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学堂 高中数学--数论同余问题选讲导学
2013清北学堂寒假数学竞赛 集训一几何导学
4 sin 2 4 sin cos 1
3 2 2 sin 2 . 4
因为 2 2 2 2 sin 2 当
2 2 ,所以 2 1 | OD | 2 1. 4
3 7 时, |OD|max = 2 +1;当 时, |OD|min = 8 8
xt .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cn
北京清北学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88400806,010-88400903
网址:
★(5)直线������1 到������2 的角,直线������1 与������2 的夹角 设直线������1 ,������2 的斜率存在,分别为 k1,k2,且������1 到������2 不垂直 若直线������1 ,������2 的角为������ ,则tan������ = 若������1 与������2 的夹角为������ ,则tan������ =
1 / 25
ww w
.q b
①两条不重合的直线������1 ,������2 均有斜率,斜率分别为������1 ,������2 ,则������1 ∥������2 ⟺ ������1 = ������2 . ②两条直线������1 ,������2 均有斜率,斜率分别为������1 ,������2 ,������1 与������2 相交则⟺ ������1 ≠ ������2 . ③两条直线������1 ,������2 均有斜率,斜率分别为������1 ,������2 ,������1 ⊥ ������2 ⟺ ������1 ������2 = −1. 由此可得:������1 :������1 ������ + ������1 ������ + ������1 = 0,������2 :������2 ������ + ������2 y + ������2 = 0 ������2 ,������2 ,������2 ≠ 0 ,
奥数讲义数论专题:余数及同余
华杯赛数论专题:余数及同余一、带余除法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若有a÷b=q…r,也就是a=b×q+r, 0≤r<b;我们称上面的除法算式为一个带余除法算式.这里:(1)当时:我们称a可以被b整除,记作b|a,q称为a除以b的商或完全商(2)当时:我们称a不可以被b整除,记作,q称为a除以b的商或不完全商二、同余的概念两个整数被同一个大于1的整数m除,所得的余数相同,就说这两个整数对于除数m来说是同余的.也可以换句话来说这个概念,如果两个整数的差能被大于1的整数m整除,那么这两个整数对于除数m来说是同余的.同余的概念和符号都是德国伟大数学家高斯引进的.一般地,两个整数a和b,除以大于1的正整数m,如果所得的余数相同,就说a、b对于模m同余,记作a≡b(mod m).由于一个整数被m除的余数只能是0、1、2、3、…、m-1这m个数,所以全体整数可按被m除的余数分类,凡是余数相同的归为一类,全体整数就被划分成了m类,同一类中的任何两数被m除的余数都相等,即同一类中任何两数的差都能被m整除,不同类的任何两数被m除的余数都不相等.三、同余的性质1.如果a≡b(mod m),那么m|(a-b);如果整数a和b对于模m是同余的,那么a 与b的差能被m整除.2.a≡a(mod m),即任何整数都与自身同余.3.若a≡b(mod m),则b≡a(mod m).4.若a≡b(mod m),b≡c(mod m),则a≡c(mod m).5.若a≡b(mod m),c≡d(mod m),则a+c≡b+d (mod m),a-c≡b-d (mod m),a×c≡b×d (mod m).6.若a≡b(mod m),则an≡bn(mod m)。
(其中n为正整数).例1.用一个两位数除708,余数为43,求这个两位数.【答案】95【解答】根据被除数-余数=商×除数,可知,所求两位数一定是707-43=665的大于43的约数,所以所求的两位数是95.例2.数713、1103、830、947被一个数除所得余数相同(余数不为0),求这个除数.【答案】39,13或3.【解答】1103-713=390=3×13×2×5,947-830=117=3×13×3,1103-947=156=2×13×3×2,除数为39,13或3.例3.从1、2、…100中最多能选出多少个数,使选出的数中每两个的和都不能被3整除?【答案】35【解答】1、2、…100中,除以3余1的数共34个,即1、4、7、10、…、100.除以3余2的数共33个,选出的数中,如果有除以3余1的,就一定不能有除以3余2的;如果有除以3余2的,也就不能有除以3余1的。
1.同余的概念-人教A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同余的概念-人教A版选修4-6 初等数论初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同余的概念。
2.掌握同余运算的性质。
3.能够使用同余运算的性质解决初等数论问题。
二、教学重点1.同余的概念。
2.同余运算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应用同余运算的性质解决初等数论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课时教学内容学时第一课时同余的概念1学时第二课时同余运算的性质1学时第三课时应用同余运算的性质解决初等数论问题1学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同余的概念1.引入:回顾模运算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学习:同余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同余数的概念。
3.总结:总结同余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第二课时-同余运算的性质1.引入:引入同余运算的性质及其证明方法。
2.学习:同余运算的基本性质,同余运算的逆元及其应用。
3.总结:总结同余运算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三课时-应用同余运算的性质解决初等数论问题1.引入:引入应用同余运算的性质解决初等数论问题的方法。
2.学习:应用同余运算的性质解决初等数论问题的例子。
3.总结:总结应用同余运算的性质解决初等数论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同余运算的掌握情况。
2.布置一道探究题,让学生归纳总结同余运算的性质和应用。
3.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情况,评估其对同余运算的掌握情况。
七、拓展阅读1.同余式及其应用2.解一元高次同余方程八、参考资料1.《数学(高中必修)》人教版下册2.《初等数论》程开甲著。
高中数学奥数培训资料之同余(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兰州成功私立中学高中奥数辅导资料(内部资料)§27 同余1.设m 是一个给定的正整数,如果两个整数a 与b 用m 除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与b 对模同余,记作 a ≡b(mod m) ,否则,就说a 与b 对模m 不同余,记作a ≡b(mod m),显然,a ≡b(mod m) ⇔a =km +b,(k ∈Z ) ⇔m | (a -b) ;每一个整数a 恰与1,2,……,m,这m 个数中的某一个同余;2.同余的性质:1).反身性:a ≡a(mod m) ;2).对称性:a ≡b(mod m) ⇔b ≡a(mod m) ;3).若a ≡b(mod m) ,b ≡c(mod m) 则a ≡c(mod m) ;4).若a1 ≡b1 (mod m) ,a2 ≡b2 (mod m) ,则 a1 ±a2 ≡b1 ±b2 (mod m)特别是a ≡b(mod m) ⇔a ±k ≡b ±k (mod m) ;5).若a1 ≡b1 (mod m) ,a2 ≡b2 (mod m) ,则 a1a2 ≡b1b2 (mod m) ;特别是 a ≡b(mod m), k ∈Z ⇔则ak ≡bk (mod m)a ≡b(mod m), n ∈N ⇔则a n≡b n(mod m) ;6).a(b +c) ≡ab +ac(mod m) ;7).若ac ≡bc(mod m),则当(c, m) = 1时,a ≡b(mod m)当(c, m) =d时,a ≡8).若a ≡b(mod m1 ) ,a ≡b(mod m2 )a ≡b(mod m3) b(modm)..特别地,ac ≡bc(mod mc) ⇔a ≡b(mod m) ;d………………a ≡b(mod mn ) ,且M = [m1, m2,⋯⋯mn],则a ≡b(mod M )1 例题讲解1. 证明:完全平方数模 4 同余于 0 或 1;2.证明对于任何整数 k ≥ 0 , 26k +1 + 36k +1 + 56k + 1 能被 7 整除;3.试判断197126 + 197227 + 197328 能被 3 整除吗?4.能否把 1,2,……,1980 这 1980 个数分成四组,令每组数之和为 S 1,S 2,S 3,S 4 , 且满足 S 2 - S 1,=10,S 3 - S 2=10,S 4 - S 3=105.在已知数列 1,4,8,10,16,19,21,25,30,43 中,相邻若干数之和,能被 11 整除的数组共有多少组。
§3同余课件详解
注意:若没有(d , m) 1的条件,不能成立!
