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机制与处理

合集下载

伴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治疗与对策

伴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治疗与对策
性 骨折 。 L u e Ha sn分 型 , 按 a g — ne 旋后 外旋 型 2 9例 中 Ⅲ度 2 例 ,Ⅳ度 8例 ;旋 前外 旋 型 l 1 2例 中 Ⅲ度 8
片情况 负重 锻炼 。
2 结 果
患者 随访时 间 8 3 月 , 均 l 月 。 ~ 2个 平 5个 下胫 腓
联 合 分 离 中 交通 伤 2 例 , 5 高处 坠落 伤 9例 , 动 伤 7例 , 他 6例 ; 为 闭合 性 骨 折 。根 据 L ue Hasn分 类 : 运 其 均 a g— ne 旋 后外 旋 型 2 9例 , 前 外 旋 型 1 旋 2例 , 前 外 展 型 6例 。3 例 未行 下 胫 腓联 合 固定 。< / 踝 骨 片 < / 均行 内 固 旋 1 1 4后 1 3者 定。 固定顺 序 : 踝 、 踝 、 后 外 内踝 、 胫 腓 联 合 。结 果 : 者 随访 8 3 月 , 均 1 月 。下 胫 腓 固定 患者 8例 在术 下 患 ~ 2个 平 5个 后 81 取钉( 2周 2例潜 在 分 离 )2 在 术 后 12年 因 断钉 取 出 , 2例 在 术 后 2年 内取 钉 。未 固定 者 均 未 出 现骨 ,例 — 另 性连 接 和 再 分 离 。术 中应 力 位 摄 片 发现 下 胫 腓 分 离 6例 ,外旋 侧 位 摄 片 发 现 3例 后 踝 小 骨 片 。 疗 效根 据 B i — ad r Jcsn系统 评 分 : 2 ako 优 3例 ; 1 良 7例 ; 5例 ; 2例 。优 良率 8 .%。 论 : 择 合适 的术 式 以达 到踝 关 节 解 剖 复 可 差 51 结 选 位 . 期 正确 锻 炼 是 成 功 的 基础 , 复并 稳 定 踝 穴 和 距 骨 的解 剖 关 系 可 获得 临 床 最佳 效 果 。 早 恢 关键 词 踝 关 节 ; 折 ; 胫 腓 联合 ; 固定 骨 下 内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
的病例 15例 ,失 随 访 l 0 2例 , 随访 9 3例 。 时 间 8 月 一5年 , 随访 个 治疗效 果优 良。
1 资料 与 方法
11 一 般 资料 本 组 9 . 3例 , 6 男 5例 , 2 女 8例 。年龄 l ~7 4 2岁 , 均 3 。 伤 原 因 : 通事 故 伤 3 平 7岁 致 交 2例 , 砸 伤 7例 . 伤 4 扭 2例 。 坠落 伤 1 , 中开放 性 损伤 2例 其 2 5例 。 伤 到就诊 时 间 3 i 受 0m n~2 , 均 6h 5d 平 。根据
作 者单位 : 1 0 广州市 .中山大学 附属第一 医院黄埔院 区下 50 0 7
肢骨科
本组 9 3例获 随访 , 随访 时间 8 月 ~5年 , 均 个 平 l 月 。未发 现切 口和伤 口感 染 , 中 2例 出现断 钉 6个 其 现象 。 骨折愈合时间为 l ~1 周 , O 8 弃拐全负重活动时 间为 8 l 8周 , 均 1 。 组优 5 平 6周 本 1例 , 2 良 7例 , 可 1 , 3例 , 良率 8.%。 2例 差 优 39
实 用医学 杂志 20 年第 2 08 4卷第 2 期 4
踝关 节 损 伤 中下胫 腓 联 合 分 离 的诊 断 和 治疗
余 世 明 胡俊 勇 李 占春 曾宪 尚 雷 磊 徐 栋 梁
摘 要 目的 : 讨踝关节损伤 中下胫崩 联合分 离的诊 断和治疗。方法 : 用保 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 , 探 } 采 治疗
踝 关 节 损 伤 中下 胫腓 联 合 分 离 9 3例 , 中旋 后 外 旋 型 3 其 9例 , 前 外 旋 型 1 旋 9例 , 前 外展 型 2 旋 7例 , 直 压 缩 型 8 垂
例。 结果 : 组 9 本 3例 。 随访 8个月 5年 , 5 例 , 7例 , l , 3例。优 良率 占 8 .%。结论 : 优 1 良2 可 2例 差 39 明确的诊 断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7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钢板联合下胫腓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急性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

