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配置
2.相似性系数法
相似性系数法是以某一区域(通常为产业结构高的区域)的产业结构为
参照标准,将本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公式为:
=
σ
=1
2 2
σ
=1
(4.1)
A为被比较的区域,B为参照区域, 表示产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
2、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产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重心变化或产
业升级的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
1.配第-克拉克定律
不同产业间存在相对收入差距,如制造业比农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商业比制造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这种收入差距促使劳动力从低收入部门向
的影响力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感应度系数:
=
(σ
=1 )/
2
(σ
=1 σ=1 )/
(4.11)
>1,说明i产业的感应度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区域主导产业应选择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即波及效果
较强的产业。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2.关联产业
发展。
2.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动力
主导产业升级是推动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主要通过新主
导产业替代和原主导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
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方向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具有产业配套性
的产业分类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008年联合国发布了第四版《所有
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21大类。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 经济地理学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主题。
它涉及到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问题,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们来探讨一下区域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区域发展是指不同地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差异,它包括了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城乡差距、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等多个方面。
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不同,是由于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与区域发展紧密相关的是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是指地域内部各种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和相互联系。
它体现了地域内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分散、集聚、扩散和相互作用关系。
在不同的区域,由于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等差异,空间结构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也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差异。
而在经济地理学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着关于区域发展和空间结构的研究热点和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地区间的差异可以调动地区内外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整个地域的发展。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区域发展不平衡会导致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加大,进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
他们认为应该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转移等手段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地区间协调发展。
个人观点上,我认为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其中包含了经济、政策、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作用。
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如何处理和引导这种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相信经济地理学领域会有更多的新发现和理论研究,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并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地域内部的经济差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地域内部,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差异,区域发展水平和空间结构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但在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的发展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因此需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什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是指一定时间内,某一区域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结构。
在空间上,各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地域经济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与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空间格局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然条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地区内的资源配置、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
比如,气候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不同;地形、地貌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地区的交通条件和生产成本不同。
2.人文因素人文因素是指社会文化、历史、民族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观念。
比如,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的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人口、劳动力、就业机会、教育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地区内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
比如,一些教育资源集中、人才数量多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指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市场开放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地区内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比如,一个区域的资源禀赋优越,可以吸引资源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可以吸引外资和外贸企业进入。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类型1.强心脏型这种类型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指的是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经济实力强大的城市,这个城市是整个区域经济的中心。
其他城市和地区都围绕这个城市进行经济活动,且都以这个城市为中心进行货物和人员流动。
例如:中国的上海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强心脏型城市。
经济地理学第7章
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4.雁行形态说 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 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 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 态说”。
第一只雁——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 的进口的浪潮。 第二只雁——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 发的国内生产浪潮。 第三只雁——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 出口浪潮。
