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象存在的形态
第三章犯罪现象论
三、 犯罪现象的结构与分布
(一)犯罪现象结构 犯罪现象结构,是指作为一个总体事实的犯罪现
象内部各类型犯罪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对犯罪现象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种具
体的犯罪类型,这些犯罪类型是犯罪现象结构的 要素。 犯罪现象结构是一个动态结构,但其内部各类型 犯罪的总的排列顺序又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重新犯罪率是指已经被定罪量刑而再次 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人总数与特定区域刑 满释放人员总数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3.监禁率。
可以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计算方法 是以特定时期囚犯人口总数除以特定时期 人口总数(再乘以常数),另一种计算方 法是以特定时期囚犯人口总数除以该时期 犯罪人口总数(再乘以常数)。
2、不可罚的犯罪行为
这是指那些因缺乏可罚资格或者条件却具 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类行为包括: 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人实施的严重危害社 会的行为,14-16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实 施的是刑法总则规定的特定犯罪之外的严 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精神病人实施的严重 危害社会的行为,中止且未造成严重后果 而免罚的行为等等。这些犯罪也应该被社 会所关注并应该逐渐减少甚至是消灭,其 符合犯罪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目的。
2.发达国家的犯罪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期,犯罪现象会出现暴发式 增长。
在发达国家,除了犯罪率依然呈增长之势外,犯 罪类型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3.发展中国家的犯罪 发展中国家的犯罪率普遍低于发达国家,但是出
现了快速乃至暴发式的增长。
从犯罪类型来看,现代化进程给那些在过去和现 在在文化上都极不相同的各个国家带来了共同的 犯罪现象。
(8)警民关系; (9)社会隐退心理.
英国埃塞斯特大学警学研究中心提出的社 会安全指标体系,除了与上述类似外,还增加 两条:
第一章 犯罪现象
一、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一)新犯罪形态
1.白领犯罪 2.环境犯罪 3.智能犯罪
4.游戏型犯罪
5.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的犯罪
6.恐怖主义犯罪
7.有组织犯罪
(二)犯罪人构成
1.白领阶层成员犯罪比例有所上升
2.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
3.女性犯罪比例上升
4.累犯、惯犯、职业犯比例上升
二、发展中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第一章
犯罪现象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犯罪现象概述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类型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状况
第一节
犯罪现象概述
一、犯罪现象的概念 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中表征、状 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 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 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 诸经验事实的总括。(3.14拉萨暴力犯罪)
(四)根据犯罪现象的存在状态,犯罪现象 可分为静态犯罪现象与动态犯罪现象
——静态犯罪现象,是指状述和反映犯 罪与犯罪人的具有相对稳定或者恒久不 变特性的诸经验事实。 ——动态犯罪现象,是指反映和状述犯 罪与犯罪人的具有变动不居特性的诸经 验事实。
(五)根据犯罪现象的依附倾向性,犯罪现 象可分为加害犯罪现象与被害犯罪现象
最后,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犯罪惊人,在 一些实行现代化强行军、社会变迁剧烈 的国家,青少年犯罪尤其突出,并且由 城市波及农村,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犯罪学第二章 犯罪现象
无被害人犯罪
二、概念 是指基于行为人的自愿和彼此双方同意进行的犯罪行 为。 显著的特征是:行为各方都是自愿同意甚至积极参加 的,没有人强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物。行为的 “被害人”并不认为自己是被害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一 个利益交换者,是在利益平等的前提下所做的交易, 交易双方两厢情愿,甚至都是交易的受益者,并不存 在谁是被害人的问题。
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爆炸罪、放火罪、决水罪、破坏交通工具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 侵犯财产的暴力犯罪:抢劫罪、抢夺罪
妨害社会管理的暴力犯罪:妨害公务罪、扰乱社秩序罪
妨害婚姻家庭的暴力犯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四、我国暴力犯罪的特点
