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与路径选择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经验材料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经验材料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经验材料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经验材料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随着国际竞争加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任务变得更为紧迫和复杂。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二、中央企业改革成果与经验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对象,也是改革的推动力量。

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央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首先,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央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引入了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战略投资者,在发展与合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混合所有制改革使企业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提升了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要与市场化改革同步推进。

中央企业改革探索了一系列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例如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等。

这些改革措施有效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国有企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此外,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

中央企业改革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国有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合作,提升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

例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总的来说,中央企业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市场化改革和创新能力提升等举措,有效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

这些经验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三、地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地方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对象。

通过对地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可以发现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教训。

首先,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是地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明确国有资本的来源和去向,实现资本的规范运作和有效配置。

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理论框架与路径选择

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理论框架与路径选择

的 、 一 的融 资 中介 向 国际化 、 能型 的 国 民财 富管理银 行 转 变 。 单 全 【 关键 词】 国有 商业银 行 ; 战略 转型 ; 理论 框 架 ; 径 选择 路
【 中图分 类号】F 3 . 3 【 82 3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1 0 —7 2 ( 0 1 0 —0 4 —0 08 22 2 1)3 0 1 4 后 金融 危机 时代 , 利率 市场 化进 程 加快 , 融脱 媒 现 象 持 续 深 化 , 本 约 束 日趋严 格 , 户需 求 综合 金 资 客 化、 同业 竞 争 日益加 剧 , 依靠 以利差 收益 为盈 利模 式 的传 统 银 行业 务 面临着 严 峻 的挑 战 。因此 , 何 转 变 如
3 .产 品结 构 调整 。围绕经济 发展 特 点 和客 户需 求 , 针对 性 地设 计 和推 广 多样 化 的金 融产 品 和更 加专
业、 高效 、 贴心 的服务 , 大力 发展“ 融智增 值” 型投 资银行业 务和 中间业务 , 为客户提供全 方位金融 服务方案 。 4 .渠 道结 构调 整 。大 力推 动 电子 渠道 的建 设 和 应 用 , 分 发挥 电子 渠 道方 便 快 捷 、 准 化 和交 易 成 充 标
投行 、 信托 、 金 、 赁 、 险等业 务等领 域 扩展 , 步构建 起综 合化 的业 务经 营模 式 。 基 租 保 逐
2 .在 客户结 构上 , 由以优 质大 客户 为主产结 构上 , 以经济 资本 为导 向配 置风 险资 产 。在 信 贷资产 中 , 逐步 降低 对公 贷 款 的 比重 , 步 逐 提 高个人 贷 款 的比重 ; 在总 资产 中, 步 降低信 贷 资产 的 比重 , 当提 高投融 资 的 比重 。 逐 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转型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实现国有企业多元化、市场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路径选择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来探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未来方向。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混合所有制是指在国有企业中引入非国有资本,将国有资产和非国有资本整合在一起,实现共同所有、共同治理、共同分享经济收益的所有制形式。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在于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国内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1、引进社会资本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将非国有资本引入国有企业,扩大公司股份、加大董事会和监事会的非国有股比例,实现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共同所有和共同治理。

这种方式对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加强公司的内部监管。

2、以资产、资金、产权等为纽带的混合所有制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企业资产、资金、产权等作为纽带,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通过这种方式,非国有资本可以参与项目投资、资产管理、技术开发等,从而促进企业的市场化和投资回报率的提高。

3、通过上市实现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通过上市能够吸引到大量投资者的参与,从而实现混合所有制。

上市后,企业会在市场上吸引到大量股东参与,这些股东可以依法参与到公司治理之中,进而推动企业的市场化发展。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可以发现,无论是引进社会资本、以资产、资金、产权等为纽带的混合所有制,还是通过上市实现混合所有制,都有着不同的优势。

例如,中国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执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选择了引进社会资本,在实际运营中,公开招募了来自社会企业的专业经理人,实现了人才的流动和交流。

这种方式在激发企业活力、推进企业内部创新、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一、引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从市场化改革、企业股权结构、人才引进等方面,探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及途径1.1 完善市场机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完善市场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市场准入监管等。

1.2 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交易市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渠道,通过在交易市场上流转国有企业的股权,实现混合所有制的目标。

