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石学》岩浆岩的成分

合集下载

岩浆岩岩石学——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岩浆岩岩石学——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岩浆岩的结构(Texture) :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 包括玻璃)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Structure) :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一、岩浆岩的结构:(一) 、岩浆岩的结晶程度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

多见于深成侵入岩中,说明岩石结晶条件好,缓慢结晶的产物。

2、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

多见于火山岩中,是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

3、半晶质结构岩石由部分晶体和部分玻璃质组成。

多见于浅成岩和火山岩中。

雏晶结构: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的、不稳定状态下的固态物质,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脱玻化,转化为结晶物质,在脱玻化初期,形成一些颗粒极细的结晶物质,称为雏晶。

如果岩石主要由雏晶组成,则其结构称雏晶结构。

霏细结构:脱玻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极细的、它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但颗粒间界线模糊,形状不规则,称霏细结构。

球粒结构:脱玻化可形成球粒,它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生长的长英质纤维构成的球状生成物,也可呈扇状、束状等。

岩石中有球粒组成时,则其结构称为球粒结构。

如果外形似球状,但其成分不是长英质,而是辉石和斜长石,则称球颗结构。

前者多见于中酸性、酸性岩石中,后者则出现在基性火山岩中。

(二) 、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1、显晶质结构肉眼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显晶质结构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1) 、粗粒结构:矿物直径>5mm(2) 、中粒结构:晶粒直径在2〜5mm 之间(3) 、细粒结构:2〜0.2mm(4) 、微粒结构:<0.2mm2 、隐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者。

如果在显微镜下可以看清矿物颗粒者,称显微晶质结构;如果镜下只有偏光反映,而无法分辨矿物颗粒者,称显微隐晶质结构。

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划分为三种结构类型:(1) 、等粒结构: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岩浆岩的主要成分

岩浆岩的主要成分

岩浆岩的主要成分
岩浆岩是一种火成岩,形成于地壳深部,是地球内部物质通过火山作用喷发到地表后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成分取决于其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但一般包含以下几种主要成分:
硅酸盐矿物(Silicate Minerals):
岩浆岩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石英、长石(正长石和斜长石)、角闪石、电气石等。

这些矿物含有丰富的硅氧化物。

铝质矿物(Aluminum Minerals):
长石和角闪石等矿物中含有铝,因此岩浆岩中通常富含铝质矿物。

镁铁矿物(Magnesium-Iron Minerals):
岩浆岩中还包含一些富含镁和铁的矿物,如橄榄石、辉石等。

钾长石(Potassium Feldspar):
钾长石是一种特殊的长石,富含钾元素。

在一些岩浆岩中,钾长石可能是主要的矿物之一。

铁镁质矿物(Ferromagnesian Minerals):
包括橄榄石、辉石等富含铁和镁的矿物。

玄武岩矿物(Basalt Minerals):
玄武岩是一种常见的岩浆岩,其矿物组成包括橄榄石、辉石、钙长石等。

玻璃质基质(Glassy Matrix):
在一些快速冷却的岩浆中,可能形成玻璃质基质,其中包含未结晶的玻璃。

其它矿物:
除了上述主要成分外,岩浆岩中还可能包含一些次要矿物,如磷灰石、黑云母、白云母等,取决于岩浆的具体组成和条件。

总体而言,岩浆岩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其次是铝质矿物、镁铁矿物、钾长石等。

这些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比例决定了岩浆岩的具体分类和性质。

(完整word版)岩浆岩试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word版)岩浆岩试题及参考答案

岩浆岩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岩石,2. 岩浆岩,3. 结晶岩,4. 岩石学,二、填空1、岩浆岩石学是研究 , , , 及 , , , , ,, , , 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一、名词解释1、岩浆,2,岩浆作用,3,侵入作用,4,喷出作用,5,侵入岩,6,喷出岩,7,熔岩,8,火山碎屑岩。

二、填空1、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 。

2、侵入岩按形成深度可分为和。

3、喷出岩可分为和。

4、岩浆作用按侵入位置可分为和。

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一名词解释1、岩浆岩的产状,2、岩浆岩的相,3、透式喷发,4、裂隙式喷发,5、中心式喷发,6、熔岩流,7、火山口,8、破火山口,9、岩盆,10、岩盖,11、岩床,12、岩墙,13、岩株,14、岩基二填空1、常见的喷发类型可划分为: , , 。

2、火山锥依物质组成不同分为: . 和等三种。

3、火山岩相主要有喷出相, , 和。

喷出相又可分为 . . 三个相。

4、侵入相的划分一般为 , 和 .第四章岩浆岩的物质成分一名词解释1、主要矿物,2、次要矿物,3、副矿物,4、正常矿物,5、残余矿物和反应矿物,6、系列指数或里特曼指数,7、硅铝矿物8、铁镁矿物二填空1、岩浆岩的主要氧化物有:等九种.2、按岩浆岩的SiO2 的含量可把岩浆岩分为: , , , 。

3、按里特曼指数( s )可把岩浆岩划分为: ,, 。

4、岩浆岩的矿物按它们的含量可分类. , , 等三类.5、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可分为: , , 和。

第五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一、名词解释1、岩浆岩的结构构造,2、岩浆岩的结构,3、岩浆岩的构造,4、斑状结构,5、似斑状结构,6、反应边结构,7、包含结构, 8、枕状构造, 9、流纹构造二、填空1、岩浆岩的结构分为三大类: , , 。

