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燃烧与爆炸、可燃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防火防爆措施、消防知识
(2) 实际燃烧温度:可燃物燃烧的完全程度与可燃物在空 气中的浓度有关,燃烧放出的热量也会有一部分散失于周围 环境,燃烧产物实际达到的温度称为实际燃烧温度,也称火 焰温度。
实际燃烧温度不是固定的值,它受可燃物浓度和一系列 外界因素的影响。
单位时间内烧掉的液体质量来表示,叫做液体燃烧的质量速度; 另一种是以单位时间内烧掉液层的高度来表示,叫做液体燃烧的 直线速度。 影响因素: (1) 初温 (2) 含水量 (3) 容器 (4) 风速、风向
燃烧特性(5)
3 固体的燃烧速度 固体的燃烧速度一般小于可燃气体和液体的燃烧速度。
不同组成、不同结构的固体物质,燃烧速度有很大差别。 影响因素: (1)组成、结构 (2) 风向和风力 (3) 含水量 (4) 比表面积(表面积对体积的比值)
燃烧特性(1)
• 完全燃烧:
有机可燃气体燃烧,可燃气体分子中所含的碳全 部氧化成二氧化碳,氢全部氧化生成水,这样的过程 称为完全燃烧。
• 燃烧热:
燃烧热的数值是用热量计在常压下测得,是单位 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完全燃烧后冷却到18℃时所 放出的热量(kJ/kg,kJ/m3)。
燃烧特性(2)
燃烧温度: (1) 理论燃烧温度:是指可燃物与空气在绝热条件下完全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燃烧与 爆炸、可燃物质的火灾爆 炸危险性、防火防爆措施、
消防知识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燃烧与爆炸 ➢ 第二部分 可燃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 第三部分 防火防爆措施 ➢ 第四部分 消防知识
➢第一部分 燃烧与爆炸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质(气体、液体或固体)与助燃物(氧
或氧化剂)发生的伴有放热和发光的一种激烈的化学反 应。
燃烧与爆炸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燃烧与爆炸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一、背景介绍燃烧与爆炸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如何正确应对火灾和爆炸事件成为了每个员工必须掌握的消防安全知识。
为了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能力,本次培训将重点介绍燃烧与爆炸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二、培训内容1. 燃烧基础知识• 什么是燃烧?• 燃烧的要素有哪些?• 燃烧的四要素是什么?2. 爆炸基础知识• 什么是爆炸?• 爆炸的种类有哪些?• 爆炸的常见原因是什么?3. 火灾预防措施• 火灾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方法• 火灾报警器的使用• 灭火器的种类和正确使用方法4. 爆炸事故应急处理• 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 人员疏散和逃生通道• 爆炸事故后的处理方法三、培训形式本次培训将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际演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通过PPT讲解、现场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员工更好地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四、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使员工了解燃烧与爆炸的基本知识,掌握火灾预防和爆炸事故应急处理的方法,提高员工的自救逃生和火灾控制能力。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 时间:XX年XX月XX日上午9:00-12:00• 地点:公司会议室六、培训评估• 每位员工完成培训后需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方可取得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证书。
• 培训后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培训优化做准备。
七、培训师资本次培训将邀请公司消防专家进行授课,专业知识丰富,能够针对性地解答员工提出的问题。
八、总结燃烧与爆炸是极具危险性的事件,只有加强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能有效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的安全稳定。
特殊应用场合及扩展条款1. 化工厂生产车间• 在化工厂生产车间,由于化学物质的存在,火灾和爆炸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额外加强以下方面的培训内容:1.化学品的安全存放和处理方法,包括防止化学品泄漏和相容性测试等。
2.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化学品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及其应对措施。
消防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知识点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着火三角形):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这是无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氧气只是一种助燃剂,其它助燃剂发生的光和热也是燃烧,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
