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法规考试重点(问答题)
新闻法规考试答案汇总
名词解释: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制:是指法律制度,是法律和制度的总和。
法治: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是一种动态概念。
2新闻传播法规:广义上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总称。
狭义上是指一部有国家制定调整并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
3名誉权:名誉权是公民、法人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
4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名词解释: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制:是指法律制度,是法律和制度的总和。
法治: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是一种动态概念。
2新闻传播法规:广义上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总称。
狭义上是指一部有国家制定调整并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
3名誉权:名誉权是公民、法人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
4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5肖像权:肖像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自己肖像为内容的专有的人格权,所具有的法律意义是自然人对自己通过造型艺术或者其他形式,在客观物质载体上的再现自己的形象(肖像)所拥有的不可侵犯的专有权。
6著作权:即版权,是指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于自己创作的科学或文学、艺术等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
新闻道德法规重点
新闻道德与法规重点&第一章&1、什么是法?法的基本特点(特征)是什么?“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它通过对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1982年中国法学界)法的特征:(1)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共同意志的体现,即国家意志的体现;(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4)法是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5)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2、新闻法制的概念、构成体系以及渊源新闻法制: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构成体系:渊源:法律渊源——从形式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指依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其制订机关、效力范围、修改程序都有不同。
补充: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核通过。
3、新闻违法行为分类及定义新闻违法行为的定义: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主观过错的支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和法定行为模式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新闻违法行为的分类:(1)新闻刑事违法行为;(2)新闻民事违法行为;(3)新闻行政违法行为。
4、新闻法制中法律关系及特点新闻法律关系的定义: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1)是根据新闻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2)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4)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PS:*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即新闻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在新闻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eg:①新闻媒体: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
②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总编辑;主编;编辑;记者;通讯员。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考试内容一、不定项选择题1、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CD)A、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B、物C、新闻媒体D、政府、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群众团体2、新闻法律关系的客体是(ABD)A、物B、智力成果C、新闻媒体D、新闻行为3、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有(ABCD)A、消极的权利和积极的权利B、约定的权利和要求保护的权利C、消极不作为的义务和积极作为的义务D、接受法律制裁的义务4、有关于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A新闻法律关系是根据新闻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
B新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新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D新闻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5、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A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B社会效益第一原则C宪法原则D实际恶意原则6、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为言论和出版自由,其内涵包括(ABC)A、言论自由B、出版自由C、新闻自由D公共利益原则;较少限制手段原则;事后限制原则;明显而即刻危险的原则;法律规定明确、限制精确的原则;绝对禁止原则7、海洋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三种新闻法规形式有(ABD)A《新闻法》B判例法C英美法系D写在《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8、英美国家各种判例法案例有(ABCD)A、李尔本叛国案B、约翰.