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井分析13
试井分析复习整理(初稿部分待改动)
![试井分析复习整理(初稿部分待改动)](https://img.taocdn.com/s3/m/0ad54f1c10a6f524ccbf8546.png)
试井分析考点整理归纳1.试井的分类:产能试井: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或测试层)的产能方程和 无阻流量的试井方法。
(系统试井、等时试井和修正等时试井)不稳定试井:改变测试井的产量,并测量由此而引起的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的试井方法。
(单井试井:恢复试井压降试井和多井试井: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 2.油气井产能(生产的产量大小)过去的定义:在井底的流动压力等1大气压时油气井能够达到的产量。
目前定义:采油指数:单位压差的产油量;采气指数:单位压差的产气量。
3.常规试井与现代试井的区别与联系。
4.产能试井的测试方法: (一)确定工作制度(1)工作制度的测点数及其分布:每一工作制度以4~5个测点较为合适,但不得少于3个,并力求均匀分布。
(2)最小工作制度的确定原则:在生产条件允许情况下,使该工作制度的稳定流压尽可能接近地层压力。
(3)最大工作制度的确定原则:在生产条件允许情况下,使该工作制度的稳定油压接近自喷最小油压。
(4)其它工作制度的分布:在最大、最小工作制度之间均匀内插2~3个工作制度. (二)一般测试程序(1)测地层压力:试井前,必须先测得稳定的地层压力。
(2)工作制度程序:一般由小到大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并测量其相应的稳定产量、流压和其它有关数据。
(3)关井测压:最后一个工作制度测试结束后,关井测地层压力或压力恢复。
5.指示曲线的类型及成因以及对应的产能方程。
指示曲线:生产压差与产量的关系曲线。
指示曲线的类型:油井指示曲线形态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及成因:Ⅰ——直线型:单相达西渗流,一般在较小压差条件下形成。
P J q∆⨯=q ——产量,m3/d; J ——采油指数,m3/d /MPa;∆P ——生产压差,MPa.Ⅱ——曲线型:单相非达西流或油气两相渗流,一般在较大生产压差或流压小于饱和压力时形成。
《试井分析方法》PPT课件
![《试井分析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d007d5ba0d4a7302763a64.png)
不稳定试井基本原理
• 通常说的不稳定试井指的就是测压力恢复 曲线试井 • 最常用的试井模型是无穷大地层一口井生 产的模型
P
2
Ct P
K t
• 极坐标形式
1 p p (r ) r r r t
• • • • • • •
K C t
Ct C f Ce
• 压力恢复试井施工方便,能获得油藏和井 底的许多参数,是不稳定试井中用途最广 的一种方法。本方法要求关井测井底流压 前要有一段稳产时间,理论上要求关井前 的产量一直不变。从某一时刻起将井的产 量突然降到零,则井底压力会逐渐回升。 回升的快慢与油层的性质和井筒条件有关。
• 关井后井底压力表达式为:
压力变化
试井解释:从井底压力资料分析 “相关参数” 井底压力是用深井压力计在井底测量的
流体流动过程
远处油层→近处油层→通过井壁→井底→ 井筒(复杂)→井口→地面管线→油库
井底压力受上下游两个流动段的影响
井底压力主要受地层中压力变化的影响
地层中的变化是上游,起主导作用。
所以通常要解释井底压力资料,都是寻找井底压力和地 层中压力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渗流方程的解。
续流段的解释有利于更好地解释地层段 纯井筒解释并无太重大意义,如能准确掌握续 流才是有意义的
注水井井筒和地层联合作用
提纲
一.试井含义 二.试井解释的基本渗流力学原理 三.试井用地层模型的基本类型 四.试井用井模型基本类型 五.几个基本解
六.常规不稳定试井解释方法
基本假设
• 油层是均质(K)、等厚(H)、等孔隙度 • 流体粘度是常数,牛顿流体 • 岩石及流体都弱可压缩的(气田除外) • 油层中单相流体流动,遵守达西定律 • 裂缝性油层和非牛顿流体有专门研究 • 多相流没广泛用
《试井分析方法》课件
![《试井分析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4d8b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f.png)
试井分析的目的
评估油、气、水井的产能
评估油气藏的储量和规模
通过试井分析可以了解油、气、水井 的产能,为后续的生产和开发提供依 据。
通过试井分析可以评估油气藏的储量 和规模,为勘探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确定储层参数
提供依据。
现场实施
01
02
03
04
安装测试设备
按照设计要求,在地层中安装 压力计、流量计等测试仪器。
进行测试操作
按照测试方案进行操作,确保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监控测试过程
对测试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 保测试安全顺利进行。
记录测试数据
详细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各项数 据,如压力、温度、流量等。
资料整理与解释
详细描述
压力瞬态试井分析是通过在地层中注入不同流速的流体,分析压力和流体的动态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好 地了解地层的非均质性和流体的流动特性,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压力恢复试井分析
总结词
通过关闭油井,观察地层压力恢复情况,分析地层参数和储层性质的方法。
详细描述
压力恢复试井分析是通过关闭油井,观察地层压力恢复情况,分析地层参数和储层性质的方法。这种 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层的非均质性和储层性质,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同时,这种方法还 可以预测油井未来的产能和生产动态。
详细描述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试井数据进行处 理和分析,可以快速识别和预测地层 参数和流体性质,为油田开发提供更 加科学和可靠的决策依据。
通过试井分析,判断油藏 是均质、非均质、裂缝性 还是复合型,为后续开发 方案提供依据。
13第十三章-凝析气井试井分析
