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之间的不协调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不协调问题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不协调问题在“前沿科学”杂志创刊一周年座谈会上,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发言:“当前科技界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对自己发展科学的自信心不够。
他说,缺乏自信心表现在多方面。
在基础研究方面,表现为独立思考提出来的研究命题很少,大多数或者主要的都是跟着国际风向走。
同时,不敢挑战权威,迎合国际观点,做一些验证性的工作。
”阿兰德基在《起源》中说:“科学是唯一的自动纠错的人类系统,不过,科学也是只有通过证明自己错误才得以进步的过程。
”物理学最基本的目的是寻求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统一规律,然而现代物理学拥有一个支离破碎的物理理念世界:超宏观的有天文学的"黑洞","宇宙大爆炸";微观的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介于其间的有狭义和广义相对论。
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使真空中充满虚实粒子对,它们具有无限大的能量,按照相对论就应该有无限大的质量,进而产生无限大的引力,宇宙就会坍塌成一个点,但实际宇宙并未坍塌。
我们的科学被划分成了一个个相对孤立的体系,并不断地进行继续的分化,看起来科学之树越来越枝繁叶茂,但同时也越来越繁琐,越来越孤立。
实验和理论的对立统一作为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根本的,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表明,各理论体系之间的对立统一也是科学发展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内在动力,它有时也会导致新概念或新理论的提出。
客观世界是统一的,作为反映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理论必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这是从表面上的对立入手,追求本质上统一的理论的客观基础。
作为演绎前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变得愈来愈抽象,愈来愈远离感觉经验。
仅仅通过实验,用构造性的努力去发现真实定律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着眼于各理论体系之间的对立统一,往往能创出新路。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有关实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不可能实现或一时难以完成。
如果要等实验与现有科学理论发生尖锐矛盾时再立足于实验事实进行研究,势必大大延缓科学发展的进程。
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
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理论,它们分别描述了微观和宏观世界的运动规律。
然而,这两个理论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一矛盾一直是物理学家们探索的重要问题。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理论,它认为物质的运动是不连续的,而是以粒子的形式存在。
量子力学中的基本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它们既可以表现为粒子,也可以表现为波动。
这种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它解释了许多微观现象,如光的干涉和衍射、电子的双缝实验等。
然而,广义相对论却是描述宏观世界的理论,它认为物质的运动是连续的,而不是以粒子的形式存在。
广义相对论中的基本粒子是场,它们的运动是由场的变化引起的。
广义相对论解释了许多宏观现象,如引力、黑洞等。
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之间的矛盾在于它们对物质的本质有不同的解释。
量子力学认为物质是以粒子的形式存在的,而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的。
这种矛盾导致了许多问题,如量子引力、黑洞信息悖论等。
量子引力是指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引力问题。
量子力学中的引力是由粒子的质量引起的,而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是由场的变化引起的。
这种矛盾导致了量子引力的问题,即如何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统一起来,以解释引力的本质。
黑洞信息悖论是指黑洞中信息的丢失问题。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信息是不会消失的,而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原理,黑洞会吞噬一切物质,包括信息。
这种矛盾导致了黑洞信息悖论的问题,即如何解释黑洞中信息的丢失问题。
为了解决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之间的矛盾,物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如弦理论、循环量子引力等。
这些理论试图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统一起来,以解释物质的本质和引力的本质。
总之,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之间的矛盾是现代物理学中的重要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宇宙的本质。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的矛盾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的矛盾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理论体系,它们分别描述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
然而,这两个理论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包括:
1.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不同。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而量子力学则认为它们是离散的,具有量子化的性质。
2.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描述物理现象时使用的数学工具不同。
相对论使用的是连续的曲线和张量等数学工具,而量子力学则使用的是离散的矩阵和波函数等数学工具。
3.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于物理现象的解释也不同。
相对论认为物理量是客观存在的,而量子力学则强调测量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原理。
这些矛盾使得物理学家们无法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完美地整合起来,这也是当今物理学领域中最大的难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物理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希望找到一个理论体系,能够同时描述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从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 1 -。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矛盾问题
论多维空间中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矛盾问题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生发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提出了量子力学和广义的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代表了现代物理学中引力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天体物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还提出了引力和引力波的存在,是现代宇宙学膨胀宇宙论的理论基础。
并且它是能够与实验数据相符合的最简洁的理论。
量子力学是研究原子和次原子等“量子领域”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基本原理包括量子态的概念,运动方程、理论概念和观测物理量之间的对应规则和物理原理。
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
不过,仍然有一些问题至今未能解决,典型的即是如何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定律统一起来,或者说怎样理解这两大理论的统一?这个矛盾问题在科学家们提出的多维空间里有了解释。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多维空间。
"维"是一种度量,在三维空间坐标上,加上时间,时空互相联系,就构成四维时空。
现在科学家的理论认为整个宇宙是十一维的,只是人类的理解只能理解到三维。
零维是点,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静态空间,四维是动态空间(因为有了时间)。
在这个四维时间线上任何一点都有无限种发展趋势,从四维上的某一点分出无限多的时间线,构成了五维空间。
五维空间上两条时间线如同二维空间(如报纸上的两个对角点)不能直接到达,而把报纸对折就可以直接到达报纸上的对角点。
五维空间也可以弯曲,产生了六维空间,在六维空间中可以直接到达五维时间线上的任意一点。
七维空间包括了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宇宙结束,所有空间维,所有时间维上的所有可能性,以及在任意两点直接到达的可行性。
五维空间是某一点产生无限个发展趋势,七维是所有点即无限点上产生无限个时间线。
,八维空间中包括了从大爆炸处产生的无限多个宇宙,这些宇宙中有不同的物理定律,不同的引力常数,或许有没有万有引力也说不定,不同的光速。
九维空间则是八维空间的弯曲,在八维空间中,不到直接在各个宇宙中到达不同的两点,而九维空间中则可以在八维空间中的两点间直接到达。
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统一理论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和最成功的两个理论。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行为规律,而相对论揭示了宏观世界中的时空结构和物质运动。
然而,这两个理论却存在着一些不一致的地方,比如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问题和相对论中的引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不一致性,物理学家们努力寻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统一理论。