结果随访8~25个月,平均11个月,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30例,良2例,差3例(优良率91%),2例差者为合并严重踝关节骨折和距骨骨折远期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全部病例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钢板螺钉外露及断裂等情况。

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通过切开复位钢板联合下胫腓拉力螺钉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内固定踝关节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多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和三角韧带等其他损伤,如果治疗不当会造成踝关节的不稳定,导致慢性疼痛、创伤性踝关节炎以及撞击综合征等并发症。

因此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要求是尽可能地解剖复位和有效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发生。

本文探讨了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7月~2014年10月我科共收治35例急性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踝关节骨折,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2~65岁,平均32岁。

摔伤扭伤15例,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6例,按Lange-Hanson分类:旋后外旋型17例,Ⅱ度6例,Ⅲ度7例,Ⅳ度4例;旋前外展型10例,Ⅱ度6例,Ⅲ度4例;旋前外旋型8例,Ⅲ度3例,Ⅳ度5例。

伤后手术时间5 d~11 d,平均7 d;10例患者合并后踝骨折,其中5例后踝骨折累及关节面大于25%。

1.2手术方法手术切开复位按照内踝、后踝、外踝及下胫腓联合的顺序固定;后踝骨折块累及关节面大于25%均予以拉力螺钉固定,外踝骨折采用1/3管型或重建钢板置于外侧固定,内踝骨折骨块使用拉力螺钉固定。

下胫腓骨联合分离

下胫腓骨联合分离

1 解剖及生物力学下胫腓联合为纤维性连接,是由胫骨下端的腓切迹和腓骨下端的内侧面构成。

下胫腓联合韧带包括下胫腓侧韧带、下胫腓后侧韧带、下胫腓横韧带。

所谓下胫腓联合分离是指胫腓骨下端彼此间的附着变松,踝穴变宽,距骨向外、后方脱位。

Ram sey[1]提出距骨向外移位1mm,即可减少胫距关节面的接触面42%,使局部关节面的承受压力加倍。

Weber[2]发现外踝承受距骨压力的1/5,还证实外踝的短缩与外侧移位,是踝部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为最常见的原因。

Rasmussen[3]提出下胫腓联合伴随着踝关节的运动而运动,踝关节背屈时,宽的距骨滑车面进入踝穴,此时下胫腓后韧带如同绞链,腓骨按纵轴内旋约30°,腓骨向外、上移位,下胫腓前韧带紧张;踝关节跖屈时,较小的距骨滑车进入踝穴,由于韧带的弹性作用,腓骨外旋并向下、内移位,踝穴恢复原有小。

2 诊断2.1 临床表现Hopkinson[4]等发现下胫腓联合损伤与普通的踝关节扭伤相比症状较重且恢复时间长,并可进行挤压试验鉴别,即手握小腿中段,用力将腓骨向胫骨方向挤压,如能引起下胫腓联合处的疼痛则为阳性。

但必须除外胫腓骨骨折、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蜂窝组织炎、钝挫伤及皮擦伤。

Rose 等[5]认为外旋应力试验是评价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可靠指征。

即在屈膝90°踝关节中立位时,一只手固定胫骨,另一只手对足实施外旋应力,如下胫腓处明显疼痛则高度提示下胫腓联合的撕裂。

2.2 X线表现林昂如等[6]测量了40例踝关节正位X线片下胫腓联合的相关改变。

首先测量下胫腓联合间隙的宽度,踝关节胫骨前结节外侧缘至腓骨远段胫侧缘相关关节有一密度相对低的影区,测得其距离为1.0~4.8mm,平均(3.2±0.7)mm。

如果下胫腓联合分离或腓骨下段骨折向腓侧移位包括上移、短缩、外翻后都可能出现分离现象,下胫腓联合间隙>3.5mm时应视有脱位的存在。

这种改变可能在下胫腓联合韧带水平或其上、下缘的骨折时联合韧带断裂而发生。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进展2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063000摘要:下胫腓联合是一种特殊的关节,常存在于踝关节骨折中。

对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式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传统螺钉固定和新型弹性固定间的讨论。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对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展开综述。

