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公平与效率(公共财政学讲义-清华大学刘玲玲)
效率与公平0(复习课)
![效率与公平0(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04cadad86f1aff00bed51ede.png)
鼓励投资创业 中国《公司法》获大幅实质性修改 中国《公司法》 南方网讯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安建今天 27日 表示,今天下午刚刚表决通过的《公司法》 (27日)表示,今天下午刚刚表决通过的《公司法》, 是对现行法律比较全面的修订, 是对现行法律比较全面的修订,对原有条款几乎都作了 实质性修改。 实质性修改。 值得注意的是,修改后的《公司法》还第一次将“ 值得注意的是,修改后的《公司法》还第一次将“一 人公司”纳入调整范围, 人公司”纳入调整范围,允许一个自然人或法人投资设 立一人有限公司。在对“一人公司” 立一人有限公司。在对“一人公司”进行依法规范的同 这也为公司的设立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有利于鼓 时,这也为公司的设立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有利于鼓 励投资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 励投资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
建国以来, 建国以来,我国在收入分配制度上经历了相 当的变迁: 当的变迁: 从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 从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 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允许把其他分配方式作为 按劳分配这一主体的补充 补充, 按劳分配这一主体的补充, 再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确立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的制度,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并 要求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的改革过程。 的改革过程。 十六大进一步强调要“确立劳动 资本、 劳动、 十六大进一步强调要“确立劳动、资本、技 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
3.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坚持 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原则?( (1).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原则?( ) 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原则?(Why) ) 我们现在正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们现在正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市场 经济要求必须存在竞争,优胜劣汰。 经济要求必须存在竞争,优胜劣汰。所以强调 一定要效率优先。 一定要效率优先。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是在社 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 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所以一定要体现社会主 义本质的要求。 义本质的要求。所以必须又要坚持公平性 怎么样去坚持“ (2).怎么样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 ) 怎么样去坚持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则? (How) )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 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 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
〖2021年整理〗《效率与公平》讲义
![〖2021年整理〗《效率与公平》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8d6f6cca5e9856a571260d0.png)
《效率与公平》讲义
一、命题探究
1多贴近中央与地方的政策、方针、措施或选取典型图表材料
2以现实生活中效率与公平相互影响的事例或经济图表为素材,设置问题。
二、考法提示、知识梳理
1收入公平问题的分析?
促进公平的原因
社会主义本质的本质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宏观调控的要求;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公平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初次、再次分配都要兼顾公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致性和矛盾性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
三、模拟练习题演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
根据
图,概括 996 一 2021 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
2)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解题思路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ecbbbc20c22590102029dc9.png)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北大公共财政学讲义及作业(ccer 李玲)作业2答案1
![北大公共财政学讲义及作业(ccer 李玲)作业2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8c2af3f376baf1ffc4fad13.png)
2008年《公共财政学》作业25、假定在某一个国家,税收T 和个人收入I 的关系如下:I T 2.04000+-=(1)这是一种累进税制么? 是的,因为2.0I4000-2.0+=>=平均税率边际税率 (2)一般的,如果税收和收入的关系是tI a T +=,其中a 和t 是常数。
讨论a 、t 的取值和税收的累进性的关系。
t>0时,若a>0,累退,a<0,累进;t<0时,总是累退的6、假定政府实施负收入税的福利制度:政府给予每一个人每月G 元的补贴,并且这个人每挣一元工资,补贴就减少t 元。
(1) 如果200;0.4G t ==;考虑一个人,他的小时工资是10元,假定每个月有30天,就是说他的时间禀赋为720小时。
画出他在实施负收入税之前和之后的预算约束。
(2) 实施负收入税前后,他是选择工作的更多还是更少?(3) 如果1t =讨论相同的问题。
(4) 上述的结果对我国失业救济金的政策有什么启发?解:2005000.4G E t ===对工作时间的影响,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3)如果t = 100%,讨论相同的问题。
200200100%GEt===对于工作时间有类似以上三种情况(4)我国的失业救济实际t=0,应当改变t的取值使得失业者有就业激励。