反例:取m 4,a 6,b 10,d 2, 有6 10(mod 4),但3 5(mod 4)不能成立.
2021/3/24
数学与财经学院
2
中学数学竞赛
1、今天是星期一,再过100天是星期几? 再过1010 天呢?
2、3145×92653=2910 93995的横线处漏写了一个 数字,你能以最快的办法补出吗?
3、13511,13903,14589被自然数m除所得余数 相同,问m最大值是多少?
4、你知道777 的个位数是多少吗?
2021/3/24
数学与财经学院
9
6. a b (mod m),k > 0,kN ,则 1)ak bk (mod mk);
2) a b (mod m), 其中d | a, d | b, d | m
dd
d
证:a b(mod m) m|a b mk|k(a b)
ak bk(mod mk).
证:a b(mod m) m|a b d|a b a b(modd ).
9. 若a b (mod m) ,则 (a, m) = (b, m); 证:a mq1 r (a,m) (m,r), 同理,b mq2 r (b,m) (m,r).
2021/3/24
数学与财经学院
11
2021/3/24
数学与财经学院
3
§3.1 同余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一、同余 1.定义1 给定正整数m,如果用m去除任意的
两个整数a与b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与b对
2013 高中数学竞赛 集训一 初等数论 导学
=
p 1979 m(m N *). q 两端同乘以 1319! 得 1319! 此式说明 1979|1319! × p. 由于 1979 为质数,
且 1979 1319! ,故 1979| p.
7 7 7
题 2: 求一对整数 a, b , 满足: (1)ab(a b) 不能被 7 整除; (2)(a b) a b 能被 77 整除. 25 届 IMO 试题美国普特南数学竞赛试题)
i 1
paii )
展开后的各
项之和,所以
(a) (1 pi pi )
i
n
i 1
i 1
i p1 1 pi 1
例如,25200=24·32·52·7,所以 d (25200) (4 1)(2 1)(2 1)(1 1) 90 ,
i 均为非负整
数) ,则 a 的约数的个数为
d (a) ( i 1)
i 1
n
n
.所有的约数和为:
(a)
i 1
n
n
pi i 1 1 pi 1 .
i
事实上,由算术基本定理的推论知
n
d (a) ( i 1)
i 1
,而各约数的和就是
(1 p
ww w
3/3
.q b
xt .
分别能被
2 2 2 p12 , p 2 pk , pk 1
整除,即 m k 1 时命题成立.故题对一切正整数 m 均成立.
cn
2 2 2 2 t 0 p12 p 2 pk n 1, t 0 p12 p 2 pk n
清北学堂 高中数学--函数专题
ab 对称。 2
a b 对称。 2 注:①引理 1 中 1)是对一个函数而言的,引理 2 中的两个命题是对两个函数而言的。 ②证明的思路是一样的, 即任取一点 求其对称点 验证对称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 最后 由点的任意性得证。 2. 函数的值域(最值)的求法 常用方法有: (1) 配方法:如果所给的函数是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形式,一般采用配方法, 但在求解时,要注意作为二次函数形式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式变成
f y
f x
f y
f x
2
即 f x f y 。 再由 x, y 的任意性可知,又有 f y f x ,于是 f x f y 。
存在一个实数 b0 使得,对任意 x 0,1 均有 f x b0 。
(2) 判别式法:将所给函数 y f x 看作是关于 x 的方程。若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则可利用判别式大于等于 0 来求 y 的取值范围,但要注意取等号的问题。 (3) 换元法:将一个复杂的函数中某个式子当作整体,通过换元可化为我们熟知的表达 式,这里要注意所换元的表达式的取值范围。 (4) 利用函数单调性法:如果所给的函数是熟悉的已知函数的形式,则可利用函数的单 调性来示值域,但要注意其单调区间。 (5) 反函数法:若某函数存在反函数,则可利用互为反函数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互 换,改求反函数的定义域。 (6) 利用均值不等式法。 (7) 构造法:通过构造相应图形,数形结合求出最值。 3.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1)函数与其反函数在各自的定义域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2)对于复合函数 y f g x ,若 y f u 与 u g x 的单调性相同,则 y f g x 是 增函数;若 y f u 与 u g x 的单调性相反,则 y f g x 是减函数。 (3)若 f x 与 g x 是定义在同一区间上的两个函数,
高中数学奥赛辅导 第三讲 同余
数学奥赛辅导 第三讲 同余知识、方法、技能同余是数论中的重要概念,同余理论是研究整数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本讲介绍同余的基本概念,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系,同余方程,整数模的阶和中国剩余定理.Ⅰ.基本概念定义一:设m 是一个给定的正整数.如果两个整数a 、b 用m 除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b 对模m 同余,记为a ≡b (modm );否则,记为a ≡b (modm ).例如,15≡7(mod4),-23≡12(mod7). 同余有如下两种等价定义法:定义一* 若m|a -b ,则称a 、b 对模m 同余.定义一**若a =b+mt(t ∈Z),则称a 、b 对模m 同余. 同余的基本性质:(1).|)(mod 0a m m a ⇔≡ (2)))((mod 反身性m a a ≡))((mod )(mod )(mod ))((mod )(mod 传递性对称性m c a m c b m b a m a b m b a ≡⇔⎭⎬⎫≡≡≡⇔≡(3)若则),(mod ),(mod m d c m b a ≡≡ ①);(mod m d b c a ±≡± ②).(mod m bd ac ≡(4)若).(mod ,.,,2,1,0),(mod 0101m b x b x b a x a x a n i m b a n n n n i i +++=+++=≡ 则特别地,设)(mod ),()(01m b a Z a a x a x a x f i n n ≡∈+++=若 ,则).)(mod ()(m b f a f ≡(5)若).),((mod),(mod c m mb a m bc ac ≡≡则特别地,又若(c,m )=1,则).(mod m b a ≡ 【证明】因),(|b a c m -这等价于).(),(|),(b a c m cc m m -又因若(a ,b )=),(d b d a d ⇒=1(d≠0)及b|a c ,且(b,c )=1,|a b ⇒从而有).(|),(b a c m m- 这个性质说明同余式两边的同一非零因数,不能像等式那样“约去”,只有当这非零因数与模互质时,才可“约去”.