威克斯案C、1996年诽谤法案D曾格案和沙利文案9、境外新闻媒体派出机构与记者的管理方法主要有(ABCD)A、申请批准注册制B、限制采访许可C、控制新闻源(接受采访者)D、参看《关于加强对境外记者采访事项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管理办法》10、广告发布的三条基本原则是(BCD)A、禁播丰胸广告、增高广告、医疗广告、保健品广告、减肥广告B、广告必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C、合法D、真实11广告发布中被禁播的有(ABCD)A、丰胸广告B、增高广告C、医疗广告D、保健品广告和减肥广告12、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有(ABCD)A、违法行为(新闻作品已经发表)B、损害事实C、因果关系D、主观过错13、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有(ABCD)A、行使舆论监督的职能和权利B、公正评论C、权威的消息来源、受害人同意D、公众人物和公共兴趣、合理使用14、新闻侵权的责任承担有(ABCD)A、停止侵害B、消除影响、恢复名誉C、赔礼道歉D、赔偿损失15、煽动罪的特点有(ABCD)A、表述方式的非理性B、内容的非事实性C、直接面对公众,即公然散布D、具有导致反常行动的目的16、煽动罪的五项罪名有(ABCD)A、煽动分裂国家罪B、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C、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D、煽动群众抗拒法律实施罪、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17、泄密罪的三种罪名有(ABC)A、泄露国家秘密罪B、向境外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非法获取或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罪D、泄漏国家领导人隐私罪18、新闻保密制度具体分为(ABCD)A、坚持自审和送审制度B、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C、采访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批准制度D、新闻发布制度二、名词解释新闻道德评价新闻道德评价在整体上说,是主体通过自我评价或者他者评价对所涉新闻行为、新闻品质的价值判断活动,核心是对新闻行为道德性的评判与反思。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复习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复习新闻法律职业道德其伦理规范复习资料1、一个道德原则,若干条道德规范,有哪些原则?(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P290-3121条道德原则和几条道德规范构成1条道德原则就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新闻传播行业及从业者在调整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时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一把尺子。
(1)新闻自由原则(2)社会责任论(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几条道德规范1.新闻要真实、客观与公正。
①力求准确②尽可能交代消息来源①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②将事实与观点严格分开、避免主观倾向③保持平衡2.清正廉洁,以正当方式从事本职工作。
①坚持新闻传播职业的独立性,不屈服于邪恶势力,避免主观干扰②不受贿,不搞“有偿新闻”等行业不正之风③不得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新闻”3.自觉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
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②维护司法尊严与司法公正③不得伤风害俗,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④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不诽谤他人,不揭人隐私。
4.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协作与交流。
5.同情弱者,注意保护少年儿童等易受伤害者。
2、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新闻法律的主体和客体P14-17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定义:指新闻传播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特点:1.国家意志的体现2.以法律上的权力和义务为内容3.由国家强制力做保障主体: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1.新闻传播媒体(最重要)。
具有法人主体资格2.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
3.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众团体内容: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指由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义务是指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行为的必要性。
新闻伦理与法规题目整理
新闻伦理与法规题目整理论述题:1.报道涉嫌违法犯罪的新闻时应注意哪些法律问题?(1)名誉权问题。
媒体在报道有关违法犯罪的案件时应该履行注意义务,新闻报道的材料必须与国家机关依据职权制作的公开文书保持一致,必要的时候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2)注意权威消息来源问题,涉及到特许报道权的问题,要与法官律师证人在法庭上的言论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3)名誉权保护问题。
报道违法犯罪者的腐败堕落时,对组织机关公开文书中位于确认的不正当的两性关系进行披露,这属于案外情节,侵犯了名誉权。
(4)隐私权保护问题。
报道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时,要隐去真实身份使不可辨认。
拐卖、卖淫、强奸等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身份资料要不可辨认。
(5)报道涉及的隐私有显著的违法性。
法律保护隐私但是不保护犯罪。
在涉嫌犯罪行为发生后到刑事责任终止前,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不享有绝对意义上的隐私权。
媒体可以根据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实时的跟踪报道,其中包括适当处理之后的隐私事项。
对法律已经作出判决的案件,法庭审判涉及的隐私,只要允许媒体旁听,就可以进行报道。
2.报道婚姻、家庭纠纷、情感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法律问题?(1)纪实性作品的“特定指向”问题。
通过描述特定的人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身份,标志足以将新闻指向和其他人区别开来。
(2)关于案外情节与报道侵权的问题,多为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涉案官员的婚外情是否可以被报道,关键要看腐败官员的婚外情是否属于案外情节,两性关系的事实只能由司法检察机关以及党组织纪检部门依据一定的法定程序来决定,即使事实确实存在来源可靠,媒体也没有合法依据予以公开。
同时媒体要尽到注意义务,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
(3)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问题。
要求新闻报道客观准确公正。
关于隐性拍摄的证据效力问题,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权威消息来源问题;媒体如是报道当事人“说”的行为,能否证明所说的真实性。
