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一)建筑1. 仰韶文化: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二)其他·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一)夏(前2070~前1600年)(二)商(前1600~前1046年)·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周礼考工记》·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 ·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四)春秋(前770~前476年)·人物:公输班-鲁班 ·开始修筑长城 ·瓦大量使用·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二)秦(前221~前206)·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三)汉(前206~公元220)·国力强盛,建筑大发展,留存的建筑形象丰富(画像、明器、墓葬)·陵墓仍土圹木椁墓,用“黄肠题凑”·五陵少年: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等七座·东汉公元25年定都洛阳,都城内有东西二宫,文献记载有椒房、温室殿、冰室等防寒祛暑房(四)三国(公元220~265)(五)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1)(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佛寺、佛塔、石窟寺的出现——建筑最大成就·琉璃始于南北朝·南朝仅陵墓、石刻墓表及石象生出色·北魏洛阳城为第二大城对以上900余年进行总结:·汉代为高潮,中国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始于汉代·木构架体系、院落式布局已基本定型·后期,佛教哲学艺术的传人、玄学的兴起,建筑形象趋于雄浑而带巧丽风格·东晋、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四、封建社会中期(公元581~1279)(隋、唐、五代、宋、辽、金)(一)隋(公元581~618)。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 建筑史:指的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建筑物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轨迹。
建筑史研究不仅包括建筑物的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变化,还涉及到建筑与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关系。
2. 古代建筑:指的是在古代时期所兴建的建筑物,其形式和风格多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古代建筑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多种类型,展示了古代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艺。
3. 仿古建筑:指的是后世人在古代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和恢复的建筑物。
仿古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和艺术。
4. 木构建筑:指的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建筑物。
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结构灵活、造型多样、工艺精湛。
5. 砖木结构:指的是在建筑中同时使用砖和木材作为结构材料的建筑系统。
砖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能够满足建筑物不同部分的需求,并且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
6. 笔架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物的出檐部分向四周伸出,形状如同笔架。
笔架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以拱券式为主的形式,丰富了建筑风格。
7. 曲尺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的平面呈曲线形状。
曲尺式建筑有助于形成独特的空间感和景观效果,常用于庭院、园林等场所。
8. 园林建筑:指的是以园林为主题的建筑群体。
中国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精巧的构造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9. 角楼:指的是城墙或城门的两侧建造的突出物,其形状通常为四角形或多角形。
角楼不仅起到城防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10. 抱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建筑物的上层伸出并支撑在下层之上,形成了一种抱着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和造型艺术价值。
中国建筑史
华严寺位于 大同古城内西南 隅,始建于辽重 熙七年(公元 1038年),依据 佛教经典《华严 经》取“慈悲之 华,必结庄严之 果”的大乘教义 而命名。
奉国寺在辽宁 省义县城内东街路 北。创建于辽开泰 九年(1020)。初名 咸熙寺,后易奉国 。寺内主要建筑为大
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
上海体育馆(上海大舞台)
(5)20世纪80年代建筑
这个时期,建筑创作的发展涉及面之广,类型之多,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 空前的。高层建筑中以其功能多样,空间组合丰富,造型独特称为每一个大城市 的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国际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
(6)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88层的金茂大厦、台湾101大厦竞相攀高。在各 城市涌现多种代表作品,如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简洁的平面组合,给人们现 代建筑的时代感和雕塑感。
太和殿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其建筑规制 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 重檐庑(wǔ)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 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 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 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钩心斗角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 期是历史上大 动乱的时期, 佛教得以广泛 地传播与发展 。一时间,兴 建佛寺,蔚然 成风。这个时 期还有石窟寺 的出现。很多 成为了我国古 代文化的宝贵 财富。图为山 西大同的云冈 石窟。
图为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1至4
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1至4一、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范畴中国建筑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各历史时期建筑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古代至近现代的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涉及建筑类型、风格、结构、材料、装饰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中国建筑史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特点、演变过程以及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建筑设计能力。