要推动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提升交易效率和透明度。

三、企业股权结构的调整2.1 引入非国有资本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引入非国有资本,通过引进外部投资者,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引入非国有资本,例如股权合作、股权交易等。

2.2 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国有股权比例。

可以逐步减少国有股权比例,让非国有资本占据更大比重,以实现优化股权结构的目标。

四、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3.1 引进高层管理人才通过引进优秀的高层管理人才,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可以采取引进市场化薪酬机制、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等方式,吸引高层人才加盟。

3.2 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激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建立激励机制。

例如设立股权激励计划、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等。

附件:1.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2.企业股权交易市场相关法规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混合所有制:指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经营和管理的企业形式。

2.产权交易市场:指专门用于进行产权交易的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在市场上进行买卖与交易。

3.国有股权比例:指国有资本在企业股权中所占的比例。

十八届三中全会_决定_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_张艳

十八届三中全会_决定_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_张艳

CHINACOLLECTIVEECONOMY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之一,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才能使国有企业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改革意见,为有效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改革;路径选择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强基础,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特色及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思路、新任务。

国资委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上述《决定》,切实解放自身思想,进一步创新改革思路,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新进展。

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国有企业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改革不仅要遵循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更重要的是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决定》强调指出,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国有企业必须将重点放在“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上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才能够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

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力量的增强,国有企业在许多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何选择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在探讨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垄断模式国有企业在某些特定领域可以享受到市场垄断的优势,这种垄断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并确保企业的持续盈利。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垄断模式应当与反垄断法律和规定相协调,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

2. 多元化模式在当前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的模式。

通过发展多个不同行业的业务,国有企业能够降低风险,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多元化模式也能够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

3. 创新模式创新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国有企业应当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

通过创新,国有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破传统发展路径的限制,迎接新的挑战。

二、国有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1. 市场化路径国有企业应当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通过市场化的改革,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2. 国际化路径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深,国有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寻求扩大海外市场的机会。

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国有企业能够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3. 可持续发展路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国有企业应当将可持续发展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通过推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相关政策,国有企业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建议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建立高效的企业治理结构。

2. 鼓励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试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试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2 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突飞猛进。 俄
我 国国有企业在 改革开放 2 O多年来 , 自主创新为立 以
足点 ,积极提升 自身产业 的技术水平 。形成 了以企业 为主
目标基本上停留在使我国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能有名义上 体、 市场为导向, 学、 产、 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逐步建 的持有人。于是 , 在改革的过程中, 组建了许多大型国有集 立起一套独特的、 自主创新的体制框架。 以信息北带动工业 团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使其成为我国国有资本的授权管
是个 人之 间 自由交易产 权的一种方式 。 因此离开个人产权 。
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存在。 拥有产权的个人, 出于 更高生产率的需要而 自愿走在一起共同协作组成企业, 从 而增加每个人的收益。但企业作为个人之间产权交易的一
改革开放一方面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使得一大批
国有 的大 中型企业重获生 机和活力 ,另一方面随着改 革进
23 .亿元。 83 8 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的提高, 表明了其强大的活
力 和实力 。 国国有 企业 经济效益能够大 幅增长 , 我 一方面得
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初 ,对 亏损 的国有企业的补贴 占我
国财政总 收入 的 2 %,即五分之一 的财政收入要用来补贴 0 企业 的亏损 ,可 以说对这一亏损 的补贴一直是国家财政沉 重 的包袱 。 但是 现在 ,0 0 对企业 的亏损补贴仅 占财政收 20年 入的 2 %,且这 部分 支 出主 要用 于对军工 企业的生产性 补
贴。 在地方企业 中, 对供水 、 、 供气 公共交通 和地铁 等类 企业
还有一定的补贴 。 不管 出于什 么原 因 , 在竞争性 领域中财政 已完全没有责任再 给国有 企业 补贴 了。

