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的名词解释
简述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介绍环境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领域,研究与环境相关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它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知识,旨在理解环境问题的起因和解决方案。
环境科学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系统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通过研究不同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生态位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预测和应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如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理解污染和气候变化环境科学研究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的起因和影响。
通过分析污染物的来源、运输和去除过程,我们可以提出减少污染的策略和措施。
此外,环境科学还关注气候变化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通过研究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机制,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并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
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能力。
通过研究资源利用、废物管理和生态系统的可恢复性,环境科学提供了建立可持续社会和经济的基础和指导原则。
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以避免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大气科学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环境的组成、结构和运动规律。
它关注空气质量、气候变化、酸雨、大气污染和风险评估等问题。
通过大气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和应对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环境问题。
水资源与水环境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以及水体的污染和保护。
它包括水循环、水质监测、水资源评估和水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研究,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障人类的饮水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土壤科学土壤科学研究土壤的形成、结构、功能和管理。
它关注土壤的肥力、侵蚀、酸化和污染等问题。
通过土壤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改善土壤质量,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
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
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
环境科学知识
环境科学知识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大量的知识和技术。
了解环境科学知识,对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科学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与控制、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环境监测与评价是环境科学的基础,它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监测,评价环境的状况和趋势,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与控制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各种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转化和影响,以及防治污染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除了传统的污染治理技术外,还包括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新型环保措施。
环境保护与修复是环境科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涉及到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在此方面,包括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护、空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环境风险评估等技术手段和措施。
总之,环境科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了解环境科学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进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 -。
环境科学总结
环境科学总结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环境的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和解决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
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估,环境科学帮助我们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并提供解决方案以维护地球的可持续性。
一、环境科学概述环境科学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和评估等。
研究环境科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确保人类可以在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中生存。
二、环境科学的重要性环境科学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环境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环境科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
这些方法的结合可以提供准确的环境评估和预测,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环境政策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四、环境科学的应用领域环境科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
环境科学通过研究气候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环境科学通过研究水循环、水质和水量变化等方面,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科学致力于研究物种多样性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指导。
4. 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环境科学通过研究污染源、传输途径和污染物的行为,为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五、环境科学的挑战与前景环境科学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技术创新、政策制定和社会参与等方面。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科学的前景仍然广阔。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安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3、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过程,使得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到达有害的程度,以至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威胁着人类安康和经济开展,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4、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和场所。
5、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体、生物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6、总悬浮颗粒〔TSP〕:指悬浮于大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所有固体颗粒物,包括飘尘和降尘。
它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也是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7、降尘:指大气中粒径大于30μm的固体颗粒物,因重力作用,在短时间内可因自身重力沉降到地面。
8、飘尘或可吸入粒子:指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分为PM10〔粒径<10μμm〕。
PM10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安康产生危害,PM2.5的危害那么更为严重。
9、光化学反响:大气中存在的吸光物质〔氧气、臭氧、NO2等〕的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它们吸收光子所引发的反响,称为光化学反响。
10、自由基或游离基: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
即化合物分子中共价健在光、热等影响下,分裂而成的含有不成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强氧化作用。
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烃类化合物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响所生成的臭氧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
12、酸雨: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响,形成硫酸和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pH值低于5.6的降水。
名词解释
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