1.1.解剖特点下胫腓联合是指踝关节与一组韧带构成的结构,是纤维性连接。

这组韧带包括:胫腓前下韧带(AITFL)、胫腓后下韧带(PITFL)、胫腓骨间韧带(TFIL)、胫腓横韧带(TTFL)。

这些韧带与骨骼一起工作,通过抵抗轴向力、旋转力和平移力来维持胫骨远端和腓骨之间的完整性[1]。

1.2 损伤诊断临床上更多的是通过影像学进行诊断。

X线是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它能准确的观察的骨折的移位及距离,通常踝穴位上出现下胫腓间隙>6mm、胫腓骨重叠<6mm或内侧间隙>4mm需高度怀疑下胫腓联合损伤。

但是X线只能观察到冠状面的结构,无法观察到矢状面的移位和韧带损伤,所以CT检查是有必要进行的[2]。

MRI可以观察到踝周围韧带损伤和踝关节软骨面软骨面损伤,三维CT可立体呈现骨折块移位,特别是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损伤制定治疗计划有帮助[3]。

1.3 手术方式1.3.1 金属螺钉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治疗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金属螺钉横向固定下胫腓联合。

对于使用几枚螺钉和术中固定几个皮质层,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

研究发现,较大直径的螺钉对远端联合处施加的剪应力有更大的抵抗力,3.5 mm和4.5 mm螺钉之间的选择可能最好由要固定的腓骨的大小来指导[4]。

螺钉固定的优点在于能够达到稳定的固定和功能恢复[5]。

金属螺钉固定的缺点也不少,可能会出现异物反应、感染、骨关节炎和螺钉断裂。

由于不能早期的下床活动,甚至会出现关节僵硬和粘连。

二次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和经济负担,伴随着并发症的风险,如伤口感染、复发的分离,甚至应力性骨折[6]。

1.3.2 纽扣钢板纽扣钢板(Suture-button)能够有更高的复位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它由两个金属纽扣和之间一条不可吸收缝合线组成[7]。

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标准

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标准

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标准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休息和制动:患者应注意休息,对踝关节进行制动,损伤后24小时内可进行冰敷,以减少肿胀和缓解疼痛。

损伤后48小时,可进行局部热敷,以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 手法复位:对于下胫腓联合前部分离的情况,如果分离可以复位,应使用支具固定6\~8周,拆除石膏后进行功能锻炼。

3. 手术指征:Boden等认为,下胫腓联合手术的指征包括术中向外牵拉腓
骨远端,分离大于3mm并伴有内踝损伤;下胫腓联合分离、腓骨近端骨折和内外踝损伤,如发现下胫腓联合分离大于2\~3mm,应进行手术内固定。

当内外踝骨折行解剖复位内固定后,如发现下胫腓联合不稳,或当小腿内旋20°,“C”型臂X线透视下发现踝穴间隙不等宽、下胫腓联合间隙大于
5mm时,均具有手术指征。

4. 固定方法:固定方法通常是用一枚直径为的皮质骨螺钉,在踝关节水平
2\~3cm处进行。

踝关节应处于背伸位,螺钉应与胫距关节面平行,向前倾斜25°\~30°。

螺钉应贯穿3层皮质骨。

在钻孔过程中,最好在“C”型臂X 线机透视下进行,以防止方向偏离或进入关节腔。

螺钉的拧紧程度应以既阻止腓骨外移、又不造成踝穴的挤压为宜,应保持胫腓骨正常的解剖关系,而不应过度加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分析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分析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及手术方法。

方法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102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其中,单纯损伤24例,合并踝部骨折和距骨骨折78例。

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88例(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6例,并踝部骨折和距骨骨折82例)。

手术采用螺钉固定79例,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后下胫腓联合稳定者未用螺钉固定共9例。

6~8周去除外固定逐渐功能锻炼和负重。

结果术后随访2~21个月,平均12个月,优51例,良3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金属螺钉断裂2例。

2例差者为合并严重踝关节骨折和距骨骨折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

结论根据损伤和稳定情况采取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效果良好。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分离诊断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052-02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在踝关节骨折中常合并不同程度的下胫腓联合损伤,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目前对该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存在较多争议,但多数学者主张积极治疗,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和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1]。

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共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88例。

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手术病例88例中,男65例,女23例,年龄17~55岁。

