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

多变的天气
多变的天气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辨认常用天气符号,说出天气的特点。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3.德育目标;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

2.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板书】1.怎样描述天气

【师问】运动会期间的天气怎么样?今天的天气呢?昨天的天气呢?“神六”发射前的天气和发射时的天气呢?

【生答】描述当时的天气。

【师问】那么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呢?

【生答】晴、多云、雨、风……

【老师补充】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活动】让同学们说出以前学习的词语和诗句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师述】看来知道的还真不少,有这么多描述天气的诗句,那天气到底是什么呢?

【板书】2.什么是天气呢?

【师述】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的运动状况。

【幻灯片展示】给出两个现象:“太阳雨”“打雷下雨喽!赶快回家收衣服喽!”和“东边日出西边雨”,进一步让同学们认识到天气的特点是──因时因地而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是不同的,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天气是有变化的,即天气是多变的。

【板书】3.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过渡】我们经常谈论天气,是因为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那么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

【板书】4.天气和我们

【学生活动】:①请学生讲述一段曾经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有较深印象的天气;

②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会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找学生谈谈天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

【过渡】由此可见,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大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天气变化状况,那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那么,如何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

【板书】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图片展示】蚂蚁搬家、蜻蜓低飞。

【师述】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预知近期的天气变化。我们通常怎样预知近期天气?

【生答】收看天气预报。

【师问】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板书】l.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师述】点击视频材料“走进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师问】请学生归纳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师述】首先,是同一时间世界各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其次,通过地面卫星站接受气象卫星发送的各种气象数据。第三,制作天气图表。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最后,是制作电视节目。

【师述】虽然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一般都浅显易懂。那么,你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还有其他获取天气预报的方法吗?

【板书】2.怎样获取天气预报?

【师述】目前在教室里最好的办法是上网。

【活动】指导同学们进入中国气象局和江西省气象局网站,收看天气预报。

【过渡】刚才大家在网上收看了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包括了哪些内容呢?

【板书】3.天气预报包括了哪些内容?

【师述】天气状况、降水概率、风向风力气温等。

【师述】天气预报中常出现一些符号,那是天气符号,你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吗?

【板书】4.常见的天气符号。

【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同学们记忆。

【师述】其实,气象专家是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天气的。你想看懂卫星云图吗?

【板书】5.你会看卫星云图吗?

【师述】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层。不同地区,云的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活动】给出国庆节七天的卫星云图,让同学们根据卫星云图来判断国庆节七天的天气情况,结合实际,让同学们当一回气象学家。

【板书设计】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怎样描述天气

2.什么是天气呢?

3.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4.天气和我们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怎样获取天气预报?

3.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4.常见的天气符号

5.你会看卫星云图吗?

课后反思:

第九周

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过程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导入新课:

讲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的天气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的高低。

提问:我们这里的空气质量怎么样?有没有受到污染呢?

学生交流讨论:同学们围绕调查报告,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说一说人类的那些活动造成了大气的污染。

学生回答:人类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居民生活燃煤产生的烟尘都使我们的大气环境受到了污染。

(版书)

1、人类工农业生产、交通、生活产生的许多污染:

如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有毒重金属等,但它们进入到大气中就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如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加上地面植被不良,风力较大时就会形成沙尘暴。

播放录音: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危害。

提问:请同学们联系我们身边的事例,说一说大气污染会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

(版书)

2、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学生回答:许多人会生病,如咳嗽、肺结核、铅中毒等。

讲述: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很多,同学们已举出了很多例子,下面我们来看看在1997年12月日本京都国际环保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科学家的工作报告(摘录)

幻灯片: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几天或几个星期,那些直径小于10微米的微小颗粒可以直接吸入人的肺部,而那些直径小于2.5微米更小微粒则可以渗入到血液中,并携带有毒重金属和细菌以及其他污染源。而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几百立方米的空气,儿童呼吸的空气重量大于他们的体重,工作和运动量大的人呼吸的空气量更大。因此人们不断吸入受到污染的空气就会对身体产生慢性不良影响,也可能对身体立刻造成破坏性伤害,如对一些肺部受损的人来说,吸入到严重污染的空气可以造成哮喘和死亡。