![13第十三章-凝析气井试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07656d011ca300a6c3903f.png)
(
)
凝析气井试井分析方法
复合气藏模型(压恢) 复合气藏模型(压恢)
q RT 1 C K∆t ψ (∆t) −ψ (0) = 2 KhM 2 ln Φ µc r C
m 1 2 i spb spb gi
凝析气井试井分析方法
两相拟压力方法
压 力 恢 复 试 井
4.2415×10−3 qt RT t p + ∆t ∆ψ2 pws =ψ2 p (P) −ψ2 p (P ) = lg i ws Kh ∆t
K= 4.2415×10−3 qt,mol RT mh
S' =1.151(
Ψ p (P 1) − Ψ p (P ) ws wf 2 2 m
单相气体拟压力方法
p
ρ ψsp = ∫p µ dP
r
ψ
µ
ψ
内 区
∂ψ ∂
外 区
ψ ψ
ψ ψ
1 ∂ ∂ sp Φ i cgi ∂ sp r = r ∂r ∂r K ∂t sp 2πhK =q m r r= rw (r →∞,t) = spi sp sp (r, t = 0) = spi
凝析气井试井分析方法
单相气体拟压力方法
两相表皮系数: 两相表皮系数:
pdew 2 p 2pkrg L kh S2 p = −3 ∫p µg zg − µg zg V +1dp 3.684×10 qt,mol RT
凝析气井试井分析方法
单相气体拟压力方法
单相气体拟压力方法
1 λ tp S + 0.80907 + + −1ln 2 Krg Krg rw w
现代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
![现代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0a4f9fccc7931b764ce15ce.png)
Ssw p4 12.065 61.86l5g 1h0rw0
本式只能在0<α<750 , h/rw 大于40时成立
现代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
§1-1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对于均质油藏情形,用S的符号可以判断油层是否受到 污染,但是对于双孔介质油藏却不同,一般正常井的S为负值, 改善井的S<-3。
Rwe和S是两个表示同一情形的参数,不可在同一压力或 产量公式中同时出现。
P Rwe>rw pi
△ps=0 S=0
△ps>0 S>0
△ps<0 S<0
1、未受污染
2、污染
3、措施见效
其中:现R代we试井- 分为析的折基算础理半论径(有效井筒半径)。
§1-1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3、流动效率
有时用流动效率(Flow Efficiency)表示污染效应的大小, 其定义为存在污染条件下的地层实际压力降与无污染条件下 的地层理论压力降之比,用FE表示。
现代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
§1-1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假设原油充满整个井筒,在开井或关井t小时内,井筒中原 油体积的变化为:
V| q1q2 |t(m3) 24
CV|q1q2 |t p 24p
式中: q1 ,q2分别为地面(折算到井底)和井底产量(m3)
在PWBS阶段:
q1q2
qq12
q q
(开井 ) (关井 )
现代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
§1-2 试井解释的理论模型
四、流动阶段的划分 把压降或压力恢复的压差数据绘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可
得一双对数曲线,整个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如图: 其中第 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为早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压力变化数据必 须使用高精度压力计。
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常规试井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2b2d1ba5e9856a56126055.png)
无因次时间:
3.6K 3.6 tD Ctrw2 t rw2 t
无因次距离:
rD
r rw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无因次的定义不是唯一的。
无因次时间 tD的定义:
3.6Kt
用井的半径定义
tD Ctrw2
用折算半径定义
3.6Kt
tD Ctrw2e
用油藏面积定义
Kh
-2 -1
01
2 Lg t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二、叠加原理
试井问题的叠加原理
油藏中任一点的总压降,等于油藏中每一口井 的生产在该点所产生的压降的代数和。
注 意
各井都应在同一水动力学系统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1、多井系统的应用
假设一个油藏中有 3口井A、B和C,分别 以产量qA、qB、qC同时 开始生产,已知B和C 与A的距离分别为dAB、 dAC,要计算井A的压力 变化。
当压力扰动到达整个封闭边界后,从某一时间 开始油藏中的流动便进入了拟稳定流动。此时, pwf 与 t 呈线性关系,即流压随时间的变化率为常数:
Pwf 常数 0 t
第二节 常规试井分析方法(压降试井) 2、常规分析方法
把压降数据(pwf(t)-t)画在半(单)对数 坐标纸上,并将径向流动段(即中期段)的数 据点连成直线(即半对数直线)。
8.0854K
P1h Pi m(lg Ctrw2 0.8686S )
第二节 常规试井分析方法(压降试井)
量出半对数直线的斜率 m 和 P1h,便可求出流动系 数 Kh/(或渗透率 K)和表皮系数 S:
Kh 2.121103qB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78804a2b160b4e767fcf2b.png)
试井过程就是在一定井底条件下(定产 或定压)测量井底压力或地面流量的变化, 即测取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而试井分析 就是利用这些资料来识别这个未知的系统S (油藏特征参数和井参数等)。
试井解释模型及其特征识别
