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第一课时氨碱法制纯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海水制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说出工业制纯碱的原料,进一步树立元素守恒观。
2.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能说出碳酸钠的主要用途。
3.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
学习过程:【情境引入】1、展示一袋食用碱问题:这袋食用碱是老师在厨房中找到的,你们家里有没有?师:那你知道它的成分和用途吗?师:纯碱不只在生活中用途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图片展示:纯碱的工业用途师:纯碱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石油精炼,造纸,冶金,纺织印染,生产人造纤维、玻璃、洗涤剂等等,(随着图片的展示教师逐一说出纯碱的用途。
)一个国家生产和使用纯碱的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过渡:这么重要物质,我们如何获得呢?有没有同学知道?(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猜测纯碱可以从碱湖中捞)师:非常好,自然界中有一定量的纯碱。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18世纪以前,纯碱都是取自于植物和碱湖碱矿。
展示相关图。
这是利用什么方法来来获取物质?(物理方法。
)师过渡:但是天然碱的含量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怎么办呢?(可以想办法通过化学变化来制取)师:太棒了,化学变化可以为我们制备所需的物质,那我们在工业上如何通过化学变化来制取纯碱的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请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教师板书课题,在碱旁标注明化学式)【板书课题】第三节海水“制碱”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探究新知】氨碱法制纯碱(一)探究原料(工业制纯碱需要哪些原料呢?)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我们要用化学方法制取纯碱,应该选用含哪些元素的物质呢?(钠、碳、氧)师:你会选择哪种含钠元素的物质?理由是什么?(氯化钠,因为海水晒盐可以得到大量的氯化钠,价格便宜,来源广簹。
)师:碳、氧元素可由哪种物质提供?(二氧化碳)师:工业上怎么制二氧化碳的?(高温锻烧石灰石)很好,工业上,我们可以以食盐,二氧化碳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三节海水制碱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工业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2、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认识碳酸氢钠的用途;4、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5、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6、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7、认识到科学方法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8、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比较、归纳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和步骤2、了解候氏制碱法的优点3、认识纯碱的性质教学难点:氨在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归纳法教学分析:本节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海水中的化学知识为背景,通过提问由氯化钠制碳酸钠还需要补充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和展示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帮助学生树立元素守恒观。
教学过程Ⅰ、组织教学Ⅱ、知识回顾:海水中含有哪些物质?(含量第一位的是什么?第二位的是什么?还含有那些物质?)Ⅲ、新授:[引入] 在海水中还有这些我们所熟知的物质,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制取纯碱(碳酸钠)时,我们可以选择和利用海水中的哪些物质呢?[提示学生从元素角度进行思考] [板书]一、氨碱法制纯碱[播放] 氨碱法制碱的影像资料[分析]由NaCl Na2CO3 需要补充哪些元素?[C 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加入含C、O元素的物质CO2[归纳]制碱原料为食盐、石灰石,以氨为媒介[板书]1、原理:盐水精制精盐水吸氨氨盐水碳酸化 NaHCO3 过滤热解 Na2CO32、步骤①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CO2的条件下(30℃——35℃),使NaHCO3结晶析出NaCl+ NH3 + CO2+H2O = NaHCO3+NH4Cl(溶解度小,先析出)②过滤③将滤出的NaHCO3晶体加热分解得Na2CO32NaHCO3 Na2CO3 + H2O + CO2↑[提出问题](1)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CO2?∵氨气易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生成较多量的碳酸氢钠。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海水“制碱”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按照“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进行设计,突出了“物质转换过程中的元素观,即元素的种类不变”。
先探究纯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从宏观到微观,即解决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又学习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然后介绍纯碱的用途,而正由于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大量应用,所以在工业上需大量制备纯碱,本节课对于课本内容进行了重排。
在授课中主要采取了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的方式,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探究最终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重点。
【知识与技能】1、认识纯碱的重要化学性质2、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3、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4、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加深认识盐的化学性质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3、学会知识的总结,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角度认识纯碱,体会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利用价值2、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学习重点:氨碱法制碱的原理及元素守恒观的建立;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学习难点:氨碱法制碱的原理,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帮助学生树立微粒观和科学观。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对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本节涉及的物质转换的元素观及相关物质的有关性质(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在生活中也使用过碳酸钠。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多次实验探究的体验,对于设计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对探究的欲望强烈,也具备化学学习所需的思维能力。
