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05第5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ε=200
苯 甲苯 间二甲苯 1,3,5-三甲苯 六甲苯
其中B带为芳香族的重要特 征吸收带,常用于识别:精 精 细结构是 π → π*与苯环振动 细结构 引起;
λmax(nm) 254 261 263 266 272
ε max 200 300 300 305 300
含带有孤对电子的取代基时,由于n → π*共轭, B带强度 增大简化,红移;对于烷基取代基影响不大。
ε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 同时,总伴随有 的同时 同时 振动和转动 振动 转动能级间 转动 的跃迁。即电子光 谱中总包含 包含有振动 包含 能级和转动能级间 跃迁产生的若干谱 线而呈现宽谱带 宽谱带。 宽谱带
分子的内能: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 动能量Er 即: E=Ee+Ev+Er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 量。
σ*
K E,B R
∆E
π*
n
π
σ
2):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 仍不易观察到。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 子)均呈现n→σ* 跃迁。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λ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ε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讨论: 讨论:
0.005~0.050eV,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0.050eV,跃迁 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约为:0.05~ eV, (2)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5~1eV,跃迁产 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较大1 20eV。 (3)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Εe较大1~20eV。电子跃迁产生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 子光谱; 子光谱;
波谱分析第6章 紫外可见光谱(1)
图 分子轨道的能级和电子跃迁类型
s*
*
E
n
s
跃迁能量大小:
σ→σ* > n →σ* > π→π* > n→π*
仅在远紫外区可能观察到它们的吸收峰。
杂原子非键轨道中的电子向σ*轨道的跃迁,一般在 200 nm左右。
电子由成键轨道向*轨道的跃迁。如具有一个孤 立键的乙烯,跃迁的吸收光谱约在165 nm。分子中 如有两个或多个键处于共轭的关系,则这种谱带将 随共轭体系的增大而向长波方向移动。
max
254nm
270nm
红移和蓝移 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
最大吸收波长(λmax);在峰旁边一个小 的曲折称为肩峰;在吸收曲线的波长最 短一端,吸收相当大但不成峰形的部分 称为末端吸收。整个吸收光谱的形状是
鉴定化合物的标志。
吸收带分类
根据电子和轨道的种类,可以把吸收谱带分为四 类: K 吸收带、R 吸收带、B 吸收带和 E 吸收带。
图 (a) Frank-Condon原理示意图
(b) 紫外光谱的精细结构
6.1.2 电子跃迁选择定则(Selection rule)
跃迁必须遵守选择定则
理论上,允许的跃迁,跃迁几率大,吸收强度高( max大);禁阻的跃迁,
跃迁几率小,吸收强度低或者观察不到。 实际上禁阻的跃迁也可以观察到,只是其强度要比允许跃迁要小得多。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6.1.1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分子吸收10~800nm光谱区的电磁波而产生的吸收光谱。该数 量级能量的吸收,可导致分子的价电子由基态(S0)跃迁至高能 级的激发态(S1, S2, S3, …) 紫外-可见光区分为三个区域: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故 =
hc E
4.136 10 15 eV s 2.998 1010 cm s-1 = 5eV
=2.48×10-5cm=248 nm
烟草化学 Tobacco Chemistr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可见,由于分子内部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主 要处于紫外可见光区(200~800nm),这种分子光谱称为电子光 谱或紫外-可见光谱。 在电子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振动能级的跃迁。 ΔEv大约比ΔEe小10倍,一般在0.05~1eV之间。如果是0.1eV,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仪器分析
郑州轻工业学院
程传玲
烟草化学 Tobacco Chemistr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UV-VIS
烟草化学 Tobacco Chemistr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物质,测量每一波长下物质对 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
纵坐标作图,这种图谱称为该物质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某
物质的吸收光谱反映了它在不同的光谱区域内吸收能力的分 布情况,可以从波形、波峰的强度、位置及其数目看出来,
区域内,不同波长的光引起人的视觉神经的感受不同,所以
我们看到了各种不同颜色的光。例如,400~450nm的光是紫 光,580~600nm的光是黄光等。
仪器分析第六章UVVIS
C
O
CH3
—环己烷 …水
异丙叉丙酮的紫外-可见光谱
二、溶剂极性对吸收光谱精细结构的影响 例如:对称四嗪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光谱