(三)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要素:进行生产活动必须使用的各种物质 资料和劳动力,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自
然与人文资源等。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就是根据产业对自然资
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
度划分产业类型。这样划分出的产业有资源密 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
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 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一) 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
概念——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 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 类型——工业点,商业网点,服务网 点,城市等。 重要性——点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 场所,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
比较生产率系数: 比较生产率系数= x/X
y/Y
式中:x——某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X——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比较输出率系数:
比较输出率系数=
m/M n/N
式中:m——某产业产品的输出量; M——区域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 n——全国该产业产品的区际交换量; N——全国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
*产业状况等地域条件,也是交通研究的重要因素。
P51 :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P52数(dispersion index)表示。
P51 表示交通网络的兴旺程度,常用贝塔指数〔beta index〕〔边数/顶点数〕表示。
P53连结。
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益,促使在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
“六大特征〞:临空指向性,技术先导性,市场速达性,产业聚集性,全球易达性,空间圈层性。
*尤其是新的交通干线的铺设,会极大增强沿线区域地理可进入性〔交通通达性〕。
***综合体,其形成与开展主要取决于自然力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设备等。
顾名思义这种资本不能轻易移动,往往具有更新年限和地理惯性。
* 指第三次科技浪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科学技术。
它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微电子、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三大根底,以电子计算机、生物制品、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及光纤通讯、海洋工程等为代表。
表现出信息化、综合化、分散化、全球化和快速化等特点,具有节能化、节约原材料化、产品高附加值化、知识集约化等职能特征。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P60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P61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那么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
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 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距离城市愈近的土地,愈有可能由农业利用转为城市利用,即愈接近城市,农业土地利用价值愈低,农业生产也愈粗放,从而使城市边缘地带的农业景观形态呈现出与杜能模式相反的现象,直到城市扩大或开展潜力终止的地带,才由此向外回复杜能模式。
区域产业结构的名词解释
区域产业结构的名词解释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不同产业之间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内各个产业的比重、发展水平以及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产业组成和产业关系。
产业组成指的是一个地区内不同产业的类型和比重,可以通过产业增加值或就业人数来衡量。
产业关系则指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和相互关系,如产业链、产业集群等。
区域产业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会对产业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一个沿海地区可能更适合发展海洋产业,而一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地区可能更适合发展采矿业。
其次,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也是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居民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所不同,这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产业结构。
最后,政策导向和经济条件也会对产业结构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以及地区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环境,都会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向。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变迁和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历着不断的变迁和调整。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产业结构的升级指的是从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这种升级有助于提高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例如,许多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传统的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产业,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
这种升级不仅需要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支持创新和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产业结构的转型则是指从一种产业向另一种产业的转变。
这种转型可能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资源短缺、环境要求或新兴技术的出现等原因触发。
例如,某一地区的传统产业可能因为市场竞争力下降而需要转型,或者因为环境保护要求而转向清洁能源产业。
这种转型可能会给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压力,但也会为其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区域经济学1区域:“区域”是由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等因素共同形成的地球上的一个特定范围,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差异性,特别是自然赋存的不均匀。
2、空间:经济活动中的“空间”,是经济变量、经济现象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存在形式和客观实体,它以分布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相互作用为特征,不仅是事物的“容器”,而且是区域发展状态的“指示器”。
3、区域经济: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
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4、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5、区域经济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 )“区域经济”的定义: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
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2)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经济资源分布的差异性;②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③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④经济系统的一定完整性。
6、区域经济学的科学定义及其基本内涵:、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它的基本内涵是: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经济发展;第二,它的研究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第三,它的研究要以国家宏观调控和总体战略为指导;第四,它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联系实际)1) “部分先富”论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部分先富”的战略思考:①改革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② 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③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按霉观郵济规律办事。