二、中国建筑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中国建筑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经历了从穴居、半穴居到地面建筑的变化。
夏、商、周时期,木构架建筑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划开始出现,宫室建筑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布局。
秦汉时期,砖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高层建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古代至中世纪的中国建筑古代至中世纪的中国建筑包括寺庙、塔、桥梁等。
其中,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筑风格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塔是佛教建筑的代表,多用于供奉佛像或舍利子。
桥梁则是古代中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近现代的中国建筑近现代的中国建筑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
这一时期的建筑代表包括上海外滩、南京路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
五、中国建筑传统风格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木构架为主,注重对称和均衡,采用中轴线布局。
这种风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传统建筑的材料以木材为主,结构多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
建筑的装饰多采用雕刻、绘画等手法,色彩以红、黄、绿等鲜艳的颜色为主。
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文化价值观。
六、中国建筑类型研究中国建筑的类型繁多,包括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
宫殿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居所,其建筑风格体现了皇家的尊严和权威。
寺庙是中国古代宗教活动的场所,其建筑风格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不同宗教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建筑类型及其代表作品,重点探讨官式建筑、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的特色与风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的建筑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其分类。
教学重点:官式建筑、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建筑模型、图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介绍木构架、斗拱、屋顶、彩画等建筑元素。
(2)官式建筑:以故宫为例,讲解其布局、建筑风格及象征意义。
(3)宗教建筑:以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为例,分析其建筑特色及宗教内涵。
(4)园林建筑:以颐和园为例,阐述园林建筑的布局、意境及美学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身边的中国古代建筑,分享观察心得。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2. 官式建筑:故宫3. 宗教建筑:佛教寺庙、道教宫观4. 园林建筑:颐和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2)分析故宫的建筑风格及象征意义。
(3)比较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的建筑特点。
2. 答案:(1)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木构架、斗拱、屋顶、彩画等。
(2)故宫的建筑风格:严谨对称、宏伟壮观;象征意义:皇权至上、国家统一。
(3)佛教寺庙:以塔为中心,注重宗教氛围;道教宫观:以殿堂为主,强调仙境意境。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是指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中国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1.史前时期:中国建筑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包括新石器时代的洞穴和土坯建筑,以及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玉器等建筑装饰。
2.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主要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类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清两代的紫禁城、故宫和颐和园等。
3.近现代建筑:中国近现代建筑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例如民国时期的南京总统府、上海外滩等。
4.现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
例如鸟巢、水立方、上海中心大厦等。
除了建筑本身的发展,中国建筑史还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建筑装饰等方面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中国建筑史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建筑史_第一章古代建筑(原始社会_奴隶社会)
场、墓地之间有一条壕沟隔开。
■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 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及构造 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
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1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乙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2 号 方 形 大 房 子 复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原图
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1
2
号
号
方
方
形
形
大
大
房
房
子
子
复
复
原 图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原图
甲
甲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发展概述
?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 西安半坡遗址分为三个区
前、后室有过道相连,屋内为平 整的硬土地面。后室(内室)圆形 或长方形,中部有一个烧灶面 , 用以煮食、取暖;前室(外室) 呈长方形,挖有 “壁炉”和窖 穴,分别兼作保存火种和藏粮放 物,筑有一段斜坡或台阶式门道
通向室外。
■双室房屋套间的出现,是与父 系氏族社会个体家庭生活需要相