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6例,合并踝部骨折82例,其中单踝骨折26例,双踝38例,三踝18例;其损伤机制按Lange-Hanson分类,旋后外旋型39例,旋前外旋型22例,旋前外展型21例;其损伤程度按Bonnin[4]分度,Ⅰ度38例,Ⅱ度32例,Ⅲ度18例,以上Ⅰ度、Ⅱ度为下胫腓联合不全分离,Ⅲ度为下胫腓联合完全分离。

手术采用螺钉固定79例,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后下胫腓联合稳定者未用螺钉固定共9例。

术前明确诊断84例,术中发现4例。

1.2 手术方法手法复位后不满意者和合并不稳定踝部骨折采用手术治疗。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怎样治疗?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怎样治疗?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的治疗方法,治疗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应该吃什么药。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非手术治疗若是单纯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只须闭合复位和小腿石膏固定6周。

胫骨后唇撕脱骨折,骨折片不超过1/4关节面,且对关节无影响者,亦可用石膏固定。

在伴腓骨骨折的病例如能复位,仍可用石膏固定。

骨折复位不满意者,即应做腓骨切开复位及内固定,腓骨牢固地固定后,用小腿石膏固定6周。

2.手术治疗在伴有胫腓下联合分离的腓骨骨折者,腓骨的复位治疗甚重要。

要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相应方法。

(1)如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则用两枚螺钉固定,螺钉应从后外方向前内方,从远端向近端。

(2)腓骨下段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可采用髓内钉固定,以确保腓骨稳定,保持胫腓下联合复位。

为了避免螺钉断裂和保护踝关节及腓骨生理功能,著者主张术后8周取出胫腓下关节处的螺钉。

胫腓下联合分离,一般不做内固定,但在下列情况下应固定胫腓下联合:腓骨高位骨折单纯固定腓骨不能保持下联合复位;外踝固定后或修补三角韧带并固定外踝后仍不能维持下联合稳定者。

胫腓下联合可用螺钉固定,也可用“U”形钉固定。

在胫腓下联合前做6cm长切口,内旋腓骨复位,然后用1或2枚胫腓联合“U”形钉,短臂插入腓骨,长臂插入胫骨,“U”形钉应与胫腓前韧带平行。

伴有三角韧带撕裂者可以闭合复位并用石膏固定8周。

固定期必须经常随访,一旦发现内侧间隙增宽,即应手术治疗。

*2、预后经手术治疗,预后尚可。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怎么治疗,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下胫腓联合分离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下胫腓联合分离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下胫腓联合分离外科治疗研究进展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骨折的常见伴发伤,下胫腓联合损伤可致踝关节稳定性丧失,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处理不当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目前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较多争议,主要涉及下胫腓联合损伤后稳定程度的判定及固定方式的选择。

本文对下胫腓联合损伤从解剖学、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标签: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动力性内固定;临床方案下胫腓联合也称下胫腓关节,生理状态时可随着踝关节的运动而出现相应的运动,是一个微动的弹性关节。

在临床上,踝关节的骨折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约占踝关节损伤的1%~11%[1]。

下胫腓联合损伤主要是踝关节受外翻、外旋暴力,造成维持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的损伤,从而导致踝关节不稳。

早期正确及时处理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对维持踝关节稳定起重要作用,是治疗踝部损伤的关键,否则易造成踝关节习惯性扭伤和关节炎的发生[2]。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对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认识增加,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多数临床医生建议不应采用坚强固定,推荐最好采用动力性固定[3]。

本文就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下胫腓联合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下胫腓关节由腓骨下端、胫骨的腓切迹及下胫腓联合前韧带(AITFL)、下胫腓联合后韧带(PITFL)、骨间韧带(IOL)、下胫腓横韧带(TITFL)及骨间膜的远端部分构成。

下胫腓联合韧带在维持下胫腓关节稳定的过程中,各韧带在维持下胫腓关节稳定性所占据的比例各不相同,依次为下胫腓联合前韧带35%、下胫腓横韧带33%、骨间韧带22%、下胫腓联合后韧带10%,其中任何2条韧带损伤都可能导致下胫腓关节不稳[4]。