(6)),(mod m b a ≡而).(mod ),0(|d b a d m d ≡>则 (7)设),(mod m b a ≡ ①若c>0,则);(mod mc bc ac ≡ ②d 为a 、b 、m 的任一公约数,则).(mod dm d b d a ≡ (8)若).(mod ,1),()(mod ),(mod 212121m m b a m m m b a m b a ≡=≡≡则且 (9)若).,(),(),(mod m b m a m b a =≡则Ⅱ.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系若按对某一模m 的余数进行分类,就可以引入所谓的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系的概念.定义二:设m ∈N*,把全体整数按其对模m 的余数r (0≢r ≢m -1)归于一类,记为k r ,每一类k r (r=0,1,…,m -1)均称模m 的剩余类(又叫同余类).同一类中任一数称为该类中另一数的剩余.剩余类k r 是数集{}{})(mod |,,,|m r a Z a a k Z q r m r qm k r r ≡∈=∈+=且也即是余数是模,它是一个公差为m 的(双边无穷)等差数列.根据定义,剩余类具有如下性质:(1));(,1210j i k k k k k k Z j i m ≠=⋂⋃⋃⋃=-φ而 (2)对任一数n ∈Z ,有惟一的00r k n r ∈使; (3)对任意的a ,b ∈Z ,a ,b ).(mod m b a k r ≡⇔∈定义三:设110,,,-m k k k 是模m 的(全部)剩余类.从每个k r 中任取一个数a r ,这m 个数110,,,-m a a a 组成的一个组称为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简称完系.例如,取m=4,则有{}{} ,9,5,1,3,7,,8,4,0,4,8,10--=--=k k ,k 2={…,-6,-2,2,6,10,…},k 3={…,-5,-1,3,7,11,…}.数组0,1,2,3;-8,5,2,-1等等都是模的4的一个完全剩余系.显然,模m 的完全剩余系有无穷多个.但最常用的是下面两种: (1)非负数最小完全剩余系:0,1,2,…,m -1;(2)绝对值最小完全剩余系:它随m 的奇偶性不同而略有区别.当.),1(,,1,0,1,),1(,,12k k k k k m -----+= 为时(对称式) 当).1(,,1,0,1,),1(,.),1(,1,0,1,),2(),1(,2-----------=k k k k k k k k m 或为时 由定义不难得到如下判别完全剩余系的方法:定理一:m 个整数m a a a ,,,21 是模m 的一个完系i a j i ,时当≠⇔≡)(mod m a j 定理二:设(b,m )=1,c 为任意整数.若n a a a ,,,21 为一个完系,则c ba c ba c ba m +++,,,21 也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特别地,任意m 个连续整数构成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证明】只需证明:当).(mod ,m c ba c ba j i j i +≡+≠时而这可用反证法得证.下略. 设m 为一正整数,由于在0,1,…,m -1中与m 互质的数的个数是由m 惟一确定的一个正整数,因此,可给出如下定义.定义四:m 为一正整数,把0,1,…,m -1与m 互质的数的个数叫做m 的欧拉函数,记为).(m ϕ显然,)(m ϕ的定义域是正整数N*,前n 个值为:,,6)7(,2)6(,4)5(,2)4(,2)3(,1)2(,0)1( =======ϕϕϕϕϕϕϕ当m=p 为质数时,.1)(-=p p ϕ设k 是模的一个剩余类.若a 、b ∈k ,则).(mod m b a ≡于是由性质9知,(a ,m )=(b,m ).因此,若(a ,m )=1,则k 中的任一数均与m 互质.这样,又可给出如下定义.定义五:如果一个模m 的剩余类k r 中任一数与m 互质,则称k r 是与模m 互质的剩余类;在与模m 互质的每个剩余类中任取一个数(共)(m ϕ个)所组成的数组,称为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例如,取m=6,在模6的六个剩余类中,{},,13,7,1,5,11,1 --=k{} ,17,11,5,1,7,5--=k 是与模6互质的剩余类.数组1,5;7,-7;1,-1;等等都是模6的简化剩余类.由此定义,不难得到:定理三:)(21,,,m a a a ϕ 是模m 的简化剩余系)).(,2,1,,)((mod ,1),(m j i j i m a a m a j i i ϕ =≠≡=⇔且 定理四:在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中,取出所有与m 互质的数组成的数组,就是一个模m 的简化剩余系.这两个定理,前者是简化剩余系的判别方法,后者是它的构造方法.显然,模m 的简化剩余系有无穷多个,但常用的是“最小简化剩余系”,即由1,2,…,m -1中与m 互质的那些数组成的数组.由定理不难证得简化剩余系的如下性质定理.定理五:设)(21,,,m a a a ϕ 是模m 的简化剩余系.若(k,m )=1,则)(21,,,m ka ka ka ϕ 也是模m 的简化剩余系.下面介绍两个有关欧拉函数的重要结论.其证明略. 定理六:(欧拉定理)若(a ,m )=1,则)(mod 1)(m a m ≡ϕ 特别地,(费马小定理)若m=p 为质数,p a ,则).(mod 11p a p ≡- 定理七:(威尔逊定理)设p 素数,则(p -1)!).(mod 1p -≡ 定理八:(欧拉函数值计算公式)令m 的标准分解式为 k k p p p m ααα 2121=, 则 ∏=-=ki i p m m 1).11()(ϕ例如,30=2·3·5,则.8)511)(311)(211(30)30(=---=ϕ读者应认识到:由于任何整数都属于模m 的某一剩余类,所以,在研究某些整数性质时,选取适当的(模)m ,然后在模m 的每个剩余类中取一个“代表数”(即组成一个完全剩余系),当弄清了这些代表数的性质后,就可弄清对应的剩余类中所有数的性质,进而弄清全体整数的性质,这就是引入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系的目的.Ⅲ.同余方程设x a x a x a x a x f n n n n 为0111)(++++=-- 的整系数多项式.类似于多项式和代数方程式的有关定义,我们有定义六:同余式)(mod 0),(mod 0)(m a m x f n ≡≡叫做一元n 次同余方程.例如,)3(mod 03539257≡-+-x x x 是七次同余方程.定义七:若c 使得)(mod ,)(mod 0)(m c x m c f ≡≡则成立叫做同余方程)(mod 0)(m x f ≡的一个解.显然,同余方程的解是一些剩余类,而不仅是一个或n 个类.例如,),5(mod 1≡x)5(mod 4≡x 都是二次同余方程)5(mod 12≡x 的解.1.一次同余方程)(mod m b ax ≡(其中m a )称为一次同余方程.关于它的解,有如下共知的结论:定理九:若(a ,m )=1,则)(mod m b ax ≡有一个解.定理十:若(a ,m )=d>1,d b ,则)(mod m b ax ≡无解,其中)(mod 0m a ≡. 定理十一:若(a ,m )=d>1,d|b ,则)(mod m b ax ≡有d 个解.