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正式样本
预案编制过程说明模板
一、前言为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降低损失,提高应对能力,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编制过程说明。
本预案编制过程遵循以下原则:1. 遵循法律法规,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2. 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 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4. 动态调整,持续改进。
二、预案编制组织1. 成立预案编制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编制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预案编制的具体工作。
三、预案编制步骤1. 收集资料: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应急预案等资料,为预案编制提供依据。
2. 调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实地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特点、影响及应对措施。
3. 编制预案:根据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研究结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4. 拟定预案内容:a. 突发事件分类:明确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b. 突发事件分级:根据事件的影响程度,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
c. 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
d. 应急响应:针对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预警、先期处置、应急响应、救援、恢复重建等。
e. 保障措施:确保应急物资、装备、技术、资金等保障措施的落实。
f. 预案管理:明确预案的审批、发布、培训、演练、修订等管理工作。
5. 评审与修改: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6. 发布实施:经批准后,正式发布实施预案。
四、预案培训与演练1. 培训:对预案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预案管理与修订1. 预案管理:建立健全预案管理制度,确保预案的持续有效。
应急预案编制说明范本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4.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20)5. 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及实际工作经验三、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3.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原则4. 可操作性、实用性原则四、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职责: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单位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应急预案。
(2)组成: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和成员。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1)职责: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2)组成: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主任,相关工作人员担任成员。
3. 应急救援小组(1)职责:负责突发事件的具体救援工作,包括现场处置、人员疏散、物资保障等。
(2)组成:由各部门相关人员组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员。
六、应急响应程序1. 预警信息接收与报告(1)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分析预警信息,及时上报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根据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响应(1)应急救援小组根据应急预案,立即开展救援工作。
(2)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 应急处置(1)现场处置: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现场处置,包括人员疏散、伤员救治、设施抢修等。
(2)物资保障: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物资保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 应急结束(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消除,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应急预案编制的五个步骤及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的五个步骤及主要内容
第一步:确定编制需求
应急预案编制的第一步是确定编制的目的和需求。
此阶段应明确预案的覆盖范围、编制的部门和人员、预案的适用场景等。
这一步需要深入了解组织的业务特点、风险情况以及可能面临的灾害类型,以便为预案编制奠定基础。
第二步:风险评估和分析
在此阶段,应对组织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社会动荡等各种潜在威胁。
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分析,确定可能对组织运转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为后续预案编制提供实际依据。
第三步:制定预案框架
在第三步中,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包括预案的目标、原则、组织机构、
职责分工、应对措施、协作机制等内容。
预案框架应该简明扼要,突出关键信息,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启动应急响应。
第四步:编制预案内容
在这一步骤中,根据所确定的预案框架,编制详细的预案内容。
包括详细的行
动计划、应急资源准备、应急响应流程、信息通报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预案内容需要考虑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按照预案要求有序开展响应工作。
第五步:测试和更新
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组织需要定期进行测试和演练,以验
证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测试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和解决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
通过持续的修订和更新,确保应急预案始终保持有效和适应组织的需求。
以上便是应急预案编制的五个步骤及主要内容,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只有全
面地、系统地完成这些步骤,才能制定出真正适用于组织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一、应急预案编制程序1.确定编制需求: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应急管理需求,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组织编制小组: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明确负责人和成员,制定工作计划和分工。
3.收集资料和信息:对组织内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各类灾害事故案例、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应急管理标准等。
4.风险评估和分析:对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5.编写应急预案大纲:根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制定应急预案的编制大纲,明确预案的目标、原则、范围和内容架构。
6.编制预案内容:根据应急预案大纲,确定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应急组织机构、责任分工、预警和指挥体系、信息收集和发布、应急资源调配、应急处置措施等。
7.审核和修改:完成应急预案的初稿后,由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施性。
8.发布和推广:经审核和修改后,将应急预案进行正式发布,并将预案内容进行宣传推广,提高组织内外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9.定期更新和修订: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提升预案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二、应急预案主要内容1.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包括组织指挥部、各级应急组织、应急专家咨询组等。
2.灾害风险评估:对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3.预警和指挥体系:建立和完善应急预警和指挥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和评估、指挥调度、资源调配等环节。
4.应急资源调配:明确各类应急资源的来源和调配机制,包括人员、物资、设备、资金等,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5.应急预案与措施:根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应急响应级别、行动计划、队伍组建和训练等。
6.信息收集和发布:建立信息收集和发布的机制,及时掌握灾害事件的最新情况和发展趋势,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及主要内容
演练组织与实施
01
02
03
演练组织
成立演练组织机构,明确 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 定演练方案和计划。
演练实施
按照演练方案和计划,组 织人员进行演练,包括模 拟事故发生、应急处置、 救援等环节。
演练评估
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评估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演练效果评估与改进
