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 期末考试总结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期末考试总结

发展经济学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导论
一、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
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所谓经济发展问题很多,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
赶当今发达国家?
二、发展经济学起源
三、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
张培刚中国《农业与工业化》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㈠度量
经济增长的度量: GNP 和人均GNP
经济发展的度量:①按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均GNP ②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③生活质量指标④贫困⑤工业化和职业分布
㈡发展指标与增长指标的差别
1.增长的度量指标是一个价值指标,用货币来表示;而发展的度量指标是一个物质指标,用加权的办法进行加总,而给予的权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增长的度量指标通常公认为是一个指标,即GNP 或GDP 的增长率;而发展的。

《发展经济学》期末考试简答题汇总

《发展经济学》期末考试简答题汇总

《发展经济学》期末考试简答题汇总规定下,规模报酬是递增的;二.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因为人口增长使资本积放慢,因此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成反比关系,但罗默模型中,人口增加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因为人口增长使潜在的思想生产者即发明家和创新者人数增加,而思想的增加带来经济的增长,所以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成正比关系;三.新增长理论放弃了新古典模型中技术外生的假定,强调大部分技术是生产者和个人旨在追去利润最大化时的投资产物,对技术给出了一个微观环境。

7、新增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什么意义?它的缺陷是什么?答:意义:1) 新增长理论认为人口增长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2)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由此,对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增长的趋异的现象做了一个解释;3)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是由发达国家发明创造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实现追赶,但前提条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具备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工人的技能水平。

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发展教育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才能使后发均衡优势发挥出来。

缺陷:1) 新增长理论仍然以固定要素替代弹性和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2) 新增长理论的理论限制了新增长理论的应用,新增长理论仍然依赖传统的新古典的假定,而这些假定对第三世界经济往往是不适合的。

8、按照罗默增长与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什么?答:罗默认为生产要素应包括四方面: 资本、非技术劳动、人力资本(按接受教育的年限来衡量) 和新思想(按点子和专利权的数量来衡量)。

四个要素中以特殊的知识即新思想为最重要, 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知识能提高要素的收益, 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 从而使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

所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积累。

9、什么是后发优势?当今后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后发优势?答:后发优势:指后进国家相对于先进国家在发展中所具有的各种有利条件。

《发展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发展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发展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概念辨析(每小题5分,共20分)1.新古典主义:2.发展经济学:3.隐蔽失业: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本的数量。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 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2. 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四、论述题(30分):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发展经济学参考答案:一、概念辨析1.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

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2.发展经济学: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3.隐蔽失业: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不发达国家失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隐蔽性失业”。

因为在这些国家里,人口压力问题是发生在货币工资经济发展之前的自给经济环境里的。

由于大家庭制度的存在,许多家庭成员依靠有限的土地产品在低于自给的水平下也可以生存下去,许多在工资体系下本来要挨饿的人受亲属的维持而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Burden)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P2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growth)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6.3%,而就业只增加2.4%;印度从1975-1989年,GDP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

发展经济学期末总结

发展经济学期末总结

第1章重点提示:1、怎样认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答: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摆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统治,纷纷在政治上走向独立、在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的新兴民族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有以下6点,(1)低生活水平;(2)低生产率水平;(3)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沉重(15岁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4)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日益严重;(5)严重依赖农产品生产和初级产品的出口(经济结构和资金与技术);(5)不发达市场经济;(6)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依附和受支配的地位;中国自1978年以来经济保持了长时间的快速增长,总量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

但在总量规模变化的同时,结构性的变化和矛盾也更为显著。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2006年人口规模为13.12亿,人口年均增长率0.6%(2000-2006),农业占年GDP的12%,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0.5%,人均GDP 排名在第120多名,国际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比例为9.9%(1天1美元)和34.9%(1天2美元),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有扩大趋势。

综上可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2、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特征?答:现代经济增长是指能给本国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经济产品的生产能力有着长期的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上和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的基础之上的。

