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中的芳草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离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离愁意象※“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聚散苦匆匆的怅恨,从古到今,永远都没有穷尽,,因而抒写离愁别恨的诗歌也是绵绵无穷。
这些妙词佳句之所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是因为诗人经常选用一些典型的意象来表达深情厚谊。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象,古诗词中表达离愁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芳草“芳草”历来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如相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以绵延天涯无情的芳草来显示作者的多情重情。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被视为咏柳之祖,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乐府有《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句。
折柳寄托离情的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李白有《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精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精选】一、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1.《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2.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4.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二、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张耒:“何以伴高洁,1.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三、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1.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2.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3.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四、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一、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1、芳草:(1)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等。
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罕见的意象之迟辟智美创作1、植物类2、植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一、植物类(比如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如离另外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2)暗示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很多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恋爱.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垂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3、梅花:洁、不服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幽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暗示了梅花的纯洁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如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服.《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服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工具南北风.”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暗示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水平.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年夜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哀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经常使用”黍离”暗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如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9、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杨花象征飘零、离散.二、植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1、乌鸦:依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呈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如小人或凡夫俗客.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2、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蟋蟀:又名促织,暗示难过.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寒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4、蝉:栖于高枝,栉风沐雨,不食人间烟火,比如高洁的人品.咏蝉诗“三绝”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5、燕子(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恋爱的象征.(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暗示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苍生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动的无限感慨.(3)春季的象征,暗示喜庆.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后来多用烘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难过.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渗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意象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选取的意象有: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或“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前三句极写威武、胜利、荣华,最后一句只见破败荒凉.前后强烈的比较将昔盛今衰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三、器乐类: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暗示戍边思归.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有关音乐曲调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呈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参军行七首》之二)(2)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发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表思念.(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暗示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5)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6)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参军北征》)四、自然类:白云、明月、水、冰雪1、浮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有时也比如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 .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五、场所类:南浦、灞陵、长亭、西楼(借代)1、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址.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弃疾《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2、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却有多种分歧的意味.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举措,但那静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年夜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或者暗示怀远,或者暗示凭吊,或者暗示抑郁愁苦,或者暗示慷慨激昂.李煜:单独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六、时令节日类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年夜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4.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销魂.投笔:弃文从武.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长城:守边的将领.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楼兰:边陲之敌,破楼兰:建功立业.