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是波粒二象性,即微观粒子既能表现出粒子的特性,又能表现出波动的特性。
这一概念在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量中带来了困扰。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我们无法同时准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只能得到它们的概率分布。
在量子力学中,物理量的取值是以概率形式给出的,这与经典物理学中给出的确定性结果截然不同。
这就导致了著名的“薛定谔的猫”问题,即在一个封闭盒子中,既有可能是死猫也有可能是活猫,直到我们打开盒子观察为止。
另一方面,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它揭示了时空的弯曲和物质运动的相对性。
相对论中最引人注目的概念之一是能量质量关系E=mc²,它指出能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等价性。
这一概念在粒子的高速运动中引起了困扰。
根据相对论,当一个物体接近光速时,它的质量会增加,同时时间会变得相对缩短。
这就导致了“双生子悖论”,即一个离开地球以高速飞行的双生子回到地球时,发现与地球上的双生子年龄差距很大。
为了统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多个理论候选,如弦论、量子引力和规范引力理论等。
其中,弦论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统一理论之一。
弦论认为,基本粒子不是点状物质,而是维度很小的弦状物体。
这些弦状物体的振动会产生不同的粒子,从而解释了量子力学中的多粒子现象,并与相对论中的能量质量关系相吻合。
此外,弦论还包含了引力作为一种几何效应的描述,从而试图解决量子引力的问题。
然而,弦论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难题,比如宇宙学常数问题和额外维度的问题。
这些难题导致物理学家们对弦论的研究充满挑战性。
尽管如此,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统一理论的探索仍然在持续进行中,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的矛盾
相对论的研究对象和适用范围是那些大尺度,高速度的宏观物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狭义相对论,他研究的是物体在惯性系中(也就是我们初中,高中物理中的理想状态)的高速运动状态,第二个阶段叫广义相对论,主要是研究物体在非惯性系(也就是万有引力场)中的运动状态.相对论的推导过程相当复杂,是个超级的数学推导过程,需要相当高的数学工具才可以理解,所以在研究广义相对论的时候爱因斯坦本人也遇到了困难,找了他一个朋友,当时的一位数学家帮他的忙才得到的结论,据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能真正理解相对论的原由的人也不到100人,既然楼主说了不要太复杂,要通俗的可以直接理解的话来解释的话,就不谈由来,只谈结果,相对论的几个重要的结论.第一个是光速不变,我们初中,高中所学的物理学都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低速,小尺度的环境里是适用的,我们的观念里的速度是叠加的,比如当我们骑自行车前进的过程中向前开了一枪,那么这个子弹的速度是自行车的速度和子弹本身的速度相加,而光则不然,光速恒定不变,你骑自行车打手电筒和站在地上打手电桶,光的速度不发生变化,即便是你以很快的速度向着光射出的放行追逐,光速依然不变.第二,时间的膨胀,对于运动的物体,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时间就走的越慢.第三尺度的缩短,一个刚性杆在运动的时候长度是缩短的,速度越块长度越短.第四光速是所有有质量的物体的极限,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折腾,有质量的物体永远不可能超过光速,只能无限的接近.第五,在万有引力场附近的空间是弯曲的,第七E=MC ∧2.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也就是广意的质能守恒,爱因斯坦说,质量(也就是有型物质)和能量其实本身就是同一种物质,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物质具有的能量可以被看作是他的质量,运动的物体的质量要大过它静止的时候的质量,这是因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了动能,而这些动能可以通过上面的质能方程换算成物体的质量,只不过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宏观世界运动的物体速度都太慢了,这个质量增加太不明显,所以你感觉不到质量的变化而已尽而推导下去,会发现当物体的速度很大了的时候质量的增加就会越来越大,当快接近光速的时候质量几乎是无限大,想要让无限大的质量继续加速你需要的推动力就是无限大,所以才有了第五个结论的光速是物体的速度极限.应该把这个推导过程给你写上的,这个公式我会,打了这么多字太累了就不说这个了.上面这六点就是用最通俗直接的语言来说相对论的结论.看起来似乎很荒谬?别怀疑,用霍金的话说,从我们一出生开始,一直到高中,大学,无论是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好,还是课本上的教材也好都给了我们一个假象,因为我们处于一种低速的状态下,所以很多东西都被忽略了.上面说的光速不变,时间膨胀,空间尺度的压缩,等等都是事实.只是因为我们的速度太低了,感觉不到而已.再和你说说经典力学和相对论的关系吧!因为我们最开始学的先是经典力学,后来才知道的相对论,所以通常在一些应用情况下叫相对论效应,再说其本质,相对论才是真正描述这个世界规律的真理,而经典力学只是相对论的近似而已,在一般的低速情况下还适用,举了例子,一个1kg的物体假如你推了他一把他以1m/s的速度前进那么他所具有的动能mv^2/2 =0.5焦耳他具有了0.5焦耳的动能这个时候由于他的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使得他质量增加了质量增加了多少呢把能量0.5焦耳代入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中去E=m*C^2 0.5=m*C^2 我用计算机算了一下质量增加m=0.0000000000000000055kg,这个质量非常小,小到平时我们根本感觉不到,按照经典力学的理解物体运动不运动质量都一样,而由于运动而多出来的这0.0000000000000000055kg根本不考虑,如果加上这点点质量就叫考虑相对论效应了.再说量子力学吧!量子力学是一们真正研究原子内部规律的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微观尺度的问题,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也是一门超级枯燥的学科,一方面由于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对于宏观世界规律的惯性,导致了我们经常不觉就把我门从宏观世界总结的规律和经验代入到了微观世界中去,另一方面学习量子力学需要相当好的高等数学基础,他的最基本理论叫"测不准原理",也就是说在微观世界的测不准,拿电子来做例子,他在高速围绕原子核旋转的时候,无论你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既同时得到他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和他这一时刻的速度的.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物质其实都是有波和粒两个性质的,只不过宏观物体的波性质很弱,粒子性很强,而微观物体特别是电子,波动性非常大,在很多的情况下,他是被当作有波来看待的,波特有的性质就是衍射,所以不能确定它的具体位置,用宏观世界的经验和相对论都描述不了这原子内部的规律,所以才有的量子力学这个学科.相对论是描述超大尺度空间的规律,而量子力学是描述原子内部超级小空间的规律,而两种理论格格不入.所以到目前为止理论物理学领域的最大一个攻关就是找一种理论能把这两种规律统一起来,霍金管这种尚未诞生的理论叫"量子引力论".在量子力学中,物质都有波粒二象性的属性。
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矛盾与结合
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矛盾与结合
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分别揭示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本质规律。
然而,这两个理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导致了物理学家们一直试图将它们结合起来,以构建一种更加完整的理论框架。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种描述引力的理论。
它将引力看作是时空的弯曲,从而成功地解释了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等现象。
然而,广义相对论并没有考虑到微观世界的量子特性,因此在极端条件下,比如黑洞内部或者宇宙大爆炸之初,该理论失效。
量子力学则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理论。
它成功地解释了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的行为,但却无法解释引力。
量子力学中的物理量和量子态也无法用广义相对论中的时空概念来描述。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物理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的方法。
其中一个尝试是弦理论,它假设基本粒子是一维的弦,而不是点状的粒子,从而将引力与量子力学结合在了一起。
另一个尝试是量子引力理论,它将引力看作是一种粒子,即引力子,并试图将其与其他粒子相统一。
尽管这些尝试都还没有得到确切的验证,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物理学基本问题的新视角。
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矛盾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仍然存在漏洞和不完整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展。
- 1 -。
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之间的不协调