2、显晶质结构按颗粒大小分为: ,, , ,。

3、岩浆岩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 , 和。

岩浆岩岩石学——岩浆岩的成因

岩浆岩岩石学——岩浆岩的成因

第十三章岩浆岩的成因由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岩浆岩种类繁多,性状各异。

现简要介绍形成岩浆岩的岩浆种类及其来源;形成岩浆岩的地质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

这些都是岩浆岩成因方面的重大问题,也是地质科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目前仍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

一、原始岩浆的种类和起源根据目前研究,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并把直接来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始岩浆。

岩浆岩种类虽然繁多,但原始岩浆的种类却极其有限,一般认为仅三、四种而已,即只有超基性(橄榄)岩浆、基性(玄武岩浆)、中性(安山)岩浆和酸性(花岗或流纹)岩浆。

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经过一个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在十九世纪中叶布恩森(Bonson,1851)曾提出有玄武岩浆和花岗岩浆两种原始岩浆的主张,但关于花岗岩浆的论点一直未受重视,一些学者却坚持认为只有一种玄武岩浆,而所有的岩浆岩都是由玄武岩浆派生出来的。

这就是本世纪初至20年代期间风行一时的岩浆成因一元论。

最早提出一元论者是戴里(Daly)和鲍文。

但一元论不能解释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地质事实,即花岗岩在大陆地壳中的分布要比玄武岩广得多,例如据计算,花岗岩的分布面积比玄武岩大五倍,比其他深成岩大二十倍,并且花岗岩几乎不与玄武岩共生。

进入本世纪三十年代,列文生—列森格和肯尼迪(Kenndy,1933)根据花岗岩和玄武岩同为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浆岩这一事实,又重新昌导花岗岩浆和玄武岩浆两种原始岩浆的论点,即所谓岩浆成因二元论。

本世纪中期前后,有人针对环太平洋“安山岩线”和阿尔卑斯型超基性侵入岩这种地质事实,又提出了安山岩浆和橄榄岩浆的论点。

于是进入了所谓岩浆成因的多元论阶段。

目前认为种类繁多的岩浆岩就是从橄榄岩浆、玄武岩浆、安山岩浆、花岗岩浆通过复杂的演化作用形成的。

这几种原始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底层的固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局部熔融(重熔)产生的。

局部熔融是现代岩浆成因方面的一个基本概念,大致解释如下:和单种矿物比较起来,岩石在熔化时有下列两个特点:第一,是岩石的熔化温度低于其构成矿物各自单独熔化时的熔点;第二,是岩石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有一个温度区间,而矿物在一定的压力下仅有一个熔化温度。

《岩浆岩石学》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岩浆岩石学》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温度高于矿物结晶温度的岩浆,称为过热岩浆。 温度高于矿物结晶温度的岩浆,称为过热岩浆。 过热岩浆喷出时不含斑晶,而且粘度小,流动性大。 过热岩浆喷出时不含斑晶,而且粘度小,流动性大。 在骤冷情况下, 成全部为玻璃质的岩石。 在骤冷情况下,形成全部为玻璃质的岩石。在较慢的 冷却条件下结晶,可形成无斑隐晶结构。 冷却条件下结晶,可形成无斑隐晶结构。
600 酸性岩浆 中性岩浆 基性岩浆
400
频 数
200
0 0.1 0.5 F(%) 0.9
李福春,朱金初,金章东,2000 地质地球化学,28(2):8-13
2.岩浆的温度
岩浆的温度, 岩浆的温度,可以直接从现代火山喷出的熔 岩流测定出来,也可以用间接的方法求出。 岩流测定出来,也可以用间接的方法求出。 直接测量 喷出熔岩的温度范围一般在700-13000C之间。 喷出熔岩的温度范围一般在 之间。 之间 玄武岩一般为1000-13000C,安山岩一般为 玄武岩一般为 , 900~10000C,流纹岩一般为 ~ ,流纹岩一般为700~9000C。组 ~ 。 分愈酸性,温度愈低。 分愈酸性,温度愈低。
花岗岩浆在侵入于压力大的深处,溶解大量挥发份,由于岩浆粘度小, 花岗岩浆在侵入于压力大的深处,溶解大量挥发份,由于岩浆粘度小 , 冷却速度慢,矿物结晶条件好,因此粒度较大,含挥发份的矿物较常见, 冷却速度慢,矿物结晶条件好,因此粒度较大,含挥发份的矿物较常见, 岩浆期后的气成热液作用也较发育。喷出地表后,温度、压力降低, 岩浆期后的气成热液作用也较发育。喷出地表后,温度、压力降低,挥发 份大量逸出,岩浆粘度大增,因此,酸性熔岩结晶差,玻璃质多, 份大量逸出,岩浆粘度大增,因此,酸性熔岩结晶差,玻璃质多,气孔发 形成具多孔构造的岩石,或难于流动,形成具流纹构造的流纹岩, 育,形成具多孔构造的岩石,或难于流动,形成具流纹构造的流纹岩,或 气体急速膨胀,形成火山碎屑锥及火山碎屑流。 气体急速膨胀,形成火山碎屑锥及火山碎屑流。

岩浆岩石学

岩浆岩石学

三、岩浆岩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1.SiO2含量对火成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
① SiO2过饱和矿物:辉石、长石、角闪石、 云母类矿物,可与石英共生。 ② SiO2不饱和矿物:橄榄石、霞石、白榴石, 不与石英共生。 ③ SiO2饱和矿物:SiO2含量适当时

2.碱质含量对火成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影 响
钾钠长石:
①钾系列(钾>钠): 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 ②钠系列(钠>钾): 歪长石、反条纹长石
白榴石、霞石主要在碱性岩石中