王昌龄《参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柳营:军营,纪律严明的军营.请缨: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五柳:隐者的代称东篱: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 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幽香盈袖.三径:隐士居住的处所.陶潜《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古诗词经常使用意象集锦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掌控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分歧的寓意.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胜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暗示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转达凄凉失落、苍莽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哀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年夜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范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长久,惜春、伤时的难过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如愁怨的浓厚和不竭.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6、以冰雪的晶莹比如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如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7、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莽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8、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粹.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冲击波折,纯洁洁白,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幽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暗示了梅花的纯洁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如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10、柳——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另外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另外意味.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分另外伤感之情.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分歧流合污的节操.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很多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恋爱.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垂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 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纳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恋爱的纯粹.12、梧桐——凄凉哀思的象征.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13、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以此暗示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栉风沐雨,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皆属此类.14、鸿雁——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暗示盼望、惦记外出之人的音讯,转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的游子漂泊思乡之情;因年夜雁总是结队迁徙,途中常失落队的孤雁,诗人经常使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年夜雁没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思念.15、鹧鸪鸟——鹧鸪鸣声听起来像“得不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落照苍莽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6、杜鹃鸟——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自愿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忧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暗示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由于杜鹃啼叫的时,春季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呈现来惋惜百花残落、春已归去的情况.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雪猿哀鸣.”杜鹃的哀号总是能震动诗人的愁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17、东篱——暗示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幽香盈袖”.18、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常被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工具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如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邪恶势力,比如奸臣.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9、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闺房,或者指代曾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址,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许浑“满天风雨下西楼”;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几道“西楼月下那时见,泪粉偷匀”.20、新亭——“新亭对泣”的典故:南渡后,名门士人常相邀到新亭(今南京市)饮宴,一次,年夜家忽然想起了南方故土,相视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慷慨激昂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后来,人们用“新亭”或表达怆怀故国之情,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辛弃疾的《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就是典范的例子.21、危栏——危栏,高处的栏杆,往往暗示登高望远或者登临抒怀,多与忧国、伤怀、思人等有关.例如,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22、关山——一般泛指关塞山川.例如《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又如,秦观《鹧鸪天》:“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固然,后来的诗人用“关山”,也借指遥远的处所,多与思乡、念人有关.例如,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23、阳关——最初暗示古代地名,为沟通西域的要道.例如,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由于唐人把王维《渭城曲》翻入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或者《阳关曲》,简称《阳关》.在唐宋的诗词中,“阳关”作为离别送行的歌声.例如,白居易《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24、阑干——有三个意思.第一,古代建筑物附加的木制栅栏,叫做阑干、栏杆.例如,冯延巳《抛球乐》“坐对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第二,横斜的样子.古代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参差.例如,贺铸《清平乐》“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第三,形容泪水纵横或者纵横散乱的样子.如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其中的“阑干”形容泪流满面.25、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后代诗文中经经常使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上剑,直为斩楼兰”,即为此意.26、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仙人的居所.在诗词中用“蓬莱”,多比如皇家宫殿,或比如歌舞楼榭,有时也指仙人居所,总而言之,在诗词中,“蓬莱”多借用形容环境美好,有如仙境一般.也作“蓬壶”“蓬岛”.例如,李清照《蝶恋花》:“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27、落红——指凋残的花(乱红、残红).在诗人看来,落红是春季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它又仿佛是不幸者的命运写照.诗人常以落花比如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惋惜和无奈之情,如辛弃疾《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就是很好的例子.28、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29、吴钩——原指吴王阖闾所造的钩,但在唐宋词中多作身边所佩带刀剑的代称.用来暗示建功立业的理想.