适应的。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客省庄遗址的“吕”字形半地穴式房子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发展概述
?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
营造技术
■ 已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 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收 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阅读感受
在阅读《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这本书之前,我对中国建筑的了解仅仅停留在 古代的宫殿和庙宇上,而在阅读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建筑丰富多彩的 内涵和历史背景。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文字,将中国建 筑的历史呈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从最早的石器时代的穴居文化,一直写到近 代的建筑风格,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建筑的魅力和历史价值。梁思 成先生用生动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将中国建筑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 我也意识到了保护传统建筑的重要性。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遗产。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让我更加深 入地了解了中国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让我更加和保护传统建筑。我相信 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文化和历用的材料和装饰特点,包括木材、砖、石、陶 瓷等材料,以及雕刻、绘画、镶嵌等装饰手法。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建 筑在材料和装饰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和创造力。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现代中国建筑的历程和发展趋势,包括20世纪初以来中国建 筑的变革和发展。梁思成先生认为,现代中国建筑在技术和材料方面有了很大 的进步,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的元素和特点。他还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与现 代建筑的融合问题,提出了对中国现代建筑的思考和展望。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中国建筑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著作,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通过阅读这部书籍,我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中国建筑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从古代的宫殿、寺庙,到民居、园林,每一种建筑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中国建筑史中,我最为着迷的是古代宫殿和寺庙的建筑风格。
古代宫殿以其雄伟壮丽、气势恢宏而闻名,而古代寺庙则以其庄严肃穆、神秘祥和而著称。
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
通过对这些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民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另外,中国建筑史中还介绍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特点。
古代园林以其精致细腻、富有诗意而著称,它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又一杰作。
古代园林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空间。
通过对古代园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中国建筑史》,我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不仅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让我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了更深的喜爱。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建筑史,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为推动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建筑史_第一章古代建筑(封建社会中期)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
?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 善的形态。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规 划严谨,街坊整齐。设置了封闭式皇 城以处府衙,封闭式里坊控制居民。 其居民区占城内面积7/8,为人口的 集中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东、西两市成为当时中西贸易与文化 交流的一个中心。唐长安城的规划布 局,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 大影响。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
?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唐东都洛阳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 位于汉魏洛阳之西8公里,新建城市, 地势平坦,所以布局很整齐。由于是 陪都,规模比长安城略小。 ■隋唐洛阳城平面略呈方形,分为外 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外城周长 28公里,城墙全部以夯土筑成,四面 共辟有8座城门,且位置互不对称。城 内由街道分割成众多里坊(居民区), 形成一种棋盘式的城市布局。宫城位 于外城的西北角,是皇宫的所在地, 城内粮窖密集,现已探出259座。围绕 在宫城东、南、西三面的皇城,是皇 室府第及百官衙署。此外,在城址的 西部还有西苑,是专供皇帝游览的园 林区。 隋唐洛阳平面复原示意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
?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南禅寺佛殿较小,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屋坡平缓。建在月 台上,平面近于方形,三开间,11.75米,进深也是三间, 10米,殿内没有柱子。在殿内中心稍后,有高0.7米的“凹” 字形佛坛,沿坛可以通行,坛上有佛教造像17尊,都是唐 代原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南禅寺大殿虽然很小,但人们仍可以从中感受到大唐建筑 的艺术性格。舒缓的屋顶,雄大疏朗的斗拱,简洁明朗的 构图,体现出一种雍容大度,气度不凡,健康而爽朗的格 调;同时,还可以从南禅寺的大殿看到中唐时期木结构梁 架已经有用“材”(栱高)作为木构用料标准的现象,说明我 国唐代建筑技术已有很高水平。中国古代建筑受等级约束, 南禅寺是村落中的小佛寺,是非正式的村佛堂,故至多与 贵邸的厅堂近似,使用厅堂型构架,造低一个等级的歇山 屋顶。晚唐时期的武宗“会昌灭法”,使得大多数佛寺遭 受到破坏。南禅寺由于地处偏僻而幸免毁坏,这也从另外 一个角度说明当时的建造技术已经相当的普及了。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对《中国建筑史》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一、引言《我国建筑史》是一门涵盖了我国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及其发展历程的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课,更是一门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其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在本文中,我将从课程内容、学习收获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对《我国建筑史》课程进行认识与思考。