Ⅰ:在蒸汽态中 Ⅱ:在环己烷中 Ⅲ:在水中
★
三、正确选择溶剂 溶剂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影响很大,因此选择溶
剂应注意下列要求: 1.对试样有很好的溶解力,且对试样应是惰性的; 2.在溶解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选择极性较小的
二、配位场跃迁
过渡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除了电荷迁移跃 迁外,还有配位场跃迁。
配位场跃迁的产生:过渡金属离子配合物 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5个能量相等的d 轨道或7个能量相等的f轨道裂分成几组能 量不等的d轨道或f轨道,当物质吸收光能 后,处于低能级的d电子或f电子可分别跃 迁至高能级的d轨道或f轨道,产生吸收光 谱。
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λmax是化合物中电 子能级跃迁时吸收的特征波长,对鉴定化 合物尤为重要,与λmax相应的εmax也是定性 和定量分析的另一重要参数。
整个吸收光谱的形状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反映物质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 定性的依据。
▲
6.2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有机化合物电子跃迁类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价电子在电
能复合成白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互补色光。物 质所显示的颜色是吸收光的互补色。
KMnO4的颜色及吸收光谱
▲
6.1 分子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一、电子跃迁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和原子一样,也有它的特征分子能级,
这些能级是由分子内部运动决定的。
①价电子的运动
分子内部运动
②分子内原子在平衡 位置附近的振动
使电子从给予体外层轨道向接受体相应的 轨道跃迁产生吸收光谱,此过程又称内氧 化-还原。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2) 介质不均匀性引起的偏离 朗伯-比尔定律在均匀、非散射时可成立,当介质不均匀,或有胶体、乳浊、悬浮体存
在时,入射光除了被吸收外,还有反射、折射损失,故所测A值比实际吸收要大许多,导 致偏离比尔定律。
引起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还有一些,如:溶质的性质变化、操作不当等等。
§ 2.3 影响显色反应的若干因素 (一) 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2、分子吸收光谱
①电子光谱 在多原子分子中,分子轨道中有许多电子能级,平时各电子都尽先进入低能级,处于基态。当
有光波照射这些分子时,轨道中的电子会吸收光波中的某些波长的光,使这束光中缺少某些波长的 光。电子本身将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上。
象这样的情况下,被吸收的光往往波长较短,在紫外和可见光范围。本章主要讨论这一部分内 容。
红色), 1﹕3(pH 8~11.5 黄色,最稳定)三种不同颜色的络合物生成。
3、温度的影响:一般在室温.有些需加热. 4、显色时间的影响
5、溶剂的影响:可提高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6、共存离子的影响:
§ 2.4 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 仪器测量误差
在吸光光度分析中,除了各种化学条件所引起的误差外,仪器测量不准确也是误差的主要来源。 任何光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误差,这种误差可能来源于光电池不灵敏、光电流测量不准和光源不稳
§ 2 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1、适用范围:常用于测定试样中1%~10-3 %的微量组分,甚至可测定低至10-4 %~10-5 %的痕量组份。目 前,随着仪器和方法的改进,有的已达10-9 %。一般情况下,相对误差为2~5 %,这在微量分析中已是十 分精确的了。 2、特点:灵敏、快速、准确、简便。
cF2e
UV-Vis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共29页PPT资料
二.价电子跃迁类型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价电子的跃 迁而产生的。紫外吸收光谱决定于分 子中价电子的分布和结合情况。
HC O
n
s
Hp
A.σ→σ*:一般发生在远紫外线区,10 ~200nm
B. π→π*:发生在近紫外线区 ~200nm
C. n→σ*:发生在远、近紫外线区之间
150nm~250nm
D. n →π* :发生在近紫外线区与可见光区之间,
❖ 吸光物质的特征常数,ε(λ)
❖ 在温度和介质条件一定时,ε 仅与吸光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关
❖ 不随浓度c 和光程长度b 的改变而改变:ε= b c / A。
❖ 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3.吸光度的加合性
多组分混合体系中,如果各组分分子之间不存在离解、聚合、
化学反应等化学平衡时,其吸光度具有加合性,即:
图a):X,Y 组份最大吸收波长不重迭,相互不干扰,可以按两个单一组份处理。
具体做法:以浓度为cs的标准溶液调T=100%或A=0(调零),所测得的试样吸 光度实际就是上式中的A,然后求出c,则试样中该组份的浓度为(cs+c)。
2、多组分定量方法
① 由于吸光度具有加合性,因此可以在同一试样中测定多个组份。 设试样中有两组份 X 和 Y,将其显色后,分别绘制吸收曲线,会出现如图所 示的三种情况:
5.最佳的吸光度测量范围
由L-B定律: AlgTbc
微分后得: dlgT0.43d4Tbdc
T
将上两式相比,并将 dT 和 dc 分别换为T 和 c,得
c 0.434T c TlgT
当相对误差 c/c 最小时,求得T=0.368 或 A=0.434。即当A=0.434 时,吸 光度读数误差最小!