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30、青鸟——在古代传说中,“青鸟”是仙人的信使,在诗词中经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使者.李白《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和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都暗示这个意思.31、翠微——形容山色青翠似在有无之间,所以叫作“翠微”.也常作青山的代称.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坐翠微”,是“面对翠微”之意,指代翠微的山色.另,形容树色的青翠或者形容江湖水色的青绿缥缈,也叫做翠微,如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中翠微形容的是树色.32、迟日——在《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句子,“迟迟”暗示和舒的样子.所以后人就用“迟日”暗示“融和的阳光”.例如,极为经典的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再如,宋之问《春日陪宴诗》:“彩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以上意象经过历代诗人缔造,已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范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其实不凄凉,而是暗示诗人激昂的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水池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伤怀之意.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一、地点类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竹:气节、积极向上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浮萍:漂泊不定三、动物类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中国古诗词的芳草意象
中国古诗词的芳草意象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著名的典故,读了这85个文学典故,便读懂了半个文学史。
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3.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如恩爱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6.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4.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
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红豆: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
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21.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6.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30.折柳: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相赠。
后指送别。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芳草在诗词中的意象
芳草在诗词中的意象
芳草是一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也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芳草象征着春天的蓬勃生机、祖国的美好风景、人类的希望和美好梦想等。
首先,芳草常常出现在描写春景的诗词中。
诗人们用“轻烟芳草”,“绿草如茵”,“翠色盈波”等语言描绘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芳草绿盈盈,春意盎然,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生的感觉。
其次,芳草也象征着祖国的美好风景。
中国是一个山水美丽的国家,各个地方都有美丽的芳草景观。
在古代的诗词中,芳草被赞誉为“绿草如茵岸”,“绿庭喜向春荃”,“草长莺飞二月天”等,诗人借用芳草的意象表达了对祖国自然风光的赞美。
此外,芳草还象征着人类的希望和美好梦想。
在众多的诗歌和歌曲中,都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诗句中描述了人类对于美好未来的渴望,像是在调和芳草清香般的生命脉搏。
总之,芳草在诗词中是一种美好而又婉约的意象,它给人们带来了温馨、自然的感觉,也激发了人类的向往和梦想。
芳草作为一种诗词意象在中国文化中悠久而生动地传承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诗词中的芳草意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诗是高于生活的艺术,诗人心中的主观心 意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不能借正常的逻 辑语言来表达,就会在主观之外找到某种 客观对应物来寄托,从而“立象以尽意”
芳草意象
• • • • 生命的象征 人格的体证 爱情的象征 愁思的表达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 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 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 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社会历史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人格的体证
屈原以芳草自喻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小田 @
芳草除了可以表达对爱情的寄托,也 可以用来表达对爱情的相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小田 @
生查子
牛希济(五代)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皆写伤时悯世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含有芳草意象的诗句
含有芳草意象的诗句
含有芳草意象的诗句有很多,如下:
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通过对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中的芳草即为春草,象征着生生不息、坚韧顽强的生命力。
2.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这首诗是诗人登临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诗中的芳草描绘了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象征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期的作品,诗中的芳草即为细草,象征着渺小且孤单的自己。
4.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这首诗是王维送朋友归隐时所作,诗中的芳草即为春草,象征着送别友人,依依惜别的情谊。
芳草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生命力、离别、思乡等情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诗词植物类意象
古诗词植物类意象(一)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柳: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梅花: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芳草:以芳草喻离恨,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出《诗经·王风·黍离》。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
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杨花: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其特点是随风飘荡。
杨花常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或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或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悠闲,或寄托思妇怀人的幽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选取飘荡无定的杨花,在萧瑟悲凉的自认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梨花:多表达寂寞、惆怅的心情。
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清,柳絮飞时花满城。
古诗词中的“草”意象探微
晴》 “ :天意 怜幽 草 , 间重 晚 晴。 人 ”
独 取生 长在 幽 暗处不 被人 注 意 的
久遭 雨 涝之 苦 的幽草 , 忽遇 晚 晴 ,
◎江苏 / 俞柏 林
“ ” 是 自然界 中极 为 平 常 草 本 的植 物 ,但 在古 诗词 中却 是 意蕴 丰厚 的常见 意象 。 1 表现蓬 勃顽 强 的生命 力 . 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不怕 风吹雨打, 不畏严寒酷暑 , 随处 皆 可 生长 ,因此草 成 了诗人 讴歌 生 命力 的最好代 表 。 自居易 《 得 如 赋 古原 草送 别 》“ :离离 原上 草 , 岁 一 枯荣 。野火 烧 不尽 ,春 风 吹又 生。” 又如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三 首 》“ :春云淡 淡 日辉辉 , 惹行 襟 草 絮拂 衣 。春 草茂 盛 , ” 蓬勃 生长 , 碰 到 了游 人 的衣 襟 , 个 “ ” 一 惹 字表 现 了春草 的欣 欣 向荣 之 势 。
恋花》“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 处无 芳草 。” 苏轼用 芳草喻追求 。
5 比喻 闲愁 .
野 草丛 生 , 心修 剪 , 是 到 无 或 野 外无 聊地 寻觅 芳 草 ,足见 诗人 内心 的 闲愁 沉重 !如司 马光 《 闲
现了归隐的自豪。 韦应物《 滁州西 涧》 “ :独怜 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 深树鸣。” 诗人思欲归隐, 故独怜 “ 幽草 ”表现 出诗 人 安贫 守节 、 , 不
对 这种 闲居 生 活 的反 感 。王 安石 E :细 数落 花 因坐 久 ,缓 寻 山》 “ 芳 草得 归迟 。 用 “ 寻芳 草” ” 缓 来解 释 “ 迟 ” 写尽 闲适 心情 。 归 ,
6 诗人失 意潦倒 一生 的 自况 .
