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第七章大接经法

合集下载

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与原络大接经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比较

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与原络大接经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比较
[1-2]
者采用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为主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 30 例,并与原络大接经针法为主治疗 30 例相比较,现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按病情分为 轻型、 普通型和重型,每型 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头针
[3]
等治疗,采用大接经法治疗本病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笔
1.1
·196· 照组,每组 30 例。治疗组中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最 小 42 岁,最大 68 岁,平均(56±9)岁;病程最短 30 d, 最长 89 d,平均(62.23±30.54) d。 对照组中男 14 例, 女 16 例;年龄最小 40 岁,最大 70 岁,平均(60±9)岁; 病程最短 29 d,最长 99 d,平均(63.41±27.83) d。两 组性别、 年龄、 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摘要】 目的 观察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与原络大接经针法两种不同方法为主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 差异。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按病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每型纳入 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组,每组 30 例。 两组均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原络大接经针法治疗。 比较两组 治疗前后各项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各分型患者综合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病情各分型患者综合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 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与原络大接经针法均能改善中风病恢复期的轻型、 普通型、 重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种治疗方法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原络大接经针法操作更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 针刺疗法;中风;穴,井;大接经针法;电针;穴,原;穴,络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3.0195 Comparisons on the Efficacies of Acupuncture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Versus at Yuan-Primary and Luo-Connecting Points in order of Meridians in Treating Convalescent-stage Stroke YANG Dian-hui1,2, SONG Hong-yan3, GAO Hua-wei4, CHEN Xin-yong1,2. 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Jinan 250011,China; 2.Shan Qiuhua National Famous Senior TCM Expert Inheritance Working Section,Jinan 250011,China; 3.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 4.Shand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Yantai 264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 acupuncture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versus at Yuan-Primary and Luo-Connecting points in order of meridians in treating convalescent-stage stroke. Methods Convalescent patients with stroke meeting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classified into mildly-ill, moderately-ill and severely-ill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enrolled 20 cases each type. The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30 cases each.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he treatment group also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in order of meridians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upuncture at Yuan-Primary and Luo-Connecting points in order of meridians.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symptom severities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post-treatment difference in the severity of each symptom in every subtype of patients (P<0.01).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t-treatment difference in an improvement in each symptom in every subtype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s Both acupuncture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and acupuncture at Yuan-Primary and Luo-Connecting points in order of meridians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in mildly-ill, moderately-ill and severely-ill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The two treatments have similar clinical effects, but acupuncture at Yuan-Primary and Luo-Connecting points in order of meridians is more convenient to perform and easier for the patients to accept. [Key words] Acupuncture therapy; Stroke; Jing-Well points; Acupuncture at in order of meridians; Electroacupuncture; Yuan-Primary points; Luo-Connecting points

孙学全针灸临证取穴之经验

孙学全针灸临证取穴之经验

孙学全是全国500位名老中医之一,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孙老从事针灸临床工作60余年,善针药并用治疗疾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灸取穴经验,现总结如下。

1 病距取穴法根据病位与所取腧穴的远近关系,可分为:零距取穴法、近距取穴法、远距取穴法。

1.1 零距取穴法 即阿是穴取穴法,《灵枢·经筋》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针灸取阿是穴、压痛点、反应点治疗,其临床又可分为:穴位压痛点选穴与非穴位压痛点选穴[1]。

一般取穴点在经上,如侧头痛取太阳,后头痛取强间、脑户,肱骨外上髁炎取曲池,脘腹疼痛取中脘、神阙。

有时取穴点不在经上,取局部阿是穴,如急性腮腺炎取局部肿胀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取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点。

1.2 近距取穴法 近距取穴即所选腧穴在病灶附近或周围。

例如:颈椎病取穴肩井、天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穴百虫窝、阴陵泉、阳陵泉,跟痛取穴太溪、昆仑,等等。

零距取穴法亦可认为是近距取穴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1.3 远距取穴法 即远道取穴法,所取腧穴与病位距离较远。

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本经腧穴均可治疗本经所过及所属络的脏腑病证,其疗效以四肢肘膝关节远端为佳。

历代医家均重视远距取穴,《灵枢·终始》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肘后歌》言“头面有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

《针灸大成·席弘赋》云:“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

”孙老治牙痛取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治落枕取手阳明大肠经手三里,治腹痛腹胀取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与足太阴脾经之公孙,肩背疼痛取中渚与后溪,均为远距取穴法,其效如桴鼓。

