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ppt课件[1]

合集下载

《爱莲说》ppt优秀课件

《爱莲说》ppt优秀课件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为了起衬托作用
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 么“菊”和“牡丹”分别 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 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 呢?

隐逸者 惜
,洁身自好
菊花——隐逸者

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牡丹
牡丹——富贵者 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托物 ——— 言志(象征)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逸yì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噫yī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鲜xiǎn
(高洁)
1.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濯清涟而不妖 不妖媚,不炫耀,朴实。
(质朴)
2.体态: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正直豁达;不趋炎附势。
(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中通外直
独立高洁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亭亭净值植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小结: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 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 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
托物言志
君子的高 尚品质
3、“菊”和牡丹分别有 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 什么先写它们?

秋季开花,迎寒 斗霜,清高避世
作业: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将造句练习扩充为一篇300字
的托物言志的小文章。
能力训练: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你喜爱哪一种? 模仿例句, 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 污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 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我爱

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PPT优质课件

《爱莲说》PPT优质课件
结合声情并茂的朗诵,传达作者对 莲花的喜爱之情,增强艺术感染力 。
创作过程中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比喻
将莲花比作“花之君子”,形象 地表达了莲花高洁、清雅的品质

拟人
赋予莲花以人的品质,如“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使
莲花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对比
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突出莲 花的独特之处,如“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绘,歌颂了莲花 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唐代诗人李白《古风其二十六首》中有“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 密叶罗青烟”的诗句,赞美了荷花的清新美丽。
宋代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绘了荷花盛开的壮观景象。
《爱莲说》PPT 优质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特色鉴赏与创作技巧分析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与交流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周敦颐生平及成就
生平
周敦颐(1017-1073),字元皓 ,别号濂溪,北宋著名哲学家、 文学家、教育家。
“爱莲”精神。
小组讨论应注重合作与交流,鼓 励学生积极发言、倾听他人意见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将“爱莲” 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观看
同时,荷花种植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 展和创新,新品种不断涌现,为荷花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6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与交 流
学生自制《爱莲说》主题PPT展示
学生可选取文中经典名句或段落,结 合个人理解和感悟制作PPT。

《爱莲说》ppt课件[1]

《爱莲说》ppt课件[1]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生长环境 ……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体态香气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风度气质
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 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还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 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字词学习
蕃 淤泥 fá yū n 涟 liá n 亵 xiè 濯 鲜有闻 zhuó xiǎn
蕃: 多 濯: 洗涤 鲜: 很少
染: 沾染(污染) 亵: 亲近而不庄重 宜: 应当
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 名的哲学家。著有《周元公 集》。因他世居道县濂溪, 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 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 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7、陶后鲜有闻( ) C A、新鲜 B、鲜艳 C、很少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水陆草木之花(A)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 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 情。
考考你?
一、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爱莲说》优秀课件PPT

《爱莲说》优秀课件PPT
思维能力。
05 课后作业与拓展
作业布置
作业一
背诵《爱莲说》全文,并默写重要段落。
作业二
结合《爱莲说》的主题,写一篇关于“莲花品质 ”的读后感。
作业三
搜集与莲花相关的诗词或故事,进行分享和讨论。
相关链接推荐
推荐一
中国莲花博物馆官方网站,了解莲花的历史、文化和品种。
推荐二
古诗文网,收录了大量与莲花相关的诗词,便于深入学习和欣赏。
生感到过于困难。
问题覆盖面广
问题应涵盖课文的主题、思想、艺 术手法等方面,以便全面了解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问题具有启发性
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学生提问与回答
学生主动提问
教师及时反馈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表达自己 的疑惑和见解。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 肯定正确的观点,纠正错误的观点。
《爱莲说》优秀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内容解析 • 重点词汇解析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后作业与拓展
01 课程导入
主题引入
01
02
03
莲花图片展示
展示莲花的美丽图片,引 起学生对莲花的兴趣和关 注。
提问导入
向学生提问关于莲花的认 识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 主题。
情境创设
推荐三
B站UP主“读诗君”,其有发布关于《爱莲说》的朗诵和解读视频。
学习建议
建议一
01
结合《爱莲说》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周敦颐的人生经历和思
想体系。
建议二
02
通过阅读其他描写莲花的文学作品,如《采莲曲》、《荷塘月
色》等,拓展对莲花文化的认识。