(一) 试井解释模型 试井解释理论模型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基本模型、内边界条 件和外边界条件。 1.基本模型 假设条件:①油藏在平面上是无限大的;②油藏上、下均具有 不渗透隔层,②开井前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压力。基本模型为: ①均质油藏,具有一种孔隙介质②非均质油藏,具有多种孔隙 介质,如双重介质油藏和多层油藏。 2.内边界条件 即井筒附近的情况,包括①井筒存储效应;②表皮效应,③水 力压裂裂缝等。 3.外边界条件 即油气减边界情况,包括:①无限大地层(无外边界);② 外边 界(断层、尖灭等);③恒压外边界④封闭边界。
1早期阶段井筒存储特征
• 在纯井筒存储阶段,由于有:
2.无限作用径向流动阶段
• 该阶段就是半对数曲线呈直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压力波还没有到达 油藏的任何边界,流动状态将与无限大地层径向流的情况完全一样,因 此,该阶段的压力特征将反映出油藏基本模型的特征。研究表明,对于 均质油藏双对数曲线的特征如图3—35a所示,而特种识别即是常用的半 对数曲线,其特征为一条直线,如图3—35b。
3 后期阶段 (外边界的反应阶段)
• (1)恒压边界。对于恒压边界油藏,当压力波到达边界 而趋于稳定流动状态时,可有 ,即压力和时间 无关。因此,在双对数诊断图和半对数特征图上都将 出现一水平直线,如图3—38a和图3—38b。
• (2)封闭边界 对于封闭边界油对于封闭边界油藏,第三节已指出, 有:藏,第三节已指出,有
•
•
• 由上述假设条件下的物理模型,可以建立考虑 井筒存储和表皮效应的数学模型,
试井分析基础理论
![试井分析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99c1e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b.png)
表皮效应对井底压力的影响
目录
一、储层流体流动基础 二、不稳定流动 三、叠加原理
四、井筒储集效应
五、试井分析的信息论 六、基本几何流动模型 七、试井解释模型 八、试井分析技术内容
三、叠加原理
• 所谓“叠加原理”就是:如果某一线性微分方 程的定解条件也是线性的,并且它们都可以分 解成若干个定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的微 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是原 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那么,这几个定解 问题的解相应的线性组合就是原来的定解问题 的解。
2、可压缩流体的径向流方程
气体的粘度和密度受压力影响大,因此,前面的 可压缩流体的径向流方程假设条件不适合气藏。
为了导出气藏中可压缩流体的径向流方程, 必 须考虑以下2个附加的气体方程:
真实密度方程:
pM
zRT
气体压缩方程:
Cg
1 p
1 z
dz zp
联立以上2个方程,这样可以得到:
1 r
r
(dp/dt)=0 (2)不稳定流:储层中各位置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率不 为零或常数的流体流动状态。 (dp/dt)=f(x,t)
(3)拟稳定流:储层中各位置的压力随时间线性降低, 即以固定速度降低的流体流动状态。
(dp/dt)=常数
稳定流
压
拟稳定流
力
不稳定流
时间
3、储层几何形状
4、多相流体流动相数量
扩散方程的应用条件(基本假设)有: (1)各向同性的均质储层径向流, (2)达西流, (3)渗透率和孔隙度为常数, (4)单相、微可压缩的流体流动,流体的压缩系数和粘
度为常数, (5)忽略重力影响, (6)等温条件, (7)忽略压力梯度2次项。
扩散方程有2个广义解: 恒定边界压力解,主要用于水侵计算和产能分析; 恒定边界流量解,主要用于不稳定试井分析。
试井分析
![试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b2f82d4b73f242336c5fd0.png)
试井分析第一部分:试井简介试井的分类:稳定试井产能试井试井等时试井不稳定试井一、基本定义1、产能试井:改变若干次测试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井的产能方程,无阻流量,动态曲线,合理产量等。
2、不稳定试井:改变测试井的产量,从而在油层中形成一个压力扰动或变化,并测量由此所引起的井底压力随时间的不稳定变化过程。
二、试井目的估算完井效率、井底污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分析增产措施效果,估算地层压力、控制储量或原始地质储量,地层参数,判断边界情况,连续性等。
第二部分:产能试井方法及解释试井方法一、稳定试井测试方法:连续以3~4个不同的稳定产量生产(由大到小),每个产量生产都要求流压达到稳定;测量每个稳定产量及相应的稳定流压、油压、气油比和出砂量等,最后终关井测底层压力。
测试前要求先清井及初关井。
二、回压试井回压试井针对气井,其测试方法与油井的稳定试井相同。
三、等时试井测试方法:连续以3~4个稳定产量开井生产相同的时间,而不管流压是否达到稳定,但要求一定要进入径向流阶段。
在每个不同气嘴生产之间都插入一个关井压力恢复,而且要恢复到地层压力。
最后一次生产要延续很长时间,一直到流压稳定,称为延时测试,最后终关井得到地层压力。
四、修正等时试井测试方法:连续以3~4个稳定产量开井生产相同的时间,而不管流压是否达到稳定,在每个油嘴开井生产之间插入的关井时间相同,且关井时间常与开井时间相同。
同样有延时测试和终关井。
试井解释试井解释分为绘制产能曲线,写出产能方程,绘制流入动态曲线。
产能方程有指数式产能方程和二项式产能方程。
一、指数式产能方程n wf R g p p C q )(22-= (1) 式中:n —渗流指数,15.0≤≤n ,当1=n 时,气体为层流;当5.0=n 时,气体为纯湍流。
g q —气体流量 R p —地层压力 wf p —井底流压 对(1)式两边取对数有)lg(lg lg 22wf R g p p n C q -+= (2) 变形得C nq n p p g wf R lg 1lg 1)lg(22-=- (3)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22wf R p p -与g q 的关系曲线(直线)。
jbs13 典型油藏试井分析方法(有界地层试井方法)
![jbs13 典型油藏试井分析方法(有界地层试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4c9c05cc175527072208b6.png)
:
3.由生产时间计算无因次时 3.由生产时间计算无因次时 : tDA 4.由图版得到: 4.由图版得到: pDMBH 由图版得到 5.由式( 5.由式(3-27)计算: p 由式 27)计算:
pDMBH kh = p* p 9.21 × 104 qB
(
)
2.303 p * p = m
(
)
(3-27) 27)
三.确定地质储量
设:
p = p i p wf (t )