环境科学:它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产生的问题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叫做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叫做次生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过程,使得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排入大气,并对人体、生物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和场所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指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原有成分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的毒性更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之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他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物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把大气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统一规划能源结构、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布局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以改善大气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容许含量的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空气质量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对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或浓度所规定的限制标准水体:水的集合体。
环境科学(学科名)
生态学,是指运用相关领域的环境科学知识对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而生态系统被不只一个应激源影响。举例 来说,备受推崇的工业发展引起的水和空气污染会影响入海口的某些物种,而生态学可以用来检测这些变化。据 此研究,生物学家将能够详细描述动植物群,化学家研究如何使含有污染物的水源流经沼泽,物理学家可以预测 大气放射污染,而地理学家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沼泽土壤和海湾的泥浆。
环境科学实验技术环境问题可以说在古代就有了。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 祥地。由于大规模地毁林垦荒,而又不注意培育林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以致良田美地逐渐沦为贫瘠土壤。 产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弃物却 造成了环境污染。19世纪下半叶,世界最大工业中心之一的伦敦,曾多次发生因排放煤烟引起的严重的烟雾事件。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 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在世界人口数量不多、生产规模不 大的时候,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太大,即使发生环境问题也只是局部性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生产 力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口数量激增,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大大增强,环境的反作用便日益强烈地显露出来, 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
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国家环保局)对重大项目的环境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多数地方法规赞同这 些指令,这些指令适用于地方性活动。其结果是在开展行动前,文献和环境影响研究的大幅增加。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臭氧层: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3.臭氧空洞:人类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在扩散至平流层后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层反应区产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现象。
4.生态脆弱带: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强且有退化趋势的生态环境过渡带。
5.人体退化:6.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7.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8.聚落环境:聚落环境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是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9.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
10.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因此地表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使地球气温升高,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11.离体保护:是指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使基因资源在没有动植物实体的状态下长期保存,建立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对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和遗传物质进行离体保护。
12.老年型人口社会:联合国对人口年龄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一套标准,它规定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就称之为人口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社会,4%~7%为成年型社会,4%以下为年轻型社会。
环境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它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变规律的基本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3、环境要素的属性:○1最差(小)限制性○2等值性○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4、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6、环境评价: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7、环境的分类:1)聚落环境(以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中心)2)地理环境(是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环境的总体)3)地质环境(地理环境中出生物圈以外的部分)4)宇宙环境(地球大气圈以外的环境)又称星际环境8、环境的功能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4显隐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型9、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10、环境科学的分科:1)环境学 2)基础环境学 3)应用环境学1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12、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3、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1)控制人口 2)必须有相当的经济实力3)借助科技的进步解决环境问题14、环境自净: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使环境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环境的这种作用即环境自净。
15、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群体。
环境科学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名词解释大气(层/圈):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蒸气、悬浮微粒大气的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逸散层大气边界层:在对流层下部靠近下垫面的1.2~1.5km 范围内的薄层大气。
大气边界层的主要特征:湍流运动、风、温度的垂直分布大气污染是指进入大气环境的物质或能量达到一定数量并维持一定时间,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雾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光化学烟雾:指大气中HC和NOX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含有醛类、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硝酸等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呈淡兰色的混合烟雾。
对生物有毒害作用。
大气温度沿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变化的速率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大气降温率)气温干绝热递减率:在理想状态下,干气块在绝热(不与周围气体进行热交换)条件下上升时,温度随气块上升而下降的速率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状况称为温度层结。
污染系数:表示风向、风速的联合作用对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温室效应概念及其机理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上升,发出长波辐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短波吸收很弱,而对长波辐射吸收很强。
因此地表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
“酸雨”(狭义)指pH值小于5.6、呈酸性的降水酸雨(广义)指pH值小于5.6、呈酸性的大气沉降物。
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主要包括煤炭洗选、加工、转化、先进发电技术、烟气净化等方面的内容。
最新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