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的依赖及其选择

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的依赖及其选择

1 国 企 改革 的方 向选 择
改 革开放 2 O多年来 , 渐进式 改革 几乎 把所 有的 石 头都摸 过 了, 国企 改革在 摸索 中 曲折 前进 , 从一 开
上改 革的方 向是 建立 现 代 企 业 制度 , 权 改革 只是 产 达到 这个 方向或 这 个 目标 的一种 有 效 途 径 , 于对 由
走 到 了十字路 口, 权改革方 式是值 得 肯定 的 , 产 取得
了 不小成 就 , 如果 仅 仅 只是 进行 产 权 改 革 则 又是 但 片 面的 , 权改 革只是 在如何 清晰界 定产 权 , 产 改变产
权模 糊而 导致所有 者 虚 位 的缺 陷 , 只 是 建立 现 代 这 企业 制度 的第一 步 或一 个 方面 , 而不 是 一 个 等价 的 命 题 。改 变一个 不 完善 的 东西 并 不 等 于就 是 改 善 ,
维普资讯
第 2 2卷 第 9期 20 0 6年 9月
甘肃科 技
Ga s inc n c no o n u Sce e a d Te h l gy
Z 22 N o 9 . .
Se 2 6 p. OO
国有 企 业 改革 : 路径 的依 赖 及 其 选择
调整 改革 的路 径 , 格地 规范改革 的实施 , 严 努力 地营
造 改革 的环境 , 积极 地推 进改革 的进 程 。
和未 来改革 方 向的 疑惑 , 不仅 在 这 场 大讨 论 中而 且
在过 去改革 的具 体实 践 中都 普遍 地存在 着把 国企改 革 的方 向和产权 制 度 改 革视 为 等价 的命题 , 实际 而
历 史性决 定并 非是一 时拍 脑袋 想 出来 的 , 而是 2 O几
成 为一个 现代 企业 , 现 代企 业 一样 在市 场 经 济 中 像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解析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解析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解析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2012年6月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江苏江阴港出发,驶向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挑战7000米深海世界纪录;5月9日,用于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施在即……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无一例外都离不开国有企业。

‚在抗震救灾的一线,在航天航空的一线,在自主创新的一线,在‘走出去’的一线,在高风险、低回报的一线,都能看到国有企业的身影。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说,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需要国有企业继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明确的,既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也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国有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更好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融,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说。

“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天津市和平区大连道1号,海河河畔,英属怡和洋行仓库旧址上,一座崭新的五层红色欧式建筑傲然矗立。

5月底,国药控股天津公司搬迁到这里的新‚家‛。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与很多国有企业一样,这家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下属的全国药品计划调拨站陷入了经营困境,甚至有人建议卖掉这块地皮关门了事。

国药控股天津公司总经理李辉告诉记者,直到2003年,中国医药集团以5家调拨站为资产,与民营企业上海复星医药集团共同组建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才焕发新的生机。

‚国药控股刚组建时,年销售额只有16亿元,去年达到了126亿元,利润也从1000多万元增至近2亿元。

‛李辉说,这一方面得益于民营资本的注入,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模式,极大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而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民营和外资制药企业、药品销售企业也看中了国药控股的渠道优势,以各种合作方式加入了国药控股的阵营,共同构建起一张覆盖31个省份、近200个地市的药品分销网。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03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对 策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引进
通过优化招聘流程、提高 待遇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 加入国有企业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 综合素质,以满足转型升 级的需求。
人才激励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如薪酬制度、晋升渠道 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
技术创新推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加速演进,为国有企业 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和方向。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国 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 施,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提供了政策保障。
转型升级的意义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转型升级,国有企业可以提升技 术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 率等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竞 争。
国际化战略是拓展国有企业发展空间和 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VS
详细描述
国有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通过 海外投资、跨国并购等方式拓展国际业务 。同时,应注重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与交 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成果,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在国际化过程中,应注重风险防范和合规 经营,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规范 。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与意 义
•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对
策 •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
分析 •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未来展望
01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与意 义
背景介绍
01
02
03
全球经济形势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国有企业面临更大的挑 战和机遇。

河南国有企业改革路径选择

河南国有企业改革路径选择

河 国 企 改 路 选 南 有 业 革 径 择
是河 南省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趋 势, 更是
资本的本性所致; 战略重组 不仅是转 变政
府职 能的需要, 而且完善 国有资产监管体