关键细节的三点定位。
(4)隐私权保护问题。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资料111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法:法是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人们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和。
2、新闻侵权行为:在新闻采集和传播中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
3、新闻检查:国家权力机构或其他权力主体对新闻采访、报道、传递和发布所做的限制和删除。
4、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
5、“深喉”:一般是指事件背后所发出的更深层次的声音。
为了公众利益而奋不顾身的作证,新闻调查的新闻工作者通常称他们为“深喉”。
6、隐性采访:记者不将身份告诉采访对象,或虽告知真实身份但不告知采访意图的采访。
7、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8、媒介审判:指大众传媒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大案件,在法院还未做出相应的判决前,就对该案件进行大量的报道而在报道过程中为感情因素或利益驱使,报道者往往会参杂个人的主观好恶因素,用一些感情色彩很浓的褒贬词语进行报道,从而担当起“民间审判”的角色。
9、新闻自由: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出版言论自由,即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二、简答:1、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所表达的主要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的过程,其关注的焦点是强调法律的至上权威。
而法制所表达的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仅仅表明特定社会中存在着一种独立于其他各种制度的法律制度,有时甚至是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
它强调法律的工具作用,人依靠法律统治。
2、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1)编辑部与经营部混岗(2)广告版与新闻版混淆(3)新闻栏目拉企业赞助(4)受贿无闻(5)假新闻(6)制造“传媒假事件”(7)免费接受采访方的各种好处(8)侵犯隐私权(9)侵犯著作权(10)媒介审判(11)隐性采访和偷拍偷录(12)拒绝更正与答辩(13)恶炒明星绯闻和犯罪新闻(14)无人性的冷漠新闻(15)直接展现暴力、血腥、灾难、痛苦、的照片或画面(16)虚假广告和庸俗广告3、世界上的两大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4、法的渊源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融宪法、主要法律、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特别行政区法规、国际公约为一体的新闻法制渊源。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题目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国古代关于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可能是最早出现新闻法律规范的国家.2、尽管各国新闻法的历史发展各不相同,但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各国新闻法的产生和发展受本国、和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3、1992年世界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各国在联手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4、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职业道德也呈现着极大的丰富性,但总体来讲,无论哪一种职业道德,其核心内容都不外乎是对职业活动中、、职业利益三者关系的调整。
5、作为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新闻必须真实,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二是;三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新闻法律关系2、名誉权3、有偿新闻4、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1、我国近代进步报人提出了哪些新闻伦理观点?2、为什么说财产受损不是构成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必要条件?3、为什么说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一条重要规范?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2、联系实际阐述新闻职业道德对新闻法规的作用。
《新闻职业道德》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殷商2、经济思想政治3、报业评议联合会4、职业责任职业权利5、准确有据全面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2、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3、有偿新闻:就是新闻从业人员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活动。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点提示)1、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新闻从业人员以品性为第一要素。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考试复习重点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公民和法人的专属权利。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个人尊严。
人身自由、生命、健康、姓名、肖像、隐私、名誉、荣誉等方面的权力都属于公民人格权的范畴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肖像权: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现象。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得到总和。
新闻法概念:1广义的新闻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2狭义专门指适用于新闻传播的一部法律。
