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吃中药禁忌有哪些
夏桑菊颗粒的功能主治禁忌
![夏桑菊颗粒的功能主治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8996401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6.png)
夏桑菊颗粒的功能主治禁忌功能夏桑菊颗粒是一种中药颗粒,具有多种功效。
1.清热解毒:夏桑菊颗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因热毒引起的疾病症状。
2.祛湿利尿:夏桑菊颗粒还具有祛湿利尿的功效,能够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湿气,起到清洁身体的作用。
3.缓解炎症:夏桑菊颗粒对炎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缓解疼痛、红肿等症状。
4.抗菌消炎:夏桑菊颗粒能够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5.改善免疫力:夏桑菊颗粒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
主治夏桑菊颗粒主治范围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
1.感冒发热:夏桑菊颗粒能够清热解毒,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2.消化不良:夏桑菊颗粒对消化不良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够缓解胃痛、腹胀、恶心等症状。
3.尿路感染:夏桑菊颗粒具有祛湿利尿的功效,适用于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4.皮肤瘙痒:夏桑菊颗粒对皮肤瘙痒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适用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引起的瘙痒问题。
5.口腔溃疡:夏桑菊颗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口腔溃疡引起的口痛、口腔疼痛等症状。
6.尿酸增高:夏桑菊颗粒对尿酸增高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适用于高尿酸引起的痛风等疾病。
禁忌虽然夏桑菊颗粒具有多种功效,但也存在一些禁忌情况。
1.孕妇禁用:孕妇忌服夏桑菊颗粒,因为夏桑菊颗粒具有一定的药性,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哺乳期禁用:哺乳期的女性忌服夏桑菊颗粒,因为夏桑菊颗粒中的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产生不良反应。
3.过敏体质禁用:对夏桑菊颗粒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人忌服,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4.服药前咨询医生: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在使用夏桑菊颗粒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该药物。
综上所述,夏桑菊颗粒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尿、缓解炎症、抗菌消炎等多种功能,并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消化不良、尿路感染、皮肤瘙痒、口腔溃疡、尿酸增高等疾病。
中药材的使用禁忌有哪些需要注意
![中药材的使用禁忌有哪些需要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0bf867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c.png)
中药材的使用禁忌有哪些需要注意中药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它们为维护人们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中药材的使用并非毫无禁忌,了解并遵循这些禁忌对于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至关重要。
首先,中药材的使用需要考虑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过敏体质的人在使用某些中药材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
常见的容易引起过敏的中药材有花粉类(如蒲黄)、动物类(如地龙、蝉蜕)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材之前,特别是首次使用时,要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
其次,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中药材时需要格外谨慎。
一些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走络、泻下等作用,可能会导致孕妇流产或影响胎儿的发育。
比如,红花、麝香、三棱、莪术等中药材,孕妇应避免使用。
而哺乳期妇女使用某些中药材后,药物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从而对婴儿产生影响。
再者,中药材的使用剂量也是一个重要的禁忌。
中药材的剂量并非越大越好,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中毒或不良反应。
比如,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等功效,但如果使用过量,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中毒症状。
此外,一些中药材含有毒性成分,如雄黄、朱砂等,使用时更需要严格控制剂量,遵循医嘱。
另外,中药材的相互作用也不容忽视。
当同时使用多种中药材时,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影响,增强或减弱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甘草不宜与海藻、大戟、芫花等同时使用,否则可能会产生毒性反应。
因此,在使用复方中药材时,一定要了解其中各种药材的相互作用。
中药材的使用还需要考虑病情的特点。
对于实证、热证患者,应避免使用温热性质的中药材,如肉桂、附子等;而对于虚证、寒证患者,则应慎用寒凉性质的中药材,如黄连、黄芩等。
如果用药不当,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
在使用中药材的过程中,饮食禁忌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有些中药材在服用期间需要避免食用某些食物,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服中药的禁忌解析
![服中药的禁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988f0da2161479171128c0.png)
服中药的禁忌服用中药的禁忌大致可分为四种:(1)中药配伍禁忌: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应,因此禁忌同用。
(2)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因孕后妇女大多数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因此对相关药物必须忌用。