7、假定对商品X的需求为1224xX p=-,对商品Y的需求表示为50yY p=-;(1)求两种商品价格均为10元时,对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2)假如对商品Y征收5%的从价税,为了保证超额负担最小,需要对X征收的税率为多少?解:%1105%419.539XXX X X XPX X X XP P P P Xη∆∆∂=-=-=-==∆∆∂%101%404Y Y Y Y Y YP Y Y Y Y P P P P Y η∆∆∂=-=-=-==∆∆∂ 根据反弹性法则:Y Y X X t t ηη=15%49.75%539Y Y X Y t t ηη===8、200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36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预测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4亿左右,占人口比例的25%左右。
7.2公平与效率2 (2)
![7.2公平与效率2 (2)](https://img.taocdn.com/s3/m/f6c22bfc4afe04a1b071de9a.png)
两个比重
①、保证两个合理比重有何意义?(P61)
思考:②、如何保证两个“合理比重”? A 提高两个合理比重 B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 资标准 C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
看图说话
六个和尚抬水喝的效率高不高,为什么?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
(1)定义:
收入公平的含义
平均主义 差距过于悬殊
公平:有 差别,且 差别合理
注意:公平≠平均 收入差距≠分配不公
观察与思考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 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 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 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 等分配的范围,0.3~0.4 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 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 富差距的警戒线。
保证
(2)效率与公平也有矛盾的一面(对立)
A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则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阻碍效率的提高。B如果过分强调效率,有可能带来收 入差距的拉大,违背公平的目标。
它们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党的十七大报 告强调:初次 分配和再分配 都要处理好效 率和公平的关 系,再分配更 加注重公平。 思考:怎样处 理效率与公平 的关系?
B
)
B、这种公平是收入分配相对的平等
C、公平就是消灭差别
D、有差距必定阻碍经济的发展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 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 重。 国民收入在
物质生产部 门的分配 (初次分配)
以税金和 利润的形式 上缴国家
劳动者的 工资
企业 (集体) 自留部分
国家的收入在 全社会的分配 (再分配)
非物质生 产部门
重点建设 社会后备 项目 资金
公共经济学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共经济学公平与效率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11f446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e.png)
公共经济学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共经济学是关注公共事务和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分支,其中包括了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公平和效率是经济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两者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一方面,个体希望获取尽可能高的效益和利润,而另一方面,社会又希望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消除贫富差距,这就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既确保市场有效率的运转,又兼顾社会的公平需求。
在公共经济学中,公平被定义为资源的公正分配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资源的公正分配涉及到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包括财富、教育、就业机会、医疗卫生等方面;社会正义的实现则更加注重的是社会平等和权利保障的问题。
在政策制定和实践中,公平往往是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措施保证资源分配更加平等,同时保证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而效率则是指市场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即在不影响公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有效流通和高效使用。
例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源将会流向效益最高的产业,因此经济的整体产出和效益得到充分提升,市场在分配资源方面更比其他方法更加灵活和高效。
虽然公平和效率在理论上有可能同时实现,但实践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
例如,在保证资源平等分配方面可能需要牺牲部分的效率,而在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可能又需要牺牲部分的公平。
对于政府来说,应该通过制定恰当的政策和调节手段来寻找一个平衡点,既确保资源和权利公平分配,又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流动作用。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包括税收政策、福利政策、公共投资等。
例如,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增加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适当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以保证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也能够获得一个公平的生存环境。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就业等领域的投资,让更多弱势人群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以实现公平的分配和社会的平等和谐。
总之,公共经济学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密不可分,在考虑经济政策制定时,应该尽量寻找平衡点。
刘玲玲 练习题答案合订
![刘玲玲 练习题答案合订](https://img.taocdn.com/s3/m/a568acbcfab069dc50220149.png)
习题(第一章:导论)一、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1.经济学家强调效率,主要是因为相对于需要,资源是稀缺的。