2.色率:
定义: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体积百分 数) 超基性岩色率>90% 基性岩色率=90~40% 中性岩色率=40~15% 酸性岩色率<15%
SiO2在主要元素中含量最高,是岩浆岩中的重 要标志: SiO2 <45%:超基性岩 SiO2 =45~53%:基性岩 SiO2 =53~66%:中性岩 SiO2 =66~75%:酸性岩 SiO2 >75%:超酸性岩(白岗岩)
(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1.矿物成分分类:
i)铁镁矿物-暗色矿物 主要是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黑云 母类 ii)硅铝矿物-浅色矿物 主要是石英类、长石类和似长石类: 石英分两种变体:低温石英(α 石英) 高温石英(β 石英)
Q
石英(暗色)和碱性长石(浅色)交生
vii) 条纹结构: 钾长石和钠长石有规律地交生称为条 纹结构。具条纹结构的长石,叫 条纹长石 。 条纹结构有 正条纹结构和反条纹结构之分。前者指条纹长石中钾长
石为主晶而钠长石为含量低的客晶呈条纹分布于钾长石之中。 反之,则称为反条纹结构。条纹结构是矿物结晶后,又发生 了固溶体分离所形成。这类条纹具定向性,常沿主晶的某一 结晶学方向均匀分布,条纹的形态及分布比较规则。也有一 些条纹为交代成因,条纹常常较主晶新鲜,多呈不规则的树 枝状、网脉状,定向性不明显,常顺主晶的裂隙、解理、边 缘等处分布。

《岩浆岩石学》岩浆岩的成分

《岩浆岩石学》岩浆岩的成分
第四章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第一节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第二节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第三节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第一节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一、岩浆岩的主要造岩元素 据地壳中元素丰度值的研究,地 壳主要由十二种元素O,Si,Ti、Al、 Fe、Mn、Mg、Ca、Na、K、H、P 组成,这些元素占地壳总重量的99 %以上,称为主要造岩元素。
微量元素是岩石种类及系列划分 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岩石成因及 演化的重要信息。定量的研究微量 元素的丰度、变化、分配,不仅可 以帮助我们探讨岩石形成的物理化 学条件,而且对研究大地构造环境 及指导找矿,也有重要意义。
三、岩浆岩中的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一般指原子序数为57-71 的元素外 另加Sc(21) 的元素外, Sc(21 稀土元素一般指原子序数为 57-71的元素外 , 另加 Sc(21) 和 57 Y(39 39) 这是一组化学性质近似,难熔,而且难分离的元素族。 Y(39)。这是一组化学性质近似,难熔,而且难分离的元素族。 在岩浆岩中, Pm主要为人工放射性产物外 其余16 主要为人工放射性产物外, 16个元素 在岩浆岩中 , 除 Pm 主要为人工放射性产物外 , 其余 16 个元素 及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十分近似。它们常常紧密共生, 及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十分近似。它们常常紧密共生,共同 产出,不易受后期次生变化的干扰,一经“记录”于岩石中, 产出,不易受后期次生变化的干扰,一经“记录”于岩石中,容 易被保存下来,因此它是岩浆岩的一种很好的成因标志。 易被保存下来,因此它是岩浆岩的一种很好的成因标志。 不同稀土元素的性质和在岩石中的行为毕竟还有差别。 La不同稀土元素的性质和在岩石中的行为毕竟还有差别。由LaSm这前六种元素加上 Eu, 称轻稀土元素, 归铈族, 这前六种元素加上Eu Sm 这前六种元素加上 Eu , 称轻稀土元素 , 归铈族 , 后九种元素 (Gd—Lu外加Y)属钇族,称重稀土。它们在岩浆形成演化过程中, Lu外加Y)属钇族 (Gd Lu外加Y)属钇族,称重稀土。它们在岩浆形成演化过程中, 在重力场的作用下,由于稀土元素本身性质的差异及在矿物中赋 在重力场的作用下, 存状态的不同,导致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 存状态的不同,导致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这种分异导致稀土 元素丰度值的变化,这又称稀土元素的分馏(分离) 元素丰度值的变化,这又称稀土元素的分馏(分离)。

《岩石学》第1章 岩浆及岩浆作用

《岩石学》第1章 岩浆及岩浆作用

I. 压力增加,挥发份溶解度增加,粘度降低; II. 压力达到一定值,挥发份饱和,粘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加.
粘度
饱 合 点
压力
二、 岩浆的物理性质
3、 岩浆的密度(一般为2.2g/cm3~3.1g/cm3)
影响因素:岩浆的化学成分、压力和温度 (1)化学成分:基性岩浆密度大,酸性岩浆密度小; (2)压力增加,分子间距减小,体积变小,岩浆密度增 大。 例如:玄武质岩浆 p=1×105pa时,ρ=2.63g/cm3 p=17×108pa时,ρ=2.90g/cm3 (3)温度增高,分子间距增大,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b. 岩盖:又称岩盘,上凸下平的穹隆状水平整合侵入体。
岩盖
岩盆
(一)、侵入岩的产状
1、 整合侵入体: c. 岩床( 岩 席):厚薄均匀的近水平产出的与地 层整合的板状侵入体。 d. 岩 鞍:产于强烈褶皱区,褶皱过程中,岩浆挤 入褶皱顶部软弱带-背斜鞍部或向斜槽部所形成的同生 整合侵入体。
(一)、侵入岩的产状
岩基
(二)侵 入 岩 的 相
侵入岩相的划分主要是以岩石形成的深 度为纲,深度不同,影响到岩浆的温度、 压力、冷却快慢、挥发份的散失等一系列 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而这些条件与岩石 的成因及岩石外貌、成分等有不可分割的 关系。目前一般将侵入岩分为三种相:
a. 浅成相(0~3km):细粒、隐晶质及斑状结构等, 可见熔蚀暗化现象。多见高温矿物,岩体规模较小。 ※浅成相与次火山相特征很相似,区别是看它们是否 与火山岩有成因联系,如果与火山岩有关系,则为次火 山岩;否则就是浅成岩。 b.中深成相(3~10km〕:中粒、中粗粒、似斑状结 构;多为中低温矿物;岩体规模较大。 c. 深成相(>10km):岩体规模较大;结晶粗大,多 为块状规则;多为低温矿物。