并且,若)(mod 1m x βα=的一个解为),(mod 1m r x ≡则d 个解为:1,,1,0),(mod 1-=+≡d k m km r x ,其中.,,1dm m d b d a ===βα 下面介绍一次同余方程1),(),(mod =≡m a m b ax (*)的解法.【解法1】因(a ,m )=1,则存在二数s,t ,使得as +mt=1,即)(mod 1m as =,由此有)(mod ),(mod m bs x m bs asx ≡≡于是为(*)的解.【解法2】先把(*)变形成abm a b x )((mod ≡仅只是形式上的记号),然后用与m 互质的数陆续乘右端的分子分母,直至把分母绝对值变成1(通过分子分母各对模m 取余数)而得到解.【解法3】得用欧拉定理.因),(mod )(mod ),(mod 11)()()(m a b x a m b ax m a m m m -⋅≡≡≡ϕϕϕ可得由 从而有解 ).(mod 1)(m a b x m -⋅≡ϕ2.一次同余方程组定义八:若数r 同时满足n 个同余方程:r n k m x f k k 则.,,2,1),(mod 0)( =≡叫做这n 个同余方程组成的同余方程组的解.定理十二:对同余方程组⎩⎨⎧≡≡).(mod ),(mod 2211m c x m c x记.],[,),(2121M m m d m m == ①若d 21c c -,则此同余方程组无解;②若21|c c d -,则此同余方程组有对模M 的一类剩余解.Ⅳ.模m 的阶和中国剩余定理 (1)模m 的阶定义九:设m>1是一个固定的整数,a 是与m 互素的整数,则存在整数k ,1≢k <m ,使得)(mod 1m a k ≡.我们将具有这一性质的最小正整数(仍记为k )称为a 模m 的阶.a 模m 的阶具有如下性质:①设m a k m a 模是,1),(=的阶,ν,u 是任意整数,则)(mod m a a v u ≡的充要条件是)(mod k u ν≡. 特别地,)(mod 1m a u≡的充分必要条件是k|u. 【简证】充分性显然.必要性.设).(mod 11),()(mod ,,m a m a m a a u l u lu易知及则由记=≡-=>ννν用带余除法,k r m a m a a k r r kq l r r kq <≤≡≡⋅<≤+=0).(mod 1),(mod 1,0,由即故这里及k 的定义知,必须r=0,所以).(mod k r u ≡②设a m a ,2),(=模m 的阶为k ,则数列,,,,32 a a a 模m 是周期的,且最小正周期是k ,而k 个数k a a a ,,,2 模m 互不同余.③设a m a 则,1),(=模m 的阶整除欧拉函数).(m ϕ特别地,若m 是素数p ,则a 模p 的阶整除p -1.(2)中国剩余定理(即孙子定理)设n m m m n ,,,,221 ≥是两两互质的正整数,记M=∏===ni ii i n i m MM m 1),,2,1(, 则同余方程组 ),,2,1)((mod n i m c x i i =≡ 有且只有解 ∑=≡ni ii iM c M x 1).(mod α (△)其中.,,2,1),(mod 1n i m M i i i =≡α (△△)【证明】由)(1),(j i m m j i ≠=知,1),(=j i m M ,因此每一个同余方程)(mod 1i iy m M ≡ (i =1,2,…n )都有解,于是必存在),(|,).(mod 1,j i M m M m M m M i i i i i i i ≠=≡又因使得αα 所以对模).(mod ),,2,1(111i i i i i n n n i i i i m c c M c M c M c M n i m ≡≡++++=αααα 有故(△△)是(△)的解.若21,x x 是适合(△)的任意两个解,则).(1),(,,,2,1),(mod 21j i m m n i m x x j i i ≠===因 故),(mod ),(mod 212121M x x m m m x x n ≡≡即 因此,(△△)是(△)的惟一解.赛题精讲例1:数1978n 与1978m 的最末三位数相等,试求正整数m 和n ,使得n+m 取最小值,这里.1≥>m n (第20届IMO 试题)【解】由已知而),1000(mod 10781978mn≡1000=8×125,所以 )8(m o d 10781978m n≡ ①)125(mod 10781978m n ≡ ②因1≥>m n ,且(1978m ,125)=1,则由②式知1978n -m ≡1(mod125)③又直接验证知,1978的各次方幂的个位数字是以8、4、2、6循环出现的,所以只有n -m 为4的倍数时,③式才能成立,因而可令n -m=4k.由于. n+m=( n -m )+2m=4k+2m ,因而只需确定出k 和m 的最小值.先确定k 的最小值:因为19784=(79×25+3)4≡34≡1(mod5),19784≡34≡1(mod25).故可令19784=5t+1,而5 t ,从而0≡1978n-m-1=19784k -1=(5k+1)k -1≡2)5(2)1(t k k ⋅- +)125(mod5t k ⋅,显然,使上式成立的k 的最小值为25. 再确定m 的最小值:因1978≡2(mod8),则由①式知,)8(mod 22m n ≡ ④ 由于,1≥>m n ④式显然对m=1,2不成立,从而m 的最小值为3.故合于题设条件的n+m 的最小值为106.【评述】比例中我们用了这样一个结论:1978的各次方幂的个位数字是以8,4,2,6循环出现,即,当r=1,2,3,4时,).10(mod 6,2,4,8197819784≡=+rq p 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模同期现象”.一般地,我们有如下定义:整数列{}n x 各项除以m (m ≣2,m ∈N*)后的余数n a 组成数列{}n a .若{}n a 是一个周期数列,则称{}n x 是关于模m 的周期数列,简称模m 周期数列.满足n T n a a =+(或n T n x a ≡+ (modm ))的最小正整数T 称为它的周期.例如,(1){}n1978是模10周期数列,周期为4;(2)自然数列{n}是一个模m (m ≣2,m ∈N*)周期数列,周期为m ;(3)任何一个整数等差数列都是一个模m (m ≣2,m ∈N*)周期数列,周期为m.例2:设a 是方程01323=+-x x 的最大正根,求证:17可以整除[a 1788]与[a 1988].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 (第29届IMO 预选题)【证明】根据如下符号表可知,若设三根依次为a <<βα, 则,121,211<<-<<-βα.||,,02)12(2)(,223233βαβαααααα<<->-=+-+-=-<于是由于f a另一方面,由韦达定理知,)8(1296292)3(2)(233322222a aa a a a a a a -+=+-+=+-+=+-=-+=+αββαβα.1,8)22(2222<+∴=>βαa为了估计[1788a]、[1988a],先一般考察[a n ],为此定义:),2,1,0.( =++=n a u n n n n βα直接计算可知:).0(3,9.32,323222210≥-==++==++==++n n u u a u a u u n n 以及βαβ 又因,12223,0,||(10<-<-=+>+<<+<αβαβαβαβα又即n n n n 当2≥n 时,)].(1[1)(),1||22n n n n n n n n n n n u u a βαβαβαβαβα+---=+-=<+<+≤+则),2,1.(1][ =-=∴n u a n n由此知,命题变为证明:1119881788--u u 和能被17整除. 