《爱莲说》ppt课件

《爱莲说》ppt课件

艳丽
生藤蔓
长枝节
参考译文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 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 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 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 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 蔓,不旁生枝茎;
参考译文
香更远加益清,耸亭立亭的净样植子,可远观竖而立不可 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句末语气词,相当 于“啊”“呀”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 直洁净地立水中,(只)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 靠近去玩弄啊。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 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 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 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 同学习这篇文章。
一、了解作者,理解标题
周敦颐(1017-1073) ,北宋道洲(现在 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 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 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 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等。
予认谓为菊,花之隐隐居逸避者世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语气助词连用,表示肯定
品德高尚的人
参考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 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 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叹噫词!,菊相之当爱于,“陶唉后”鲜
少 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应当
参考译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参考译文


唐朝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 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 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 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予独爱结莲构之助出词淤,泥取而消不句染子,独立性。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 不 枝,

《爱莲说》 ppt课件

《爱莲说》 ppt课件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 只要后 者再向 前几步 。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 开始的 。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 不是一 飞就到 的,而 是他们 在同伴 誉就很 难挽回 。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 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 都像演 员一样 ,为了 合乎剧 情而认 真地表 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 什么环 境下都 能够生 存下去 的人。5、心情 就像衣 服,脏 了就拿 去洗洗 ,晒晒 ,阳光 自然就 会蔓延 开来。 阳光那 么好, 何必自 寻烦恼 ,过好 每一个 当下, 一万个 美丽的 未来抵 不过一 个温暖 的现在 。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 。原来 爱的太 深,心 有坠落 的感觉 。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 一个选 择问题 ;它不 是我们 要等待 的东西 ,而是 我们要 实现的 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 倍的赏 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爱莲说
ūí • 周敦颐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
义哲学家。字茂叔,湖 南道州人。晚年在庐山 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 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 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 大影响。谥号“元公”,著《周敦颐 集》
“说”:
古代的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 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 说文。
我认 为,菊是 花中的隐 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 子。
ī叹词
宾语前置标志
噫!菊之爱,
ǎ少
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应当
唉,对于菊花的喜 爱,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喜爱,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喜 爱,当然人很多了。

《爱莲说》PPT优秀课件

《爱莲说》PPT优秀课件

结尾
总结全文,强调莲花的高 洁品质和作者对莲花的喜 爱之情。
关键语句解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说明花的种类繁多,可爱者众多,为下文写莲花做铺垫。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表达作者对莲花的独特喜爱,突出莲花的高洁品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具体描绘莲花的形态特点,展现其正直、高洁的形象。
《爱莲说》PPT优秀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莲花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 儒家思想在《爱莲说》中体现 • 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周敦颐生平及成就
01
02
03
04
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 创始人之一
历任地方官职,政绩卓 著
03
倡导中庸之道
文中提到“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表达了对不同花卉的喜爱因人而异,体现了儒家倡导的中庸
之道,即尊重个体差异、寻求平衡与和谐。
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
1 2 3
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和文化传统。
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 远,被誉为“理学开山”
著作丰富,包括《太极 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创作背景
周敦颐在庐山莲花峰 下的濂溪书院讲学时 创作
与佛教文化有着密切 关系,体现了作者对 佛学的深厚造诣
以莲花为喻,表达了 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 求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01
02
03
04

《爱莲说》优秀PPT课件

《爱莲说》优秀PPT课件

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与现 在的杂文大体近似。
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 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 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形式上:表现为叙议合,或先叙后 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 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 议” 。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生于淤 泥中,却没有被淤泥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 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 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它 的香味传得越远越幽香,笔直地挺立在那里 ,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它而不能随心地把玩。
疏通文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中的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独”字,体现了陶渊明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节;
第二个“独” 字,既表现了作者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节,又表明了自己 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本文借赞美莲的品质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
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世风的批评,表 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态度。文中赋 予菊、莲、牡丹不同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的世 风作了精辟的概括,有力地表明作者“出淤泥 而不染”的信念。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运用多 种表达方式,有记叙,有描写,有议论,有抒 情。开篇记叙世态人情,既而描写莲的高洁、 雅致的形象,最后议论莲的君子风范,整篇文 章贯穿抒情,表明志向。
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花草树木,可爱 的品种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代开始,大多数都非常喜欢牡丹。