(3)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俗称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可分为某一种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常山忌葱、茯苓忌醋等。
后者为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4)中药汤剂禁忌过夜服用:因为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
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
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
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
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
如清代章杏云所著《调疾饮食辨》一书中云:“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
”所以,病人服中药时有些食物应忌服。
如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服温中类药治疗“寒证”时,应禁食生冷食物。
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大量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鱼忌苋菜;鸡肉忌黄鳝;蜂蜜反生葱;天门冬忌鲤鱼;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白术忌大蒜、桃、李等。
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功效与作用及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c55ece5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7.png)
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几千年来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
中药有着广泛的功效与作用,对于辅助治疗各种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项,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以下是中药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事项的相关内容。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1. 治疗疾病:中药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头痛、中风、消化不良、腹泻等常见病症。
2. 缓解症状:中药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例如止咳、止痛、止泻等,可以帮助病人缓解不适。
3. 抗炎作用:许多中药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不适。
4. 养生保健:中药有养生保健的功效,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增强体力等。
5. 调节身体机能:中药可以调节身体的内分泌、酸碱平衡、血液循环等,促进身体的健康。
中药的禁忌事项:
1. 孕妇禁用:某些中药成分对胎儿有害,孕妇应禁用。
2. 哺乳期妇女禁用:中药成分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3. 皮肤破损禁用:中药外用时,禁止应用于皮肤破损、溃烂的部位,以免感染加重。
4. 肝肾功能不全禁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中药时需慎重,避免对肾脏和肝脏造成过大负担。
5. 过敏体质禁用:对中药成分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中药,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总之,中药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在适当情况下能够对疾病进行辅助治疗,并且有助于养生保健。
然而,对于中药的使用,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项,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在使用中药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中药禁忌要讲明白阅读
![中药禁忌要讲明白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f91e99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c.png)
中药禁忌要讲明白阅读
中药禁忌是指某些人或疾病不能使用或应谨慎使用的中药。
采用中药治疗疾病,必须严格遵守中药禁忌,否则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禁忌:
1. 孕妇禁用一些有毒性的中药,如雄黄、天麻等。
2. 哮喘患者禁用辛辣、刺激性中药,如大蒜、辣椒等。
3. 慢性肝病患者不宜使用积滞之品,如郁金、山楂等。
4. 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有刺激性的中药,如川乌、附子等。
5. 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滋阴补益之品,如人参、黄芪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药禁忌,如果你要使用中药,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遵医嘱使用,不要随意乱用中药。
同时,在购买中药时,要注意看清中药的成分和功效,并选择正规的中药店购买。
最重要的是,在使用中药时,如果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并咨询医师。
- 1 -。
吃中药的禁忌有哪些_吃中药的六大禁忌是什么
![吃中药的禁忌有哪些_吃中药的六大禁忌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ca960d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8.png)
吃中药的禁忌有哪些_吃中药的六大禁忌是什么中医中药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治病方法,很受大家的青睐那么吃中药有哪些禁忌呢?吃中药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吃中药的禁忌,希望大家喜欢。
吃中药的六大禁忌吃中药的禁忌一、辛辣类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
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
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吃中药的禁忌二、鱼腥类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
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
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吃中药的禁忌三、发物类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
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
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