Grass等[5]施加5N的外旋力于踝关节,当切断AITFL时,下胫腓联合分离2.3 mm,切断AITFL和IOL时可造成下胫腓联合分离4.5 mm,当AITFL、PITFL和IOL均切断时下胫腓联合分离达7.3 mm,距骨外旋增加10°。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患者的护理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患者的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康复阶段
护理应随着康复进程的变化而调整,包括物理治 疗和心理支持。
定期评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 划。
如何进期进行疼痛评估、肢体功能评估和心理状 态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 最佳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基础护理
提供基础护理,包括伤口清洁、换药和日常 生活的帮助。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所有经历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的患者都需要 专业的护理支持。
包括手术患者和非手术患者,护理内容需有 所不同。
谁需要护理?
家属参与
患者家属在护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需积极参 与康复过程。
教育家属如何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和心理 支持。
谁需要护理?
护理团队
专业护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和物理治疗师 等。
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压力,增强恢复 信心。
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为什么护理重要?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专业护理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 重返正常生活。
护理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回 归社会。
谢谢观看
这种损伤通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影响 患者的行走和恢复。
什么是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 病因
这种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或高处坠落 等外力作用。
了解病因有助于制定预防和护理方案。
什么是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
流行病学
此类损伤在运动员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参与高强 度运动的人群。
统计数据显示,年轻男性患者居多,需引起重视 。
多学科协作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提升患者恢复效果。
何时进行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避免不当动作 导致受伤。
教练或专业人士可以提供指导。
如何进行预防? 加强肌肉锻炼
通过力量和柔韧性训练增强下肢肌肉,有助 于支撑关节。
良好的肌肉力量可以降低受伤的风险。
如何治疗和康复?
如何治疗和康复? 初步处理
在受伤初期应采取RICE原则(休息、冰敷、压迫 、抬高)。
这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
儿童青少年
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能出 现类似损伤。
他们的身体灵活性较高,但也容易因不当运 动导致损伤。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持续疼痛
如果受伤后疼痛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延误治疗。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明显肿胀
受伤部位出现明显肿胀,可能是韧带撕裂或骨折 的迹象。
这种损伤常见于运动损伤和外伤,可能会影响到 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功能。
什么是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 发生机制
该损伤通常是由于剧烈扭转或撞击导致的,造成 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腱撕裂。
在高强度运动或意外事故中,发生的概率较高。
什么是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
症状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运动受限等,严重 时可出现关节不稳。
有时候伴随有淤血或瘀伤,患者可能会感到行走 困难。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运动员
从事高强度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如篮球、足 球等,易受此伤。
这些运动项目对下肢的扭转和冲击要求较高 。
谁会受到影响?
普通人群
普通人也可能因意外摔倒或扭伤而发生该损 伤。
尤其是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受伤风险更高 。
谁会受到影响?
胫腓联合前部分离科普 知识
演讲人: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是怎么回事?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是怎么回事?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的病理病因,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为外旋伤力所致。

*二、发病机制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为外旋伤力所致。

距骨体的前部分推挤外踝,使其向外向后扭转,常见胫骨前结节撕脱。

但多数病例为胫腓前韧带本身撕裂。

以后是韧带后方的滑膜盲管被撕裂及骨间韧带部分纤维断裂,腓骨在外旋时,胫腓后韧带也承受应力,可发生胫骨后唇撕脱骨折,此点被学者认为是外旋损伤的特征,并暗示前胫腓联合亦分离。

撕脱骨片很小,极少超过关节面的
1/4。

外旋伤力大小不同,胫腓联合自前向后的破裂深度亦各异,如伤力持续,必然腓骨发生螺旋形骨折,其骨折平面各不相同,极少数可出现解剖颈骨折(称Maisonneuve骨折)。

多数为腓骨远端骨折,有人称之为经胫腓联合腓骨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此类病例可有三角韧带浅层的前部撕裂,或内踝前丘部骨折,或内踝骨
折,或三角韧带深层和浅层都断裂。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病因,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下胫腓分离

下胫腓分离

首先要明确一点,下胫腓分离必然伴有腓骨的骨折,无论是低位或高位;如果腓骨没有骨折,则可以立即排除下胫腓分离。

下胫腓分离的发生缘于距骨在踝穴内所受到的外旋或外展的应力,从而撞击外踝,也即是说:外踝受到的由内而外的撞击力是下胫腓分离发生的必然和先决条件。

外踝受到的撞击力会沿着腓骨由下而上传导,如果引起骨折这时可能产生三个结果:
1 外踝骨折线在下胫腓水平以下,需要明白的是,沿腓骨上传的暴力一旦引起骨折,则暴力完全释放掉,所以此时下胫腓分离不会发生;
2 外踝骨折线平下胫腓水平,此时下胫腓韧带部分撕裂,Mortise 位片通常看不到下胫腓间距增宽,如上述第二例片子,此时是否要固定下胫腓视情况而定,本人倾向于不固定,因下胫腓实际上并没有分离或完全分离。

