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文论第八章结构主义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结构主义美学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结构主义美学一、结构主义的概念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学术思潮。
结构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学派,而是由结构主义方法联系起来的一种广泛的哲学思潮。
结构主义缘起于世纪之初,法国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符号理论,经由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的“布拉格学派”,最后在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得以成熟。
《索绪尔研究在中国》结构主义作为欧美知识界一种“时髦思想方式”,它是以否定主体、标榜科学、注重结构的特立独行的方法论,席卷了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文艺理论等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的革新思潮。
结构主义所确立的对文化各领域采取的分析方法,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了西方思想,并通过解构主义影响了其后所有的文化思潮。
结构主义是一种方法,不是一门哲学。
它认为每门学科、每件事物,都存在着一个内在的体系,这个体系是由事物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的整体。
它主张从事物的整体上,从构成事物整体的诸要素的关联上去考察和把握事物。
结构主义坚持只有存在于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适当地解释整体和部分。
索绪尔图结构主义方法的本质和它的基本信条在于,它力图研究连接和结合诸元素的关系的复杂网络,而不研究一个整体的诸元素。
结构主义一方面提倡科学精神,提倡系统分析、共时方法和深层阐释,另一方面则对传统哲学持强烈批判态度,具有“否定主体、否定历史、否定人文主义”的显著特征。
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给结构主义下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定义:结构主义是对于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生活的模式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现象本身的性质。
列维·斯特劳斯图最早用结构主义的观点从事研究工作的是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
他长期在法国和日内瓦从事语言学研究,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结构主义致力于探究文化意义的产生,以及认为文化的结构相似于语言的结构,都可追溯到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布拉格学派》索绪尔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他有一句口号式的言论:“从总体来考虑符号。
《结构主义》PPT课件

•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社会结构不是经验主义实
体,也不是对特定社会关系总和的描写,而是一 种可以运用于任何社会的研究方法与模式,即从 人类学资料中抽象出来的逻辑结构。
五、结构主义观点评价
• 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新
颖,方法独特,其中包含的方法论及哲学观点为 后来的很多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60年代 曾经盛极一时,为人类学的发展和整个人文科学 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西方学 界对其的评价很不一致。撇除其观点的积极进步 因素,要看到,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是一种 先验论,其结构分析方法是唯心的,其理论是高 度抽象的。
Leach,1910-1989)是结构主义思想在英国 的提倡者,被认为是最能理解列维-斯特劳 斯的人类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缅甸高 地的政治制度》、《列维-斯特劳斯》等。 利奇的结构主义往往被称为新结构主义, 其理论是将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结合起来, 并做了部国功能学派
和法国结构学派二者之间的产物。即他既 赞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分析法,又采用 布朗的社会结构概念,始终关心可观察的 物质世界,带有明显的经验主义色彩。他 的关注重点是亲属制度、婚姻制度和图腾 制度。
四、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 在西方理论学界,存在着两大明显的派
别:即以布朗、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英 国“经验主义”和以涂尔干、莫斯等开创 的法国“理性主义”。认识到这一点,对 于认识各个理论学派的观点有一定的指导 意义。
结束
• 他认为,人类学家在对原著居民进行调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在欧美形成和发展的一种语言学派。
这一学派是在索绪尔语言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公认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有四个支派:(1)以特鲁别茨柯依、雅谷布森为代表的捷克布拉格学派;(2)以布隆达尔、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丹麦哥本哈根学派;(3)以弗斯为代表的英国伦敦学派;(4)以布龙菲尔德等为代表的描写语言学派。
无论是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还是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它们都接受索绪尔的基本观点与理论,如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对语言学家来说,重要的不是声音、文字等实体,而是内在结构,研究语言是研究其结构,即语言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正如象棋中重要的不是棋子的材料,而是棋子的位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基本原则是:语言中的每一个成分只是由于它跟系统巾的其他成分的关系而存在;在语言系统的框架结构中关系统驭成分,因此,可以采用形式分析和数学方法来研究语言。
这种结构主义观点影响了人类学、社会学、文学评论等其他学科研究。
其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有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西方文论选读》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选读》部分名词解释一、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处于法国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理论及其附属研究方法。