4、大部分燃烧的四个必要条件(着火四面体):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这是有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5、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按其状态,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
6、常见的引火源有:直接引火源,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间接引火源,高温,自燃引火源。
7、防火方法:控制可燃物质、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设置防火间距。
灭火方法: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8、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和爆炸。
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
自燃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按燃烧物形态,可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
9、气体燃烧所需温度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烧温度,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扩散燃烧比较稳定,火焰不运动,不会发生回火现象;预混燃烧速度快,不扩散,会发生回火现象。
10、液体燃烧不是液体本身燃烧,而是液体受热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汽的燃烧。
液体燃烧的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11、液态烃类燃烧时产生橘色火焰和黑烟;醇类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
12、含有水分、粘性较大原油、重油、沥青油等有扬沸现象(沸溢和喷溅),发生沸溢的时间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
13、固体燃烧方式有:表面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阴燃(熏烟燃烧)。
14、属于蒸发燃烧的有:樟脑、萘、松香、沥青、蜡烛、硫、磷、钾、钠等。
属于表面燃烧的有:木炭、焦炭、铁、铜等。
属于分解燃烧的有: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
属于阴燃的有:大量堆积的煤、纸张、稻草、锯末等。
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1.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声、光、热, 机械功等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叫做爆炸。爆炸做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系统内瞬间形成的高压气体或蒸气骤然膨胀。实质上爆炸是一种极为迅 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
2.爆炸的分类
根据引起爆炸的原因,爆炸可分为: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
2、燃烧的条件
【案例3-1】 2007年3月3日,某电机厂电扇车间油漆 工段长兼操作组长王某,同本班女油漆工周某上大夜班。 凌晨1时40分,王某将点香烟未灭的火柴梗扔在喷漆台 上,即刻引起喷漆台上易燃物体燃烧,给国家财产造成 巨大损失。 可燃物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能源 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化学 反应的物质(汽油、木材)。 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空气、氧气、 高锰酸钾等)。 着火源:能引起可燃物发生燃烧的热能源(明火、 电火花、化学热)。
3.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
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一般小于可燃气体和液体的燃烧速度。
不同组成、不同结构ຫໍສະໝຸດ 固体物质,燃烧速度有很大差别。 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也和燃烧时的风向和风力有关。
对于同种固体物质,燃烧速度还和固体物质含水量、比表面积 有关,固体物质的比表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
第二部分 爆 炸
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化工HSE与清洁生产》课程
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第一部分 燃烧
爆炸 化工原料及产品的火灾危险性 防火防爆技术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一部分 燃烧
一、燃烧及燃烧条件
1.燃烧
燃烧是物质间相互作用,同时有热和光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的三个特征。 燃烧反应一般速度快、放热较多,提高了燃烧产物的温度,引起 产物分子内电子的能级跃迁,放出各种波长的光。 一切燃烧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包含有氧化剂和还原剂,也就是助燃物和可 燃物。 要使可燃物和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必须具有点火能源。
燃烧与爆炸理论及分析.