(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朗伯-比耳定律 材料对光的吸收可以用吸收定律加以描述。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1729年和1760年阐 明了光的吸收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称为朗伯定律。 1852年比耳又提出了光的吸收和吸收物浓度之间的关 系,称为比耳定律。两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
1
B(hv Eg ) 2
为吸收系数,B为常数,hv 为光子的能量
Eg 为半导体的禁带宽带。
( )2和 hv为线性关系,由半导体的吸收光谱,做 ( )2
B
B
(
)
2和
hv
的图谱,就得到线性吸收边
B
如果将吸收边的线性关系延伸到与 hv
轴相交的地方,就可以得到半导体的带隙 Eg
一般将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带隙叫做光学带隙,它的测 量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半导体材料中最常见的应用。
dI x
ai dni
i 1
Ix
s
当光束通过厚度为b的吸收层时,产生的总的吸光度等
于在全部吸收层内吸收的总和,对上式积分得到:
m
ln I0
ai ni
i 1
I
s
吸光度是指吸光体对光的吸收程度,通常人们用
A
log
I0 I
来表示,因此,根据吸光度A的定义
A log I0
I
2. 禁戒的直接跃迁
某些情况下,即使在直接禁带的半导体材料中,其价 带顶和导带底都在K空间的原点,但是它们之间的跃 迁即K=0可能被选择定则禁止,而K不为0的情况下的 跃迁反而被允许,一般把这种跃迁称为禁戒的直接跃 迁。同样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吸收系数和光子能量的 关系
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仪器分析方法比较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质谱法(MS)和色谱法(GC、HPLC)。
下面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
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元素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测定许多金属元素的浓度,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然而,AAS 只适用于金属元素的分析,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化学物质。
2.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测量物质的吸光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分析,可以测量样品的浓度、化学键的结构和化合物的稳定性。
UV-Vis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3.红外光谱法(IR)可以用来确定化学物质的功能基团和结构。
这种方法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情况,因为每个化学物质都有特定的吸收峰,所以可以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来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IR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
4.质谱法(MS)是目前最常用的分子结构分析方法之一、质谱仪可以测量化合物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从而确定化学物质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
质谱法适用于分析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5.色谱法(GC、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用于分离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GC)适用于分析气体和挥发性液体的化合物,液相色谱法(HPLC)适用于分析非挥发性化合物。
色谱法具有高分离效率、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综上所述,不同的仪器分析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对于金属元素的分析,可以选择AAS;对于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测定,可以选择UV-Vis或HPLC;对于化合物结构的确定,可以选择IR或MS。
此外,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清华大学化学系4.仪器分析-UV-VIS分析解析
D2 灯
H2 灯 200 250 300
/nm
2、单色器 光栅——棱镜 与原子吸收要求类似
3、检测器 光电被增管 — CCD
4、样品室 石英 —— 玻璃
1 cm
5 cm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单光束仪器
H W
S2 S1
蓝
红
单光束仪器的缺点:
• 操作麻烦:
任一波长
空白——IO 样品——I
振动光谱 转动光谱
0.05-1 0.005-0.05
E1 E电子能级 V振动能级 R转动能级
Ro Ro Ro
V1 Vo
Eo
a
bLeabharlann c分子的电子光谱的特点:
• 在波长范围内按一定强度分布的谱带 —带光谱 • 波长位于紫外-可见区
分子在不同环境中的谱带形状
A
H 对称四嗪 N C N
N C H N
水中 环己烷中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UV-VIS spectrometry)
第一节 概述
一、分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发展概况
•可见-紫外-红外
•目视比色-光电比色-分光光度 •光声光谱-长光程吸收光谱-传感器
二、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和特征