它具有以下6种特征:(1)人口和人均GDP加速增长;(2)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伴随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快速变化;(5)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现代科技,尤其是运输和通讯手段向世界各地扩张(6)现代经济增长的有限扩散,即经济增长在世界扩展进程中不平衡。

3、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答: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表示。

2024年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2篇)

2024年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2篇)

2024年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____年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经济学界已经迎来了____年第三版的发展经济学。

本次总结将对这一版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和评估,重点关注其在研究和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方面的贡献。

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在第三版发展经济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该版本采用了更加全球化和综合性的视角来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特别是对全球经济周期和金融风险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新的模型和工具被引入,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二、微观经济学第三版发展经济学进一步完善了微观经济学理论。

在市场的研究中,该版本加强了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研究,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府政策建议。

此外,该版本还对垄断和寡头垄断的研究进行了扩展,深入剖析了垄断行业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三、发展经济学作为该版本的重要特点之一,发展经济学在第三版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该版本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问题,包括贫困、失业、不平等等。

通过考察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贸易政策,该版本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来促进其经济发展和减轻贫困。

此外,该版本还关注了环境可持续性,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环境保护政策。

四、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化在第三版发展经济学中,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该版本研究了新兴市场的经济特点,包括其增长模式、产业结构和金融市场。

此外,该版本还分析了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包括贸易、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等方面。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该版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五、经济政策在第三版发展经济学中,经济政策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该版本研究了不同类型政府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成本,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这些政策建议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旨在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社会福利。

经济与政治期末总结

经济与政治期末总结

经济与政治期末总结一、经济方面的总结在经济方面,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学到了很多有关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本学期的经济学习成果和体会。

首先,我们学习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GDP、通货膨胀、失业率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指标,我们对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状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我们学习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供求关系,我们能够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价格形成规律。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成本、效益和边际分析等概念和方法,这些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政府的政策制定都非常重要。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和FTA(自由贸易协定)等内容,我们对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了解了国际贸易的规则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在经济政策方面,我们学习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我们通过学习这些政策,了解了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并且还学习了一些具体的经济政策工具,比如税收减免和货币贬值等。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操作。

比如,我们进行了一次模拟股票交易,通过买卖股票的实践操作,我们了解了股市的波动和风险,也对于投资决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总的来说,本学期的经济学习让我对经济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获得了一些实用的经济管理技能。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的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政治方面的总结在政治方面,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的知识,也了解了一些国际政治的动态。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本学期的政治学习成果和体会。

首先,我们学习了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通过学习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等理论,我们对于不同政治思潮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和政府理论家的思想和观点,比如亚里士多德、洛克和马克思等。

发展经济学总结

发展经济学总结

1.发展中国家基本特征:a)产业结构低度化b)收入低,两极分化严重c)生活水平低,贫困问题严重d)人口增长率高,失业问题严重e)二元经济结构明显f)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思路?结构主义思路●认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结构理论●贸易条件的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均衡的结构异质还具有刚性的特点●必须实现工业化,实行进口替代战略新古典主义思路●理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适用●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经济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和谐的、累积的过程●经济发展均衡状态是稳定的,而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重视资本的积累,认为储蓄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条件●认为贸易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技术扩散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利。

●主流思路激进主义思路●对新古典主义的批评比结构主义还要尖锐和彻底●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状态是由不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所造成的,形成了“支配—依附”的关系●“新马克思主义者”3.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20世纪40年代,把凯恩斯主义的静态和短期分析扩展为动态和长期分析。

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本积累和经济计划的基础(1)前提条件①储蓄全部自动转变为投资。

②投资按照一定比例的资本产出率转化为增加的产出,且资本-产出比不变。

③增大了的产出又能按照一定比例储蓄,转化为投资。

(2)理论含义说明一国经济如何保持稳定均衡增长经济增长率=平均储蓄率/资本-产出比率(3)理论缺陷①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假定不符。