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之间的不协调物理规律中,物质的变换总是根据当前状态的各种参数决定的,没有对历史的记忆,而且由于光速最大原理,能影响一个质点运动的信息只能是这个点邻近无穷小范围内的信息,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微分方程适用于大多数的物理规律描述.用微分来描述瞬时的变化率,实际上是一个极限的过程,能对瞬时变化给出很好的描述.就目前来看,用微分来描述变化率是最好的方法.物理上的“定域性”原则现在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基本可以认为真实的物理至少在一定程度和能级条件下是不满足定域性原则的,这是一系列物理实验的论证结果.从物理上来说,能用微分方程描述的另一个潜在依据就是不存在稳定的时间与空间最小单元.如果存在最小单元,在这个单元中的一切不可取分,状态不可分辨,那么最后我们要用的就可能是差分函数与差分方程,而不是微分方程. 大量实验证实,非定域性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属性,但是非定域性将意味着超光速传播,这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矛盾.当前,量子引力理论中的超弦理论的时空背景相关性,与圈量子引力理论中的时空背景无关性同时存在,是物理学中潜在的对于时空本质不同态度的一次大碰撞,这种困难预示着物理学需要一次概念的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时空.时空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不同的时空观念将导致不同的理论研究方向,任何对于时空概念的更新和深化,势必对整个物理学产生巨大的革命性的影响.作为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的结合的量子电动力学和量子场论更是如此.一方面,量子电动力学取得了巨大成功,可以给出与实验精确符合的微扰论计算结果,例如关于电子反常磁矩的微扰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可以符合到十几位有效数字;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Glashow-Weinberg-Salam)的弱电模型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微观尺度上的电磁作用和弱作用,在相当于1000倍质子质量的能量尺度下与几乎所有实验符合;包括量子色动力学在内的标准模型对于强作用的一些性质也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等.另一方面,与实验精确符合的微扰论计算在理论上却并不成立,微扰级数本身一定会发散.标准模型中有20几个自由参数需要实验输入,其中包括一些极重要的无量纲参数,如精细结构常数、μ介子与电子质量之比等.为了减少参数的大统一理论或超对称大统一理论,往往会导致质子衰变.可是,实验上一直没有观测到质子衰变现象,也没有观测到超对称粒子,这是为什么?超对称如何破缺?为什么有夸克禁闭和色禁闭?为什么夸克质量谱中存在极大的质量间隙?为什么会有三代夸克-轻子及其质谱?理论上作用极大的“真空”到底是什么?理论上计算的“真空”能量,与宇宙学常数观测值相应的“真空能”相比,高出几十到一百多个数量级,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都难以回答.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H.O.G.Alfven)认为相对论“不过是一个小摆设”,“抹杀了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线”. 德国资深理论物理学家韦斯雷(J.P.Wesley)博士说:“相对论从来不顶用”. 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协调,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空间”问题就是二者无法协调的,狭义相对论是描述真实的物理空间中的理论,而量子力学则是定义于抽象的组态空间或位形空间中的理论.这两类空间只有在单体问题中才能勉强统一,而在其余大多数问题中总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还有光速作为光子在时空中的运动速度,就被测不准关系所限制,而且光即是光子又是波,也应符合粒子和波的测不准关系,所以光速作为光子的速度也将是测不准的,在小时空范围和高能时光速应有统计涨落.这一结果和真空中光速恒定原理是不相容的. 从最本质的角度来说,爱因斯坦从来不认为存在粒子,他只赞同场的存在,而粒子是场的一种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站在粒子本体论的立场,粒子物理本就和爱因斯坦的几何纲领矛盾,而从场本体论的立场来说,粒子作为场的激发态,无论是正频还是负频,都和几何纲领一致.就现代物理而言,坚持的是场本体论,所以我看不出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如果把带电粒子看作是刚性球,而且只取其推迟解的话,经典电动力学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和量子力学的原理统一起来.但抛弃这两个假设,改以应用超前解和认为带电粒子是一种自适应的粒子,那么在原子内部的电子的运动就不在是经典电动力学中那种呆板,毫无生气的粒子的运动,相反,电子的运动相当于不断与原子核交换光子的运动,既发射又吸收,对应于电动力学的两个解:推迟解相当于发射光子,超前解相当于吸收光子.这两个解的线性组合相当于量子力学中态函数的组合,在这种状态下,两个解的波函数组成了一个驻波.因此既不对外辐射能量,也不吸收,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这样才能够圆满地将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协调起来.而且对应于超前解的违反因果律的结果对于ERP悖论验结果也就有了完整的合理的解释,不但如此,对于原子核的电子跃迁中的卢瑟福质疑和薛定鄂非难也就有了明确的答案.用普朗克常数表示的微观“粒子波”的能量只与其波动频率成正比,而粒子本身的能量又是与其动量的平方或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当进行参照系变换速度相应地改变是否同时普朗克常也随之改变、或者是频率与速度改变率的平方成正比.反映更多粒子的运动,也不能反映更少粒子的运动 .因此,方程(3)既不能应以处理粒子的产生问题和消失问题,也不能用以处理粒子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分析几个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之间“不协调”的问题:1. 采用量子力学动能算符和动量算符计算微观粒子的动能,得到的结果一般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现有量子力学的动量算符与动能算符不能一一对应.动能算符和动量算符的不一致体现在物理期望值上,但物理期望值的不同是自然的,因为所谓物理期望值本是对所有可能取值的平均,而动能和动量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简单的统计学知识可以知道,非线性的量的统计平均本就不是一一对应的.物理期望值只反映了当一个测量多次重复的时候的一种统计结果(基于量子几率原理的统计,量子力学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并不是物理实在,而量子理论的物理实在反映在塌缩前的概率波上,并不反映在统计结果上.2. 量子力学在曲线坐标系中一直无法合理地定义动量算符.此问题十几年前在国内《大学物理》上有许多讨论,但无果而终.曲线坐标系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非正交的,此时需要使用的是一般微分流形上的量子力学.虽然此时时空是平直的,但非正交的取消坐标系依然会给出非平庸的联络,从而采用一般正交的笛卡尔坐标系的方法给出的计算结果本就有问题.而对于一般坐标系(也即联络非常零的坐标系),经典物理层面我们很清楚应该怎么做,但量子体系如何建立依然是一门正在研究的问题,这牵扯到一般微分流形上的纤维丛的量子化问题,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课题.所以,不要以为换一个坐标系问题很简单,这个问题即便在经典物理中,也是在广义相对论建立以后才利用微分几何的语言研究清楚的.3. 将动量算符作用于非本征态波函数,得到非本征值都是复数.坐标空间中动量算符的平均值也是复数,在物理上没有意义(除非等于零).为了解决复数非本征值和复数平均值问题,现有量子力学将任意波函数用算符的本征态波函数展开,实际上将算符的平均值变换到动量空间计算.其结果是,虽然动量算符的复数平均值问题被消除,但坐标算符的复数平均值问题又出现.问题实际上没有被解决,只是被转移.在直角坐标系中,角动量算符没有本征态波函数和本征值,将角动量算符作用任意波函数,得到的都是虚数.直角坐标系中角动量算符没有意义吗?反之,动能算符对任意波函数作用结果都是实数,我们就没有必要将任意波函数按它的本征函数召开.氢原子定态波函数就是一个例子,它们都不是动能算符的本征函数.首先,量子态可以分解为多个本征态的混合,但无论本征态如何混合,对应的量子态是固定的.其次,量子态天然地具有不确定性与互补性(互补原理是量子四大基本假设之一,衍生而出的就是不确定关系),因此一个固定的量子态的所有可观测量未必都是实数,这取决于这个量子态究竟是什么状态.第三,在宏观物理中,我们所观测到的状态必然是上述量子态在观测所对应的动力学算符的本征态上的塌缩,也就是说只要你观测了,这个量子态就被破坏,变成了某个由观测所决定的本征态上.这是量子非幺正性的主要来源(关于这个问题,近代量子力学的不同诠释给出了不同的描述.这里所采用的是哥本哈根诠释).因此,所谓“物理意义”,不能依然采用经典物理的“意义”来讨论量子问题,一个坐标本征态可以具有实的坐标本征值,但对应的动量本征值必然不是实的,而且也必然不是动量本征值,而是一个混合值.这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性质.这就好比骰子,坐标描述了1、2、3这三个面,动量描述了4、5、6这三个面,但在某一个确定的瞬间只可能有一个面朝上,所以要么是坐标面朝上要么是动量面朝上.从哥本哈根流派来说,这就是不确定原理所要求的.而如果站在路径积分的角度来说,这是路径积分的一个自然表现或者说是它的数学必然(经典物理也可以有路径积分表示,从而可以看出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关系究竟是什么.)由于将动量本征态作用在非本征态上,所以得到的其实是多个本征值与处在对应本征态上的概率的统计平均,它当然可以不是一个实数了,因为它不是一个物理态,而物理态是这个非本征态在观测导致的量子塌缩后所处的状态——也就是某个动量本征态上.再次提醒,单次测量的话,必然是出于某个本征态上,而多次测量的话则是前面所述的数学期望值,而数学期望值不是简单的量子概率的统计平均,而是量子概率的模平方的统计平均.4.量子力学的算符对任意波函数的作用结果必须是实数,只有这样做才能构建逻辑完备的量子理论.事实上狄拉克在他的名著《量子力学原理》中只提实算符或线性实算符,从来不提厄密算符,遗憾的是其他物理学家似乎至今都没有意识到这里存在的问题.厄米算符作用在完备量子态的相应本征态上,自然可以得到一个实的“物理”值,这是厄米算符的特性,也是对“实算符”的数学拓展.而为何不用实算符而用厄米算符?因为量子体系的波函数描述中,波函数本身就是复数形式的,而算符本身必然不是一个数,而是一个算符,而算符作用在复函数上如何保证其必须得到实本征值?这就要求引入算符的厄米性.换言之,只要你采用波动表示,并且采用算符作为物理操作的数学描述,那么“物理性”要求就等于要求算符是厄米的.这是给定物理要求以后的数学必然,也就是说,只要你要求了“物理值为实数”这个物理要求,并假定了“量子力学的基本表述是波函数”这个假设,那么所谓的“实算符”就必然是“厄米算符”,不存在别的选择.历史上除了波动表述,还有矩阵表述和路径积分表述.在矩阵表述中,本来是作用在函数上的算符,现在则成了一个矩阵,此时厄米算符等价于一个实矩阵(在算符的本征态表象下,是一个实对角矩阵).此时“实算符”就看上去更自然了,因为矩阵必须是实数.5、Aspect(阿斯派克特)实验EPR实验:一个母粒子分裂成向相反方向飞开去的两个小粒子A和B,它们理论上具有相反的自旋方向,但在没有观察之前,照量子派的讲法,它们的自旋是处在不确定的叠加态中的,而爱因斯坦则坚持,从分离的那一刻起,A和B的状态就都是确定了的. 阿斯派克特在1982年的实验(准确地说,一系列实验)是20世纪物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实验之一,它的意义甚至可以和1886年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相提并论.它是一个类似EPR式的实验.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激光技术的进步,更为精确严密的实验有了可能.进入80年代,法国奥赛理论与应用光学研究所(Institut d’Optique Theorique et Appliquee, Orsay Cedex)里的一群科学家准备第一次在精确的意义上对EPR作出检验,领导这个小组的是阿莱恩•阿斯派克特(Alain Aspect). 法国人用钙原子作为光子对的来源,他们把钙原子激发到一个很高的量子态,当它落回到未激发态时,就释放出能量,也就是一对对光子.实际使用的是一束钙原子,但是可以用激光来聚焦,使它们精确地激发,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强信号源.阿斯派克特等人使两个光子飞出相隔约12米远,这样即使信号以光速在它们之间传播,也要花上40纳秒(ns)的时间.光子经过一道闸门进入一对偏振器,但这个闸门也可以改变方向,引导它们去向两个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器.如果两个偏振器的方向是相同的,那么要么两个光子都通过,要么都不通过,如果方向不同,那么理论上说(按照爱因斯坦的世界观),其相关性必须符合贝尔不等式.