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教部编版的历史教材。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战争的各个阶段,使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双方的军事行动以及战争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系统地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观念,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和战争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危害。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如慕尼黑阴谋、珍珠港事件等,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发展脉络。
4.课堂讲解:针对战争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如战争转折点、战争对世界的影响等。
5.互动环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启示,如如何维护世界和平等。
6.总结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进程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学情分析】对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可以通过绘制图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二战初期日本和德国在亚洲和欧洲战场的主要进程;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战争形势的转折,可以从“联合”及“转折”两方面讲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历史作用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史地位;对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可从雅尔塔会议的背景、内容两方面讲述,对战争结束这一知识点,从标志性事件及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的意义两方面讲述。
【导入新课】教师幻灯片出示漫画:这幅漫画的名字是《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请回答:(1)希特勒是何时上台的?在德国建立了怎样的统治?(2)希特勒在“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前已经作了怎样的准备?(3)“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体现了希特勒怎样的野心?学生结合上一课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1)1933年。
法西斯专政。
(2)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3)重新分割世界。
教师讲述: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在英、法极力粉饰太平的背后,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伴随着他的行动已经昭然若揭。
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战的相关内容。
【讲授新课】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教师设问: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7的内容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4)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亮点:知识点脉络清晰,分类学习
不足:内容量大,不够精炼。
为了更好
的教学,提
高教学水
平
课后补充(学生提问)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
培养学生
的发散性
思维
第13课香港澳门的回归【板书设计】
【1板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
【2课后检测】
1、【2019•四川成都中考21】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
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2、“为了共同的根本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
”下列哪个事件最能证明这一结论( )
A.三国协约的建立 B.巴黎和会的召开
C.轴心国集团的成立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3、【2019•湖南株洲中考16】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4.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 自学能力和 地__珍珠港__。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 梳理问题的 也对美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__最大规模__。 能力。 5.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 家的代表在__华盛顿__签署《__联合国家宣言 __》 , 以后又有 21 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联合国
开辟了欧洲
欧洲
1945 年 9 月 2 日 五、达标测评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战结束 巩固新知
二
见对应学生用书。
二战的爆发和扩大:
时间 1939 年 9 月 1 日
二战的爆发和扩大 德国突袭波兰 爆发 德军突袭苏联 大 日军偷袭珍珠港 达到最大规模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二战 二战 培养学生的 归纳概括能 力。 二战扩 二战全面
1941 年 6 月
1941 年 12 月 7 日 1942 年 1 月
1942 年 7 月—1943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年2月 1943 年 9 月 1944 年 6 月 1945 年 2 月 1945 年 5 月 8 日 的转折点 意大利投降 诺曼底登陆 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 德国签署投降书 战事结束
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__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 正式形成__。 6.1943 年 2 月,苏联人民取得__斯大林格 勒__保卫战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转 折点__。1943 年 9 月,__墨索里尼__政府垮台, 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4 年 6 月,美、英盟 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__欧洲第二战场 __。 7.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 年 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 尔、斯大林在__雅尔塔__召开会议。会议决定, 战后德国实行__分区占领__;成立__联合国__;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内,参加对日 作战。1945 年 7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__波 茨坦__会晤,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 国的精神,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__波茨坦公 告__》 ,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8.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 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8 月 15 日,日本法西斯 宣布无条件投降。__9__月__2__日,__日本__正 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__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学情分析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理念本设计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并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辩证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属于历史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 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属于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结果。
理解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主要战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这三个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
当然,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阶段,对于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因此教师要加强本课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本课,理解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四、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通过学习本节课,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了解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学会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形成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视团结合作,珍视和平的国际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2.了解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国家关系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3.培养学生发掘历史信息和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以及应对现实挑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貌和基本事件。
2.深入思考国际关系、战略指挥、武器装备、人民生活、后果和启示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1.如何系统全面地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并且掌握其中的重点事件?2.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进而反思和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世界大战期间的照片,要求学生描述照片中人物和事物的具体情境,以此引起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和兴趣。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询问学生对这场战争有哪些了解和理解,以此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感受。
二、学习活动1、历史大事追踪:要求学生在材料中查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人物、事件、国家和武器装备等信息,追踪和记录重要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2、图表分析:让学生分析二战期间各国的实力、战争损失和战争后的重建情况等,形成图表和条形图,多角度呈现战争的规模和影响。
3、讨论和评价:教师分别以国际关系、战略指挥、武器装备、人民生活和和平后遗症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反思。
三、课堂练习1.问答环节。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以及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答题技能。
2.文章分析。
教师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文章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总结文章的要点,并在活动结束后展开讨论。
四、教学总结1.温故知新。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讲的内容,回顾所学知识点,建立知识链条。
2.思考总结。
让学生思考战争的教育意义、和平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如何保护和平。
五、教学反思通过探讨二战的起因、发展、结局、影响以及启示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和平观,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进程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学情分析】对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可以通过绘制图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二战初期日本和德国在亚洲和欧洲战场的主要进程;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战争形势的转折,可以从“联合”及“转折”两方面讲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历史作用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史地位;对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可从雅尔塔会议的背景、内容两方面讲述,对战争结束这一知识点,从标志性事件及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的意义两方面讲述。
【导入新课】教师幻灯片出示漫画:这幅漫画的名字是《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请回答:(1)希特勒是何时上台的?在德国建立了怎样的统治?(2)希特勒在“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前已经作了怎样的准备?(3)“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体现了希特勒怎样的野心?学生结合上一课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1)1933年。
法西斯专政。
(2)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3)重新分割世界。
教师讲述: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在英、法极力粉饰太平的背后,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伴随着他的行动已经昭然若揭。
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战的相关内容。
【讲授新课】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教师设问: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7的内容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生动地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包括:战争的爆发、战争的进程、战争的转折点和战争的结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战争经过和战争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复杂,涉及国家和地区众多,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转折点和结局,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过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和结局。
3.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相关的历史视频和图片资料。
3.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而引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话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材,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转折点和结局。
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重要事件和时间节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优质教案

学
内
容
课
堂
探
究
(1)根据材料说说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步步紧逼,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作出什么反应?