口 张 文士 /平
河 产 技 根 据河 南省 战 略 重 组 行 动 计 划 , 政 省 制 更有 利于 河南实施发展 大企业 大集 团 中, 南 以资 产 、 业 、 术 和 资 源 重 组 的 3 1 模式 为主体内容 , 重组效应逐步 显 府 2 1 实 施“ 2 3 重 组 计 划 , 资产 、 0 0年 13 ” 以 战略 , 提升 国有经济 “ 三力” 进一步深化 “ + ” 。
发 展 的 一个 重 要 趋 势 。 是 企 业 做大 做 强 136 元。 也 2 .亿 其中, 引进战略投资者 3 7项, 团, 通过规模效应 、 变效应 和集成效应 , 聚 的 战 略选 择 。在 我 国 , 企业 战略 重组 成 为 强 强联 合 或 合 作建 设 新 项 目 7 4项 , 并 、 实现产业整体规模和 素质 的提升, 兼 对增 强 国 有 企 业 优 化 结 构 和 加 快 发 展 的 重 要 形 收 购 和 一 般 企 业 并 入优 势 企 业 4 6项 , 改 全省经济发展的活力、 实力和竞争力将有
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
21 0 0年前两个月河南煤业化工集 团 和 结果上保 证了企业在 具备盈 利基础 上
Hale Waihona Puke 其本质是企业层 面资本回报 河南省近 年来积极 促进企 业 的战 略 实 现 销 售 收 入 2 3 3亿 元 , 同 比增 长 的发展壮大 , 0. 2 重组, 了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和集 约化 发 3 . % ; 利 税 2 . 为 92 0 1 5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率 条件 的满足 和产业层 面资本 配置效 率 7

新时代推进国有企业依法治理和合规经营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推进国有企业依法治理和合规经营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推进国有企业依法治理和合规经营的路径选择摘要:依法治理和合规经营是国有企业生存的基本原则,是国有企业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做到依法治理和合规经营,国有企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本文对国有企业依法治理和合规经营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进行分析,以期让国有企业人员依法依规更好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国有企业;依法治理;合规经营;路径;选择前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重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

在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国际形势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机遇和挑战。

在高度法治化的现代社会中,国有企业唯有坚持落实依法治理理念,保证做到“依法”、“合规”经营,才能让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更健康,外部经营更稳定。

不仅如此,依法合规经营还能让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有利于国有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因此,依法治理和合规经营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要路径。

一、国有企业依法治理和合规管理必要性分析(一)依法治理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依法治理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需认识到自身责任,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提高依法治国、依法治企、合规监管的力度。

了解国家发展总目标,正确认识“依法治国”,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方针,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每一个国有企业都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分子,要本着依法治国的原则开展管理工作,只有践行依法治国理念开展管理工作,才能做到依法治企,可以说,依法治企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行为体现。

与其他企业不同,国有企业性质特殊,在每一个重要行业中,国有企业都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往往是行业代表,因此,国有企业需发挥自身影响力,坚持落实依法治国的各项内容,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做好依法治理各项工作。

(二)合规经营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助推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地位不可动,合规开展投资、经营、生产等各项活动是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的不二之选,也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
注 的 理 论 课 题 , 洲 金 融 危 机 表 明 ,如 亚
的仅 仅 是 国 有企 业 在 不 同 国 家 的不 同发 展 时期 ,起 布 局和 比例 的 适 当调 整 ,而
不是 对 国有企 业存 在 价 值 的 否定 。然 而 与 国有 企 业 在 中 国经 济 生 活 总所 居 地 位
完 成 了 公 司 制 的改 造 。但 由于 受 到 各 方
全 由股东和管理者担任 。为了提高经营
管理 的职 业 化 程 度 ,越 来 越 多 的企 业选
首要 的任 务 。具体 包括 :

配专 业 人 士 参 与管 理 ,这 样 做 不仅 可 以 提 高 决 策 的 专 业化 程 度 ,而 且 可 以 增加 董事 会决 策 的透 明度和 公平 与公 正性 。 三 、 国有 资 产 管 理 体 制 改 革没 有到 位 。 我 国 的国 有 资产 管 理 实 际 上 是 由各 级各 类政 府 机 构 在进 行 具 体 的 管 理 .作 为经 济 管 理 部 门和 国有 资 产 所 有 者 的政 府 集 双重 职 能 于 一 身 ,既是 裁 判 员 又 是
有企 业 雪上 加 霜 。 因此 ,剖 析企 业治 理 结 构 所面 临 的挑 战 .是 我 们 最 基 础也 是
事 会 的 成 员 并且 拥 有 一 半 以 上 的席 位 是