目录燃烧与爆炸理论及分析 (2)1. 引言 (2)2. 可燃物的种类及热特性 (2)2.1 可燃物的种类 (2)2.2可燃物的热特性 (3)3. 燃烧理论 (6)3.1 燃烧的条件 (6)3.2 着火形式 (6)3.3 着火理论 (7)3.4灭火分析 (14)4. 爆炸理论 (18)4.1 爆炸种类及影响 (18)4.2 化学爆炸的条件 (21)4.3 防控技术 (23)5. 结论 (24)1燃烧与爆炸理论及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当前主要的燃烧及爆炸理论。
首先介绍了燃烧条件、着火形式以及具体的燃烧理论,然后对四种燃烧理论分别进行了灭火分析。
然后阐述了爆炸的种类、爆炸条件过程及防控技术。
最后对本文的内容作了总结,并且通过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燃烧理论;爆炸理论;防控技术。
1. 引言火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燃烧现象。
爆炸(化学)是一种快速的燃烧,为了科学合理地预防控制火灾及爆炸(化学),应当对燃烧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之间发生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要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需要提供一定的外加能量,反应的结果则会放出大量的热能。
燃烧前后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可以要据物质与能量守恒定律确定。
2. 可燃物的种类及热特性2.1 可燃物的种类可燃物是多种多样的。
按照形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氢气(H2)、一氧化碳(CO)等为常见的可燃气体,汽油、酒精等为常见的可燃液体,煤、高分子聚合物等为常见的可燃固体。
可燃物之所以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包含有一定的可燃元素。
主要是碳(C)、氢(H)、硫(S)、磷(P)等。
碳是大多数可燃物的主要可燃成分,它的多少基本上决定了可燃物发热量的大小。
碳的发热量为 3.35×107J/kg,氢的发热量为1.42×108J/kg,是碳的4 倍多。
了解可燃元素及由其构成的各类可燃化合物的燃烧特性可定量计算燃烧过程中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
有些元素发生燃烧后可以生成完全燃烧产物,也可生成不完全燃烧产物,不完全2燃烧产物还可进一步燃烧生成完全燃烧产物。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一、燃烧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同时伴有发光、发热激烈的氧化反应。
其特征是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铜与稀硝酸反应,虽然属于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但没有产生光和热,不能称它为燃烧;灯泡中灯丝通电后虽发光、发热,但不是氧化反应,也不能称它为燃烧。
如金属钠、赤热的铁在氯气中反应等,才能称为燃烧。
2、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可燃物质什么叫可燃物质?所有物质分为可燃物质、难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二类。
可燃物质是指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当点火源移开后能继续燃烧直至燃尽的物质;难燃物质为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当点火源移开后不能维持继续燃烧的物质;不可燃物质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被点燃的物质。
可燃物质是防火防爆的主要研究对象。
凡能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可称为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种类繁多,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
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生产中的中间体和产品很多都是可燃物质。
处于蒸气或其他微小分散状态的可燃物质和氧之间极易引发燃烧。
多数固体研磨成粉状或加热蒸发极易起火。
液体则显现出很大的不同。
有些液体在远低于室温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就能释放出危险量的易燃蒸气。
另外一些液体在略高于室温时才有较高的蒸气压,还有一些液体在相当高的温度才有较高的蒸气压。
很显然,液体释放出蒸气与空气形成易燃混合物的温度是其潜在危险的量度,这可以用闪点来表示,闪点愈低,愈危险。
排除潜在火险对于防火安全是重要的。
为此必须用密封的有排气管的罐盛装易燃液体,把易燃物料置于耐火建筑中。
应用或贮存中度或高度易燃液体时进行通风。
用爆炸或易燃蒸气指示器连续检测蒸气浓度。
(2)助燃物质什么叫助燃物质?凡是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
化学危险物品分类中的氧化剂类物质均为助燃物。
除此之外,助燃物还包括一些未列入化学危险物品的氧化剂如正常状态下的空气等,为了明确助燃物的种类,应首先了解列入危险物品的氧化剂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再了解未列入危险物品氧化剂类的助燃物有哪些种类。
消防安全之燃烧与爆炸基本知识
消防安全之燃烧与爆炸基本知识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它需要三个因素:燃料、氧气和能够引起反应的热能。
当这些因素都存在时,燃料会被氧化,释放出能量,形成火焰、烟雾和热量。
燃烧的过程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注意燃烧的基本知识。
首先是火源的概念。
火源是引起火灾的物质或者能源。
例如,明火、火柴、香烟、电器等都可能成为火源,因此必须注意使用和保管的安全。
其次是可燃物的定义。
可燃物是燃烧能够释放出能量的物质。
例如,纸张、木材、煤炭、油、气体、液体等都属于可燃物。