学生活动:朗读幻灯片中的内容

讲述: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还不仅是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影响。

讲述:二氧化硫的危害很大,一是刺激人的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疾病,二是与大气中的水化合形成酸雨降落,会使森林、花草枯萎死亡,会使农作物减产,建筑物表面受到侵蚀,影响市容市貌,对许多文物古迹也会造成损害。

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人类活动使大气环境受到了污染,而大气的污染又会给人类的健康以及其他生产活动造成危害,因此关注大气质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从1997年开始,我国有20多个大城市开始在新闻媒体上发布空气质量日报,现在中央电视台每天都要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版书)

3、读懂空气质量日报

学生活动:读51页图3.7“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11年2月26日)”活动建议:按以下步骤与学生一起读图:

⑴图名是什么?《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11年2月26日)》

⑵图中共有几项与空气质量日报有关的指标?

⑶举例说明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之间有什么关系?

⑷这一天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有那些城市?

⑸这一天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最低。

[6]我们重庆的污染指数是多少?空气质量级别是多少?空气质量状况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讲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最近两天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回答下面几个问题:(网上下载最近二日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⑴我们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如何?

⑵与课题中的图对比,其中多了那一项指标?

⑶这两天内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什么?

讲述:

通过读图和看录象,我们知道了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关系,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请一名学生模仿中央电视台的城市天气预报播音员播报教材48页图3.9(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的空气质量日报。

师:评价学生的播报并表扬学生。

提问:同学们会看空气质量日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学生回答:知道我们城市的空气状况,当空气质量较差时,少在户外活动,少做剧烈运动,老年人和幼儿避免外出。

小结:空气质量日报的发布,不仅使我们了解每日各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同时对增强大家环境保护意识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国家不断加强对各大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控,治理大气污染,目前有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

板书设计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三、我们需要洁静的空气

1、人类工农业生产、交通、生活产生的许多污染

2、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3、读懂空气质量日报

课后反思:

多变的天气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辨认常用天气符号,说出天气的特点。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3.德育目标;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 2.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板书】1.怎样描述天气 【师问】运动会期间的天气怎么样?今天的天气呢?昨天的天气呢?“神六”发射前的天气和发射时的天气呢? 【生答】描述当时的天气。 【师问】那么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呢? 【生答】晴、多云、雨、风…… 【老师补充】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活动】让同学们说出以前学习的词语和诗句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师述】看来知道的还真不少,有这么多描述天气的诗句,那天气到底是什么呢? 【板书】2.什么是天气呢? 【师述】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的运动状况。 【幻灯片展示】给出两个现象:“太阳雨”“打雷下雨喽!赶快回家收衣服喽!”和“东边日出西边雨”,进一步让同学们认识到天气的特点是──因时因地而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是不同的,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天气是有变化的,即天气是多变的。 【板书】3.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过渡】我们经常谈论天气,是因为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那么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 【板书】4.天气和我们 【学生活动】:①请学生讲述一段曾经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有较深印象的天气; ②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会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找学生谈谈天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 【过渡】由此可见,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大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天气变化状况,那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那么,如何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 【板书】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图片展示】蚂蚁搬家、蜻蜓低飞。 【师述】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预知近期的天气变化。我们通常怎样预知近期天气? 【生答】收看天气预报。 【师问】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板书】l.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师述】点击视频材料“走进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师问】请学生归纳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多变的天气》教案

《多变的天气》教案 1、导入新课播放中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请同学们思考歌词唱到了什么?从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多变的天气》。 2、预习新课① 什么是天气?怎样描述天气?天气的特征是什么?②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③ 天气的影响?④ 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哪些情况?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是什么?卫星云图中的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⑤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用什么来表示?结合课后活动谈谈我们身边有哪些大气污染现象?保护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生预习新课,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展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后回答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1)本课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天气及其影响”。第一步,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天气。第二步,着重说明怎样描述天气。采用多媒体,举例介绍几种天气的状况,如晴、多云、下雪、阴、雾、闪电、雨后天晴等,通过短暂的天气情境再现,可激发学生产生无限的暇想,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人们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天气的语言。第三步,分析天气特征。首先,投影三则材料,即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然后,请同学们讨论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天气有哪些特征;讨论后由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通

