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是指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跨国交易。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古代中国借助陆路和海上贸易网络,与东亚、南亚、中亚、西亚和非洲等地进行贸易往来,实现了跨越大陆和海洋的贸易联系,促进了文化、科技和经济的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不断演变和发展,从单纯的生物和农产品交换,逐渐发展为现代化的多层次、多领域的复杂交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和改革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技术进步。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

中国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参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和签署,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全面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出口导向型。

多年来,中国以低成本劳动力和大规模制造业为基础,成为世界生产的工厂。

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特别是消费品、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机械设备。

中国出口的商品因价格低廉而具有竞争优势,这也导致中国形成了巨大的出口体系,对国内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首先,中国的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缺乏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产品,这导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其次,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争议。

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此外,中国的对外投资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投资风险、文化差异和安全隐患。

为应对这些挑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中国正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中国正在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主义在 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新中国成立,我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 在华的一切特权,实行了对外贸易统制,从 没收外贸中的官僚资本、建立国营对外贸易 企业以及改造私营进出口业务三个方面着手, 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体制。但其经 历了面对国际封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艰难时 期。
同时,北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 政策措施,确立了“利用外资,振兴实业”的经 济方针,并增开商埠,以开放促发展;鼓励进口 替代,发展出口贸易,积极争取关税自主,积极 争取收回租界、废除领事裁判权,提高了中国对 外经贸活动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方 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力,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开 拓了一定空间。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海上丝 绸之路的兴起
(二)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元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 的繁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1.唐代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
时期,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对外贸易成为中 外科技交流的媒介和桥梁。中国的纸及造纸 术,唐代发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术在域外更 广泛地传播。同时域外的物质文明如香菇等 农作物新品种也循陆海两路流入中国。
对外贸易额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持续的较快增
长,并基本上保持了进出口平衡,进出口总额从 1950年的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 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 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92%,两年内几乎增长了 近一倍,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比重 由1950年的0.91%上升到1957年的1.85%。新中 国取得了反封锁反禁运斗争的重大胜利,为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工农业生产力,活跃城乡 物资交流,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分析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分析

2.唐代海路贸易的兴起 ① 由于当时陆路交通因河西与西域战事而不得安宁, 加上丝绸之路沿途一些国家丝织业的发展,以及 长途跋涉、人畜辛苦载货有限、费用昂贵等局限 性,其重要地位逐渐让位于海上交通。至唐中后 期,海路交通已超越陆路交通,在中外交往中占 据主导地位。 ②唐代的造船和航海业在数量、质量、技术等方面 更有长足进步,直接促进了海路贸易的发展。 ③中唐以后,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和非洲, 南及东南亚各国主要沿海路来唐开展贸易往来。
汉代,丝绸的生产已高度发达,丝织工 场规模庞大,丝织工具进一步完善,技术更 加精湛。武帝在位期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 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东自中 国西汉的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新疆,越过 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南亚、西亚讫于地 中海东岸的一条横穿亚洲大陆的商路。
(二)早期海上丝绸之路
秦朝之前,南岭的番禺就已因聚积海外 珍奇而闻名全国。秦汉之际,从中国通往朝 鲜、日本的东海丝绸之路得以开辟。到了汉 代,中国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水平有了进一步 提高,海上活动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汉武 帝开辟了南海——印度洋航线,沟通了太平 洋和印度洋、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海上交 通,贸易往来正式形成。
2.宋代海路贸易的繁荣 宋代泉州港在南宋初已同广州港并驾 齐驱,南宋末已超越广州港,跃居全国第 宋朝政府还采取一系列促进措施,如遴选市舶官吏, 一大港。实行奖惩制度,积极招徕海外诸国前来贸易,扶植 港口的正常运营,聘用善于经营的外籍人员任市舶 宋人在造船、指南针、印刷术等方面 官吏,保护和关照海外客商等。人们将这些政策归 纳为“招诱奖进”的政策。 的成就直接为海路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有利 条件。 在“招诱奖进”政策的推动下,宋代 的海路贸易得到了蓬勃发展。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课件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课件
元朝时期,以大都为中心四面八方广设 驿站,构成了纵横交错、星罗棋布的交 通和信息网络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三、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衰落
(一)明朝朝贡贸易的兴衰 (二)清代的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朝贡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郑和下西洋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罪恶的鸦片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元代的对外贸易
元朝政府开辟南北航线,由江苏太仓浏河入海,往北经黄海、 渤海直达天津再转入大都
制订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和系统的海路贸易管理条例 成吉思汗及其后裔进行的三次大规模西征,元代的统制地域 往西已达黑海南北和波斯湾地区,不仅使中亚、西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亚和欧洲连接起来,而且开辟了一条从 漠北到欧洲的通道,从而形成了北穿南 俄、南贯波斯、东经中亚、西到欧洲的 经济流通大动脉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是一个海域辽阔的国家,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及5400个大小 岛屿
在秦汉之际,中国通往朝鲜、日本的东海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汉武帝时期派出远洋船队驶往印度洋,由此开辟了南海——印度洋
航线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唐朝政府贸易措施
(1)在西部广大地区设立完整的军政机构,以确保 丝绸之路的安全 (2)设立驿馆以利旅行 (3)征收陆路贸易税务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宋代同西亚的大食(今阿拉伯)和 东南亚的三佛齐以及高丽、日本等国贸 易尤为密切。
பைடு நூலகம்南宋末年,泉州港超越广州港,跃 居全国第一大港
港口增多,设置“市舶机构”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追溯至古代丝绸之路时期,这时中国已经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扩大,并在近代经历了几个显著的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面临列强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压迫。