(一)暴力犯罪数量呈现持续增长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暴力犯罪不断增多,从80年至90年,统计的 发案率增加了两倍。为此,上世纪80年代起曾频繁采用的“严打”模式, 96年我国又实施第二次严打。至今,暴力犯罪仍未得到有效地控制。 (二)暴力手段愈发残忍 由于利益冲突的激化、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的传播,促使暴力犯罪手段 越来越野蛮、越来越残忍,一些犯罪分子心狠,作案手段毒辣,抢劫并 发杀人、凶杀又行强奸,伤害必致死亡,在杀人犯罪中,肢解尸体、碎 尸焚尸时有发生。 商店老板娘被杀害肢解 (三)涉枪犯罪日益突出 涉枪犯罪日益突出,表明犯罪暴力化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是暴力化恶 性升级的表现形式。 涉枪犯罪高发区在沿海、边境地区,如广东、福建、广西、海南以及东 北地区。涉枪案件的犯罪类型主要是抢劫银行及运钞车、抢劫出租车, 绑架、武装贩毒、走私等。
1、美国社会暴力犯罪泛滥 2、研究报告:巴西每天有近50名青年死于暴力犯罪
3、我国2007暴力犯罪现状
犯罪学 犯罪原因
黑手党五大家族:布亚诺家族、科洛博家族、甘比诺家族,杰诺维塞家族及卢切斯家族
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6.恐怖主义犯罪
2001年9月11日上午(美国东部时间),两架被恐怖分 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 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两座建筑在遭到攻击后相继 倒塌,世界贸易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 9时许,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向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美 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
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镉进入人体,使人体骨骼中的钙大量流失, 使病人骨质疏松、骨骼萎缩骨折。另一患者最后全身骨折达 73处,身长为此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 凄惨。痛痛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 200多人死亡。
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2.环境犯罪 在日本富山县,当地居民同饮一条叫作神通川河
的水,并用河水灌溉两岸的庄稼。后来日本三井 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炼锌厂。炼 锌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镉,整条河都被炼 锌厂的含镉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鱼虾中富 集大量的镉,然后又通过食物链,使这些镉进入 人体富集下来,使当地的人们得了一种奇怪的骨 痛病(又称痛痛病。
3.智能犯罪
2017年5月12日,WannaCry勒索病毒的疯狂肆虐一度 “逼哭”了成千上万个受害者。这起大规模勒索病毒网 络爆发事件袭击了全球超过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众多 组织机构,包括教育、电力、能源、银行、交通、医疗、 企业等多个行业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也成为 此次勒索病毒爆发的重灾区。
据悉,在它的影响下,我国多地的出入境、派出所等公 安网疑似遭遇了病毒袭击,不得不一度暂时停办出入境 业务;勒索病毒也侵袭到生产网络中,中石油旗下不少 加油站也因遭受病毒袭击一度“断网”,使在线支付业 务一度中断;由于眼下正值毕业季,勒索病毒在我国校 园网内的肆虐,甚至还导致不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被锁。
第一章犯罪现象
6.恐怖主义犯罪
恐怖主义犯罪主要包括绑架、劫持人质、 劫机劫船,以及带有明显政治目的并严重 危及公认的国际准则的爆炸、暗杀行为。
伊斯兰国 “IS”
7.有组织犯罪
20世纪以前主要是以家族自 卫形式出现; 20世纪中期,演变为以经济 利益为纽带,受社会政治、 经济形式制约的职业化犯罪 集团;
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受 到这类犯罪的困扰。
4.游戏型犯罪
如“汪达尔行为”、“飞车 党”、“暴走族”。无明确 经济、政治或人身动机与追 求;现代西方社会价值危机 的表现之一,反映了隔断 “原始纽带”后面临选择与 责任的独立个体为“逃避自 由”,不甘沦为“单向度的 人”而进行的非常规努力及 其失败。
“汪达尔行为”
汪达尔主义意味着对物 质、文化的极具毁灭性 的、彻底的破坏。一些 有着强烈的破坏欲望、 无法控制自己的破坏行 为的人,可称作汪达尔 主义者。其行为称为 “汪达尔行为”。
2014年5月19日清晨5时许,安徽省潜 山县梅城镇罗汉村平桥组一村民在上厕 所时赫然发现一名头朝下倒插在粪坑里 的女孩,下半身裸露,已经死亡。死者 年仅11岁,系当地平桥小学六年级女生,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生活由爷爷奶奶照 顾。警方勘察后分析,凶手是在前一天 晚上趁孩子在家睡觉时,撬开大门进入 屋内,持金属类钝器击打孩子头部,强 奸杀害后抛尸。
2.环境犯罪
许多西方国家除了将污染严 重的劳动密集型初级产业转 移到发展中国家,施行“祸 水外引”策略外,在国内都 制定了保护环境的刑事性法 规或刑事性条文,将惩治危 害环境的犯罪提上刑事司法 的议事日程。
3.智能犯罪 指运用现代高技术手段进行的犯罪,比如 计算机犯罪中的非法安装终端截取资料、 更改程序盗窃财产的滥用计算机犯罪与破 坏、盗窃计算机的犯罪。 危害极大且不易发现:100 例计算机犯罪案件中,只有1 例被发现,其中又只有70% 被披露。
犯罪现象论
二、犯罪测量的方法
(一)犯罪测量的指标体系
1.犯罪的量,包括犯罪总量和犯罪相对数; 2.犯罪结构与犯罪分布; 3.犯罪人与犯罪被害人; 4.犯罪现象危害性程度,主要可以从犯罪代价和 公众的公共安全感程度两个方面加以测量。
(二)几种主要的犯罪测量方法简介 犯罪测量的方法和过程,实即犯罪数据的
收集方法和过程。 收集犯罪数据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试
“犯罪黑数”或者“隐案”:实际犯罪数 与表面犯罪数之间的差额即实际犯罪数中 的那部分未知数。
犯罪黑数的规模目前并不明确。
※二、犯罪相对数
犯罪相对数,是用以表示犯罪流行状况或曰犯罪 在社会人口中的分布状况的相关比率。
(一)犯罪率 犯罪率是标示犯罪情况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犯罪相