正确:该命题正确地体现了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涵义。
2.经济政策是指用以达到经济目标的方法。
正确:该命题正确地说明了经济政策的涵义。
3.宏观经济学解释了为什么政府能够,并且应该采取措施来影响类似通货膨胀和失业这样一些社会经济问题。
正确:该命题正确地解释了宏观经济学这门经济学分支学科的涵义。
4.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弄清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正确:该命题正确地说明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5.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正确:该命题正确地说明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
6.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更好地进行企业经营决策。
正确:该命题正确地说明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二、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并说明理由)1.如把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基本经济变量总量指标分为流量、存量、存量差三类,那么,国内生产总值、新增货币发行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总人口、货币供应量,这些经济变量中: A.国内生产总值、新增货币发行量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属于流量B.总人口、货币供应量属于存量C.货币供应量属于存量差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选B:A错误,因为,新增货币发行量为存量差指标;C错误,因为,货币供应量为存量2.从哲学范畴上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涉及: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选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我国的经济改革,既涉及上层建筑的内容,又涉及经济基础的内容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应用于经济系统分析,其研究的系统对象:A.分别是一国的国民经济和个别的企业或消费者B.都可以是一国的国民经济,只不过研究角度和分析方法不同C.都可以是一国的国民经济,研究角度和分析方法也没什么区别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选B(都可以是一国的国民经济,只不过研究角度和分析方法不同):本质上讲,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个量分析法”,后者为“总量分析法”。
我国财政政策中的效率与公平
![我国财政政策中的效率与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52f2743cc850ad02de8041cc.png)
效率与公平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平与效率的冲突更加严峻地摆在了国人面前,不仅原有的平均化趋势没有消逝,而且还出现了收入分配悬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平与效率正成为新时期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它要求通过财政政策的有效选择和适时调整,以及对“市场失效”问题的妥善解决,在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公平分配。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期内,特别是在当前城乡、地区以及社会各群体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分配不公的问题日渐突出,不少社会经济效益指标趋于下降,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十分缓慢的情况下,公平与效率更成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各方面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财政政策与公平和效率的内在关联公平与效率,特别是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可以说是国内外经济学界长期研讨且多存争议的问题。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尽相同的认识与表述。
比如,在国外,有的学者把每个社会成员是否能得到满足其一定需要的最低收入,作为公平分配的标准;有的学者认为,如果人们能从他的收入得到相同的效用,可称之为公平分配(边际主义);有的则说,如果社会成员获得的收入完全取决于他的产出对社会的贡献,那就是公平分配(自由主义);还有一些学者提出,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得到完全或大体相似的收入份额,而不论其性别、种族或劳动贡献等等(平均主义)[(1)a]。
当然,这些观点也许都有各自的理由,同时也毫无例外地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背景相关联。
我们认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赖以存在的重要因素,它一方面涉及到整个社会资源和社会福利的合理配置,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发展机会是否均等,从而是实现社会经济稳定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公平又是对市场固有缺陷的一种矫治和补偿,对过度竞争的一种制约。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公平问题不能靠市场本身来解决,而是要通过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通过税收、工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来调节利益差距,进行社会收入殊化现象。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26ab657168884868762d6a7.png)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财政学第1章讲义
![财政学第1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73f06b68762caaedd33d4ed.png)
第一章――讲义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1、何谓市场和市场效率?
二、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3、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有何区别?
第二节财政概念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definition of public finance)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 (features of public finance) 1
第三节财政职能
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二、资源配置职能(resource allocation)
1、如何理解资源配置职能?
