儿科的发展过程、中医儿科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学术思想、主要著作。

重点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各种生理常数,熟悉中医儿科四诊的内容,了解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第二章肺系病证(6学时)第一节感冒(2学时)了解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及辨证论治规律。

重点掌握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的不同及所出现的兼夹症的辨证治疗。

第二节肺炎喘嗽(2学时)熟悉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掌握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重点掌握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及各型的辨证论治。

难点: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第三节哮喘(2学时)熟悉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和诱发因素,掌握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重点掌握哮喘的辨证论治。

第三章脾系病证(5学时)第一节厌食、积滞、疳证(3学时)熟悉厌食的发病原因,掌握厌食的临床表现和基本治疗原则,重点掌握厌食与积滞、疳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区别。

了解积滞的一般发病原因,掌握积滞的辨证论治。

掌握疳证的含义及其临床表现,熟悉疳证的发病原因及常见兼证得临床表现,重点掌握疳证的辨证论治。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病法
证 3、肾病综合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2 讲 掌握 授 1、遗尿的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诊断、 辨证论治 3、肾病综合证的概念、诊断、辨 证论治 熟悉 1、遗尿的病因病机、其他疗法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 其他疗法 3、肾病综合证的病因病机、其他 疗法
3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 时行疾病
6
五 1、麻疹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
章 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时 2、奶麻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
行 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疾 3、风痧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
病 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4、丹痧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
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辨证
论治、其他疗法
5、水痘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
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6、痄腮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
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7、顿咳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
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第 寄生虫病
2
六 1、蛔虫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
章 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6 讲 掌握 授 1、麻疹的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2、奶麻的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3、风痧的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4、丹痧的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5、水痘的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6、痄腮的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7、顿咳的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熟悉 1、麻疹的病因病机、其他疗法 2、奶麻的病因病机、其他疗法 3、风痧的病因病机、其他疗法 4、丹痧的病因病机、其他疗法 5、水痘的病因病机、其他疗法 6、痄腮的病因病机、其他疗法 7、顿咳的病因病机、其他疗法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导言:中医儿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专门研究儿童阶段的疾病诊疗与保健。

中医儿科学将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注重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的考虑,以达到维持儿童健康的目标。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中医儿科学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培养具备中医儿科学知识与能力的医学生。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谱。

2. 掌握中医儿科学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药物应用。

3. 了解常见儿童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并能独立进行中医儿科学的病案分析与处理。

4. 具备儿科学相关的中医药保健知识,能够制定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策略。

5. 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1. 儿科学基础知识:儿童生理发育、儿童疾病谱、儿童心理发展等。

2. 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脏腑学说、经络学说、辩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

3. 中医儿科学诊断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中医诊断方法。

4. 常见儿童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感冒、咳嗽、腹泻、发热等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5. 中医药物应用:中药的配伍、用量和副作用等。

6. 儿童中医药保健:食疗、按摩、针灸、艾灸等中医药保健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教师通过讲述中医儿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原则,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

2. 病案分析讨论:教师根据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

3. 临床实践:学生在实习阶段进入门诊或医院儿科科室,参与实际病例的临床工作,并与指导教师一起讨论病例。

4. 小组讨论:学生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和课堂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5. 文献查阅与研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参与科研项目,提高中医儿科学的研究水平。

四、教学评价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教学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考核:通过期末考试、小组讨论和病案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中医儿科学理论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中医儿科学(电子教案)

中医儿科学(电子教案)






掌握内容:
小儿望诊的内容及其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明确五色望诊的主病,望形态,审苗窍及看指纹的内容及辨证论治中意义。
熟悉内容:
1、小儿闻诊,问诊及切诊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内容:
儿科诊法的应用特点。
教学
重点

难点
看指纹在儿科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
设计

组织
在回顾中医四诊基础上,按照望闻问切为纲,通过临床举例讲解儿科四诊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30分钟。望诊内容。
10分钟。闻诊内容。
20分钟。问诊内容。
20分钟。切诊内容。
10分钟课堂小结。
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填表
教师签字
教研室
主任签字
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中医儿科学
章 节
第一章第六节
授课方式
理论
授课教师
授课题目
儿科治法概要




教学
目的

要求
在中医诊断学的基础上,通过讲述小儿治疗方法的特点和主要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治疗儿科疾病方面应该注意的要点,以便于临床的具体应用。
10分钟本次课程内容小结。
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填表
教师签字
教研室
主任签字
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西医儿科学
章 节
第四章三节
授课方式
理论
授课教师
授课题目
小儿肺炎