对数字,它是指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已知犯罪案 件总数与该区域人口总数之比 ,通常以万分比或 十万分比来表示。
验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和统计法等。
1、犯罪调查
犯罪案件调查:发案时间、发案空间、案 件类型
犯罪人调查:犯罪人的分类、犯罪人家庭 环境调查、犯罪人社会环境调查、犯罪人 处遇调查、犯罪人犯罪前调查、犯罪人性 格和气质调查、犯罪人体质及遗传调查等
犯罪侵害调查:对人的侵害、队伍的侵害
被害人调查:犯罪为与被害人互动关系 的调查
犯罪现象结构是一个动态结构,但其内部 各类型犯罪的总的排列顺序又具有相当的 稳定性。
二、犯罪分布
犯罪分布是指犯罪现象的数量和类型在时 空条件下的存在状态和变动情况。 (一)犯罪空间研究与犯罪时间研究概述 1.犯罪地理学 2.犯罪生态学 3.犯罪地形学 4.犯罪时间研究
(二)犯罪分布研究获得的一些值得注意的 发现 1.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工业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之间在犯罪率和犯罪现象结构上,均 有明显差异。 2.在不同的温度地带,犯罪率以及犯罪结 构有所差异。 3.在同一国家内,犯罪发案率以及犯罪结 构也会呈现出地区性差异。
建国以来我国犯罪现象的阶段性特点及规律PPT
犯罪时空规律—农村外围农村犯罪具有城乡犯罪的二重性。 ②边远、内地农村,传统性犯罪较为常见,有三个 特点: a.盗窃、抢劫犯罪率最高; b.车匪路霸抢劫敲诈犯罪行为严重,犯罪人多为本 地农民; c.拐卖人口、强奸犯罪行为突出。 ③沿海农村制假造假方面的经济犯罪突出; ④集镇犯罪率比一般农村高得多。
三、十年动乱时期犯罪特点 (1966-1976)
第一,不少犯罪活动是在“革命”口号和 “革命”旗帜掩护之下,乘无政府盛行之 机,大搞打、砸、抢、抄、抓,严重破坏 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第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 罪严重突出。 第三,流氓犯罪活动猖獗。 第四,青少年犯罪数量大大增加。
四、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 犯罪特点(1977-1991)
第一,犯罪数量急剧上升,重大案件比重明显增大。 第二,犯罪数量在各区域全面增长,沿海地区和城市 增幅最大。 第三,侵财犯罪异常突出,作案手法有所发展。 第四,暴力犯罪增多,严重暴力犯罪比例提高。 第五,结伙作案、流窜作案突出。 第六,曾经绝迹的犯罪死灰复燃,社会丑恶现象滋生 蔓延。
犯罪时空规律—12个月中的犯罪分布
犯罪时空规律—季节变化规律
犯罪时空规律—24小时中的犯罪分布
犯罪时空规律—24小时中的犯罪分布
( 1) 总体上看, 涉黑组织属于黑恶势力的占极大 多数, 与国外的成熟组织相比, 带有黑社会性质的 犯罪组织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不具备境外、国外黑 社会组织的全部特征和完整形态。 ( 2) 当前中国大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主 要有六种类型: 渗透型、帮派型、企业型、家族 型、匪霸型、动财型。 ( 3) 黑恶势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部位和行业 特点。 ( 4) 黑恶势力已逐步向政治、经济领域渗透。
对犯罪现象的认识(小论文)
对犯罪现象的认识人们经常说犯罪是一种社会病态现象,是社会顽症。
要治理犯罪,就像治病一样,要“对症下药”。
“对症”就是找准犯罪原因,“下药”就是找出预防措施,而这里的“症状”就是犯罪现象。
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研究的基本素材和出发点。
犯罪现象是一种社会法律现象,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称。
笔者就犯罪现象所具有的特性在此进行浅析。
犯罪现象具有社会性、法律性、历史性和时空性。
1.社会性(1)从犯罪原因的角度,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病态现象”,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所决定的。
这些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道德、文化法制等因素。
(2)从犯罪对象的角度,犯罪破坏的是社会关系。
马克思:“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
统治关系就是一种社会关系,犯罪从根本上讲是侵害了某一社会关系。
(3)从危害后果的角度,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具有“社会危害性”。
2.法律性恩格斯:“法律是对一定社会秩序的确定和维护”,而“蔑视社会秩序的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就是犯罪”。
具体讲,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的现象。
它伴随着法律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法律的消亡而消亡。
非法律意义上的,即道德层面上的侵害行为,在人类社会中自古就有,也会始终存在下去,但它同犯罪行为有着本质的不同。
3.历史性犯罪现象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一定社会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又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消失(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4.时空性(1)时间性犯罪现象是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称。
即犯罪现象在一定时间内表现出一定规律性。
①不同历史时期特征犯罪现象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
由于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阶级结构不同,罪名的定义和罪种的产生发生变化,法律规定罪与非罪的界限有所不同,因而犯罪的质和量也不经相同。