• 紫外-可见 电子光谱 Ee =1 - 20 eV
• 红外 • 远红外
A1 A2
A
1 2
设
Io1 A1 1bc lg I1 Io 2 A2 2bc lg I2
I1 I o110 A
1bc 2 bc
I 2 I o 210
I o1 I o 2 lg I1 I 2
I o1 I o 2 lg 1bc 2bc I o110 I o 210
紫外扫描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紫外-可见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3. 通过紫外扫描光谱,对未知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光谱(UV-Vis Spectroscopy)是一种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分子吸收光谱。
当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通过被分析的物质时,物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紫外光区为190 ~ 400 nm,可见光区为400 ~ 800 nm。
本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对未知化合物进行扫描,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绘制出该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曲线。
通过比较未知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光谱图,实现对未知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同时,根据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可对未知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电子分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比色皿等。
2. 试剂:未知化合物标准溶液、溶剂(如水、乙醇等)、其他试剂(如酸、碱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1)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2)将标准溶液分别倒入比色皿中。
(3)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上,选择合适的波长,对标准溶液进行扫描。
(4)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或波长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未知化合物定性分析:(1)配制未知化合物的溶液。
(2)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上,选择合适的波长,对未知化合物溶液进行扫描。
(3)将未知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3. 未知化合物定量分析:(1)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未知化合物的浓度。
(2)计算未知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标准曲线的方程。
2. 未知化合物定性分析:通过比较未知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与标准曲线,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3. 未知化合物定量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未知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可用不同波长的单色
光照射,测吸光度得到——扫描
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
处称为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max
峰 肩
末端吸收 谷
吸收曲线可以提供 物质的结构信息,并 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 依据之一。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 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二、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无机化合物的UV-Vis光谱吸收光谱主要有: 电荷迁移跃迁及配位场跃迁
配位场跃迁( d一d、 f 一f 跃迁)
在配体存在下过渡金属元素5个能量相等的d 轨道和镧系、 锕系7个能量相等的的 f 轨道裂分,吸收辐射后,低能态的d 电子或f电子可以跃迁到高能态的d或f轨道上去。 绝大多数过渡金属离子都具有未充满的 d 轨道,按照晶体场 理论,当它们在溶液中与水或其它配体生成配合物时,受配 体配位场的影响,原来能量相同的 d轨道发生能级分裂,产 生 d-d 电子跃迁。 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产生, 所以称为配位场跃迁;
n<p
n
n
p
非极性溶剂中 极性溶剂中
n >p
n p
非极性溶剂中 极性溶剂中
溶剂的极性除了影响吸收峰的位置,还影响吸收光谱 的精细结构:
N HC
N
CH 对称四嗪
N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消失
蒸汽中
环己烷
水中
4. 体系pH的影响
pH影响吸光物质的存在形态,产生不同的吸收光谱. 如苯酚,在酸性或中性水溶液中,有210.5nm及270nm 两个吸收带;而在碱性溶液中,则分别红移到235nm和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甲醇 n→σ*跃迁: λmax 183nm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λ一般>200nm,εmax > 104。 不饱和基团(乙烯基、乙炔基) 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可发生此类跃迁。 乙烯 π→π*跃迁: λmax 165nm