p =
pint = pi pint
(3-35) 35)
则有: 则有:
0.04167qB t + pint V p Ct
,
在直角坐标系中若将测试后期(拟稳态) 在直角坐标系中若将测试后期(拟稳态)数据作或关系 曲线(如图3 15),则可得直线斜率为: ),则可得直线斜率为 曲线(如图3-15),则可得直线斜率为:
2.121 × 10 3 qB 4A p p wf (t ) = (lg + 0.8686s ) 2 kh γC A rw
22) ( (拟稳态) 3-22)
式(3-22)减式(3-28),得到: 22)减式( 28),得到: ),得到
2 2.121 × 10 3 quB 4 A φC t rw p p ws (t ) = [lg 0.9077 lg t ] 2 kh k γC A rw
p D = lg 4t D
γ
+ 0.8686s
lg
4t D
γ
= lg
4A + 19.645 t DA 2 γC A rw
C At DA = exp(45.23t DA )
(3-26) 26) 代入式( 26) 代入式(3-26)
试井分析报告
![试井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b487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9.png)
试井分析报告1. 引言试井是一种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测量、分析井下地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和压力信息,对油气藏进行评价和预测。
本报告旨在对进行的试井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试井目的和方法2.1 试井目的本次试井的目的是对待开发油气井的产能进行评估,并判断地层的物性特征以及油气藏的储量和流动性。
2.2 试井方法试井过程中采用了以下主要方法:•测井数据采集:使用测井工具对井下地层进行电测、压力测量等数据采集。
•压裂试井:通过向井中注入压裂液,破坏井壁周围的围岩,增强油气流动性。
•储层测试:利用人工架设的岩心轴测进行储层物性测试。
3. 试井数据分析3.1 电测数据分析通过电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地层的电阻率等信息,进而推断出地层的岩性、含水饱和度等参数。
经过对电测数据的处理,得出了以下结论:•地层1为砂岩,电阻率大约为10欧米/米,含水饱和度约为20%。
•地层2为页岩,电阻率较高,约为100欧米/米,非常不透水。
•地层3为砂岩,电阻率约为15欧米/米,含水饱和度约为15%。
3.2 压力数据分析通过对试井过程中的压力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了解油气层的压力状态以及地层的流体运动情况。
经过压力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井底静压力为250MPa,表示井底附近油气层的压力较高。
•地层1和地层3的渗透率较高,压力下降较快,表示油气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地层2的压力下降较慢,表明页岩非常不透水,不利于油气的产出。
4. 结果和讨论基于以上的试井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和讨论:•地层1和地层3为良好的储层,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和流动性,是潜在的油气藏。
•地层2为不透水的页岩,不适合开采油气。
•地层井底的高压状态意味着潜在的较大产能,可以进行开发和生产利用。
然而,以上结果仅为试井数据分析的初步结论,我们仍需进一步采集数据、分析地层特征和评估储量,以更准确地判断油气开发潜力。
5. 结论通过本次试井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地层1和地层3是潜在的油气藏,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渗透率。
试井分析
![试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7e4e8d51e79b8968022619.png)
1 稳定试井逐步地改变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出每一工作制度下稳定的井底压力、产油量、产液量、产气量、含砂量或注水量。
同义词:系统试井。
5.2 流入动态方程油井稳定试井时所得出的指示曲线,可用如下方程式表示:q0=C(pn-pwf)n,式中:pn 、pwf——分别为地层压力和井底压力;q——油井产量;C、n——系数。
5.3 指示曲线根据稳定试井测得的油、气、水井产量或注入量及流动压力资料而绘制出的曲线。
一般以产量或注入量为横坐标,以流动压力为纵坐标。
5.4 采油指数油井日产油量除以生产压差所得出的商。
5.5 比采油指数单位油层厚度的采油指数。
5.6 产液指数油井日产液量除以生产压差所得出的商。
5.7 吸水指数水井日注入量除以注水压差所得出的商。
5.8 等时试井气井以某一稳定流量q1生产一段时间t1,然后关井知道压力恢复至稳定状态;再开井以流量q2生产相同的时间,然后再关井知道压力恢复至稳定状态,如此循环进行三次以上流量的测试。
最后一次流量测试,生产时间应延长至达到稳定流状态。
除最后一个流动期外,每个流动期的时间相等;关井期间井底压力逐渐上升至近似等于平均地层压力,因此关井时间不相等。
5.9 气井产能方程根据气井产能测试资料处理所得到得描述气井产能的方程。
5.10 气井产能曲线根据气井产能测试资料整理绘制的曲线。
5.11 改进等时试井关井压力恢复时间与开井生产时间相等的等时试井。
5.12 真实气体势函数由下述积分定义:Φ(p)=2式中:Φ(p)——拟压力值;P——任意一个基准压力;μ(p)——气体粘度;Z(p)——气体偏差系数。
同义词:真实气体拟压力。
5.13 不稳定试井当井生产稳定后,改变井的工作制度,测量井底压力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值。
5.14 压力恢复试井当井生产稳定后,关井并测量井底压力随时间的恢复值。
5.15 压力降落试井当关井达到稳定状态后,开井并测量井底压力随时间的降落值。
5.16 压力恢复(降落)曲线根据井底压力随时间恢复(降落)值绘制而成的曲线。
试井分析复习
![试井分析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40fd91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9.png)
试井分析复习试井分析复习第⼀章绪论1、什么是试井?试井有哪些分类?答:(⼀)试井:以油⽓渗流⼒学为理论基础,以压⼒、温度、和产量测试为⼿段,研究油⽓藏地质和油⽓井⼯程参数的⼀种⽅法。