②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由于犯罪现象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的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犯罪现象的质和量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章犯罪现象论
第二章 犯罪现象论
▪ 3、连带性犯罪行为。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目的而 实施的行为所引发的与行为目的无关的犯罪行为。 (四)按照行为形成方式不同,犯罪行为可分 为以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行为和以不作为方式实 施的犯罪行为。 1、以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行为,是指以积极的 行动实施某些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即“不当而 为”。 2、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行为,是指消极地 不实施法律义务所要求的某些动作,从而危害社 会的犯罪行为,即“当为而不为”。
第二章 犯罪现象论
三、犯罪现象的特征 犯罪现象的特征,是指为各类犯罪现象
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犯罪现象一般具有 以下特征: ▪ (一)直观性 ▪ (二)综合性 ▪ (三)时空性,即时间性和空间性 ▪ (四)饱和性
第二章 犯罪现象论
四、犯罪现象的类型 所谓犯罪现象的类型,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
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对纷纭多态的犯罪现 象经过一定程度的提炼、抽象后,依据其内在的 相似性而分析、划归的有关加害与被害、犯罪人 与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群落。 ▪ 1、显犯罪现象与隐犯罪现象 根据犯罪现象的显隐程度,可分为显犯罪现象与 隐犯罪现象。
第二章 犯罪现象论
▪ 犯罪率包括人犯率和发案率两种表现形式。 ▪ 人犯率是一定时空经法定诉讼程序确认的犯罪
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率。 ▪ 发案率是一定时空由公安、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和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率。 犯罪率的两种表现形式均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和制 约。 ▪ 一是刑事立法的变化。 ▪ 二是犯罪黑数的存在。
美国水门综合大厦
▪
第二章 犯罪现象论
▪ (2)环境犯罪。凡空气污染、水污染、 噪音污染,土地污染,水土流失,或 者化学制品以及核事故造成一定危害 而触犯刑律者,均为这类“法定犯 罪”。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法学本科
三、资料分析方法
四、成果述方法
【复习与思考题】
1.你认为犯罪学研究方法有什么价值?
2.如何理解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性?
3.论犯罪学研究方法论的某一个原则
4.如何进行犯罪学研究的准备工作?
5.如何在犯罪学研究中收集资料?
6.如何分析犯罪学研究资料?
三、精神病学理论
四、正常个性心理学理论
五、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 犯罪社会学理论
一、概述
二、社会结构理论
三、社会过程理论
第五节 批判犯罪学理论
一、概述
二、冲突理论
三、批判犯罪学理论
四、激进理论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六节 对犯罪原因理论的简要评价
2.分析实证学派的犯罪学研究及其利弊
3.简述20世纪后半期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特点
4.谈谈当代中国犯罪学研究的现状
【拓展阅读书目】
1.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德]施奈德著,吴鑫涛、马君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一、刑事政策学是个独立的学科
二、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一、社会学概述
二、犯罪学与社会学的联系
三、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
第四节 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一、心理学概述
二、犯罪学与心理学的联系
三、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区别
【复习与思考题】
1.犯罪学和刑法学对于犯罪问题的研究有什么不同?
2.如何理解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犯罪学的关系?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特点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特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治安,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摆在全社会面前。
据报载,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在各类违法犯罪人员中已达到70%,占同期25岁以下青少年犯总数的15%左右。
而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则日趋严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表现形式很多,他们小则偷偷摸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骚扰四邻,大则抢劫、盗窃、流氓、危害社会。