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被外国占据,贸易方式不公平。

中国遭受着经济剥削和贫困的困境。

20世纪中叶,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后,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以加快国内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也开始迅速增长,中国的贸易伙伴不断增加,出口和进口都得到了增加。

21世纪初,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出口的产品也由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逐渐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这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升级和产业的升级。

中国还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贸协定,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

同时,中国还推动经济全球化,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总体而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从被动被压迫到积极主动开放的转变,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升级。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对外贸易的开放和合作,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调整需求结构:由外需转向内需 1、需要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 2、需要国内收入水平的提高 3、需要政府解除居民减少储蓄的后顾之忧教育, 养老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

我们对外贸易的未来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带动 力量 1、对外贸易每增长10%,对GDP的贡献是2.5%; 2、我国有13亿人口,有3亿农民需要走向工业和城市; 3、我们的出口有68%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所需要的基 本消费品。

如果从1978-2007年计算,中国改革开放30 年对外贸易增长了104倍,即从206亿增长 · 到21737亿美元。 到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已位居全球第二 位。 贸易收支改善:从1993年开始至今,保持 长达16年的贸易收支顺差; 在出口品中制成品占到75%以上; 中国的外汇储备到2010年 3月底已超过3万 亿美元!

限制商品的出口,增加进口,促平衡 1、外贸不平衡的必然性(德国、日本的历 史) 2、我们中国不平衡的特殊性(加工贸易) 3、对中国企业转型需要时间

调整出口结构
1、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高能耗、 高 污染,高资源消耗性产品 2、限制容易引起争端的产品出口 3、限制我国自己需要产品出口(焦碳, 稀土)
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对外贸易增长 图
三、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以前,
中国贸易额占国际贸易比重很小,中 国贸易增长缓慢。1913以前,受经济 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银价下跌大约 50%以上,因而中国实际汇率贬值, 利于出口。出口增长同时抑制了进口。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中国占国 际贸易份额很小但是贸易总额、人均贸 易额较前有所增加,并且增长速度快于 国际贸易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在国际贸 易中的地位有所上升。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一、对外贸易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定义:对外贸易是指国内居民与外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一种经济活动。

2.发展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始于古代,由丝绸之路发展为现代对外贸易系统。

中国对外贸易在开放政策下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和特点1.出口贸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电子设备、服装和家具等。

外贸出口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2.进口贸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进口主要以原材料和中高端产品为主,如石油、铁矿石、机械设备等。

进口对中国经济结构升级和消费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3.贸易伙伴: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