(⼆)分类:两⼤类,产能试井和不稳定试井。
(1)产能试井:回压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点法试井。
(2)不稳定试井:单井试井(压⼒降落试井、压⼒恢复试井、探边试井)、多井试井(⼲扰试井、脉冲试井)。
2、什么是产能试井?什么是不稳定试井?答:(⼀)产能试井:是改变若⼲次测试井的⼯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相应的井底压⼒,利⽤稳定试井分析理论研究测试井⽣产能⼒的⼀种动态⽅法。
(确定测试井(或测试层)的产能⽅程和⽆阻流量)(⼆)不稳定试井:改变测试井的产量,并测量由此⽽引起的井底压⼒随时间的变化,利⽤不稳定试井分析理论研究测试井测试层特性参数的⼀种动态⽅法。
3、阐述产能及不稳定试井的主要⽤途。
答:(⼀)产能试井:确定测试井的产能;对单井进⾏动态预测。
(⼆)不稳定试井:确定油⽓藏类型(孔隙结构性质);确定原始地层压⼒;确定地下流体流动能⼒;判断完井效果;确定措施井及层位,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改造措施;判断增产改造措施的效果;推算探测范围和估算单井控制储量;判断边界性质、距离、形状和⽅位等;判断井间连通情况,确定连通厚度及连通渗透率⼤⼩;判断地层渗透率的⽅向性发育情况。
(10条)4、产能及不稳定试井的类型有哪些?(同上)5、⽬前试井存在的问题答:由于油⽓藏及其中流体流动的复杂性,因此,⽬前在许多复杂流体流动和复杂介质中的试井分析理论与⽅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驱油藏、⽔驱⽓藏、⾮⽜顿流体、低渗油⽓藏、异常⾼压油⽓藏、凝析⽓藏、复杂结构井、数值试井、井筒动⼒学对试井的影响)多相流动:⽬前已投⼊开发的绝⼤多数油⽓藏都进⼊了⾼含⽔期,油(⽓)⽔关系复杂,多井⼲扰问题突出,储层孔隙结构可能已发⽣变化。
多层合采:多个⼩层合采、层间存在⼲扰。
石油开采-试井分析课件
![石油开采-试井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4dbe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9.png)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试井分析可以监测油井的生产动态,了解油藏的分布和流动情况。
监测生产动态
根据试井分析的数据,可以优化开采策略,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优化开采策略
通过试井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油藏存在的问题,如堵塞、裂缝等,为后续的解决提供依据。
发现潜在问题
05
CHAPTER
试井分析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总结词
通过稳定状态下的压力数据,分析油藏的产能和储层参数。
详细描述
稳定试井分析技术是在油井稳定产油一段时间后,收集井口压力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确定油藏的产能和储层参数,如渗透率、表皮系数等。
通过在两个相邻的井之间进行压力干扰,分析储层的连通性和流体性质。
干扰试井分析技术是在两个相邻的井之间进行压力干扰,通过观察压力响应的变化,可以分析储层的连通性和流体性质,如油的粘度、饱和度等。
石油开采-试井分析课件
目录
试井分析概述试井分析技术试井分析的参数与指标试井分析的应用场景试井分析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试井分析的未来发展
01
CHAPTER
试井分析概述
试井是通过测量和观察油井在改变其生产条件下的行为来评估地层特性和确定油藏参数的一种方法。
定义
试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油藏的特性,如地层压力、渗透率、地层损害程度等,以及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和生产制度。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通过周期性地改变油井的生产状态,分析储层对压力变化的响应。
总结词
脉冲试井分析技术是通过周期性地改变油井的生产状态,如开/关、增/减产等,观察储层对压力变化的响应,从而分析储层的产能和动态特征。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通过关闭油井一段时间,观察井口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试井分析
![试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5aa73e19e8b8f67d1cb9b4.png)
试井分析[填空题]1产能试井参考答案:是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的产能方程和无阻流量、井底流动曲线。
[填空题]2稳定试井参考答案:产量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的试井称为稳定试井。
[填空题]3不稳定试井参考答案:产量或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试井称不稳定试井。
[填空题]4井筒储存效应参考答案:在测试过程中,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的现象。
[填空题]5质量守恒定律参考答案:单位时间内通过控制面净流入的流体质量等于单位时间控制体内流体质量的增量。
[填空题]6表皮系数参考答案:[填空题]7表皮效应参考答案:钻井、完井、储层强化过程中,泥浆渗入、泥饼及水泥、储层自身细粒物质在井筒附近积聚,以及地层部分打开、射孔不足或井眼堵塞等,导致储层被污染→渗透率降低→污染带内产生附加压降△ps,产生表皮效应。
[填空题]8折算半径参考答案:其含义就是将表皮效应用等效的井筒半径来代替,计算公式为:[填空题]9导压系数参考答案:单位时间内压力波波及的面积,公式为:[填空题]10续流参考答案:当地面井口关闭后,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的现象。
[填空题]11达西定律参考答案:是指流体在多孔介质中遵循渗透速度与水力梯度呈线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渗流量与圆筒断面积及水头损失成正比,与断面间距成反比。
[填空题]12等温压缩系数参考答案: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气体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填空题]13地层压力系数参考答案:储层流体压力与该处静水柱压力的比值。