结构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通过结构而存在的,并且结构与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文学研究中,结构主义的重点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和符号系统。
二、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俄国文学界一种思潮和学派,也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中的一个流派。
形式主义主张从文本的形式、结构、语言等方面出发,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在构造规律,强调研究文学作品自身的内在属性,反对对作品进行含义的外在解释。
三、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指一种文学流派,主要表现为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描写人物的内心体验,以此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情感活动,强调心理描写的一种小说形式。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欧洲文学,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灵》等。
四、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学界兴起的一种新古典主义,也是西方文学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流派。
现代主义主张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艺术独创性和认识独立性,强调以形式和语言为表达媒介,反对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致力于开拓新的文学领域和语言形式。
五、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欧美文化界兴起的一种思想,也是相关文学、哲学、艺术及其它领域的文化现象。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批判,认为现代理性主义存在着种种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和知识观念,致力于打破和超越现代的边界和固化的结构。
六、启示录启示录是指一种文学形式,主要表现为排列、挑选各种文本素材,形成一种随机性和挑战性的文本形态。
启示录的目的在于通过破坏惯常的文学语码和表达方式,触发文学创作和认识的新的时空维度。
七、先锋派诗歌先锋派诗歌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的一股思潮和文学运动,旨在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自由创作体验,反对传统文学关注于道德、情感和启示,强调拟展现未曾被表现出来的诗化感知体验,其作品形式具有随意性、唯美性、语言释放性和多样化的形式实验等特点。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西方文论是研究文学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涵盖了文学的起源、发展、结构、风格、流派、作家、作品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后人种主义等众多角度来总结西方文论的专题知识点。
一、结构主义1. 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的基本理论基础是对“结构”的研究。
结构主义通过对文本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文本内部的意义体系和结构规律。
2. 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弗洛伊德、赫拉德·格拉米希等。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 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结构主义的出现使得文学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历史、作者、文学作品等观念转向了更加注重文本本身的内部结构和意义。
这种转变为后来的文论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二、后结构主义1. 后结构主义的起源和特点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结构主义擅长发现和解读文本的多重意义,并试图揭示文本之外的更深层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2. 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让-福科·利约塔、朱利亚·克里斯蒂娃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并对后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3. 后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后结构主义的出现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理解,并使得文学研究更加注重对文化、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分析和关注。
由此,后结构主义为后来的文论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考和材料。
三、后现代主义1.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文论观念,它试图超越传统的现代主义范畴,反对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一切伦理、形式和结构的限制,强调个体主义和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概述:1、特征:结构主义不是一个由持有共同的哲学立场的哲学家所组成的一个哲学流派,而是像现象学运动那样的一种由结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思潮或运动。
被称为结构主义者的可能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语言学家等等,他们研究的问题各种各样,许多人也并不认为自己是结构主义者。
这使得结构主义运动又与现象学运动不同。
结构主义思想公认的先驱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成为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
他的思想由法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引入法国学术界,由此。
结构主义成为法国思想、学术界风靡一时。
列维-斯特劳斯首先把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观点和方法看作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普遍有效的哲学观点和方法,并把结构主义应用于人类学研究。