现考察{}n u 在模17的意义下的情况:,2,6,5,16,9,9,11,1,7,9,3,311109876543210≡≡≡≡≡≡≡≡≡≡≡≡u u u u u u u u u u u u,9,3,3,0,6,14,118171615141312≡≡≡≡≡≡≡u u u u u u u可见,在模17意义下,{}n u 是16为周期的模周期数列,即).17(mod 16n n u u ≡+由于 1788),17(mod 1),17(mod 1),16(mod 41988),16(mod 1241988121788≡≡≡≡≡≡u u u u 故故).17(mod 01,0119881788≡-≡-u u 命题得证.例3:求八个整数821,,,n n n 满足:对每个整数k (-1985<k<1985),有八个整数a 1,a 2,…,a 8∈{-1,0,1},使得.882211n a n a n a k +++= (第26届IMO 预选题)【解】令数集{}.1,,2,1},1,0,1{,333|12321+=-∈⋅++⋅+⋅+==+n i a a a a a k k G i n n显然 3331m a x 12=++++=+n nG H ,.33312H mixG n -=----=且G 中的元素个数有1231+=+H n 个.又因G 中任意两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2H ,所以G 中的数对模2H+1不同余.因此,G 的元素恰好是模2H+1的一个绝对值最小的完系,于是,凡满足H k H ≤≤-的任意整数都属于G ,且可惟一地表示为:n n a a a a 33312321⋅++⋅+⋅++ 形式.当n=7时,H=3280>1985,而n=6时,H=1043<1985.故n 1=1,n 2=3,…,n 8=37为所求. 例4:设n 为正整数,整数k 与n 互质,且0<k<n.令M={1,2,…,n -1},给M 中每个数染上黑、白两种颜色中的一种,染法如下:(i )对M 中每个i ,i 与n -i 同色;(ii )对M 中每个i ,i ≠k,i 与|k -i |同色.求证:M 中所有的数必为同色. (第26届IMO 试题)【证明】因,1),(=n k 又0,1,…n -1是模n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所以0,k ,2k ,…,(n -1)k 也是模n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若设),1,,2,1,11)((mod -=-≤≤≡n j n r n r jk j j 其中 则M=}.,,,{121-n r r r 下只需证).21(1-≤≤+n j r r j j 与因为,若如此,当r 1的颜色确定后,M 中所有都与r 1同色.由于)(mod ),(mod )1(11n r k r n r k j j j j ++≡+≡+则,因此,(1)若k r r n k r j j j +=<++1,则,于是,由条件(i )知,jj j j r r n n r n r k =---=-+)(1与同色.又由条件(ii )知,111||+++=---j j j r k r k r k 与同色,故j j r r 与1+同色.综上所述可知,j j r r 与1+同色.命题得证.例5:设a 和m 都是正整数,a >1.证明:).1(|-ma m ϕ【证明】实上,显然1-ma a 与互素,且1-ma a 模的阶是m ,所以由模阶的性质③导出).1(|-m a m ϕ例6:设p 是奇素数,证明:2p -1的任一素因了具有形式x px ,12+是正整数.【证明】设q 是2p -1的任一素因子,则q ≠2.设2模q 的阶是k ,则由)(mod 12q p≡知k|p ,故k=1或p (因p 是素数,这是能确定阶k 的主要因素).显然k ≠1,否则),(mod 121q ≡这不可能,因此k=p.现在由费马小定理)(mod 121q q ≡-推出.1|,1|--q p q k 即因p 、q 都是奇数,故q -1=2p x(x 是个正整数),证毕.例7:设m,a ,b 都是正整数,m>1,则.1)1,1),(-=--b a bamm m【证明】记).1,1(--=bam m d 由于(a ,b )|a 及(a ,b )|b ,易知1|1),(--a b a m m及1|1),(--b b a m m ,故d m b a |1),(-,另一方面设m 模d 的阶是k ,则由)(mod 1),(mod 1d m d m b a ≡≡推出,k|a 及k|b ,故k|(a ,b ).因此.1|),(mod 1),(),(-≡b a b a m d d m 即 综合两方面可知,.1),(-=b a md 证毕.例8:设n ,k 是给定的整数,n>0,且k (n -1)是偶数.证明:存在,1),(),(,,==n y n x y x 使得是).(mod n k y x ≡+【证明】我们先证明,当n 为素数幂αp 时结论成立.实际上,我们能证明,存在x ,y ,使 p x y ,且k y x =+.如p=2,则条件表明k 为偶数,可取2,11,1,2;1,1-==-==>-==k y x k y x p k y x 或则如中有一对满足要求.一般情形下,设r r p p n αα11=是n 的标准分解,上面已证明,对每个i p ,均有整数i x ,i y ,使p i x i y i ,且).,,2,1(r k y x i i =+现在孙子定理表明,同余方程组)(mod ,),(mod 111r a r r p x x p x x ≡≡ α有解x ,同样)(mod ,),(mod 111r a r r p y y p y y ≡≡ α也有解y.现在易证x ,y 符合问题中的要求:因p i x i y i ,故p i x y (i =1,…,r ),于是(x y ,n )=1.又).(mod ),,,1)((mod 1n k y x r i p k y x y x i i i ≡+==+=+故 α例9:设n 为任意的正整数.证明:一定存在n 个连续的正整数解,使其中任何一个都不是质数的整数幂. (第30届IMO 试题)【证明】取2n 个两两不同的质数.,,,,,,2121n n q q q p p p 和同余方程组),(mod i i q p i x -≡n i ,,2,1 =.由于n n q p q p q p ,,,2211 两两互质,根据孙子定理必有解,取为正整数N ,则n 个连续正整数N+1,N+2,…,N+n 都至少含有两个不同的质因数,因而它们中的任一个都不是质数的整数幂.证毕.。
同余-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同余
1.同余
0、初等数论基本概念:
①整除:设a,b 是整数,b≠0.如果存在一个整数q 使得等式:a=bq 成立,则称b 能整除a 或a 能被b 整除,
记作b|a;如果这样的q 不存在,则称b 不能整除a.
②最大公因数:设a1,a2,…,a n 是n 个不全为零的整数,若整数d 是它们之中每一个的因数,那么d 就叫做a1,a2,…,a n 的一个公因数.整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记作(a1,a2,…,an).
③互质:设a1,a2,…,a n 是n 个不全为零的整数,若(a1,a2,…,a n)=1,则称a1,a2,…,an 是互质的.
1、同余:
设m 为正整数,称为模.若用m 去除两个整数a 和b 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和b 对模m 同余,记作
a≡b(modm).
读作a 同余于b 模m.
2、性质:
①a≡a(modm),
②如果a≡b(modm),那么b≡a(modm),
③如果a≡b(modm)且b≡c(modm),那么a≡c(modm),
④若a≡b(modm),c≡d(modm),则ac≡bd(modm),
⑤若a≡b(modm),则a n≡b n(modm).