新闻法制: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我国新闻法制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2)渗透在各部分法律中(3)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多,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不多(4)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辩证统一新闻侵权:新闻侵权是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新闻侵权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1采访不够深入②写作内容失实③无疑披露隐私④有意毁损名誉⑤批评褒贬过度⑥编辑核实不力新闻侵权行为有哪些特点:1首先必须是和新闻活动相关的,在新闻活动中发生的行为;2从形式看,主要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3从传播方式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从后果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损害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3损害事实的存在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新闻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损害事实、侵权行为、行为人的过错、因果关系隐性采访:又称“暗访”、“秘密采访”等,指记者不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告知对方采访的目的,在对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形象和声音用暗藏的摄像机或录音机记录下来,并在媒体上发表的采访形式。
2023年新闻记者考试新闻法规练习题标准答案
新闻记者考试练习题原则答案《新闻法规》(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宪法》第( A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旳自由。
”A.35B.38C.41D.472.人格权中旳关键权利是( B )。
A.肖像权B.人格尊严权C.人身自由权D.荣誉权3.良好旳声誉首先取决于个人旳( B )。
A.地位身份B.良好体现C.学历D.经济收入4.公民或法人应受社会与公众公正评价旳权利,是( C )。
A.评价权B.荣誉权C.声誉权D.形象权5.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
( C )①生命健康权②自由权③声誉权④肖像权⑤姓名权⑥隐私权A.①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②③⑤⑥6.声誉权重要体现为。
( A )①声誉获得权②声誉利益支配权③声誉维护权④声誉收益权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7.大学女同学甲和乙是同宿舍好友,后甲参与某选秀节目,引起舆论关注。
乙未经甲同意将甲数张生活照片刊登在乙旳新浪博客中,其中有几张甲旳照片敞胸露背显得不雅,丙媒体在刊发甲旳有关新闻报道时未经甲乙同意,使用了其中数张照片,注明“照片来自乙博客”。
丙报道刊出后,引起了某些网民对甲旳贬损评价。
下列哪一选项是对旳旳?( A )A.乙侵犯了甲旳肖像权B.乙侵犯了甲旳声誉权C.丙侵犯了甲旳肖像权D.丙侵犯了甲旳声誉权8.张三和李四是大学同学,张三对李四不满,写了一份丑化李四旳短文公布在其在某网站开设旳微博上。
李四发现后联络某网站规定删除该微博,某网站不予理会,致使李四遭受旳损害扩大。
有关扩大损害部分旳责任承担,下列哪一说法是对旳旳?( C )A.张三承担所有责任B.某网站承担所有责任C.张三和某网站承担连带责任D.张三和某网站承担按份责任9.甲到乙医院做隆鼻手术效果很好。
乙为了宣传,分别在美容前后对甲旳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公布到丙网站旳广告中,简介该照片时使用甲旳真实姓名。
丙网站在收到甲旳异议后立即作了删除。
新闻法规与伦理考试重点
新闻法规与伦理考试重点第一章以法治国与新闻法治1、新闻的时代价值(简答题)①新闻的信息传递作用②新闻的记录历史功能③新闻的服务娱乐价值④新闻的文化积淀功能⑤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2、中国新闻法治的现实困境(简答题)①法治国家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新闻立法的滞后②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的严重失衡③新闻活动中法律是非界限的模糊3、新闻法治为何如此艰难(论述题)P13①精神产品的特殊性与社会稳定②既得利益者的权益自卫与舆论监督的下场③若干具体因素:立法条件不成熟、平等原则未被确立、具体问题未解决4、新闻法治的必要性(简答题)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新闻活动的法律要求②新闻报道中的违法现象令人关注③新闻法治是新闻事业发展的自身要求④层出不穷的新闻纠纷和新闻诉讼要求新闻法治⑤世界范围内的新闻发展趋势要求新闻法治5、新闻法治的可能性①新闻法治的良好社会环境②新闻法治的法学和新闻学基础③新闻侵权诉讼客观经验的积累④一大批专家学者已经开始新闻传播法学的拓荒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第三章新闻法律关系6、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简答题)①它是符合新闻法律规范的要求,并接受新闻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②必须是在新闻活动中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新闻法律关系是规定是规定当事人之间在新闻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7、法律调整机制的特征(简答题)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②具有规范系统性③具有国家意志性④具有复杂性8、新闻法律关系中的五个主体(简答)①新闻媒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媒体②新闻记者是最关键的主体③政府是特殊的主体④公民是最普遍的主体⑤法人是最具成长性的主体9、新闻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智力劳动成果10、权利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障,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简答)①享有权利的人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②享有权利的人有权要求他人作出一定的行为③享有权利的人有权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停止非法侵害。
当这种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他有权要求法律出面干涉,通过国家强制力帮助他实现其权利。
第四章新闻权利的享受11、我国《宪法》中关于新闻权利的规定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简答)①对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法律主体的确认②对新闻自由进行比较明确的规定③明确对妨碍新闻自由的行为进行制裁。
新闻道德法规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和主要理论、观点)
新闻道德法规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法治?指依法治国,即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即“人治”),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和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都要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2、人格权:是人身权的一种。
指公民本身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
3、人身权:是以公民人身不能分离,而又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权利。