阿尔都塞以结构主义方法来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成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法国思想家们试图以其所谓客观性的理论,来取代存在主义的主观性理论,从而迎合了西方以追求知识为要务的哲学传统。
2、结构主义一般原则:结构是指一事物内部各个基本因素之间的总体的相互关系的稳定模式。
它使各个基本因素构成一个整体,对内调整这些因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关系;对外则发挥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结构是能动的,它不断利用新的外界因素来复制自身,从而使得原有的结构得到转换与更新。
结构主义力图寻找到一切事物,尤其是社会现象中的不变的结构,并以这种结构来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
“所谓结构主义的态度,就是对不变性的追求,就是对表面差异中的不变因素的探求”(列维-斯特劳斯)一切社会现象都是人的心灵的先天构造能力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构造而成的,言语、神话和亲属关系都是由人的这种先天构造能力无意识创造的。
言语语言结构神话神话心灵的先天构造能力亲属关系亲属关系A 、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对它的各个组成成分在逻辑上有优先的重要性。
B 、理性主义原则。
要把握事物的深层结构,只能采取“重新构造”的方法。
结构主义(wo)

结构主义(wo)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文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西方的结构主义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注重文学文本客观分析的科学主义精神,并使这种传统发展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它又开启了解构主义和阅读理论的新思想。
什么是结构主义?从广义上讲,结构主义可以看作是20世纪发生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思潮,它兴起于五六十年代的法国,然后迅速蔓延到欧美各国,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思潮。
相对于其他思潮来讲,它不重视因果解释,而是坚持如果要弄清楚一种现象,人们就必须描述其内部结构——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描述它跟其他现象的关系,因为这些现象与之构成更大的结构。
从狭义上来讲,结构主义一般只是指现代语言学、人类学和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
结构主义风行于很多国家,同时也造就了不少结构主义文论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被称为“结构主义五巨头”的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罗兰·巴尔特(结构主义文论)、雅克·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福柯(结构主义历史学)、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雅各布逊、普洛普、格雷马斯、热奈特等等。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结构主义并不是一个观点统一的学派,它没有统一的纲领,每个人的说法也都不一,内部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它也可以跟其它思想体系联姻,正如上边我们所举的结构主义五巨头,他们都是结构主义与不同的思想体系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结构主义更多的是一种方法,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
”结构主义者坚持认为客观世界不仅是真实的,而且也是可以被科学认识的,只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事物的本质不存在与单个的事物本身,而在于事物于事物的关系之间。
结构主义者特别关注对结构的感知和描绘,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关于客体事物的结构模式来达到对于客体的认识,从这个角度看,结构主义具有了方法论的性质。
西方现代文论第八章结构主义

(二)从文学作品构成论方面看,尽管新 批评同仁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是他们强调 构架—肌质的有机性,强调包容、反讽、张 力等,不仅推翻了过去注重内容的一边倒 的看法,提高了文本形式在文学评论活动 中的地位,而且无意中也肯定了文学作品 中不同因素的相互对抗和神突对于文学文 本的生成作用。
(三)以普通语义学作为方法论的工具所 创造的一整套方法,例如细读法、语象 (比喻、象征)分析法、含混以及反讽、 悖论研究,使文学评论摆脱了道德评论、 社会评论和心理评论的印象式、资料式、 猜测式的老路,而使之建立在相对科学的 基础上,增强了文学评论的规范性和可操 作性。Fra bibliotek
(1)第一种类型:一物与另一物相似,实际上这两种 事物有多方面的性质均相似。 (2)第二种类型:上下文引起多种意义并存,包括词 语的本义和语法结构的不严密引起的多义。这实际上上 语法性复义,某种语言的语法关系越松弛,则它的语法 复义现象就越多。汉语语法关系远比英语松弛,所以中 国古典诗歌中语法复义比比皆是。 (3)第三种类型:同一词具有两个似乎并不相关的意 义。双关语就是该类型的典型。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境 中,利用词语的同音或多义的条件,故意使语句具有双 重意义,言此而实际指彼。 (4)第四种类型: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更多的不同意 义合起来反映作者复杂的心理状态。 (5)第五种类型:一种修辞手段介于两种所要表达的 思想之间。 (6)第六种类型:累赘而矛盾的表述迫使读者自己去 寻找解释,而这多种解释也相互冲突。 (7)第七种类型:一个词、一句话中的两种意义正是 上下文所限定的恰好相反的意义。燕卜荪认为这是复义 性最强的情况。
一、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思想 (一)索绪尔的生平 索绪尔(1857—1913),是 20世纪最著名也 最具影响的语言学家之一。
西方文论课程讲稿——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

拉康的人格理论及其他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关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学说。
这门学说的革命性在于指出人的精神并不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单元,也就是说,面对客观世界的不是一个单一的、协调的主观思想。
人的主观思想是有层次有结构的多元体,在这个复杂的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协调一致的合作,而是充满了斗争与冲突,正是这种内在的冲突构成了人的精神世界。
(这种斗争冲突是指超我、自我将本能欲望压抑到无意识以下,而无意识又总是时刻能够返回来干扰人的意识。
人的精神就时刻处在压制与反压制的内在张力之中。
)精神分析学是对笛卡尔以来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反叛,理性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自我,并且通过理性能够把握世界和人自身,这在精神分析学那里成为一个神话。