岩浆岩岩石学

岩浆岩岩石学

1、岩浆的概念。

目前一般认为,作为岩浆需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是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②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③炽热、粘稠、并且含有挥发分:④为熔融体。

2、原生岩浆、母岩浆、派生岩浆和进化岩浆的概念。

原生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未发生变异的岩浆。

母岩浆:能够通过各种作用(分异作用、同化作用、混合作用等)产生的新的液态岩浆。

派生岩浆:由母岩浆通过各种作用(分异作用、同化作用、混合作用等)产生的新的岩浆。

进化岩浆:经分异作用产生的派生岩浆,又可称为进化岩浆。

风化作用强的表示进化程度高。

3、试述岩浆形成的基本条件。

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区域岩石:岩浆发生之前已经存在于地幔或地壳的岩石,是熔融岩浆的母岩。

②热能的累积:1)热的物质流和热流体产生的热对流:2)放射性生热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③时间的积累:地质的时间尺度。

④其他因素:如粘性剪切力。

4、试述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

①成分:岩浆的酸度越大,粘度一般越大。

②温度;温度增高则黏度减小,流动性增加。

③挥发组分含量:含量越多,岩浆的黏度就越小。

④固体碎屑含量:它的含量的真多会增加岩浆的黏度。

5、试述岩浆上升和侵位的机制。

①底辟作用:岩浆加热顶部围岩,使其粘度降低,自身则因浮力上升,迫使围岩向下流动,并占据其腾出的空间。

②顶蚀作用:热的岩浆上升,引起顶部围岩被挖蚀、炸裂,在顶部围岩炸裂块下沉的同时,岩浆侵入到裂隙中。

③岩墙扩展作用:岩浆在压力的驱使下注入围岩裂隙,并通过挤压围岩使其扩展成狭窄的岩浆通道(岩墙),并沿该通道上升。

④火山口沉陷作用:在近地表地区,如果已就位的岩浆房因岩浆喷发作用而变得空虚,上部的岩层就会断裂成块体发生沉陷,围岩中形成环状裂隙,岩浆则乘虚而入,形成环状杂岩体。

6、试述岩浆作用及相关岩石(侵入岩、喷出岩、次火山岩等)。

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在其挥发份及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有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的总体,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岩岩石学1

岩浆岩岩石学1
A 岩相学(显微结构) B 矿物成分 (X光,EPMA),包裹体成分 C 岩石地球化学(元素,同位素) D 同位素年代学 E 模拟(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 F 岩石的成因与大陆动力学过程研究
四、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岩相学 偏光显微镜
四、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包裹体观察测试
四、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同位素方法-可以示踪和测年
三、岩石学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1.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 基础学科之一,尤其是 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 球物理学的基础。
2.2. 我们野外看到的对 象绝大多数是岩石,是 我们接触的具体物质。
三、岩石学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3. 岩石学研究意义
水文地质-水资源寻找与 开发,
工程地质-建筑物,水库, 大坝
矿床地质-所有矿产都是 在各类岩石之中
第一节 岩浆与岩浆岩
岩浆的成分
一、岩 浆
岩浆中含量最多的八种元素(基本上与地
壳的成分相似+气体)
元素 O Si Al Fe Ca Mg Na K
重量百分比 1 45.5 26.8 8.40 7.06 5.3 3.2 2.3 0.90
离子半径 2 1.40 0.42 0.51 0.64 0.99 0.66 0.97 1.33
全新世火山
新疆于田普鲁火山
全新世火山
云南腾冲火山
全新世火山 广西北海涠洲岛
全新世火山 广西北海涠洲岛
全新世火山 琼北火山
第一节 岩浆与岩浆岩
火山喷发的物质 气体——挥发份
固态物质——火山碎屑 熔融物质——熔岩流(岩浆)
气体亦叫挥发份,一般由H2O、 CO2、SO2等组成,下图为S气体
圣海伦斯山,水蒸汽柱,汽柱高达1000 余米。
四、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2.岩浆岩的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