在使用或者保管这些物质时,要格外小心,避免发生意外。
另外,火势的等级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基本知识之一。
火灾的火势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代表着不同的火源和可燃物。
其中,A等级火是指可以用水灭火的固体火源,例如纸张、木头等;B等级火是指可以用灭火器灭火的液体和气体火源,例如油、汽油、天然气等;C等级火是指有电弧而引发的火灾;D等级火是指镁、钠等金属着火爆炸的火源。
在处理不同等级的火灾时,应该选择不同的灭火器和灭火方法,切勿采用不当的方式,以免引发更大的灾难。
最后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爆炸原理。
爆炸是指燃料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产生爆炸波。
爆炸的主要原因是混合气体浓度在可燃范围内爆炸,也就是说,当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可燃物质,一旦接触到火源或者电火花等,就会引发爆炸事件。
因此,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化学品的特性和使用规范,相应地装备防爆设备和安全设施,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燃烧和爆炸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重视。
了解火源、可燃物、火势等级、爆炸原理等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提高防火意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消防安全--燃烧与爆炸知识
4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含氧量 粉尘浓度 颗粒的尺寸
颗粒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
附也越多,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越 长,爆炸危险性越大。空气中含 水量越高、粉尘越小、引爆能量 越高。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 浓度范围扩大。有粉尘的环境中 存在可燃性气体时,会大大增加 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2007 年,浙江 省某女士坐的升降 椅发生物理爆炸, 椅面被炸穿,她的 裤子被炸了个大 洞,硬塑料、木 屑、密封圈等大量 碎片崩进她体内达 十几厘米。此类事 故并不鲜见。
爆炸的概念
化学爆炸: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
爆炸。如炸药的爆炸,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
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闪点 ——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同系物的闪点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其沸点升高
而升高。各组分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其闪点随沸程的增加而升高;低闪点液体和高闪 点液体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木材的闪点在260℃左右。
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固体的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方可 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燃烧方式分为:蒸发 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蒸发燃烧—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熔融后,类似于可燃液体蒸发成蒸汽而燃烧。如硫、 磷、沥青、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 分解燃烧—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分,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 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分解燃烧。如木材、纸张、棉、麻、毛巾、热固塑料、合成橡胶 等燃烧。 表面燃烧—蒸汽压非常小或难以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 包围物质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属于非均相燃烧,即表面燃烧。表面发红,而 无火焰,如木炭、焦炭等的燃烧。 阴燃—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会阴燃。如成捆堆放的 棉、麻等,随着阴燃的进行,热量聚集、温度升高,此时空气导入可能会转变为有焰燃烧。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及知识点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及知识点一、燃烧理论基础1.燃烧概念及特征: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含氧体)在一定条件下放出热、光以及大量的有害气体等物质,产生火焰、产生明亮或红外线的光亮、产生热、产生烟雾和气体等。
2.燃烧产物及其特点:燃烧产物主要有热、光、火焰、烟雾和气体等,其中烟雾和气体是有害的,会对人体以及环境造成危害。
3.燃烧过程及要素:燃烧过程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燃料、助燃剂和氧气。
燃料是产生热的物质,助燃剂是加速燃烧的物质,氧气是燃烧的供给气体。