1/ 1。
基础知识——数论函数中同余
同余同余式性质应用非常广泛,在处理某些整除性、进位制、对整数分类、解不定方程等方面的问题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之密切相关的的数论定理有欧拉定理、费尔马定理和中国剩余定理。
基础知识三个数论函数对于任何正整数均有定义的函数,称为数论函数。
在初等数论中,所能用到的无非也就有三个,分别为:高斯(Gauss)取整函数[x ]及其性质,除数函数d (n )和欧拉(Euler)函数)(x ϕ和它的计算公式。
1. 高斯(Gauss)取整函数[x ]设x 是实数,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称为x 的整数部分,记为[x ];][x x -称为x 的小数部分,记为{x }。
例如:[0.5]=0,7.0}3.0{,1415.0}{,4][,3]3[,7]50[=-=-=--=-=Λππ等等。
由}{],[x x 的定义可得如下性质:性质1.1}{0};{][<≤=-x x x x ;性质2.1][][1+<≤<-x x x x ;性质3.设Z a ∈,则][][x a x a +=+;性质4.][][][y x y x +≥+;}{}{}{y x y x +≤+;性质5.⎩⎨⎧---=-1][][][x x x Zx Z x ∉∈;性质6.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如下的埃米特恒等式成立:][]1[]2[]1[][nx nn x n x n x x =-+++++++Λ; 为了描述性质7,我们给出如下记号:若a b |α,且1+αb a ,则称为αb 恰好整除a ,记为a b ||α。
例如:我们有2000||5,2000||234等等,其实,由整数唯一分解定理:任何大于1的整数a 能唯一地写成k i p p p a k a k a a ,,,2,1,2121ΛΛ==的形式,其中i p 为质(素)数()(j i p p j i <<)。
我们还可以得到:k i a p i a i ,,2,1,||Λ=。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专题训练 (同余部分的例题与习题)
同余的概念与应用概念与性质1. 定义:若整数a,b 被整数m(m≥1)除的余数相同,则称a 同余于b 模m,或a,b 对模m 同余.记为a≡b(modm).余数r:0≤r<1.2. 性质:(ⅰ)a≡b(modm)⇔m|a-b,即a=b+mk,k ∈Z.(ⅱ)若a≡b(modm),b≡c(modm),则a≡c(modm).(ⅲ)若a 1≡b 1(modm),a 2≡b 2(modm),则a 1±a 2≡b 1±b 2(modm),a 1a 2≡b 1b 2(modm);(ⅳ)设f(x)=a n x n +a n-1x n-1+…+a 1x+a 0,g(x)=b n x n +b n-1x n-1+…+b 1x+b 0是两个整系数多项式,满足a i ≡ b i (modm)(0≤i≤n).若a≡b(modm),则f(a)≡f(b)(modm).(ⅴ)ac≡bc(modm)⇔a≡b(mod ),(m c m ), (ⅵ)若m≥1,(a,m)=1,则存在整数c 使得ac≡1(modm).称c 为a 对模m 的逆或倒数,记为c=a -1(modm);(ⅶ)⎩⎨⎧≡≡)(mod )(mod 21m b a m b a 同时成立⇔≡a b (mod[m 1,m 2]);(ⅷ)若a≡b(modm 1),a≡b(modm 2),且(m 1,m 2)= 1,则a≡b(modm 1m 2).3. 剩余类:设m 为正整数,把全体整数按对模m 的余数分成m 类,相应m 个集合记为:K 0,K 1,…,K m-1,其中K r ={qm+r|q ∈Z,0≤余数r≤m -1}称为模m 的一个剩余类。
性质:(ⅰ)i m i K Z 10-≤≤= 且K i ∩K j =φ(i≠j).(ⅱ)每一整数仅在K 0,K 1,…,K m-1一个里.(ⅲ)对任意a 、b ∈Z ,则a 、b ∈K r ⇔a≡b(modm).4. 完全剩余系:设K 0,K 1,…,K m-1为模m 的全部剩余类,从每个K r 里任取一个a r ,得m 个数a 0,a 1,…,a m-1组成的数组,叫做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1.同余的概念-人教A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同余的概念-人教A版选修4-6 初等数论初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同余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同余的运算规则和推论方法;3.运用同余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同余的定义和性质;2.同余的运算规则;3.同余理论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同余的推论方法;2.同余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首先引入同余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两个数之间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说它们是同余的。
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同余的含义和性质。
2. 定义和性质(20分钟)讲解同余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同余关系的传递性、对称性、反身性等,以及同余意义下的等式和不等式的特性。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加强学生的理解。
3. 运算规则(30分钟)讲解同余的运算规则,包括同余的加、减、乘、除、幂次等运算法则,以及同余的推论方法和定理。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4. 应用实例(30分钟)将同余理论的应用与学生生活中的日常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同余理论的应用。
例如,用同余理论来解决生日问题、购物折扣问题等。
5. 总结归纳(10分钟)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能够理解同余概念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同时,让学生通过课程总结,确认对同余理论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反馈学生对同余概念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同时,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同余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能够理解同余的含义和性质,并掌握运算规则和应用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便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二数学竞赛班二试数论讲义-同余
高二数学竞赛班二试讲义同余与剩余类班级姓名一、知识点金1.同余两个整数,a b 除以正整数m ,若余数相同,则称a 与b 关于模m 同余,记作(mod )a b m ≡,这叫做同余式。
2.性质以下性质均在整数范围内讨论,模为正整数。
(1)若(mod )ac bc m ≡,则当(,)1c m =时,(mod )a b m ≡;则当(,)c m d =时,(modm a b d≡。
(2)若1(mod )A a m ≡,2(mod )A a m ≡,且12(,)1m m =,则12(mod )A a m m ≡。
(3)费尔马小定理:p 为素数,对任意正整数a ,都有|()pp a a -。
费尔马小定理的推论:设p 为素数,a 为正整数,且(,)1a p =,11(mod )p a p -≡。