2.岩浆岩的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
中性 岩浆岩
酸性 岩浆岩
(Mg,Fe)2 SiO4
超基性岩浆岩
Ca(Mg,Fe,Al)[ Si, Al] 2O6
CaAl2Si2O8
Ca2Na (Mg,Fe)4( Al, Fe)[( Si, Al)4 O11](OH)2
K(Mg,Fe)3[AlSi3O10](OH,F)2 NaAlSi3O8
KAlSi3O8 KAl2[AlSi3O10](OH)2
5. 外生矿物 岩浆受外营力,如地表风化形成的矿物,也称
表生矿物。如绢云母、高岭石。岩浆期后矿物,尤 其是一些自变质矿物常常与外生矿物难以区别,镜 下无法区分时,统称为次生矿物。
(四)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共生矿物:同一成因、同一成岩(成矿)阶段生成 的,在空间上共同存在的不同矿物。
2. 次要元素 Pb,Zn,W,Mo,Sn,H,Mn,B等,不到1%。这些元素含 量虽然很低,但可富集成矿,有着重要意义。
3. 以氧化物表示
SiO2,Al2O3, Fe2O3,FeO, MgO,CaO, K2O,Na2O 和 H2O 等9种最重 要,占岩浆岩平 均化学成分的 99%以上。
4. SiO2是最重要的成分 是岩石酸性程度(基性程度)的度量标志。
3. 岩浆期后矿物
在岩浆已基本上凝固成固体的岩石后,由于 受残余挥发份和岩浆期后溶液作用而生成的矿物 。它们往往交代原生矿物或充填在矿物的孔隙及 晶洞中。
4. 它生矿物 它们是由于岩浆同化了围岩和捕虏体所引起的
。这类矿物的形成反映了岩浆中外来组分的参与。 如富铝矿物红柱石、堇青石、矽线石就是岩浆同化 了富铝围岩的产物。
Mg→Fe→Ca→Na →K
1922年美国岩石学家鲍文根据硅酸盐熔浆的物 理化学实验及岩石中矿物生成顺序和结构特征的资 料,提出了玄武岩浆冷却过程中矿物结晶顺序的反 应系列,称为鲍文反应系列。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例如 锆石、磷灰石
第四节 火成岩的矿物成分
二、火成岩造岩矿物的分类
矿物成因的差异
➢原生矿物: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形成,并在岩石形成 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矿物。如角闪石、长石。
➢次生矿物:主要是地表风化和岩浆期后蚀变而形成 的矿物(产状上限于风化带内)。如钾长石的高岭土化, 橄榄石的蛇纹石化。
➢它生矿物:岩浆与围岩或捕虏体反应所形成的矿物。 如:硅灰石、红柱石,不是火成岩中出现的矿物,而 是由于同化、混染所致。
SiO2 >65 52-65 45-52 <45
第三节 火成岩的化学成分
一、火成岩的基本化学组成
4 .主要成分:硅酸盐
以氧化物形式表示:SiO2, Al2O3, FeO, Fe2O3, MgO, CaO, Na2O, K2O, H2O
SiO2 = 40%~75%
挥发份 (<6%) H2O, CO2, CO, N2, SO2, SO3, H2S, HCl, H2F
一般情况下它略高于天然岩浆开始结晶的温度,因为熔融 实验往往在干的条件下进行,而天然岩浆中挥发组分(主要是 水)将会降低岩浆的结晶温度。
第二节 岩浆的性质
一、岩浆的温度
c.肉眼观察熔岩流或熔岩丝的颜色
在晴朗的天气和良好透视的情况下,熔岩流的
颜色和相应温度的关系如下:
白色 1150℃ 亮的鲜红(樱桃红)色 700℃
第五节 火成岩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的关系
火成岩的矿物组成取决于岩浆的化学成分和结晶环境, 通过矿物组成和结构的研究可以揭示岩浆的结晶条件。

喷出地表


岗 侵位于地壳浅部
质 岩
(3—5km)
浆 侵位于地壳深处
(>5km)

岩石学_岩浆岩课件 第四章 岩浆岩的成分和分类

岩石学_岩浆岩课件 第四章 岩浆岩的成分和分类

20
W(CaO)/%
K2O、Na2O与SiO2成 15
正相关,随酸度增加
10 5
而增加;Al2O3、CaO 变化较复杂,从超基
0
30
40
50
60
70
80
W ( S i O 2) / %
10
W(Na O)/% 2
0
30
40
50
60
70
80
W ( S i O 2) / %
7
6
5
4
3
2
1
0
30
40
50
60
Na2O+K2O
Al2O3在火成岩的平均组成中含量仅次于SiO2,岩浆中Al2O3的 丰度高,则粘度加大;而且暗示岩浆岩中长石的含量高。同
Al2O3
时它还是岩石进一步分类和成因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如亚碱 性玄武岩中Al2O3>16%者被称为高铝玄武岩,是岛弧火山岩 中(15的摩一尔个数重,要 常特 表征 示。 为花A/C岗N岩K中)A>Pl1h2.O1者3/(,N多a2为O+S型K2花O+岗C岩aO。)
Sample SiO 2 TiO 2 Al2O 3 Fe2O 3 FeO MnO MgO CaO N a2O K2O P2O 5 LO I TO TAL DS-1 4 1 .5 9 4 .4 0 9 .7 8 1 2 .9 0 5 .0 8 0 .1 7 9 .2 6 1 2 .4 9 2 .9 9 3 .1 4 0 .9 8 2 .0 1 9 9 .7 1
Relative abundances WRT Source Rock D=1
Minor and trace elements