②增量资本-产出比一般趋于下降。

③模型暗含资本-劳动比例不变与发展中国家实际不符。

发展中国家缺乏有技能的劳动力和管理人员不能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剩余劳动力资源代替资本,增加产出。

4.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立,它的假定是新古典主义的。

资本产出比、资本-劳动比不变的假设被取消,加上资本和劳动完全替代、边际报酬递减等新古典假设。

2024年发展经济学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发展经济学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发展经济学心得体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间辩证关系的新学科,它是从经济角度研究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再生产过程中即将采用的各种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的科学。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经济建设,包括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生产力的综合论证。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技术方案。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技术与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技术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明显的经济目的性,没有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是没有生命力的。

而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手段,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技术基础的经济发展。

技术和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经济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和动力,任____技术的产生与应用都需要经济的支持和制约。

纵观世界各国,无论是国家或企业,只要是技术领先,产品超群,都是对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高投入的结果。

当然,经济的发展又推动技术进步。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总是由经济上的需要而产生,经济上的需要是技术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只有经济上需要它而又采用它的条件的时候,才能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否则技术活动就失去了方向,没有了生命力。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也懂得了因为任何生产项目都需要应用科学技术,同时也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资金。

技术与经济统一与生产目的的全过程,任何方案的取舍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决策的标准。

目前的教学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偏重于整个理论体系的讲解。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介于技术和经济的交叉学科,学习难度较大,在被动性授课方式下,学生对于重要概念和一些定量关系的解析感到很难理解,例如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概念的经济含义和计算以及财务评价中的报表分析等,对这些教学难点,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收到效果,教学可以尝试利用立体式教学,通过背景案例教学、e____cel软件应用、项目教学等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有效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一、库兹涅茨总结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点:1、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6、现代经济增长尽管有扩散到全世界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范围内。

二、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第三世界、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活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的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事业与低度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发展=增长+………省略号可以解释为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公平等等。

即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不能有发展,但有了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五、衡量发展的指标:必须要掌握、、六、在2000年9月全球189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

七、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

亚当斯密、熊彼特、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熊彼特的经济学思想——创新: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控制活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例如造成一种垄断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新的主题是企业家。

八、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有重要影响。

九、当代发展理论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流派;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激进主义。

十、发展经济学形成有三部奠基之作;《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世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十一、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基本论点,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化论。

2024年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___年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随着____年的到来,我对发展经济学的学习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一学年,我在发展经济学课程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理论,并且通过实践和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在此,我想分享我在学习发展经济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发展经济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作为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如何使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学习发展经济学,我了解到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同时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基础。

其次,我认识到发展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经济学的学习不仅需要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扎实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对实证分析和模型建立等技能有一定的掌握。

为此,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通过多角度和多层面的学习来加强自己对发展经济学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我也认识到发展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持续的实践和探索。

只有通过实践和实际案例的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我积极参与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调研和数据分析来加深对发展经济学的理解和认识。

在学习发展经济学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发展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发展经济学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学科的知识,需要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因此,我注重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通过批判性思考和综合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和挑战。

此外,我也意识到发展经济学的学习需要与时俱进。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理论和模型也在不断演进和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跟随时代的脚步,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最后,通过学习发展经济学,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发展经济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和领域,为我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

低下的生活水平2。

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 Burden)4。

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P2 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 growth)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6。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回波效应:是指经济活动正在扩张的地点和地区将会从其他地区吸引净人口流入、资本流入和贸易活动,从而加快自身发展,并使其周边的地区发展速度降低。

2.扩散效应: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3.工业化:用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改造过程4.工业化模式:1.传统的欧美模式:a.以民间资本推动为主 b.以消费品为导向 2.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模式(政府制定规划,运用行政力量筹措资金和兴办企业推动的工业化,显著特征就突变型)5.荷兰病: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出口损害了本国其他有竞争力的或有优势的出口行业,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6.资源诅咒:是指资源丰富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是有利条件,即从长期的增长状况来看,那些自然资源丰裕,经济中资源性产品占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反而比那些资源贫乏国家的增长要低得多。