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吃中药的禁忌四、生冷类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
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
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
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867fd7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8.png)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作为传统的医学疗法,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使用中药治疗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禁忌。
本文将就中药的副作用和禁忌进行探讨。
一、中药的副作用1. 药物过敏反应:有些人可能对特定中药存在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红肿、瘙痒、腹泻、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前,应该先进行敏感性测试,尤其是对于首次使用的中药。
2. 药物依赖:长期使用某些中药可能导致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增强,使得对药物的疗效产生递减或无效。
这种情况下,需要专业医师进行评估和调整,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3. 药物毒性:部分中药可能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来说,更需要谨慎使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4. 药物相互作用:部分中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使用中药时,应该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决策。
二、中药的禁忌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中药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一般应禁止使用大部分中药。
特殊情况下,如紧急情况或经医生评估认为使用中药无风险,则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 儿童:儿童的机体尚未发育完全,对中药的耐受性较弱,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一般情况下,儿童使用中药前需要进行医生评估,并依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
3. 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
因此,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4. 肝肾功能不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由于中药中的成分需要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和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中药时需要特别注意。
同样,在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情况下,一些刺激性较强的中药也需谨慎使用。
5.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代谢能力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会有差异。
服用中药有哪些禁忌?这些人不适合中药调理
![服用中药有哪些禁忌?这些人不适合中药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70ec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9.png)
服用中药有哪些禁忌?这些人不适合中药调理发布时间:2021-09-03T15:27:36.8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7期作者:向思栩[导读] 服用中药有哪些禁忌?这些人不适合中药调理向思栩(宁南县中医医院;四川凉山615400)中医药是我国的特色医学,历经几千年的传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中药调理自己的身体,但是中药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吃的,如果使用不当将会引起身体不适。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去医院打针吃药,选择用中医来调理自己的身体,认为中医不仅能够帮助病情得到根除,还能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补气补血。
但是中医会涉及中药,中药还是由讲究的,如果吃错了不仅不能让自己的身体恢复健康,甚至会影响自己的生命安全。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些服药禁忌和不适合吃中药的情况,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引起注意。
一、服用中药有哪些禁忌(一)忌口生冷食物患者在服用中药的时候是有很多禁忌的,尤其是不能吃太多的生冷食物,很容易伤害患者的肠胃,这种刺激让患者难以忍受,并且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在治疗“寒症”服用温经通络,祛寒逐湿类药物时要避免吃生冷的药物,以免影响疗效。
生活中过多吃生冷的食物本身对身体就没有好处,特别是脾胃功能不好的患者,再加上服用中药时有相克之处,所以吃中药期间一定要保证自己不能服用生冷食物。
(二)禁忌口服浓茶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不可以饮用茶水,尤其是浓茶。
因为茶里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和中药一起服用会阻止人体对蛋白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比如在服用党参,黄芪,山药等补益药时,饮用茶水不仅无法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反而会降低药效。
因此服用中药期间禁止饮用浓茶。
(三)忌口白萝卜白萝卜不仅很好吃,还有助消化的作用,并且进食白萝卜能够起到破气的效果,在日常的饮食当中适当的服用白萝卜,能够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消化不良的阶段,更是让人得到缓解。
但是在服用中药期间加以进食白萝卜,很可能降低药物的效果。
中药材的禁忌人群使用限制与注意事项
![中药材的禁忌人群使用限制与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78fc0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f.png)
中药材的禁忌人群使用限制与注意事项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期历史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然而,中药材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因为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对特定人群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性,有必要了解中药材的禁忌人群使用限制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一、孕妇和哺乳期妇女1. 孕妇:中药材中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