4、财政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
三、收入分配职能(income distribution)
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economic stab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3.财政支出的公平与效率
![3.财政支出的公平与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d4787a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9.png)
起点公平
❖ 起点公平或机会均等试图对规则公平进行 补充。不仅竞争过程中规则要公平,而且对 于所有社会成员来说,竞争的起点也应是公 平的。起点公平强调在起点一致条件下的规 则公平。起点公平主张消除由天然禀赋所造 成的分配结果差别,但承认和肯定因偏好和 选择所产生的收入分配差别。起点公平强调 在起点一致条件下的规则公平。
❖ 解决矛盾途径。如果采取牺牲效率或是牺牲公平的极端做法 都不妥当,合理的办法是力求协调二者的统一。一方面,我 们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劳动贡献大的社会成员能够取得 较多的收入,以促进效率,而对社会贡献大的人得到更多的 物质利益,也实现了公平分配。因此协调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我国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 则。
‘定形式的价格上限,以达到控制企业垄断收益的目的。丰要形式有:(1)规定 绝对价格上限。 (2)规定绝对价格水平等上涨幅度。其适用范围几乎包括所有的 自然肇断行业。(3)规定绝对价格的标准汁算公式。 ❖ 价格下限规制 ❖ 价格下限规制是指政府对某些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的变动作出下限规定, 并禁:企业任意调低价格。土要是为了:(1)维持某‘产业‘的竞争秩序。( 2) 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 3) ❖ 限制消费量的增长。 ❖ 公共定价法主要适用于成本易于衡量、效益难以计算但可以部分或全部进入市 场交易的项目。无论是纯公共定价还是管制定价。
❖ 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 者达1 .51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 15 .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5%,参加失 业保险者占10.1%,参加工伤保险者也仅占 33.5%。按三人之家计算,1.5亿农民工涉及 到4.5亿人的负担。
3-13
权力资本的暴利在扩大而中小企业普通民众的 盈利空间被挤压
公共经济学课件:1社会福利:效率与公平
![公共经济学课件:1社会福利:效率与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ebc3de36b9d528ea80c7793f.png)
1.1 效率
▪ .1 效率的含义 ▪ 2 生产效率 ▪ 3 产品组合效率 ▪ 4 交换效率 ▪ 5 衡量效率的简单法则 ▪ 6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3
效率的含义
▪ 在经济学中,效率一般指帕累托效率
• 帕累托效率,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 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 的结果。
第1章 市场与市场效率
1.1 效率 1.2 公平 1.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引言:评价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 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增进社会福利 ▪ 社会福利是效率与公平的函数
• 效率问题:如何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 • 公平问题:产品和服务如何在社会成员间恰当分配。 ▪ 市场机制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但它也具有 自身固有的缺陷,经济学界称之为“市场失灵”。这 就是说,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看不见的手”只 能在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中发挥完美的作用,由此决 定了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5
KQ2Q3来自Q1'Kg
Q1 Q3'
Q2'
E1
E3 E2
O
L
埃奇沃斯框图:生产效率
O▪' 生产符合帕累托效率 的条件
• 任意两种要素生产
两种产品的边际技
术替代率相等
MRTS
L米,K=MRTS
衣 L,K
▪ 如果将埃奇沃斯框图 中的等产量曲线的切 点用光滑曲线连结起
L 来,就形成一条生产 契约曲线,该曲线上 的任何一点都是帕累 托效率点。
▪ 考虑一个例子:政府有一笔资金,是给山区的孩子建十 所小学,还是给大城市的孩子建一所中学?山区十所小 学的孩子即使完成小学教育也不可能有大城市一所中学 的毕业生对社会的潜在收益大,但是,从山区孩子们的 人格发展来看,识字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财政之公平与效率 (5)PPT课件
![财政之公平与效率 (5)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82a746941ea76e59fa043c.png)
公平与效率,在矛盾中统一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因此,在实际生活 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公平和效率的兼顾。是优 先考虑公平,还是优先考虑效率,还是选择其 他的结合方式,理论界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主张效率优先。这种观点来自西方自 由竞争的各个学派,他们认为自由竞争是最平 等的,主张把效率放在优先的政策目标,反对 政府通过行政干预进行收入的再分配,认为这 样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第二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兼 容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不是以牺牲另一方为 代价的。公平分配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效率的提高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公平。分 配是否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 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 发挥,成为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而效 率的提高可以使人们在比例不变的情况 下获得更多的分配。
何谓效率?效率概念的基本含义,指的是投 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从一般 意义上来说,投入或成本就是利用一定的技 术生产一定产品所需要的资源,既包括物质 资源,又包括人力资源;既包括无形资源, 又包括有形资源。产出或收益指的是人们利 用一定的技术、投入一定的资源生产出来的 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或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 物品或服务,既包括有形的物品,又包括无 形的服务。
