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性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知识归类

河头店镇中心中学曲智勇 2009.10

一、说明文的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功能或阐明事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就叫做说明文。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事物的特征,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事理,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所谓平实说明,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所谓生动说明,就是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对事物进行生动形象的说明。其作用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引出说明对象。如《大自然的语言》前两段就用了生动说明。第一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其作用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为下文引出并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渲染和铺垫。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一般是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如《苏州园林》的语言既平实又生动。

三、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说”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如《中国石拱桥》是“总--分--总”式结构,《苏州园林》全文是“总--分”式结构,3、4、5、6、8、9段都是“总--分”结构,而3—6段这四个段落之间又是并列式结构。《大自然的语言》首段是“分—总”式结构。《向沙漠进军》第5段说明抵御风沙进攻的两种方法就采用了并列式结构。

2.层进式:指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文章的层次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层次间是不能随意调换顺序的。事理说明文多用层进式结构。如《向沙漠进军》就是层进式: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的前途如何。

四、说明文三要素:事物或事理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语言。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本质才能说明白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死海不死》第6段“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句中“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主要”说明除了约旦河这条最大的河源外,还有其他河流;去掉后就变成了死海的源头只有约旦河一条河流了,与实际不符,表达不准确,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又如2009年青岛中考语文阅读题《保暖的冰屋子》文章第2段写道,“据了解,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层而已。”其中“据了解”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因为“据了解”说明了“点篝火时屋里的变化”。这一情况是经过调查得知的,是依据别人的述说而来的,是有依据的;如果去掉,就会变成直接述说,混淆事实的来源(不能说明事实的来源),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两种。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达到了全面、精确的程度应该用确数说明,否则,就应用约数。约数是一种力求全面、精确的估计和推测,也是建立在科学计算和调查的基础上的。如《中国石拱桥》第5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句中三个数据用的是确数,语言准确严密。第4段“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句中用了“左右”,是因为对赵州桥的确切修建年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作者也不能肯定,但接近605年,所以只能用约数。用约数正是尊重客观事实,也显示了说明的科学性。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语言标志为表示时间的名词。包括:由早到晚,由春到冬,有古到今等。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就使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也采用了时间顺序:春—夏—秋—冬;《向沙漠进军》第三段也是时间顺序:明末清初——清朝乾隆年间——解放以前。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等依次进行说明。说明实体事物(建筑物)或者介绍名胜古迹,常采用这种顺序。说明建筑物,常采用下列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前到后,从外到内,东-南-西-北,由远及近,由中央到四周等。例如:《故宫博物院》按照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介绍。介绍名胜古迹,一般按照游踪或者居高临下,做俯瞰式解说。

3、逻辑顺序(逻辑,思维的规律):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常见的逻辑顺序有:

①由主要到次要:《向沙漠进军》第5段抵御风沙袭击的两个方法,《中国石拱桥》第9段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三个原因。

②由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向沙漠进军》第4段。《苏州园林》第5段①句——②-⑥句。

③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第2段总说,3—9段分说)。

④由特点到用途:《向沙漠进军》第12段,前两句说明沙漠地区日照的特点,后三句说明日光的用途。

⑤由原因到结果:《死海不死》第8段(①句是“因”②③④句是“果”)《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

⑥从结果到原因:《死海不死》1—4段是“果”,5—6段是“因”。(人浮在海面上不会被淹死——海水浮力大——海水咸度很大——海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死海源头约旦河含有很多盐类。)

⑦从现象到本质:《死海不死》前三段说明现象,第四段讲本质。

⑧由内因到外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⑨从一般到特殊⑩从简单到复杂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说明方法。

1、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增强说服力。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本句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又如《死海不死》第4段,用三个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死海海水咸度很高的原因,富有说服力。第6段在说明说明死海的地形特点时举了四个数据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死海的长、宽、深。又如《向沙漠进军》第12段“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突出了沙漠地区日照时间特别长的特点。

2、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真切,便于读者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