2 阴阳取穴法阴阳取穴法指所取腧穴在某方面具有对立的特性,《灵枢·寿夭刚柔》云“审知阴阳,刺之有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针灸处方的特点无不体现阴阳、上下、前后、左右、表里、远近等特点。

针灸学十二经脉图解

针灸学十二经脉图解

阳经与阳经:同名阳经在头 面部交接。
阴经与阴经:在手心或足心 交接。
经脉流注顺序
手太阴肺经-手 阳明大肠经-足 阳明胃经-足太
阴脾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
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手 太阳小肠经-足 太阳膀胱经-足
少阴肾经
手太阴肺经
03
十二经脉的穴位分布
分布:分布于头部、躯干和四肢
交接:手三阳经在头部交接,足 三阳经在足部交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走向: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三 阳经由头走足
对应关系: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 分别对应人体阴阳五行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末端,沿内侧赤白肉际,过内踝前缘,沿胫骨内缘上行,在内踝 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 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向上沿足背内侧进入足离骨经内踝前1寸处,向上 在大腿内侧中点,私处毛际部和小腹,向下经过崩直走阴部。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下边,斜走足心沿内踝尖渗入足跟,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穿过私 处,至腹部从脐两旁。向上穿过膈肌到肺。
02
十二经脉的交接和流注
经脉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的阴 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手三阳经
分布:手三阳 经分布于上肢
外侧
走向:手三阳 经从手走头, 依次经过手太 阳小肠经、手 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主治:手三阳 经主要治疗头 面、目、咽喉、 神志病以及经 脉循行部位的
其他病证
配穴:手三阳 经的配穴多用 于治疗头面、 目、咽喉、神 志病以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培训(针灸学)第七单元手阳明大肠经、穴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培训(针灸学)第七单元手阳明大肠经、穴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培训(针灸学)第七单元手阳明大肠经、穴第七单元手阳明大肠经、穴一、经脉循行《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出合谷两骨之闻,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循行“入下齿中”的经脉是A.小肠经B.大肠经C.胃经D.脾经E.肝经[答疑编号501073070101]『正确答案』B二、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1.合谷(LI 4)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牙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下列腧穴中,善治头面诸疾的是A.商阳B.二间C.合谷D.阳溪E.曲池[答疑编号501073070102]『正确答案』C2.曲池(LI 11)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下列腧穴中,治疗高血压首选A.曲泽B.尺泽C.曲池D.中渚E.小海[答疑编号501073070103]『正确答案』C3.迎香(LI 20)【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证;胆道蛔虫症。

中医针灸手法大全

中医针灸手法大全

中医针灸手法大全针灸手法——艾条隔物悬灸法指将艾条点燃后在覆盖某种隔物的穴位进行悬起灸的一种灸疗。

此类隔物可采用艾炷间接灸的隔物,这在第二章中已作了介绍;也有艾条悬灸用的特殊隔物。

一般而言,艾条隔物悬灸与艾炷隔物灸的操作方法与作用机制,基本类似。

即具有温热剌激和药物透入的双重效果。

但因艾条悬灸时,其移动范围较大,火力较艾炷灸为弱,因此,隔物面积要求大一些,隔物的透热作用强一些。

隔物上,可以用和艾炷隔物灸一样,如隔姜灸,隔蒜灸及隔葱白灸等,其中有的已在艾炷隔物灸一章中作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仅列述独特的艾条灸部分。

针灸手法——艾条压灸法艾条按压灸法,又称实按灸,为传统的艾条灸法之一。

本法与艾条悬起灸相对应,系指将艾条一端点燃后,隔布或绵纸数层按有穴位上,使热气透入肌肤的一种灸治方法。

按压灸法是艾条最早应用的施灸方法,首见于明•朱权的《寿域神方》:“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

”。

当时,为单纯用艾绒。

之后又在艾绒中加入某些药物,亦即在艾绒中加入复方中药药末后卷制而成。

称之为药艾条。

药物处方颇多,因处方不同,而又分别称之为“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

近现代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一方面是对原有方法的革新,如出现雷火新针、赵氏雷火针等;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艾条按压灸法,诸如:隔布按灸法(运动灸)、灸笔灸等。

在操作的方法上和应用的范围上孝有一定拓展。

针灸手法——铺灸法铺灸法,是指将艾绒铺摊在穴区,通过燃烧、温熨、热敷、日光照射等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灸疗目的的一类灸法。