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东盟和日韩等国家和地区。

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1.外贸政策:中国实行一系列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包括贸易便利化、出口退税、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倡议等。

2.关税政策: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水平,鼓励进口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高水平开放。

3.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一些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需要采取一些贸易救济措施和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

四、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挑战1.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出口和进口的增长促进了国内生产和就业。

2.影响产业结构:依靠对外贸易,中国逐渐发展为制造业强国,但也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国内中高端产品不足等问题。

3.贸易不平衡: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仍然偏向出口,进口依赖度相对较低,导致对外贸易不平衡。

4.国际竞争:外部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在提高贸易竞争力和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上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5.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规则制定和,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

总之,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概念、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以及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对外贸易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化时期,即清朝(1644-1911)。

清朝时期,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政策注重于稳定对外贸易的进行,交易只能通过官方指定的中外商船和港口进行,这也是中国外贸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清朝时期,中国的外贸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海外帝国主义国家的贸易,二是对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

在海外帝国主义国家方面,中国主要以国家对外贸易的形式进行,即政府向外国商人出售中国商品,或从外国商人那里购买外国商品。

与此同时,清朝政府也规定了中国商人不得以非官方指定的港口进行贸易,也不得与外国商人贸易,尤其是对像英国这样的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其外贸政策更加严格。

对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主要以港口贸易和内河贸易为主,例如在几十个以历史上著名的“万马渡江”的港口经营贸易,例如在湄公河上的五湖四海等地经营贸易。

这些港口和内河港口的贸易,以中国时尚和历史珍品、砖瓦、竹纸、木材等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特殊的贸易,例如与日本的汉籍贸易,以及与朝鲜的特殊贸易,这些港口贸易对中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由于政治上的动荡和社会经济的落后。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与发展起源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与发展起源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与发展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伟大的古老文明之一,也是一个对
外贸易发展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外贸易在中国的历史上起源于2000多年
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以楚汉两地为代表的两大文明开始出现了强烈的对外
交往活动,鲁国以其丰富的物质资源吸引着外来的商人,楚国作为一个贸
易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的商业船只从江海两岸出发,把粮食、毛衣、植物
等货物运往亚洲和非洲各地,从而形成了一种初步的国际贸易格局。

随着中国根深蒂固的技术与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经历着宋、元、明、清等朝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开始得到更大的发展,货物从中国运往外国,
里耳犯、熊掌、藤条、三七等珍贵的国货都从远古时代,流传进入西方,
给那里的文化带来了无穷的灵感。

随着技术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这一贸易路线的开通使得中国的丝绸、陶器、茶叶、草药等商品走向世界,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外来商品和文化的传播。

古代中国经由丝绸之路与许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如罗马帝国、波斯、印度、东南亚等。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这种开放态度和广泛交流的传统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一段封闭的时期。

在清朝时期,中国实行了封闭政策,也就是所谓的闭关锁国政策,这导致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相对较少,局限于一些地方,如广州的广州贸易。

然而,在19世纪初,随着欧洲列强的侵略和中国领土的割让,中国的对外贸易被迫面临着重要的变革。

鸦片战争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及开放一些港口,包括上海、广州和福州等。

这些条约使得中国的贸易市场更加开放,西方国家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时期,中国的商品主要出口茶叶、丝绸、瓷器等,同时进口西方的机器、纺织品、化学品等。

20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遭遇了新的挑战。

在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实施了计划经济模式。

中国也在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经营,进出口和汇率等都由国家控制,贸易主要集中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

由于技术的落后和外部干扰因素,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较小,发展缓慢。

开放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

1978年,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开放了中国的贸易市场。

随着对外贸易的放开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鼓励,中国迅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中国开始大规模出口低成本的制成品,如纺织品、玩具、家电等,同时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和资本。