岩石结构-岩石学

岩石结构-岩石学

雏晶结构: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的、不稳定状态下的固 态物质,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脱玻化, 转化为结晶物质。在脱玻化初期,形成一些颗粒极细的 结晶物质,称为雏晶。如果岩石主要由雏晶组成,则其 结构称雏晶结构。
霏细结构:脱玻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极细的、它 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但颗粒间界线模 糊,形状不规则,称霏细结构。
(三) 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1. 自形晶结构:岩石主要由自形晶组成。 2. 它形晶结构:岩石主要由它形晶组成。 3. 半自形晶结构:岩石主要由半自形晶组成。
(四) 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1. 交生结构:两种矿物互相穿插有规律地生长在一起 。如文象结构、蠕虫结构及条纹结构等。
2. 文象结构:许多石英往往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 、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 3. 条纹结构:钾长石和斜长石有规律的交生。它可以 是固溶体分解形成,也可以是交代成因的;斜长石在 钾长石中呈条纹称正条纹长石,反之称反条纹长石。 4. 蠕虫结构: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状的石英穿插生长 在长石中。成因有三种:共结蠕虫、交代蠕虫、分解 蠕虫。
深部结晶的斑晶在随岩浆上升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的改 变而产生熔蚀,形成浑园状、港湾状形态,称熔蚀结构。 而含挥发份的斑晶在上升过程中常发生分解,在晶体边缘 形成铁质分解氧化形成的磁铁矿等不透明矿物细粒集合体 ,称暗化边结构。
不等粒结构
暗化边结构
斑状结构、基质安山结构、熔蚀结构
斑状结构、基质安山结构
斜长石的环带结构
间粒结构(粗玄结构)
间粒结构(粗玄结构)
(五)岩浆岩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一般来说,矿物都是在过冷区域,即低于其熔点若干度的 条件下结晶的。如果冷却缓慢,过冷度小,有充分的时间 结晶,则结晶好;反之,则结晶不好,或形成玻璃。 1. 岩浆在地壳深部,冷却缓慢,结晶作用发生在A区,晶 体生长速度大于形成结晶中心的速度。因此,围绕少数结 晶中心晶体迅速生长,形成粗粒结构。 2. 岩浆在地壳浅部,冷却较快的情况下,结晶作用发生在 B区,形成结晶中心的速度大于晶体生长速度,围绕大量 结晶中心形成大量的细小晶体,构成细粒结构。 3. 岩浆喷出地表或很近地表,冷却很快,结晶作用在C区 ,形成结晶中心的能力及晶体生长速度都大为减弱,但前 者仍大于后者,结晶中心非常多,晶体生长速度近于零, 结晶能力很弱,形成微晶、隐晶、霏细或半晶质结构。

第04章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第04章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第一节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一、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 组成前面八种氧化物SiO2 、Al2O3 、Fe2O3 、FeO、 MgO、CaO、Na2O、K2O为主要氧化物,其总重量占 平均化学成分的95%以上 H2O+ 、TiO2 、MnO、P2O5 、CO2 等为次要氧化物。 由于以上化学成分在岩浆岩中十分常见,故又 称为造岩氧化物。
第二节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一、岩浆岩中的矿物共生组合严格受化学成分的控制 4.酸性岩类:SiO2>66%,高于其它岩类,K2O、Na2O 增多,相反CaO、FeO、MgO明显降低。因此,出现石英、 碱性长石与酸性斜长石的共生,铁镁暗色矿物成为次要 矿物,通常<10%,且多为Bi。
第二节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一、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 2.岩浆岩中的稀土及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也属于广义的微量元素,但由于它们在 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较为特殊,原子结构、离子半径相 近,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同时,又因各稀土元 素之间原子序数的规律性变化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所 以,它们在岩浆作用过程中既紧密共生,又会产生一 定的分馏。
第二节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3. 按照岩石中矿物的成因划分(成因类型): 岩浆岩矿物按其形成的阶段及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 件,可划分出不同的成因类型。反过来则可反映矿物的 形成阶段及形成时的物化条件。 (1)原生矿物:又称岩浆矿物,是在岩浆冷凝过程中 形成的矿物。按成因特点又可分为正常矿物、残余矿物 和反应矿物三个类。
二、SiO2含量对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
化学成分对矿物成分影响最大的是SiO2含量即 酸度。SiO2与其它金属氧化物结合形成各类硅酸盐 矿物,从而决定矿物的共生组合。SiO2含量越高, 浅色矿物长石越多,更高时出现石英。石英的出现 是岩浆中SiO2含量过剩的表现。

岩浆岩的成分.

岩浆岩的成分.