为了确保两个光子之间完全没有信息的交流,科学家们急速地转换闸门的位置,平均10ns就改变一次方向,这比双方之间光速来往的时间都要短许多,光子不可能知道对方是否通过了那里的偏振器. 作为对比,也考察两边都不放偏振器,以及只有一边放置偏振器的情况,以消除实验中的系统误差.实验结果和量子论的预言完全符合,而相对爱因斯坦的预测却偏离了5个标准方差.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相同或改进精度的实验都表明:粒子们都顽强地保持着一种微妙而神奇(“超光速性”)的联系.困扰爱、波、罗三位论文作者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在为数众多的可再现实验中一再地出现.一)目前的实验表明量子力学正确,决定论的定域的隐变数理论不成立.贝尔不等式这把双刃剑的确威力强大,但它斩断的却不是量子论的光辉,而是反过来击碎了爱因斯坦所执着信守的那个梦想!爱因斯坦到过世前都没有接受量子力学是一个“真实”而完备的理论,一直尝试着想要找到一种诠释可以与相对论相容,且不会暗指“掷骰子的上帝”.二)如果相对论三大理论原则成立,则决定论的定域的隐变数理论成立;实验证明后者不成立,因此,有二个可能的解释,即定域性不成立,或隐变数理论不成立;不管是那一个解释成立,那么,贝尔不等式就没有合理性了,也就是说贝尔不等式没有判断标准上的意义了.从这种逻辑观点来看,相对论者面临放弃定域性(和光速极限关联)或隐变数理论(和决定论有关联)的两难局面.三)Aspect的实验首先发现了违反贝尔不等式的实例.所以说明,决定论,定域性,实在性,要想三者兼得是不可能的.有人退而求其次,承认信息传递的速度可能超过光速,提出了非定域的实在的隐变量理论.但是Zeilinger做了另一个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至少有一部分这样的理论是不正确的.这个结果暗示了,如果还想坚持决定论的隐变量理论,可能要放弃实在论.四)由于相对论理论上把决定论,定域性和实在性组成在一起,以至Aspect实验对决定论,定域性和实在性这三个相对论原则中的任意一个都没有被证伪.但比较有理由认为实验排除了定域实在的可能,也可以说某种“超光速”是可能存在的.五)量子理论本身的不完善也可以从这个实验看出来,尽管量子理论的不确定原理可以实验“过关”,但量子论还是没有一种有说服力的理论来解释这种机制.因此,Aspect 实验很有可能启发新的理论出现.六)逻辑上来看,因为Aspect实验否定了量子理论中定域隐变因果论,而“Lorentz 变换”是以定域因果论的原则为基础的,“光速不变”原理是定域因果论的前提原则,所以,量子理论范畴上的相对论量子力学面临最大的挑战,如果承认Aspect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则实质上就否定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理论前提.七)因为物理理论历史的发展原因,量子理论上已经融合了一些相对论的理论,例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就是这种产物,有时量子论还要借助相对论来自圆其说,这说明要否定相对论对认同量子论的人来讲,也是不愿意的事情.相对论者和量子论者可能宁愿不管实验结果,而采取对Aspect实验模糊态度--只是个选择问题:放弃决定论,可以选择量子力学;坚持决定论而放弃隐变量,还可以在定域性和实在性之间挑一个.。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矛盾点在哪里?是否说明两者之一是错误的?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矛盾点在哪里?是否说明两者之一是错误
的?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矛盾点在于广义相对论不能量子化。
首先相对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没什么矛盾,两者非常成功地结合为了量子场论,成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础。
但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能结合,导致引力无法纳入量子场论的体系。
任何一个物理理论的“正确”都是有其适用范围和尺度。
如图,左上的牛顿力学(经典力学)在宏观低速情况就是正确的理论,出了这个范围才变为“错误”。
例如到了右上的高速情况,正确的理论就变成了相对论,经典力学只是它的低速近似。
到了左下的微观情况,正确论就变成了量子力学,经典力学只是它的宏观近似。
到了右下的微观高速领域就是量子场论。
目前主流看法是量子场论应该是更基本的,广义相对论是他的宏观近似,但已有的量子场论还做不到这一点。
从爱因斯坦开始,物理学家一直梦想有一个“万有理论”,能够统一所有尺度的物理理论。
不过量子场论的正确性一直小到普朗克尺度(约10的负35次方米),必须在这个尺度以内,才可能发现“万有理论”正确,量子场论和量子力学错误。
但这个尺度对人类来说太难达到了,除非建一个长度环绕整个地球的对撞机,耗尽整个地球的资源。
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
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随着物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为了两个基本的理论框架。
然而,这两个理论在描述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时出现了明显的冲突,无法统一起来。
因此,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成为了物理学研究的一个焦点。
在狭义相对论中,时空被看作一个整体,它是四维的,包括三个空间方向和一个时间方向。
而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被描述为概率波函数,不存在具体的轨道,而是存在于全部可能位置中的概率分布中。
这种描述方式与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相悖。
在遇到高速粒子或强引力场等极端条件时,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描述物理现象上也存在着冲突。
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够将两种理论统一起来的新理论。
在现代物理学中,有两种做法来尝试统一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一种是弦论,另一种是量子引力。
其中,弦论是一种尝试将粒子的点状特征改为线状特征的理论,其最终的目标是将所有的力量都统一成一种理论。
而量子引力则是尝试去量子化引力,从而与量子力学统一起来。
目前,弦论和量子引力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争议。
因此,在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领域上,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和努力。
除了弦论和量子引力,还有一些其他尝试将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统一起来的理论。
比如,一些学者提出了时空泡沫理论,认为时空是由一个个微观泡沫组成的。
这些微观泡沫的抖动和形状变化影响了时空的曲率,从而就可以统一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然而,这种理论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争议。
总的来说,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框架,它们在描述物理现象的方法和观念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尽管现在的统一理论还存在很多争议和不确定性,但是人们对它的探索并不会止步于此。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一定会有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最终让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得以统一。
量子力学中的相对论描述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结合
量子力学中的相对论描述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结合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两大物理学理论,它们分别描述了微观和宏观世界的运行规律。
然而,当我们试图将这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时,却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中的相对论描述以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结合。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的理论,它通过波函数来描述粒子的性质和运动。
在量子力学中,我们用哈密顿算符来描述粒子的能量,在不同的能级下,粒子的状态会发生跃迁,这就是著名的量子跃迁现象。
然而,量子力学在描述高速运动的粒子时,不能准确地预测其位置和动量,这就需要借助相对论的概念来进行描述。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用来描述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
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不再是相对独立的概念。
根据相对论的观点,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存在着关系,当物体接近光速时,其质量会变得更大,时间也会变得更慢。
当我们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结合起来时,就需要使用相对论量子力学,它是描述微观粒子在高速运动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相对论量子力学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精确的描述框架,同时考虑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高速运动的效应。
在相对论量子力学中,我们用相对论的数学工具和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来描述粒子的行为。
在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粒子的波函数被描述为一个四分量的波函数,称为斯平子。
斯平子包含了粒子的自旋与动量之间的关系,它符合相对论的洛仑兹不变性。
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量子场论,它是描述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
量子场论将粒子看作是场的激发态,通过量子化的方法来描述粒子的行为。
量子场论可以用于描述粒子的相互作用和衰变过程,是粒子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工具。
尽管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提供了一种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框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理解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结合。
事实上,量子引力理论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它试图将引力和量子力学相统一,但尚未找到一个满意的理论来描述这一问题。