证明:由于,2,,(1)a a p a ⋅⋅⋅-模p 的余数各不相同,否则,若有(mod )ia ja p ≡,其中11i j p ≤<≤-,则|()p j i a -,而p 不整除a ,所以|()p j i -,这是不可能的,因此,2,,(1)a a p a ⋅⋅⋅-模p 的余数必然取遍1,2,,1p ⋅⋅⋅-这1p -个数,仅可能顺序不同。
故2(1)12(1)(mod )a a p a p p ⋅⋅⋅⋅⋅⋅-≡⋅⋅⋅⋅⋅⋅-。
又p 为素数,则((1)!,)1p p -=,所以由性质(1)得11(mod )p ap -≡。
3.剩余类设*m N ∈,把全体整数按对模m 的余数进行分类,余数为r (01)r m ≤<-的所有整数归为一类,记为r k ,r k 称为模m 的一个剩余类(0,1,2,,1)r m =⋅⋅⋅-。
显然,r k 是一个以m 为公差的无穷等差数集。
它有如下性质:(1)011m Z k k k -=⋅⋅⋅ ,且i j k k =∅ ;(2)对任意n Z ∈,有唯一的r ,使得r n k ∈。
数学讲义同余的应用
数论讲义定义(欧拉(Euler)函数)对于一个正整数 n ,小于 n 且和 n 互质的正整数(包括 1)的个数,记作 φ(n )(1)对于给定的一个素数 p , φ(p) = p -1。
(2)则对于正整数 n = p k ,φ(n) = p k - pk -1欧拉(Euler)函数公式: kk p p p n n p p p n n k 11()11)(11()(212121---== ϕααα,则的标准分解为:若 例1 与300互素且不超过300的自然数的个数。
解 所求的数即80)511)(311)(211(300)300(=---=ϕ例2 1到1001这1001个数中,是7,11或13的倍数的有多少个?解:由于7,11,13均为质数,所有不是它们的倍数的数都是和它们互素的,而与它们互素就意味着和1001互素,且这些数都是比1001小的数。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111(1001)1001(1)(1)(1)71113ϕ=⨯-⨯-⨯-61012=⨯⨯720=定理1:(欧拉(Euler )定理)设),(m a =1,则)(mod 1)(m am ≡ϕ。
分析与解答:要证)(mod 1)(m a m ≡ϕ,我们得设法找出)(m ϕ个n 相乘,由)(m ϕ个数我们想到m ,,2,1 中与m 互质的)(m ϕ的个数:)(21,,,m a a a ϕ ,由于),(m a =1,从而)(21,,,m aa aa aa ϕ 也是与m 互质的)(m ϕ个数,且两两余数不一样,故)(21m a a a ϕ⋅⋅⋅ ≡)(21,,,m aa aa aa ϕ ≡)(m a ϕ)(21m a a a ϕ⋅⋅⋅ (m m od ),而()(21m a a a ϕ⋅⋅⋅ m )=1,故)(mod 1)(m a m ≡ϕ。
这是数论证明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使用一组剩余系,然后乘一个数组组成另外一组剩余系来解决问题。
例3.设1),91(=ab ,求证:)(|911212b a-。
数论算法讲义2章(同余运算)
第 2 章 同余运算(一) 内容●同余概念 ●性质 ●剩余类→整数分类 ●模幂运算(二) 重点● 同余及其计算(三) 应用:● 密码学● 公钥密码学【例】 RSA 公钥算法:准备:选大素数p 、q ,记n =pq ,φ(n)=(p -1)(q -1),再选正整数e ,满足(e ,φ(n))≡1(mod n )并求d ,满足 ed =1(mod φ(n))加密:明文串P 编码为数字M ,则密文C ≡e M (mod n ) 解密: M ≡d C (mod n ),再将数字M 解码得明文串P2.1 同余的概念及基本性质(一) 同余概念【定义2.1.1】给定一个正整数m ,两个整数a 、b 叫做模m 同余,如果a -b 被m 整除,或b a m -|,记作b a ≡ ()m mod ;否则叫做模m 不同余,记作a ≠b ((mod m ))【注】由于b a m -|等价于b a m --|,所以同余式b a ≡ ()m mod等价于 b a ≡()()m -mod ,故以后总假定模1≥m 。
判断同余的方法一:利用定义【例1】 7│28=29-1,故29≡1(mod 7);7│21=27-6,故27≡6(mod 7);7│28=23-(-5),故23≡-5(mod 7);(二) 性质【性质1】(定理1)设m 是一个正整数,a 、b 是两个整数,则a≡b (mod m )⇔存在整数k ,使得a =b +km 。
(证)a≡b (mod m ) ⇔ b a m -|⇔ 存在k ,使得 a -b =km ,即a =b +km【性质2】(定理2)同余是一种等价关系。
即(i ) 自反性:a≡a m(ii ) 对称性:a≡b (mod m ) ⇒ b≡a (mod m ) (iii ) 传递性:a≡b mod m 且b≡c (mod m )⇒ a≡c (mod m )(证)(i )m │0=a -a ⇒ a≡a m(ii )a≡b (mod m ) ⇒ m │a -b ⇒ m │b -a =-(a -b) ⇒ b≡a (mod m )(iii )a≡b (mod m ),b≡c (mod m ) ⇒ m │a -b ,m │b -c⇒m│(a-b)+(b-c)=a-c ⇒a≡c (mod m)【例3】【性质3】(等价定义)(定理3)整数a、b模m同余⇔a、b被m除的余数相同。
自招竞赛课程数学讲义:2 数论 同余【讲师版】
课程类型 数学
“同余”
讲义编号:
本节的重点是同余理论,包括同余性质、同余类与剩余系、欧拉函数、欧拉小定理、Wilson 定理、中国剩余定理。
1. 同余
1) 设1d ≥,|d m ,若()mod a b m ≡,则()mod a b d ≡
2) 0d ≠,则()()mod mod a b m ad bd m d ≡ ⇔ ≡
3) ()()mod mod ,m ac bc m a b m c ⎛⎫≡ ⇔ ≡ ⎪ ⎪⎝
⎭ 4) 若1m ≥,(),1a m =,则存在c 使得()mod ca m ≡1
我们把c 称为a 对模m 的逆,记作()1mod a
m -或1a -。
显然:()1,1a m -=及()()11mod a
a m --≡
例1
【解答】
2. 同余类或剩余系
● 把全体整数分为这样的若干个两两不相交的集合,使得在一个集合中的任意两个数对模m 一定同余,而属
于不同集合中的两个数对模m 一定不同余。
每一个这样的集合称为模m 的同余类或模m 的剩余系。
我们以mod r m 表示r 所属的模m 的同余类
● 完全剩余系:一组数1,...,s y y 称为模m 的完全剩余系,如果对任意的a 有且仅有一个y i 是a 对模m 的剩
余,即a 同余与y i 模m 。
例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则由上一节简化剩余系质③,
ax1 , ax2 ,, ax ( m) 也 是 模 m 的 简 化 剩 余 系 . 从 而 a x 1, 2 , , m ( 与 ) )且 仅 与 i( i
x1 , x2 , , x m 同余,所以 m ( 中的一个数对模 ) (ax1 )(ax2 ), (ax ( m) ) x1 x2 x ( m) (mod m) ,
1
p 1 ,这里 a 1 为 a 的模 p 的数论倒数,并且认为 0 a 1 p 1.
1 1 (2)若 1 a b p 1, 则 a b (mod p).
清北学堂-高 中 学 业 规 划 专 家 http://www.qbxt
如果已证好上述两个结论,我们可以将 2, 3, , p 2 中的数两两配对(将 a 与 a 配对) , 得到 ( p 1)! 1 ( p 1) 1(mod p) ,从而命题获证. 事实上, (1 ) 只需排除 a
m ( a ) q
) a n 1(mod m) 。
这与 m (a) 的定义矛盾,故 r 0, 即 m ( a ) n 。 根据上述性质及欧拉定理可知: m ( a ) ( m) 。科别地,当 m 是质数 p 时, p ( a) p 1 。 典型例题精讲 题 1(1)试求使 2 1 被 7 整除的所有正整数 n ;
1
1
1 1 1 或 p 1 这两种可能, 这是显然的; 对 (2 ) , 若 a b (mod p) ,
1 则 1 ab (mod p) ,进而 b a (mod p ), 与条件矛盾.
(4)中国剩余定理(孙子定理) 设 m1 , m2 ,mk 为两两互质的正数,则对任意整数 c1 , c2 ,, ck , 存在整数 x ,使得
n
(2)证明对任意正整数 n , 2 1 不能被 7 整除。
n
解: 2 被 7 除所得的余数构成周期数列: 2, 4,1, 2, 4,1, 。所以对任意正整数 n, 2 1 不能
n
n
被 7 整除;使 2 1 被 7 整除的所有正整数 n ,构成的集合是 3k k Z
n
。
b mod m),则b ( a mod m) 若a ( ; b mod m),b ( c mod m),则a ( c mod m) 若a ( .