但是对归纳一类物质的性质还是不具备组织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另外,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对其内容相当熟悉,但对其认识大多仅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
初四中考化学海水制碱习题课教案设计与反思(第一课时)
12、最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是______,目前多采用________
【作业设计】A自己整理本节课内容写出小结
B把本节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一遍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三节海水制碱
(一)海水制碱流程:
(二)纯碱化学性质: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A、控制陆地污染,实行陆地污染物总量控制B、禁止工业三废的排放
C、可以使用含磷洗衣粉,以增加海水中的磷,从而有利于海生植物的生长
D、推广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农药化肥
4、天然气水合物是由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和水在_____、______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又称为______。比同等条件下的煤、石油、天然气燃烧时的优点:______________
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电子白板为辅助教学媒体,来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对每个反应原理的推导过程,设置了相应的实验探究,由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主动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D、健全海洋环境污染检测系统,发展海岸、海面、空中立体检测能力。
8、海底的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含有常规的化石燃料―――___、_____、______,还含有新发现的新型矿产资源――______,又称为______,还被科学家誉为______、______;还有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______,又称为______。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B、它的化学式可写为H2O
C、他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需要再研究新的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能源问题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对其认识大多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教材从由氯化钠到碳酸钠,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入手,引起学生对质量守恒的深入思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下一步再由学生熟悉的食盐到碳酸钠入手,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既体现盐的共性,又分清差异性,使学生对盐有了《海水制碱》学生学习效果测评一、学生课堂表现测评二、结果分析简化教学模式,教师做到精讲,学生才能多练,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要启发学生,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氯化钠和碳酸钠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学习化学后可以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这对学生来说有诱惑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观,引出转化过程中需要的新元素,进而引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再根据工业生产的原则来依次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堂检测1、利用海水制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A.CaCl2B. MgCl2C.NaClD.ZnCl22、下列不属于氨碱法制纯碱所需的原料是A .石灰石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水3、制取纯碱时,不需要考虑的是A.原料B.反应条件C.操作过程D.催化剂4、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的工艺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较多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的原因是A.使CO2更易被吸收B.NH3比CO2更易制取C.CO2的密度比NH3大D.为了增大NaHCO3的溶解度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纯碱需要的原料有食盐和石灰石B.海水晒得的粗盐可以直接吸氨制成氨盐水C.向氨盐水中通入CO2可得到纯碱,溶液经结晶后得到纯碱固体D.因为氯化钠水溶液呈中性,所以氨盐水也呈中性6、侯氏制碱的优点有四,你认为错误的是A.生成过程中部分产品可选为初始原料使用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C.反应不需加热D.副产品不会造成污染环境课后反思多媒体的运用上,我没有刻意的加以修饰,华而不实、多而无用的课件不会对教学由好的帮助。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问题交流与梳理,明确从守恒认识制取物质的基本原则,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能描述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能从微观上解释复分解反应的内涵。
3.通过化学史介绍,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元素守恒观:制取纯碱的原料和原理分析2.物质微粒观: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分析3.化学实践观:从模型到实践的综合因素分析【教具准备】1.相关实验器材2.多媒体课件、视频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探究三:请用图示方法表示微粒之间的反应。
Na 2CO 3+ Ca(OH)2 == CaCO 3↓+ 2NaOH探究四:学习本节内容后,你还能想出制取Na2CO3的其他方法吗?学情分析从海水中NaCl和H2O 如何制取纯碱,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其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还不能很顺利的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考虑物质制取过程中的原料选择问题。
对于盐的认识也仅限于几种具体的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的物理性质方面,对于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不能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推断其用途。
通过本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NaCl转变为Na2CO3”还需要C、O 元素,建立元素守恒的观点,教学应从引导学生分析由食盐制取纯碱时需要补充的元素入手,尽早地帮助学生树立元素守恒观念。
通过氨碱法制纯碱中各物质的使用以及侯氏制碱法的简要介绍和比较,建立起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密切相关的科学发展观;并进一步完善以变化作为理解生产物质、转化物质的工具性观念。