人的精神不再是协调、统一和有理性的,无意识深渊的陌生性、异己性和神秘性展现出一个完全非理性的、不可理解的自我。
而拉康的理论将自我的形成建立在一个镜像认同的基础之上,揭示了人的自我在很大程度上是想象的产物,并不具有多么牢靠的、真实的、绝对的根据。
(这个问题将在后面谈到)总的来说,精神分析学是一门对人进行重新认识的科学,“认识你自己”这一镌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箴言是人类探索追寻的永恒主题,自古以来的各种学说都对这一问题作出过某种诠释,而精神分析学则从人的精神层面对此作出了最深层的、最精微的解答。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对弗洛伊德主义的创造性重写,他将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引入到精神分析之中,并结合符号学和后结构主义的话语理论重新诠释弗洛伊德。
因此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也被称作结构主义精神分析。
一切精神分析学的研究都是基于无意识和主体(人格)这两个领域进行的,拉康的学说也可以主要分为这两个方面。
主体的形成镜像阶段(The Mirror Stage)在弗洛伊德那里,儿童主体人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步骤是俄狄浦斯情结,在前俄狄浦斯阶段,儿童与母亲和谐共生,儿童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自我与整体性的他人的概念,儿童的身体与母亲和外部世界是混沌不分的。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120.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是什么?(1)结构主义文论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注重文学文本的客观分析的科学主义传统,并使这种传统发展到极致;同时又开启了解构主义那种颇具颠覆意味的解构思想。
(2)其理论产生主要受到的影响之一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带来的革命性范式转换。
索绪尔一反传统语言学以历时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区别的方法,在历时与共时的方法中倡导了共时性研究方法,区分了语言和言语的差别,带来了革命性的范式转换。
(3)其理论产生主要受到的影响之二是:维柯试图找出人文现象的普遍公式建立“人的物理学”,他认为人所看到的世界是他所能理解的世界,事实是由他头脑中关于真实的信念来框定的,维柯这一思路实际上是在寻求早期人类思维的“结构”,可以说他是结构主义思想的先驱人物。
(4)其理论产生主要受到的影响之三是:“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释。
①在西方思想史上始终存在一个本质和现象的二元对立,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由来和发展都得由它的内在本质来说明,这种内在本质是现象底层的具有深度的东西,阐释这一本质又是从一个普泛模式来立论的,这一模式被称之为深度模式。
②结构主义虽然没有统一定义的深度模式,但其在方法论上是有对深度模式的追求的。
从这一点看来,结构主义与语言学转向后的总体趋势迥异其趣,③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思想中,神的主体性逐渐被人的主体性所取代。
加之科技进步助长了人的主体力量,整个外部世界都变成了人所征服和奴役的对象,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副作用都逐渐显露出来,人的主体性地位也因此受到怀疑。
哲人通过张扬结构系统自身的自主自足来代替了人的主体能动性,体现了当代西方哲学语言论转向之后的主体性消释趋势。
121.结构主义文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显著特点:①它不是一个观点统一的流派,其内部观点差异甚至还很大。
②它可以与其他体系联姻形成新的流派如精神分析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等。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名词解释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名词解释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和文化批评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思潮,对于理解人类社会、文化和知识结构的形成与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进行详细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一、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认为,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通过其内部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模式来理解和解释。
结构主义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在的结构和语言的作用。
其中,结构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瑞士学者弗ェル舍尔的工作,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得到了巴黎学派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推崇。
在结构主义框架下,社会、文化和知识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个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
结构主义通过研究系统内在的组织结构和规律,试图揭示背后的普遍原理。
例如,结构主义在人类社会研究中关注社会规则、家族关系和语言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结构主义认为,这些规则和结构在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结构主义还强调语言的重要性。
它认为,通过研究语言系统的结构、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可以深入了解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包括法国语言学家若尔热·昂雷和罗曼·雅各布森。
他们的研究对于后来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结构主义是一种以系统和内在结构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通过研究事物内部的关系和模式来理解和解释。
二、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的挑战和反思,认为事物并不能通过其内在的关系和模式来彻底理解。
解构主义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揭示并挑战语言和文本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来拓展和解构传统的意义结构。
解构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的理论,他对西方哲学传统进行了批判性的探讨。
德里达强调语言的性质和文字的多重意义,主张破除固有的意义和结构,并认为在语言的运作中存在着无限的涵义和可能性。