(完整版)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古典诗歌中常见形象的归纳一、自然形象与客观物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一)、植物类:1、梅花——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2、芳草:比喻离别的愁绪或表现生生不息、希望。
3、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4、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7、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5、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
8、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
6、牡丹:象征高贵、富贵。
9、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1、杜鹃——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例: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2、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3、乌鸦: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4、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5、孤雁(孤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6、蟋蟀(促织):表示惆怅。
7、猿啼:表现凄厉、哀伤。
8、蝉: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9、燕子: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三)、乐器乐曲类: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四、送别场所:1、南浦:水边送别的场所。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2、长亭:陆上的送别场所。
3、西楼: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
诗经中香草意象
诗经中香草意象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有很多描写香草意象的篇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香草意象:
1. 菊花:《采蘋》中有“鶴鳴翩翩,菊之芬芬。
” 描述了菊花的香气。
2. 芳草:《螽斯》中有“芳草如茵,百岁无侵。
”描述了芳草的气息香浓。
3. 牡丹:《邶风·柏舟》中有“朝服衣裳,昼则为盛。
”描绘了牡丹的芬芳气味。
4. 藜蒿:《召南·野有蔓草》中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描述了藜蒿散发出的香气。
5. 桂花:《秦风·葛屦》中有“有女怀春,吉士罗襦。
” 描述了桂花的香气。
这些诗词都描绘了香草的芬芳香气,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
香草在诗经中常常与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成为诗人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重要意象。
古诗词中的草意象探微
古诗词中的草意象探微——俞柏林“草”是古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
这一自然界中极为平常的植物,在古诗词中意蕴却非常丰富。
1. 表现蓬勃顽强的生命力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不怕风吹雨打,不畏严寒酷暑,随处皆可生长。
因此草成了诗人讴歌生命力的最好代表。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春草茂盛,蓬勃生长,碰到了游人的衣襟,一个“惹”字表现了春草的欣欣向荣之势。
2.抒发爱春惜春的情感小草是最早的报春信使之一。
诗人常用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抒发爱春惜春的情感。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3.乡思离情的触媒自从《楚辞·招隐土》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
这大概是每年春天,春草都要重绽新绿,就像回归一样,而多情的诗人又往往由“草”的回归联想到“人”的回归。
诗人因此用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离愁。
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恨如春草,萋萋刬尽还生。
”4.衬托荒凉景象,抒发国家盛衰兴亡之感慨杂草丛生,常给人以荒凉之感,于是“草”就成了诗人们用于描绘荒凉景象,抒发国家兴亡、事物兴衰变化感慨的物象。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用“草”深写出了因战乱而荒凉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寄寓了人世沧桑的感慨。
中国古诗词中的芳草意象
中国古诗词中的芳草意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在孩子们口中像儿歌一样的诗句,其熟悉程度或许和《春晓》一样排在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古诗词的前列。
然而,当我们联系更多有关芳草意象的诗词时,我们发现,我国古诗词中芳草意象竟可构成一个由多个意象组成的芳草意象群。
春绿秋黄,荣长枯谢,这自然界的草木寄寓了人类的多少情感和生命呢?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诗是高于生活的艺术,诗人心中的思虑情感心绪精神等主观心意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不能借正常的逻辑语言表述,就会在主观之外找到某种客观对应物(即物象)来寄托,从而“立象以尽意”。
在“意”与“象”这一主客对应的关系中,实则包含着“情”与“景”,“心”与“物”,“神”与“形”的关系。
故而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等说法,实际上都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
从“意”与“象”的对应关系来看,诗人取“象”与“意”对应,又不是随意而成的,彼“象”与此“意”之间必定存在一个某种固定的关系,这一固定的关系能让人通过诗人指定的“象”大致揣摩猜测或者感悟到诗人的主观之“意”。
因此,我们找到了意象生成的两个条件,一是意象之间存在某种固定的关系,二是这种固定的关系存在某种暗示性,这种暗示能让人在众多的信息中通过选择共同指向于意象之间的那种固定的关系。
这里我们将眼光投向诗歌的原始意象,将会更加清楚地理解这两个条件。
原始意象即原型,按荣格的说法就是集体无意识,它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后积淀,浓缩了先民的典型经验,充满了象征隐喻意味。