第三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 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 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
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二者之间也存在此长彼 消的一面。一方面,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 滞后性,效率开始提高了,旧的公平观仍居 于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 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 的效率为代价;而为了促进效率,又要以牺 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
公共财政学基本知识
![公共财政学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d532300f90f76c660371a7c.png)
公共财政学基本知识1、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也是现代政府着手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矛盾的两大准则。
资源的最适度配置问题,即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准则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 )或称“帕累托有效”(Pareto efficient)。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一状态,即经济运行达到的效率,已使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
从帕累托最优还可引伸出“帕累托更优”(Pareto superior )和“帕累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 )的概念。
如果改变资源配置后与改变前相比较,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 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2) 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
那么,我们改变资源配置就可达到“帕累托更优”,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善”。
当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更优或不可能进行帕累托改善时,就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
2、经济学的效率准则,即满足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
无论从一般均衡分析,还是从局部均衡分析,我们都将得出社会边际成本定价法则,即社会从某种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与产出这种产品所付出的边际成本相等MSC MSB =,也即一般均衡分析中效率配置(必要)条件3(XY XY MRT MRS =)的简单推论。
3、机会公平包含在效率准则的“规则公平”的逻辑之中,但社会成员所关心的乃是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
于是,经济学家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等分析工具,描述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状态,并进而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
4、现代公共财政学(modern public finance ),又称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 )是从与政府预算有关的组织政府收入、安排政府支出、提供公共品(public goods)、矫正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调节资源配置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概括、分析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应用经济学。
920效率与公平
![920效率与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83f4a4b465ce050876321395.png)
1 3
2 4
组合1:医疗服务(免费医院、政府办医院) 组合2:医院私人办,病人免费就医(政府支 付费用) 组合3:公办医院,病人支付医疗费 组合4:医院私人办,医疗服务出售给消费者
案例:失败的医疗体制改革
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 组发表《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 与建议》的报告,结论是“中国的医疗卫 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说是不成功的”。一 石激起千重浪!
5
边沁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我感到我快要死了,我们要注意的是 必须减少痛苦到最小限度。不要让任何 仆人到房间里来,要让所有的青年人都 走开。他们看到这种情景是很难受的; 他们在这里也无济于事。我当然不能单 独留在这里,你得留下来看着我,而且 只要你一个人看着我。这样可以使我们 的痛苦尽可能减到最小限度。”
11
乙
A
B
甲
12
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的观点是:每个社会成员的福利 在社会总福利中的权重介于0和1之间,穷 人较大而富人较小。 比较
功利主义:所有人的福利权重平均分配 罗尔斯主义:富人的权重为零
折衷主义处在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之间, 其无差异曲线呈弧线状
13
乙
A
C
B
甲
14
起点公平
40
效率方面:
全社会的卫生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02年, 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增至5.24%, 2003年超过5.4%。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但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在某 些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卫生、健康 指标甚至恶化。改革开放前已被控制的部分传 染病、地方病开始死灰复燃,新的卫生、健康 问题也不断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 分配公正 在社会福利函数中,每个人的效用是加权 的。收入和福利就是根据这样的模型分配 的。分配权重的选择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 题。例如,功利主义者可能要求收入均等 。假如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具有边际效用递 减特征的基数效用函数,那么均分收入将 使全部的社会总效用最大。很清楚,这种 方法包含着要求个人之间进行比较的强烈 假设。