解构主义的方法旨在揭示语言和文本中存在的二义性和自指性,引发了对固定和稳定意义的怀疑。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名词解释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名词解释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都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流派,它们在文学、艺术、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结构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结构主义者以语言学为模式,试图发展“语法”即作品诸要素的系统排列及其被拼合的可能性,以此说明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意义。
最著名的结构主义倡导者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原始社群中的社会结构、神话等文化人类学领域。
解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由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所创立。
德里达对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发起挑战,特别是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传统提出了批评。
解构主义认为,文本没有固定的意义,而是通过读者的解读而产生意义的。
大体来说,解构阅读是一种揭露文本结构与其西方形上本质之间差异的方法。
与结构主义不同,解构主义流派反对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结构没有中心,结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由于差别在变化,结构也跟随着变化,所以结构是不稳定和开放的。
因此,解构主义又被称为后结构主义。
总的来说,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都对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文化和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结构主义文论

结构主义文论结构主义文论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主要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和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中的意义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通过复杂的符号系统和语言结构来构建和传达的。
下面将从定义、起源、基本原理、影响等多个角度对结构主义文论进行全面剖析。
首先,结构主义文论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和符号系统。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中的意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各种符号和语言结构形成的复杂网络。
因此,研究者应该关注文本中的符号和语言结构,并通过分析它们的内在关系来理解文本的意义。
结构主义文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
20世纪早期,西方文学批评主要关注作家的个人创造力和文本的情感主题。
然而,到了20世纪中期,随着人们对语言和符号的研究深入,结构主义文论逐渐崭露头角。
结构主义者们开始注意到,文本中的符号和语言结构对于意义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而这一观点与传统的人文主义文论截然不同。
结构主义文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语言结构、二元对立、符号系统和关系网络。
首先,语言结构是结构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限制我们思维和理解的框架,人们的意义生成和传递依赖于语言结构的规则和模式。
其次,二元对立原理是结构主义文论的重要概念。
结构主义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通过对立关系来构建的,而二元对立即是这种关系的基本形式。
符号系统是结构主义研究的另一个核心,它指的是文本中的各种符号和符号组合。
最后,关系网络是指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结构主义者通过研究文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结构主义文论对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结构主义的观点使人们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复杂。
通过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和符号系统,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隐含的意义和主题。
其次,结构主义文论开启了多元文化研究的大门。
结构主义关注文本内部结构和符号,而文本是特定文化背景中的产物。
因此,结构主义研究可以促使人们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特征和差异。
结构主义名词解释

结构主义名词解释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发端于十九世纪的一种方法论,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创立,经过维特根斯坦、让·皮亚杰、拉康、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阿尔都塞、科尔伯格、乔姆斯基、福柯和德里达等人的发展与批判,已成为当代世界的重要思潮。
已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及二十一世纪最常使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
结构主义可被看作是一种具有许多不同变化的概括研究方法。
广泛来说,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结构)被表达出来。
根据结构理论,一个文化意义的产生与再创造是透过作为表意系统(systems of signification)的各种实践、现象与活动,来找出一个文化中意义是如何被制造与再制造的深层结构。
一个结构主义者研究对象的差异会大到如食物的准备与上餐礼仪、宗教仪式、游戏、文学与非文学类的文本、以及其他形式的娱乐。
结构主义解读

结构主义解读结构主义,法国人类学家李维-史陀在文化人类学中开创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把各种文化视为系统,并认为可以按照其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加以分析。
根据他的理论,文化系统中的普遍模式,是人类思想中恒定结构的产物。
在李维-史陀所提出的体系中,人类的思想被看作是各种自然物质的一个贮存库,从中选择成对的成分,就可以形成各种结构。
对立的两种成分,可以分开,各成单一成分,这些单一成分又可构成新的对立成分。
李维-史陀在分析亲属关系名称和亲属关系系统时,曾提出其基本结构或基本单位有4种类型︰兄妹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舅甥关系,其他所有亲属系统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李维-史陀强调指出,对亲属关系结构的分析,必须把重点放在人类的意识上,而不是放在客观的血统联系上或者亲族关系上。
