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3(导学案) Word版

合集下载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2( 精品导学案) Word版

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2( 精品导学案) Word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风)【使用说明】1、课前根据预习自学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完成学案中的预习案。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堂重点突破。

3、课堂或课后认真、限时完成学案中的检测部分内容,规范书写。

【学习目标】1、通过画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能解释城市热岛等地理现象2、通过画图,理解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重点难点】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预习案】(自主阅读课本第35-36页,独立解决以下问题)。

一、热力环流1.形成的根本原因:由于地面引起的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的形式。

2.过程(1)A地受热,空气膨胀,密度,A地近地面形成,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2)B、C两地遇冷,空气收缩,密度,B、C两地近地面形成,EF处空气密度减少,形成。

(3)高空空气从D向扩散,近地面,空气由B、C两地流向地。

特别提示——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1、如果地面性质均匀,受热均匀,则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相等,气压相等,形成同一水平面上的等压面。

2、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大气密度从低空到高空逐渐减小,因此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状况。

同一水平面,气压低则气温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易成云致雨;气压高则气温低,大气遇冷收缩下沉,易晴朗干燥。

4、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5、等压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类型影响大气运动的力风向及图示(北半球)高低气压分布(北半球) 力的名称方向高空风__________垂直于,由___压指向____压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左______右______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______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同上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低压,______高压地转偏向力________ 与风向_____【探究案】1、结合我们现实生活,山谷风、海陆风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下风向如何变化?2、分别画出近地面A和高空B的风向及受力情况【检测案】一、单项选择1.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有()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水平运动B.垂直运动C.大气环流D.热力环流3..关于热力环流正确叙述是()A.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B.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C.空气遇冷使空气膨胀上升D.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4.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叙述正确的是()5.下图为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6..高空中的风向()A.垂直于等压线B. 与等压线有夹角C.平行于等压线D. 不一定7.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的力是()A.地转偏向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8.下列地理现象能用热力环流解释的是()A.昼夜多云温差小B.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C.白天风从海吹响陆D.春季多沙尘暴天气二、综合题:1、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锋及天气)》学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锋及天气)》学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锋及天气)》学案
《常见天气系统----锋及天气》学案
【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描述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带来的天气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感悟探究天气形成和变化的乐趣。

2.运用简易天气图,比较、分析、预测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变化特点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及分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3.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常见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特点差异。

【探究活动一】冷锋和暖锋的比较
类型冷锋暖锋
概念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的锋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的锋
锋面系统示意图
锋面符号
天气特征过境前
温度:
气压:
天气:
温度:
气压:
天气:过境时
过境后
温度:
气压:
天气:
温度:
气压:
天气:
对我国天气影响
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一般是__________在锋面之下,__________在锋面之上。

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太阳辐射从大气上界穿过厚 厚的大气层能够100%到达地 表吗?
这又说明了大气的什么作用 呢?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气高





流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光
层 对 流 云层的反射 层
散射
空气分子和细 小尘埃的散射
水汽和二氧化 碳吸收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成分: 云层、尘埃 反射特点: 无选择性
7.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 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
C.散射作用 D. 折射作用
8.大雾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其主要原因是
() A. 有较多的尘埃
B
B.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
C.有充足的二氧化碳
D.有较多的水汽
9、下列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陆地
陆地
A
B
D 海洋
水汽 二氧化碳
地面升温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

辐射



地 大气吸收 大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地面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二)大气的保温作用
1、原理: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 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其能 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 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的原故
青藏高原为什么太阳辐射量大?四川盆地 为什么少?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1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mm

2.1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mm

2.1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理解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之间的关系,明确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过程与方法利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析图等学习方法和手段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和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学习态度。

【重点与难点】●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难点:对“大气受热过程”各环节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自主预习、重点突出、独立完成,通过填空巩固大气的消弱作用与填写下空)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环节:太阳辐射穿过____________到达地表,地面吸收____________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大气。

因此,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直接来源是。

2、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由_______向_______递减。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的作用。