7.斯密定理: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实际出现和存在。

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8.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更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9.迈因特模型:基本观点: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还表现为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的体制差异10.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本国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本国市场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11. 出口替代战略: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

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替代初级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二、简答题1. 简述“人口陷阱”理论(结合坐标图)如图所示,点A为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点A是一个稳定的据均衡点,任何一个从点A向左或向右的运动都会引起人均收入均衡点回到Y1,点B是不稳定均衡点,只要没有达到点B最后就会回到点A,但是只要超过点B就会继续向C点运动,点C和点A 一样,也是一个稳定的均衡点。

发展经济学学习总结

发展经济学学习总结

发展经济学学习总结斗转星移,这学期发展经济学的学习课程结束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问题,更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想这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学习中国经济发展的开始。

这门课是我们进入了经济学世界钥匙,带领我们进入了知识的海洋。

所谓发展经济学,是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其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

他们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继续发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问题都可以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进行分析,例如这样一个很热问题:为什么在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仍然增加?学完了这门课程,我已经可以运用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些经济理论解释这一问题了。

人口迁移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其基本原因就在于不同地区生存环境的差异(如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这种地区间生存环境的差异,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造成的: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

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迁移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古往今来的人口迁移,均是如此.当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规模巨大的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更是如此.因此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在其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村地区和农业的低收入.由于国家重视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引起了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足和生活条件的恶化.这是农民外迁的直接原因;农业的高失业率.由于农业生产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依赖性大,农业的就业容量增长潜力有限.在人口急剧膨胀的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农业失业率过高的压力,形成农村贫困,农民纷纷外迁,以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外迁的重要原因;土地的分散经营和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分配不公平,也是引起农民大量外迁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营的分散,不利于提高收益,使原本很低的农业收入更难提高;而生产资料的分配不公平,在一部分人可以发财的同时,使很多人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不得不外迁.当然上述原因不能截然分开,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强化的.起初学习这门课让我对发展经济学的体系感觉不是那么深刻,后来经过老师的教导与自学,我对于该学科整体的体系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2024年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范文(2篇)

2024年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范文(2篇)

2024年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范文____年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选择和分配。

经济学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

____年我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心得和体会。

二、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化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全球化对于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

全球化使得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差异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了解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对于经济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共识。

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护环境。

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议题。

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我们需要找到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环境和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与科技驱动的经济发展现代经济发展无法离开技术和创新。

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

创新不仅涉及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还包括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引入。

科技的进步使得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动和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创新和科技的发展,在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创新,推动经济的发展。

五、政府的角色与市场的作用政府的角色和市场的作用是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的职责是为市场提供公共品,维护市场的秩序和竞争,同时还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制定。

市场的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货币的流通。

2024年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2024年,我开始了对发展经济学的学习,探索着如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

在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的思考、实践和反思,深刻地体会到了发展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性。

在此,我将分享我在2024年发展经济学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任务之一,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而且也是其他诸多领域改革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而学习发展经济学,正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掌握推动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的研究和总结,我意识到经济发展的成功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思维,不能只注重一时的盈利,而要关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中,公正和可持续性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不少国家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陷入了发展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困境。

而在2024年,随着全球对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的提高,学习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在公正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并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再次,我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

经济学家一直在讨论市场和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而随着我对发展经济学的学习,我逐渐认识到市场虽然具备调节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但是它并不是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机制。

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引导资源配置,调整收入分配,解决市场失灵等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好它的补充和调节作用,推动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对于合作和交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发展经济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教会我们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学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每个人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汲取他人的思维智慧和经验,拓展自己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发展经济学总结

发展经济学总结

第一章1、収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的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第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低。