答案:坚决抵抗。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填写下表:
时间
事件
1939年9月1日
①
1940年7月
德国轰炸②,不列颠之战开始
1941年6月22日
③
④
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达到最大规模
答案:①德军突袭波兰 ②英国本土 ③德军突袭苏联 ④1941年12月7日
3.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1943年9月,随着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北非战事结束;1945年5月8日,随着德国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也宣告结束。
4.雅尔塔会议三巨头: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2月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的会议,这一会议加速了二战胜利的步伐。
答案:路线:①1939年9月,突袭波兰。②1940年4月,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③1940年5月,突入法国北部,后法国投降。④接着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⑤1941年6月,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⑥1941年12月,对美宣战。
标志性事件: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4.中国战场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板块二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让学生阅读本小节内容回答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答案: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2.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是何时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
答案:1944年6月,英美盟军的诺曼底登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美国的参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给予适当提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知道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2.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二战”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三国轴心是指哪三个国家?三国轴心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以后,相互勾结,疯狂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和平再一次面临严重威胁,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越来越迫近了。
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1939年9月1日标志:德国突袭波兰2.德国进攻苏联时间:1941年6月地点: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500多千米的战线上。
方式:分三路突袭苏联影响:“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结果:苏军连连失利,西部国土大片沦陷。
(讲述莫斯科保卫战的故事,指出:这次战役以苏军的胜利告终,它粉碎了法西斯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发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击败法西斯军队的信心和决心。
)3.日本偷袭珍珠港①日本与英、美矛盾激化②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间:1941年12月7日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联合国家宣言》发表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于次年2月大败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法西斯遭到致命打击,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4.诺曼底登陆时间:1944年6月军队:以美、英为主的盟军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部编版】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示范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掌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知道法西斯国家的投降等史实。
2.分析二战性质的变化,理解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取胜的关键,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展示:教师:这节车厢我们是否似曾相识呢?(学生说是)教师: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在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的行军列车的车厢中,德国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
1940年6月22日,这节车厢被从博物馆中拖出来,成为法、德两国之间一次新的停战协定的签署地。
然而,这次双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下面,就让我们回到炮火连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去了解这一幕是怎样发生的。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爆发史料1卢沟桥事变。
史料2德军突袭波兰。
教师:阅读教材P67第1自然段,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学生:(1)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主要战场教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有哪些?学生: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
(1)欧洲西线战场史料1教师:德国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后,英、法对德宣战,却宣而不战,波兰灭亡。
德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哪里?学生: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
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德国进攻法国北部,法国投降,德军逼近英吉利海峡,后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教案(统编)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扩大、转折和胜利等知识点。
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内容,内容很多,容量很大。
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三课,主要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胜利等知识点,了解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团结合作,共同打败法西斯,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教学目标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2.通过《联合国家宣言》,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二战的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2.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以及中国人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福煦车厢》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最终战败。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代表福煦与德国代表在法国巴黎近郊的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德国宣告投降,一战正式结束。
此后,福煦车厢作为重要的历史纪念物,存放在了法国巴黎博物馆。
1940年6月14日,德国军队占领法国巴黎,法国政府投降。
希特勒命令德军将福煦车厢从巴黎博物馆破墙而出,运送至贡比涅森林。
经过短暂的谈判,6月22日法国代表被迫在福煦车厢内签订停战协定,德国占领法国2/3的领土。
22年间,同一地点同一国家。
恩怨情仇,风云易主。
为何短短的时间之内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德国是如何崛起的,它又是怎么进行侵略扩张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福煦车厢两幅图片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这一车厢既见证了法国一战胜利的辉煌,同时也成为法国二战耻辱战败的标志,为何短短的时间之内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德国是如何崛起的,它又是怎么进行侵略扩张的呢?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9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 第四 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分析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三部分内容的学习,描绘了波澜壮阔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本课内容还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密切的联系,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要求是: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本课子目的呈现方式以知识呈现为主,并且图文并茂,线索明确。
本课的三个子目的呈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既有相关史事,又有历史地图,材料丰富,史料详细。
呈现的内容生动、严谨,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大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到各战场的相继出现,最后到战争结束。
主要是按照事件的时间发展顺序逻辑进行的。
最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则体现了因果逻辑的机构。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义必将战争邪恶、认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关键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发展的重大影响。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通过地图并构建时间轴,锻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正确认识和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关键事件。
(时空观念)3.通过文字记载、图片、文物等史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原因、发展进程和深刻影响。
(史料实证)4.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正确认识历史叙述,并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进而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感受世界人民为战胜法西斯付出的巨大努力,尤其是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战胜法西斯的伟大牺牲和贡献(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雅尔塔会议;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和二战的影响等知识点。