[填空题]14淌度参考答案:单位电场强度下,带电粒子的移动速率。
在油气藏中,该值的引入反映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
[填空题]15变产量压降试井参考答案:测试过程中改变若干次产量的压降试井。
[填空题]16两产量试井参考答案:在均质无限大地层中,以恒定产量q1生产了t1时间后,减小产量为q2,并开始测试,由于产量下降,压力将上升,但若持续下去,压力又将下降。
现代试井分析理论与解释方法
![现代试井分析理论与解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19b7223de80d4d8d15a4fe8.png)
8)半球面流、球面流 油藏由于存在气顶或者底水,为了防止底水锥进或者气顶气窜,只打开油层顶 部或者底部,油层中的流体类似于从半球体的四面方向流向油层顶部的打开部位, 此时的流动称为“半球形流动”。 如果只在油层中某一部位打开,油层流体从射孔孔眼的上下、左右、前后四面 八方流向孔眼,此时的流动称为“球形流动”。 厚油层局部打开时可以在“早期段”出现“半球形”或者“球形”流动。
哪些数据点呈现直线关系
20世纪50年代至今,都在使用这种半对数分析法,被称为“常规试 井解释方法”。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出井底流动压力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 的对数lgt关系曲线,或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出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的关 系曲线就得到一条“压力降落曲线”。根据该曲线的斜率m就能计算出流 动系数、流度、渗透率和表皮。
7
9)直角坐标图、半对数坐标图、双对数坐标图 试井常用直角坐标图是指纵坐标为时间轴、横坐标为压力轴,在该坐标系中跟实际 测试的数据绘制出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半对数坐标图,是相对于直角坐标图而言,纵坐标为时间的对数轴;绘制压力随时 间对数值的变化关系曲线。用于常规试井解释。 双对数坐标图,是相对于直角坐标图而言,纵坐标为时间的对数轴,横坐标为时间 的对数轴;绘制压力对数值与时间对数值的变化关系曲线。用于现代时间图版拟合解释。
15
8
三、试 井 分 析 方 法
简化地质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
分离变量 积分变换等
数学模型求解
不同坐标系
寻找直线规律、拟合点 求取参数
直线段的斜率和截距 K、S、d
9
试井分析
![试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0be9612e3f5727a5e9626e.png)
1.试井一般来说,试井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记录一口井压力或流量的变化,来估算井或油藏的特性,了解油藏的生产能力,或得到油藏管理方面的数据。
2压力恢复试井(不稳定试井)保持油井定产量生产很困难,但关井产量为零很容易。
通过地面或井下关井,然后监测井底压力的变化并通过分析压力响应可以估计油藏参数。
该方法通过一次测试可以提供油层静态和动态的参数,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试井方法。
3.表皮系数 现象描述:由于钻井液的侵入、射开不完善、酸化、压裂等原因,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这个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不同。
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这种效应叫做表皮效应。
把这个附加压力降用无量纲形式表示 得到无量纲附加压降,用它来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称之为表皮系数:不考虑附加压力降的方程为:考虑附加压力降的方程为:令:则:4.有效半径:油井有效半径或折算半径5.井筒储存现象:油井开井和关井时,由于原有具有压缩性等原因,地面和地下的产量并不相等。
PWBS—纯井筒储积阶段用“井筒储集系数”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
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的压缩原有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物理意义:井筒压力变化1MPa,井筒中原油的变化的体积为C立方米它对测试的数据产生了干扰,是试井中的不利因素。
有条件的话进行井底关井。
6.叠加原理如果某一线形方程的定解条件也是线形的,并且它们都可以分解成为若干部分,即分解为若干个定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也是原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那么这几个定解问题的解相应的线性组合就是原来的定解问题的解。
7.导压系数它是表征地层和流体传导压力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表示弹性液体在弹性多孔介质中不稳定渗流时,压力变化传递快慢的一个参数,单位是cm2/s,导压系数用希腊字母c表示,它是地层有效渗透率K 除以流体粘度m与综合压缩系数Ct乘积mCt所得的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井: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理参数,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2、特种识别曲线:特种识别曲线:在某一情形或某一流动阶段在某种坐标系(半对数坐标系或直角坐标系)下的独特的曲线,称为“特种识别曲线”。
3、叠加原理:如果某一线性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是线性的,并且它们都可以分解成若干部分,即分解成若干个定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是原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那么,这几个定解问题的解相应的线性组合就是原来定解问题的解。