二、课程内容《我国建筑史》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古代建筑:介绍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建筑的特点、风格、材料以及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通过学习古代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以及我国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 现代建筑:介绍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情况,包括现代建筑的特点、风格、技术创新以及与国际建筑的对比。
通过学习现代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建筑在当代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
3. 建筑文化:介绍我国建筑的文化内涵,包括建筑与宗教、哲学、艺术的关系,以及建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建筑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建筑的精髓所在,以及我国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三、学习收获通过学习《我国建筑史》课程,我获得了许多收获:1. 对我国建筑发展历程的全面了解,深入了解了我国建筑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这不仅有助于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对我今后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对我国建筑文化的把握和理解,使我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国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建筑文化,我更加明白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3. 对国际建筑发展的认识和比较,使我了解了我国建筑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建筑需要与世界接轨,学习比较国际建筑发展也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四、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我国建筑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术,加强与国际接轨,提高自己的建筑设计水平。
我也将积极参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才华,为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二、建立认识建筑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
中国建筑史体系特征:类型与文化相结合
城市、宫殿、住宅——吏官文化 陵墓、坛庙、塔、石窟、寺庙——宗教文化 园林——士大夫文化 民居——乡土文化
精选ppt
35
三、培养建筑创作的黑箱思维
“白箱”型思维与“黑箱”型思维之比较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思维活动
精选ppt
36
数字运算(白箱型思维):
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
精选ppt
8
作者:项秉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3月出版
精选ppt
9
《赖特》一书中第 40页的两段文字
精选ppt
10
在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语汇中,没
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
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
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
鸡尾酒文化美国摩天楼榻榻米文化日本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十年哈雄文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刘敦桢文集梁思成文集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杂志类
中国建筑史
精选ppt
1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
精选ppt
21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皇帝和贵族曾长期统
治着物质世界,僧侣和教会则统治着精神世界。因此, 在19世纪以前的建筑中,宫殿、府邸、庙宇、教堂甚 至陵墓建筑,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 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成为建筑成就的主要 代表。它们相当灵敏地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变动和生产 力的进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成了建筑历 史的主要内容。而建筑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他们自己 的住宅建筑功能身份简单,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也十 分有限,因而不能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 最高成就。但这并不能抹杀劳动人民为建筑的发展所 作出的伟大贡献。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宫 殿、庙宇、教堂、陵墓之类的建筑物上的充分表现, 才使得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形制、艺术手法得以 完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精选p富pt 的建筑文化遗产。 22
中国建筑史
或破坏无遗,或仅余大略,市民却毫不觉可惜。代表民族文化特征的百年古建
筑都在“改善”的旗帜下完全牺牲。 在此背景下,梁思成先生主张保留古城建筑,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 风格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二、绪
论
1、中国建筑之特征