分为人格权、身份权。
4、新闻法制:是指新闻传播法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新闻传播法制的定义,就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的总和。
5、大陆法系:又称民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成文法系。
是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0《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
其中《德国民法典》为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6、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7、外国短期采访记者:6个月8、外国常驻记者:是指由外国新闻机构派驻中国6个月以上,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
9、新闻统制:就是在“党化新闻界”、“以党治报”为出发点,根据各种新闻法令和条例建立各种新闻检查制度和各种新闻检查机构,对新闻传播业进行严格控制。
“新闻统制”实际上就是“新闻控制”。
10、新闻侵权:也称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11、国家安全:指作为政治权利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包括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
12、记者站(考):是新闻机构根据新闻采访业务的需要,在其登记地以外地区设立的从事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派出机构。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考试要点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概念: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专门使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主要包括:1、新闻传播媒体2、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3、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众团体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新闻行为和智力成果三种。
第二章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国家秘密的范围包括:1、国家事务中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家建设和武装力量中的秘密事项。
3、外间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侵害隐私的抗辩原则:1、公共利益原则2、社会知名人士与公众兴趣原则3、政府官员克减隐私原则4、权利人同意原则5、是指不可辨认原则新闻传播与司法的关系1、新闻传播与司法的一致性2、新闻传播与司法的矛盾性3、新闻传播媒体监督司法的必要性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媒介审判具有两大负面影响:1)亵渎了法治原则2)导致新闻传播媒体角色错位第三章批准登记制: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外国常住记者:是指由外国新闻机构派驻中国6个月以上,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
设立电台、电视台主体资格的确认,是运作秩序管理的首要环节。
记者站:是新闻机构根据新闻采访业务的需要,在其登记地区设立的从事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派出机构。
新闻伦理与法规题目整理
新闻伦理与法规题目整理论述题:1.报道涉嫌违法犯罪的新闻时应注意哪些法律问题?(1)名誉权问题。
媒体在报道有关违法犯罪的案件时应该履行注意义务,新闻报道的材料必须与国家机关依据职权制作的公开文书保持一致,必要的时候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2)注意权威消息来源问题,涉及到特许报道权的问题,要与法官律师证人在法庭上的言论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3)名誉权保护问题。
报道违法犯罪者的腐败堕落时,对组织机关公开文书中位于确认的不正当的两性关系进行披露,这属于案外情节,侵犯了名誉权。
(4)隐私权保护问题。
报道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时,要隐去真实身份使不可辨认。
拐卖、卖淫、强奸等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身份资料要不可辨认。
(5)报道涉及的隐私有显著的违法性。
法律保护隐私但是不保护犯罪。
在涉嫌犯罪行为发生后到刑事责任终止前,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不享有绝对意义上的隐私权。
媒体可以根据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实时的跟踪报道,其中包括适当处理之后的隐私事项。
对法律已经作出判决的案件,法庭审判涉及的隐私,只要允许媒体旁听,就可以进行报道。
2.报道婚姻、家庭纠纷、情感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法律问题?(1)纪实性作品的“特定指向”问题。
通过描述特定的人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身份,标志足以将新闻指向和其他人区别开来。
(2)关于案外情节与报道侵权的问题,多为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涉案官员的婚外情是否可以被报道,关键要看腐败官员的婚外情是否属于案外情节,两性关系的事实只能由司法检察机关以及党组织纪检部门依据一定的法定程序来决定,即使事实确实存在来源可靠,媒体也没有合法依据予以公开。
同时媒体要尽到注意义务,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
(3)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问题。
要求新闻报道客观准确公正。
关于隐性拍摄的证据效力问题,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权威消息来源问题;媒体如是报道当事人“说”的行为,能否证明所说的真实性。
关键细节的三点定位。
(4)隐私权保护问题。
新闻道德与法规复习资料
新闻道德与法规复习资料一、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对新闻事件的作用答:指引作用,强制性作用,对新闻记者有教育作用,对新闻事业有预测,评价作用二、在我们的新闻事件中记者最容易出现的道德、法律问题答:当前我国新闻队伍职业道德滑坡、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行为失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偿新闻。
把新闻这种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实行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
第二,收受礼金。
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
第三,贪图享受。
整天热衷于“泡会议”、赶“场子”,喜欢采访各种“产品鉴定会”、“请柬新闻”等。
而不愿下基层采访,不愿到艰苦地区采访,整天浮在表面上,把被采访单位提供的通稿改头换面,标上自己的名字便当作新闻来发表。
第四,报道失真。