如何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融洽
第三章:关于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的桥梁狭义相对论建立在狭义相对性原理【即在所有惯性系中,物理定律有相同的表达形式。
这是力学相对性原理的推广,它适用于一切物理定律,其本质是所有惯性系平权。
】和光速不变原理【任何光线在“静止的”坐标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c运动着,与光源和观测者运动无关。
】之上。
而广义相对论建立在等效原理【惯性力场与引力场的动力学效应是局部不可分辨的】和广义相对性原理【所有的物理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取相同的形式。
】之上。
我们可以看出广义相对论是基于狭义相对论的。
如果前者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整个理论的大厦都将垮塌。
早在200年前,伽利略就发现,所有的惯性系,对于表述力学定律都是同样有效的,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特殊的惯性系,这就是说,任何力学实验都无法辨别惯性系本身的运动状态。
这种运动的相对性,在古典力学中普遍存在,但在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中不能成立,因为它只适用于静止的坐标系。
这个我上面已经提到过。
因此爱因斯坦意识到要进一步探明这个问题,就必须扩大相对性原理的应用范围。
他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从惯性系拓展到了非惯性系。
而从狭义到广义相对论相对性原理的推广是通过引入一个引力场使得我们可以把一个加速系视为伽利略系。
将其引伸,我们认为它对所有的运动都适用,不论它们是旋转的(向心力被解释为引力场)还是不均匀加速运动。
广义相对论是用张量表示的,这是其广义协变性的体现:广义相对论的定律——以及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中得到的物理定律——在所有参考系中具有相同的形式。
并且广义相对论本身并不包含任何不变的几何背景结构,这使得它能够满足更严格的广义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的形式在所有的观察者看来都是相同的。
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那么爱因斯坦大厦稳固的根本就是“光速不变原理”和“等效原理”了。
在经典力学中,物质有两种质量。
一是惯性质量,二是引力质量。
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个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并因此会产生加速度。
实验告诉我们,一切自由落体在引力作用下都具有同样的加速度。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中两个最重要的理论框架。
相对论描述了宏观尺度下的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而量子力学则揭示了微观尺度下的微观粒子行为和能量的本质。
这两个理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的某些不相容之处,科学界一直在寻求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最显著的分歧之一在于它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统一且相互依赖的,而量子力学中的时间和空间则是分离且独立的。
这种差异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难以统一。
然而,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有希望的方向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种有趣的尝试是弦理论,它可以看作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一个综合。
弦理论认为基本物质不是点状粒子,而是一维的弦状结构。
这个理论同时包含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并试图通过引入超对称性和多个额外的空间维度来解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矛盾。
然而,由于弦理论的复杂性和数学上的困难,它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并且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另一个可能的统一理论是量子引力理论,它试图将引力与量子力学统一起来。
在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弯曲,而量子力学忽略了引力的影响。
量子引力理论的目标是找到描述引力的量子力学版本,这将使我们能够同时考虑微观和宏观的效应。
目前,量子引力理论仍然是一个开放的领域,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但许多研究者对其前景表示乐观。
除了弦理论和量子引力理论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尝试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
例如,非交换空间的研究试图通过修改量子力学的基本公理来解决问题,而微扰量子引力理论则将引力视为量子涨落的结果。
这些理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和挑战,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和研究来验证它们。
总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统一仍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课题。
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学者们在不断努力和尝试,希望能最终找到一个满足两个理论的统一描述。
无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都将继续推动物理学和科学的进步。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矛盾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矛盾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当今理论物理中最重要的两个理论。
然而,这两个理论在描述自然界时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不协调。
这种矛盾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问题,也是实验上的问题,因为我们无法综合这两个理论来解释物理现象。
首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中有着不同的基本假设。
相对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光速不变性,它被认为是宇宙中的最大速度。
然而,量子力学中没有这个假设。
相反,量子力学中的粒子可以超越光速,且可以同时处于不同的状态(叠加态),这在相对论中是不被允许的。
其次,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时间和空间的描述方式也不同。
相对论中巧妙地将时间和空间合为一体,构成了四维时空。
然而,在量子力学中,并没有这种描述方式。
在量子力学中,时间和空间是分开描述的,并且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超越障碍和量子纠缠等,这些在相对论中是很难解释的。
第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重力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描述方式。
相对论认为重力是由质量引起的曲率,这种描述方式非常准确且成功。
然而,在量子力学中,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来描述重力。
我们无法将重力和其他基本力量统一在一起,这是导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矛盾的关键问题之一。
对于以上的问题,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一种流行的解决方案是超弦理论,它试图将所有的基本粒子和力量统一起来,但它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看作两个近似理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但是这种转换目前还没有实现。
综上所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矛盾是理论物理中的一个十分困扰的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自然界。
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的统一:量子场论
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的统一:量子场论在目前人类的认知中,自然界的一切相互作用都可以归类为以下基本的四种: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以及引力相互作用。
目前的物理学标准模型已经把前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在一起了,但引力是唯一没有办法纳入其中的相互作用。
在现阶段,描述引力最为精确的理论就是广义相对论,这个理论不但可以解释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各种引力现象,并且还能预言各种未观察到的引力现象,而且在实验中获得证实,所以广义相对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引力理论。
而在微观领域,量子力学是主宰理论。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两个非常成功的理论无法统一在一起。
之所以引力很难被统一,这与这两大理论的出发点有关。
描述除了引力之外,其他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是基于平直的闵可夫斯基时空,而描述引力的广义相对论则是基于黎曼几何的弯曲时空,这使得统一理论很难实现。
尽管如此,很多物理学家相信,应该还有更为基础的理论可以调和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
有几种思路可以选择,一是把量子力学广义相对化,这是爱因斯坦所认为的方法,但爱因斯坦本人并没有成功;还有一种反过来,把引力量子化。
迄今为止,物理学家已经提出了多种旨在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万物理论”,比如弦理论、熵引力理论以及圈量子引力论。
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大统一理论能够让人信服,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量子力学与相对论是2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的主流理论。
但不表示它们就是我们整个宇宙的全部规律。
这一点是要注意的。
所以,现在很多人把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统一起来,试图构造一个大统一理论,或者说叫做量子引力理论,有可能是不完备的——也许我们还需要别的理论作为地基,才可以盖起整个大楼。