一般来说,孕妇应避免使用具有较强药性或具有激素效应的中药材,如川乌、杏仁、生姜等。
2. 哺乳期妇女:中药材中的某些成分或药效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其产生潜在影响。
因此,在哺乳期间,妇女需要谨慎选择和使用中药材,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二、儿童与老年人1. 儿童:儿童的身体机能和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对药物的代谢和吸收能力也不同。
因此,在为儿童选择中药材时,应考虑其适应性和药物剂量的调整。
一些具有刺激性或毒性的中药材,如雄黄、蘑菇、蟾皮等,应避免用于儿童。
2.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器官功能减弱等生理特点,对药物的吸收和排泄能力较差。
因此,在使用中药材时,老年人需要减少剂量或选择适应性较好且副作用较小的药材。
一些具有滋补、理气功能的中药材,如枸杞、黄莲等,对老年人的适应性较好。
三、慢性疾病患者1. 心血管疾病患者:部分中药材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因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特别慎重选择和使用中药材。
例如,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材如天麻、钩藤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肝肾疾病患者:肝肾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患有肝肾疾病的患者药物处理功能可能受到损害。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中药材时,需要避免具有肝肾毒性或刺激性的药材,如丹参、半夏、郁金等。
四、过敏体质和特定禁忌人群1. 过敏体质:部分中药材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例如,对花粉、花草等过敏的人群对其含有的花草或花粉类中药材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具有过敏体质的个体需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中药材。
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和原则
![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5f805d01ed9ad51f11df280.png)
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和原则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和原则》的内容,具体内容:生病乃人之常情,吃药是必然的,但不同人群吃药注意事项不同,比如哺乳期妇女很多药都不能乱吃,影响宝宝生长。
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哺乳期妇女...生病乃人之常情,吃药是必然的,但不同人群吃药注意事项不同,比如哺乳期妇女很多药都不能乱吃,影响宝宝生长。
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哺乳期妇女20个用药禁忌1、中药炒麦芽、花椒、芒硝等,西药左旋多巴、麦角新碱、雌激素、维生素B6、阿托品类和利尿药物。
这些药能使母亲退乳。
故母亲在哺乳期中不可轻易服用。
2、青霉素族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新青霉素Ⅱ、新青霉素Ⅲ,氨基苄青霉素等各种青霉素。
这类药很少进入乳汁,但在个别情况下可引起乳儿过敏反应,应予以注意。
3、磺胺类药物。
如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磺胺密啶、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甲氧吡嗪、磺胺脒、丙磺舒、双嘧啶片、制菌磺、甲氧苄氨嘧啶、琥珀磺胺噻唑等。
这类药物属弱酸性,不易进入乳汁,对乳儿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但是,鉴于乳儿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肝脏解毒功能差,即使少量药物被吸收到婴儿体内,也能产生有害影响,导致血浆内游离胆红素增多,可使某些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乳幼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所以,在哺乳期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尤其是长效磺胺制剂,更应该限制。
4、异烟肼(雷米封)。
对乳儿尚无肯定的不良作用,但由于抗结核需长期使用,为避免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最好改用其它药物或停止哺乳。
服药妈咪如何顺利哺乳5、灭滴灭。
为广谱抗力药,对乳儿的损害尚未肯定,应慎用。
6、氯霉素。
乳儿,特别是新生儿,肝脏解毒功能沿未健全,若通过乳汗吸入氯霉素,容易发生乳儿中毒,抑制骨髓功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引起致命的灰婴综合症,应禁用。
7、四环素和强力霉素。
这两种药都是脂溶性药,易进入乳汁。
孕妇中药禁忌
![孕妇中药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538ccc0c04a1b0717ed5dd56.png)
孕妇中药禁忌孕妇中药禁忌有哪些呢?虽然说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对于特殊群体孕妇来说,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用药不当的话,会影响到母子的健康。
那么孕妇中药禁忌有哪些呢?哪些中药孕妇不能服用呢?下面寻医问药中医为大家介绍一下孕妇中药禁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孕妇在孕期如果服药不当,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引起流产有些药物还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古代医家对此早就十分强调,而且专门编写了妊娠用药歌诀,列举了数十种孕妇忌用的中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
妊娠用药歌诀蚯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孕妇禁用的中药孕妇不宜服用毒性很强的药物,如斑蝥、大戟、巴豆、牵牛、商陆、乌头、皂角、天南星等,均应禁忌,以免危害母子安全。
孕妇不宜服用泻下药物,如芒硝、大黄、番泻叶;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水蛭、虻虫、麝香、常山等,也应禁忌。
因为这些中药材大多可使子宫及盆腔充血,并增强子宫收缩,易引起流产孕用慎用的中药孕妇不宜服用通经去瘀的桃仁、红花、茜草,行气破滞的枳实,大辛大热的附子,干姜、肉桂、半夏,以及具有滑利作用的瞿麦、木通、通草等等,均应慎用。
此外,牛膝、延胡索、牡丹皮、赭石、薏苡仁、牛黄等中药,也宜慎用。