教学
目的

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的讲解,使学生从西医的角度认识小儿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临床诊断要点及西医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临床专业本科床边教学用)中医儿科学教研室编写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学时: 72学时讲课对象: 五年制临床专业床边教学前言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区别于中医基础学科,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是走向临床的桥梁。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儿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认识论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份:总论包括儿科学基础、儿童保健;各论包括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心肝病证、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其他疾病。

另外,附录包括小儿推拿疗法,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常见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计划免疫程序,儿科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常用方剂和常用中成药。

根据临床床边教学特点,《中医儿科学》床边教学课程的总学时安排为126学时,其中授课72学时、自学9学时、临床见习床边教学45学时。

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CAI课件、录像、幻灯、图表等多种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并安排临床见习床边教学典型病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二版《中医儿科学》教材编写,大纲中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结合临床见习床边教学典型病例两大部分,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可以保证典型病例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实施床边教学,其余疾病根据条件实施课堂理论教学后床边强化。

1上篇总论第一章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初稿)(供七年制中医专业使用)说明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儿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认识论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份:总论包括儿科学基础、儿童保健;各论包括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心肝病证、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其他疾病。

另外,附录包括小儿推拿疗法,7岁以下正常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发育的衡量数字,常见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计划免疫程序,儿科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方剂索引和中成药索引。

七年制中医专业中医儿科学课程的总学时安排建议为108学时,其中授课80(72~90)学时、自学10学时、见习18学时。

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CAI课件、录像、幻灯、图表等多种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并安排临床见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各院校在教学中可按照本校教学计划,适当增减教学时数,但一定要达到本大纲规定的中医儿科学教学要求。

正文上篇总论第一章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2.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学术著作。

3.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中医儿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医儿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摘要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急惊风 慢惊风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1
第一节夜啼
2
第二节汗证
3
第三节病毒性 心肌炎
4
第四节注意缺 陷多动障碍
5
第五节抽动障 碍
第六节惊风
第七节癫痫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分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案例分析 古籍选录
1
一常用方剂
2
二常用中成药
3 三常见传染病
的潜伏期、隔 离期、检疫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中医儿科学为中医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获得专科知识,培养出高素质中医专科人才。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

本课程属必修课程,课程的类别属专业课程,本课程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及中医骨伤学等,组成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须在前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技能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辩证分析、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肺系、脾系等疾病的诊治, 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

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

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

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中医儿科学》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

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分组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及创新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中医儿科学》(第九版),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参考书:1.《儿科心鉴》,朱锦善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网络资源:丁香园网站(七)考核与评价考核形式:终结性考核,即期末闭卷考试。

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

评分标准:终结性考核占70%,形成性评价占30%(主要考察考勤、自评、互评、课后作业、课堂小测验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纲要《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总论第一章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简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2、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学术著作。

3、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4、熟练掌握钱乙的学术思想。

(二)教学内容1、中医儿科学的概念,中医儿科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2、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就。

3、《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建立的学科基础;钱乙、陈文中对中医儿科学体系形成的突出贡献;曾士荣、薛铠、薛已、万全、张景岳、夏禹铸、陈复正、吴瑭等医家的学术建树。

4、重点介绍建国以来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5、从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看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幻灯讲授1学时。

可配合参观医史博物馆。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与意义。

2、熟悉小儿的生理特点。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各年龄期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4、熟练掌握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分期方法。

2、各年龄期的生理特点。

3、小儿年龄分期对儿童保健和儿科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工作的意义。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2学时。

采用课堂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2、熟悉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小儿体格发育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4、熟练掌握小儿体格发育正常值。

(二)教学内容1、小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囟门、牙齿、呼吸、脉搏、血压生理常数及测定方法,体格发育指标的临床意义。

2、小儿智能发育,包括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性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3、介绍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2学时。

讨论式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学,并采用临床操作。

第四节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对学好中医儿科学的意义。

2、熟悉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

3、掌握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4、熟练掌握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二)教学内容1、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的基本内容。

2、“稚阴稚阳”学说、“纯阳”学说及其理论指导价值。

3、对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学说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4、“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学说的临床指导意义。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2学时。

配合讨论辅导。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儿科诊法的应用特点。

2、熟悉儿科四诊的内容及诊查方法,儿科常用辨证方法。

3、掌握以望诊为主四诊合参的儿科诊法要领,诊法与辨证紧密结合的思维方法。

4、熟练掌握望诊。

(二)教学内容1、儿科四诊与成人相比较在应用中的特点。

现代四诊的扩充。

2、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操作技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方法。