集体无意识就像“种子”一样根植于人的意识中永远不会消逝,诗人的创作往往都会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制约。
按这种理解,意象之间的那种固定的关系就是存在于我们所有人当中的根植于我们无意识领域的那个集体无意识。
而意象之间的那种暗示性就是原始意象本身存在的象征和隐喻的特性。
因此,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从原始意象出发去,继而研究其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派生的众多意象,就会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把握我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一些艺术规律,会比较接近地理解古诗词中的种种典型意象通过象征隐喻而暗示的深邃意义。
古诗中草的意象
古诗中草的意象自然界随处可见的小草很早就走入中国古典诗歌中。
早在《诗经》里就有近十处出现了草的身影。
当然,这时还主要是用草来起兴。
比如“野有蔓草”、“何草不黄”等。
在《楚辞》中,草的出现就更显为频繁。
从屈原作品开始,就形成了“美人香草,以喻忠贞”的传统。
这一传统在中国诗史上影响深远。
如“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香草为君子,名花为长卿”(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屈原以芳草喻贤才君子,而以萧艾比变节退化了的人才。
王维诗比喻更为明显,无须诠释。
再如孟浩然诗句“欲寻芳草去,惜与古人违”(《留别王维》)和文天祥诗句“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端午感兴》),均以芳草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孟浩然期望归隐,文天祥希冀复国。
《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此后,草又成为寄托离别情怀、怀人思绪的物象。
在江淹《别赋》中就有这样的描写:“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军南浦,伤如之何!”这一意境常常在古诗中出现。
比如:“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
”(谢眺《酬王晋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诗人着眼于草每到春来总要重现新绿,好像回归一样,所以常把草作为抒情的依托。
再如:“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顾况《赠远》)及“春水悠悠春草绿,对此思君泪断续”(姚月华《怨诗》),都是如此。
绿草重生,而友人难见,诗人对此难免顿生惆怅,悲伤断肠。
所以古典诗词中,经常看到“芳草”与“断肠”联系在一起,如“庭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韦庄《谒金门》)、“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
还有一些诗词尽管同样是借草寄托离情,却并非着眼于春草重生像回归一样,即由草的“归”联想到人的归,而是又有新的立足点。
比如,汉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冶诗句:“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送阎二十六赴郯县》),还有李煜的著名词句“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这些都是着眼于草的连绵,以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青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愁情。
芳草萋萋满别情——古典诗词中芳草意象浅析
芳草萋萋满别情——古典诗词中芳草意象浅析
芳草萋萋满别情——古典诗词中芳草意象浅析:“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
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古诗中常见意象
默写订正《琵琶行》:“别时茫茫将近月〞为“别时茫茫江浸月〞“似诉平生不得意〞为“似诉平生不得志〞《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耻〞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另外《蜀道难》“枯松倒挂倚绝壁〞之后应该是两个空。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高洁不屈。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禹锡《乌衣巷》〕“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等。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花象征飘零、离散。
1、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诗词中的芳草意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在孩子们口中像儿歌一样的诗句,其熟悉程度或许和《春晓》一样排在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古诗词的前列。
然而,当我们联系更多有关芳草意象的诗词时,我们发现,我国古诗词中芳草意象竟可构成一个由多个意象组成的芳草意象群。
春绿秋黄,荣长枯谢,这自然界的草木寄寓了人类的多少情感和生命呢?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诗是高于
生活的艺术,诗人心中的思虑情感心绪精神等主观心意在日
常生活的语境中,不能借正常的逻辑语言表述,就会在主观之外找到某种客观对应物(即物象)来寄托,从而“立象以尽意”。
在“意”与“象”这一主客对应的关系中,实则包含着“情”与“景”,“心”与“物”,“神”与“形”的关系。
故而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等说法,实际上都是中
国古代诗词中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
从“意”与“象”的对应关系来看,诗人取“象”与“意”对应,又不是随意而成的,彼“象”与此“意”之间必定存在一个某种固定的关系,这一固定的关系能让人通过诗人指定
的“象”大致揣摩猜测或者感悟到诗人的主观之“意”。
因此,我们找到了意象生成的两个条件,一是意象之间存在某种
固定的关系,二是这种固定的关系存在某种暗示性,这种暗示能让人在众多的信息中通过选择共同指向于意象之间的那种固定的关系。
这里我们将眼光投向诗歌的原始意象,将会更加清楚地理解这两个条件。
原始意象即原型,按荣格的说法就是集体无意识,它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后积淀,浓缩了先民的典型经验,充满了象征隐喻意味。
集体无意识就像“种子”一样根植于人的意识中永远不会消逝,诗人的创作往往都会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制约。
按这种理解,意象之间的那种固定的关系就是存在于我们所有人当中的根植于我们无意识领域的那个集体无意识。