孕妇吃中药的注意事项有些中药本身毒性较强,可直接或间接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有些中药会刺激肠道,反射性地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还有些中药有兴奋子宫作用,可导致胎儿宫内缺血缺氧。
此外,中药跟西药一样,药性不同对胎儿的影响不同,有些药性温和对胎儿无害的。
孕妇们要详读说明书,在不懂中药药性的情况下,还是请教医师为妙。
千万不要听信偏方和广告,滥用药品。
孕妇用药禁忌有哪些呢?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孕妇禁用及慎用的中药,孕妇由于特殊的体质,无论在吃中药还是在吃西药的时候,都要格外的注意,如需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医妊娠用药禁忌及用药原则
![中医妊娠用药禁忌及用药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86ce42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b.png)
中医妊娠用药禁忌及用药原则
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间治疗用药的禁忌,凡是对妊娠期的孕妇和胎儿不安全及不利于优生优育的药物均属妊娠禁忌药。
在为数众多的妊娠禁忌药中,不同的药物对妊娠的危害程度有所不同,古代对妊娠禁忌药主要提禁用与忌用,较少提慎用。
近代则多根据临床实际和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
一、妊娠禁用药
妊娠禁用药是指毒性强的药、攻邪作用峻猛的药以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整、马钱子、川乌、雄黄、砒石等。
二、妊娠慎用药
妊娠慎用药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导滞药、药性辛热的温里药以及性质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实、大黄、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三、妊娠用药原则
1.对于妊娠妇女,凡属于禁用的药物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2.慎用的药物,可根据病情的需要斟酌使用,但要注意辨证准确,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的炮制和配伍,尽量减轻药物对妊娠的危害,做到用药有效而安全。
如《金匮要略》以桂枝茯苓丸治妊娠瘀病、吴又可用承气汤治孕妇时疫见阳明腑实证,
此即《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道理。
必须强调的是,除非是临床必用,一般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以防发生意外。
7中药的用药禁忌
![7中药的用药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e5a126d977232f60dccca154.png)
7中药的用药禁忌为确保疗效,或避免出现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临床上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使用某些药,或不能将特定的两种药一起使用,称为中药的用药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指某些中药合用会产生或增强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破坏药效,应避免配合应用。
)所谓用药禁忌,即指在用药时应注意和禁止的事。
其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饮食禁忌四个方面:1、配伍禁忌:就是指某些中药合用会产生或增强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
即《神农本草经》所谓“勿用相恶、相反者。
”前人总结的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属于七情配伍中的相反,26种)和十九畏(属于七情配伍中的相反。
并非相畏。
)。
五代后蜀韩保昇修订的《蜀本草》最早论及“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
至《证类本草》载反药24种,《本草纲目》载相反药物36种,但仍然沿用“十八反”的名称。
十八反歌诀最早见于《经验方》。
今世流传最广的十八反歌源于《儒门事亲》。
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诀最早见于明代《医经小学》,作者刘纯。
十九畏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所谓配伍禁忌,即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宜相互配伍使用的药物。
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列三组反药,分别是:甘草反甘遂、京大戟、红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瓜蒌皮、瓜蒌仁(瓜蒌子)、全瓜蒌、瓜蒌根(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玄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
十九畏列九组相反药,分别是:硫磺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芒硝)畏三棱,官桂(肉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中药用药禁忌
![中药用药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cce96b2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6.png)
中药用药禁忌
中药用药禁忌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某些中药含有致畸及毒副作用,对胎儿
和婴儿的影响不确定,故不宜用来治疗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2. 肝功能不全患者:某些中药在体内代谢时需要经过肝脏来进行,如果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这些中药,可能会导致肝脏损伤和中毒。
3. 心脏病患者:某些中药对心血管系统有刺激作用,可能会导
致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症状,不宜用于心脏病患者。
4. 高血压患者:某些中药含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使用后可能会
导致血压过低。
5. 过敏体质患者:某些中药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即刻停用。
6. 病情严重者:某些中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对于病情严重
者如肿瘤、肾衰竭、恶性高血压等病人,不宜随意使用。
7. 药物过敏者:某些中药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引起
过敏反应,如需要使用中药,应查明过敏原后方可使用。
喝中药这几种“忌口”不能犯
![喝中药这几种“忌口”不能犯](https://img.taocdn.com/s3/m/8044e8d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8.png)
喝中药这几种“忌口”不能犯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消化系统,加重身体负担,从而影响中药的吸收和药效。
喝中
药同时食用辣椒、花椒、大蒜、生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情况。