过课堂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来天气的三个基本特征。进而突破本节分析天气特征这一难点。第四步,举例说明天气与人息息相关。首先,提问“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活动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然后,展示“天气与交通、天气与农业、天气与军事等信息资料”。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2)本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明天的天气怎样”。第一步,学生讨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了解“明天的天气怎样”有哪些主要途径?学生会说出许多的答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产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通过讨论会使学生认识到,收听天气预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步,播放视频资料。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天气预报,学生观看后我会提问: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大胆探究,之后展示天气预报生产过程图,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教育。第三步,看懂天气预报。首先,我提出问题:假如没有播报员的解说,你能看懂天气预报中出现的卫星云图与天气符号吗?其次,引导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主要是让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说表示的含义,即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再次,引导学生识别天气符号,通过投影出示主要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记忆、形象记忆来熟悉天气符号。图文合一,可激发学生学习兴

3.1多变的天气(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1)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 预报图的技能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 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学会看天气预报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和我共同完成一段关于天气 的对话。假如我是你在上海的一个朋友,一天我 打电话给予你,“喂,你好,我是你朋友赵君 平。”生:“我是高源,你好!”师:“我这里 正在下雨,你那里天气怎样?”生:“挺好的, 大部分是晴天。”师:“那明天我想去涿州玩, 涿州明天天气怎么样?会不会下雨?”生:“可 能好的吧!你去看看天气预报嘛!”师:“是啊, 我去看看天气预报好了,再见!”生:“再见!” 通过与学生的 对话,把注意力 吸引到课堂上 来,并用简单的 对话让学生对 本节课系有了 解。 引导探究师:从上面的对话中,暗藏着这节课我想与大家 探讨的三个主要问题。我在与高源对话中说,上 海这几天一直在下雨,这就是我们需要探讨的第 一个问题。 “怎样描述天气。”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所 看到的内容。(抢答) 2.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吗? 在刚才那段话中我不仅询问涿州今天的天气,我 还仔细询问涿州明天、后天的天气,为什么? 通过抢答的形 式,让学生能在 游戏的竞争环 境下进行学习, 增强了学生学 习兴趣。 由感性向理性 的认识过程,由 生活中常见的 天气情况的图 片,引导学生正 确描述天气。

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辨认常用天气符号,说出天气的特点。 2.技能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学习,感悟合作精神的重要,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读懂电视天气预报为重点,生活中能正确使用、描述天气为难点。 三、设计理念: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用所学知识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四、教学策略:活动策略 五、教学模式:激趣质疑探究创新 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性学习(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激趣引课)电视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请大家猜一猜,中央一套哪个节目收视率最高? (生答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天气状况,这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天气,因此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多变的天气,了解一些天气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提高生活的质量。(题目) 活动一:天气离我们有多远? 天气离我们有多远呢?阅读并分析以下资料:(天气离我们有多远?) (学生讨论探究) (过渡)不仅如此,天气还对旅游、商业、工业、休闲娱乐等都有影响,天气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什么是天气呢?先感受一下天气: (播放录像) (提问)看完这个片断,你对天气有什么感受?(谈天气,说感受) (过渡)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常成为谈论的话题,如克鲁达说:“这鬼天气,热死了!”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谈论天气的呢?(描述天气大比武)(学生成果展示)(提问)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纸房头乡中学赵敏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识别卫星云图。 四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加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程序设计: 新课导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延伸拓展——课堂小结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猜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多变的天气 名师教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 认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 为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因而天气有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 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的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两道思考题: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 2、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的产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 (版书)二、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 1、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下冶一中侯丽芳 教学目标: 1.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别“天气”与“气候”、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难点: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反馈教学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习方法 1.读。看图,读教材; 2.讲。讲述日常生活体验,模拟天气预报; 3.议。相互探究,讨论疑难; 4.练。课堂练习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雨声、风声,看晴天、雪天的图片,判断这属于什么现象?导入对天气和气候的学习。 【讲授新课】: 本科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学引导 1、让学生阅读课本47页有关天气和气候的内容,填表: 概念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 大气层在短时段内阴晴、风雨、冷热等 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 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1、短时间 2、多变的1、较长时间 2、稳定的