效果分析一、本节课成功的地方也有以下几点(1)引入合理:本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学生对于纯碱有了初步印象与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目的。
(2)实验探究,提高综合能力:在学习纯碱性质时,我安排了分组实验,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动手实验,零距离观察现象,完成实验,分析总结规律。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海水“制碱”引入: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其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盐是氯化钠。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通过蒸发结晶可以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得到的食盐不仅仅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比如,制取我手中的食用碱的原料之一就是氯化钠。
师生共同学习新课:一氨碱法制碱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那食用碱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学生阅读包装上有关食用碱的介绍,知道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大家想想,由氯化钠转变为碳酸钠,物质的元素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还需要什么原料?【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具体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学课本43页,氨碱法制碱的内容,并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有关题目。
【学生先自学氨碱法制碱,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氨碱法制碱是以食盐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以氨气为媒介制得纯碱碳酸钠的过程。
思考:1.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得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呢?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先结晶析出?为什么?【学生分析,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滤出碳酸氢钠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熟石灰,发生反应,【显示化学方程式】回收氨,使之循环使用。
氨碱法制碱是在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这项技术都被西方国家所垄断着。
1926年,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在氨碱法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这项技术的垄断。
【讲解:侯德榜先生和联合制碱法】我们既要学习侯德榜先生的爱国精神,也要学习他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科学态度。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现在我们知道通过氨碱法制碱,制得的是碱类物质吗?为什么题目是“制碱”呢?下面大家阅读课本44页,45页有关内容,简单了解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并完成学案第二部分自学内容。
【学生阅读,自学,完成题目】我们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这两种盐: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一)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酸式碳酸钠,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化学性质及用途:【学生对照课本总结其性质和用途,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1.水溶液呈碱性;2.能和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治疗胃酸过多)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灭火器,发酵粉)。
初中化学_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学情分析九年级下学期,学生经过上学期化学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九年级三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强的,已经具备了酸碱的性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也接触过一些鉴别物质、分离提纯和出杂质的问题,由于复习知识为年前考前所讲,时间紧促,年后回来接着复习本章知识,部分学生记忆模糊,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毕业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困生数量较多。
教师教学中必须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用体验式、学案导学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
只靠在学校的时间学习,父母多数顾不了孩子的学习。
在教学方式上,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参与进来,课上多做点,学点,引导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整合得出适合自己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水中的化学》效果分析通过各种形式的评测练习,总结学生的练习对错情况,我发现:1、以我们青岛的胶州一盐田切入,尤其是盐山,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2、由于鲁教版海水中的化学一单元内容相对较多,学生理解记忆的较多,需要的综合分析能力相对较高。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对于学生来说成为出错点,不是因为难,而是容易忘记配平,本节课上两位同学都出现了没有配平的错误,要在平日中,培养学生善于检查的意识,养成检查的习惯。
4、由于课堂练习内容较多,有点仓促,后半部分学生明显不足,有点跟不上节奏。
5、由于第一次录制课堂,学生也有点紧张,有点不敢回答问题,就怕出错教材分析课标把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本单元分2个课题,第1个课题以物质的溶解度展开,加深对溶液的理解;第2个课题通过氨碱法制纯碱,学习盐类的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的知识。
初中化学_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海水中的化学》学情分析学生在新课中已经学习了海水提镁、海水淡化、海水晒盐、粗盐提纯、海水制碱的相关知识,但有的知识点有所遗忘,而且相关知识没有形成知识网络。
青岛是沿海城市,对大海有种特殊的情怀,通过《大海啊,故乡》一首歌曲引发同学们这一情怀,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
相关知识点通过问题组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巩固。
形成知识网络提升方法总结。
《海水中的化学》效果分析这节课通过音乐创设情景:大海是我们青岛人的故乡,是我们生长的地方。
一首《大海啊,故乡》一下子引起了同学们对大海的喜爱和兴趣,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导入复习:(一)海洋中有那些丰富的资源?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随后就多媒体图片的意境总结各种化学资源的内涵。
使空洞的知识变的充实。
(二)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那些物质?展示海水中各类物质离子的扇形统计图,通过分析海水中各种成分,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淡水、镁、食盐、纯碱。