因此,在服用中药期间最好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食寒凉食物
寒凉食物会导致身体内部失去平衡,中药则会和寒凉性食物发生反应,致使药效失效。
尤其是在服用养生调身的中药时,更要避免进食寒凉食物,以免影响中药的功效。
3.忌吸烟喝酒
过度吸烟和喝酒都会造成身体内部的疲劳和负荷,影响中药的吸收和发挥作用。
同时,烟草和酒精成分也会导致中药的成分发生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中药的功效。
因此,
在服用中药期间,应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
4.忌食富含脂肪的食物
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会增加消化系统和肝脏的负担,导致中药的药效下降。
过多的摄入
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也会导致中药成分不易被吸收,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在服用中药
期间,应避免过多食用油腻、肥腻的食物。
5.忌吃过饱的食物
吃过饱会导致肠胃蠕动减缓,消化系统的负担加重,从而影响中药的吸收和发挥作用。
因此,在服用中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尽量控制饭量,有规律
地饮食。
总之,喝中药时需要注意“忌口”,避免食用辛辣、寒凉、食量过大、脂肪含量高的
食物,同时避免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只有正确地服用中药,并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才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功效,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服用中药的一些禁忌
![服用中药的一些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7657a29159eef8c75fbfb3c7.png)
服用中药的一些禁忌服用中药的禁忌大致可分为三种:(1)中药配伍禁忌: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应,因此禁忌同用.(2)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因孕后妇女大多数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因此对相关药物必须忌用.(3)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俗称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可分为某一种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常山忌葱、茯苓忌醋等.后者为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中药服药次数服汤药一般都习惯于早晚两次,有人煎一次服一次,随煎随服.也有人连续煎二次,将所得的药液掺合后分三次服用,这两种服法都可以.中药的头煎、二煎不能一次吃完,应该分开吃,这样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均匀,所起的作用持久.如果头煎、二煎一次吃完,在短时间内,体内药物有效浓度一过性较高,而以后则迅速降低,以致消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治疗效果.服中药该注意小节服中药除了要煎服得法,用量得当,还有一些小节须注意.1.要视病情、药性的各异,调整汤药的温度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2.有些中药服用不当易致呕吐,要加以注意.如香薷,热服易致呕吐,当以冷服为好.3.精心护理:服发汗药后需安卧.服辛温发表药宜盖被取微汗以助之,而服辛凉发表药则不宜捂被.4.观察疗效:凡服发汗药者,只宜取得通体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发汗太多而虚脱(尤其老年人).若发现服药后汗不出者,可加服些热开水或热稀粥,以助药力.5.服发汗药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饮.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辛辣与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与疗效.如: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大蒜、桃、李等.中药煎药概述汤剂按其制备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1. 煮剂是用一般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将药物煎煮去渣所得的液体剂型.煮剂浓度适中,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强的特点.2. 煎剂是将经过煎煮去渣的药液,再经加热浓缩所得的液体剂型.煎剂加热时间比较长,药液的浓度高,能减弱药物的毒性.3. 煮散是药材粗颗粒与水共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药剂.煮散具有节省药材,便于煎服等优点.近期对中药煮散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有新的发展.4. 沸水泡药是药物经过沸水浸泡去渣所得的液体剂型.沸水泡药,频频饮之,又称饮剂.沸水泡药加热时间短,温度比较低,药物味薄气清,擅于清泄上焦热邪.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对中药的煎法历来都很讲究,如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凡物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学家徐灵胎也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我们必须重视中药的煎煮.那么怎样才能煎煮好中药呢?这就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三、煎煮方法煎药器具: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煎药用水: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
孕妇禁用的中药
![孕妇禁用的中药](https://img.taocdn.com/s3/m/8f44c9d0aa00b52acfc7caa6.png)
孕妇禁用哪些中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由于某些中药也有致畸、堕胎的副作用,因此妇女在妊娠期间服用中药也应谨慎。
对孕妇来说,主要应禁服活血破气、滑利攻下、芳香渗透和大热大毒类中草药。
活血破气类:“活血”使血液循环加速,追血下溢,促胎外出;“破气”会使气行逆乱,气乱则无力固胎。
此类中药有桃仁、红花、乳香和没药等。
滑利攻下类:这类中药往往具有通利小便、泻下通腑的作用,常会伤阴耗气。
如滑石、冬葵子、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薏苡仁和木通等。
大辛大热类:辛热之药有造成堕胎的危险。
这类中药有附子、肉桂、川乌、草乌等。
芳香渗透类:此类中药辛温香燥,有通胎外出之弊。
有麝香、草果、丁香和降香等。
有毒类:水银、硫黄等会直接影响胎儿。
中成药的成分比较复杂,在服用时更应慎重。
应禁用的中成药主要有牛黄解毒丸、大活络打丸、小活络丸、牛黄清心丸、风湿跌打丸(酒)、小金丹、玉真散、失炎散、苏合香丸、木瓜丸、活血止痛散、再造丸、苁蓉通便口服液、冠心苏合丸、五味麝香丸、利胆排石片(冲剂)等。