当然,如上面的片子所示,固定也没有错误,但是最好更早期拔除钉子。

3 腓骨骨折线位于下胫腓水平以上,包括最容易漏掉的maisonneuve骨折,即高位腓骨骨折,此时下胫腓必然分离。

之所以称之为必然,因为外踝所受到的外展或外旋的暴力必须首先将下胫腓完全撕裂以后才能够继续沿着腓骨向上传导,并引起骨间膜的撕裂直至腓骨骨折,暴力释放。

此种情况必须固定下胫腓,Mortise 位片通常会看到间距增宽,但也不是必然。

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复位技巧

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复位技巧

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复位技巧下胫腓联合是微动关节,韧带结构由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后韧带及骨间韧带组成,其在维持踝关节稳定性、重量的传导和行走中起重要作用,手术治疗目前被广泛认可,内固定物主要有皮质骨螺钉和胫腓钩,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及复位要点如下:一首先复位和固定踝关节两侧损伤结构下胫腓联合分离必然是在踝关节内、外侧均遭受暴力时才出现,下胫腓联合常合并胫腓骨远端骨折和下胫腓韧带复合体撕脱骨折,因此应将两侧损伤结构充分复位和固定。

例如内踝和腓骨均行内固定;或内侧韧带修复、外侧骨折固定。

两侧复位固定可靠后,可采用Cotton试验和应力外旋试验来判断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

Cotton试验腓骨向外活动超过3-4mm则提示有明显的下胫腓不稳定,需要固定;外旋应力位踝穴位X线片胫腓间隙较前增宽>3mm,则认为不稳定需要固定下胫腓联合。

二下胫腓联合的内固定要点下胫腓联合固定物一般采用皮质骨螺钉(一般来说,2枚螺钉或1枚较粗的螺钉均可满足要求)紧靠下胫腓联合的上方,平行于胫距关节面且从后向前倾斜25°-30°,固定3层皮质(腓骨双侧、胫骨外侧皮质),螺钉顶端位于胫骨髓腔内,目的是踝关节活动时可以适应下胫腓联合的正常微动,不容易发生螺钉断裂;螺钉也可以穿透4层皮质,一是能提供更好的稳定性,二是如果发生螺钉断裂,可以从胫骨内侧开窗轻易取出断钉。

之所以采用皮质骨螺钉主要是维持下胫腓联合的正常位置,而不是对其加压从而对其加压而使下胫腓联合变窄,致踝关节背伸受限。

固定下胫腓联合时踝关节应处于背伸位,因为距骨体关节面略呈前宽后窄,这样可以避免踝穴狭窄而导致关节背伸受限。

但是背伸位固定下胫腓联合时,是否会对下胫腓联合之间的微动功能造成影响,目前仅有少量文献认为下胫腓固定时踝关节的位置并不影响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

三复位:重点恢复“胫腓线”结构在胫骨关节面上1cm的CT平扫断面上,腓骨前嵴与胫骨前切迹呈现一条较平坦的直线,称之为“胫腓线”(图1),“胫腓线”所在平面靠近体表,术中容易触及并以此为复位效果参考,恢复该平面的解剖位置,不仅可以纠正腓骨相对于胫骨无前后位移位,而且可以纠正腓骨相对胫骨的旋转移位。

Injury: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系统回顾---静态固定vs.动态固定

Injury: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系统回顾---静态固定vs.动态固定

Injury: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系统回顾---静态固定vs.动态固定摘译自:A systematic review on dynamic versus static distal tibiofibular fixation.S.Y. Inge, BSc*, A.F. Pull ter Gunne, MD, PhD, C.A.M. Aarts, MD, M. Bemelman, MD.Injury, Int. J. Care Injured 47 (2016) 2627–2634.约有1–18%的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出现下胫腓联合分离,造成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主要机制是踝关节旋前外旋(图1),导致距骨外翻进入踝穴对下胫腓联合造成冲击,此时加上踝关节的背屈,距骨后方大部分进入踝穴。