②若
a ( b mod m ),c d (mod m),n N* ,则
a b b d (mod m), a c b d (mod m) ,
*
数,记为 a (mod m) 或简记为 a . 由②知数论倒数的存在性. ③若 m1 , m2 是两个互质的正整数, x1 , x2 分别通过 m1m2 的简化剩余系,则 m2 x1 m1 x2 通过 模 m1m2 的简化剩余系. 由③可得欧拉函数的重要性质: 若 m1 , m2 是两个互质的正整数,则
( x1 , x2 ,, x ( m ) , m) =1.
综上所述,定理成立. (2)费马(Fermat)小定理:若 P 是质数, a 是正整数,则 a a(mod p) 。
p
证明:若 ( p, a) 1 ,则 p a ,命题显然成立.若 ( p, a) 1 ,则由 ( p ) p 1 ,从而由欧拉 定理有 a
k 3m
题 2 求最大的自然数 k,使得 3 整除 23 1,其中43;1=2 +1=9,由3 9 推知 k 2 .下面证明:当 k 2时,3 2
3 k
3m
1 对一切
自然数 m 成立。 2 所以 9 2
3m
3m
1 (23 )3
m1
1 (1)3
m1
1 0(mod 9)
1 。于是,所求的 k 的最大值为 2。
题 3 求证: 对 i 1, 2,3, 均有无穷多个正整数 n , 使得 n, n 2, n 28 中恰有 i 个可表示为三 个正整数的立方和。 证明: 三个整数的立方和被 9 除的余数不能是 4 或 5, 这是因为整数可写为 3k或3k 1(k Z ) 而
p 1
1(mod p) ,当然也有 a p a(mod p) .
费马小定理的另一形式是:当 ( p, a) 1 时, a
p 1
1(mod p) .解题中经常运用这一形式.
(3)威尔逊(Wilson)定理:设 p 为质数,则
( p 1)! 1(mod p) .
证明:当 p 2 时,命题显然成立. 设 p 为奇质数,对 1 a p 1, 我们从下面的结论出发. (1) 1 a
(3k )3 9 3k 3 ,
(3k 1)3 9(3k 3 3k 2 k ) 1.
对 i 1, 令n 3(3m 1) 2(m Z ), 则n, n 28 被 9 除的余数分别为 4, 5, 故均不能表示
1
1
清北学堂-高 中 学 业 规 划 专 家 http://www.qbxt
(m1m2 ) (m1 ) (m2 ) .
3.几个著名定理 (1)欧拉(Euler)定理:设 a ,m 是正整数,且( a ,m)=1,则
a ( m) 1(mod m).
证 明 : 设 x1 , x2 , , x
清北学堂-高 中 学 业 规 划 专 家 http://www.qbxt
指数有以下性质。
n 设 a 1(mod m), n N *, 则 m ( a ) n. r r 证明:设 n m (a)q r ,0 r m (a). 若 r 0, 则 a a (a
x2 m1m2 , x2 2m1m2 ,, x2 m3m1m2 ,依此类推可找到满足同余方程组的解。
4.指数及其性质 设 m N , a Z , 且(a, m) 1, 称使得同余式
*
ad 1(mod m)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 d 为 a 模 m 的指数(或阶) ,记为 m (a).
关于完全剩余系有如下性质: ① m 个整数作成模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两两模 m 不同余. ② 若 a0 , a1 ,
m
模 m 的 完 全 剩 余 系 , 而 (a, m) 1, b Z , 那 么 ,a 是 1
aa0 b, aa1 b,, aam1 b 也是模 m 的完全剩余系。
x ci (mod mi )(1 i k )
同时成立,并且在模 m1m2 mk 的意义下,上述同余方程级的解是惟一的,可表示为
xx ( 0 mod m1m2 mk ).
其中
k x0 可 以 这 样 确 定 : 令 M i m j / mi , M i 1 是 M i 关 于 模 mi 的 数 论 倒 数 , 则 i 1
我们也常这样来描述性质②: 设 m 是正整数,( a, m) 1, b Z , 若 x 通过 m 的一个完全剩余 系,则 ax b 也通过模 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③若 m1 , m2 是互质的两个正整数, 而 x1 , x2 分别通过 m1 , m2 的完全剩余系, 则 m2 x1 m1 x2 通 过模 m1m2 的完全剩余系. (3)欧拉函数与简化剩余系 欧拉函数 ( a ) 的值等于集合 0,1, 2, , a 1 中与 a 互质的数的个数. 如果一个模 m 的剩余类里面的数与 m 互质,就把它叫做一个与模 m 互质的剩余类。在与模 m 互质的全部剩余类中,从每一类各任取一个代表元所作成的数组,叫做模 m 的一个简化 剩余系(或缩系). 下面给出简化剩余系的判别方法和性质. ①若 a1 , a2 ,, a ( m ) 是 (m) 个与 m 互质的整数, 并且两两对模 m 不同余, 则 a1 , a2 ,, a ( m ) 是模 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 ②若 ( a, m) 1, x 通过模 m 的简化剩余系,则 ax 也通过模 m 的简化剩余系. 设 m N , a Z, 且(a, m) 1 , 则称满足 ax 1(mod m) 的整数 x 为 a 对模 m 的数论倒
即
ax ( m ) x1 x2 x ( m) x1 x2 x ( m) (mod m) .
由同余的性质,如果 ( x1 , x2 , x ( m ) , m) 1 ,那么,命题也就证完了.注意到 x1 , x2 , x ( m ) 是模 m 的简化剩余系,故 ( xi , m) 1, i 1, 2,, (m) .所以
ac bd (mod m), a n bn (mod m).
③设 d 1, d m, 若 a ( ,则 a ( b mod m) b mod d)
(mod d m) ④设 d 0 ,若 a ( ,则 da db b mod m)
⑤设 ac bc(mod m), 则a b mod
x0 M i M i 1ci .
i 1 k
这个定理说明了当模两两互质时,同余方程组
x c1 (mod m1 ) x c (mod m ) 2 2 x ck (mod mk )
一定有解. 其证明可参考以下思路: 令 x1 c1 , 则 x1 满足第一个方程;考虑数 x1 m1 , x1 2m1 ,, x1 m2 m1 ,它们构成模 m2 的 一个完系,其中必有一个数为模 m2 余 c2 的数,记为 x2 ,则 x2 满足前两个方程;再考虑
清北学堂-高 中 学 业 规 划 专 家 http://www.qbxt
同余问题选讲 知识、技能及方法梳理 1.同余的概念和性质 (1)定义:设 m 为非零整数。如果整数 a, b 满足 m a b ,则称 a 和 b 对模 m 同余,记为 ;否则称 a 和 b 对模 m 不同余,记为 a ( . a ( b mod m) b mod m) (2)性质: ①同余是一种等价关系,即有、 ; a ( a mod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