李维-史陀认为,社会生活的一切形态,都体现为普遍法则的作用,而此种普遍法则是可以控制思维活动的。
似乎是离很远的东西。
即使是一些专业的文学工作者,如果不太接触西方理论,也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结构主义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了不起?”事实上,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广义的革命。
结构主义诞生之后,它像一把利剑一样改变着人们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文化思潮,它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如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作为文艺思潮,结构主义几乎影响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
这一思潮还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扩展到英、美、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苏联、东德、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产生了影响。
它是战后继英美新批评派和法国现象学派而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界的第三大思潮。
有人认为,从6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的人”取代了“存在主义的人”。
那么,是谁制造了结构主义这么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呢?谁制造了结构主义?没有一种思潮可以在一夜间形成并名震天下,结构主义也不例外。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八章后现代主义

第八章后现代主义在今天的文论中,后现代主义无疑是最常见的一个术语。
由于它包括了从麦当娜到元叙述、从后福特主义到色情小说的几乎一切事物,所以也可能被某些人认为毫无意义。
但无论如何,后现代主义是今天无法回避的一个术语。
这里应该首先说明一下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和后现代性的区别。
在国内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中,有些人将这三个术语混为一谈,而实际上它们表示三个不同的概念,虽然这三个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简单地说,后现代是个时间概念,指后期资本主义,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跨国资本时期,亦即现代化之后的时代。
后现代性是个社会学概念,指后现代时期的社会特征,涉及到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历史和哲学含义。
后现代主义是个风格概念,指后现代时期文化艺术表现的特点,包括建筑、文学、音乐、绘画、电影、电视等各个门类。
在这三个概念中,更重要的是应当把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区分开来。
后现代性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富于更多的社会历史和哲学意义;而后现代主义则比较狭隘,侧重于文化和美学特征。
就真理、理性、科学、进步和普遍解放等宏大叙事而言,由于它们被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思想的基本特征,所以后现代性意味着现代性的终结。
对后现代性来说,那些期望不仅历史地受到怀疑,而且从一开始就是危险的幻觉,因为它们使种种历史的可能性陷入了观念的束缚。
这种现代性的“专制体系”粗暴地破坏真实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情地取消差异,将所有的“他性”变成沉闷的同一性,还常常表现出一种极权政治。
它们是些“捉摸不定”的东西,通过在人们眼前晃动可能的理想,分散人们对政治变化的注意。
它们包含危险的绝对主义信念,相信变化的生活方式和认识能够基于某种终极的、无可怀疑的单一的原则:理性或历史规律,技术或生产方式,政治乌托邦或普遍的人性。
与现代性相反,对于“反基础论”的后现代性,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相对的、不确定的,由纯粹的文化成规和传统形成,没有可以认同的始源或宏伟的目标;而所谓的“理论”,大部分只是说明这些继承下来的习惯和机制的一种浮夸方式。
结构主义知识点总结

结构主义知识点总结一、结构主义的概念1. 结构主义的理论源起结构主义是一种思想流派,它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法国。
结构主义的概念最早由人类学家、语言学家以及传播理论家提出,后来被引入文学、哲学等领域。
结构主义的兴起最初与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理论研究相关,之后逐渐影响到其他学科领域。
2. 结构主义的核心概念结构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结构、符号、语言、意义、符号学、二元对立、二元结构等。
其中,结构是结构主义关注的核心概念之一,结构主义认为事物和概念的意义不是由其自身所包含的要素来确定的,而是由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符号是结构主义的另一个关键概念,结构主义认为符号的意义是由其与其他符号的关系所决定的,符号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结构,符号的意义也是在结构中被赋予的。
3. 结构主义方法的特点结构主义方法的特点包括对于结构的关注、强调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关注符号系统的二元对立关系、关注文化和社会的整体结构、强调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等。
结构主义方法的提出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结构主义的理论发展1. 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结构主义起源于的领域之一,结构主义对语言学的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语言符号系统的结构性分析方法。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关注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符号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而不仅仅是由单个符号的内在含义所决定。
2. 人类学中的结构主义人类学是另一个结构主义的重要领域,结构主义对人类学的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对于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方法。
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关注文化和社会的整体结构,强调文化符号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化和社会的意义是由它们的结构和符号系统所决定的。