(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 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 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 度快等等。 (二)采用“构架制”结构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 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 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立面上 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屋顶的形式 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 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 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七、隋唐时期
4、还原建筑
八、五代宋辽金时期
1、历史背景
宋代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和商业 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2、建筑特点
第一、宋代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第二、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 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目 录
一、背景简介 二、绪论 三、原始时期 四、夏商周时期 五、秦汉时期 六、魏晋南北朝
七、隋唐 八、五代宋辽金 九、元明清 十、清末及民国以后
十一、读后感
一、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
梁思成,男,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
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学教育学
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 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 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 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他不仅是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 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也是解放后致力于
中国建筑史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宋(960~1279年)
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 展——门窗、彩画、家具。 砖石建筑达到新高度。
开元寺料敌塔
彩画
小结:
宋代在传统建筑的发展上处于一个大转变时期,经历了五代十国的高度发展 后,不再继承唐代的雄健深沉,而是创造出来更为婉约秀美,造型多样的建筑; 后历经辽代、西夏、金代的交融贯通,使得后来的元代建筑具有一种潦草豪放 的建筑风格。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隋.唐 (581~618年)
南禅寺正殿
佛光寺大殿
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建筑: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 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隋.唐 (581~618年)
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能体现唐代木构建筑特征的一例。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中国传统建 筑的技术和艺术在这300多年间达到一个伟大的 巅峰。
秦汉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代,建筑成就斐然。魏晋南 北朝是一个冲突与融合并存的时期,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破旧立 新、达到新的辉煌积蓄了力量。
1.城市建设高潮; 2.大型工程; 3.木构技术进一步完善; 4.屋顶丰富; 5.砖石结构发展; 6.佛寺营建兴盛; 7.园林建设发展。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 公元581~1279年)
庭院
岐山凤雏遗址——“瓦屋”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技术突破——瓦、瓦当
奴隶社会建筑
《考工记》城郭之制——王城图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城郭之制——淹城
《考工记》:春秋末期齐国关于工艺标准和制度的官书。所记载的城市规划思想开创了我国古代方格网城市的先河。
小结: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梯形屋顶建筑
巨石建筑
2、建筑的产生
黄河流域: 木骨泥墙房屋-由穴居演变而来
长江流域: 干阑式建筑-由巢居演变而来
三、仰韶文化的建筑遗迹
(7000~5000年前)
实例: 1.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2.西安半坡遗址 3.浙江余姚河姆渡干阑式建筑遗址
陕西临潼 姜寨仰韶 文化村落 遗址平面
浙江余姚 河姆渡村 遗址房屋 榫卯
第二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新石器时代:BC1万年—4000年前 (1) . 仰韶文化时期:7000—5000年前 (2) . 龙山文化时期:4000年前
一、原始人群的住所:
1、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国猿人”所居山 洞
2、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所居山洞 3、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人”所居山洞
*文献记载:
“上古穴居而野处”《易·系辞》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
夏则居橧巢”《礼记·礼运》
橧:聚柴木以作居处 巢:在高处筑巢
பைடு நூலகம்
河南偃师汤泉沟穴居遗址
二、建筑的产生:
《韩非子 五蠹(du 蛀虫)》: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 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 为巢,以避群害”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 以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平面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想象复原外观
四、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 (4000年前)
居住遗址多为圆形平面的半穴居房屋 室内白灰居住面 房屋面积缩小 有前后二室相连的布局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平面
五、长江流域的建筑遗迹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第五周4.纵向布置“三朝”阶段。
——“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社”。
前朝——处理政务,后寝——生活居住。
汉、晋、南北朝:正殿两旁设东西堂,三者横列(横向三朝)。
隋:纵向布置三殿称“三朝”——大朝、中朝、常朝。
唐: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大花园;唐三朝——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明清:三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明: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清: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二)实例1.唐代大明宫a:大明宫在城东北龙首原上,居高临下,面积为明清故宫的4.5倍;b:“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后加大花园。