第二,悬殊的收入差距。

第三,大范围的贫困。

第四,卫生保健状冴差。

第五,教育水平低下。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7、不収达市场经济是収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2、什么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収展?二者有什么关系?衡量经济収展的指标有哪些?1、经济增长: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经济収展:指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冴、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在内的变化。

2、二者关系:经济增长和经济収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収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収展的基础,经济収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収展的,但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収展。

3、衡量经济增长的通用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GNP=GDP+国外要素净收入衡量经济収展的指标:(1)GNP或GDP指标(2)综合収展指标体系(3)人类収展指数①生时的预期寿命;②社会教育水平(成人识字率2/3、高等教育入学率1/3);③人均收入3、简述斯密的经济収展思想。

1、斯密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问题,它表现在社会财富或国民财富的增长上2、国民财富的增长受到两个条件的制约:劳动生产率和从事劳动的人数。

3、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分工的程度;从事劳动的人数取决于人口和资本的数量。

4、分工能促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迚;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収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一、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所谓经济发展问题很多,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二、发展经济学起源三、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张培刚中国《农业与工业化》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㈠度量经济增长的度量: GNP 和人均GNP经济发展的度量:①按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均GNP ②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③生活质量指标④贫困⑤工业化和职业分布㈡发展指标与增长指标的差别1.增长的度量指标是一个价值指标,用货币来表示;而发展的度量指标是一个物质指标,用加权的办法进行加总,而给予的权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增长的度量指标通常公认为是一个指标,即GNP 或GDP 的增长率;而发展的度量指标则是多种指标综合在一起的指标体系,而且没有公认的权威标准。

五、罗斯托起飞模型(Rostovian take-off model)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用经济史的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

1.传统社会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3.“起飞”阶段4.走向成熟阶段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六、发展中国家定义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

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其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就业率低5.对农业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第二章资本形成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经济学家眼中,有两类资本:一是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二是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本质区别,在于边际报酬形态的差异:在资本应用过程中,物质资本表现出较强的边际报酬递减趋势,而人力资本则表现出了较强的边际报酬递增趋势;也就是说,人力资本的根本价值,在于其边际报酬递增的生产力属性。

一、贫困恶性循环理论1.提出者: 1953年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2.内容: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供给方面,“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二是需求方面,“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纳克斯总结成一句话:“一国穷是因为它穷”;或者翻译为“穷就是因为它穷”。

3.结论①(核心)资本形成不足是发展中国家陷入长期贫困的根源,也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其根本原因又在于人均收入水平过低——发展前景悲观。

“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②贫困恶性循环,由供给循环和需求循环两个序列共同构成,二者相互影响和制约。

③要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形成各行业的相互需求,使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供给创造需求”。

4该理论的缺陷在于:①它混同了储蓄水平和储蓄率,经济增长的启动力量来自储蓄比率而非储蓄水平。

②认为穷国缺乏储蓄能力的观点不符合事实。

③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率不高,不能只归咎于收入水平,还应当考虑到社会、政治以及其它制度方面的因素妨碍了对储蓄的刺激。

④市场容量不足的说法有片面性。

⑤该理论无视利用外资的可能性。

5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启示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使贫困地区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中,形成了“金融资源配置扭曲-贫困-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恶性循环圈”。

我国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表现在金融人才匾乏、金融机构服务缺位、金融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和低效率状态等方面,打破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制定各种金融优惠政策,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二、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1.提出者:1956年美国纳尔逊《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2.内容:低水平均衡本来是发展经济学里面的一个概念。

它描述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持久均衡状态。

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里,经济规模的扩大就是靠人口增长来实现的。

纳尔逊利用数学模型考察了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产出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的关系,并综合研究了在人均收入和人口按不同速率增长的情况下,人均资本的增长与资本形成问题,从而形成了“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纳尔逊从人口增长率对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很敏感这一论点出发,认为生活贫困,必然造成死亡率高,从而抑制了人口的增长;一旦人均收入的增长快于人口增长率,人们的生活将得到改善,其结果死亡率降低而出生率提高;那么人口自然增长率必然提高,造成人口加速发展。