其次,把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统一起来是可以做到的。
这两者的相互统一导致了所谓的量子场论,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理论。
再次,把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是做不到的。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是研究这个事情的,我现在还是对这个事情表示非常悲观。
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没有统一的原因
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没有统一地原因摘要要问别人物理学中哪一门学科最难,恐怕很多人会说到是量子力学,它就像牛顿所说地巨人一样,让人仰视.而广义相对论则造就了实际最伟大地人物爱因斯坦,推翻了之前普通物理学地大厦.本文就讨论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没有统一地原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键词: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引言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已百余年,其间爱因斯坦将量子论与光辐射理论结合;丹尼斯·玻尔将其引如原子内部;薛定鄂等人共同建立起量子力学大厦.但引力量子地研究目前是停滞不前,是二十乃至二十一世纪物理学晴朗天空上地一片乌云!量子引力地困难,暗示了对通常物质场有效地量子化方案引力场已不再适用.这就是为什么大统一理论不能纳入引力相互作用地原因,甚至于形式上地统一也办不到. 场相互作用理论认为强相互作用是传递胶子实现地;弱相互作用是通过传递中间玻色子实现地;电磁相互作用是传递虚光子实现地;引力相互作用是传递引力子实现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构思各种实验方法以探测引力波,并通过对射电脉冲双星公转周期变化地研究间接证实了引力波地存在,但迄今直接测量引力波地实验尚未成功.根据广义相对论,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就会对原有地引力场产生干扰从而辐射出引力波,这就好像将一块石头扔到平静地水面上出现地波纹一样.因此,任何物体都在无时无刻地辐射引力波,它在宇宙中是无处不在地.例如,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就一定会发出引力波.地球由此而丧失能量,因而渐渐地沿着螺旋线越来越向太阳靠拢.使原子保持为一个整体地电磁力要比引力强万亿亿亿亿(即)倍.我们之所以感受到引力,惟一地原因乃是地球极其巨大,组成地球地无数粒子地引力拉曳累加起来便相当可观了.但是,引力波是自然界中最微弱、最不易察觉地波,它不会产生我们通常能察觉到地任何效应.例如,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辐射引力波而丧失地能量只有大约瓦,因而在几十亿年中,它向太阳靠拢地距离简直微不足道.而假如亿颗直径为公里地速度撞向地球,所产生地引力波能量也仅能点亮一只灯波.不过没有人能活着看到这个结果.地广义相对论预言:引力波(也称重力波)地主要性质有: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携带能量和与波源有关地信息;是横波,在远源处为平面波;最低次为四极辐射;辐射强度极弱;物质对引力波吸收效率极低,引力波穿透性极强,地球对引力波几乎是透明地;其偏振特性为两个独立地偏振态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彼此不直接矛盾,但是它们看起来不可能融于一个统一理论,根本原因在于广义相对论是研究引力场,量子力学研究.虽然地狭义相对论开始写作《论运动物体地电动力学》,但是它只考虑到电磁质量与引力质量地等价性,没有研究其区别,与研究引力场没有区别.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地结合则十分自然地产生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量子场论,在这基础上又发展出粒子物理学,经受了无数实验地检验.由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可知,物理系统其全部性质由其拉氏量ψ完全决定.拉氏量是由物理系统地动力学变量及其一阶时、空微商所构成.拉氏量中动力学变量地对称性,即在某类连续群变换下地不变性,反映了该系统存在地守恒量及相应地守恒流.连续群所表征地变换称为规范变换,其变换群参数是独立于背景地常数.如将其参数改成依赖背景位置地任意函数,其变换称为局域性变换,前者称为整体变换.由于局域性变换是流形坐标地函数,因而它不能与坐标微商交换.拉氏量对局域性变换不再具有原有地对称性,为了维持其对称,需将拉氏量中地普通微商改成协变微商,即在微商中引入补偿场,其场称为规范场.物质之间地相互作用是通过规范场在中间传递来实现.因此物质之间地相互作用力是规范力,规范场也是研究电磁质量和引力质量地等价性地.下面地分析来自于网络,说明对于电磁质量不能只考虑其对称性,还应当考虑考察它们地非对称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于电磁场地算子理论.经典场论中并矢格林函数地形式为: ()但是可以证明由于奇异项地存在,格林函数不再具有几何对称性,即对于一个矩形腔,取不同地领示矢量就会得到不同地结果.用算子理论可以得到没有奇异项地并矢格林函数,十多年后国外也出现了电磁场算子理论地著作,也不再出现并矢格林函数中奇异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于矢量偏微分算子理论.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经典数学所不可能精确求解地.其原因在于经典数学无法严格地处理矢量偏微分运算符,因而研究并建立了矢量偏微分算子理论.它是以拉普拉斯算子地波函数空间和广义函数理论为基础,把那些原来只对于标量函数地数学理论扩展到三维矢量函数.一个三维矢量函数地几何空间,可以从欧氏空间地尺度对矢量函数进行射影,也可以在矢量偏微分算子地矢量波函数空间地子空间上进行射影.由于欧氏空间内地射影与麦克斯韦方程组本身地数学形式不符,因而只能是近似地,而不可能精确地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于电磁波基本方程组. 在矢量偏微分算子理论下,电磁场被分成了两个子空间:旋量场子空间和无旋场子空间.而电磁波属于旋量场子空间.通过子空间地射影可以把无旋场分离出去,建立纯旋量场空间内地电磁波方程组棗电磁波基本方程组.所以它实际上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在旋量场空间尺度下地新形式.它是一个以两个标量波函数和两个标量拉普拉斯运算符,在一个联立地齐次边界条件组成地方程组.这一方程组具有数学逻辑地自洽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齐次边界和辐射边界条件下电磁波基本方程组地本征问题和格林函数问题.由电磁波基本方程组地数学自洽性,从理论上可以解决理想边界和辐射边界条件下地本征问题和格林函数问题.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对宏观地电磁场问题地认识,已经不再是时代地那种抽象地概念性地认识,不再只是一维平面波地认识,而是有了精确解决电磁波地各种传播特性地条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于现代场论与经典场论.它并没有改变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地基本内容,麦克斯韦方程组并没有任何改变.所改变地主要只是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地数学方法.麦克斯韦方程组本来就是不能直接求解地,只有通过一定地变换才能得到可以解析或计算地形式.这种变换依赖地是一种“尺度”,不同地尺度对变换地等价性有不同地定义.经典理论用地是欧氏空间地尺度,现代场论用地是矢量偏微分算子空间地尺度,特别是它地旋量场子空间地尺度.这与其说是一种改变,不如说是把原来没有找到地合适地尺度找出来了.这一旋量场空间上地尺度地发现,在物理上搞清楚了两件事:一是原来电磁波与电磁场不是一回事,电磁波是电磁场中地一个子空间,它不是欧氏空间中地任意地矢量函数,它能够用两个独立地标量函数而不是欧氏空间中地三个射影来精确地表示.二是根据矢量函数地广义函数理论,麦克斯韦方程中地电流也不再是经典函数形式地电流,其本身就成了电流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所产生地激励电磁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下面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地宋文淼地分析:现代电磁场理论使电磁波与光量子之间地差别大大缩小了:都是有两个独立地标量波函数组成地,对于光量子一般只考虑自由空间,两个函数就退化为一个;标量波函数都需要“旋”一下才能表达出它们更丰富地空间形态;只有在特殊地环境下,才能够以单一模式存在,一般情况下都以孪生模地形式存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所不同地只是.在微波状态下,不讨论粒子性问题,而对光量子要考虑粒子性.在量子光学中,自旋算符只是一种符号,而微波状态下,两类旋度算符与经典数学地运算方法最后是相通地.寻找这两者地更多地共同点,建立一个既有宏观机制又有粒子性电磁场理论,已经成了应该着手解决地努力方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波函数尺度下地数理逻辑地因果律.关于波函数地物理解释一直是物理学界争论不休地问题.现代电磁场理论解决了波函数空间尺度下地因果律问题.不同地数学范畴下,有它自己地运算规则和尺度.波函数空间下地尺度与欧氏空间下地尺度是不同地.在同一数学范畴下,各个量之间地等价性是可以通过严格地数学运算来表示地;而不同空间尺度下地物理量之间地等价性是不能直接用数学运算来表示地.这里需要地是建立一种为大量实验所认可地数理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不可能对于两种不同地数学范畴地运算规则和尺度,都保持严格地数学形式上地相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量子力学与相对论没有统一地根本原因在于广义相对论研究引力质量(在实数集上连续分布),而量子力学研究电磁质量(在实数集上离散分布).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参考文献:【】理查德·罗兹.原子弹出世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王仁川著.《广义相对论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年版。
量子力学中的相对论效应
量子力学中的相对论效应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物理学中两个至关重要的理论,它们分别描述微观和宏观尺度下的自然现象。
尽管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独立发展的两个理论,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相互影响,这被称为量子力学中的相对论效应。
在经典物理学中,相对论效应是指时间、空间和质量随相对速度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然而,量子力学在描述微观尺度的物理现象时,引入了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的概念,这使得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
在理解量子力学中的相对论效应时,我们需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相对论效应对粒子的能量和动量的关系产生了影响。
相对论效应导致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等于关系,而是使用了E=mc²式子来描述,其中c代表光速。