研究同位素的意义:
•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同位 素和非放射性同位素的比率可以测定岩石形 成的年代,如Sr8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r86、Pb206/Pb204和 Pb207/Pb204等。
•还可以探讨岩浆的来源。如幔源岩浆岩重 熔分异形成的I型花岗岩,其(Sr87/Sr86)0 <0.708,δO18‰<+10,δS18‰为+1~+9;
SiO2与其它氧化物的关系
(1)FeO和MgO逐渐减 少;而K2O、Na2O则渐 趋增加; (2)CaO和Al2O3在纯 橄揽岩中含量很低, 但在辉石岩、辉长岩 中则随SiO2含量的增 加而增加,尤其Al2O3 更为显著,而后随着 SiO2沿量的增加又逐 渐降低。
如SiO2<45%者,称为超基性岩; SiO2=45%-53%者,称为基性岩; SiO2=35%-66%者,称为中性岩; SiO2>66%者,称为酸性岩。
K2O、Na2O含量高,而SiO2含量较低,这类 岩石的特点,是在暗色矿物中出现碱性辉石、 碱性角闪石(都含Na),在浅色矿物中常出现 SiO2不饱和的霞石,白榴石等。便能看出化学 成分变化反映在矿物组合上的规律性。
稀土元素总量(∑REE),轻稀土元素(LREE)由La、 Ce、Pr、Nd、Pm、Sm这前六种元素加上Eu组成的, 其总量以∑LREE表示,
重稀土元素(HREE)由Gd、Tb、Dy、Ho、Er、Tm、 Yb、Lu加Y组成,其总量以∑HREE表示。
稀土元素赋存于岩石中,不易遭受后期变化, 所以常用作研究岩浆的起源、演化和岩浆岩 成因。
•而壳源沉积岩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其 (Sr87/Sr86)0>0.708,δO18‰>+10, δS18‰为+1~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次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 物。对于划分岩石大类虽不起作用,但对确定岩石种 属起一定作用趵矿物,含量一般小于15%。如闪长岩 类中,石英是次要矿物。闪长岩中有石英(含量达5%) 可称石英闪长岩,无石英,或石英含量<5%,则称闪 长岩,但二者均属闪长岩大类。所以对闪长岩来说, 石英不影响大类名称,是次要矿物。 3)副矿物:在岩石中含量很少,通常不到1%。在 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但一个岩石中副矿物 的种类、含量、标型特征,所含微量元素等等,对于 了解其形成条件,对比不同岩体,确定岩体时代,以 及对于某些稀散元素的普查找矿,都有重要的意义。
σ越大,碱性程度愈强。根据碱度,可将岩浆岩分 为三类:σ<3.3者称为钙碱性岩(σ<1.8者,称为 钙性岩;σ=1.8~3.3者,为钙碱性岩);σ=3.3~9 者为碱性岩;σ>9者为过碱性岩。
岩浆岩中,各主要氧化物之间关系很密切,其变化也有规律。 钙碱性系列酸度不同的岩浆岩中各种氧化物,随SiO2含量的增减, 作有规律的变化: 1)随SiO2含量增加,FeO 及MgO逐渐减少,即比较 基性的岩石中FeO及MgO 比酸性岩中要多; 2)SiO2含量增加,K2O及 Na2O的含量逐渐增加, 在超基性岩中几乎不含 K2O及Na2O。 3)CaO和A12O3在纯橄榄 岩中含量很低,但在辉石 岩和基性岩中达最大值, 以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 又逐渐下降。
岩浆岩的稀土元素的研究,主要有四方面: (1)稀土元素的丰度; (2)轻、重稀土元素的相对丰度; (3)Eu的相对丰度; (4)稀土元素在不同矿物及矿物与熔休之间的分 配系数和分配系数的变化。 详细研究岩浆岩中的稀土丰度,稀土元素的配 分模式,Eu的异常以及稀土元素的分配系数等, 可以解决岩石构造环境、成因、来源,物化条件、 演化机理等问题。
三)Al2O3含量对矿物成分的影响
根据[K2O]/[Al2O3],[Na2O]/[Al2O3]、CaO/[Al2O3](分子数) 比值,将比值小于1的称Al2O3过饱和矿物;大于1的,称Al2O3不 饱和矿物。 根据Al2O3与CaO、K2O、Na2O分子数的相对值,及在矿物成分 上的反映,划分为四种铝饱和度不同的岩石类型: 1)过铝质岩石:Al2O3>(CaO+K2O+Na2O);特征矿物是白云母 、黄玉、电气石、锰铝-铁铝榴石、刚玉、红柱石或矽线石。 2)偏铝质岩石:(K20+Na2O)<Al2O3<(CaO+K20+Na20)。出现的 铝硅酸盐矿物是黑云母、角闪石和黄长石。 3)亚铝质岩石: Al2O3≌(Na2O+K2O)。主要含铝矿物是长石和 似长石。 4)过碱质岩石:Al2O3<(Na20+K2O)。出现碱性铁镁质矿物:霓 辉石、霓石、钠闪石、碱锰闪石和斜红闪石等。
微量元素是岩石种类及系列划分 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岩石成因及 演化的重要信息。定量的研究微量 元素的丰度、变化、分配,不仅可 以帮助我们探讨岩石形成的物理化 学条件,而且对研究大地构造环境 及指导找矿,也有重要意义。
三、岩浆岩中的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一般指原子序数为57-71的元素外,另加Sc(21)和 Y(39)。这是一组化学性质近似,难熔,而且难分离的元素族。 在岩浆岩中,除Pm主要为人工放射性产物外,其余16个元素及 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十分近似。它们常常紧密共生,共同产 出,不易受后期次生变化的干扰,一经“记录”于岩石中,容易被 保存下来,因此它是岩浆岩的一种很好的成因标志。 不同稀土元素的性质和在岩石中的行为毕竟还有差别。由LaSm这前六种元素加上Eu,称轻稀土元素,归铈族,后九种元素 (Gd—Lu外加Y)属钇族,称重稀土。它们在岩浆形成演化过程中, 在重力场的作用下,由于稀土元素本身性质的差异及在矿物中赋 存状态的不同,导致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这种分异导致稀土 元素丰度值的变化,这又称稀土元素的分馏(分离)。
二、岩浆岩中的微量元素
岩浆岩中还有一些含量甚微的元素,其总量一般不超 过千分之一,称为微量元素,又称痕迹元素。其含量 多以ppm来表示。 不同岩石,随主要造岩元素含量的变化,其微量元 素也呈有规律的变化: 1)岩石酸度增高,K及Na的含量也增高,能够以 类质同像代替K、Na离子的第一族碱金属微量元素的 含量也随之增加。 2)亲铁微量元素,如V、Co,Ni、Cr,随着岩石酸 度增高,其含量急剧减少,但随着岩石基性程度的增 高,而明显增加。 3)岩石中碱度的增高,明显地有于稀有元素饱和的条件下 形成,可分为饱和矿物和不饱和矿物。