种 普 遍 的现 象 。但 是 在 我 国 ,董 事 会
基 本 上 是 由 曰常 的经 理 人 员 组成 的 ,董
题。

国有 股 所 占 比重 过 高 。从 持 股
主 体 的 性质 来 看 。我 国 上市 公 司 股权 结 构 中国 家股 占主 导 地位 ,国有 股 的 比重 远 远 高 于 非 国有 法 人 股 和社 会 公 众股 , 而 国 有股 持 股 主 体 缺位 和行 政 化 的 问题 也 非 常 突 出 。这 种 情 况使 得 以下 问题 十

论国企改革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论国企改革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论国企改革的问题及路径选择吴书画(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063)[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改革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只要我们能重视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外部机制的完善,建立有效的机制管理国有资产,建立独有的国有企业文化和培养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最终一定可以实现。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F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6)S1-0073-042006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再次就改革问题“声讨”郎咸平,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高度关注。

本文通过2004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讨论,分析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国企的进一步改革寻找路径。

一、国企改革的大讨论2004年8月初,中国香港地区著名教授郎咸平以“四问”的方式,质疑海尔借壳海尔中建正进行着“曲线M B O”。

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了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将格林柯尔前老总顾雏军收购系列上市公司的方法归纳为“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制造所谓“民企神话”。

郎咸平指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可能利用有关法律制度的缺失,通过暗箱操作,自己制定价格,在国企改制中“合法”地侵吞国家财富。

顾雏军先后收购了科龙、美菱、亚星客车等4家公司,号称投资41亿元,但实际投入仅3亿多元。

顾雏军随即拍案而起,并在8月13日给郎咸平发了律师函。

这就是著名的“郎顾之争”的源起。

之后,我国经济学专家、学者和相关工作者纷纷撰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经过笔者整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派:(一)“反郎派”的主要观点这一派包括北大的张维迎和周其仁、国资委研究中心李保民和张文魁、清华大学的魏杰和国民经济研究所的樊纲等。

张维迎认为,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是“被逼出来的”,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深化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

深化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

深化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作者:许萌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国企改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深化国企改革也成为了当下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为了全面达成深化国企改革的目的,我们必须明确现行国企经营制度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行政性垄断以及国资监管不够明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国企改革的具体路径,将财产制度的改革落实到国有企业的改革,从而改变现有的传统国企经营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意识,在此基础上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以及问题。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国企深化改革问题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商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而国有企业的经营在此环境下逐渐受到限制,为了全面适应新型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需要作出重大的改革以及转变,才能够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优势,从而获得全面的自主经营权。

人们逐渐提出了将国有资产的所有權与经营权分离开来,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经营权全权交给企业,从而大规模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

一、目前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1.国家层面国企改革政策总体方面。

由于我国国企的改革过程涉及到国家的利益以及政策,并且利益链的断裂以及政策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阻碍。

例如国企所有制的经济形式,具体的实施过程在各个省份以及地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改革的效率也不经相同。

因此,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明确目前我国国企经营以及发展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相对应的计划,高效率的推动国企全面改革。

2.改革环境不具备,社会认知不统一。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经济制度改革的相关经验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而改革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的国企改革的具体进程。

目前,国有企业其社会认知存在差异性,不同的观点对国有经济的具体改革方向不同,部分观点认为,由于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通过对国企的全面改革并且在此基础上将股份进行私有化,这种形式不利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统一管控,导致国家的经济制度出现动摇;另一部分观点认为,国企属于私有化的国有资产,其发展以及改革的具体方向应该推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达成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稳定控制;还有一部观点认为,由于目前国企急需进一步深化改革,目前需要稳定国有企业的运营,而盲目的大规模改革会造成国有企业的畸形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内部管理不善等因素,一些国有企业的效益及竞争力逐渐下降,成为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有两种路径选择,一种是市场化改革,另一种是战略重组。

下面,本文将分别对这两种路径进行探讨。

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是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这种改革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股份制改革”。

股份制改革是指将国有企业转化为股份制企业,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通过股份制的引入和股份制企业的上市,促进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和经营效率的提高。

市场化改革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经营质量。

股份制企业的上市还会增加企业融资渠道和筹资能力,为企业未来的扩张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市场化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倡导市场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副作用。

比如,股份制企业会面临资本市场的压力,需要追求短期利润,而非长期发展,容易忽视社会责任。

其次,市场化改革会造成财富差距的扩大,明显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战略重组战略重组是指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合并、收购、整合等手段,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实现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这种改革路径最有代表性的是“央企重组”。