既有对民间方法的挖掘,也有对传统方法的革新。

这类方法与常规灸法有所不同,表现在,首先是加热的方式多样化,不仅仅是单一的燃点艾绒的形式;其次是其中有一些灸法,由于施灸的区域较大、施灸的时间较长、施灸的对象有一定限制,容易出现意外,故对灸疗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最后,铺灸法治疗的病证的范围一般较专一,但其效果却往往较为独特。

“大接经”针法介绍

“大接经”针法介绍

“大接经”针法介绍“大接经”针法首见于张壁的《云歧子学医新说》,可惜此书已轶,该针法被收录在罗天益的《卫生宝鉴》中。

具体操作:按照十二经输注的顺序,选取井穴,根据阴证和阳证,辩证选取起始穴,阴证自少商穴始至大敦穴止,阳证自至阴穴始至少泽穴止。

依次针刺,不留针。

临床上对“大接经针法”进行初步的临床观察,疗效肯定。

大接经针法一般针对的是难治性疾病及久病。

《灵枢·小针解篇》说“结虽久,犹可解也;疾虽久,犹可毕也”。

又说“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告诫我们医者不要轻言放弃。

但是,为什么要取井穴,而且一定要按照十二经输注的顺序,对于阴证、阳证选用特定的起始穴呢?既往多强调。

久病成瘀、久病入络,到底瘀、络在何处,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灵枢》指出“夫四末者,阴阳之会也,此气之大络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

”针刺治病的机理是“通其血气、调其营卫”,针调的是营卫,所谓治神,最重要的是守住针下的营卫之气,若四末阴阳之会绝,十二经不得相输,则胃中营气何以布散周身?若经脉中营气匮乏,针刺失去了取效的物质基础,必然不效。

解决的办法是从四末人手。

“通其血气”,使十二经气血相输如环,经脉中营气充盈,针下神来,自然“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对于取井穴的问题,《内经》言:“病在藏者取之井”。

有人理解为,用井穴只治疗脏病,其实不然,腑病和外经病依然可治。

这牵扯到对“藏”,“府”二字的理解。

“藏”言阴,“府”言阳,只是强调病在阴分,病深而已。

为什么要根据阴证、阳证选取特定始穴。

按照十二经输注的顺序进行针刺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经脉不通,筋骨不营故偏身痿软不用。

在治则上应通其经脉,引胃气以温四肢、营筋骨。

手太阴脉起于中焦,先承胃气,与手阳明会于大指次指之端,沿十二经依次流注。

所过之处,经脉充盈,筋骨得养。

而阳热之证先取至阴,则是因为足太阳膀胱经秉承寒水之性,其位至高其性至寒,可以引足太阳寒水循经脉流注周流全身,则有阳热之处,得寒则平,如此则阴阳平衡,热不复矣。

针灸操作规范

针灸操作规范

中医针灸操作规范【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头痛、腰痛、眩晕等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法对脑梗死肌张力的影响

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法对脑梗死肌张力的影响

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法对脑梗死肌张力的影响秦彦强;孙迎春;张亚娟;肖凌勇;史术峰【摘要】目的:观察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法对脑梗死偏瘫痉挛肌张力的影响。

方法2010年~2014年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8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方法。

连续治疗2周。

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Fugl-Meyer评定法(FMA)和Barthel指数(BI)评价痉挛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212, P=0.030),CSI评分低于对照组(t=2.514, P=0.014),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288, P<0.001),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970, P=0.004)。

结论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法可以降低偏瘫肢体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nnect meridians inducing Yin from Yang on muscle-tens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Second Hospital of Harbin from 2010 to 2014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1) and control group (n=41) according to hospitalization order.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ed acupuncture of connecting meridians inducing Yin from Ya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method for 2 weeks. The situation of spasticity, the motor limb function of limbs,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evaluated with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and Barthel index (BI), respectivel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 of MAS decreased (t=2.212, P=0.030), the score of CSI decreased (t=2.514,P=0.014), the score of FMA increased (t=4.288, P<0.001), and the score of BI in-creased (t=2.970, P=0.00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acupuncture of connecting meridians inducing Yin from Yang can reduce the muscle-tension of limbs,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and increase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5页(P189-193)【关键词】脑梗死;痉挛;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作者】秦彦强;孙迎春;张亚娟;肖凌勇;史术峰【作者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市100068;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市100068;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56;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本文著录格式]秦彦强,孙迎春,张亚娟,等.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法对脑梗死肌张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2): 189-193.CITED AS: Qin YQ, Sun YC, Zhang YJ, 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of connecting meridians on muscle-tens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J]. 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 2016, 22(2): 189-193.作者单位:1.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市100068;2.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3.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56;4.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100029。