而意象之间的那种暗示性就是原始意象本身存在的象征和隐喻的特性。
因此,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从原始意象出发去,继而研究其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派生的众多意象,就会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把握我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一些艺术规律,会比较接近地理解古诗词中的种种典型意象通过象征隐喻而暗示的深邃意义。
芳草这一诗歌意象就是凝聚了我们祖先在历史长河中的种种情感和记忆的重要意象,考察历代诗篇我们大致可以将其概况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生命的象征
在先民的种种传说中,最能找到这种对应。
大自然的花草
树木在先民眼里无一不是带有神奇的生命和神秘的感应。
如古希腊神话中的美丽仙女赛林克丝变成了一丛芦苇,美神阿
弗洛狄特之名出自一种叫“曼陀罗林”的草叶,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帝之女巫山女神瑶姬,相传为瑶草所化。
瑶姬“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后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
传说为中国秦汉时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姬虞姬死后变为虞美人草随风起舞
等等,这些传说都说明,草从先民泛神的眼看来都是生命美好的象征。
当然,草神奇而顽强的生命更是成为后世诗人屡屡赞叹的对象,可在遥远的原始时期,草的奇特神秘会让先民感到敬畏,比如草的某种神奇的药性。
《诗经?周南??]苡》不断吟唱的诗句“采采?]苡,薄言采之。
采采?]苡,薄言有之”中的“?]苡“就是一种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种子可药用,是医治难产的妇科良药,俗称车前子。
《诗经》中吟咏到的各类植物多达百种以上,孔子言《诗经》时曾说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或许该成为后人理解《诗经》的另一条方法,即以识草木之性探知诗歌所蕴含的《楚辞?离骚》中的香草意象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代表。
生活哲理和先民的情感意志。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象征着生命美好的草自然成了诗人们歌咏的对象。
久病初起的谢灵运有感于生命在早春的节律中萌动,春水边鲜翠滋润的嫩草触动了诗人喜春的心弦,“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便天然无痕地入诗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
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而初春出行的白居易面对西湖早春旖旎骀荡的春光,依然选取了“浅草”这一意象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生命自然的喜爱。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诗人韩愈通过暮春之繁华与早春之新景比照,强调早春才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严寒将去,早春已至,诗人满心的期待与喜悦表露无遗,令人联想起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春草不仅代表着春天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在岁月更替、草木枯荣的轮回中,它还代表着生命的绵延不绝的执着和永恒。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又题为《草》的诗以满腔的热情赞美了古原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生命执着和永恒。
二.人格的体证
草,作为诗歌意象,它不仅是生命美好与生命力量的象征,也是诗人人格的体证。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o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光《离骚》中涉及的各类香草就有十几种之多,江蓠、辟芷、秋兰、木兰、申椒、菌桂、揭车、杜衡、芳芷、辛夷、?、蕙等等共同构筑了诗人屈原的人格象征体系。
屈原不仅以香草喻贤臣,更是以香草自喻,“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有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不仅亲手栽培“香草”,亲身佩戴“香草”,甚至还以“香草”为食,表达了诗人对污秽的政治和卑劣人格的深恶痛疾,对清明政治的期许和
高洁人格的追求,香草成了屈原精神世界中坚贞人格纯净内
心的一种写照。
自此以后,香草意象成了诗人理想人格和精神世界的追求,成为他们在污浊现实中维护美好德行、寄托高蹈情怀的一种象征,同时也成了后世隐士生活的一个象征。
前者如高适“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陆游“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等。
后者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始,至唐有孟浩然《留别王维》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皆借“芳草”一词,比喻自己归隐的理想。
王维在《赠裴十迪》中也借“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诗句表明自己冲淡平和的隐逸情怀。
三.爱情的寄托
芳草成为爱情的寄托对象,最早可上溯到《诗经》。
《诗经?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d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荇菜因水而生,生脆可口而可采摘,姑娘已初长成,美貌窈窕可追求。
荇菜因此成为《诗经》众多“采摘”母题诗的代表,和多情的鸟一起寄托了先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诗经》中另一篇《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中“彤管”尽管说法各异,然笔者是认同作一种草本植物解的,当为一种红色通心草,即春天初生的柔嫩的茅草。
至于何以要送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的茅草,有学者从人类学角度做出解释,认为这与先民巫术活动中的祝语有关。
“彤管”被作为一种充满了魔力和神力的草,表达了诗中静女对爱情的寄托,既是自己爱情的象征,也是希望这草能产生爱情的巨大神力,让自己心仪的男子沉醉与迷
恋于其中。
而后《楚辞?山鬼》中的山鬼不仅“被薛荔兮带女萝”、“被石兰兮带杜衡”,还“折芳馨兮遗所思”,达到了“子慕予兮善窈窕”的效果,表现了山鬼的美丽和爱情。
近世沈从文《边城》小说中的翠翠,她淳朴美丽的爱情象征也是其梦中于山崖涧中采摘的一把虎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