4、井筒储集系数: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5、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具有一条裂缝,裂缝宽度为0,沿着裂缝没有压力损失。
无量纲量:不具有量纲的量。
井筒储集系数: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干扰试井:是一种多井试井,是在一口井上改变工作制度,以使油层中压力发生变化,在另一口井加入高度压力计测量压力变化的试井方法。
6、表皮效应: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由于各种原因,其渗透率与油层不相同,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一个附加压降,这种现象称为表皮效应。
37、产能试井: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或测试层)的产能方程、无阻流量、井底流入动态曲线和合理产量等的方法。
38、常规试井解释方法:以Horner方法为代表的,利用压力特征曲线的直线段斜率或截距反求地层参数的试井方法。
简答题1、说明使用早期资料画成的特种识别曲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如何纠正?答:在记录开(关)井时间时有误差,导致使用早期资料画成的特种识别曲线不通过原点。
纠正办法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Δp-t关系曲线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就是时间误差的大小,将直线平移到通过原点,就能将时间误差校正。
2、简述使用无量纲的优点并写出P D、t D、C D的表达式答:1、由于若干有关的因子已经包含在无因次量的定义之中,所以往往使得关系式变得很简单,因而易于推导、记忆和应用。
2、由于使用的是无因次量,所以导出的公式不受单位制的影响和限制,因而使用更为方便。
3、可以使得某种前提下的讨论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说,使得讨论的结果可以适用于满足该前提的任何实际场合即解释图版成为可能。
B q p kh p D μ310842.1-⨯∆= 22w t D hrC C C πφ=26.3w t D r C kt t φμ=。
3、写出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模型的基本假设及流动阶段答:基本假设条件:1.只压开一条裂缝,这条裂缝与井筒对称;2.裂缝具有无限大的渗透率,故整条裂缝中压力相同,沿着裂缝没有压力降;3.裂缝宽度为0;4.如果压裂井位于长方形封闭油藏的中央,裂缝方向与该油藏的一条不渗透边界平行。
可区分为早期的线性流动和后来的径向流动阶段。
4.简述井筒储集效应。
答:开井情形,当油井一打开,从井口采出原油(产量q )完全靠充满井筒的压缩原油的膨胀而采出,还没有原油从地层流入井筒,这是,井底产量q2=0,地面产量q1=q ,然后,随着井筒中原油弹性能量的释放,井底产量逐渐增加,过渡到与地面产量相等,即q1=q2=q 。
关井情形,当油井一关闭,地面产量q1立即有q 变为0,但在井底,原油仍然源源不断地由地层流入井筒,使井筒压力逐渐增加,直到最后与井筒周围地层压力达到平衡,此时井底产量才变为0,即q1=q2=q ,真正实现井底关井。
简述表皮效应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形区域,由于种种原因,如钻井液的侵入、射开不完善、酸化、压裂见效等,使得这个小环形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不相同,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这种现象叫做表皮效应。
5、简述试井的分类。
试井可分为:产能试井(包括稳定试井和等时试井)和不稳定试井。
试井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试井资料的测取(即现场测试)和运用(即试井解释)。
6.试井解释理论模型(1)试井解释理论模型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① 基本模型(1分)即油(气)藏的基本特性。
分为两大类:均质油气藏和非均质油气藏。
(1分)② 内边界条件(1分)指井筒及其附近的情况。
通常考虑的因素有井筒储集效应、表皮效应和裂缝切割井筒。
(至少写出其中两个因素给2分)③外边界条件(1分)即油气藏外缘情况。
常见的有:无限大地层、不渗透边界、恒压边界和封闭系统。
(至少写出其中两种给2分)(2)构成的一个理论模型(2分)以下仅列出了可构成的理论模型的少数的几种。
上述三个组成部分中各种情形的任一组合,都可构成一个理论模型,都是对的。
例:理论模型1①基本模型:均质油气藏;②内边界条件:具有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③外边界条件:地层无限大地层。
例:理论模型2①基本模型:均质油气藏;②内边界条件:具有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③外边界条件:不渗透边界。
例:理论模型3①基本模型:均质油气藏;②内边界条件:裂缝切割井筒;③外边界条件:恒压边界。
例:理论模型4①基本模型:非均质油气藏;②内边界条件:具有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③外边界条件:不渗透边界。
例:理论模型5①基本模型:非均质油气藏;②内边界条件:裂缝切割井筒;③外边界条件:封闭系统。
例:理论模型6①基本模型:非均质油气藏;②内边界条件:裂缝切割井筒;③外边界条件:无限大边界。
例:理论模型7①基本模型:非均质油气藏;②内边界条件:裂缝切割井筒;③外边界条件:恒压边界。
7、简述现代试井技术包括的三个方面。
答:(1)用高精度测试仪表测取准确的试井资料;(2)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解释试井资料,得到更多更可靠的解释结果;(3)测试过程控制、资料解释和试井报告编制的计算机化。
8.简述水平井的流动阶段。
答:水平井首先经历井筒储集阶段,然后是初始拟径向流动阶段(早期拟径向流动阶段或垂直径向流动阶段),(中期)线性流动阶段和(后期)拟径向流动阶段。
试井可分为:产能试井(包括稳定试井和等时试井)和不稳定试井。
9、试井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试井资料的测取(即现场测试)和运用(即试井解释)。
10、简述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特点。