通过近几年来办理案件来看:1、偷窃扒拿等盗窃行为表现得十分普遍。
或从自己家中偷钱偷物,或偷别人钱物等。
城内某中学一名初一学生,从几岁开始经常在家中偷父母的钱,父母发现后没有引起重视,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后又发展到亲戚家中偷,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偷来的钱大部分用于打游戏、上网吧。
去年五月份,一次性从亲戚家中偷得现金1500元,买照相机,请同学吃饭,到新华路红茶坊吃套餐,一个下午花掉800元,这样的现象在中学有,在小学也有,有男生女生,他们抽烟、喝酒、打游戏机、上网吧、吃零食,家长给的零用钱满足不了,就去偷,偷少了不够花,就去偷大的。
如2000年5月,我们去办理一起盗窃案件,发现城内某一高中一名男生,17岁,自带一把螺丝刀,在城内某厂自车棚乘无人之机撬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锁,准备骑出厂区,被当场抓获。
在审查中发现该学生自九九年来先后在城内盗窃自行车6辆。
另外还发现该学生伙同其他同学,在城内的一些工厂、企业偷铜、铁等物品。
在办理案件中还发现有的同学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偷窃摩托车、自行车。
去年8月,在办理城内一起偷窃案件时,发现城内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时,乘营业员不备,从钱盒子中偷现金300元。
还有的小学生偷未锁的自行车到废品收购站卖,被抓获。
2、打架斗殴、流氓滋扰等违法犯罪活动尤为突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初、高中学生拉帮结派结伙斗殴现象。
(完整word版)犯罪学——答案
犯罪学试题一、简答1.简述犯罪黑数及形成原因犯罪黑数,又称犯罪暗数或刑事隐案,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犯罪黑数的主要原因:①立案不实,警方不破不立、隐瞒不立、立而不统、立案不准等。
②受害不报,被害单位、群体和个人,因担心名誉受损、害怕遭到报复、不信任警方等种种原因没有投诉,不愿或不敢报案。
③犯罪知情人因为害怕打击报复,顾及连带责任而持与己无关、消极观望等不作为心态不报案.④犯罪行为人为逃避刑罚制裁,隐姓埋名,流窜作案,制造现场假象嫁祸于人,以对抗警方打击,抵赖受害人、知情人的检举、控告等。
2.简述促成犯罪发生的主体因素一、心理学因素1、本能因素2、人格因素3、感情因素4、智力因素5、能力因素6、认知发展因素7、社会适应不良因素8、精神疾病二、心理学因素1、年龄因素2、性别因素3、体型因素4、遗传因素5、神经生理学因素6、生物化学因素3.菲利的“犯罪饱和法则”是在正常情况下,犯罪现象的总量以及增减幅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的规律。
犯罪统计资料表明,无论是自然犯罪还是法定犯罪,其总量都是继续增长的,但各年度之间有升有降,呈波动式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会累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
4.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P344)1、法制原则2、人道主义原则3、调动公众参与原则4、具体化原则5、统筹协调原则6、科学化原则7、动态性原则5.简述犯罪现象的3个层次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是三阶层递进式。
其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组成。
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属于违法之外,行为人亦必须负有责任. 该理论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首先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该当性就是构成要件符合性).如果符合,再判断该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
通常来说,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是具有违法性的行为。
但有时也有例外,例如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就是不具有违法性的行为.如果具有违法性,再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有责性,即行为人是否负有责任.通常来说,符合前两个要件的,就具有有责性。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征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犯罪现象这档子事儿。
你说犯罪现象,那可不是啥离咱特别远的东西呀!它就像那阴雨天里突然出现的乌云,让人心里怪不舒服的。
犯罪现象呢,简单说就是那些违反法律规定、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情况。
咱打个比方哈,就好比一个好好的社区,突然有人偷东西,这就是一种犯罪现象啦。
犯罪现象有好些特征呢。
首先啊,它具有社会危害性。
这就好像是一只老鼠钻进了粮仓,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损害呀。
犯罪行为可不单单是影响了个别人,而是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影响到好多人的生活和安全感。
还有呢,犯罪现象具有违法性。
这不是明摆着嘛,犯罪那肯定是违反法律的呀!这就跟你闯红灯一样,明知道不对还去做。
再者说,它具有多样性。
哎呀呀,那真是各种各样的犯罪都有啊!有盗窃的、抢劫的、诈骗的,还有更严重的暴力犯罪呢,想想都让人心里发毛。
你说这犯罪现象咋就不能少点呢?咱这社会多和谐多美好呀,非要弄些乱七八糟的犯罪来捣乱。
这就好像是一锅好汤里掉进了一粒老鼠屎,多恶心人呀!大家都本本分分地过日子不好吗?非要去触犯法律,伤害别人。
咱每个人都得有点责任感呀,要从自己做起,不去做那些违法犯罪的事儿。
也要多留意身边的情况,要是发现有啥不对劲的,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咱一起努力,把犯罪现象这只“大怪兽”给赶跑!让我们的生活重新变得安宁、和谐、美好。
咱可不能小瞧了犯罪现象,它就像个隐藏的敌人,随时可能冒出来捣乱。