3. 文学理论中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文本结构和符号的关注上。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关注文本中符号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认为文本的意义是由符号系统和结构所决定的,而不仅仅是由单个符号所决定。
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影响.doc

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影响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影响一、结构主义的概念(一)结构的含义结构主义从一种语言学理论演变成一股社会思潮,席卷了全世界,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研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方法论。
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某一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生活具有某种程度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
它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特殊作用。
要了解结构主义,首先得从结构这一概念人手。
科学上所用的结构一词,指的是事物的构成方式。
任何事物,都是由不同成分组成一个整体,都具有某种结构。
分析一个事物的结构,有助于发现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律,所以科学研究常常使用结构这一概念。
其实,结构主义思潮或方法论中的结构起源于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一个语言学基本概念系统。
索绪尔提出的系统概念就是语言学家们公认的结构,它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时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时代,同时也开创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时代。
(二)结构主义的特征二、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起源第一位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德克海姆。
他创建了一套新的理论,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科学。
他给社会事实下了定义,把它看作是特质的东西,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质性质相同。
他认为:(1)社会事实是一种行为,不论其是否有固定性质,它对每个人都有外部约束力;(2)社会事实就是集体心智中的思想;(3)社会事实不受历史发展阶段所限制。
德克海姆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索绪尔的语言观。
语言也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
语言行为也有外部制约,那就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
这种系统同一切社会惯例一样,是一切成员同意遵守的,约定俗成的社会制度。
作为一种社会事实,语言可以不受历史发展因素的限制,而独立地描写和分析。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自始至终体现了这些基本原则。
(FAN) 第二位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他认为人的行为都受到一定规范系统所制约。
社会的规范在于集体心智,语言行为的规范在于语言规则,心理上的规范在于心理组织的机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Image
贡献
(一)从本体论方面看,尽管新批评的本 体论是一种自相矛盾的东西,但是它在文 学活动的三R关系中突出文学作品作为文 体的独立价值,把文本看作一个语义结构 的整体,提高了文体在文学生成、评论中 的作用,使几千年来被忽视的环节成为独 立的显赫的研究对象,确实为世界性的文 学评论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点。
(1)第一种类型:一物与另一物相似,实际上这两种 事物有多方面的性质均相似。
(2)第二种类型:上下文引起多种意义并存,包括词 语的本义和语法结构的不严密引起的多义。这实际上上 语法性复义,某种语言的语法关系越松弛,则它的语法 复义现象就越多。汉语语法关系远比英语松弛,所以中 国古典诗歌中语法复义比比皆是。
(3)第三种类型:同一词具有两个似乎并不相关的意 义。双关语就是该类型的典型。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境 中,利用词语的同音或多义的条件,故意使语句具有双 重意义,言此而实际指彼。
(4)第四种类型: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更多的不同意 义合起来反映作者复杂的心理状态。
(5)第五种类型:一种修辞手段介于两种所要表达的 思想之间。
No Image
新批评的最大缺点是本体论中的矛盾。
新批评第二个缺点是走极端,绝对排除文 学活动中作者和读者的因素,搞向心式的 批评。
新批评第三个缺点是内部理论以及方法的 繁杂。
No Image
(一)新批评与唯美评论、唯形式评论的 关系
(二)新批评与非理性主义者的关系 (三)新批评与中国的关系 (四)燕卜荪的“含混”理论与诗歌复义
问题的关系
第七章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结构主义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就 是从混乱的现象背后找出秩序来。
列维-斯特劳斯
No
Image
一、结构主义文论的背景 (一)两次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给西方社会特别是欧洲大陆带来了灾难性的破
坏,也引起西方世界对 18世纪以来一直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文 明与理性的普遍怀疑,而随着战后经济高速发展而出现并日益 加剧的各种社会矛盾,给西方社会带来了普遍的精神危机,由 此形成的以世界不可知论为核心的关于世界的悲观情绪,成为 西方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 (二)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作为对与世界不可知论的反拨,在 20世纪 20年代索绪尔结构 语言学的影响和启发下,结构主义应运而生。 (三)走向鼎盛 20世纪 60年代,结构主义在法国走向鼎盛,结构主义方法渗 透到包括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几乎所有人文学 科领域,对西方哲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 影响。
(1)能指( signifier)是当一个词被说出时接受者 所听到的声音图像或文字标记,它是符号的视-听 (acoustic-visual)方面。
(2)所指( signified)则是单词在接收者的心中所 唤起的意义、声音图象所指示的东西,是符号的概 念(conceptual)方面,比如作为能指的 shu(或 “树”或 [tri:])都指向了人们所理解的“树”的 概念。
1.“细读法” (closereading)
是新批评创造的一种具体的批评 方法,它建立在对文本语义的细 致分析的基础上。
2.我们大致可以对新批评的细读法进行如下总 结。