2、为检验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概念及区别的理解,进入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我会辨”,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3、让学生用合适的词语总结济源的天气和气候。通过这一环节,突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 4、小组合作完成课本47页的活动题,通过这个活动,强调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接下来是第二环节 我们刚刚描述过济源今天的天气,那么济源明天是什么天气?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预知明天的天气呢?学生发挥,教师总结:看电视、上网、听收音机等等。 然后教师反问,激发学生兴趣:大家想不想现在看一段天气预报? 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引出对卫星云图及主要天气符号的学习,教师对部分天气符号做解释说明,例如风向和风级的确定,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辨别,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区分,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我会认”。 随之进入第三环节 常用的天气符号我们认识了,央视主持人如何预报天气我们也观看了,接下就进入第三个环节,“我会播”争做小小气象员。 结合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各组各出一位代表,任选一个城市进行天气预报。通过这一环节,突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重点。 接下来教师提问,引出难点: 除了大家刚刚预报的内容,现在的天气预报还会发布一些其它方面的预报,那么,还有哪些预报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气象员还会发布每一天的生活指数,如晨练指数、紫外线指数以及现在大家都很关心的空气污染指数,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1页“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表”,通过对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的分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讨论,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引出本节课的难点。 然后学生通过讨论该如何改善大气环境—发表见解—教师总结,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进入第四环节 练习“我会做”。对知识点的巩固。通过这个环节,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结束语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提前掌握近期的天气状况,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多么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养成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三、教法和学法 教师采用演示图片、谈话、实践、强化和发现等方法 学生采取视听、讨论发言、小组合作交流、比赛、角色扮演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通过网络直接收看全国未来48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节目(问天网),并做记录,讨论我们秦皇岛的天气情况”这一

情境。 2)提问:“那么谁能来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呢( 注意描述过程中都用到哪些关键词!) 3)让学生继续描述给出的三张表示不同天气的`图片所反映出来的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那么描述天气要从哪些方面来讲呢天气又有什么特点呢” 4)、出示一些民间谚语:“青蛙叫,雨水到。蜻蜓一起飞,表示有暴雨。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千里。人黄有病,天黄有雨”。让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具备看云识天天气的能力,由此提出问题:那么我们怎么来看懂卫星云图和在城市天气预报图上辨别各城市的天气情况呢? 5)师生共同完成后,让学生先仔细阅读辨别书本和地图册上的天气符号,并组织开展小组天气播报游戏。让学生进行视听、实践、比赛、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 6)小结:由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可见,天气会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到哪些方面呢(出示相关资料)由此让学生议一议天气对人类活动还有哪些影响7)接着再根据学生的生活提问:“在你的生活中都经历过哪些不同的天气类型呢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8)。同时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明后天学校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如果你是运动员,班主任、体育教师、校长都有应该充分考虑天气情况,那么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作准备呢?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练习题及知识点拨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形象记忆法,识记天气预报符号。通过收看,分析天气预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能力,能提取有效地地理信息,并初步进行加工、判断及推理能力,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小组游戏及学做播音员的活动,培养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辩证和发展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快乐点击 1.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的特征: ①天气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2)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很大,为了便于安排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人们制作了天气预报。 2.天气预报 (1)制作过程:气象预测→获取气象数据→加工处理气象情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制作天气预报节目。(2)内容:一天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③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④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1)卫星云图:①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 (2)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时,表示风、雨、雪、阴晴等大气状况的各种符号。 ①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天气符号。