出于种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新闻记者受名利驱动,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的影响。
第五,导向错误。
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四色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所谓“四色报道”,即红色的秘密(报道领导人的秘闻趣事)、金色的诱惑(津津乐道大款大腕的奢侈生活方式)、黄色的刺激(大力渲染淫秽内容)、黑色的恐怖(对暴力凶杀的详尽描绘)。
三、有偿新闻表现形式有哪些,如何杜绝答: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一是送钱给记者编辑,利用媒体权威,用新闻的形式发布广告,以取得最有效的宣传效果。
二是社会上个别人千方百计借助媒体宣扬所谓的“政绩”,有的甚至不惜用金钱、美色铺路,腐蚀、拉拢编辑记者。
三是个别新闻工作者利用职业便利为亲朋好友帮忙,滥用媒体的影响力,为人捉刀代笔,收取报酬或获取其他利益。
四是出卖版面,用一定的版面或时间刊播买方指定的报道内容,以达到赚钱的目的。
同时往往打着“协办”、“赞助”、“专刊”的形式,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有的甚至转让刊号,出卖报纸出版权以及植入广告。
新闻道德法规
1、新闻法制:新闻法制是掌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2、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3、新闻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新闻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
4、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作为政治权力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它包括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
5、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6、新闻侵权:新闻媒体和新闻采访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行为7、新闻侵害名誉权:用发表新闻的手段使公民或法人的名誉受到伤害的行为。
8、新闻职业道德: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9、新闻评议制度:运用自律方式让新闻界履行责任的一个有效手段,其内容包括建立民间自愿性的新闻职业道德评议组织、出版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评议刊物、制订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开展日常性的新闻职业道德评议活动。
10、新闻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1、有偿新闻:新闻从业人员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活动。
12、新闻职业道德境界: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接受新闻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新闻职业道德修养之后达到的新闻职业道德的觉悟程度或所形成的新闻职业道德品质状况与情操水平。
13、道德评价: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善恶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去评价他人、衡量自己的行为。
简答1简述新闻法制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231页)答:①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的共同点:(1)二者的目的的一致性:都起源于人类社会新闻传播活动存在于发展的需要,是维持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秩序,保障其存在发展的基本手段。
新闻法规练习题
新闻法规练习题新闻法规练习题新闻是我们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新闻的发布和传播也需要遵守一定的法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了解新闻法规的相关知识。
1. 新闻法规的目的是什么?新闻法规的目的是保护公众的利益和权益,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它还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2. 什么是新闻道德准则?新闻道德准则是新闻从业者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旨在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和公正。
它包括诚实、准确、独立、公正、尊重隐私等原则。
3. 请列举一些新闻法规中规定的禁止行为。
根据新闻法规,禁止行为包括散布虚假信息、侵犯他人隐私、诽谤他人、泄露国家机密等。
此外,还禁止新闻从业者接受贿赂、进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4. 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错误信息?当发现新闻报道中存在错误信息时,新闻从业者应及时进行更正和澄清。
他们应当向公众道歉,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5. 新闻从业者在报道涉及未成年人的新闻时应注意什么?新闻从业者在报道涉及未成年人的新闻时,应尊重未成年人的权益和隐私。
他们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公开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不得进行侵犯其隐私的报道。
6. 新闻从业者应如何处理敏感信息?新闻从业者在处理敏感信息时应慎重行事。
他们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在报道敏感信息时,他们应注意平衡公众的知情权和个人的隐私权。
7. 请列举一些新闻法规中规定的保护措施。
新闻法规中规定了一些保护措施,包括保护新闻从业者的人身安全和言论自由,保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8. 新闻法规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是什么?新闻法规要求新闻从业者遵守新闻道德准则,秉持客观、真实和公正的原则进行报道。
他们应当尊重事实,尊重个人权益,不得散布虚假信息或进行不正当竞争。
9. 请简要介绍一下新闻法规的执行机构。
新闻法规的执行机构通常是由政府或相关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答题:
一、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以及内容: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新闻传播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包括:
1.新闻传播媒体;
2.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包括从事新闻传播行业中采访、编辑、管理、
印刷、发行、广告灯各个环节的所有人员;
3.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体团体。
客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物:与新闻传播活动相关的物品和物质财富