图1 踝关节旋前:三个平面上分别为外翻、外展、背屈下胫腓联合分离可伴或不伴踝关节的骨折,踝关节骨折中约有10%的患者同时伴有下胫腓联合的分离。

踝关节损伤可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继续下分为移位型与非移位型,稳定-非移位型踝关节损伤可通过保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而稳定-移位型以及所有的不稳定型踝关节损伤均需达到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并进行内固定。

踝关节复位固定的目的是重建踝关节的生物力学关系,避免距骨移位以及长期并发症: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踝关节退行性改变。

既往下胫腓联合的修复通常采用下胫腓皮质螺钉打入胫腓关节上方部分,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又有了一些新的技术:生物可吸收螺钉、下胫腓联合螺栓以及基于缝线纽扣设计的动力学固定装置。

故而,各类固定材料的出现使得究竟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既往皮质螺钉的静态固定较受临床医生欢迎,不过也有一些问题:螺钉易于松动、断钉率高(7% -29%)、易致患者不适以及患者不能早期负重、静态皮质螺钉固定需进行二次手术将其取出、过早取出下胫腓联合又易于分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近年来,动态固定装置TightRope1 (Arthrex Inc., Naples, Florida)逐渐应用于临床,解决了一些静态固定装置所带来的问题,动态固定时下胫腓联合在有效固定的同时可进行一些类似生理性的下胫腓关节微动。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干预护理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干预护理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的护 理效果评估
章节副标题
评估指标和方法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关节活动度:测量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 肌肉力量:通过等速测试评估患者小腿肌肉力量 功能恢复: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
护理效果评估的实施
评估方法:观察、量表评价、 患者自评等
评估指标:疼痛程度、关节 活动度、肌肉力量等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的预 防措施
章节副标题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时休息,减轻腿部负担。 注意保暖:避免腿部受到寒冷刺激,保持温暖。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章节副标题
定义和成因
定义: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是指胫骨和腓骨在下肢受到外力作用 时,前侧部分发生分离的现象。
成因:通常是由于剧烈运动、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等意外事故导 致下肢受到强烈冲击或扭转力量。
症状和表现
疼痛:关节周围疼痛,活动时加重 肿胀:关节局部肿胀,皮温升高 僵硬:关节活动受限,僵硬感 畸形:关节畸形,外观异常
评估周期:每周一次,持续 4周
评估结果:根据各项指标的 变化,判断护理效果
评估结果的分析和解读
评估指标: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功能 恢复情况等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量表评价、医 生评估等多种方式
评估结果: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关节 活动度及功能恢复良好
分析和解读:评估结果说明护理干预对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患者的恢复具有积 极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 会适应能力
物理治疗:包括电刺激疗法、超声波疗法、冷热敷疗法等,可以通过对局部的物理刺激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 循环、减轻炎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后:足跖屈内翻位,内侧缘抬高, 外侧缘降低
旋前:足背伸外翻位,外侧缘抬高, 内侧缘降低
内收外展
内、外旋
螺钉取出时间
•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在患者负重前取出,因 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愈合较慢,取钉时间 一般在术后8-12周,过早或过晚都会使患 者愈合或功能恢复都不利。 • 但Moore等最新研究认为,术后6-10周时不 用取金属螺钉就可以负重。
踝穴包囊距骨体。
• 旋后外旋型:损伤时足呈跖屈内收内翻位,距骨外 旋,外侧副韧带先紧张。 • 旋前外旋型:受伤时,足处于旋前背屈外展位,距 骨外旋。 • 旋前外展型: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距骨外展,三 角韧带紧张。 • 旋后内收型:足呈跖屈内收内翻位,内翻的距骨使 踝关节外侧韧带紧张。
下胫腓联合损伤机制及处理
阳江市中医医院
骨三科
叶东城
下胫腓韧带损伤
• 下胫腓韧带损伤是由于下胫腓联合受到自 下而上的垂直剪切力和由于距骨强烈旋转 而挤压踝穴侧壁造成的, 因而, 单纯韧带 损伤较少见, 往往与踝部的骨折和其他韧 带损伤同时存在,大多需手术治疗。
下胫腓联合由胫腓骨远端及下胫 腓韧带复合体共同构成,下胫腓韧带 复合体位于胫骨远端的腓切迹和腓骨 远端的粗隆之间,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