不饱和矿物在平衡条件下,不能与石英共生。但在不平衡条 件下,则可共存。而不饱和矿物及石英都可与饱和矿物共生。
按照岩石中SiO 2渐增的顺序,不同成 分岩浆岩中,矿物的共生组合不同。
二)碱质的含量对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
2)成岩矿物:岩浆完全结晶后,外界物理化学条件 的变化使原生矿物发生转变而新形成的矿物叫成岩矿 物。如透长石转变成的正长石就是成岩矿物。固溶体 的分解也可形成成岩矿物,如钾钠长石分解成条纹长 石。从高温的无序状态变为低温下稳定的有序状态这 些晶体内部结构经过调整的矿物,也都是成岩矿物。 3)岩浆期后矿物:在岩浆基本上凝固成岩后,由于 受残余挥发份和岩浆期后溶液的作用而生成的矿物, 叫岩浆期后矿物。它往往交代原生矿物,或充填在矿 物的孔隙及晶洞中。包括气成矿物,如电气石、萤石、 黄玉等,也包括那些自-它变质矿物,例如由橄榄石变 成的蛇纹石,滑石、皂石,斜长石的钠黝帘石化。
第四章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第一节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一、岩浆岩的主要造岩元素 据地壳中元素丰度值的研究,地 壳主要由十二种元素O,Si,Ti、Al、 Fe、Mn、Mg、Ca、Na、K、H、P 组成,这些元素占地壳总重量的99 %以上,称为主要造岩元素。
四、矿物的成因分类 岩浆岩矿物按其形成的阶段及 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可划 分出不同的成因类型:原生矿 物、成岩矿物、岩浆期后矿物、 它生矿物、外生矿物。
1)原生矿物:是在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按 成因特点可分为正常矿物,残余矿物和反应矿物。 正常矿物;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出来,在岩石形成过 程中相对稳定的矿物。如喷出岩中新鲜的透长石斑晶。 残余矿物和反应矿物:矿物从岩浆中析出后,因温 度、压力,成分等发生变化,使这些矿物受到部分反 应、分解。其中尚未遭受变化的残留部分叫残余矿物, 而反应、分解所形成的新矿物,称反应矿物。例如由 岩浆中早期析出的镁橄榄石,与岩浆中SiO2反应形成 了顽火辉石,那么顽火辉石就是反应矿物;而未反应 完的残留的橄榄石就是残余矿物。 原生矿物因其形成时环境不同,又可分为高温型和 低温型,一般火山岩中的为高温型 (高温矿物),深成 岩中的为低温型(低温矿物)。
SiO2是岩浆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氧化物。 其含量是岩石分类的一个主要参数。 分类标准为: SiO2>66%,为酸性岩; SiO2=53-66%,为中性岩; SiO2=45~53%,为基性岩; SiO2<45%,为超基性岩。
Na2O和K2O的含量在岩浆岩研究中的意义很重大。 通常把K2O+Na2O重量百分数之和称为全碱含量。岩 石的碱性程度 (碱度)是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利 用全碱含量可确定岩浆岩的碱性程度 常用的方法是里特曼的组合指数(σ),又叫系列指 数或里特曼指数。
四、岩浆岩中的同位素
岩浆岩中同位素除了可以解决岩 石的形成时代之外,它还可以帮助 阐明岩石的成因,如岩浆的起源, 岩浆演化过程中是否发生过变化, 某些成分特殊的岩石是否属于岩浆 成因等等问题。
第二节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对于了解岩石 的化学成分,生成条件,以及岩石 成因都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它也是 岩浆岩的分类和定名的主要依据。
第三节 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岩浆岩中的矿物组合,是自然界的 一种有规律的矿物共生现象。这种共 生,除了受其形成温度、压力等因素 控制外,主要取决于岩浆岩的化学成 分。而岩浆岩的化学成分不仅决定着 岩浆岩的矿物共生组合,也直接控制 着类质同像矿物的成分。
一)SiO2的含量对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
在岩浆岩中,SiO2与其它金属氧化物结合,可形成 各类硅酸盐矿物,从而决定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 岩浆岩中石英的出现,表示岩浆中SiO2含量过剩(过 饱和),它是硅酸盐熔体中游离的SiO2结晶的产物,所 以石英是岩浆岩中SiO2过饱和的指示矿物 如果岩浆中SiO2含量不足(不饱和),这样的岩浆岩 中就会出现镁橄榄石或似长石,所以说,镁橄榄石, 似长石的出现,是岩浆中SiO2不饱和的一种指示矿物。 若岩浆岩中既没有石英,又没有镁橄榄石,似长石, 则表示岩浆中SiO2含量适当(饱和),不多也不少,这 时岩浆中出现的仅是辉石、长石等饱和矿物。
三、矿物的含量分类
不同类型岩石中出现的矿物含量很不同。按照 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 用,可分为主要、次要和副矿物三类。 1)主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多,并在确定 岩石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例如,一 般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石英和长石,没有石英 或石英含量不够,则岩石为正长岩类;没有长 石则为石英岩或脉石英。所以对花岗岩来说, 石英和长石都是主要矿物。
四)(Mg,Fe)O含量对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
(Mg,Fe)O含量直 接影响镁铁质 矿物的出现与 否以及它们在 岩石中所占的 比例,因而也 影响岩石分类 命名。当岩石 中镁铁质矿物 含量>90%时, 我们就称其为 超镁铁质岩石
4)它生矿物:它们是由岩浆同化了围 岩和铺虏体所生成的矿物。在纯净的正常 岩浆中不会析出这类矿物。如花岗岩与富 铝泥质岩石接触出现的富铝矿物:堇青石、 红柱石、矽线石以及铁铝榴石等。 5)外生矿物:岩石受到各种外界营力, 主要是地表风化而形成的矿物,又称表生 矿物;这些矿物的形成,与原来的岩浆及 岩浆期后气液体的活动没有成因上的联系。 如钾长石风化成高岭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