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流感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标准
• 流感样病例:发热≥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而缺乏其他的实验室确定诊断的病例 • 临床诊断病例:具备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中任 何一项者
− 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同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
− 近期内本地区或临近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加 – 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
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所以会使人能不停地成为 易感人 群,特别是当一个新的亚型出现时,几乎 所有的人都是易感人群
(四)流行特征
• 突然暴发,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波及面广
• 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 我国北方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 在夏季和冬季
行治疗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Hi)
• 人类呼吸道的病原菌 • 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主要引起脑 膜炎和肺炎 • 在发展中国家是引起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 因,目前已成为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一、病原学
• 流感嗜血杆菌为菌株分为有荚膜和无荚膜2类 • 根据荚膜多糖成分的不同,流感嗜血杆菌又分为a、 b、c、d、e、f 等6种血清菌型,其中b型(Hib) 是主要引起疾病的菌型 • b型荚膜多糖由磷酸多聚核糖基核糖醇 (Polyribosylribitol Phosphate,PRP)的聚合 物组成,是b型菌株的主要毒力因子,在人体中 能诱导保护性抗体。
• 分为散发、局部暴发(也称暴发)、流行和 大流行
历史上几次流感大流行
• 1918 “西班牙流感” (H1N1) 造成全球 2 ~ 5千万人死亡 -许多人在感染后几天内死亡 -而其它一些人则因并发症死亡 -死亡病例中几乎一半是年轻人和健康成年人 • 1957 “亚洲流感”(H2N2) 造成全球1 百万人死亡 -确认在中国首发 1957年2月下旬 • 1968 “香港流感” (H3N2) 发病率和死亡数与 1957年的类似 -该病毒在香港首次发现 1968年初 -H3N2至今仍流行
– 不良反应大为减少
• 70和80年代,英国研制成功了毒粒亚单位 • 90年代以来,流感疫苗的研制和应用日新月异
– 成人中广泛使用纯化3价(H3N2和H1N1亚型及乙型毒株)裂解疫苗 和全病毒疫苗,儿童中使用最多的为亚单位(HA和NA)疫苗
(一)疫苗发展简史
• 1957年 ,我国科学家开始研制流感减毒活疫苗 • 20世纪70和80年代,陆续停止了流感疫苗的研发 活动 • 1997年以后,开始恢复多价灭活纯化流感疫苗的 开发和应用研究 • 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暴发和流行 , 我国在第一时间生产和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 • 2010年起,WHO将甲型H1N1流感毒株[A/加利 福尼亚/7/2009(H1N1)]作为推荐株应用于每年的 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生产
(二)免疫程序与策略
疫苗种类 • 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三种:全病毒灭 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每种流 感疫苗均含两种A型(H3N2和H1N1)和一 种B型流感病毒抗原组份。全病毒灭活疫苗 由于不良反应较高且只能在12岁以上人群 使用等缺点,近年来已没有使用。
疫苗种类 • 灭活裂解流感疫苗
接种方法
• 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或深层皮下注射
推荐重点接种人群
• • • • • • 60岁以上人群 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 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业 的从业人员 • 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2、免疫程序和剂量
• 流感流行季节前(南方地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进行预 防接种 • 成人及3 岁以上儿童接种1 针,每次接种剂量为0.5ml;6 个月至3 岁儿童接种2 针,每针剂量为0.25ml,间隔4周 •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品牌流感疫苗说明书6 个月至3 岁儿童 免疫程序为:接种1次,剂量为0.25ml。以前没有接种过 的儿童,应接种两针,间隔至少4周。接种单位使用时应 注意查阅并严格按疫苗说明书的免疫程序接种 • 由于流感病毒的抗原易变性,且不同变异株所诱导的抗体 对不同毒株无交叉保护作用或交叉保护弱,所以,世界卫 生组织(WHO)每年都会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推荐更换疫苗 毒株。因此,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
抵抗力
• 外界抵抗力较弱,对热、紫外线相当敏感 • 病毒对乙醇、升汞、氯、酸、酚、福尔马林、乙醚、 氯仿等化学药物均较敏感,肥皂和去污剂对流感病毒 亦有灭活作用 • 低温环境中较稳定,保存在4℃冰箱中1周至1月仍能存 活
病毒分类
•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H可 分为16个亚型(H1~H16),N有9个亚型(N1~N9)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Hib不能在外界无生命的物体表面生存,人类是唯一已知的Hib宿主, 无症状的健康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唾液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普遍易感。在我国,6个月~5岁儿童自然感染抗体水平最低,为 Hib疾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6个月~18个月婴幼儿。
(三)免疫效果评价
•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 手段 • 接种流感疫苗后2周左右会形成很好的特异性 抗体 • 免疫保护持续时间通常为6-10个月 • 流感疫苗不能保证对所有接种者都能产生最佳 的保护作用,其平均效率为70%~90%
(四)接种禁忌及接种反应
接种禁忌 • 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 特别是对鸡蛋蛋白超敏者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 •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 热者。 • 妊娠期妇女。 • 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格林巴 利综合征病史者。 • 以下情况者慎用
(四)流行特征