应慎用的中成药主要有上清丸、霍香正气丸(水)、防风通圣丸、蛇胆半夏末、安宫牛黄丸、十滴水等。
对难以明确是否不利于妊娠的中药,可去医院请教有经验的中医医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孕妇不能使用和轻信道听途说的所谓“偏方”,以免轻率用药酿成流产、早产、死胎等严重后果。
孕妇禁用的中药有: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
慎用的中药有具有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辛热、滑泄作用的药物,如干姜、枳实、红花、厚朴、牛膝、吴茱萸、五味子、酸枣仁、辛夷、大黄、桃仁、薄荷、半夏、附子、芒硝、牡丹皮、麻仁、薏苡仁等。
中医认为,凡破血逐瘀、破气之品,易使气乱而气妄行,不利于血聚以养胎;峻下之品,可使胎气下坠,中气不举;大辛大热之品,易动血伤阴,损伤胎气;大苦大寒之品,易伤阳气,损气血,使胎冷不长;有毒之品,则直接损伤胎儿。
所以,从中药的性能来讲,凡峻下、滑得、祛瘀、破气、有毒、苦寒之品禁用或慎用。
妊娠禁忌中药说
![妊娠禁忌中药说](https://img.taocdn.com/s3/m/1836da19700abb68a882fb1f.png)
妊娠禁忌中药说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妊娠期用药都应该注意用药禁忌,要慎之又慎。
因为许多药物可以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的体内,特别是长期超剂量使用时,有可能造成流产、胎儿畸形发生。
妊娠禁忌中药是指某些具有损害胎儿或者导致孕妇流产甚至可以导致胎死腹中等副作用的,在妊娠期间需要严加注意,孕妇慎用或避免服用的中药。
根据中药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中药妊娠期禁忌用药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类。
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慎用药包括活血化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类等中药。
一、妊娠禁忌中药的古籍记载关于妊娠禁忌中药,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早就有所认识,如《神农本草经》最早出现堕胎药的记载,书中记载了牛膝、水银等6种具有堕胎作用的中药,率先提出注意孕期药物使用的问题;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在前人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妊娠禁忌歌诀;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列举了牛膝、巴豆、厚朴、大戟、天南星、通草、红花、水银、乌头、桃仁等80多味妊娠禁忌中药;而元代医家李杲编成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所记载的妊娠禁忌中药歌诀在坊间流传最广,《妊娠用药禁忌歌》云: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对应的中药分别是:孕妇禁用中药芫青(青娘虫)、斑蝥、天雄、乌头、附子、野葛(钩吻)、水银、巴豆、芫花、大戟、硇砂、地胆、水蛭、虻虫、蜈蚣、雄黄、雌黄、牵牛子、干漆、蟹爪甲、麝香。
以及孕妇慎用中药:白茅根、木通、瞿麦、通草、薏苡仁、代赭石、芒硝、牙硝、朴硝、桃仁、牡丹皮、三棱、牛膝、干姜、肉桂、生半夏、大皂角、猪牙皂、生天南星、槐花、蝉蜕等。
二、《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妊娠禁忌中药。
《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中药600余味(同一来源,药典单列的均各算一味,比如巴豆和巴豆霜算2味),其中标注孕妇禁用或慎用,或者标注有毒、小毒中药共128味,没有相关标注的有近500味,现分列如下,(一)明确标明孕妇禁用的共有40味:1.大毒中药11味:生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鬧羊花、巴豆、巴豆霜、草乌、制草乌、红粉、斑蝥2.有毒中药16味:干漆、千金子、千金子霜、甘遂、朱砂、全蝎、芫花、两头尖、京大戟、牵牛子、轻粉、洋金花、商陆、雄黄、蜈蚣、罂粟壳3.小毒中药2味:丁公藤、大皂角(孕妇忌服)4.活血化瘀的中药4味:水蛭、土鳖虫、三棱、莪术5.其他7味:马兜铃、天仙藤、麝香、阿魏、黑草种子、猪牙皂、天山雪莲(孕妇忌用)、两头尖(二)明确标明孕妇慎用的共有60味:1.有毒中药11味:制川乌、天南星、制天南星、木鳖子、白附子、附子、华山参、苦楝皮、常山、蟾酥、硫黄2.小毒中药4味:飞扬草、金铁锁、草乌叶、急性子3.活血化瘀类中药16味:三七、川牛膝、牛膝、王不留行、红花、西红花、苏木、牡丹皮、没药、乳香、穿山甲、桃仁、凌霄花、益母草、蒲黄、片姜黄4.泻下类中药7味:大黄、番泻叶、芦荟、虎杖、玄明粉、芒硝、郁李仁5.行气类中药2味:枳实、枳壳6.开窍类中药6味:天然冰片、艾片、冰片(合成龙脑)、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7.其他中药14味:天花粉、肉桂、桂枝、卷柏、通草、赭石、薏苡仁、瞿麦、皂矾、小驳骨、禹州漏芦、禹余粮、黄蜀葵花、漏芦(三)未标注孕妇禁用和慎用的有毒、小毒中药28味1.有毒中药12味:三颗针、土荆皮、山豆根、白果、白屈菜、生半夏、狼毒、苍耳子、金钱白花蛇、臭灵丹草、蓖麻子、蕲蛇2.小毒中药16味:九里香、川楝子、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南鹤虱、鹤虱、鸦胆子、香加皮、重楼、绵马贯众、绵马贯众炭、蒺藜、翼首草三、毒性药物与妊娠禁忌1995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四部委公布了按毒性药品管理的毒性中药材品种28种:1.砒石(红砒、白砒);2.砒霜;3.水银;4.生马钱子;5.生川乌;6.生草乌;7.生白附子;8.生附子;9.生半夏;10.生南星;11.生巴豆;12.斑蝥;13.青娘虫;14.红娘虫;15.生甘遂;16.生狼毒;17.生藤黄;18.生千金子;19.生天仙子;20.闹羊花;21.雪上一枝蒿;22.红升丹;23.白降丹;24.蟾酥;25.洋金花;26.红粉;27.轻粉;28.雄黄其中没有入选《中国药典》2015版的有10味: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生附子。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有何新禁忌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有何新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b3d0ff8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c.png)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有何新禁忌中药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中药材的临床应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禁忌。
了解这些新禁忌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中药材的禁忌。
中药材的禁忌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某些中药材不适合使用或者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影响治疗效果。
这些禁忌可能与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中药材的特性、配伍、用量等有关。
在临床应用中,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中药材的禁忌备受关注。