2) “共同富裕”论伟大构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7章第2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演进理论
(资料来源: Bergman E F, Renwick W H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Pe3o2ple, Places, and Environ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1999.447)
(二)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图 区域产业结构示意图
4
一、区域产业分类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克拉克(C.G.Clark)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二)产业功能分类
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分为主导产业、关 联产业、基础产业
(三)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的产业类型。 例如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支柱产业—延长其生命力
➢ 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同时,要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改造 支柱产业,使它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防止它过早地出 现衰退而限制了区域经济增长。
22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一)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 1、市场机制 ➢ 2、政府干预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引导和 推动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
环保产业,重点产业等
14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代表了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典型 组合方式。
此处主要介绍以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 性产业所构建的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15
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区域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的组织核心。 关联产业的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来合理规划、促进其相关产
(2)重要性——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 为新的主导产业。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一、重庆区位条件简介重庆位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渝东、渝东南临湖北和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渝北连四川,渝东北与陕西和湖北相连。
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82402.9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647.78平方千米。
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地面积较大,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嘉陵江、乌江等都在重庆汇入长江。
1997年第八届中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
截止至2012年,重庆已发现矿产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4种,涵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矿种。
现实优势矿产有天然气、锶矿、煤、铝土矿、锰矿、毒重石、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岩、盐矿、地热等。
二、重庆市产业结构分析(一)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三次产业分类根据克拉克的学说,把产业分成了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的GDP、产业产值及构成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1997年时,三种产业中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但总体来说三种产业产值所占比例相差不大;1998年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仍然最低;2006年仍然是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
由1997年到2006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上升速度整体来说快于第二产业。
从就业结构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所有劳动力的比例不断降低,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不断上升,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主要被第三产业所吸收。
《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七章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教案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
能够运用所学的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地理问题,认识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产业结构评价及其演进理论。
重点:产业结构演进机制及其演进理论。
空间机构模式及其演变。
学习指导:提前预习,上课用心听讲,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多读一些经济地理学导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时间安排:8课时。
推荐的参考文献和阅读材料:1.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2.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杨万钟等.经济地理学导论(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学报,2003年1月第58卷第1期.5.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产业集聚:区域经济腾飞的新动力/showarticle.php?id=132&class=66.王青云.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综述/showarticle.php?id=522&class=67.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showarticle.php?id=518&class=18.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showarticle.php?id=129&class=6 2005-4-39.孙久文. 简论“点轴模式”形成的条件及其适用性10.《经济地理》杂志,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11.Economic Geography.12.The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第一节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3.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②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④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⑤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⑥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⑦相对位置关系和⑧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⑩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⑪对外联系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⑫乡村地域和⑬城镇地域。
(2)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汇集⑭工业、⑮农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产业结构指⑯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第一产业指⑰农业包括种植业⑱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⑲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⑳服务业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21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22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指三次产业占○23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24就业比重以及○25内部构成等。
探究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探究材料】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
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川东”“川西”,这些都是区域概念的缩影。
产业空间结构理论