在生活中一般天空云区小于30%则为晴天,云区在30%~80%这样的天气为多云,云区占80%以上则为阴。 ②区分小到中雨、阵雨、大雨暴雨、雷雨的天气符号。 划分降雨等级标准: 降雨等级24小时降水量(毫米) 小雨0.1~9.9 中雨10.0~24.9 大雨25.0~49.9 暴雨50.0以上 ③区分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天气符号。 (5)天气预报图:主要有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和地名图组成的地图。 3.空气质量日报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见下表: 空气质量级别ⅠⅡⅢ1Ⅲ2Ⅳ1Ⅳ2Ⅴ 空气污染指数1~5050~100101~150151~200201~250251~300>300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轻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热点考点聚集 命题方向 联系实际辨别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一般以选择题题型为主。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的判读,一般以读图题题型为主。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联系实际考查本节知识,难度较大”,以拓展题型为主。 【例1】 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剖解: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天气的概念和特征。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选项A叙述的意思是山前已为春季桃花盛开;而山后却为冬季,积雪不融。每年这个时候都大致如此,是比较稳定的,不是时刻在变化的。选项B描述的是塔里木盆地终年如此,并非短时间的。选项C叙述的是昆明四季的特征。选项D叙述的是一夜之间树枝上都缀满了雪花,恰似梨花盛开。 答案:D 金钥匙:天气的判定要抓住它的两个特征。 【例2】 下列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

《多变的天气》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常识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识别卫星云图。 四、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

态度。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加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预习提问)】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是一个地区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的。人们经常用、、等来描述天气,一般变化。 2、人们通常用某一地区一年或一段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的天气,一般变化。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你一般从什么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如电视、网络、报纸、电话等) 2、天气预报的内容:说明一日或几日内、、和降水等的情况。 (1)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对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做出,就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避免和预防不良天气的。 (2)卫星云图的判读: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云厚的地方一般是。 (3)天气符号:不同的天气符号代表不同的。 (4)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共分八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我们称之为风。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2.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生了解了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1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要做到自觉学习有一定难度,这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其可感可视。 2根据课程保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了解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尚未形成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多方位多层次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就是障碍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描述天气 2.理解天气的特征 3会预报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地理头脑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和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我将“天 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和“电视天气预报”确定为重点。 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尚未形成多方面分析地理问题的 能力,所以我将“多方位、多层次地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确定为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用一段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导入新课,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这是什么动画片?”“歌中唱到了什么?”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海尔兄弟”、“唱到了不同的天气”。这时我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给同学们展示了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雷、风、雨。激 发学生产生无限暇想,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的天气“阴、晴、冷、热、雪、冰雹、沙尘暴”等,总结得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为分析天气特征作了铺垫。 (二)理解“天气特征”从三则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入手。1、自主选择,进行阅读分

《多变的天气》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刘家营乡中学王小悦【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本节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天气符号的识别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 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 4.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习题2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习题 一、选择题 识别下列天气符号,回答1-2题。 1.表示阴天的是() 2.表示台风的是() 3.下列符号表示北风8级的是() 4.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时,表示()。 A.多云 B.阴天 C.晴天 D.雾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100%,表示() A.晴天 B.可能有雨 C.无雨 D.肯定有雨 6.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D.天空 7.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A.优 B.中度污染 C.良 D.轻度污染 8.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的影响() A.气压高低 B.风力大小 C.沙漠远近 D.人类活动 9.下列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 A.昆明四季如春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黄河下游地区明天大风降温 二、填空题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它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它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可能差别很大。

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和降水的情况。 3.气温是的程度,降水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4.风向是风的,有“、、、”四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的,共分级。级数越大,风力越。 5.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 6.在天气预报画面上,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 7.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 三、读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回答: 1.沈阳的天气是。 2.乌鲁木齐的天气是。 3.西安的天气是。 4.有雷雨的城市是。 5.香港的天气是。 6.台北的天气是。 7.上海的天气是 8.A海区风力为级,风向为。B海区风力为,风向为。

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多变的天气(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能 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天气图。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及大气环节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 法 1、通过学生预报天气预报进行比赛,是同学们熟练掌握各个天气符号, 看懂天气预报。 2、对居住环境的质量分析,研究出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负 面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 增强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行为。 重点与难点重点:常用的天气符号,卫星云图和空气质量预报图。难点:天气符号的含义。 教法总结归纳主备人纪铖 课前准 备 地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流程个性化设计流程 一自学新知 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和 等的情况。 2、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3、在卫星云图上(图3.4)绿色表示,蓝色表示 ,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表 示的云层越,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4、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符号表示。 5、天气符号一般与一起出现。 6、一个城市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 。 7、风向是指。一共有基 本方向。 8、风力是,共分为级,级 数越,风力越。 9、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有关,可以 用来表示。 10、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污浊的 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