①、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 后增温。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也向外辐射能量,与太阳辐射相比,地面辐射为 。

地面辐射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___________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

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③、大气返大地:大气增温后,向外辐射能量,它将其中很大部分返还地面,其方向与____ _____正好相反,把以把这部分称作 。

它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面辐射所损失的能量,从而起到了________作用。

3、意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能降低白天近地面的气温,大气的 能弥补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教案

课题:大气运动第一课时: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说课稿)(配合中国地图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1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气运动》位于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这一节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和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也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

2、方法能力目标:教会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的学习方法;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风的形成过程。

2、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3、处理方法:通过让学生亲手绘制热力环流图来掌握教学的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来突破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这一难点。

二、教学方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地理必修一中图版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

地理必修一中图版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

2021届高一 天文 导学案 NO 编写 审核 审批【学习目的】知识与技艺:了解气团、锋面的概念及类型运用简易的天气表示图剖析锋面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进程与方法:经过课前预习、协作探求、展现、点评等提高先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运用才干,使先生学会剖析判别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育先生实际联络实践才干,激起先生学迷信、爱迷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冷锋、暖锋、准运动锋的特征与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冷锋、暖锋、准运动锋的特征与天气状况 【学习方法】读图剖析法、自主学习、协作探求、比拟法,冷气团推进暖气团移动,过境时会构成 或多云天气;过境后,,暖气团推进冷气团移动,过境时能够会 下雨或有雾;过境后,气主要在⑥ 〔锋前,锋后〕主要在⑦ 〔锋前,锋后〕受单一⑧ 〔冷、暖〕气团控制 (阴沉、受单一⑫ 〔冷、暖〕气团控制(阴沉、2.读天气系统表示图,完成以下各题。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______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_地。

锋天气图。

该锋面过境后,E地天气状况是爱生活爱天文:天文谜语,猜谜天文一、猜谜国名两只蚂蚁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一只很大的梨。

打一国度名:答案一:蚂蚁甲:咦,大梨?(意大利)答案二:蚂蚁乙:〝嘘,梨呀。

〞(叙利亚)答案三:奥,大梨呀。

(澳大利亚) 答案四:蚂蚁乙:〝嘻,搬呀。

〞(西班牙)答案五:蚂蚁甲:〝我来!〞(文莱)答案六:蚂蚁乙:〝抱家里呀。

〞(保加利亚)答案七:抱不动,蚂蚁甲出主意:〝啃梨呀。

〞(肯尼亚)答案八:蚂蚁乙咬了一口,说:〞梨不嫩。

〝(黎巴嫩)答案九:蚂蚁甲也咬了一口,说:〝面的。

〞(缅甸)答案十:蚂蚁乙再咬了一口,说:〝一涩梨。

〞(以色列〕二、中国地名1、冰雪消融〔开封〕2、日近黄昏〔洛阳〕3、圆规画鸡蛋〔太原〕4、荧火虫〔昆明〕5、瘦子休会〔合肥〕6、大家都笑你〔齐齐哈尔〕7、一路平安〔旅顺〕8、千里戈壁〔长沙9、四季花开〔长春〕10、海上绿洲〔青岛〕11、全部溶解〔通化〕12、片面整理〔大理〕13、背景清楚〔北京〕14、一刻千金〔贵阳〕15、巨轮出海〔杭州〕16、惊涛骇浪〔宁波〕17、金银铜铁〔无锡〕18、空中码头〔连云港〕19、纸上谈兵〔海口〕20、向日葵〔朝阳〕21、见脸不见发〔包头〕22、永世太平〔长安〕23、蓝色之洋〔青海〕24、西方有战乱〔西安〕25、相差无几〔大同〕26、白色的山〔赤峰〕27、不冷不热的中央〔温州〕。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说课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说课课件
中图版必修 1 第二章第一节
热力环流
1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二)教学目标
分析(三)教学重点来自难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热力环流的 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过程 中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3
学情分析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学生绘制的图例及学 习小组的得分情况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又能体现本课知识体系。
课后作业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巴山多夜雨的原因? 何 君 当问 共归 剪期 西未 窗有 烛期 夜 ,, 雨 却巴 寄 话山 北 巴夜 山雨 夜涨 雨秋 时池 。。
考一考?
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加直 观的感受到热 力环流的存在。
版块二: 热力环流的形 成过程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冷却
C
气压
气压
升高
降低
A’
B’
设计意图:
通过对图例的绘制提升学
生读图及动手能力,而多
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增
强了课气堂压知识的直观气性压 。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 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 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 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实 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 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中图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该节教材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分别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及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等常见的天气系统,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使学生学习贴近生活、运用于实际。