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相似,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生,但3月~5月和9 月~12月常为发病的高峰期。
五、免疫预防
(一)疫苗发展简史 • 1892 年波兰细菌学家Pfeiffer首先分离成功 • 1971年,Rodrigues试制成功Hib多糖疫苗
− Hib多糖疫苗对18月龄以上儿童具有较好的免疫 保护效果,但对18月龄以下Hib疾病高发年龄组 婴幼儿保护效果不佳,Hib多糖疫苗在20世纪 80年代后期已停止使用。
•
确诊病例:流感样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呼吸道标 本分离到流感病毒或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三、流行病学
历史上几次流感大流行
• 1918 “西班牙流感” (H1N1) 造成全球 2 ~ 5千万人死亡 -许多人在感染后几天内死亡 -而其它一些人则因并发症死亡 -死亡病例中几乎一半是年轻人和健康成年人 • 1957 “亚洲流感”(H2N2) 造成全球1 百万人死亡 -确认在中国首发 1957年2月下旬 • 1968 “香港流感” (H3N2) 发病率和死亡数与 1957年的类似 -该病毒在香港首次发现 1968年初 -H3N2至今仍流行
四、免疫预防
(一)疫苗发展简史
• 1937年,鸡胚培养流感病毒获得成功 • 1941年,流感灭活疫苗在美国首次被批准使用 ,1945年开 始广泛应用
– 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率都很高
• 20世纪60年代,制成了纯度更高的全病毒疫苗
– 在儿童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仍较高
•
1968年裂解疫苗在美国首次批准使用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特征
• 潜伏期1-4d,平均2d • 流感感染可以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者显性感染 • 典型症状以突然发热、头晕头痛、肌痛,同时伴有喉咙痛 和咳嗽、鼻塞、流涕、胸痛、眼痛、畏光等症状为特征
• 发热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3d后渐退
• 一般是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并不严重 •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在患者呼吸道标本流感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
– 去除病毒核酸和大分子蛋白质,保留抗原有效成分血凝 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以及M蛋白和NP蛋白 – 每0.5ml剂量分别含有3个推荐毒株每种的15μg血凝素抗 原
• 亚单位流感疫苗
– 在裂解流感疫苗基础上,选用适当的纯化方法得到纯化 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具有很纯的抗 原组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可能对免疫应答有 一定影响
– 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 者、哺乳期妇女
接种反应
• 常见不良反应:一般接种疫苗后24 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触痛、红 肿和瘙痒,多数情况下于2~3 天内自行消失。 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 发热反应。短期内自行消失,不需处理。 • • 罕见不良反应:可出现一过性感冒症状和全身不适,可自行消失,不需特别
• 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命名法与甲型相同,但由于没有H 和N亚型的划分,故不加注明,如乙/沪防/1/77;丙/猪/ 京科/10/8。 • 国内习惯把H1N1、H2N2、H3N2亚型称为甲1、甲2、甲3型
抗原变异
• 抗原变异仅发生于甲型病毒
• 抗原漂移是指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内部经常 发生小变异(量变),常形成流感小流行 • 抗原转变是指甲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HA 和/或NA完全发生变异,形成新的亚型(质 变),如H1N1转变成H2N2,常引起世界性大 流行
(一)疫苗发展简史 • 1987年,Robbins 等首先将破伤风类毒素蛋白作 为载体蛋白与PRP结合,即通过化学作用将多糖 (弱抗原)结合到蛋白质“载体”(高效的抗原) 上,研制 成功Hib结合疫苗
• 其中仅H1N1、H2N2、H3N2曾在人间流行,其它许多亚型的自
然宿主是多种禽类和动物
流感病毒命名
• 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内容和顺序是:型别/宿主/分离地点
/毒株编号/分离年代(血凝素抗原亚型和神经氨酸酶抗原 亚型)
– 宿主是人则省略不写,其他宿主必须写明
如:A/Hong Kong/156/97(H5N1)
处理。重度发热反应:应采用物理方法及药物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
极罕见不良反应:
– 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 小时内出现荨麻疹,出现反应时,应及时就诊, 给予抗过敏治疗。 – 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给予抗过 敏规范治疗,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 – 过敏性休克:一般接种疫苗后1 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进
荚膜
流感嗜血杆菌
一、病原学
• 流感嗜血杆菌抵抗力较弱,加热50℃~55℃ , 30分钟可被杀死,对干燥、寒冷、热和一般 消毒剂亦很敏感。
• 流感嗜血杆菌与流感病毒抗原不同,细菌的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与病毒的流感疫苗也是两 种完全不同的疫苗。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Hib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多个机体系统,以细 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肺炎最常见
流行性感冒
Leabharlann Baidu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
强,传播迅速。
一、病原学
形态结构
• 一种单链RNA病毒 • 呈多型性,一般为球形,直径80~120nm • 可见丝状体和其他不规则形状,丝状体多见于新分离的甲 型流感病毒
• 外层:血凝素(H)和神经 氨酸酶(N)。 • 中层是由相互紧贴的一层 类脂体和一层膜蛋白(MP) 构成。 • 内层为病毒核衣壳,含核 蛋白(NP)、P蛋白和RNA。
6.1% 1.9% 7.7% 脑膜炎 会厌炎 肺炎 关节炎 蜂窝织炎 菌血症
14.8%
51.8%
17.7%
(二)实验室检查 • 血象:重症者血白细胞可增高达10×109/L以上,中 性可占80%以上 • 脑脊液检查:与其他化脓菌引起者相似 • 病原学检查:涂片直接检查、细菌培养、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等 (二)诊断 • 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 果,其中最重要者为病原学检查 • 采集病人的血液、脑脊液进行实验室诊断在许多发展 中国家可能根本不做,或实验室难以正确地进行检验, 或可能因为在采集标本之前使用了抗生素从而遮掩了 Hib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