(1)运用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和数值模拟方法,丰富了试井解释的思想方法和实际内容;(2)建立了双对数分析方法,识别测试层(井)类型及划分流动阶段;确立了早期资料解释,从过去认为无用的数据中得到有用信息;通过图版拟合和数值模拟,从试井资料的总体上进行分析研究;(3)包括了并进一步完善了常规试井解释方法,可判断是否出现了半对数直线段,并给出了半对数直线段开始的大致时间,提高半对数曲线分析的可靠性;(4)引用了直角坐标图,以进一步验证测试层(井)的类型、流动阶段和特性参数;(5)不仅适用于油、水井,也适用于气井;可解释各种不稳定试井的资料;(6)整个解释过程是一个“边解释边检验”过程。
11、简述试井的目的,并写出压力导数图版用于试井解释的步骤。
1.试井的目的:⑴判断测试井类型和产能大小;⑵推算地层原始压力或平均压力;⑶确定地下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地层参数,如KH/U、KH、K等;⑷判断测试井段污染情况或判断增产效果;⑸确定边界(断层、油水边界等)离井的距离;⑹确定油藏形状及大小,估算油藏地质储量和单井可采储量。
2.压力导数图版应用于试井解释的步骤:第一步:在尺寸与图版完全一样的透明的双对数纸上画出实测压差对时间的导数与时间的乘积与时间的实测关系曲线。
第二步:一般会出现纯井筒储集和径向流动阶段,在拟和时,只要把实测曲线往解释图版上一放,让径向流动阶段的水平直线段与图版上的0.5线相重合,纯井筒储集阶段的直线段与图版上的450线相重合,看中间过渡段与图版上哪一条山峰状样板曲线相重合,读出曲线拟和值。
第三步:选择一个容易读数的点,分别从实测曲线和图版上读出对应的值,得到压力拟和值和时间拟和值。
第四步:根据曲线拟和值、压力拟和值和时间拟和值计算参数。
12.计算题:下图为某井压降资料拟合曲线,拟合值为P D /P=0.7,t D /t=100,C D e 2s =100,pi=24Mpa ,q=100m 3/d,B=1.2,φ=0.2,μ=2mPa.s,C t =1.4× 10-3(Mpa)-1,h=15m,r w =0.1mM D p p qB kh ⎪⎪⎭⎫ ⎝⎛∆⨯=-310842.1μ K=0.02um 2 M D D t C t khC ⎪⎭⎫ ⎝⎛=12.7μπ=0.035 13222==w tD hr C C C πφ ()D M S D C e C S 2ln 21==-0.138选择题:1、用早期阶段资料画△p ~ t 的特种识别曲线的直线段可求的参数是 C .井筒储集系数2、当用表皮系数S 来反映井筒附近污染情况时,表征均质油藏中的井未受污染时 D . S=03、当用表皮系数S 来反映井筒附近污染情况时,表征均质油藏中的井增产措施见效时A .S<04、当用折算半径we r 与油井半径w r 之间的关系反映井筒附近污染情况时,表征均质油藏中井受污染时 B .w we r r <5、当用表皮系数S 来反映井筒附近污染情况时,表征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中改善井表皮系数C .S <-36、外边界反映段即晚期阶段压力资料表现为dp/dt = 0,则说明遇到了 A . 恒压边界7、如果测试井附近有一条不渗透边界,则半对数霍纳(Horner )图上会出现 C .2条直线段8、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切割井筒的情形的“诊断曲线”的斜率是 B . 1/29、线性流动的特征是:A .t p ~∆成正比10、雷米图版的横纵坐标是:A .D D p t ,11、格林加登图版的横纵坐标是: D .D DD p C t , 12、雷米图版的每条样板曲线对应的一个值是: B .S13、格林加登图版的每条样板曲线对应的一个值是:C .S D e C 2⋅14、井筒储集阶段在压力导数曲线上的特征是:A .斜率为1的直线15、径向流动阶段在压力导数曲线上的特征是:B .水平直线段16、线性流动阶段在压力导数曲线上的特征是:C .斜率为1/2的直线17、双线性流动阶段在压力导数曲线上的特征是: D .斜率为1/4的直线18、双重孔隙介质中井的流动的三个阶段的正确顺序是 C .①③②①裂缝系统中的流动 ③基岩系统到裂缝系统的流动 ②整个系统(基岩系统+裂缝系统)的流动19、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重要特征是B .S<0且C 试井》C 完井20、气井的拟表皮系数Sa 与反映井壁附近污染情况的真表皮系数S 和井壁附近非达西流动所造成的无量纲附加压力降Dq 的关系式是:A .g a Dq S S +=21、气井的拟表皮系数Sa 与反映井壁附近污染情况的真表皮系数S 和井壁附近非达西流动所造成的无量纲附加压力降Dq 描述正确的是:A .g a q S 与成线性关系22、干扰试井是一种多井试井,是在一口井上改变工作制度,以使油层中压力发生变化,在另一口井加入高度压力计测量压力变化,这两口井分别为:A .前者为激动井,后者为观察井二、多项选择题23、常见的试井解释模型的内边界有A .井筒储存效应 C .表皮效应 E .裂缝切割井筒24、下列属于有限导流性垂直模型假设条件的有B .裂缝具有一定渗透率,沿着裂缝存在压降C .只压开一条裂缝,裂缝宽度不等于025、对有限导流性垂直裂缝模型,下列描述正确的有A .很少出现纯井筒储集效应B .会出现线性流动且t p lg lg -∆斜率为1/2C .会出双现线性流动且t p lg lg -∆斜率为1/4D .会出现拟径向流动E .会出现径向流动26、井筒储集效应的特种识别曲线的用途A .求井筒储集系数C B .识别时间误差 C .纠正时间误差27、格林加登图版上的每一条样板曲线对应一个s D e C 2,可用来表征井筒及周围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污染井:3210>S D e CB .未受污染井:32105≤<S D eC C .酸化见效井:55.02≤<SD e C D .压裂见效井:5.02≤S D e C28、双重孔隙介质油藏(油藏间拟稳定流)的压力导数曲线上,描述正确的是:①:A 表示井筒储集阶段②:B 表示裂缝系统的流动,达到了径向流动阶段④:C 表示整个系统的流动,达到了径向流动阶段 B .①② E . ②④30、水平井可能出现的流动阶段有 A .井筒储存阶段 B .早期拟径向流动阶段 C .垂直径向流动阶段 D .线性流动阶段 E .拟径向流动阶段31、对双重渗透介质油藏正确的有 B .低渗透层向高渗透层发生拟稳定窜流 C .由渗透率相差相当大的两种介质组成D .低渗透层和高渗透层均向井筒供油E .双重渗透介质油藏的样板曲线位于均质油藏样板曲线与双重孔隙介质油藏样板曲线之间32、各种试井软件大体具有的功能有:A .数据处理功能 B .图形处理功能 C .产生样板曲线或解释图版的功能 D .试井解释功能 E . 解释结果检验和输出功能33、高水平的试井解释软件的优越性在于:A .进行油、水和气井各种测试的资料解释 B .进行各种试井设计 C .产生新的解释图版D.提高解释结果的精确度E.提高解释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