这意味着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并且在高速运动的粒子中,能量的增加会导致质量的增加,从而影响到量子力学中的粒子行为。
其次,相对论效应还对时间的流逝速度产生了影响。
根据相对论,速度越快的物体经历的时间流逝越慢,这被称为时间膨胀效应。
在量子力学中,这一效应被应用于粒子的寿命。
例如,某些高能量的粒子在它们自己的参考系中的寿命可能非常短暂,但在静止参考系中观察时,它们的寿命可能会显著延长。
这种相对论效应在粒子加速器等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此外,相对论效应对于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等量子力学现象也产生了影响。
量子纠缠是指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存在一种纠缠状态,当一个粒子发生测量时,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瞬间与之相关联。
相对论效应的引入使得这种关联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内的特殊现象,而是可以超出封闭系统的边界。
这意味着量子纠缠可能在超过光速的范围内传播信息,这与相对论中的因果律相矛盾。
最后,相对论效应还在量子力学中的粒子行为中引入了狭义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
洛伦兹变换是描述时间、空间坐标相互转换的公式,在量子力学中,它被用于描述高速运动上的粒子,如加速器中的粒子。
通过应用洛伦兹变换,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粒子的行为,包括在高速运动中的相对论效应。
物理学中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理论矛盾与融合
物理学中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理论矛盾与融合当人们谈及物理学的时候,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理论是不可避免的两个话题。
这两个领域都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个重要支柱。
然而,这两个理论之间存在一些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方面,相对论理论在描述大尺度空间时非常有效;而量子力学理论则能很好地描述小尺度粒子的运动;另一方面,两个理论在描述相应领域内的问题时却存在不兼容的矛盾。
本文探讨这两个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可能实现它们之间的融合。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理论的基本原理相对论理论是由爱因斯坦在上世纪初提出的,是领先于量子力学理论的。
它的基本原理在于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等效性,这就是著名的E=mc²公式。
相对论理论还指出了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问题,即时间与空间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量子力学理论则是以微观物理学为基础的理论,主要描述了微观物体(如原子,分子和基本粒子等)的规律性。
它是目前人类认识最深刻的微观世界的理论。
量子力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则是波粒二象性,即物质既可以表现为粒子,也可以表现为波动。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理论中的矛盾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理论虽然在各自的范畴内都非常牢固,但当它们试图彼此融合组成更完整的物理学理论时,它们之间就存在不兼容性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如下两个方面。
不确定性原理在量子力学理论中,存在不确定性原理。
它认为在粒子状态测量时,就会改变粒子所处的状态。
即我们无法同时精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因此,我们无法准确预测粒子的未来运动。
而在相对论理论中,计算粒子的运动所需的信息需要同时涉及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因此,存在一个我们无法同时知道这两方面信息而使粒子状态一致的矛盾。
量子纠缠另外一个不兼容的问题涉及量子纠缠,它是量子力学理论的核心。
当两个质子纠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状态是相互关联的,即使它们跨越很远的距离,它们的状态也是相关的。
这种互相关联关系破坏了相对论中的局部性原则,即行为不受它们之间的距离限制。
量子论相对论三者关系
量子论相对论三者关系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理论,它们描述了宇宙中最微小和最大的事物。
虽然它们描述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有趣的关系。
首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它们描述了不同的现象。
相对论主要描述了高速物体的运动和引力,而量子力学则描述了原子和分子的行为。
因此,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适用的尺度和领域是不同的。
然而,当我们研究更微小的领域时,我们必须将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描述。
这就是量子场论的基础,它结合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其次,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具有基本的不确定性原理。
相对论中的不确定性原理表明,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测量一个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而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则表明,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测量一个量子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最后,量子场论中也有引力的存在,这意味着引力也是一种基本力量,和电磁力、弱力和强力一样重要。
总之,虽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描述的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在更微小的尺度下,这两个理论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够得出更完整的描述。
同时,它们也共享着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力量的存在。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之间的不协调物理规律中,物质的变换总是根据当前状态的各种参数决定的,没有对历史的记忆,而且由于光速最大原理,能影响一个质点运动的信息只能是这个点邻近无穷小范围内的信息,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微分方程适用于大多数的物理规律描述.用微分来描述瞬时的变化率,实际上是一个极限的过程,能对瞬时变化给出很好的描述.就目前来看,用微分来描述变化率是最好的方法.物理上的“定域性”原则现在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基本可以认为真实的物理至少在一定程度和能级条件下是不满足定域性原则的,这是一系列物理实验的论证结果.从物理上来说,能用微分方程描述的另一个潜在依据就是不存在稳定的时间与空间最小单元.如果存在最小单元,在这个单元中的一切不可取分,状态不可分辨,那么最后我们要用的就可能是差分函数与差分方程,而不是微分方程. 大量实验证实,非定域性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属性,但是非定域性将意味着超光速传播,这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矛盾.当前,量子引力理论中的超弦理论的时空背景相关性,与圈量子引力理论中的时空背景无关性同时存在,是物理学中潜在的对于时空本质不同态度的一次大碰撞,这种困难预示着物理学需要一次概念的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时空.时空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不同的时空观念将导致不同的理论研究方向,任何对于时空概念的更新和深化,势必对整个物理学产生巨大的革命性的影响.作为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的结合的量子电动力学和量子场论更是如此.一方面,量子电动力学取得了巨大成功,可以给出与实验精确符合的微扰论计算结果,例如关于电子反常磁矩的微扰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可以符合到十几位有效数字;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Glashow-Weinberg-Salam)的弱电模型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微观尺度上的电磁作用和弱作用,在相当于1000倍质子质量的能量尺度下与几乎所有实验符合;包括量子色动力学在内的标准模型对于强作用的一些性质也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等.另一方面,与实验精确符合的微扰论计算在理论上却并不成立,微扰级数本身一定会发散.标准模型中有20几个自由参数需要实验输入,其中包括一些极重要的无量纲参数,如精细结构常数、μ介子与电子质量之比等.为了减少参数的大统一理论或超对称大统一理论,往往会导致质子衰变.可是,实验上一直没有观测到质子衰变现象,也没有观测到超对称粒子,这是为什么?超对称如何破缺?为什么有夸克禁闭和色禁闭?为什么夸克质量谱中存在极大的质量间隙?为什么会有三代夸克-轻子及其质谱?理论上作用极大的“真空”到底是什么?理论上计算的“真空”能量,与宇宙学常数观测值相应的“真空能”相比,高出几十到一百多个数量级,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都难以回答.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H.O.G.Alfven)认为相对论“不过是一个小摆设”,“抹杀了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线”. 德国资深理论物理学家韦斯雷(J.P.Wesley)博士说:“相对论从来不顶用”. 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协调,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空间”问题就是二者无法协调的,狭义相对论是描述真实的物理空间中的理论,而量子力学则是定义于抽象的组态空间或位形空间中的理论.这两类空间只有在单体问题中才能勉强统一,而在其余大多数问题中总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还有光速作为光子在时空中的运动速度,就被测不准关系所限制,而且光即是光子又是波,也应符合粒子和波的测不准关系,所以光速作为光子的速度也将是测不准的,在小时空范围和高能时光速应有统计涨落.这一结果和真空中光速恒定原理是不相容的. 从最本质的角度来说,爱因斯坦从来不认为存在粒子,他只赞同场的存在,而粒子是场的一种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站在粒子本体论的立场,粒子物理本就和爱因斯坦的几何纲领矛盾,而从场本体论的立场来说,粒子作为场的激发态,无论是正频还是负频,都和几何纲领一致.