大接经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恢复期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PPT演示课件

大接经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恢复期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PPT演示课件
对照组
仅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疗效评价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
采用国际通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NIHS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 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恢复 情况。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针对偏瘫患者的综合性训 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 治疗等,旨在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研究目的与意义
评估大接经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恢复期偏 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探讨大接经针法与康复训练在偏瘫恢复过程中的 作用机制。
为卒中后恢复期偏瘫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 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生活质量提高
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如穿衣、进食、洗澡等日常活动更加 自如,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不同治疗方法对偏瘫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大接经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相比单一治疗方法,大接经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偏瘫症状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更快。
针对不同病程患者的疗效差异
对于不同病程的偏瘫患者,大接经针法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该方法对各个病程 的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大接经针法联合康复训练
对卒中后恢复期偏瘫的临
床疗效观察
汇报人:XXX
2024-01-12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疗效观察结果 • 讨论与分析 • 结论与总结
01
引言
卒中后恢复期偏瘫现状及影响
01
02
03
偏瘫发生率高
卒中后偏瘫是常见的后遗 症之一,发生率高达80% 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辽宁中医学院 针灸大家彭 静山先生

辽宁中医学院 针灸大家彭 静山先生

彭静山针灸专家。

奉天(今辽宁)开原人。

自幼从师学医,后开业行医。

建国后,历任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副院长。

善于运用针灸术治疗脑血栓等症,疗效显著。

1970年首创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等疗效亦较明显。

著有《简易针灸疗法》、《针灸秘验》等。

彭静山出生1909 逝世20031. 1 人生经历2. 2 学医道路3. 3 针灸秘传十绝招人生经历彭静山(1909~2003),著名针灸临床家、教育家。

15岁学医,受教于一代名医马二琴先生,22岁时开业行医,临证近70年,精通内、外、妇、儿、针灸,提倡针药并用,临床经验丰富。

在1960年代,彭静山先生因遭受迫害而失去听力,在此后的临床实践中听诊受挫,他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望诊极限,根据《黄帝内经》“观眼察病”和《证治准绳》对眼的脏腑划分理论,于1970年代创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自1982年公布予世后,不少学者分别对眼针进行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其临床和解剖学结果均肯定彭氏的眼针穴区划分和眼针疗法的临床价值,使眼针疗法得到推广应用,并在海内外针灸界产生较大影响。

学医道路我学习中医是在二十年代,那时候全东北没有一所公、私立中医学校。

学习中医只有三个途径:一个是家传。

我的先人并没有做医生的,这当然是谈不到了。

二是自学。

古语说:"秀才学医,罩里捉鸡"。

然而,我还是不到十六周岁的孩子,文言文都看不懂,那里比得上秀才。

这条道也不通。

三是师承。

就是拜老师,从头学起。

我只好走这个途径。

学医经过我的第一位老师刘景川先生,是不第秀才。

在辽宁省开原县那l佯的荒僻小县,只有两位凤毛嶙角的进士,举人一位没有,秀才也不多,因此不第秀才也算名流。

刘老先生满腹经纶,能作诗,善制灯谜,下笔千言,文不加点。

但是文章僧命,屡试不第,只好设馆教学。

刘老先生的父亲、哥哥都是医生,老先生也研究医学,创办"必仁医学社",只占一问房子,南北大炕,共有二十四名学生。

大接经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大接经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引用:梁晓伦,侯森荣,胡明哲,朱悦,孙英,张方圆,符文彬.大接经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丨J].中医药导报,2020,26(9): 173-176.大接经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梁晓伦M矣森荣2,胡明哲2,朱悦\孙英\张方圆\符文彬w(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石学敏名医工作室,广东广州510120;4.深圳宝安区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101)[摘要]通过查阅有关大接经法的古医籍和检索P ubMed、C N K 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所有有关大接经法的临床研究文献,归纳、总结出大接经法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梳理古今文献,发现大接经法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以中风为主,疗效肯定;血管性痴呆、血管神经性头痛、周围性面瘫等疾病亦有报道,较少涉及其他系统常见病的治疗;另有医家对十二井穴的针刺顺序提出异议。