央企重组是指对央企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和整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

战略重组的优点在于,能够整合企业间的资源、人才和技术,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同时,战略重组还可以避免企业的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然而,战略重组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重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人员流动和业务调整,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广告书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国有企业在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活力,推动国有经济发展,我国进行了多轮改革。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难度逐渐增大,改革涉及的利益和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尖锐,需要我们以更高的智慧、更大的决心、更强的战略定力将国企改革进行到底。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针对国企改革提出的新策略和新目标,也是当前和未来我国国企改革的全局性、系统性和关键性举措。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国企混改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为顺利推动国企混改的实施,本文将在评述国企混改优秀著作的基础上分析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由郑志刚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是近年来我国研究国企混改领域的一部优秀著作。

郑志刚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了多部关于国企改革、公司治理领域的优秀著作。

作者同时兼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荣获"黄达一蒙代尔经济学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在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郑教授从全新的视角提出了 国企混改的模式和路径选择。

具体而言,全书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以恒丰银行为例讨论了金字塔式控 股结构下中国国企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第二章梳理了国企混改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以联通、万达为案例 提出了国企混改的模式选择;第四章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构建了国企混改的实现路径;第五章讨论了国有 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第六章从薪酬管理角度分析了国企改革中的高管激励制度建设;第七章以格力 集团为案例对国企混改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整体而言,全书章节联系紧密,逻辑关系清晰,以公司治理 科学理论为基础,借鉴大量国企改革真实案例提炼出作者的真知灼见,是一本具有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书名:国企混改:理论、模式 与路径 作者:郑志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0276625 出版时间:2020-01-01 定价:¥59.00参考价值的优秀学术著作。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优势提升与协同创新质量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优势提升与协同创新质量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优势提升与协同创新质量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基础 (5)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定义与特征 (6)2.2 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的发展 (8)2.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解读 (8)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分析 (9)3.1 改革的进展与成效 (11)3.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2)3.3 改革的典型案例分析 (13)四、创新能力提升与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14)4.1 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与方法 (15)4.2 协同创新的质量评估与提升机制 (17)4.3 企业内部创新协同的优化措施 (18)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协同创新质量的实证研究 (19)5.1 研究设计 (20)5.2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21)5.3 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23)六、结论与建议 (24)6.1 研究结论总结 (26)6.2 对政策制定的建议 (27)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8)一、内容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策略、创新优势的提升路径以及协同创新质量的提高方法,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本文将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明确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提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路径选择,以期为企业改革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案。

本文将重点研究国有企业如何发挥创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和措施,以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如何在协同创新方面实现质量提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的优势和挑战,提出协同创新的质量提升方法和路径,以期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路径与政策选择》研讨发言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路径与政策选择》研讨发言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路径与政策选择》研讨发言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路径与政策选择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之一。

因此,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路径与政策选择等多个方面进行研讨。

首先,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是多样化的。

国有企业涉及的行业范围广泛,涵盖了制造业、能源产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多个领域。

因此,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各不相同的。

比如,制造业国有企业需要关注设备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应用,而金融业国有企业则需要关注大数据分析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应注重创新驱动和内外协同。

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引进和应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内外协同,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

此外,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员工能力培养和文化建设。

员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主体,他们的技术能力和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

国有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学习力度,提高他们的数字化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培育和弘扬适应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文化,倡导创新、协作和开放的工作态度。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选择有多个方向。

首先,我国政府应加大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等方式,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同时,政府还应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开放、公平、安全的数字化环境和服务。

其次,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还应注重改革和创新。

政府应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市场准入和人才流动等方面的改革,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市场竞争。

同时,政府还可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国有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实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与路径选择(河南财经学院经济学系,河南郑州450002)摘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有企业改革的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不否认在局部地区的少数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私有化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国有企业私有化问题是在西方产权理论误导下才出现的,而民营化改制恰恰又成为国企私有化的隐蔽形式。

因此,必须揭示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的实质,解释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发生的真正原因,从而反思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思想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民营化;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所有权;产权改制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 2674(2006)06收稿日期:2006 —03—1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5CJY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美平(1970-),女,山东曹县人,经济学博士,河南财经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市场经济理论。