(1)选择篇幅短小的、意蕴丰富的文本,如现 代派诗歌,也包括含蓄蕴藉的中国古典诗歌,这 些含义模糊、充满歧义的文本适合新批评的语义 分析。
姆萨特在此提出了隐喻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1)强调类比的事物之间的异中之同,这是传统文学批评普
遍认同的方法,如“爱人像玫瑰花”。 (2)强调类比事物之间的同中之异,这是新批评所推崇的隐
喻的“异质原则”。 (3)小结:新批评认为,要使比喻有力量,应该将非常不同
语境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强调类比事物之间的矛盾性和异质 性,用比喻做扣针,把它们扣在一起。
(2)排除文本生成研究和读者反映研究,将目 标集中于文本,对文本进行多重回溯性阅读,寻 找其中的隐微含义,如词句中的言外之意和暗示、 联想意义;仔细分辨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 段,如隐喻和拟人等。
(3)想象文本具有戏剧冲突性,将文本视为充 满矛盾和张力的有机统一体,分析语言的含混、 悖论、隐喻、反讽、象征等要素,以及由于这些 要素的作用形成的诗歌的复杂意义和阐释空间; 研究诗歌的诸多要素如何在矛盾冲突中形成了诗 歌的和谐统一的具有张力的整体结构。
(2)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符号系统, 对构成这一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研 究。
3.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在确立语言系统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的同时,
索绪尔进一步论证了语言符号的性质。
索绪尔认为,特定社会的语言都是运用能够产生意 义的不同的能指来表达所指概念的符号系统。一种 符号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是由能指和所指这两个 固有而不可或缺的方面构成。
索绪尔强调了语言符号的两个特性:
(1)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并不存在任 何本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偶然的文化约 定。也就是说,从符号的生成过程看,人们用某个音响形 象指称某个概念,除了文化上约定俗成外,它们之间没有 任何内在的联系,并不是某个概念本身决定着它一定具有 某个音响形象。可以设想,如果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有 什么内在联系的话,那么,相同的概念(所指)在所有语 言中都应该用同一个音响形象(能指)来指称,而事实并 非如此。
(二)结构主义认定,各类文化和产品最终都被语 言结构所塑造,因此结构主义批评力图用结构、规 律、代码及系统等概念,来揭示社会系统或文化世 界里的各种深层规则。
(三)结构主义的基本思路、理论假设和批评实践 都极大地影响了 20世纪下半叶的文学与文学批评。
No Image
一、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思想 (一)索绪尔的生平 索绪尔(1857—1913),是 20世纪最著名
No
Image
1.语调也是新批评派特别标举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首 先由瑞查兹提出。
2.语调是文学作品中的说话人“对他的听众所采取的 态度”。
3.语调可以揭示出说话者的出身、地位、修养、个性 等因素,也可以揭示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出身、地位、修 养、个性等因素所做的基本假设,因而可以昭示说话者 与听话者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1.这一术语源于古希腊喜剧,指这样一种
角色类型,即佯装无知者,在自以为高明 的对手面前说傻话,最后证明这些傻话都 是真理,从而使高明的对手大出洋相。
2.反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修辞术,指我们 的意思与我们所说的话恰恰相反,也就是 所谓的说反话,也常常指希望与结果之间 存在着的矛盾与对立。
3.新批评派将反讽概念发展成为诗歌语言 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诗歌语言就是反讽 的语言。
也最具影响的语言学家之一。
No Image
1.语言和言语。 索绪尔将人类的语言活动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层次。 (1)言语:是个人的语言行为,个人在具体日常情境
中所进行的个体语言活动。 (2)语言: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词汇系统和语法规
则。 在语言活动中,这两部分相互联系,互为前提。 (1)一方面,言语受语言的制约,所说的话要被人听
(6)第六种类型:累赘而矛盾的表述迫使读者自己去 寻找解释,而这多种解释也相互冲突。
(7)第七种类型:一个词、一句话中的两种意义正是 上下文所限定的恰好相反的意义。燕卜荪认为这是复义 性最强的情况。
7) 燕卜荪的“复义”理论直接启发了 新批评派其他理论家对于张力、悖论、 反讽、隐喻等批评范畴的思考。在张 力、悖论、反讽、隐喻中,总有两种 或两种以上含义不同而互相匹敌的因 素一并出现,因此体现出复义的特征, 但是,与复义不同的是,批评家的兴 趣中心,已经从静止地罗列各种意蕴 转移到说明多种含义之间的冲突,更 确切地说是由这些冲突引发的动态平 衡。
义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而且,在燕卜荪看来,词语的潜在意义往往 要比可能写出的要丰富得多、重要得多。
5)燕卜荪在《复义七型》中,经过细致归纳, 把文学中的复义分为七种类型。学界研究认 为这七种类型的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有 些类型相互重叠,有的类型的规定不够严谨, 总体上说,使人感觉划分的漏洞颇多。但是, 对文学语言中的复义现象进行如此细致的分 析,为被传统文学批评认为是一种弊病的现 象正名,充分肯定它的审美价值,这正是燕 卜荪的一大功绩。
No Image
克制陈述 夸大陈述 正话反说 假作疑问 悖论性反讽 宏观反讽
No Image
本体论、张力、构架、肌质 外延、内涵、文本、语境 语象、含混、意图谬见、感受谬见 隐喻、语调
No
Image
1.隐喻一般是指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 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 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 “似非而是”的语句。
2.创造悖论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 个基本原则——违背常理地使用语言: 使用这些手段,常常造成诗在语言和 结构上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使其在相 互碰撞和对抗中产生丰富和复杂的含 义。
(一)突出作品研究的中心地位
2.从具体的文本存在形式看,隐喻包含三个要素:喻体、喻 衣和喻词。其基本构成方式是甲(喻体)是(喻词)乙(喻 衣)。
3.一般看来,喻体和喻衣之间存在某种相似点,所以构成隐 喻关系。 隐喻中的喻词常常可以省略掉。
4.高度重视比喻,尤其是隐喻是新批评语言研究的一大特色。 5.维姆萨特在《象征与隐喻》中提出了隐喻的精辟见解。维
(二)从文学作品构成论方面看,尽管新 批评同仁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是他们强调 构架—肌质的有机性,强调包容、反讽、张 力等,不仅推翻了过去注重内容的一边倒 的看法,提高了文本形式在文学评论活动 中的地位,而且无意中也肯定了文学作品 中不同因素的相互对抗和神突对于文学文 本的生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