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Ch1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Ch1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匈奴衰弱西迁
丝路贸易
输出的商品:丝绸、漆器,铁具 输入的商品:西亚及大秦的纺织品,中亚、西亚的
马匹、奢侈品、珍禽异兽以及中亚、西亚的一些植 物品种 中外文化相互交融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海 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二)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元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 的起源与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五节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早期发展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1840~1894年) (二)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对外贸易 (1895~1911年) ( 三 ) 北 洋 政 府 时 期 的 对 外 贸 易 (1912~1927年) ( 四 ) 抗 战 前 后 的 中 国 对 外 贸 易 (1928~1945年)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1840~1894年) 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对外贸易 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 外国洋行及其对中国的垄断经营 中国对外贸易由顺差转向长期逆差 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中,鸦片始 终是最大宗的进口货物,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逐 步上升
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措施

“利用外资,振兴实业”:并增开商埠,以开放促发展
鼓励进口替代,发展出口贸易 积极争取关税自主,积极争取收回租界、废除领事裁判权, 提高了中国对外经贸活动的自主性
(四)抗战前后的中国对外贸易 (1928~1945年)
世界经济危机下各国列强在中国展开均势竞争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997,“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纲领
1998,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1,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02,“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
2003,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 出
2004,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 布
人均3.5万美元,俄(1.4亿)
百姓生活:高品位、舒适、有趣的生活
重点
高技术、新经济在拉动中的比例:从 <10%,到2015年的时候力争3035%
能源、原材料出口维持(不增加):原材 料出口占比90%下降为50%
第二波私有化:目前私有经济比重40%
大量固定资本的改造:18-20年折旧—— 8-10年
强国离开:德国依赖出口,弱国情况不好也会影 响它;拯救成本<撤出成本
欧元区往前走不情愿,但往后走更难、更危 险
面临大选,很难往前走,但必须往前走,在 事情更糟的时候,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有人认为高福利也能改——政治 改革(巴西金融危机中的改革造就了巴西的 今天)
欧洲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日本:长期的轻微 的衰退
些议题 建议从人文的角度选取,从历史观出发
中国对外开放历程 ——30年30件大事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9,设立经济特区 198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86,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
线提出 198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2004,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 2004,保护私有财产入宪 2005,农业税条例废止 200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



1979-199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达16.6%,高于全球8个百 分点;占全球进出口比重由0.78%上升到1995年的2.76%; 1980年突破300亿美元; 1981年400亿美元; 1984年500亿美元; 1988年1000亿美元; 1992年突破1500亿美元,达1655亿美元。 199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1957亿美元; 1994年突破2367亿美元,保持第11位,成为第一个突破出口1000亿 美元的发展中国家。 1995年为2809亿美元,继续保持第十一位。 199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899亿美元; 2000年突破4000亿美元; 2004年突破1.1万亿;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 国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4200亿美元 ;2006年17606.9亿美元; 2007年21738.3亿美元;2008年25616.3亿美元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 行对前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 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 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至1957年,生产资料进口比例已高达92%,其中机 械设备的比例达52。5% 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到1957年,重 工业产品占24。3%、轻工业产品占22。7%、农副产品 占53%,除了这些,还增加了许多工业产品的出口。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了重要的作用。
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1、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发展 2、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3、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4、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积极进展 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迅猛发展 6、加工贸易快速发展 7、沿海地区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基地 8、大经贸格局初步形成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商代中期,中国开始了与西北邻国的贸易,主要出口石器和青铜器,进口了西北亚地区的珍宝和贵金属。

随着周朝的崩溃和分裂,对外贸易的地理范围进一步扩大,产生了众多的商贸城市,如郑州、洛阳等。

当时的对外贸易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通过丝绸之路连接了中亚和欧洲等地。

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汉朝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了著名的南海海上丝绸之路。

汉朝的丝绸制造技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产品,大量的丝绸出口到东南亚、印度和罗马帝国等地。

此外,中国还进口了象牙、香料、金银等商品。

隋唐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和繁荣。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以海上贸易为主,形成了广泛的海上贸易网络。

唐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与东南亚、印度等地进行贸易,还向日本、朝鲜等地输出商品。

唐朝的丝绸出口不断增加,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此外,中国还向海外输出了茶叶、铁器、漆器等商品,进口了大量的珍宝、贵金属和香料。

宋朝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建立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

宋朝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广州等沿海城市进行,出口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进口了香料、贝壳、玛瑙等商品。