2.内廷部分:地势较低,太液池为中心,池中有蓬莱山,周围有30-40座殿阁楼台,宫苑相结合。
麟德殿——天子赐宴、朝见、观舞之处。
麟德殿面阔11间、进深17间,面积5000㎡,规模宏大。
外朝三殿:含元殿——外朝、宣政殿——中朝、紫宸殿——内朝。
含元殿:高台10余米,13开间,副阶周匝,面积2000余平方米,(与故宫太和殿相近),两侧有飞廊连阙楼(左翔鸾右栖凤),坡道70余米,共7折称龙尾道,气势雄伟、壮丽。
【含元殿依隋的承天门形制是门阙,这一形式影响后世,如明清故宫午门,阙和主体建筑至此相连而不各自分立】北京故宫特点:(1)规模庞大、功能齐全、布局井然、古代大型组群布局的典范。
(2)择中立宫、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布局上对前朝各个时期优秀作法形制集大成者;三朝:太和殿——外朝、中和殿——常朝、保和殿——燕朝。
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3)外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在三层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左文华殿(太子读书处)、右武英殿(召见大臣);内廷三殿:乾清宫(皇帝正寝)、交泰殿、坤宁宫(皇后居所);两侧东六宫、西六宫等。
后御花园(4)太和殿举行典礼、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的场所;面阔11间,进深5间,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三层汉白玉须弥台基,宏大威严,金碧辉煌。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风格的演变以及著名建筑实例分析。
重点讲解木构架结构、斗拱、屋顶造型等元素,并以故宫、颐和园等为例进行详细解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掌握木构架结构、斗拱、屋顶造型等建筑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分析著名建筑实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木构架结构、斗拱等建筑元素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风格的演变以及著名建筑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风格的演变,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古建筑的特点和美感。
4. 例题讲解:以故宫为例,讲解木构架结构、斗拱等建筑元素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木构架结构斗拱屋顶造型2. 建筑风格演变古代宋代明清3. 著名建筑实例故宫颐和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自己家乡的一座古建筑,描述其特点并阐述其历史价值。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课堂所学,从建筑元素、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描述清晰,观点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古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开展古建筑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践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中国古代建筑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身的结构和风格,还应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
阿房宫 位于陕西咸阳上林 苑内,前殿名为阿房,即被 称为阿房宫,前殿建在东西 1200米,宽450米,高7-8米 的夯土台基上。工程浩大, 至秦亡尚未完工。
骊山陵墓就是 秦始皇陵,如 果不是1974年 被发现,这座 考古遗址上的 成千件陶俑将 依旧沉睡于地 下。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
都江堰位于四川 省都江堰市城西, 是中国古代建设 并使用至今的大 型水利工程,被 誉为“世界水利 文化的鼻祖”, 是四川著名的旅 游胜地。通常认 为,都江堰水利 工程是由秦国蜀 郡太守李冰及其 子率众于前256 年左右修建的。 1982年,都江堰 被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二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之 一。2000年,都 江堰以其为“当 今世界年代久远、 惟一留存、以无 坝引水为特征的
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建筑史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国建筑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
中国原始的建筑模式,主要有两种发展脉络: 1)巢居——干阑式建筑,分布在南方潮湿地区 2)穴居——木骨泥墙建筑,中原地区
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和模式
西周(-前771年)建都在陕西。建造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治 的城市,制度明确,等级严明。四合院建筑产生,屋顶已采用瓦,到西 周晚期,有的屋顶已全部铺瓦,并出现半瓦当。内墙面用三合土抹面。
春秋(-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日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瓦的普遍使用和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飞跃性 的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初步形成。
中国建筑史资料完结版
中国建筑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一:单体建筑的构成:①单体建筑的基本组成单位:间构成单座建筑,间由相邻两榀房加构成。
②槽”概念:宋代殿阁类建筑术语,指殿身内由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列柱列与斗拱所在的轴线,《营造法式》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厢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
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山西晋祠圣母殿)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分心槽: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金厢斗底槽: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佛光寺大殿)③其他相关概念:生起: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依次逐柱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倒。
檐柱:位于建筑物外围的柱子。
金柱:位于檐柱以内,除了处于建筑纵轴线以外的所有柱子。
反宇向阳:古代房屋檐翼角向上翘起,为了接受更多的阳光。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
二:建筑群的组合:建筑群组合的基本原则及实例(北京故宫、天坛);庭院的围合方式——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用廊围合)主房前两则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间,前设院墙与院门,通称“三合院”。
将轴线延伸并向两侧展开,组成三条或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群体。
纵横轴线方向都作对称布置。