认为大接经法目前临床应用主要体现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尤擅治疗中风后偏瘫,但主治范围较局限;且大接经法的针刺顺序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认为大接经法是否适用于其他系统疾病及针刺顺序的考究仍需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大接经法;神经系统疾病;中风;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51X(2020)09-0173-04Advances in Clinical Research of the Large Connecting MeridiansTherapy in Nervous System DiseasesLIANG Xiao-lun1,HOU Sen-rong2,HU Ming-zhe2,ZHU Yue1,SUN Ying1,ZHANG Fang-yuan1,F L J Wen-bin3,4(1.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of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y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5, China; 2.The Second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Guangzhou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5, China; 3.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SHl Xue-min Famous Medical Studio,Guangzhou Guangdong 510120y China; 4.Shenzhen Bao^an Research Center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Shenzhen Guangdong 518101, China)[Abstract]In order t o impro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large connecting meridians therapy,the au­thor reviewed the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i t in recent years,and found out i t s clinical application charac­ter i s t i c s and problems.By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medical books about the large connecting merid­ians therapy and searching a l l the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s related t o i t in PubMed,C N K I,VIP,Wanfangand other databases,the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large connecting meridians therapy was summarized.Through combing the ancient and modem literature,i t was found that the large connecting meridians therapywas currently mainly used for i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related diseases.Stroke was the main disease andthe effect was positive.Vascular dementia,vascular neuro headache,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nd other dis­eases have also been reported,less involved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in other systems.In addition,another doctor raised objections to the acupuncture sequence of Twelve Jing-Well Points.The current clinicalapplication of the large connecting meridians therapy i s mainly reflected in i t s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针灸流派司徒铃教授工作室项目(E43606);广东省中医院符文彬教授针灸学团队项目(S Z S M201806077)通讯作者:符文彬,E-mail :**************、om173neurological diseases,especially good a t treating hemiplegia after stroke,but the scope of treatment i s limited. Moreover,there i s not enough evidence -based medical evidence for the acupuncture sequence of dajiejing method.Therefore,more clinical research i s needed to study whether the large connecting meridians method i s suitable for other system diseases and acupuncture sequence.[Keywords]the large connecting meridians therapy; nervous system diseases;stroke; clinical research神经系统疾病涵盖了脑血管疾病、脊髓病变、周围神经 病变、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范畴,目前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是当前医学界的热点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中医学在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正重新被学界所重视。

大接经法!于久治不瘉或周身调理

大接经法!于久治不瘉或周身调理

大接经法!于久治不瘉或周身调理大接经秘法《内经·海论》中叙述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的平衡,自然无病。

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具体做法是,只用一根 l 寸长的 28 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

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

共针4次,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络穴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络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二)由络穴到原穴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

病例举要:刘 x 男 40 岁某设计院会计师主诉:近3 个月来,四肢倦怠,饮食减少,睡眠不安,周身无力,大便秘,小便涩少,经治不愈,而且日渐加重。

近来并出现早泄、遗精。

诊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润无苔,神情寞落,六脉沉细,右关左尺,尤为明显。

辨证:四肢倦怠,饮食减少,脾胃两虚。

睡眠不安,尿涩早泄,病原肝肾俱亏。

宜用针刺补法。

取神门以治心,太溪以补肾,是三里健胃,三阴交助脾。

久治不效,脉更无神。

改用大接经由原到络,由络到原各2 次。

逐渐好转,再针前述各穴5 次,面色红润,精神旺盛,饮食增加,二便通畅,遗精、早泄消失,睡眠香甜,神完气足,而病痊愈。

针灸家都应该清楚的“接气通经法”

针灸家都应该清楚的“接气通经法”

针灸家都应该清楚的“接气通经法”金·何若愚《流注指微赋》说:“接气通经,短长依法。

”这是根据《灵枢·脉度》所载的经脉长度,结合《灵枢·五十营》篇“呼吸定息,气行六寸”的说法,以一呼一吸脉气通行“六寸”计算,提出各经穴的行针时间须达到一定的呼吸次数,促使全经气行通畅,故称为接气通经法。