4.燃烧反应方程式:燃烧反应方程式描述了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可以通过方程式来推算燃烧的产物以及释放的能量。
5.燃烧的传热方式:燃烧的传热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
辐射是指燃烧产生的热通过空气中的电磁波辐射传递;传导是指热通过物体固体材料内部的分子传递;对流是指热通过流体内部的对流传递。
二、燃烧过程和制止燃烧方法1.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包括燃烧启动、燃烧加速和燃烧自维持三个阶段。
燃烧启动是指燃料和氧气开始发生化学反应;燃烧加速是指燃料和氧气的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燃烧自维持是指燃料和氧气的化学反应维持在一定的速率,不再需要外界能量提供。
2.燃烧过程中的火焰结构:火焰由三个区域组成:燃料区、氧化区和冷却区。
燃料区是燃料、助燃剂和部分未反应的氧气混合的区域,发生燃烧反应;氧化区是氧气与燃料在火焰中反应的区域;冷却区是接近火焰外围的空气。
3.制止燃烧的方法:制止燃烧的方法主要有断燃剂、隔离、升温、窒息和抑制等。
断燃剂是指切断燃料与氧气接触的方法;隔离是指将燃料与氧气分开的方法;升温是指提高燃烧温度,使燃料燃烧困难;窒息是指排除氧气的方法;抑制是指使用抑制剂抑制火焰的方法。
三、爆炸理论基础1.爆炸概念及特征:爆炸是指可燃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短时间内快速氧化或分解,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释放的现象。
爆炸特征包括爆炸压力、爆炸温度和爆炸速度等。
燃烧与爆炸学第一章燃烧与爆炸的化学基础
1.2.4 燃烧反应速度方程
1.2
特别指出☞
燃
由于燃烧反应不严格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和阿累
烧 反 应
尼乌斯定律,
K0s (Kos
)
和
Es都不再具有直接的物
理意义,只是由试验得出的表观数据。
速
上述燃烧反应速度方程式是根据气态物质推到
度 理
出来的近似公式,不能用于液态和固态可燃物
论
的燃烧反应速度。
及
• 氮的氧化物
其
计 算
缺氧、窒息作用
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用
1.4.2 完全燃烧时的产物量计算
1.4
烟气量
燃 烧
VP VCO2 VSO2 VN2 VO2 VH2O
产 物
当α=1时,即理论烟气量
及 其
V V V V V 0,p
0,CO2
0,SO2
0,H 2O
1.1.6 爆炸发生的条件
1.1
燃
烧 与 爆 炸 的
高压
压力突变
物
• 爆炸体系和它周围的介 质之间发生急剧的压力
理 爆
突变
炸
• 构成爆炸的体系内存有高
本
压气体
质
• 由于爆炸瞬间生成的高温
和
高压气体或蒸汽的急剧膨 胀
条
件
1.1.6 爆炸发生的条件
1.1
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燃
烧 与 爆 炸
化学反应
放热性
活化能为Es;反应温度为Ts。
速度方程为:
Vs=K
0
s
C
x F
C
y ox
exp(-
Es RTs
)
化工安全 第二章-燃烧与爆炸
火源
(1)明火 在易燃液体装置附近,严禁明火。 为了防火安全,常常用隔墙的方法实现充分隔 离。隔墙一般推荐使用耐火建筑,即礴石或混凝土的 隔墙。 易燃液体在应用时需要采取限制措施。在加工 区,即使运输或贮存少量易燃液体,也要用安全罐盛 装。在火灾中,防止火焰扩散是绝对必要的。所有罐 都应该设置通往安全地的溢流管道,因而必须用拦液 堤容纳溢流的燃烧液体,否则火焰会大面积扩散,造 成人员或财产的更大损失。
固体燃烧有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 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 程;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成其组成部分, 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而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蒸气 着火燃烧。 可见,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都经历氧化分解、 着火、燃烧等阶段。
达到T自,可燃物质开始氧 初始阶段,加热的大 如继续加热,温度上升 T 氧′是开始出现火焰的 T燃为物质的燃烧温度。 化。由于温度较低,氧化速度 部分热量用于可燃物质 很快,达到T自,即使停止 温度,为实际测得的自燃 T自到T自′间的时间间隔称 不快,氧化产生的热量尚不足 的熔化或分解,温度上 加热,温度仍自行升高, 点。 为燃烧诱导期,在安全上 以抵消向外界的散热。此时若 升比较缓慢。 达到T自′就着火燃烧。 有一定实际意义。 T燃为物质的燃烧温度。 停止加热,不会引起燃烧。
第四节 爆炸及其特性
一、爆炸概述
爆炸是指物系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状态,并在 瞬间以对外作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在爆炸过程中,爆炸物质所含能量的快速释放,变为
对爆炸物质本身、爆炸产物及周围介质的压缩能或运动能。
物质爆炸时,大量能量极短的时间在有限体积内突然 释放并聚积,造成高温高压,对邻近介质形成急剧的压力
l00℃以下时,二者往往相同。在没有闪点数据的情况下, 也可以用着火点表征物质的火险。
爆炸性物质的燃烧与爆炸
5.3 炸药的有关知识
• 5.3.4炸药的燃烧转爆轰
• 研究炸药燃烧转爆轰的规律及特点,对于安全使用炸药及其制品具有 重要的实际意义。
• 在火炸药生产及处理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燃烧事故,若不及时扑救或扑 救方法不当,都有可能由燃烧转变成爆轰,使损失扩大。在销毁废炸药 时,有时使用销毁法,如果处理不当,炸药可能由燃烧转化成爆轰,从而造 成意外的事故。
100kPa下不能稳定燃烧,燃烧很容易转变为爆轰。在压力低于100kPa 时,起爆药的燃速与压力呈线性关系u=a+bp。 • 总之,一般起爆药的特征是,在低压下能进行稳定燃烧。例如,压制的雷 汞在p=0.4Pa的低压下,仍能稳定燃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炸药的有关知识