金属镁和纯碱的制取,通过【问题组一】引发学生思考,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提高。
海水晒盐通过【问题组二】引导学生回忆实验步骤。
课堂的重点——粗盐提纯,通过【问题组三】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优生黑板讲解除杂过程,既锻炼了优生的能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整节课环节流畅,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很好地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形成了知识框架,提升了方法,达到了复习的目标。
《海水中的化学》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初步渗透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海洋中的淡水资源和食盐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起到了很好的导入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那些资源,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②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结晶法、膜法。
③掌握海水制镁的方法和原理④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⑤知道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课后反思(海水制碱).doc
【教学反思】
本节“海水制碱”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的第三节。
在前面学生已经通过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水晒盐对海洋这个混合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从其中获取淡水、粗盐、镁等化学物质。
海洋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也表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海水间接的获取其他的产品。
因此学生对此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在认识和利用酸和碱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纯碱的性质。
因此,本节内容主要以教师的问题引领和学生的思考交流为主要教学方式,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认为本节主要有以下两个亮点:
1.目标把握准确。
本节课以两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主线,将本节内容划分为两大部分。
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元素守恒的观念,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观念;另一个目标就是通过探究纯碱的性质进一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也进一步渗透两个基本化学观念: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微粒观。
2.注重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的培养。
在讲到氨碱法制碱时首先让学生从元素角度思考从氯化钠制取碳酸钠所缺的元素,并从身边的物质中选择出二氧化碳;然后利用酸碱中和原理,选择利用氨气的溶液呈碱性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通过引领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望。
同时也交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以下问题:
1.虽充分利用了课件进行展示和问题引领,但是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仍没有充分的展开,影响力教学效果。
2.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准备不足,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仍有提高空间。
3.可以采用更多的课堂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过程中随时拍摄学生实验照片与视频,在总结化学性质的同时指出实验操作的问题。
【微观探秘——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为什么碳酸钠可以和这些物质反生化学反应?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深入微观世界,揭秘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回归生活——纯碱的用途】多媒体展示碳酸钠在生活与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根据Na2CO3化学性质进一步推测盐的化学性质,认识到这些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观看微课:复分解反应微观探秘。
学生结合多媒体图片与教师讲解认识纯碱的用途。
质的分类,选取有代表性的物质进行实验,最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微粒观,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
回归生活,将知识运用于生活。
【走进工业——纯碱的制备】在工业上究竟是如何制取纯碱的呢?海水中还有大量的氯化钠,由NaCl 转变为Na2CO3,物质的元素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由NaCl制Na2CO3,还需要什么原料?视频展示:氨碱法制纯碱。
拓展实验:pH计测定饱和碳酸钠溶液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度。
问题讨论一:氨碱法制纯碱1.食盐水和氨盐水,哪种溶液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为什么?2.如果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其他损耗,制纯碱的过程中生成的NH3与一开始通入的NH3相比会减少吗?为什么?3.反应过程中哪些副产物可以循环利学生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问题。
观看“氨碱法制纯碱”实验视频。
认识到小苏打的水溶液也显碱性,但是碱性较弱。
结合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分析问题讨论中的问题,总结氨碱法的优点与不足。
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初步形成化学学习元素观。
利用数字化传感器让实验更加直观,高效。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用?问题讨论二: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与氨碱法相比,具体进行了哪些改进,这些改进有什么优点?【反思提升——我的收获】请同学们谈一谈在这节课你的收获。
结合侯氏制碱法的流程图分析改进后制碱法的优点,体会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钻研的精神。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总结形成分类研究物质的思想,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实质,形成元素守恒的观念,学习科学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侯德榜的事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化学学习观念,提升化学科学素养。
[作业]【课后探究】——进一步查阅纯碱的相关资料,拓展所学知识,将探究延伸到课外。
《海水“制碱”》——学情分析1.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尚不能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考虑物质制取过程中的原料选择问题。