案例二:发达国家产业空间结构的调整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经历了产业空间结构的显著调整 ,从最初的分散布局到工业化中期的集聚,再到后工业化 的分散布局。
在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采取了分散布局的方式,将产业 分布在不同地区。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产业逐渐向城市和 地区中心集聚,形成了如伦敦、纽约等大都市区。在后工 业化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凸显,产业 空间结构又呈现出分散布局的趋势,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灵 活调整其地理位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政策与制度因素是影响产业空间结构的外部 条件之一,它们通过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来 影响产业空间结构。
详细描述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税收政策 、土地政策等来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合理 的政策与制度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 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和市 场占有率。而不合理的政策与制度则可能导
案例四: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的协同发展
总结词
城市群作为产业空间结构的高级形态,需要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和生态环境共治。
详细描述
城市群是产业空间结构的高级形态,不同城市之间需要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协作关系。为了实现城 市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生态环境共治,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这需要加强 城市之间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点轴开发理论
总结词
点轴开发理论主张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首先选 择一些具有优势的地区作为“点”,进行重点开发,同 时沿着交通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形成“轴”,通过 “点”与“轴”的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详细描述
点轴开发理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艾伯特提出的,他认为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首先选择一些具有优势的 地区作为“点”,进行重点开发,同时沿着交通线将这 些“点”连接起来形成“轴”,通过“点”与“轴”的 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点轴开发理论的核心是强调 区域内的点轴系统建设,通过重点地区和交通轴线的开 发,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区域 的综合竞争力。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孙久文
第一章:导论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
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
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
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伴随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
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以荆州市为例第一章:区域产业结构概念及其特征、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具有不同发展功能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是全国经济空间布局在特定区域的组合的结果。
在某特定区域内,之所以拥有某种类型的产业结构,是由该特定区域的优势和全国经济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所决定的、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条件制约性。
区域经济条件影响,制约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对产业的类型和演化的影响。
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
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是不同的,不同的产业结构也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阶段性,不同的产业空间结构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产业部门结构与产业空间结构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内容,后者是前者的空间表现形式,它们在区域上得以统一多样性。
区域条件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开放性。
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和演变,也受到区外环境的影响,与区外不断进行着物质、技术、信息,人才和资金的交流。
第二章:产业的划分一、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
标准不同,所划分的产业类别也不同。
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4.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5.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分类标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划分内容:第一部类:生产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来满足社会生产消费的需要)第二部类:消费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来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优点:揭示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时两大部类产业间的实物和价值构成的比例平衡关系,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
缺点:覆盖面窄、实际应用困难、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D.Fisher)完成的。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 / / 区域空间结构
案例探究:
目 录 面 板 开 关
分析湖 南省人口和 产业空间分 布变化及其 原因,并谈 谈导致这些 变化的主要 动力。
知识点导航
三、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的基本含义 / / 区域产业结构
三、区域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的划分:
目 录 面 板 开 关
• 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 和渔业。 • 第二产业:指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 • 第三产业: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及其他服 务产业。
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 • 影响因素:自然条件、 城市化水平 、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况、
知识点导航
• 划分分类: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小
范围
产业活动 二者关系
大
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以非农生产活动为主
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 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面 • 空间分布形式:农业呈现___状,交通运输线 点 路呈现___状和 线 网 状,城市和工业呈现_ 岛 状。 _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呈现__
区域的基本含义 / / 区域产业结构
活动一:
在下表的4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哪两 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 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目 录 面 板 开 关
知识点导航
区域的基本含义 / / 区域产业结构
活动二:
农业地区
目 录 面 板 开 关
目 录 面 板 开 关
工业 地域
分布较密集
工业为主
规模大,厂 房林立 建筑物高大 密集,经济 活动繁忙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精简版