最新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1. 题目:什么是环境科学?题目:什么是环境科学?答案: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致力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致力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2. 题目: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题目: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答案: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大气科学、水资源科学、土壤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等。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大气科学、水资源科学、土壤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等。
3. 题目:大气污染是什么?题目:大气污染是什么?答案: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出现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等,超过了环境容忍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出现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等,超过了环境容忍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4. 题目: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什么重要?题目: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什么重要?答案: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可以确保水的供应安全,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污染和水灾情况的发生。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可以确保水的供应安全,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污染和水灾情况的发生。
5. 题目:土壤污染是什么?题目:土壤污染是什么?答案: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超过了环境容忍度,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超过了环境容忍度,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6. 题目:生态学研究的是什么?题目:生态学研究的是什么?答案:生态学研究物种与物种、物种与环境、物种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生物群落的结构、种间相互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生态学研究物种与物种、物种与环境、物种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生物群落的结构、种间相互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环境科学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
3、污染指数:进料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浓度和过滤属性,是表示进料对微孔滤膜堵塞程的一个指标。
4、等效A声级:规定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的[A]/计权声压级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级声效。
5、人口增长率: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均人口教×1006、环境质量评价:按一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与预测。
7、土地处理系统:利用土地及其微中物及根系(植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又利用其中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措施。
等一8、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NOX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0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3、(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烟雾污染现象。
9、氧变曲线: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D0水平,可绘制一条DO下降曲线。
10、生物膜污水处理法:生物膜是使细菌等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口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
199911、水体富营养化:指在人类活动最响下,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泊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DO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反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现象。
12、酸雨:拍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名词解释
【环境】相对于某中心事物而言的周围境况。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指生物体周围的其他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以及与作为主体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的生存、营养关系和因果关系。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综合性很强。
【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天体,维持恒星辐射的能源主要是热核反应。
因短期内很难发现它们位置的相对变化,故名恒星。
【脉冲星】脉冲星,就是一种变化的恒星。
因为这种星体不断地发射短暂而极有规律的电磁脉冲信号【新星】光度突然增加的爆发性恒星。
【行星】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卫星本身不发光,大小、质量相差极大,运动特性很不一致。
【星云】星云银河系内太阳系以外一切非恒星状的气体尘埃云。
【地球】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距太阳大约有150000000公里。
地球每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23.9345小时自转一圈。
它的直径为12756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
【高原】海拔高程在600m以上,表面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四周常有崖壁与较低的地形单元分界。
【丘陵】地表起伏不大、山峦林立的低矮地形【平原】地势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
海拔高程在200m以下的称为低平原。
【盆地】四周是高原或山地,中央低平的地区,外形似盆而得名。
【地球自转】地球绕其本身轴线的旋转运动。
与太阳系的大多数行星一样,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从北极上空向下看,为逆时针旋转【太阳日】以太阳作参照,地球上的任意一点连续两次经过地心与太阳圆面中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其长度是24小时。
【太阴日】月球作为参照,地球上任意一点连续两次经过地心与月球圆面中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其长度是24小时5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
3、污染指数:进料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浓度和过滤属性,是表示进料对微孔滤膜堵塞程的一个指标。
4、等效A声级:规定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的[A]/计权声压级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级声效。
5、人口增长率: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均人口教×1006、环境质量评价:按一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与预测。
7、土地处理系统:利用土地及其微中物及根系(植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又利用其中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措施。
等一8、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NOX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0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3、(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烟雾污染现象。
9、氧变曲线: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D0水平,可绘制一条DO下降曲线。
10、生物膜污水处理法:生物膜是使细菌等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口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
199911、水体富营养化:指在人类活动最响下,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泊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DO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反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现象。
12、酸雨:拍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13、臭氧层破坏: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O3吸收短波紫外线,该层物质破坏。
14、污染系数:用来表示污染程度的大小,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15、生物污染: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突变体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16、特种目的监测:指因环境管理或环境科研需要而进行的非常规性监测,如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环境影响监测等。