2.新闻传播行为:新闻传播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所实施的理性行为
3.智力成果: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通过智力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科
学发明、技术发明、学术著作、文学艺术作品等。
二、“曾格案”
这一案件也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它在美国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三条基本有原则:
1.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不是诽谤;
2.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
3.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扇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团作出裁决,
不得由法官个人决定。
这三条原则标志着“批评政府无罪”的原则在美国初步确立。
这一案件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我国新闻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新闻法律体系还不完备,大量新闻立法亟待出台,现行的许多新闻也有待修
改完善;
2.由于新闻基本法的缺失,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在我国新闻法律体系中占据主导
地位;
3.现行的新闻法规具有明显的“义务本位”的特点,对新闻活动主体限制过多
而保护不足。
四、国民党统治时期对新闻传播业实行统制的具体做法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对日益发展进步的新闻宣传活动,效法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新闻
经验,宣扬“国家至上”的原则,进行“民族主义的新闻建设”,凡是但对国民党的宣传,一律以危害“国家”、“民族”利益为由予以取缔和镇压;2.通过制定和颁发《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等非常法,加重对有害于其政治统
治的新闻宣传活动的惩罚,加强国民党当局对上述活动的紧急处臵权;
3.建立和完善各项新闻监管制度,严格控制新闻活动。
首先在新闻出版的检查制度方面,国民党为了监管新闻宣传活动,建立的各类检查制度如繁星密布;其次,在新闻出版的创办制度方面,1930年的《出
版法》采用注册登记制,但第二年即被《出版法施行细则》详尽地规范为批准制;另外,在办报人资格和禁止发行制度方面,各项法规的限制项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五、新闻单位应实行的保密制度
1.自审和送审相结合的保密审查制度;
2.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制度;
3.采访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批准制度;
4.新闻发布制度
六、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
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
3.损害事事的存在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七、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哪些内容
1.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
2.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
3.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的;
4.利用医学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学者、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
象作证明的;
5.以及含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6.药品广告的内容必须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
政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为准。
国家规定的应当在指导下使用的医疗性药品广告中必须注明“按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
7.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不得做广告。
八、侵权行为及其特点
侵权行为: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伤害他人而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特点:
1.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的行为;
2.侵权行为是行为人因为过错实施的行为;
3.侵权行为是需要做出赔偿的行为。
九、隐私权及其特征
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意公开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
特点:
1.权利主体是自然人;
2.隐私权案件的内容比较丰富,通常有私人通信秘密、生活秘密、身体秘密等;
3.隐私权的内容包括隐私主体对其隐私的利用权,如:用个人的隐私写成自传
体小说或回忆录以获得报仇的权利;
4.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十、有偿新闻的表现和危害
有偿新闻: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活动。
具体表现:
1.提供有偿的版面或播出时间,刊发各种形式的“含金”报道;
2.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便利条件,接受报道对象提供的种种优
厚待遇,甚至向报道的对象索取现金、有价证券、实物或其他特殊待遇。
危害:
1.破坏了新闻的真实性(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2.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
3.腐蚀了新闻工作队伍;
4.给国家的税收造成了损失。
十一、防止新闻失实的对策和路径(正确做法和不好的做法)
正确的:
1.认真核实新闻信息来源、确保新闻要素及情节准确;
2.注意由于记者主观的种种因素导致新闻失实;
3.为确保新闻的全面客观,新修订的《准则》要求报道新闻不夸大不缩小不歪
曲事实,不摆布采访报道对象,禁止虚构和制造新闻;
4.新闻记者要始终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作为观察者和记录者。
不正确的:
1.摆布采访报道,要求采访报道对象按照报道者的意思行事说话,是某些电视
栏目久治不愈的痼疾;
2.损害新闻真实的另一种表现是虚构制造新闻;
3.转载是传媒较普遍的现象(以讹传讹)。
十二、要做到自觉遵守法律不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新闻记者应从哪几方面着手?
1.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团结
2.维护司法尊严和司法公正;
3.不得伤风害俗,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
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4.要维护公民的而合法权利,不诽谤他人,不揭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