2.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但对于盐的认识非常有限。
虽然已经有了简单的微粒观,但还不能从微粒观的角度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另外不能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推断其用途。
3.学生学习了复分解反应,但还不能从离子的角度分析酸碱盐在溶液中的反应,尚不能从微粒观的角度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海水“制碱”》——效果分析首先是坚持“观念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海水“制碱”为素材,以问题驱动为载体,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分类观、元素观、微粒观与价值观。
第二是以问题作为探究的驱动,遵循从化学知识到生活应用,从宏观现象到微观实质的逐层深入的研究思路。
第三,注重实验探究过程。
探究实验没有一味的知识的落实,而是注重了对物质性质研究的一般思路的挖掘,运用了观察分析、小组实验、演示实验、拓展实验等多种探究方法,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视角思考问题。
最后,培养了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在系统学习化学具体知识过程中形成基本观念,将知识、技能、方法、观念有机融合起来,同时,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不畏艰难、不断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海水“制碱”》——教材分析1.本节课位于质量守恒定律和常见的酸和碱等内容之后,金属之前,在物质性质研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第八单元的知识结构看,本节内容是继第一节中海水提镁、海水淡化和第二节海水晒盐之后,是海洋化学资源利用的又一个组成部分。
2.本节内容中教材以氨碱法制纯碱和纯碱的性质为素材,重在学习方法、建立观念、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
3.本节内容对完善学生初中阶段化学知识建构、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和按分类的观点认识物质方面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海水“制碱”》——评测练习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B.碳酸钙——大理石——CaOC.氢氧化钠——纯碱——NaOHD.碳酸钠——小苏打——Na2CO32.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A. 用碳酸钙作补钙剂B. 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烹调食物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3.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A.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滴加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说: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较小B.乙同学说:NaHCO3不是纯碱C.丙同学说:析出NaHCO3固体后的溶液中只含氯化铵和氯化钠D.丁同学说:从该反应生成的NaHCO3可以加热制取纯碱5.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碳酸钠,下列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A.加适量盐酸,蒸发结晶B.加适量氯化钙,过滤后蒸发结晶C.加适量氢氧化钡,过滤后蒸发结晶D.加适量氢氧化钠,过滤后蒸发结晶6.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分别选用两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完成证明,按要求填写:(1)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水“制碱”》——课后反思教育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教学论倡导教师要帮助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建构知识体系。
这意味着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的参加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课件展示、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等教学策略,努力做到“民主开放、自学探究、分组讨论、合作互助”。
一、本节教学中的亮点:1.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手段,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在纯碱的工业制法部分通过设计问题组,让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同时,通过侯德榜的事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价值观。
2.体现“观念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坚持“观念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海水“制碱”为素材,以问题驱动为载体,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分类观、元素观、微粒观与价值观。
针对教学重难点以问题作为探究的驱动,遵循从化学知识到生活应用,从宏观现象到微观实质的逐层深入的研究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探究过程。
探究实验没有一味的知识的落实,而是注重了对物质性质研究的一般思路的挖掘,运用了观察分析、小组实验、演示实验、拓展实验等多种探究方法,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视角思考问题。
整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在系统学习化学具体知识过程中形成基本观念,将知识、技能、方法、观念有机融合起来,同时,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不畏艰难、不断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3.合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
本节教学中,综合运用了微视频技术、数字化传感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教学资源。
如引课部分利用“生活小妙招——鉴别真假红酒”,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运用微课程结合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深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突破,同时培养了学生化学学习微粒观。
另外,实验过程中采用即时拍照录像的方法规范了学生实验操作。
二、今后教学中的努力方向本节课中还存在的一些遗憾和不足由于录像时间和技术的限制,加上本节课堂容量较大且分组活动较多,很多环节设置上本应更加丰富,特别是结尾部分可以更加“丰满”。
在本次磨课活动中我也收获了很多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继续落实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
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2.联系化学史素材,提升化学知识近年来对化学素养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科学家的事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自觉运用化学知识。
3.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和“内驱力”,因此我将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海水“制碱”》——课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