从帕累托最优还可引伸出“帕累托更优”(Pareto
superior)和“帕累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概念 。如果改变资源配置后与改变前相比较,同时符合以下两 个条件:(1) 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2) 没有一个人处 境变坏。那么,我们改变资源配置就可达到“帕累托更优 ”,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善”。
法国经济学家贝纳西认为,自亚当·斯密 以来,古典的和新古典的经济学一直为市场均 衡经济学的理论所支配,该理论模型的共同特 征
是:(1) 在所考察的一切市场上供求均衡;(2) 这 个均衡只能通过价格调整;(3) 行为人只对价格信 号做出反映。他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为例 ,认为它们确有违背均衡经济学的特征,即(1) 既 然劳动市场存在失业,那么至少有一个市场未处于 均衡之中;(2) 某些调整不仅仅是由价格变动引起 的,例如,商品市场可以通过收入水平的变化达到 均衡;(3) 行为人并非仅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如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取决于收入水平。为此,他提出 非均衡理论,认为市场变化呈现:① 某些市场不 是处于均衡之中;② 不仅可以通过价格进行,而 且可以
效率和公平并称为社会经济福利的两大准 则。效率通常被比作如何将蛋糕做大的问 题,公平则被比作如何按一定的价值标准 将蛋糕在所有成员之间进行分配,而分配 蛋糕的方法往往会影响蛋糕的大小。绝对 平均主义导致低效率,对高收入者征收高 额累进税,又会打击一部分社会成员创造 财富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兼顾公平与效 率的矛盾,是经济学的一大难题。
当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更优或 不可能进行帕累托改善时,就是一种帕累托最优 的资源配置状态。
从帕累托最优还可引伸出“帕累托更优”(Pareto superior)和“帕累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的概念。如果改变资源配置后与改 变前相比较,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 至少 有一个人处境变好;(2) 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 那么,我们改变资源配置就可达到“帕累托更优 ”,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善”。 当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更优或 不可能进行帕累托改善时,就是一种帕累托最优 的资源配置状态。
通过数量进行;③ 行为人不仅对价格信号做 出反应,而且也对数量信号做出反应。 对市场结构及其效率的分析,除了贝纳西从 非均衡理论出发,并将预期、价格的可变性 等因素考虑进去之外,还有的经济学家从信 息经济学、经济博弈论等理论出发,深入考 察了信息不确定、不完全等条件下的市场均 衡与效率问题,发展了非均衡经济学,并以 此作为一种微观基础来重新解释宏观经济理 论与政策。
1.2.2一般均衡分析 考察处于相互联系的所有市场参与者
以及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就是一般 均衡分析。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 满足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实现条件是: 1、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一般条件
1.2 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
1.2.1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
的代名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是:(1) 人 数很多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2) 产品是同质的 ;(3) 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即行业进出自由; (4) 完全信息或知识。此外,隐含在经济学家论 述中的,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一般均衡条件还有, (5) 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一致性,即追求效用 或利润最大化的理性选择;(6) 经济利益的可分 性与所有权的确定性,即产品可以被分割成许多 能够
Public Finance 公共财政学
第一章 公平与效率
1.1 效率与公平
1.1.1效率准则
资源最适度配置问题,即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准则被称
为“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或称“帕累托有效 ”(Pareto efficient)。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 这一状态,即经济运行达到的效率,已使一部分人改善处 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
1.1.2 公平准则
帕累托最优准则并不能逻辑推出社会福 利水平的另一准则——公平原则。效率 准则也有强调机会公平的一面。然而, 社会成员所关心的公平乃是收入分配结 果的公平。按照这一公平概念,经济学 家们给出了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以 及吉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指标等分析 工具,以便于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
收入分配的社会公正是个伦理问题。哲学家约翰 罗尔斯提出强烈的社会正义的平等主义标准,并 将其建立在他的差异原则概念基础之上。根据这 一原则,社会的不平等只有在它能给社会中的最 弱者带来收益时,才是有理由的。罗尔斯所使用 的伦理原则,是选择能够给社会中收益最少的个 人带来最大收益的社会分配结构。罗尔斯在最大 最小标准中总结了这一理念。那就是,假如我们 想像存在着许多替代的国家,每个国家有着不同 的福利分配,那么我们所选择的社会国家,将最 大化社会中处境最恶劣的人的福利。应指出,社 会正义的最大最小概念通常不会导致收入的均等
购买的单位从而使物品的所有权具有确定性, 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经济利益和成本能以价格 来计量;(7) 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 (8) 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经济;(9) 不存 在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也就是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收益 越大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