这样,快速上升的人口增长率,又将使人均收入水平回到原来的水平,从而出现了低水平均衡陷阱。

那么,如何从低水平的均衡陷阱中跳出来呢?纳尔逊认为,要作一个“临界的最小努力”,即要通过大规模的投资,使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

三、临界最小努力1.提出者:“临界最小努力”理论(the theory of critical minimum effect)是美国经济学家利本斯坦(Leibenstein)于1957年提出来的。

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贫困陷阱”,即“贫困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陷阱”。

2.内容:“临界最小努力”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

不发达经济中,人均收入提高或下降的刺激力量并存,如果经济发展的努力达不到一定水平,提高人均收入的刺激小于临界规模,那就不能克服发展障碍,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

为使一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受到大于临界最小规模的增长刺激。

四、大推进理论1.提出者:大推动理论(The theory of the big-push) 大推动理论是均衡发展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它是英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P.N.Rosenstein-rodan)于1943年在《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工业化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

2.内容该理论的核心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

3结论①大推动理论的目标是取得外部经济效果②资本来源于国内国际双向投资③重点投资领域集中于基础设施和轻工业部门④大推动过程必须通过政府计划而非市场调节来组织实施4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的三个“不可分性”上面。

即生产函数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性、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5大推动理论的作用与不足自大推动理论面世以来,已为多数发展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反映,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和治病良方。

但它也存在不足之处。

大推动理论的立论基础是“三个不可分性”。

但在实际中,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可分趋势,而且忽略了专业化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

其次,在实践中,大推动所需巨额资本难以找到。

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自身无法筹集,国外支持也难以保证。

再次,大推动理论过分重视和强调计划的作用,而忽视发挥市场经济的自组织作用。

因此,大推动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也没有成功的案例。

第三章人力资源一、人力资本定义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的总和。

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时间来度量。

二、人口过渡理论发达国家人口三个阶段:1高生高死 2高生低死 3低生低死三、就业不足定义:一个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少于他愿意并能够工作的时间四、教育的双效应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五、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总称为劳动不得其用六、技术进步动因:1自发的技术进步2引致的技术进步类型:1劳动节约型2资本节约型3中性型第四章二元经济模型二元经济的定义:“二元经济”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由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组成。

一是传统部门,二是现代部门。

“二元经济”的说法最初是由伯克(Booke,1933)提出,他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的研究中把该国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资本主义部门。

一、刘易斯模型1.提出年份1954年,刘易斯(A.W.Lewis)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首次提出了完整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2.二元经济模型的基本要点如下(1)不发达经济是由两个不同性质的经济部门所组成的。

一个是传统部门;另一个是现代部门。

(2) 传统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低于其生活费用甚至等于零的劳动力。

(3) 现代部门的扩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以吸收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为其特征的。

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

(4) 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就是第二阶段。

3刘易斯模型包含了以下两种含义①认为现代城市部门的资本积累能带来固定比例的劳动力就业的增长,意味着不存在劳动力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资本积累越快,创造的就业机会增长也越多;②认为农业只是工业化中的一个消极部门,忽视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联。

这两点大大地削弱了该模型的现实意义并且也是后人对其批判的主要依据。

4.二元结构下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是:1)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2)两部门技术进步的类型。

越是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单位资本吸收的劳动力就越高,反之,越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单位资本吸收的劳动力就越低。

3)两部门的工资水平,特别是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

一般来说,工资水平应该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如果从体系外对工资水平进行干预,将其抬高到均衡水平以上,那么对二元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4)人口增长率的高低。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率越高,新增人口对现代部门积累的消食就越多,同时现代部门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就越大。

这同样是不利于发展的。

总之,对于二元经济体系的发展来说,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高生产率的劳动密集型技术的普遍采用、低工资水平的维持、人口增长率的降低等是十分重要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