手三阴经脉较短,从胸至手,长三尺五寸,行针时须用7呼吸,使经气行四尺二寸,即超过七寸;手三阳经脉从手至头,长五尺,行针时须用9呼吸,使经气行五尺四寸,即超过四寸;足三阳经脉最长,从头至足,长八尺,须14呼吸,经气可行八尺四寸,也超过四寸;足三阴经脉从足至腹,长六尺五寸,须12呼吸,经气可行七尺二寸,也超过七寸。

这样,手足三阳经的气行均超过原经脉四寸,手足三阴经的气行均超过原经脉七寸。

后来明代《金针赋》将这内容概括为“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足三阴,上七而下十二,过经五寸。

”五寸,应改正为“七寸”。

这一方法,主要强调四肢经穴的行针也就是运针,须积累一定时间,以取得良好感应。

取臂部手三阴经穴使作用于胸部,须行针7呼吸;取手三阳经穴使作用于头部,须行针9呼吸;取腿部足三阴经穴使作用于腹部,须行针12呼吸;取足三阳经穴使作用于头部,须行针14呼吸。

经脉短,行针时间可短些;经脉长,行针时间要长一些。

这对于催运气血以起远道作用有其实际意义。

《流注指微赋》注(本论)说:“夫欲取偏枯、久患荣卫诸疾,多是愈而复作者,内气不接而经不通流,虽有暂时之快,客气胜真,病当未愈也。

”因而提出这种“上接下引”的接气通经法。

对于偏瘫等重症还可延长行针时间,即所说的“重者倍之”。

也即加长其行针时间,使起较大的作用。

针刺的核心在于行针,现代都以电针仪代替了,不知是进步还是“进步”……。

中医针灸手法大全

中医针灸手法大全

针灸手法——艾条隔物悬灸法指将艾条点燃后在覆盖某种隔物的穴位进行悬起灸的一种灸疗。

此类隔物可采用艾炷间接灸的隔物,这在第二章中已作了介绍;也有艾条悬灸用的特殊隔物。

一般而言,艾条隔物悬灸与艾炷隔物灸的操作方法与作用机制,基本类似。

即具有温热剌激和药物透入的双重效果。

但因艾条悬灸时,其移动范围较大,火力较艾炷灸为弱,因此,隔物面积要求大一些,隔物的透热作用强一些。

隔物上,可以用和艾炷隔物灸一样,如隔姜灸,隔蒜灸及隔葱白灸等,其中有的已在艾炷隔物灸一章中作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仅列述独特的艾条灸部分。

针灸手法——艾条压灸法艾条按压灸法,又称实按灸,为传统的艾条灸法之一。

本法与艾条悬起灸相对应,系指将艾条一端点燃后,隔布或绵纸数层按有穴位上,使热气透入肌肤的一种灸治方法。

按压灸法是艾条最早应用的施灸方法,首见于明•朱权的《寿域神方》:“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

”。

当时,为单纯用艾绒。

之后又在艾绒中加入某些药物,亦即在艾绒中加入复方中药药末后卷制而成。

称之为药艾条。

药物处方颇多,因处方不同,而又分别称之为“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

近现代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一方面是对原有方法的革新,如出现雷火新针、赵氏雷火针等;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艾条按压灸法,诸如:隔布按灸法(运动灸)、灸笔灸等。

在操作的方法上和应用的范围上孝有一定拓展。

针灸手法——铺灸法铺灸法,是指将艾绒铺摊在穴区,通过燃烧、温熨、热敷、日光照射等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灸疗目的的一类灸法。

既有对民间方法的挖掘,也有对传统方法的革新。

这类方法与常规灸法有所不同,表现在,首先是加热的方式多样化,不仅仅是单一的燃点艾绒的形式;其次是其中有一些灸法,由于施灸的区域较大、施灸的时间较长、施灸的对象有一定限制,容易出现意外,故对灸疗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最后,铺灸法治疗的病证的范围一般较专一,但其效果却往往较为独特。