17、BODs: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要20天,这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的。
为此又规定一个标准时间,一般以5日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因而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
18、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利用,经化学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19、COD:采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
20、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缩,是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21、一次能源: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又称天然能源。
22、声压级:将测声压有效值P(e)与参考声压P(ref)的比值取常用对数乘以。
20的分贝数,Lp=20lgP/P噪声级:为了更好的表示声音的强弱,常同时考虑声压级和?对人体的作用,这种共同作用的强弱称为噪声级。
:20o C时在BOD测定条件(氧充足、不搅动)下,一般有机物20天才23、BOD20能够基本完成,在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完成过程的99%)。
测定第一阶段生化需要量需要20d,看作总BOD。
:半数致死量,指能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常用药物致死LD50剂量对数值表示。
24、抗性植物:指对环境中某种物质具有特定抗性的植物,能够在其过量的情况下生存。
敏感植物:指在污染环境中最易受害或受害最重,某受害临界值最低的植物。
25、垂直气温递减率:也叫绝热率,表示气体随高度增加其温度变化程度的物理量。
干绝热递减率:指地面热上升时,会因周围气压的减少而体积膨胀,用内能反抗外力,因此它的温度就下降;空气块下降时,外压力增大,对某作压缩功,转化为内能。
使其温度上升,(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温度变化的数值叫干绝热递减率。
26、活性污泥: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及藻类等,其中,细菌与原生动物是主要二大类。
27、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与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00428、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29、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排入水体后一段时间后,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
30、清洁能源: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生产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
包括可再生的、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身的及经清洁技术处理过的能源。
环境效应:a、有利于节能节碳、降低温室效应;b、有利于减少酸沉降;c、有利于减缓臭氧层空洞;d、有利于水体污染的控制;e、减低固废排放,实现能源充分利用。
31、生物修复: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消除土壤及水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包括自然的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过程。
32、土壤容量:在作物不受侵害或过量积累污染物的前提下,土壤所能容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33、清洁生产: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日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应以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200534、环境容量: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量。
环境自净: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初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净的过程。
35、non-point population:非点源污染,指各种各种没有固定排放口或地点的环境污染。
36、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能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上升,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指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发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一些辐射的气体,如水蒸气、CO2、制冷剂。
37、废弃物的焚烧与热解:焚烧指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使有机物彻底氧化,产生热量;热解是指在缺氧或是无氧条件下,通过高温使有机物裂解。
38、compostinis:堆肥,指利用各种植物残体、作物、秸秆、禾草、树叶、泥炭、垃圾及其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混合人畜粪尿经堆制腐化而成的有机肥料。
39、污水的二级处理:指用生物法和絮凝法。
生物法主要去除一级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絮凝法主要去除一级处理后的无机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或低浓度有机物(曝气池)污水的三级处理:控制富营养化或达到使废水能够重新回用,曝气、吸附、絮凝和沉淀、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氯消毒等200640、ISO14000:即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包括环境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态、生命评估、环境行为评价等若干方面,将环境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原材料、能源、工艺、设备、生产、安全。
审计等各项管理之中41、土壤背景值:未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环境容量:环境单元所容许录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最大负荷量,也就是保护人体健康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环境质量所允许的污染物浓度42、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
水=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
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43、噪声的来源:①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辆、船舶、火车飞机等发出的噪声②工业噪声(工业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③建筑噪声(源于建筑机械)④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社会生活、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⑤家庭生活噪声污染44、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将城市中的各种废物集中到一个地点,根据固体特征,把各种废物处理过程结合成一个系统,以便把各过程得到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合理的集中利用,减少最终废物的排放量,减轻对地区的环境污染,防止二次污染扩散,处理费用低,资源利用率高45、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很长的半衰期。
且能通过食物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特点: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高生物毒性200746、大气污染生物监测:利用指示生物来监测大气中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危害程度。
47、氧?曲线:水体对需氧有机废物的天然?过程特征曲线。
48、土壤质量及其评价:土壤素质好坏的表征。
评价是一切可能引起土壤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49、噪声特性:○1公害特征(声源分散,不能集中处理)○2声学特性(频率、声压、声强、声压级)控制:a、从声源上控制b、传输途径控制(吸声、隔声、阻尼)c、接受点阻止(耳塞等)50、大气酸沉降:包括湿沉降与干沉降(不降雨时,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危害:a、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使湖泊变酸,水生生物死亡)b、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死亡)c、对各种材料的影响(建筑材料、水坝等腐蚀)d、对人类影响(污染水源、影响人类健康)51、废弃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基本或完全丧失使用价值、无法回收利用的排放物。
废弃物资源化:指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与能源,加速物质与能源循环,创造经济价值广泛的技术方法。
52、土壤环境背景值应用: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污染趋势预测,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53、战略环评:指对政策、计划、规划(简称3P)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过程。
54、人口控制政策:a、计划生育b、逐级落实人口计划指标,奖罚分明C、积极发展医疗、保险、养老等社会福利事业d、优生优育、晚生晚育,提高人口素质。
200855、挥发分: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煤在9000C下加热7min,煤中的有机质和一部分矿物质就会分解成气体和液体逸出,逸出物减去煤中的水分即为挥发分。
VS挥发性固体:○1指总固体能在5500C高温下挥发的那部分固体,一般用VS表示;不能挥发的残余物-灰分。
○2污泥固体物质在6000C时所失去的重量代表污泥中可通过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水平。
56、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容量,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