丁二烯 π→π*跃迁: λmax 217nm
n→π*跃迁:
所需能量最小, λ >200nm, -C=N-
色——蓝色。
我们通常见到的有色物质,都是由于他们吸收了可见光的 部分光,呈现出吸收光颜色的互补色。
二、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分子吸收光谱的形成是由于电子在能级之间的跃迁所引
起的。
分子内部具有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所以分
子的能量 E分子=E电+E振+E转 。
这些能量是量子化的,只有光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两能 级之间的能量差时,才能被吸收。
苯环本身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 收带,转动能级消失,谱带较宽。 • 芳香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 • Λ= 230~270 nm, 具有精细结构 • ε~200
• 极性溶剂中,或苯环连有取代基
时,其精细结构消失
三、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常见吸收带
4、E带: (乙烯型ethylenic band) 由苯环环形封闭共轭体系的π→ π*跃迁产生 • 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三、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常见吸收带
2、K带:(共轭作用konjugation))) 由共轭双键的π→ π*跃迁产生 (—CH=CH—)n, —CH=C—CO— 特点:λmax>200nm,强ε>104 共轭体系增长, ε↑, λ↑(红移)
三、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常见吸收带
3、B带:(苯benzenoid)
紫外可见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学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
4. 了解紫外可见光谱在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UV-Vis)是利用物质分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紫外光波长范围一般为10-400nm,可见光波长范围一般为400-750nm。
当分子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时,分子中的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不同物质的分子具有不同的电子能级结构,因此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也不同。
通过分析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移液器3. 容量瓶4. 玻璃仪器试剂:1. 标准溶液:如邻苯二甲酸氢钾、对硝基苯酚等2. 未知样品溶液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a. 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b. 将标准溶液依次倒入比色皿中。
c.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d.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或吸光系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未知样品测定:a. 准备未知样品溶液。
b. 将未知样品溶液倒入比色皿中。
c.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未知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d.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未知样品的浓度或吸光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a.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或吸光系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b. 计算相关系数,评估标准曲线的线性度。
2. 未知样品测定:a.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未知样品的浓度或吸光系数。
b. 分析未知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六、讨论与心得1. 紫外可见光谱是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
2.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a. 标准溶液和未知样品溶液的浓度应准确配制。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1 紫外光谱法的特点
(1)所对应的电磁波长较短,能量大,它反映了分 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情况。主要应用于共轭体系 (共轭烯烃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 的分析。
(2)电子光谱图比较简单,但峰形较宽。一般来说,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信号较少。
(3)紫外吸收光谱常用于共轭体系的定量分析,灵 敏度高,检出限低。
(4) 吸收带分类
5.3 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
1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1) 饱和烃化合物 如甲烷和乙烷的吸收带分别在125nm和135nm。
(2)简单的不饱和化合物
最简单的乙烯化合物,在165nm处有一个强 的吸收带。
(3)共轭双烯