• 高压下易由燃烧转变为爆轰。 • 对于上述特点,叠氮化铅是个例外,它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进行稳定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炸药的有关知识
• 因此,销毁炸药时,要根据炸药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销毁方法,用燃烧法销 毁炸药及其制品时,要注意防止燃烧转变为爆轰,以确保销毁过程的安 全。
• 2.试验得到的凝聚炸药稳定燃烧的规律 • (1)压力对燃烧速度的影响 • 1)起爆药燃烧时,燃速与压力的关系 • 根据对雷汞等一些起爆药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起爆药在压力高于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炸药的有关知识
• 3.堆积尺寸对分解速度的影响 • 正如上面所分析的炸药是否会发生热分解向燃烧和爆轰的转变,取决
于炸药分解反应所释放的热量与向环境散失的热量能否达到平衡。炸 药堆积量越大,单位体积炸药与环境的散热面积就越小,这样越容易出 现热积累。因此,炸药堆积尺寸越大,越容易发生燃烧或爆轰。 • 由上可见,炸药在热分解过程中,若环境温度过高,或环境散热条件不好, 或炸药量太大,都会使炸药的热分解反应加速,而转变为燃烧或爆轰。 因此,储存炸药及其制品时,必须保证一定的温度、一定的尺寸及良好 的通风条件,以保证炸药及其制品的储存安全和质量。关于这部分内 容,我们在第6章中还将详细讨论。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和焊接与切割作业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二、爆炸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动的形式释放出大 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一)物理性爆炸与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由于物理变化引起的。如蒸汽 锅的爆炸。
化学性爆炸是由于物质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
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放出大量热量 和气体的现象。爆炸时的体积会突然增大47万 倍,在几万分之一秒内完成燃烧。化学反应的 高速度,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这是化学 性爆炸的三个基本要素。
发生化学性爆炸的物质,按其特性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炸(火)药;另一类是可燃物 质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二)爆炸极限
可燃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
范围内才能发生爆炸。可燃物质在混合物中发 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反之,则称 为爆炸上限。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范围, 称为爆炸极限。
三、焊接切割作业中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的原因
(1)焊接切割作业时火星、熔珠和铁渣四处飞 溅当作业环境中存在易燃、易爆物品或气体时, 就可能会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2)在高空焊接切割作业时,对火星所及的范 围内的易燃易爆物品未清理干净,工作人员在工 作过程中乱扔焊条头,作业结束后未认真检查是 否留有火种。 (3)气焊、气割的工作过程中未按规定的要求 放置乙炔发生器,工作前未按要求检查焊(割) 炬、橡胶管路和乙炔发生器的安全装置。
各种物质的燃烧的过程为:气化--蒸发--氧 化分解--自行着火--燃烧--放热。 2.燃烧的类型 (1)闪燃与闪点
可燃液体表面或容器内的蒸汽与空气混合
而形成混合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遇明火会 发生一闪即灭的瞬间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 叫闪燃。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的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
烧的过程及类型、物理性爆炸与化学 性爆炸、爆炸极限、化学性爆炸的必 要条件、爆炸性混合物的特性、焊接 切割作业中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 因等问题,希望大家掌握。
《化工安全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第三章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
二、爆炸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爆炸?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爆炸的分类 (1)按爆炸能量来源的不同分类 ①物理爆炸---是指由物理因素(如温度、体积、压力)变化而引起的爆 炸现象。例如蒸汽锅炉、压缩气 体、液化气体过压等引起的爆炸, 都属于物理爆炸。 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 物理爆炸后均不发生变化。
33
第六节 火灾及爆炸蔓延的控制 2、防爆泄压装置
(1)安全阀 :安全阀的功用,一是
泄压,即受压设备内部压力超
过正常压力时。
(2)爆破片 :也称防爆片、防爆膜。
爆破片通常设置在密闭的压力容 器或管道系统上.当设备内物料 发生异常.反应超过规定压力时 ,爆破片便自动破裂。
34
第六节 火灾及爆炸蔓延的控制
①原始温度 ;
②原始压力;
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大 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大