就现代物理而言,坚持的是场本体论,所以我看不出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如果把带电粒子看作是刚性球,而且只取其推迟解的话,经典电动力学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和量子力学的原理统一起来.但抛弃这两个假设,改以应用超前解和认为带电粒子是一种自适应的粒子,那么在原子内部的电子的运动就不在是经典电动力学中那种呆板,毫无生气的粒子的运动,相反,电子的运动相当于不断与原子核交换光子的运动,既发射又吸收,对应于电动力学的两个解:推迟解相当于发射光子,超前解相当于吸收光子.这两个解的线性组合相当于量子力学中态函数的组合,在这种状态下,两个解的波函数组成了一个驻波.因此既不对外辐射能量,也不吸收,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这样才能够圆满地将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协调起来.而且对应于超前解的违反因果律的结果对于ERP悖论验结果也就有了完整的合理的解释,不但如此,对于原子核的电子跃迁中的卢瑟福质疑和薛定鄂非难也就有了明确的答案.用普朗克常数表示的微观“粒子波”的能量只与其波动频率成正比,而粒子本身的能量又是与其动量的平方或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当进行参照系变换速度相应地改变是否同时普朗克常也随之改变、或者是频率与速度改变率的平方成正比.反映更多粒子的运动,也不能反映更少粒子的运动 .因此,方程(3)既不能应以处理粒子的产生问题和消失问题,也不能用以处理粒子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分析几个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之间“不协调”的问题:1. 采用量子力学动能算符和动量算符计算微观粒子的动能,得到的结果一般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现有量子力学的动量算符与动能算符不能一一对应.动能算符和动量算符的不一致体现在物理期望值上,但物理期望值的不同是自然的,因为所谓物理期望值本是对所有可能取值的平均,而动能和动量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简单的统计学知识可以知道,非线性的量的统计平均本就不是一一对应的.物理期望值只反映了当一个测量多次重复的时候的一种统计结果(基于量子几率原理的统计,量子力学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并不是物理实在,而量子理论的物理实在反映在塌缩前的概率波上,并不反映在统计结果上.2. 量子力学在曲线坐标系中一直无法合理地定义动量算符.此问题十几年前在国内《大学物理》上有许多讨论,但无果而终.曲线坐标系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非正交的,此时需要使用的是一般微分流形上的量子力学.虽然此时时空是平直的,但非正交的取消坐标系依然会给出非平庸的联络,从而采用一般正交的笛卡尔坐标系的方法给出的计算结果本就有问题.而对于一般坐标系(也即联络非常零的坐标系),经典物理层面我们很清楚应该怎么做,但量子体系如何建立依然是一门正在研究的问题,这牵扯到一般微分流形上的纤维丛的量子化问题,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课题.所以,不要以为换一个坐标系问题很简单,这个问题即便在经典物理中,也是在广义相对论建立以后才利用微分几何的语言研究清楚的.3. 将动量算符作用于非本征态波函数,得到非本征值都是复数.坐标空间中动量算符的平均值也是复数,在物理上没有意义(除非等于零).为了解决复数非本征值和复数平均值问题,现有量子力学将任意波函数用算符的本征态波函数展开,实际上将算符的平均值变换到动量空间计算.其结果是,虽然动量算符的复数平均值问题被消除,但坐标算符的复数平均值问题又出现.问题实际上没有被解决,只是被转移.在直角坐标系中,角动量算符没有本征态波函数和本征值,将角动量算符作用任意波函数,得到的都是虚数.直角坐标系中角动量算符没有意义吗?反之,动能算符对任意波函数作用结果都是实数,我们就没有必要将任意波函数按它的本征函数召开.氢原子定态波函数就是一个例子,它们都不是动能算符的本征函数.首先,量子态可以分解为多个本征态的混合,但无论本征态如何混合,对应的量子态是固定的.其次,量子态天然地具有不确定性与互补性(互补原理是量子四大基本假设之一,衍生而出的就是不确定关系),因此一个固定的量子态的所有可观测量未必都是实数,这取决于这个量子态究竟是什么状态.第三,在宏观物理中,我们所观测到的状态必然是上述量子态在观测所对应的动力学算符的本征态上的塌缩,也就是说只要你观测了,这个量子态就被破坏,变成了某个由观测所决定的本征态上.这是量子非幺正性的主要来源(关于这个问题,近代量子力学的不同诠释给出了不同的描述.这里所采用的是哥本哈根诠释).因此,所谓“物理意义”,不能依然采用经典物理的“意义”来讨论量子问题,一个坐标本征态可以具有实的坐标本征值,但对应的动量本征值必然不是实的,而且也必然不是动量本征值,而是一个混合值.这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性质.这就好比骰子,坐标描述了1、2、3这三个面,动量描述了4、5、6这三个面,但在某一个确定的瞬间只可能有一个面朝上,所以要么是坐标面朝上要么是动量面朝上.从哥本哈根流派来说,这就是不确定原理所要求的.而如果站在路径积分的角度来说,这是路径积分的一个自然表现或者说是它的数学必然(经典物理也可以有路径积分表示,从而可以看出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关系究竟是什么.)由于将动量本征态作用在非本征态上,所以得到的其实是多个本征值与处在对应本征态上的概率的统计平均,它当然可以不是一个实数了,因为它不是一个物理态,而物理态是这个非本征态在观测导致的量子塌缩后所处的状态——也就是某个动量本征态上.再次提醒,单次测量的话,必然是出于某个本征态上,而多次测量的话则是前面所述的数学期望值,而数学期望值不是简单的量子概率的统计平均,而是量子概率的模平方的统计平均.4.量子力学的算符对任意波函数的作用结果必须是实数,只有这样做才能构建逻辑完备的量子理论.事实上狄拉克在他的名著《量子力学原理》中只提实算符或线性实算符,从来不提厄密算符,遗憾的是其他物理学家似乎至今都没有意识到这里存在的问题.厄米算符作用在完备量子态的相应本征态上,自然可以得到一个实的“物理”值,这是厄米算符的特性,也是对“实算符”的数学拓展.而为何不用实算符而用厄米算符?因为量子体系的波函数描述中,波函数本身就是复数形式的,而算符本身必然不是一个数,而是一个算符,而算符作用在复函数上如何保证其必须得到实本征值?这就要求引入算符的厄米性.换言之,只要你采用波动表示,并且采用算符作为物理操作的数学描述,那么“物理性”要求就等于要求算符是厄米的.这是给定物理要求以后的数学必然,也就是说,只要你要求了“物理值为实数”这个物理要求,并假定了“量子力学的基本表述是波函数”这个假设,那么所谓的“实算符”就必然是“厄米算符”,不存在别的选择.历史上除了波动表述,还有矩阵表述和路径积分表述.在矩阵表述中,本来是作用在函数上的算符,现在则成了一个矩阵,此时厄米算符等价于一个实矩阵(在算符的本征态表象下,是一个实对角矩阵).此时“实算符”就看上去更自然了,因为矩阵必须是实数.5、Aspect(阿斯派克特)实验EPR实验:一个母粒子分裂成向相反方向飞开去的两个小粒子A和B,它们理论上具有相反的自旋方向,但在没有观察之前,照量子派的讲法,它们的自旋是处在不确定的叠加态中的,而爱因斯坦则坚持,从分离的那一刻起,A和B的状态就都是确定了的. 阿斯派克特在1982年的实验(准确地说,一系列实验)是20世纪物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实验之一,它的意义甚至可以和1886年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相提并论.它是一个类似EPR式的实验.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激光技术的进步,更为精确严密的实验有了可能.进入80年代,法国奥赛理论与应用光学研究所(Institut d’Optique Theorique et Appliquee, Orsay Cedex)里的一群科学家准备第一次在精确的意义上对EPR作出检验,领导这个小组的是阿莱恩•阿斯派克特(Alain Aspect). 法国人用钙原子作为光子对的来源,他们把钙原子激发到一个很高的量子态,当它落回到未激发态时,就释放出能量,也就是一对对光子.实际使用的是一束钙原子,但是可以用激光来聚焦,使它们精确地激发,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强信号源.阿斯派克特等人使两个光子飞出相隔约12米远,这样即使信号以光速在它们之间传播,也要花上40纳秒(ns)的时间.光子经过一道闸门进入一对偏振器,但这个闸门也可以改变方向,引导它们去向两个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器.如果两个偏振器的方向是相同的,那么要么两个光子都通过,要么都不通过,如果方向不同,那么理论上说(按照爱因斯坦的世界观),其相关性必须符合贝尔不等式.为了确保两个光子之间完全没有信息的交流,科学家们急速地转换闸门的位置,平均10ns就改变一次方向,这比双方之间光速来往的时间都要短许多,光子不可能知道对方是否通过了那里的偏振器. 作为对比,也考察两边都不放偏振器,以及只有一边放置偏振器的情况,以消除实验中的系统误差.实验结果和量子论的预言完全符合,而相对爱因斯坦的预测却偏离了5个标准方差.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相同或改进精度的实验都表明:粒子们都顽强地保持着一种微妙而神奇(“超光速性”)的联系.困扰爱、波、罗三位论文作者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在为数众多的可再现实验中一再地出现.一)目前的实验表明量子力学正确,决定论的定域的隐变数理论不成立.贝尔不等式这把双刃剑的确威力强大,但它斩断的却不是量子论的光辉,而是反过来击碎了爱因斯坦所执着信守的那个梦想!爱因斯坦到过世前都没有接受量子力学是一个“真实”而完备的理论,一直尝试着想要找到一种诠释可以与相对论相容,且不会暗指“掷骰子的上帝”.二)如果相对论三大理论原则成立,则决定论的定域的隐变数理论成立;实验证明后者不成立,因此,有二个可能的解释,即定域性不成立,或隐变数理论不成立;不管是那一个解释成立,那么,贝尔不等式就没有合理性了,也就是说贝尔不等式没有判断标准上的意义了.从这种逻辑观点来看,相对论者面临放弃定域性(和光速极限关联)或隐变数理论(和决定论有关联)的两难局面.三)Aspect的实验首先发现了违反贝尔不等式的实例.所以说明,决定论,定域性,实在性,要想三者兼得是不可能的.有人退而求其次,承认信息传递的速度可能超过光速,提出了非定域的实在的隐变量理论.但是Zeilinger做了另一个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至少有一部分这样的理论是不正确的.这个结果暗示了,如果还想坚持决定论的隐变量理论,可能要放弃实在论.四)由于相对论理论上把决定论,定域性和实在性组成在一起,以至Aspect实验对决定论,定域性和实在性这三个相对论原则中的任意一个都没有被证伪.但比较有理由认为实验排除了定域实在的可能,也可以说某种“超光速”是可能存在的.五)量子理论本身的不完善也可以从这个实验看出来,尽管量子理论的不确定原理可以实验“过关”,但量子论还是没有一种有说服力的理论来解释这种机制.因此,Aspect 实验很有可能启发新的理论出现.六)逻辑上来看,因为Aspect实验否定了量子理论中定域隐变因果论,而“Lorentz 变换”是以定域因果论的原则为基础的,“光速不变”原理是定域因果论的前提原则,所以,量子理论范畴上的相对论量子力学面临最大的挑战,如果承认Aspect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则实质上就否定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理论前提.七)因为物理理论历史的发展原因,量子理论上已经融合了一些相对论的理论,例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就是这种产物,有时量子论还要借助相对论来自圆其说,这说明要否定相对论对认同量子论的人来讲,也是不愿意的事情.相对论者和量子论者可能宁愿不管实验结果,而采取对Aspect实验模糊态度--只是个选择问题:放弃决定论,可以选择量子力学;坚持决定论而放弃隐变量,还可以在定域性和实在性之间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