3、常见四诊诊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三)教学与法课堂讲授2学时。

配合操作示范、临床见习。

第六节儿科治法概要(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儿科治法应用应与成人有别。

2、熟悉儿科治法应用特点,儿科常用内治治法。

3、掌握儿科内治、外治治法的操作及适应症,儿科常用治法因人因病、因时的综合应用。

4、熟练掌握儿科内治、外治治法的操作及适应症。

(二)教学内容1、儿科选用治法的原则及常用治法在儿科应用的特点。

2、儿科常用内治治法的功能、适应证候、选方示例。

3、儿科常用药物外治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候、应用示例。

4、推拿疗法、针灸疗法、拔罐疗法、割治疗法等其他疗法的儿科应用。

5、儿科多种治法配合应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2学时。

配合临床见习、操作示范。

各论第三章新生儿疾病第三节胎黄(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的区别。

胎黄的预防。

2、熟悉胎黄的病因病机。

3、掌握胎黄的辨证要点及分证治疗。

4、熟练掌握胎黄的辨证要点。

(二)教学内容1、胎黄的概念。

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的区别。

2、胎黄诊断要点。

3、胎禀湿蕴、脾虚的病因。

湿热、寒湿蕴郁肝胆,久则气滞瘀积的病机。

4、胎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5、湿热郁蒸证、寒湿阻滞证、气滞瘀积证分证论治。

胎黄动风证、胎黄虚脱证的辨证与急救。

6、胎黄的预防与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2学时。

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四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熟悉感冒主证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

3、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的产生机理与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

(二)教学内容1、小儿感冒的发病特点。

2、感受风寒、感受风热、感受暑湿及感受时邪的病因。

风寒、风热、暑邪、时邪犯表,肺卫失宣的病机。

3、主证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邪感冒证、时疫感冒证分证论治。

4、小儿感冒兼夹证夹痰、夹惊、夹滞的病机及其辨证论治。

5、感冒中成药的辨证选用。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l学时。

案例性教学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咳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咳嗽的儿科发病情况。

2、熟悉咳嗽的病因病机。

3、掌握小儿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小儿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1、咳嗽的概念,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2、咳嗽的儿科发病情况。

3、风寒、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痰湿蕴肺,肺脾气虚、阴虚肺热,导致肺失宣肃的病机。

4、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痰热咳嗽、痰湿咳嗽、肺脾气虚咳嗽、阴虚肺热咳嗽类证鉴别与分证治疗。

5、咳嗽中成药的辨证选用。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1学时。

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三节肺炎喘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肺炎喘嗽的概念和发病情况。

2、熟悉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

3、掌握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常证与变证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肺炎常证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1、肺炎喘嗽的概念,主证,儿科临床发病情况。

2、肺炎喘嗽的临床诊断。

3、常证风寒、风热、痰热、毒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导致肺气闭郁、宣肃失司的病机;变证心阳虚衰、邪陷厥阴的产生机理。

4、肺炎喘嗽常证与变证的演变与转化。

常证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变证心阳虚衰证、邪陷厥阴证分证论治。

5、肺炎喘嗽的调护。

6、心力衰竭的西医诊断与抢救治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2学时。

案例性教学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第四节哮喘(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哮喘的儿科发病情况。

2、熟悉哮喘的病因病机。

3、掌握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哮喘发作期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1、哮喘的概念,发病情况。

2、哮喘与肺炎喘嗽的鉴别诊断。

3、肺、脾、肾功能失调,痰饮内伏的内因,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的外因和哮喘发病的关系。

4、外邪、异气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的发作期病机;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的缓解期病机。

哮喘寒、热、虚、实病机的演变与转化。

5、发作期风寒束肺、痰热阻肺、外寒内热,迁延期风痰内蕴,肺脾气虚、风痰内蕴,肾气亏虚,缓解期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肺肾阴虚证分证论治。

6、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

7、哮喘的预防与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1学时。

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第二节脾系疾病鹅口疮(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鹅口疮发病情况。

2、熟悉鹅口疮的病因病机。

3、掌握鹅口疮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鹅口疮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1、鹅口疮的概念,发病情况。

2、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染秽毒之邪的病因。

秽毒蕴结,心脾积热,或虚火上浮,熏蒸口舌的病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