实例—北京故宫—中轴线上自南而北有大清门(低、小)—T形狭长庭院—天安门(高、大)—长方形庭院—端门(高、大)—纵长形庭院—午门(高、大)—横长宽阔庭院—太和门(低)—方型宽大庭院—太和殿(高、大)。
天坛—1)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2)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
3)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4)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2)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2)1.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
2.木架建筑作为主流建筑的优势?3.木架建筑存在的根本缺陷?0.2 木架构的特色(3)1.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2.抬梁式和穿斗式的比较?3.斗拱?0.3 单体建筑的构成(6)1.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形式?0.4 建筑群的组合(9)1.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2.庭院的围合方式?3.北京故宫曲阜孔庙苏州留园?0.5 建筑与环境(11)1.古代建设者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0.6 建筑类型(12)1.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是巢居和穴居。
2.古代建筑类型?0.7 工官制度(14)1.隋代宇文恺、宋代李诫、明代蒯祥徐杲?2.中国古代建筑的两种发展模式?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7)1.1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7)1.巢居——干阑式建筑穴居——木骨泥墙房屋?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3.窑洞类型?4.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5.祭坛、神庙、城市的萌生和发展?1.2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21)1.2.1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21)1.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2.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1.2.2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22)1.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中宫城内的宫殿遗址的主殿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3.河南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平面的三个分区?1.2.3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23)1.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2.湖北蕲春干阑式木架建筑。
3.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的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1.2.4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26)1.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台谢)的出现。
2.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用砖。
3.城堑有水称为池,无水称为隍。
1.3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公元589年)(28)1.3.1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28)1.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一跃成为强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山东临淄齐故都遗址。
3.陕西咸阳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4.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使用,装修用的砖出现了。
1.3.2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29)1.秦都咸阳的布局特色?2.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平面。
1.3.3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30)1.汉代时期,建筑上的突出成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建筑有了很大发展。
2.高台建筑方法,反映了还没有解决大空间建筑的技术问题。
3.我国的石建筑主要在两汉——尤其是东汉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4.石墓石阙5.高颐墓石阙西阙是汉代石刻代表。
1.3.4 三国、晋、南北朝(220~589年)(34)1.这个时期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2.“舍宅为寺”的由来?3.北魏时所建的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
4.密檐式塔楼阁式木塔单层塔。
5.石窟类型?6.我国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的发展。
主要有两方面?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1279年)(37)1.4.1 隋(581~618年)(38)1.隋朝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
2.大兴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3.隋朝李春负责建造的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空腹拱桥)。
1.4.2 唐(618~907年)(38)1.唐代建筑特点?2.我国保存下来的唐塔全是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3.唐代斗拱特点?1.4.3 五代(907~960年)(42)1.4.4 宋(960~1279年)(42)1.宋代建筑的发展?2.宋代将作监李诫著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3.宋代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其次是桥梁。
4.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是宋代最高的砖石塔(84m)。
河南开封祐国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
5.宋代斗拱的特点?1.4.5 辽(907~1125年)(46)金(1115~1234年)西夏(1032~1227年)1.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唯一的木塔,是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
2.金朝统治者追求奢侈,建筑装饰与色彩比宋更富丽。
3.西夏建筑受宋的影响,同时受吐蕃影响,具有汉藏文化双重内涵。
1.5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9~1911)(46)1.5.1 元(1279~1368年)(46)1.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是位于元朝都城内的一座喇嘛塔,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建造的。