但咱也别怕它,只要咱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它制服。
咱要相信正义的力量,相信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好,犯罪现象会越来越少。
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加油吧!。
资料:犯罪形态
形态学概述形态xínɡtài形态和型态有什么区别呢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
它不随人的意志改变而存在,如高山、树木、瀑布、溪流、石头等等。
自然形态又可分为有机形态与无机形态。
有机形态是指可以再生的,有生长机能的形态,它给人舒畅、和谐、自然、古朴的感觉,但需要考虑形本身和外在力的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存在;无机形态是指相对静止,不具备生长机能的形态。
自然形成,非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结果的形称“偶然形”,偶然形给人特殊,抒情的感觉,但有难以得到和流于轻率的缺点。
非秩序性,且故意寻求表现某种情感特征的形称为“不规则形”,不规则形给人活泼多样、轻快而富有变化的感觉,但处理不当会导致混乱无章,七零八落的后果。
“形态和型态”[form;shape;pattern] 事物的形式与状态形态是指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有时候被称为程式,指一种结构性要素,体现着对形态所流行的那个时代的重要观念的关注。
不同的元素的排列组合或者编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形态。
1.形状神态;形状姿态。
2.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3.事物的形状或表现。
1.形状神态;形状姿态。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唐朝上》:“冯绍正开元中任少府监,八年为户部侍郎。
尤善鹰鹘鸡雉,尽其形态,觜眼脚爪毛彩俱妙。
”巴金《家》二十:“还有山、石壁、桃树、柳树,各有各的颜色和形态。
”2.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一:“过去的宗派现在已经没有了。
目前剩下的,只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想形态的残余形态(format)有时候被称为程式(convention),指一种结构性要素,体现着对形态所流行的那个时代的重要观念的关注。
不同的元素的排列组合或者编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形态。
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一个电视节目的各个形式要素依照不同的组合方式、不同的功能指向,而最终形成的节目存在样态,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形式和内部构造。
第五章 犯罪现象的表现与测量
• • • • • •
一、个体犯罪现象与总体犯罪现象 1、个体犯罪现象 2、总体犯罪现象 二、静态犯罪现象与动态犯罪现象 1、静态犯罪现象 2、动态犯罪现象
• • • • • • •
三、犯罪事实构成现象 1、犯罪主体现象 犯罪主体的自然现象 犯罪主体社会现象 2、犯罪对象现象 犯罪被害人的现象 犯罪侵害物的现象
第五章 犯罪现象的表现与测量
•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表现形式
一、概念:一定时空中表征、反映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 进而为预防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 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 二、内容: 1、犯罪状况:指一定时空内犯罪的发量及其比率、类型、危 害程度、时空分布以及罪犯与被害人的构成状况. 2、犯罪特点:犯罪现象所表征出来的,发生与加害-被害、 犯罪人-被害人互动过程中的个别或一般的特殊性或共同性. 3、犯罪规律:一定时空中犯罪的升降涨落与犯罪人的变化发 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趋向.
• • • • • •
3、犯罪时间现象 案发的时间现象 犯罪的时期现象 4、犯罪空间现象 地域形态 地域关联
• • • •
5、犯罪心理现象 (1)犯罪心理过程 犯罪意识现象 犯罪情感现象:激情犯罪现象 应激犯罪现 象 • 犯罪意志现象:需要 动机
• • • • • •
(2)犯罪个性特征象征 犯罪个性倾向 犯罪个性心理现象: 性格特征、气质特征、能力特征 犯罪人格障碍现象: 偏执、依赖、强制、表演攻击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犯罪现象状况、特点及规律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犯罪现象状况、特点及规律分析一、1977 年—1982 年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一)1977 年—1982 年犯罪现象的状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尽管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其积累下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刑事犯罪案件持续大幅度增加。
在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案件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发生在经济领域里的犯罪现象也呈日趋严重的趋势。
(二)1977 年—1982 年犯罪现象的特点1.犯罪数量连年大幅度上升,犯罪案件的恶性复杂程度明显加剧,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
2.以获取物质为目的,发生在经济领域、以国家工作人员为主要主体的犯罪现象,也即通常所说的经济犯罪迅速泛滥,成为与治安犯罪同等严重的犯罪现象。
经济犯罪日益增加使犯罪结构发生变化。
形成改革开放至今约以治安犯罪和经济犯罪为主的犯罪格局。
3.犯罪主体及其组织形式出现了新的特点。