(4)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5)芳香族化合物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
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及记录(计算机)等部分组成。
图2.30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图
5.6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生色团及助色 团的特征,而不是整个分子的特征。如果物质组成的变化 不影响生色团和助色团,就不会显著地影响其吸收光谱, 如甲苯和乙苯具有相同的紫外吸收光谱。另外,外界因素 如溶剂的改变也会影响吸收光谱,在极性溶剂中某些化合 物吸收光谱的精细结构会消失,成为一个宽带。所以,只 根据紫外光谱是不能完全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还必须与 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其他化学、物理 方法共同配合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ii 二取代苯
在二取代苯中,由于取代基的性质和取代位置 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a 当一个发色团(如 —NO2,—C=O)及 一个助色团(如—OH,—OCH3,—X)相 互处于(在苯环中)对位时,由于两个取代 基效应相反,产生协同作用,故λmax产生 显著的向红位移。效应相反的两个取代基若 相互处于间位或邻位时,则二取代物的光谱 与各单取代物的区别是很小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
max 一般 10
增大
A 1103 7 1 Cmin 1 10 mol L b 1104 1 1107 100 1108 g mL1 1000
3 ~104;灵敏
的 >104;个别的可达 105 106
若λ1= λ2
dA b dC
ε 1 = ε2= ε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A= εbC
若λ1≠ λ2
2.303 f1 f 2b 2 ( λ1 λ 2 ) 210 ( λ1 λ 2 )bc d2A 0 λ 1bc λ 2bc 2 2 dC ( f110 f 210 )
1) 液气固介质均适用 2)入射光是单色光,平行光 3)稀溶液
朗伯-比尔定律
A = Kbc
(二)朗伯-比尔定律推导
Ix dIx S I0 db b It
-dIx ∝ Ix adn dn = csdb
-dIx∝ IxaCsdb -dIx/Ix=k Cdb
b dI x I0 I x k 0 cdb It
0
0
C
A = 0.434
(四)吸光系数
1. a ( L · g –1 · cm-1) 2.ε ( L · mol–1 · cm-1)
max
A KCb
A aCb A Cb
C: g / L C: mol/ L
吸光物质结构的特征参数;
吸光物质定量分析的灵敏度参数
3. 检出限与摩尔吸光系数 若可测量的吸光度为0.001
It ln kcb I0 It kcb lg Kcb I 0 2.303
A lg T Kbc
吸光度 与透射率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H3CO
例1
246 +3 +25 274 nm (276nm ) CI 例2 基本值: 246 邻位环残基 +3 邻位—OH取代 + 7 间位CI取代 +0 OH 256nm (257nm) 例3 基本值: 246 H CO 邻位环残基 +3 间位—OCH3取代 +7 对位—OCH3取代 +25 281nm(278nm)
图2.23 紫外—可见吸收曲线
2.3.2 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1 电子跃迁类型
(1)σ→σ* 跃迁 指处于成键轨道上的σ电子吸收 光子后被激发跃迁到σ*反键轨道
(2)n→σ* 跃迁 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 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的跃迁 (3)π→π* 跃迁 指不饱和键中的π电子吸收光波 能量后跃迁到π*反键轨道。
(4) 吸收带分类
i R—带
它是由n→π*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该带的特点是吸 收强度很弱,εmax<100,吸收波长一般在 270nm以上。 ii K—带 K—带(取自德文: konjuierte 共轭谱带)。它是 由共轭体系的π→π* 跃迁产生的。它的特点是:跃 迁所需要的能量较R吸收带大,摩尔吸收系数εmax >104。K吸收带是共轭分子的特征吸收带,因此用 于判断化合物的共轭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应 用最多的吸收带。
图2.28 溶剂对π→π*,n→π*的影响
4 溶剂pH值对光谱的影响
pH的改变可能引起共轭体系的延长或缩短,从而 引起吸收峰位置的改变,对一些不饱和酸、烯醇、 酚、及苯胺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影响很大。如果化 合物溶液从中性变为碱性时,吸收峰发生红移,表 明该化合物为酸性物质;如果化合物溶液从中性变 为酸性时,吸收峰发生蓝移,表明化合物可能为芳 胺。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1)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 Er:0.005~0.050 eV, 跃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称为远红外 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2)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 Ev约为:0.05~1eV,跃
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称为红外光谱
或分子振动光谱; (3)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 Ee较大1~20 eV。电子跃
2、生色团(或发色团)
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
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