教学思想设计: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

内容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通过适时适量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以学生为主体,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素材,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中有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地理,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②了解天气变化是不同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及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③理解锋面及高、低气压系统的活动与天气状况④识别常见天气系统2.能力目标识读电视节目中常见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地区天气系统及未来的天气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观念。

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的关系及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识辨常见的天气系统三、教学难点高、低气压系统的区别与天气特征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图示法、案例分析法、对比法、探究法五、学法指导运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水浒》素材导学,将情感现象转化为理论,结合图象引导学生思维,并辅以个案分析,对导入的理论进行对比。

在己知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拓展,运用简单的左、右手判断法则,培养学生对图象的动态分析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我们在高中《水浒课中》雪下得正紧,请同学们想想天气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讲授新课【过渡】常见的天气系统除锋面系统外,还有其他的形式,对我国天气同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版地理学案同步中图版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3课时

版地理学案同步中图版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3课时
③_高__纬__环__流_
A为 赤道低气压 带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七个气压带 E为副极地低气压 带 G为极地高气压 带
南北半球同纬 度各有一个
B为东北信风带 (3)六个风带 D为中纬西风带
F为极地东风 带
南北半球同纬 度各有一个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8时37分21.11.1720:37November 17, 2021
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下午8时3
7分36秒下午8时37分20:37:3621.11.17
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位随置季节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 ,冬季南移 。
温湿
带 带(2个) 30°~60°
南半球西北风
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
低纬信风
北半球东北风;
0°~30° 低气压带的气流,北半球
干热
带(2个)
南半球东南风
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
跟踪训练 读“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3课时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使用说明】1、课前根据预习自学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完成学案中的预习案。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堂重点突破。

3、课堂或课后认真、限时完成学案中的检测部分内容,规范书写。

【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环流的成因并正确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2.运用示意图,说出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重点难点】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运用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预习案】(认真阅读课本36页到39页相应内容,完成以下问题)一、大气环流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

2.单圈闭合环流: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赤道和两极之间存在温差,会形成强大的。

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大气膨胀上升,两极地区大气冷却下沉。

因此在高空,赤道地区为,两极地区为,大气由赤道流向两极。

在近地面,赤道地区形成,两极地区形成,大气由两级流回赤道。

这样会形成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

3.三圈环流:由于地球在自转,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受到的影响。

因此大气环流不是简单的单圈闭合环流,而是在南北半球各形成三圈环流。

分别为纬环流,纬环流和纬环流。

其中,北半球气流向偏,南半球气流向偏。

三圈环流的形成主要受及的影响。

二、气压带(共7个)1.赤道低压带(1个):在赤道附近,强烈的太阳辐射加热地表,暖空气稳定,在近地表形成的一个区。

2.副热带高压带(2个):从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分别向方向流动。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向南北的气流方向不断偏转,到达南北纬附近时,气流的方向与纬线接近平行,导致空气在此堆积并,使近地面形成区。

3.极地高压带(2个):两极地区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聚集在近地面,形成区。

4.副极地低压带(2个):在高气压带和高气压带之间,来自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的气流在此,并在高空外流,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了一个相对的。