国家工作人员开始成为犯罪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罪犯开始在整个犯罪主体中占50%以上。
有组织的犯罪日益增多,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除反革命犯罪和经济犯罪外,多见于抢劫、流氓等严重刑事犯罪。
从1982年开始,农民作案数在案犯和案件总数中都超过60%。
4.犯罪现象开始出现地域特点。
这个时期,沿海和南方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向北方和中西部地区开始拉开差距,由此造成犯罪现象在地理分布上的东西和南北差异。
二、1983 年—1986 年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一)1983 年—1986 年犯罪现象的状况1983 年至1986 年的犯罪现象呈现一个明显的马鞍型。
由1981年的犯罪高峰骤降至1984年的谷底,然后又逐步回升、逐步反弹接近下一个高峰。
(二)1983 年—1986 年犯罪现象的特点(一)犯罪现象的起伏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体现。
犯罪总量处于低水平,呈现负增长或低速增长态势是这一时期刑事犯罪的第一显著持点。
(二)在刑事犯罪处于低速增长乃至负增长的同时,经济犯罪却呈现总量增长、形式日趋复杂的态势。
犯罪现象的名词解释
犯罪现象的名词解释嘿,你知道啥是犯罪现象不?犯罪现象啊,就好比是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一出出黑暗戏码!比如说,有人偷东西,这就是一种犯罪现象啦,就像一只老鼠在偷偷摸摸地找食物(例子:那个小偷在超市里鬼鬼祟祟的,不就像只找食的老鼠嘛)。
或者有人打架斗殴,哇,那场面可混乱了,这也是犯罪现象呀,就如同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例子:那两个人在街上打得不可开交,简直跟狂风暴雨似的)。
犯罪现象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哟!它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呢。
就好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会泛起层层涟漪(例子:一个人犯罪后,他的家人朋友都会受到影响,不就跟那石子的涟漪一样嘛)。
它会影响到受害者的生活,让他们陷入痛苦和恐惧之中。
想想看,如果是你被偷了东西,或者受到了伤害,那得多难受呀!而且犯罪现象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危害呢!它会破坏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让人们生活在不安之中。
这不就像是家里进了害虫,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例子:犯罪现象多了,社会就不太平了,就像家里有很多害虫一样)。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难道就任由犯罪现象肆虐吗?当然不行啦!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抵制犯罪现象。
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的事情。
同时,我们也要多关心身边的人,如果发现有人有犯罪的倾向,要及时劝阻和帮助他们。
这不就像是看到小火苗要赶紧扑灭,免得酿成大火嘛(例子:看到朋友有不好的念头,赶紧劝劝,就像看到小火苗赶紧灭掉一样)。
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的维护,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协助警察工作等等。
总之,犯罪现象可不是小事,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
我们不能对它视而不见,而是要行动起来,共同抵制犯罪现象!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安全!。
当代社会的新型犯罪形态
05
高科技犯罪
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的传统犯罪
电信诈骗
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利用虚假信息诱骗受害人进行转 账或提供个人信息,造成财产损失。
网络盗窃
利用黑客技术,通过攻击计算机系统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和财产 ,实施盗窃行为。
高科技跟踪
使用先进的定位技术和设备,对目标进行长时间、隐蔽的跟踪和 监视,侵犯他人隐私。
当代社会的新型犯罪形态
目录
• 引言 • 网络犯罪 • 经济犯罪 • 跨国犯罪 • 高科技犯罪 • 社会问题与新型犯罪的关系
01
引言
当代社会犯罪现象概述
犯罪率上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犯罪现象 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给社
会治安带来了严峻挑战。
犯罪手段多样化
当代社会的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包 括网络犯罪、金融犯罪、跨国犯罪 等,给打击犯罪带来了巨大困难。
跨国洗钱
资金来源与去向
01
跨国洗钱涉及将非法所得通过一系列复杂交易掩盖其真实来源
和性质,最终将资金合法化并转移至其他国家。
洗钱手段
02
犯罪分子利用金融机构、空壳公司、虚拟货币等手段进行洗钱
操作,以逃避金融监管和执法机构的追查。
社会危害
03
跨国洗钱为犯罪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加剧犯罪现象的蔓延,同
时破坏金融秩序和经济发展。
04
跨国犯罪
跨国贩毒
1 2 3
毒品来源与运输
跨国贩毒通常涉及多个国家的毒品生产和运输网 络,犯罪分子利用国际边境漏洞进行非法交易。
贩毒手段
犯罪分子采用各种手段隐藏毒品,如利用合法货 物掩盖、人体藏毒等,以逃避海关和执法机构的 检查。
社会危害
跨国贩毒导致毒品泛滥,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人 民健康,同时引发暴力犯罪、腐败等一系列问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犯罪分布
• 犯罪分布是指犯罪现象的数量和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 布。