彭静山繆剌法和大接经法实践

彭静山繆剌法和大接经法实践

彭静山繆剌法和大接经法实践局部繆刺法與傳統繆剌法迴然不同。

其方法是,先找出疼痛點,其疼痛點以1 厘米以內為最佳,若疼痛面積較大,可找出最疼痛的一點並作好標記,並在其對面找到對應點作標記。

然後用1 寸毫針,找準對應點針刺八分,施以提插術,上提時針尖不退出皮膚,以針刺點為中心向前或稍向四周斜刺,使之得氣,留針以疼痛消失為度,痛止即可起針。

此非左臂痛刺右臂相對穴,而是以某一部位為準找相對穴。

如臂外側痛,在臂內側對應部位針刺﹔後背痛,在其對應的胸腹部針刺﹔頭頂痛,在頦下針刺﹔左頭痛,在右側針刺﹔內踝痛,針其外踝﹔股前痛,針其股後。

總之,在疼痛對面的部位針之,對應點找的愈準,療效愈好。

局部繆刺法適用於體表各部位出現的疼痛,包括針灸後遺痛(即由於針刺所遺留的疼痛,局部疼痛不變,只是疼痛不已,其部位都在其穴位上)、外傷痛、痺痛等。

當體表出現疼痛對,該部位之氣血在前後、左右有其偏盛偏衰之變化。

採用局部繆刺法,以調整前後、左右氣血之偏移,使陰平陽秘、氣血調和、經絡平衡,則疾病得癒。

〔病案一〕周某,男,22歲,學生。

1991年 5 月 6 日初診。

一週前因打籃球被撞倒,全身懸起後背著地摔下,即出現腰背疼痛、活動受限、腰部第四腰椎右側微腫,X線攝片示腰椎未見異常。

診為腰部軟組織挫傷。

經服用跌打損傷葯及理療,局部腫脹已消,功能恢復正常,唯局部疼痛不止。

後腰部皮色正常,脊柱居中、左右對稱,第四腰椎右側有一壓痛點、如手指頭大小,其部位在命門穴右旁開 2 .5 寸、下 1 .5寸處,在此作好標記後,找到其對應點為腹部臍中右旁開2.5寸、下1 .5 寸處。

常規消毒後,取30號 1 寸毫針刺入 8 分並行提插瀉法, 5 分鐘後疼痛消失。

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身柱退高熱身柱穴為督脈第12號穴,位於上背部後正中線上,第3 、第 4 胸椎棘突之間。

用28號 1 .5 寸毫針沿棘突間向上斜刺入 1 寸,使全脊柱有麻木感,不捻轉、不提插,留針20分鈄。

大接经全息疗法

大接经全息疗法

大接经全息疗法大接经全息疗法主要用于中风后偏瘫及某些脑部疾患。

中风在《内经》中称为击仆、偏枯、大厥等。

因本病往往出现突然仆倒、昏迷,需要急救,而后又往往出现偏瘫等行动不便、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使用针灸治疗,无论其缓急深浅都能恰到好处。

近代使用针灸治疗中风者较多,疗效也较为满意。

据笔者统计的20篇5,000多例报导,其总有效率为93.9%。

而查有关资料,其自然恢复率仅为40-50%。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历来有两大类方法,一是当今常用的通关过节疗法,其特点是选用大关节部位的穴位为主;二是大接经疗法,其特点是选用十二井穴为主。

大接经疗法目前使用较少,即使有人使用也很难体现出其治疗的精妙绝伦之处。

实际上这二种疗法都有比较好的疗效,尤其大接经疗法是对脑部疾病的一种直接治疗方法,使用得当效果更为理想,治疗更为彻底。

所谓大接经,“大”指大周天,“接经”指接通经脉。

即是使大周天的经脉全部接通,方法是针刺十二井穴,以沟通十二经脉的气血,使大经脉的阴阳气血得以正常交接而从根本上解除中风病人脑内的致病原因。

本法见于《洁古云岐针法》(见《济生拔萃》,转见于《卫生宝鉴》),但记载内容较少,主要就是写了十二个井穴,没有具体运用的内容,笔者通过在临床多次使用,逐渐摸索,使其逐渐完善,成为一种系列治法。

“全息”指本疗法与全息理论有相应之处,认为四肢末端的血流变化与大脑内的血流变化十分近似,而且互相影响。

当使用大接经疗法的时候,能对大脑内的血流及其变化产生影响,所以治疗脑部疾病有更直接的效应。

综合以上二者的含意,故定名为大接经全息疗法。

大接经全息疗法包括以下两种选穴方法:即从阳引阴法和从阴引阳法。

使用十二井穴作为针刺的主要穴位。

(一)从阳引阴法:适用阴病在阳证选穴的顺序是:至阴、涌泉、中冲、关冲、窍阴、大敦、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