三、风带(共6个)1.低纬信风带(2个):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的差,使得地表风从副热带吹向赤道。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形成东北风,称;在南半球形成东南风,称。

2.中纬西风带(2个):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的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为偏西方向的西风。

在北半球为风,在南半球为风。

3.极地东风带(2个):极地地区的下沉气流在低空从南北两极向地区运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为风。

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的位置随变化而规律性的移动。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移,冬季移。

【探究案】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①在图中的相应位置标出三圈环流;②在图中标出七个气压带的位置;③在图中标出六个风带并画出风向。

【检测案】一、选择题1.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

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速度最快的地区是()A.极地地区B.副极地地区C.副热带地区D.赤道地区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B.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C.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D.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生下沉气流3.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极地附近4.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B.低纬信风在北半球为东南风,南半球为东北风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D.气压带、风带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5、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A.向东飘扬B.向西北飘扬C.向南飘扬D.向东南飘扬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完成6-7题。

6.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A.甲位于30°NB.乙位于30°NC.甲位于90°ND.无法确定7.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冷性气流B.②是暖性气流C.①是西风带D.②是西南风二、读图题1、下图是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为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风带的风向: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温暖湿润的风B.②为寒冷干燥的风C.受气压带A控制的地方多阴雨天气D.气压带B是由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2、下图是“沿某经线的低层大气环流形势剖面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码所处位置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风带的风向: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

(3)因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因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案】学到的和不懂的: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4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使用说明】1、课前根据预习自学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完成学案中的预习案。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堂重点突破。

3、课堂或课后认真、限时完成学案中的检测部分内容,规范书写。

【学习目标】1、在所学的“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基础上,准确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并扎实掌握“季风形成示意图”。

2、自主探究、师生探究,掌握海平面气压带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季风的形成过程及气候类型、特点和成因。

3、激情投入,尊重事实,展开思维,享受学习中的快乐,深刻理解本节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海陆表面气压带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季风的形成过程及气候类型、特点和成因。

难点:季风的形成过程;气候的成【重点难点】海陆表面气压带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季风的形成过程及气候类型、特点和成因。

【预习案】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自主阅读课本P39-40页,结合“世界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下图”,解决以下问题: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气压带较();(2)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差异明显;气压带相对()。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1)冬季:陆地降温(),气温(),亚欧大陆形成()区,称为()(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海洋降温(),气温(),北太平洋形成()区,称为();(2)夏季:陆地升温(),气温(),亚欧大陆形成()区,称为()(或印度低压);海洋升温(),气温(),形成()区,称为()(或夏威夷高压)。

3、季风环流:季风: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最显著的地区:东亚和南亚。

季风环流成因:(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季风环流);(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南亚夏季风的原因);(3)东亚季风:夏季吹()风,冬季吹()风;南亚季风:夏季吹()风,冬季吹()风。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赤道低压带控制的地区:因太阳辐射(),空气()强烈,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2、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控制,盛行()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3、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炎热少雨;冬季受()控制,温和多雨,形成()气候;4、西风带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终年(),气温年变化(),气候温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探究案】1、哪些气压带和风带能够带来降水?2、看图比较东亚和南亚季风并完成下表:【检测案】一、选择题1.7月,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A.亚洲低压(印度低压)B.亚洲高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2.7月,北半球发生断裂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亚洲高压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3.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C.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4.有关南亚、东亚、夏季风的比较,正确的是()(双选)A.南亚冬季风比夏季风强B.南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C.东亚冬季风比夏季风强D.东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5.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二、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以北半球为例。

读图完成1--3题。

1.④气候类型的显著特征是:()A.全年温和湿润B.冬季温暖多雨,夏季高温干燥C.一年干湿两季分明D.终年炎热干燥2.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A.盛行西风带控制下B.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D.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3.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①⑦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为北半球的季,亚欧大陆上形成气压,它割断了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此时,A处盛行季风,性质是,B处盛行季风。

半年后,A处盛行季风,性质是,B处盛行季风。

3.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而南亚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是。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反思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