• 1.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工业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犯 罪率和犯罪现象结构上,均有明显差异。
• 2.在不同的温度地带,犯罪率以及犯罪结构有所差异。 • 3.在同一国家内,犯罪发案率以及犯罪结构也会呈现出
地区性差异。 • 4.城市与乡村的犯罪率与犯罪结构有所差异。 • 5.在城市,犯罪呈一定的区域分布。 • 6.犯罪地形学研究表明,特定的地形条件可能特别有利
的相关统计 。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量
• 一、犯罪总量与犯罪黑数 • 犯罪总量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内犯
罪案件或犯罪人的总数或者绝对数。它通 常是指犯罪案件或犯罪行为总数,但也可 以指犯罪人总数。
• 犯罪学以及犯罪统计实践中所说的犯罪总 数,通常是指警察、法院等专门机关所掌 握的已知犯罪案件或者案犯的数字。
• 重新犯罪率是指已经被定罪量刑而再次实 施犯罪行为的犯罪人总数与特定区域刑满 释放人员总数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 监禁率。可以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计算 方法是以特定时期囚犯人口总数除以特定 时期人口总数(再乘以常数),另一种计 算方法是以特定时期囚犯人口总数除以该 时期犯罪人口总数(再乘以常数)。
• 犯罪现象危害程度是指具有一定量和一定结构的 犯罪现象所蓄含的社会破坏性能量的总量或总体 水平 。
犯罪现象存在的形态
第一节 犯罪测量概述
• 一、犯罪测量的概念 • 犯罪测量是运用调查、统计等方法系统收
集和分析犯罪数据及相关资料,按照一定 的指标体系,对特定时期犯罪现象的规模 和严重程度进行定量化的描述和评估。换 言之,犯罪测量是对犯罪现象的真实存在 状态和存在过程做量化的描述和评估。
• 犯罪测量不同于犯罪原因研究。
• 二、犯罪相对数
• 犯罪相对数,是用以表示犯罪流行状况或曰犯罪 在社会人口中的分布状况的相关比率。
• (一)犯罪率
• 犯罪率(crime rate)是标示犯罪情况的一个最为重 要的犯罪相对数字,它是指特定时期、特定区域 已知犯罪案件总数与该区域人口总数之比 ,通常 以万分比或十万分比来表示。
• (二)重新犯罪率
• 三、犯罪测量的方法 • (一)犯罪测量的指标体系
• 可以从下述几个主要犯罪测量指标建立犯罪测量 指标:
• 1、犯罪的量,包括犯罪总量和犯罪相对数; • 2、犯罪结构与犯罪分布; • 3、犯罪人与犯罪被害人; • 4、犯罪现象危害性程度,主要可以从犯罪代价和
公众的公共安全感程度两个方面加以测量。
• (二)犯罪数据资源
• 以下几种犯罪研究或统计,是犯罪测量的主要数 据来源:
• 1.警察部门的统计 • 2.被害人调查 • 3.自我报告研究 • 4.知情人调查以及组合式调查 • 5.犯罪代价评估 • 6.社会公共安全感调查 • 7.其他数据资源
• (三)中国犯罪现象的数据资源 • 我国可征的犯罪数据资源主要有: • 1.公安部门的刑事案件以及治安案件统计。 • 2.法院系统的已审结的刑事案件统计。 • 3.监狱系统的罪犯统计。 • 4.检察系统的统计。 • 5.国家安全机关的统计。 • 6.工商、税收、海关、卫生检疫等行政执法部门
• 三、犯罪指数
• 犯罪指数是指可以反映和推测犯罪现象实 际规模和严重程度的指示性数字。
• 由于犯罪黑数的存在,全部已知犯罪的绝 对数和相对数,实际上都只是犯罪指数, 犯罪的实际数字和实际发生率只能通过这 些指数来推测。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结构与分布
• 一、犯罪现象结构 • 犯罪现象结构,是指作为一个总体事实的犯罪现
• 漏斗效应:
• 表面犯罪数和法定犯罪数已知犯罪数或记 录在案的犯罪数,在犯罪理论中称为“犯 罪明数”,实际犯罪数与表面犯罪数之间 的差额即实际犯罪数中的那部分未知数, 在犯罪学理论中称为“犯罪黑数”或者 “隐案”,是已经实际发生而因种种原因 未被发现和未被纳入官方犯罪统计之中的 那部分犯罪案件数,
于犯罪的发生。 • 7.犯罪具有一定的季节分布和时刻分布。
第四节 犯罪人与犯罪被害人
• 一、犯罪人的特征 • (一)犯罪人的性别特征 • (二)犯罪人的年龄特征 • (三)犯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 • (四)犯罪人的种族分布
• 二、犯罪被害人的特征 • 犯罪被害人是犯罪危害结果的承受者。 • 1.被害人的性别 • 2.被害人的年龄 • 3.被害人的种族及社会经济地位
象内部各类型犯罪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 对犯罪现象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种具
体的犯罪类型,这些犯罪类型是犯罪现象结构的 要素。 • 作为一种量的对比关系的犯罪现象结构,在相当 大程度上反映着犯罪现象的质,它实际上可以作 为测定犯罪现象的质一个重要指标。 • 犯罪现象结构是一个动态结构,但其内部各类型 犯罪的总的排列顺序又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第五节 犯罪现象的质:犯罪危害量
• 一、概述 • 犯罪现象危害程度的测量较之犯罪现象总
量测量和犯罪现象结构测量要复杂得多, 运用何种方法测量以及其具体测量指标如 何建立,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 犯罪现象危害程度与犯罪现象严重程度是相互关 联而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 犯罪现象严重程度是指特定社会的犯罪现象通过 其量、质及结构等三方面特征所反映出来的综合 性状态。
• 犯罪发生论(犯罪原因)研究是一种解释性研究。
• 犯罪测量则一种典型的描述性研究。
• 犯罪测量主要回答以下问题:犯罪总量和犯罪率 是多少,在一定时期内有无发生变化?犯罪何时 发生?犯罪在何地发生?犯罪行为由哪些人实施? 谁更容易成犯罪被害人?犯罪给社会和个人造成 的损害有多大?公众对不同罪测量的过程,是收集和分析犯罪现象 的经验素材的过程,这对于作为一门经验 学科的犯罪学来说,有着重要的基础性意 义。
• 犯罪测量包括犯罪现象规模测量和犯罪现 象严重程度测量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反映 犯罪现象量的特征,后者主要反映犯罪现 象质的特征。二者往往难以截然分开。
• 二、犯罪测量的意义 • (一)认识犯罪现象的真实状况 • (二)理论创新 • (三)验证理论 • (四)指引和评价刑事政策与刑事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