合作探究: 1、认识书中图3.5常用的天气符号 2、完成p52活动,认识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知识检测: 1、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白色越白,表示()。 2、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A.稳定 B.多变 C.表现为冷热 D.表现为风雨过程 3、下列说法指天气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昆明四季如春 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D.雷声大,雨点稀 判断题,挑一挑 哪些是描述天气变化的?哪些是说明气候特点的?请在描述天气变化的括弧里打√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2.明天大风降温()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昆明四季如春() 5.全年炎热干燥() 6.冬冷夏热() 7.长夏无冬() 8.狂风暴雨() 9.今天风和日丽() 10.海南岛全年皆夏() 教学反思

3.1多变的天气 第二课时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二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李志飞审核:李志飞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并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2.掌握空气污染指数及相关影响。 [重点、难点] 1.天气符号。 2.空气质量及污染指数。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卫星照片 由地球人造卫星所拍摄的地面照片就是卫星照片。一般情况下,每张卫星照片所拍摄的地面范围为34000多平方千米,即相当于一千到一万张飞机拍摄的航空照片。 那么,地球卫星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呢?以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为例,它的运行轨迹近于圆形,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103.26分钟。每天可绕地球运行14圈,18天可将地球全部覆盖一遍。该卫星上带有两种传感器:一是反光速导管摄像机,二是多光谱扫描仪,两台仪器所获得的图像信息储存在两台宽带视频记录器中,当卫星经过地面接收站上空时,地面站用磁带把卫星上发射回来的电压信号记录下来,再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把它变成光学信号,并在感光材料上重新成像,便成为卫星照片,卫星照片按一定比例,注有相应的经纬坐标、成像时间及光谱波段等有关说明。对于相片的判读,一是根据照片上影像的灰阶、图形,阴影等进行人工目视判读,二是进行彩色合成,即影像经假彩色处理,对所需要的地物目标用某一颜色突出出来,以便鉴别和辨认,三是运用电子计算机对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分类和自动识图等。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 三.采用游戏手段,以小组为单位竞赛,看谁记住的天气符号多。 四.完成课本50页活动内容,拟招天气预报主持人形式完成。 五.教师点拨 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时,表示 风、雨、雪、阴晴等大气状况的各种 符号(见下左图) 降雨等级24小时降水量(毫米) 小雨0.1~9.9 中雨10.0~24.9 大雨25.0~49.9

《多变的天气》教案

《多变的天气》 承留一中宋枫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初步掌握阅读天气预报中卫星云图与简易天气预报图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②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难点、①分析天气的特征;②学会看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中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请同学们思考歌词唱到了什么?从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多变的天气》。 2、预习新课

①什么是天气?怎样描述天气?天气的特征是什么? ②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③天气的影响? ④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哪些情况?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卫星云图中的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 ⑤空气质量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用什么来表示?结合课后活动谈谈我们身边 有哪些大气污染现象?保护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预习新课,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展示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后回答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1)本课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天气及其影响”。 第一步,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天气。 第二步,着重说明怎样描述天气。采用多媒体,举例介绍几种天气的状况,如晴、多云、下雪、阴、雾、闪电、雨后天晴等,通过短暂的天气情境再现,可激发学生产生无限的暇想,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人们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天气的语言。 第三步,分析天气特征。首先,投影三则材料,即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然后,请同学们讨论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天气有哪些特征;讨论后由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通过课堂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来天气的三个基本特征。进而突破本节分析天气特征这一难点。 第四步,举例说明天气与人息息相关。首先,提问“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活动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1多变的天气 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1多变的天气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语句描述气候的是() A. 晴朗无云 B. 多云有小雨 C. 四季如春 D. 暴风骤雨 2.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___,对人体健康___;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对人体健康___.() A. 大,有利;小,有害 B. 大,有害;小,有利 C. 小,有利;大,有害 D. 小,有害;大,有利 3.下列叙述,表示气候的是() A. 晴空万里 B. 雷电交加 C. 细雨绵绵 D. 冬暖夏凉 4.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 风和日丽 B. 四季如春 C. 冬季寒冷干燥 D. 终年严寒 5.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A. B. C. D. 6.2019年3月18日,沈阳市南北二干线快速路工程开始施工,在施工期间最有可能造成临时停工的天气是() A. B. C. D. 7.看到下列天气预报,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正确的是() A. ﹣﹣防汛预警准备 B. ﹣﹣添加衣物防寒 C. ﹣﹣小麦抗旱工作 D. ﹣﹣太阳能发电实验 8.下列是四位同学对一日天气的描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A. 四季如春 B. 长冬无夏 C. 终年炎热 D. 电闪雷鸣 9.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符合这一特征的有()