③惰性介质、杂物的影响;惰性介质越多爆炸极限范围越小 ,杂物就比较
复杂
④容器的尺寸; ⑤氧含量;
直径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小 越高爆炸范围越大(p32表3-6) 能量、热表面积、作用时间↑
15
⑥点火源;
爆炸的基础知识
4、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是粉尘粒子表面和氧作用的结果。当粉尘表面达到一定温 度时,由于热分解或干馏作用,粉尘表面会释放出可燃性气体,这些气体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发生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a、物理化学性质 (燃烧热越大的、越易带静电的 、粉尘所含的挥发分越大的) b、粉尘颗粒大小
在配料操作中可通过调节配料温度和配料糟的搅拌强度。 2、泄漏的控制、
为杜绝跑、冒、滴、漏,须加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和技术培训,稳定工艺操作,提高检修质量,保证设备完好率 ,降低泄漏率。案例:洛染公司爆炸事故 防止误操作。
燃烧与爆炸知识
燃烧与爆炸知识燃烧与爆炸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它们与能量的转化密切相关。
以下将从化学的角度,介绍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特征、防范措施等内容。
一、燃烧的概念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能和光能的过程,其本质是化学反应。
许多物质都可以燃烧,如燃料、木材、纸张、油漆等。
燃烧的产物一般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些其他的化合物。
二、燃烧的特征1. 需要氧气参与:燃烧必须有氧气的参与,否则无法进行。
2. 释放热能:燃烧产生的热量是由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因此燃烧可用于供热、发电等方面。
3. 形成新的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原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
4. 释放光能:燃烧还可以产生光能,形成火焰等光现象。
三、防范燃烧事故1. 保持房间通风:燃烧需要氧气,因此空气流通可以避免燃烧过程中氧气的过剩。
2.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电器设备可能存在短路、过热等故障,应定期检查,以避免发生电器引起的火灾。
3. 禁止明火:明火很容易引起火灾,因此应该禁止在易燃的场所使用明火,如油漆厂、化工厂等。
4. 储存易燃物品要注意:易燃物品应储存在通风良好、防火防爆的场所,避免与氧化剂、酸、碱等物质接触。
四、爆炸的概念爆炸是指能产生的高度压缩气体和高能热辐射的突然释放,通常伴随着声音、火焰、冲击波等表现形式。
爆炸是一种极端的燃烧现象,其能量密度远高于普通燃烧。
五、爆炸的特征1. 包含高能量:爆炸释放的能量很高,能够瞬间摧毁周围的物体,产生极强的冲击波。
2. 周围气流的急剧变化:爆炸的过程中,周围的气体非常快地扩散,产生大量的热能、声能等,形成爆炸波。
3. 爆炸波的形成:爆炸波会扩散到周围的物体,对其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爆炸波的作用范围与爆炸物质的性质和量有关。
六、防范爆炸事故1. 严格控制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存放、使用和运输。
避免产生爆炸的条件。
2. 在易燃易爆化学品储存场所要进行安全防护,包括防爆、隔热、通风等。
消防安全之燃烧与爆炸基本知识
消防安全之燃烧与爆炸基本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燃烧和爆炸是常见的安全隐患,对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消防安全管理中,掌握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一种物质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出热能和产生氧化物的过程。
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也是一种化学反应。
燃烧的基本要素包括燃料、氧气和引燃源。
当这些要素同时存在时,就可能引起燃烧事故。
燃烧的传播方式燃烧在空气中传播是由于其中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导致氧气和燃料之间发生进一步的反应。
燃烧的传播方式包括三种:对流传播、热辐射传播和导火线传播。
1.对流传播:对流传播是指热量自燃点向四周传递的传播方式。
在燃烧初期,火焰发出的热能会使空气变热,然后空气会向上升起,把温度较高的气体带到更远的地方进行燃烧。
2.热辐射传播:热辐射传播是由火焰所发出的热辐射能引起远离火源处的物体发生燃烧。
这种传播方式是通过辐射能把热量传递给周围物体,使物体升高到燃点,从而引起燃烧的传播。
3.导火线传播:导火线传播是通过导体(如电线、管道等)传递火源的燃烧。
这种传播方式是通过导体的热传导而实现的。
导体热传导使燃点能使物体升至燃点,从而引起燃烧的传播。
爆炸的定义爆炸是由于气体、粉尘、液体或固体爆炸性物质在点燃或其他方式激发下,产生大量的气体急剧体积增大而造成的一类事故。
爆炸是一种强烈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爆炸过程中,压力急剧上升,使产生爆炸的容器或设备瞬间破裂。
爆炸的危害爆炸灾害由于瞬间体积增大,导致产生巨大的压力波和冲击波,同时也伴随有火花、爆轰、高温烟尘等物体扩散,产生大面积破坏和伤害。
爆炸的危害因素包括热辐射、压力和空气振动。
爆炸可能会对设施和设备造成严重损坏,对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爆炸分类爆炸根据爆炸物质的性质和爆炸的能量等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的爆炸: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