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乙炔基、 腈基等。 注:当出现几个发色团共轭,则几个发色团所产 生的吸收带将消失,代之出现新的共轭吸收带,其波
长将比单个发色团的吸收波长长,强度也增强。
3、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
• 1 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价格
低,分析速度较快。
• 2 灵敏度较高。 • 3 有较好的选择性。通过适当地选择测 量条件,一般可在多种组分共存的体 系中,对某一种物质进行测定。
• 4 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在仪器设备和其 他测量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其相对误差 可减小到1%一2%。 • 5 用途广泛。医药、化工、冶金、环境保
原子发射光谱图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四种 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 示意图
分子轨道理论:一个成键 轨道必定有一个相应的反键轨 道。通常外层电子均处于分子 轨道的基态,即成键轨道或非 键轨道上。 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 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 Ε 大小顺序 为:n→π * < π →π * < n→σ * < σ →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紫外光区光源。
• 其中:486.13nm (F线) 和 656.28nm ( C线)
可作为波长校正。
(二).单色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的作用是
将来自光源的连续光谱按波长顺序色散,并从
中分离出一定宽度的谱带。单色器由入射狭缝、
准直镜、色散元件、物镜和出射狭缝构成。
(1).色散光件
棱镜
棱镜的色散作用是棱镜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有
A logT
实际测量,往往测量物质的透光率,再转化为吸光强度。
半导体材料中光的吸收规律 紫外-可见光的吸收主要是电子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 半导体材料中,电子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是和它们 的能带结构相关的。 因此光的吸收规律必然和它们的能带结构相关 直接禁带 间接禁带 ZnO,GaAs,CdS Si,Ge
B(hv E g )
2 2
3
2
3. 间接跃迁 在间接带隙的半导体材料中,由于价带顶和导带底在 K空间的位置不同,加上光子的波矢比电子的波矢小 得多,为了满足动量守恒的原则,必须要借助其他过 程,如声子参与或杂质散射来实现电子在能级间的跃 迁,这种电子跃迁方式称为间接跃迁。通过计算,可 以得到吸收系数和光子能量的关系:
m I0 4 A log 4.343 10 Nb ai Ci I i 1
将常数项和光子的吸收界面 a i 合并为单一项,
m I 以 i 表示 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则 A log 0 b i Ci I i 1 I0 一般对于单一组分,上式可以写成: A log bC I
( ) B
B(hv Eg )
1 2
2
和 hv 的图谱, 就得到线性吸收边
二.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方法和设备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是在紫外和可见光范围内, 改变通过样品的入射光波长,并测得不同入射光波 长下样品的吸光度,从而获得样品信息的分析仪器。
• 仪器的基本构造: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都是由光源、单色器、吸收 池、检测器和信号指示系统五个部分构成。
2. 禁戒的直接跃迁 某些情况下,即使在直接禁带的半导体材料中,其价 带顶和导带底都在K空间的原点,但是它们之间的跃 迁即K=0可能被选择定则禁止,而K不为0的情况下的 跃迁反而被允许,一般把这种跃迁称为禁戒的直接跃 迁。同样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吸收系数和光子能量的 关系
( ) 3和 hv 为线性关系, 由半导体的吸收光谱,做 B ( ) 3和 hv 的图谱, 就得到线性吸收边 B
E E 激发态 E基态 hv h
c
除此之外,分子也能对光有吸收,同样是由于电子 在能级之间的跃迁引起的。分子内部能量的变化 E 主要由3部分组成:振动能变化
E振动
、转动能变化
E转动、电子运动能量变化 E电子
E振动 约比 E电子 小10倍, E电子 最大,范围为1-10eV,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当改变通过某一物质的 入射光的波长,并且记录该物质在每一波长处的吸光 度时,这样就可以获得该物质的吸收光谱。
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范围刚好在紫外-可见光(200800nm)波段,因此当入射光的波长在200-800nm时, 所获得的吸收光谱就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主要部件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讯号处理与显示器
• (一)光源
• 要求:1.发射强度足够且稳定
• 2.具有连续光谱
•
3.发光面积小
• (1)钨灯和卤钨灯: • 它能发射350~2500nm波长范围的连续光谱,
通常取其在360~1000nm 波段为可见光区光源。
(2). 氢灯和氘灯
• 能发射150~400nm 波长范围的连续光谱,可作
• 仪器类型: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单光 束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双波长分光 光度计和多通道分光光度计。
单光束 单波长分光光度计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 一束通过样品吸收池, 一束通过参比样品吸收 池。