1.经济地理学:系统形成、结构、发展、优化调控2.区域:占据空间3.区域产业结构:联系、比例4.主导产业:组织、带动5.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配套、协作6.基础性产业:公共服务7.农业地理学:农业组织、形成、发展、分区8.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二次)/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三次)9.区域空间结构: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10.区域创新网络:企业、科研、市场、行业、政府创新主体11.经济活动:生产、流通、消费12.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经济学发展和区域关系广义的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13.区位:场所,位置、布局、分布、关系14.区位因子:影响分布、经济效益15.区位条件:区位的属性或资质16.区位理论:区位论,场所选择、空间组合17.需求门槛:规模支持运营成本18.技术贸易:设备、器材、技术19.技术引进:购入先进技术20.区域学派: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或经济区,形成、功能、结构、空间、内外联系、发展、配置21.第一产业:初级产业,收集、初加工22.第二产业:二次产业,加工、精练23.第三产业:三次产业,服务24.区域经济结构:经济、技术、制度、组织的联系、数量25.增长极:集聚形成经济中心26.支配效应:增长级的支配作用27.乘数效应:增长极的作用成倍增大28.极化效应:增长级吸引要素、活动29.扩散效应:增长极输出要素、活动30.等级扩散: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按等级体系扩散31.溢出效应:增长极极化、扩散综合32.经济区:经济活动区域,关联组合的经济地域单元33.经济类型区:内部相似34.部门经济区:部门集聚35.综合经济区:相对完整36.产业机群:既竞争又合作公司、供应商、服务商、机构37.区域管制:对话、协调、合作补充市场和政府38.经济网络: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和交通网,组成点、线、面39.综合发展:部门、分工,自然、劳动力有效利用40.“劳动系数”:劳动费,吸引力41.经济效益:产出和投入比较42.生产布局:生产(工业、农业、交通)分布43.区域科学: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44.区域经济系统:经济活动有机组合45.新经济地理学派:克鲁格曼、藤田,区域经济学,一收益递增、二不完全竞争、三运输成本46.区域开发:利用资源、谋求增长、发展47.连锁效应:主导产业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旁侧关联效应48.支柱产业:总量比重高,不具备发展的优势49.潜导产业:规模较小、潜力大、前景广50.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组合51.集聚经济: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互补、共享52.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降低53.外部规模经济:不同的工厂、企业集聚54.区位经济:区位经济利益、经济合理性55.地区化经济:专业化分工56.交通网通达度:难易程57.交通网连接度:数量、贝塔指数58.城市化经济:各类经济配置,综合经济利益59.地区生产专业化: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60.区域经济合作:谋求利益,要素流动、组合61.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结构62.经济区:区内一致性和区外差异性63.经济区划:认识、分析、问题、规划、参考64.加速原理:市场微小增加、投资大幅增长65.经济地域综合体:专业化、辅助性66.区际经济联系: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67.空间相互作用: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68.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交往、依赖、关联、持续69.经济全球化:生产涉及全球70.梯度理论:经济、技术水平,逐步开发71.跨国公司的定义:多国公司72.区域:空间范围73.产业:部门各行业75.地域分工:专业化生产76.区位熵:专门化率77.地域生产综合体:专门化部门、辅助性部门、基础设施78.生产地域结构:形态,分布、组合、比例79.经济吸引范围:经济腹地80.经济影响区域:投资区位选择、市场分配、产品流通、技术转让、产业扩散81.经济圈:生产布局形式,内在联系产业配置圈82.经济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品联系生产综合体83.区域经济结构: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84.经济区划系统:分级85.经济结构:要素方式、比例86.部门经济区:部门对象87.经济中心:影响经济发展的城市或镇88.主导产业:组织、带动89.关联产业: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90.部门经济地理学: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91.基础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92.资源密集型产业:农业、采矿业93.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资料,钢铁工业、化学工业94.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食品95.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成本大,高新技术产业96.夕阳产业:市场增长缓慢、停止或者下降,产业增长率低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下降趋势97.朝阳产业:市场增长快,产业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98.需求收入弹性:103.扩散机制:集聚不经济、新发展、政府作用104.空间近邻效应:位置关系影响,距离衰减原理105.技术:能力106.技术创新:突破,新资源,新工艺,新方法,新思想107.区域创新网络:企业、科研、中介、行业、政府、个人108.区域经济增长:总量,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110.乘数原理:若干倍于投资115.经济特区:更开放、灵活的特殊政策116.国土规划: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117.资源地理学: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119.环境资源:空气、陆地、水、能量和生命系统120.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要素121.社会经济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122.人力资源:可供利用的人口123.自然资源经济评价:因地制宜124.信息资源:产生效益125.工业地理学:工业生产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129.据点式开发:发展极理论131.外延扩大再生产:追加投资和增加劳动力132.内涵扩大再生产:技术进步,革新工艺、改进设备、采用新材料、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133.工业生长极:生物物理学概念,集聚现象134.经济: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135.自然经济:生产为了本身需要138.商品经济:生产为了交换产品141.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总和142.生产资料: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145.社会分工: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150.经济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与人的关系151.经济体系:生产关系,或经济分类构成156.基本建设:固定资产162.单一经济:生产和出口一、二种原料或农产品,亚、非、拉163.国民经济管理: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政治和现代管理技术164.经济管理体制:国家组织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组织机构172.经济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73.原始农业:渔猎和采集,栽种植物,喂养牲畜,石器、木器174.传统农业:第二阶段,人力和畜力,手工工具和铁器,粪肥和绿肥,自然经济为主175.现代农业:第三阶段,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化肥、农药,现代科学技术180.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农、工、商联合企业,产、供、销结合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185.农业生产基地:以生产某种农产品为主,商品的农产品,连片的农业地域单元191.复种:一年重复种植192.复种指数:种植平均次数193.轮作:同一块地上按预定的顺序,轮换种植194.倒茬:199.本土化:法律法规、政治制度、文化氛围、消费者偏206. 工业体系:工业部门有机整体208.第四产业:从三次产业中分化出来的知识密集部门软件、光学纤维、激光、遗传工程221.劳动地域分工:227.补偿贸易:以商品进行全部或部分偿付。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2)
〔二〕事物相互引力和扩散方式的普遍性
三、点-轴开发模式
点-轴开发中的"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 "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 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线路等.线状基 础设施束经过的地带称为"轴带",简称"轴".分析和确定"点"及"轴"的位置与等级是 一件事关全局的工作.工作步骤通常是:
四、城市圈层扩展的周期波动性和方向性
城市圈层向外扩展往往表现出周期波动性的特征,这与经济增长 周期性波动现象密切相关.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城市工业投资增加,居民住宅、工业小区和道路建设大 规模展开,边缘区土地被征用,改变为工业、商业、文化、娱乐、城市住宅和基础 设施等建设用地,城市建成区规模迅速扩大.
点-轴系统结构
弓箭结构
第三节 圈层结构理论
一、理论发展 二、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 三、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四、城市圈层扩展的周期波动性和方向性0
一、理论发展
1、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的《农业圈》理论 〔1822、6〕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E.W.伯吉斯 的城市 地域空间结构〈同心圆〉法则〔1925〕;
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
〔一〕前工业化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比重小于10%,各地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较小.城镇发展速度慢,各自成为独立的中心状态.