许多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泻下等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红花、桃仁、益母草等活血化瘀的中药材,在孕妇使用时可能会导致流产;大黄、芒硝等泻下的中药材,可能会引起孕妇早产。
对于哺乳期妇女来说,某些中药材的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从而影响婴儿的健康。
因此,在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开具中药材时,医生需要格外谨慎,充分考虑药物对母婴的潜在风险。
其次,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中药材时也有新的禁忌。
肝脏和肾脏是人体代谢和排泄药物的重要器官,当肝肾功能不全时,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一些具有肝肾毒性的中药材,如关木通、广防己等,已经被明确禁止使用。
此外,对于一些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或肾脏排泄的中药材,如首乌、黄药子等,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也需要谨慎使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量。
再者,中药材与西药的联合应用也可能产生新的禁忌。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日益普及,中药材与西药联合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常见。
然而,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例如,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如果与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材如丹参、当归等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地高辛是一种强心苷类药物,如果与含钾量高的中药材如泽泻、茯苓等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地高辛中毒。
280种中成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分析
![280种中成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5d230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8.png)
280种中成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分析管鸽;刘瑜新;荣春蕾;焦丽萍;董利娜【摘要】目的对该院在售的280种中成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宜忌情况进行分析,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该院在售的280种中成药说明书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标注情况进行汇总,结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关于中成药妊娠禁忌信息,总结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性问题.结果 280份中成药说明书中有163份标注了孕期应用情况,占58.21%,分别标注为孕妇禁用、孕妇忌用、孕妇慎用和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等不同内容;对中成药所含成份分析,发现标注妊娠禁忌的中成药大多含有妊娠禁忌的中药成份;有47种中成药含有妊娠禁忌中药成份而说明书中没有任何标注.结论妊娠禁忌的中成药大多含有妊娠禁忌的中药成份,但不能简单的以是否含有妊娠禁忌中药成份作为评估中成药的孕期用药宜忌;中成药的妊娠应用信息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和实验数据.【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5(012)036【总页数】5页(P54-58)【关键词】中成药;妊娠;哺乳;禁用;忌用;慎用【作者】管鸽;刘瑜新;荣春蕾;焦丽萍;董利娜【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开封475000;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开封475000;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河南鹤壁458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8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医、药、护关注的焦点问题。
目前市售的绝大多数药物都能够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后将不可避免地对胎儿或者婴儿产生影响[1]。
在我国,很多孕妇认为西药的不良反应大,中药/中成药没有任何副作用或者较小。
郭惠娟等[2]对562例妊娠妇女用药调查发现妊娠妇女使用中药及中成药比例最高(52.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哺乳期吃中药禁忌有哪些
导语:中药是一种以草本植物来入药的,性温柔和,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服用中药来治疗身体上的一些疾病,中药属
中药是一种以草本植物来入药的,性温柔和,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服用中药来治疗身体上的一些疾病,中药属于慢型,见效虽然很慢但是对身体是非常的安全健康的,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服用中药来治疗疾病,那么哺乳期迟中药的禁忌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中药炒麦芽、花椒、芒硝等,西药左旋多巴、麦角新碱、雌激素、维生素B6、阿托品类和利尿药物,这些药能使母亲退乳。
故母亲在哺乳期中不可轻易服用。
2、青霉素族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新青霉素Ⅱ、新青霉素Ⅲ,氨基苄青霉素等各种青霉素。
这类药很少进入乳汁,但在个别情况下可引起乳儿过敏反应,应予以注意。
3、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磺胺密啶、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甲氧吡嗪、磺胺脒、丙磺舒、双嘧啶片、制菌磺、甲氧苄氨嘧啶、琥珀磺胺噻唑等。
这类药物属弱酸性,不易进入乳汁,对乳儿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但是,鉴于乳儿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肝脏解毒功能差,即使少量药物被吸收到婴儿体内,也能产生有害影响,导致血浆内游离胆红素增多,可使某些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乳幼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所以,在哺乳期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尤其是长效磺胺制剂,更应该限制。
4、异烟肼(雷米封)。
对乳儿尚无肯定的不良作用,但由于抗结核需长期使用,为避免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最好改用其它药物或停止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