单波长的双光束是应用最广的。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是让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分别交 替通过同一样品吸收池,而直接读出这两个波长的吸 光度差的仪器。可以方便的由吸光度差求出样品中被 测组分的含量。如果选择适当的波长,还可以在干扰 组分的存在下,不经分离而直接得到被测组分的含量。
(2).准直镜
准直镜是以狭缝的焦点的聚光镜。
作用: 将发散光变成平行光,将色散光后的平
行单色光聚集于出口狭缝。 (3).狭缝 狭缝宽度直接影响分光质量 狭缝过宽,单色光不纯。 狭缝过窄,光通量小,降低灵敏度。
一般以减小狭缝宽度时吸光度不再改变时的宽
度为合适。 狭缝宽度为0~2mm(3mm),可调节。
dx
I0
I
x0
x
xb
先考察吸收层厚度为dx的小体积单元内的吸收情况。
光强为 I x 的光束通过小体积单元吸收层后,减弱了dI x
dI x / I x 表示吸收率。
根据量子理论,光束强度可以看作是单位时间、单位 体积内通过光子的总数, dI x / I x 可以看作是光束通过吸收介质时每个光子被 物质分子吸收的平均概率 从另一方面说,只有在近似分子尺寸的范围内,物质 分子与光子相互碰撞时才有可能捕获光子。
E转动比 E电子 小100或者1000倍。
。
由于分子中从基态到激发态的电子能级的能量变化范 围刚好对应于被吸收光的紫外-可见光200-800nm波段, 因此,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探测材料分子中电子 在能级间的跃迁,进而可以研究材料的内部结构如禁 带和定量分析。
朗伯-比耳定律 材料对光的吸收可以用吸收定律加以描述。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1729年和1760年阐 明了光的吸收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称为朗伯定律。 1852年比耳又提出了光的吸收和吸收物浓度之间的关 系,称为比耳定律。两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是通过研究光在溶液中的吸收规律 获得的。显示了入射强度为I0的光在通过长度为b, 截面积为s的吸光体的示意图。
a n
m
来表示,因此,根据吸光度A的定义 I 0 0.4343 m 0.4343 b m A log ai ni ai ni I s V i 1 i 1 V为体积,b为液体厚度。 由于溶液的摩尔浓度 C
1000 n NV
C是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是mol/L,N是阿福加德罗常数。n为 吸光分子的数目。
固体中的吸收规律
I0 A log bC I
是物质对光的吸收的基本规律。
不仅适用于溶液,而且能很好的适用于固体和气体。
C 定义为 当光在固体中传播时,由于C是常数,
另外,光通过吸光体的长度b相当于样品的厚度d,
因此:
I0 I0 A log d ed I I 0 e d I I
i 1
a i 是在小单元体积中第i种吸光分子对指定频率的光
子的吸收截面,
dni是在小单元体积中第i种吸光分子的数目, m是能 m 吸光的分子的种类。因此: dI ai dni
x
i 1
s
当光束通过厚度为b的吸收层时,产生的总的吸光度等 于在全部吸收层内吸收的总和,对上式积分得到:
i i I0 ln i 1 I s I0 A log 吸光度是指吸光体对光的吸收程度,通常人们用 I
(三) 吸收池 用光学玻璃制成的吸收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区。
用熔融石英(氧化硅)制的吸收池,适用于紫外
光区,也可用于可见光区。
盛空白溶液的吸收池与盛试样溶液的吸收池应互相
匹配,即有相同的厚度与相同的透光性。
(四) .检测器
(1)光电管和光电増倍管
图11.12光电管检测示意图 1.照射光 2.阳极
不同的折射率。
用棱镜分光得到的光谱,按波长排列是疏密不 均匀的,短波长区疏,长波长区密,波长不等距。
光栅
光栅是在一个高度抛光的表面上刻出大量平行
等距离的条痕(1200条条痕/mm)它是利用复光通
过条痕反射后,产生衍射与干涉作用,使不同波长
的光有不同的方向而起到色散作用。
光栅的光谱是由紫到红,谱线间距相等,均匀 分布的连续光谱。 有闪耀光栅,全息光栅。
这两种类型半导体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谱具有共同的特征 即存在一个特征吸收边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吸收边。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吸收波段,其吸收系数是不同的, 在强吸收区,吸收系数比较大,随着光子能量的变化 为幂指数变化,指数可能为1/2,1/3,2等 在弱吸收区,吸收系数一般相对比较小。 这两种半导体的紫外-可见光的吸收机理又是不同的。 直接禁带 光的吸收是和电子的直接跃迁有关
紫外吸收光谱:200 ~ 400 nm 可见吸收光谱:400 ~ 800 nm 两者都属电子光谱。
研究各种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为研究 它们的内部结构提供重要的信息。而基于上述原 理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它具有如下特点: 1. 灵敏度高。可以测定10-7-10-4g· mL-1的微量组分。 2. 准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5%之内。 3. 仪器价格较低,操作简便、快速。 4. 应用范围广。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自19世纪问世以来,已有 100多年历史,由于它具有较高的精度、设备简单, 检测快速可靠、测试范围较广等优点,可用于微量 元素分析、高纯物质测试、环境及生物化学研究等 方面,并在半导体材料研究和开发领域广泛应用。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具有以下特点:
①较高的灵敏度,对一般半导体材料可测到10-3~106mol/L。而且,有一定的准确度,该方法相对误差为2%5%,可满足对微量组分测定的要求。
②操作简单,快速,选择性好,仪器设备简单。 ③应用广泛,可测定大多数无机物质及具有共轭双键的 有机化合物。不仅在半导体材料,而且在化工、医学、 生物等领域中也常用来剖析天然产物的组成和结构,测 定化合物的含量及研究生化过程等。 ④根据半导体中带间跃迁的吸收规律,紫外-可见光分光 光度计还可以研究半导体的带隙及半导体纳米颗粒尺寸 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