、西方产权理论误导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的国有企业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的确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其中,产权改革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内容之一然而,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以哪一种产权观作为指导思想却是我们首先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改革开放中,客观存在两种产权观:马克思主义产权观与非马克思主义产权观。

前者认为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谈产权,解决产权问题必须维护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坚持按社会主义产权规律办事;后者则以西方产权理论中的“产权清晰” 为名义,提倡走私有化道路。

而国内个别学者所谈到的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指导思想正是西方产权理论中的“产权清晰论”。

运用西方产权理论,他们是这样来论述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的:首先,认为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掌握了企业的实际剩余权。

其次,分析了国有企业的这种变化是一种不规范的产权分离体制,即名义国家所有权和实际企业所有权的分离。

再次,指出国有企业这种不规范的产权分离体制的弊端,即为寻租者提供了机会,破坏了公平竞争,而且,即使从纯粹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也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同时,又阐明了产生这些弊端的结果:不被法律承认的企业实际所有权往往会产生大量短期行为。

最后,个别学者为我们指出了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改制方案――把不合理的名义国家所有权的外壳脱去,转变为名符其实的企业所有权。

这就是国内个别学者所主张的民营化――主要由经营者购买企业控制权或所有权。

显然,在个别学者看来,国有企业产权是不明晰的,而明晰国有企业产权的方法是让经营者购买企业控制权或所有权。

也就是说,企业所有权落实到具体的经营者名下,这才算实现了西方产权理论中所说的“产权清晰” 。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西方产权理论误导下的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经营者凭借什么可以购买国有企业控制权或所有权。

如果这个经营者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作为工薪阶层的国企经营者又怎能买得起一个国有企业呢?不要说大型国有企业买不起,即使是中小型国有企业也难以凭借工薪收入买得起;如果这个经营者是私营企业的经营者,这不正是明明白白的私有化吗?事实上,一旦国有企业所有权被原来的厂长或经理所拥有,便成为厂长或经理的私有财产,这不同样是堂而皇之的私有化吗?与其说这种卖国有企业的方式是“明晰产权” ,不如说是掠夺工人阶级辛辛苦苦几十年创造的财富。

更有甚者,还把这种所谓的“明晰产权”的方式称为MBO 即管理层收购。

其不知,这是地地道道的“卖国企饱私囊” 的行为!试问,在已经进行了所谓MBO 的国有企业中,又有几个经营者为购买国企所有权而真正付出了代价呢?所谓的MBO 不过是个别人侵吞国有资产的形式罢了第二,国有企业真的是因产权不明晰而导致效率低下吗有的学者认为,国有企业经营者只有通过民营化即产权改制才能成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而此时的国有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则合二为一了。

只有国有企业的产权清晰了,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才不会出现财务利润基本上围绕零波动的现象,企业效率因此方能得到提高。

如果像个别学者所说的那样,恐怕只有所有者与经营者统一的古典业主制企业才是最有效率的企业,而这恰恰与当代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基础的大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正好相矛盾。

这是其一。

其二,倘若国有企业真的是处于零利润状态,又有哪一个经理或厂长愿意买下这根本不能赢利的企业呢?可见,借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处于零利润状态之名,用“产权明晰论”作掩护,把真正仍有赢利能力的国有企业窃为己有才是西方产权论的鼓吹者、支持者与实践者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其三,如果国有企业真的无效率,建国五十七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又是哪些企业做出的呢?第三,国有企业产权是清晰的,根本不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西方产权理论误导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就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代产权制度的核心在于“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根据马克思主义产权观,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清晰的,它归属于所有在国有企业中工作过的与工作着的职工,这些职工才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他们才是国有产权的拥有者! 正如世界著名法律经济学家波斯那所指出的那样:从法理上讲,私有产权和国有产权从财产归属角度来看都是明晰的,对于企业制度的效率而言,这种最终产权的性质并不能对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起决定性作用,治理结构的建设以及治理结构中的权力关系安排才是企业效率的核心。

看来,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重心就不该放在“神话” 般的产权问题上。

难怪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明确指出:“‘产权'神话是一种危险的神话,因为它误导了许多转型国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产权问题上,即集中在私有化上。

”可见,将“产权明晰”等同于“私有化”与将“国有企业改革等同于私有产权改革”都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一、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的真正原因在少数学者的文章中,多次运用“利益相关者”一词来阐述国有企业民营化。