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和分析历史事物原因、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教学及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二战的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和平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认识到反法西斯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斗争、浴血奋战的结果,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树立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雅尔塔会议及二战的影响等。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一、新课导入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邪恶的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对于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英法等国的态度怎样呢?它们的态度造成什么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和扩大的?带着这些疑问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
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教师提问: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后,第一个被德国吞并的国家是哪一个?学生:奥地利。
教师:对于德国的侵略野心,英法等国的态度怎样呢?多媒体呈现慕尼黑会议相关图片,讲解绥靖政策。
在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事件?学生: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2.多媒体呈现二战战场示意图,教师讲解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史实;认识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胜利的发展过程,探究雅尔塔会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自主阅读能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以及美、苏、中参加对日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本节课是历史课下册的第15课,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属于九年级的重点章节。
本次课将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结局及对世界的影响。
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这场战争是20世纪最漫长、最复杂、最具有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极具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3、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对和平的认识和追求;-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过程;2、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2、让学生记住具体事件及其相关背景。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思维导图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简单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步:学习理解首先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平等条约和国际上各种矛盾积累。
引导学生了解协约国和轴心国之间的对抗,以及日本入侵中国和德国入侵苏联。
接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指出战争开始后,战线扩大到全球范围,并且各种先进的武器和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
重点关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最后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以盟军对轴心国的胜利为结局。
并且着重讲解盟军在奥马哈海滩登陆和诺曼底登陆中的贡献。
第三步:分析影响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分别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进行讲解。
着重介绍:- 让世界进入了二战后时代,并成立了联合国,构建了新的国际秩序;- 世界军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之一;- 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为世界文化的中心,欧洲经历了二战后的文化转型。
第四步: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场战争?2、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你产生的影响是什么?3、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和平?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史实;认识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胜利的发展过程,探究雅尔塔会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自主阅读能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以及美、苏、中参加对日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史实;认识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胜利的发展过程,探究雅尔塔会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自主阅读能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以及美、苏、中参加对日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提示: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日本投降,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归纳总结:(1)法西斯投降①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②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③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④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由于德、日、意三国结成了法西斯同盟,轴心国形成,加上法西斯蓄意发动战争,准备充分。
通过“闪电战”“偷袭战”等方式,在二战初期,法西斯侵略屡屡得手。
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促使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从此,反法西斯国家协调作战、相互联合,最终战胜了法西斯。
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本节课条理比较清晰,从七七事变、德国“闪电战”突袭波兰开始讲解战争的爆发,到德军进攻苏联,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可以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态度与情感。
本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是给予学生问题讨论的时间尚不够充裕,学生尚没有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比较缺乏。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慕尼黑阴谋导致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教学重点】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间、重要人物、标志性事件有何不同?2、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在建立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具有哪些共同之处?A、建立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日三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对外都需要用暴力恐怖手段来巩固统治地位。
对内方面,三国都需要加强镇压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
对外方面,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日本统治集团不甘心于华盛顿会议所受的制约,意大利也醉心于对外扩张。
B、历史影响:它们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
随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随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也形成了。
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3、教师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
其他参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
其中,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2、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同?4、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5、英国和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6、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7、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请谈谈你的看法。
8、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慕尼黑阴谋(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1、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大肆扩军备战,公开吞并奥地利)2、何谓“慕尼黑阴谋”?(学生标注知识要素)A、时间:1938年9月B、地点:德国慕尼黑C、人物: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D、要害:采取绥靖政策,在背地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要求,以求得一时的太平。
3、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A、他们仇视社会主义苏联,希望以此推动纳粹德国去进攻苏联。
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B、他们经济、军事地位受到一战的削弱。
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谈战色变。
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
C、经济大危机使他们国内政局动荡,自顾不暇。
而英、法资产阶级一贯蔑视弱小国家,所以就随意地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
这是根本原因。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在演示相关图片的基础上,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学生“动脑筋”)1、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是一触即发的。
1914年6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以后的一周内,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
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早就揭开了亚洲战场的序幕;后来,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先后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战火越烧越凶猛。
1939年9月,德国侵入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