2.元代建筑结构简化,木构架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加强。
3.减柱造的应用。
1.5.2 明(1368~1644年)(48)1.明朝建筑发展?2.无梁殿3.明朝斗拱的特点?1.5.1 清(1636~1911年)(50)1.清代建筑发展?2.工部《工程做法》一书,列举了27种单体建筑的大木做法,并对斗拱、装修、石作、瓦作、铜作、画作、雕銮作等做法个用工、用料都做了规定。
3.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和预算是由“样式房”和“算房”承担。
在样式房供役时间最长的是雷氏家族,人称“样式雷”。
4.清代斗拱的特点?第2章城市建设(54)2.1 概说(54)1.中国古代城市三要素?2.城市形态发展的四个阶段?3.战国时成书的《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被认为是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
4.通过长期实践,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选址、防御、规划、绿化、防洪、排水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2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58)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的三种类型?(59)2.2.1 汉长安的建设(59)2.2.2 北魏洛阳的建设(61)1.我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近年和杭州、安阳,合称七大古都)。
2.2.3 南朝建康的建设(63)2.2.4 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65)2.2.5 宋东京的建设(69)2.2.6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建设(71)2.2.7 明南京的建设(75)2.3 地方城市的建设(77)1.地方城市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2.城市布局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各有差异。
第3章住宅与聚落(86)3.1 概说(86)3.1.1 住宅形制的改变(87)3.1.2 住宅构筑类型(87)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90)2.竹木构干阑式(92)3.木构井干式(92)4.砖墙承重式(93)5.碉楼(93)6.土楼(94)7.窑洞(95)8.阿以旺(96)9.毡包(96)3.2 实例1.北京四合院(97)2.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100)3.福建永定客家土楼(102)4.河南巩县窑洞(104)5.西藏囊色林主楼(106)6.安徽歙县棠樾村(109)7.山西襄汾丁村(113)第4章宫殿、坛庙、陵墓(116)4.1 宫殿(116)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的四个阶段?2.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发展趋势?4.1.1 唐长安大明宫(117)4.1.2 明清北京宫殿(120)4.1.3 清沈阳故宫(124)4.2 坛庙(126)1.封建社会,对坛庙的祭祀,是中国古代帝王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2.概括来说,坛庙主要有三类?3.“明堂”是皇帝于季秋大享祭天,配祀祖宗,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的重要建筑物,可以说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
4.2.1 北京天坛(131)4.2.2 北京社稷坛(133)4.2.3 北京太庙(134)4.2.4 太原晋祠(134)4.2.5 曲阜孔庙(136)4.3 陵墓(137)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
4.3.1 地下埋葬制与墓室(137)4.3.2 地上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139)4.3.3 陵园建筑(140)1.秦始皇陵(142)2.汉武帝茂陵和汉宣帝杜陵(142)3.唐乾陵(145)4.宋永昭陵(146)5.明十三陵(147)6.清昌陵(150)第5章宗教建筑(152)5.1 概说(152)1.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是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
2.明清时期以四大名山为其圣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
5.2 佛寺、道观、清真寺(154)5.2.1 佛教寺院(154)0.佛寺类型及其布局特点?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155)2.河北正定隆兴寺(159)3.天津蓟县独乐寺(160)4.山西大同善化寺(161)5.西藏拉萨布达拉宫(163)6.西藏日喀则萨迦南寺(164)7.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166)8.河北承德外八庙(167)9.云南傣族佛寺(168)5.2.2 道教宫观(169)1.湖北均县武当山道教宫观(169)2.山西芮城永乐宫(170)5.2.3 伊斯兰教礼拜寺(171)1.福建泉州清净寺(171)2.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172)3.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扎(174)5.3 佛塔经幢(175)5.3.1 佛塔(175)1. 楼阁式塔(1)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176)(2)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178)(3)江苏苏州报恩寺塔(179)(4)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179)(5)南京报恩寺琉璃塔(180)2.密檐塔(1)河南登封嵩岳寺塔(180)(2)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181)(3)山西灵丘觉山寺塔(181)3.单层塔(1)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182)(2)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182)(3)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182)4.喇嘛塔(1)北京妙应寺白塔(182)(2)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184)5.金刚宝座塔(1)北京正觉寺塔(185)(2)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186)6.傣族佛塔(1)云南景洪曼飞龙塔(186)5.3.2 经幢(187)1.经幢的定义和组成?2.宋代经幢的特点,举例说明?5.4 石窟摩崖造像(188)5.4.1 石窟(188)0.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1.山西大同云冈石窟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3.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4.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5.4.2 摩崖造像(190)0.摩崖造像的特点1.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2.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第6章园林与风景建设(192)6.1 概说(192)1.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