起穴是至阴,至阴为足太阳井;止穴是少泽,少泽为手太阳井。

从时间关系上看足太阳旺于申时,手太阳旺于未时,从申至未为12个时辰,也就是营行五十周一大会之后。

“大接经”针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顽固性肩周炎验案

“大接经”针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顽固性肩周炎验案

“大接经”针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顽固性肩周炎验案
杨晓平
【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8(000)010
【摘要】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发于老年人,及早干预,多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全
面或没做好生活保健措施会导致肩关节广泛性黏连,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现介绍运用大接经针法配合常规针灸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总页数】2页(P148-148)
【作者】杨晓平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康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9
【相关文献】
1.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与原络大接经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比较 [J], 杨佃会;宋洪堰;高华伟;陈新勇
2.阻力针法与针刺治疗肩周炎 [J], 黄巍;王菊英
3.“大接经”针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顽固性肩周炎验案 [J], 杨晓平;
4.运动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肩周炎的比较研究 [J], 孙大明;陈骞虎;宋珍贵;汪学红
5.浮针配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验案1则 [J], 周希;陆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原络接经
• 1)适用于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新病,先络后 原穴;久病,先原穴后络穴。
• 2)穴位:新病,先络后原穴——肺经络穴列缺→ 大肠经原穴合谷→胃经络穴丰隆→脾经原穴太白, (后面以此类推,略);久病,先原后络穴—— 肺经原穴太渊→大肠经络穴偏历→胃经原穴冲阳 →脾经络穴公孙,(后面以此类推,略)
• 2)穴位:膀胱经飞扬→肾经大钟→心包经内关→ 三焦经外关→胆经光明→肝经蠡沟→肺经列缺→ 大肠经偏历→胃经丰隆→脾经公孙→心经通里→ 小肠经支正。
4、首尾接经
• 1)用于疼痛性疾病或其他感觉障碍者。证型属偏 热证应按“从阳引阴”法;证型属偏寒或热症不 明显者按“从阴引阳”法;
• 2)穴位:从阳引阴-足太阳膀胱经睛明、至阴→ 足少阴肾经涌泉、俞府→手厥阴心包经天池、中 冲→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丝竹空→足少阳胆经瞳 子髎、足窍阴→足厥阴肝经大敦、期门→手太阴 肺经中府、少商→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迎香→足 阳明胃经承泣、厉兑→足太阴脾经隐白、大包→ 手少阴心经极泉、太冲→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听 宫 从阴引阳-从手太阴肺经中府、少商开始, 依据十二经流注顺序针刺,最后到足厥阴肝经大 敦、期门。
• 小结与讨论
2、原穴接经
• 1)用于井穴接经治疗后巩固疗效,也可用于治疗 慢性病久治不愈或体弱者。穴取“从阴引阳”。
• 2)穴位:肺经太渊→大肠经合谷→胃经冲阳→脾 经太白→心经神门→小肠经腕骨→膀胱经京骨→ 肾经太溪→心包经大陵→三焦经阳池→胆经丘墟 →肝经太冲。
3、络穴接经
• 1)用于井穴接经治疗后巩固疗效,也可用于治疗 慢性病久治不愈且体质壮实者。穴取“从阳引 阴”。
法; • 3.按照男左女右进行选穴;
四、大接经法适应症、注意事项
• 适应症:中风重症四肢截瘫或中风并智障 者;血管性痴呆;慢性病久治不愈如郁证、 不寐、癫痫、周身疼痛等;
• 注意事项:血压高于180/100mmhg,必须 用降压药将血压将至此水平以下或正常范 围,才能进行大接经法;进行大接经疗法 后,防感染;
中风后遗症的病人, 有什么治疗方法?
大接经法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一、定义
按经脉流注次序逐经选取井穴治病的一种特色针法。
二、源流
首载于《卫生宝鉴·卷七》,是专治中风偏枯的一 种特殊疗法,有“从阳引阴”和“从阴引阳”二法。 皆取十二经井穴。
三、大接经法的取穴
• 1.证型属偏热证应按“从阳引阴”法; • 2.证型属偏寒或热症不明显者按“从阴引阳”
五、临床发挥
1、大经点灸
• 适用于体质虚弱或偏阳虚的患者,穴位的选择是按照“从 阴引阳”。
• 选好位置后,进行药线点灸或艾绒点灸; • 穴位:太阴井穴少商→手阳明商阳穴→足阳明厉兑→足太
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足太阳至阴→足少阴 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窍阴→足厥阴大 敦;
• 注意事项:药线灸时切忌明火灸;刺激量的大小以点灸壮 数及点灸手法轻重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