宋朝的对外贸易水平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贸易网络之一明朝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朝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成就。

明朝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明州(今天的宁波)等沿海城市进行,出口了丝绸、瓷器、茶叶、纺织品等商品,进口了大量的药材、香料、玻璃器皿等商品。

此外,明朝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外贸易政策,保护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起初的西北地区开始,逐渐扩大到中亚、欧洲、东南亚等地。

贸易方式也从陆上贸易逐渐转向海上贸易。

商品结构方面,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色的商品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导产品。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4:38:2 704:38: 2704:3 8Sunda y, December 13,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320.12. 1304:3 8:2704: 38:27D ecembe r 13, 2020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unday, December 13, 20201
3-Dec-2020.12.13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304:38:2713 December 202004:38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是一个海域辽阔的国家,有18000千 米的海岸线及5400个大小岛屿
在秦汉之际,中国通往朝鲜、日本的东 海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汉武帝时期派出远洋船队驶往印度洋, 由此开辟了南海——印度洋航线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唐朝政府贸易措施
(1)在西部广大地区设立完整的军 政机构,以确保丝绸之路的安全
(2)设立驿馆以利旅行 (3)征收陆路贸易税务
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宋代同西亚的大食(今阿拉伯)和 东南亚的三佛齐以及高丽、日本等国贸 易尤为密切。
南宋末年,泉州港超越广州港,跃 居全国第一大港
港口增多,设置“市舶机构”
元代的对外贸易
元朝政府开辟南北航线,由江苏太 仓浏河入海,往北经黄海、渤海直达天 津再转入大都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320. 12.13Sunday, December 13, 2020

2651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和调整

2651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和调整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和调整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其对外贸易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笔者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和调整。

第一部分: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中国处于西方国家的孤立状态,急需寻找新的贸易伙伴。

随着改革开放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进程,中国开始制定并实施对外贸易政策,以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并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

第二部分: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贸易自由化、市场准入、国际合作、贸易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旨在鼓励贸易自由化,加强国际合作,并建立有效的贸易和投资规则。

第三部分: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不断调整
随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不断调整。

在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把出口市场多元
化、提高技术含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以应对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第四部分: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繁荣。

结论
总之,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一个不断演变和调整的过程。

随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推动全球贸易和经济的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宋代同西亚的大食(今阿拉伯)和 东南亚的三佛齐以及高丽、日本等国贸 易尤为密切。 南宋末年,泉州港超越广州港,跃 居全国第一大港 港口增多,设置“市舶机构”
元代的对外贸易
元朝政府开辟南北航线,由江苏太 仓浏河入海,往北经黄海、渤海直达天 津再转入大都 制订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和系 统的海路贸易管理条例 成吉思汗及其后裔进行的三次大 规模西征,元代的统制地域往西已达黑 海南北和波斯湾地区,不仅使中亚、西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是一个海域辽阔的国家,有18000千 米的海岸线及5400个大小岛屿 在秦汉之际,中国通往朝鲜、日本的东 海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汉武帝时期派出远洋船队驶往印度洋, 由此开辟了南海——印度洋航线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唐朝政府贸易措施
(1)在西部广大地区设立完整的军 政机构,以确保丝绸之路的安全 (2)设立驿馆以利旅行 (3)征收陆路贸易税务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 展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早期发展 (一)陆路丝绸之路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三)早期中外经贸交往
(一)陆路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销远 西方 到了汉代,丝绸生产已高度发达 两汗时代,张骞出使西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丝绸之路最大的 威胁——匈奴已经衰弱西迁
亚和欧洲连接起来,而且开辟了一条从 漠北到欧洲的通道,从而形成了北穿南 俄、南贯波斯、东经中亚、西到欧洲的 经济流通大动脉
元朝时期,以大都为中心四面八方广设 驿站,构成了纵横交错、星罗棋布的交 通和信息网络
三、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衰落
(一)明朝朝贡贸易的兴衰 (二)清代的对外贸易
朝贡贸易
郑和下西洋
罪恶的鸦片贸易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 主义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 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