〔二〕工业化初期阶段
城市开始形成,工业产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在10%—25%之间,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经 济增长速度差异扩大.
〔三〕工业化成熟阶段
快速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在25%—50%.核心区发展很快,核心 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
区域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cnmo
• 1、概念(a) • 区域( Region ):一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有: (b)
(l )界线有实有虚。 (2) 内部相对一致,区间差异明显。 (3)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 (4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地域 景观特征
人口分布
农业区 聚落规模较小,
域
以平房为主,周
围农田环绕,一
点状
• 交通运输
线状和网络状
• 城市和工业
面状
• 城一,线路较少, 城市区域狭小;
中期:交通交织成网,城市区域扩 大;
晚期:交通网络稠密,线路四通八 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活动2:
观察图1-9,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 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 的主要动力.
度和对外联系等。
3、区域的类型(a)
乡村 地域
城镇 地域
范围
产业结构特 点
作用
3、区域的类型(a)
乡村 地域
城镇 地域
范围 大
小
产业结构特 点 以农业生产 活动为主
以非农业生 产活动为主
作用
是城镇地域发 展的基础和依 托 对乡村地域产 生广泛和持续 的带动作用
4、空间分布形式: (a)
• 农业
派田园风光
工业区 聚落规模较大,
域
厂房林立,道路
纵横交错
城市区 建筑物高大密
域
集,人流车流不
息,经济活动繁
忙
产业活 对生态
动
环境的
影响
地域 景观特征
农业区 聚落规模较小,
域
以平房为主,周
围农田环绕,一
派田园风光
工业区 聚落规模较大,
域
地理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地理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地理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两个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地理空间布局,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繁荣。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趋势下,地理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且复杂。
首先,地理空间布局直接影响产业的分布。
不同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会对产业分布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天然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会导致资源型产业在某些地区集中,而缺乏资源的地区则可能转型发展其他产业。
同时,地理位置的优劣也会决定着产业的发展。
地理相邻和交通便利的地区通常更容易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带,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引发地理空间布局的变化。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的产业布局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受到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的影响,部分传统产业可能会面临衰退,而新兴产业则会迅速崛起。
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改变地区的经济地位和地位。
一些地区可能因为产业结构的失衡而陷入经济困境,而另一些地区则借助新兴产业的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并在地理空间上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
另外,地理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还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
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和空间规划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产业引导基金、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和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区域规划和空间布局来优化地理空间资源的配置,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理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在中国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是一个广袤辽阔的国家,地理差异明显。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多雨,适宜农业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水资源短缺,适宜工业和煤炭资源的开发。
在这种情况下,地理空间布局必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来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以适应资源的限制和环境的要求。
总之,地理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紧密相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和第二产业比重大
4、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利用书P7Biblioteka 动3进 行分析书P7活动1 :在下表的 4 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 化水平最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两个地区 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 对滞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 1、概念(a) ❖ 区域( Region ):一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有: (b)
(l )界线有实有虚。 (2) 内部相对一致,区间差异明显。 (3)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 (4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1.概念(a) 二、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 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a)
第一产业指农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 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指 工业和建筑 业
我国三次 产业的划 分
第三产业指除第 一、第二产业以 外的其他各业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地区: 第一产业比重大
(2)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 地区:
中期:交通交织成网,城市区域扩大;
晚期:交通网络稠密,线路四通八达,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活动2:
观察图1-9,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 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 的主要动力.
生产力是产业空间结构发展的原
动力。
v 书P7活动2:
v 书P7活动2:
三 、区域产业结构
❖ 1、概念及影响因素(a) :指三次产业及其 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
度和对外联系等。
3、区域的类型(a)
3、区域的类型(a)
4、空间分布形式: (a)
❖ 农业
点状
❖ 交通运输
线状和网络状
❖ 城市和工业
面状
❖ 城市群和工业区
岛状
书P4活动1参考答案:
早期: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城 市区域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