他们认为,政府在退出国有企业的政策导向下,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为基础进行产权权益关系的调整,表现为一种半自发特征的民营化改革,这是中国渐进性改革的企业基础,也是形成中国市场化和民营化转轨过程的典型特征。

竞争市场就是在这样不断地促使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各种新的利益选择和重组,其行为的互动关系,则形成了某种有利于企业民营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利益相关者”是哪个国家在什么时期针对什么而提出的理论,然后再分析一下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论述国有企业民营化是否合适。

所谓“利益相关者原理”是美国29 个州在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针对传统的公司法的修改而提出的,传统的公司法的核心是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股东至上”原则,而新的公司法要修改的部分正是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股东至上”原则。

他们认为,作为所有者的股东只是利益相关者之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权力安排以及破产程序中必须兼顾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这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资本雇佣劳动”的私有制逻辑存在的巨大缺陷进行的一次理论上与制度上的修正。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个别学者却用美国的“利益相关者原理”去论证这个原理要修正的内容一一国有产权的私有化问题,要知道,为了适合本国具体的制度环境,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美国企业制度,不仅已被德国和日本进行了多次创新和扬弃,形成了“双层控制治理模式”和“年功序列”等制度创新,而且也已被美国自己的经济学界与法学界进行了多次修改与创新。

就连美国自身都开始对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企业制度进行革新,我们却又如何来抱住被美国已扬弃的旧企业制度而大加赞扬呢?况且,我国政府所说的要构建的现代企业制度也不可能等于美式企业制度。

接下来要解释的问题是:国有企业民营化为什么会发生? 或者说,政府与国有企业经营者因何会主动推动国有企业民营化?不破译这个疑团,就无法认识清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有的学者是这样回答上述问题的,认为“政府的民营化改制目标是为了摆脱亏损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接下来又指出:如果企业有较高利润,能同时满足政府作为所有者和执政者的业绩要求,则政府通常不会选择退出国有企业;如果企业利润率为零或企业名义利润率为零或企业实际利润率为零或企业表现为持续负利润,这时政府都会选择尽快退出。

按照个别学者的逻辑,被老百姓视为救星的各级政府原来只能“锦上添花” ――国有企业赢利时享受国企的名与利,而不能“雪中送炭”一一国有企业亏损时不能扶危济困。

我们认为,对于政府而言,现实生活中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决不是这么简单的两种处理办法便可以完全囊括得了的。

显然,个别地方的政府与经营者的行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西方产权理论的误导。

在西方产权理论的误导下,个别地方的政府以所有者的身份主动成为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决策主体,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以积极的态度成为推动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实施主体,这说明其中必有复杂的历史背景与主客观原因。

事实上,政府自认为“政府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这一认识从法律上讲就是错误的。

如前所述,国有企业及其所拥有的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是创造国有资产的职工,其所有权属于全国人民,至于各级政府只是受全国人民的委托,代表国家履行出资者职权。

鉴于此,从法律角度看,各级政府根本就没有权力任意处置国有企业及其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它只能在授权委托的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而真正有权力处置国有企业及其所拥有的国有资产的主体应是能够代表国企职工利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即使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处置国有企业及其所拥有的国有资产时,也必须是建立在充分听取了国有企业职工意见基础上方能进行与实施。

政府没有权力决定国有企业及其国有资产的去向,真正有权力的决策主体应该是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决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分级行使所有权”应该指的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所有权”而不是“各级政府行使所有权” 。

所以,从法律上讲,“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政府”与“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代表”这两种提法都是错误的。

既然政府不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的政府又为何热衷于国有企业民营化呢?或者说,个别地方的政府为何积极主张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呢?有的学者认为,“政府选择是否退出或是否民营化的直接原因就在于,权衡政府在企业的实际收益和成本的关系。

”明明是为了满足政府中个别官员的个人利益最大化才去推动国有企业民营化,却硬要说成是“权衡政府在企业的实际收益和成本的关系” 再者,为何国有企业中有的经营者也愿意接受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制方案呢?主张西方产权清晰论的学者认为:经营者能力越强的,往往越能发现企业的潜力,其对于民营化的动机就越强;反之,经营者能力越弱的,往往越无法发现企业潜力,其民营化的阻力就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