《爱莲说》ppt课件

《爱莲说》ppt课件
禅宗美学追求空灵、幽远之美。《爱莲说 》中作者通过对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的描绘,体现了禅宗对空灵之美的追 求。同时,莲花作为佛教的象征物之一, 也寄托了作者对禅宗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PART 06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
REPORTING
中西方花卉文化异同比较
花卉象征意义
在西方,花卉多被赋予爱情、友谊等情感象征;而在中国,花卉 则更多地承载着道德、品格等精神内涵。
追求自由精神
道家注重个人精神自由,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爱莲说》中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特性,表达了 作者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对独立人格的尊重。
禅宗意境追求
禅意盎然
禅宗强调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超 越。《爱莲说》中通过对莲花静谧、幽 深之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禅意盎然的 艺术境界。
VS
追求空灵之美
《爱莲说》ppt课件
汇报人:
REPORTING
2023-12-31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莲花形象分析 • 艺术手法鉴赏 • 思想内涵挖掘 •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
目录
PART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REPORTING
周敦颐生平事迹
01
02
03
生平简介
周敦颐,字元皓,别号濂 溪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 、文学家、教育家。
追求君子人格
儒家认为君子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广博的知识。《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追求 君子人格的志向,同时也寄托了对世人的期望。
道家自然哲学思想渗透
顺应自然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爱莲说》中通过对莲花的生长环境和特性的描述,体现了 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爱莲说》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爱莲说》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精读文本
爱菊 (鲜)
隐逸者 离世隐居
惜 厌
爱牡丹(众)
爱莲 (独)
富贵者 追名逐利 君子 身居浊世 洁身自好

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感慨世人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 ,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 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合作探究
2、《爱莲说》这篇文章,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 示?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助词 )
(的)
(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
(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加强语气
重点积累
二、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长枝节的意思。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
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 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 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 托莲的君子形象。
1、《赏牡丹》唐代: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远播 更加
长枝节
耸立的样子
竖立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亲近而不庄重
可亵玩焉。
疏通文意
我只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 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 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 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 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 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知识链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 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可爱者甚蕃
陶渊明独爱
牡丹
世人甚爱
3、“菊”和牡丹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 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 什么先写它们?

秋季开花,迎寒 斗霜,清高避世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为了起衬托作用
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 么“菊”和“牡丹”分别 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 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 呢? 菊 隐逸者 惜
牡丹
富贵者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生长环境 ……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体态香气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风度气质
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 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还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 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正 衬
隐逸者

生态环境

托 物 言 志
反 衬 牡丹
君子 爱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富贵者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 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 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 和正直的品德。
背 诵
拓展延伸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 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 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 少。
第二段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 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 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 子。唉,对于菊花的爱 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 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 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 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 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 名的哲学家。著有《周元公 集》。因他世居道县濂溪, 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 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 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 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课堂检测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c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 2、香远益清( A) A、更加 B、有意 C、益处 3、亭亭净植( B)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5、花之隐逸者也(A ) A、隐居 B、隐藏 C、逃跑 6、花之君子者也 ( A ) A、品德高尚的人 B、地位高的人 C、丈夫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 ——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 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之后,作者还写了什 么? 2、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 是怎样的? 水陆草木之花
7、陶后鲜有闻( ) C A、新鲜 B、鲜艳 C、很少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水陆草木之花(A)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 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 情。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字词学习
蕃 淤泥 fá n yū 涟 liá n 亵 xiè 濯 鲜有闻 zhuó xiǎn
蕃: 多 濯: 洗涤 鲜: 很少
染: 沾染(污染) 亵: 亲近而不庄重 宜: 应当
第一段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 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 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 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 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 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 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 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