A. 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 B. 中国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 C.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 D. 暴风骤雨 二、填空题(共4题;共8分) 10.天气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________(长时间、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它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多变、稳定). 11.写出下列天气符号的名称: ________ 1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________数量有关,用来________表示。空气质量高低,既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要受________的影响。 13.根据下列描述辨别天气与气候,按要求填入表中 ①秋高气爽,水碧林红②今明两天多云转晴③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④清明时节雨纷纷⑤小楼一夜听春雨⑥春光明媚,莺飞草长 描述现象 天气 ________ 气候 ________ 三、综合题(共2题;共1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柴静的纪录片视频《穹顶之下》被大量转发,该视频是当前对雾霾报道最综合的一个纪录片,该纪录片以情感定位到个人社会的责任感的共鸣转化,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环境意识,它短时间获得的关注度和传播量可以和《舌尖上的中国》匹敌. (1)雾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空气质量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_ 表示. (2)雾霾多发生在春季.雾霾的出现与风力、气压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会引发雾霾,如:________ ;________ (列举两例).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案1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学会正确描述天气,理解天气的重要特点,能够准确判断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 2.大致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初步学会判读简单的卫星云图,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3.知道空气质量高低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判断影响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过程,认真体会天气的特征。 2.带领学生参观气象站,让学生实地感受简单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选择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大气污染事例,让学生尝试着分析污染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天气及其影响,明确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并让学生养成趋利避害的观念。 2.通过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 3.在了解和分析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 3.天气预报中常用术语和风向风力图标的含义; 4.常见大气污染现象的成因分析。 教学难点: 1.降水概率、风力风向图标等的含义; 2.“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地考察法。 教学手段:课件、教材中的插图、互联网。 教学过程:

【导入】天气变化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现象了,但是如何正确描述天气现象及其变化,怎样制作天气预报,人类活动与天气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可能知之不多,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一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读图3.1】回答(课件展示): 1.每幅图各描述了什么天气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其它什么词语描述? 2.天气反映的时间长度有什么特点?日常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3.“东边日出西边雨”反映了天气的什么重要特点? 4.下列两种说法,描述天气现象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昆明一年四季如春。 学生在读图、思考、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选出代表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根据答题情况有选择地讲解和评价。 【探究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分别完成活动中问题1和2,接着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结果,共同提高。教师简单地提示活动1中第2题需要补充的其它资料,如天气与商业活动、体育活动、工程建设的关系。 【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天气状况及其变化会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十分重要,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途径应该是电视天气预报。 【探究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52~53的图3.3、3.4和3.5三幅图,完成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在电视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上,你能辨别出陆地和海洋吗?晴天、阴天、雨天各是怎样表示的?(学生自己读图回答) 2.你能在五分钟之内识别多少种天气符号?(以同桌两人之间竞赛的形式进行) 3.城市旁边相邻两种天气符号表示什么含义? 4.回忆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情景,试着对天气情况进行预报。 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实际上包含着繁多的、科技含量极高的制作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承转】据我国最新的城市空气质量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深圳、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令人欣慰,分居我国的第一、四位。这充分说明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也十分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的高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