效果评估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及主要内 容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应急预案编制概述 • 应急预案编制准备 • 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 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 应急预案更新与修订
01
应急预案编制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 事件或紧急情况,为迅速、有效 、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而预 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 ,应注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现场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04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评审组织与程序
成立评审小组
01
组建由相关领域专家、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小组
,对预案进行专业评审。
明确评审程序
02
制定详细的评审流程,包括预案提交、初步审查、现场评审、
更新周期与时机பைடு நூலகம்
定期更新
根据实际情况,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更新,一般至少每年更新一 次。
特殊情况及时更新
在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发生后,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 行修订和更新。
法律法规变化
应急预案应与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一旦法律法规 发生变化,应急预案也应及时更新。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一、编制背景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编制应急预案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
以下为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二、编制程序1. 组织筹备(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人员、员工代表组成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2)明确编制小组职责。
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调研与评估(1)收集资料。
收集国内外相关应急预案、突发事件案例、法律法规等资料,为编制工作提供依据。
(2)现场调研。
深入现场了解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风险等级、影响范围等。
(3)风险评估。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 编制内容(1)编制目的。
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如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等。
(2)适用范围。
明确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如单位内部、周边区域等。
(3)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包括应急指挥部、应急响应队伍、应急物资储备等。
(4)应急响应程序。
详细描述应急响应的步骤,包括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启动、应急处置、应急恢复等。
(5)应急保障措施。
制定应急保障措施,包括人员保障、物资保障、技术保障等。
(6)应急演练。
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审核与修订(1)内部审核。
编制小组对应急预案进行内部审核,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专家评审。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3)修订完善。
根据审核和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5. 发布与培训(1)发布。
经审核、评审和修订后,将应急预案正式发布。
(2)培训。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全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实施与监督(1)实施。
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2)监督。
定期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应急预案编制的五个步骤及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的五个步骤及主要内容在任何组织或机构中,应急预案的编制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帮助组织应对突发事件、降低损失,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的五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内容。
步骤一: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在这一步骤中,首先需要明确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和原因。
明确应急预案的目的有助于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目的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保障员工安全、减少财产损失、恢复生产等。
步骤二:收集资料和信息在这一步骤中,组织需要收集与应急预案相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包括组织结构、人员信息、设备信息、应急资源等。
这些信息能够为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
同时,也需要对组织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步骤三: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和内容在这一步骤中,应根据前两步收集到的信息,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和具体内容。
应急预案通常包括预案背景、预案目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演练计划、应急培训等内容。
确保应急预案的内容全面、详细、具体。
步骤四:审定和执行应急预案在这一步骤中,应急预案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定和批准,确保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旦应急预案获得批准,就需要全面实施和执行。
各个部门和人员需要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程序,并在实际应急情况下迅速行动。
步骤五:定期评估和修订应急预案在这一步骤中,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
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应急预案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确保其在应急情况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的建立,组织能够有效地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提高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保障组织和人员的安全和利益。
愿每个组织都能够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及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及主要内容汇报人:2023-11-25•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急预案实施要求目录•应急预案编制示例应急预案编制程序01CATALOGUE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组织领导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工作组的成员单位和职责。
工作要求制定编制计划,明确编制任务、时间安排、编制人员和经费保障等。
搜集资料,现场调研资料收集搜集与应急预案编制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和历史突发事件处置等资料。
现场调研对应急处置流程、资源分布、危险源和风险评估等情况进行现场调研。
应急预案文本编制将上述成果整理成应急预案文本。
应急资源统计现有应急资源,分析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和质量。
应急处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包括预警、响应、处置和恢复等环节。
危险源辨识识别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源。
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应急预案编制组织专家或工作组对应急预案进行内部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内部评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外部评审,吸纳专家意见。
外部评审根据内部和外部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修订完善将应急预案报请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发布,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备案。
发布与备案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主要内容02CATALOGUE预案目的明确预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所涉及的应急管理工作范围。
适用范围明确预案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期限,以及不适用的特殊情况。
工作原则明确应急管理工作遵循的原则,以及预案编制和实施的基本要求。
应急预案概述01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发生原因和危害程度,确定重点防范对象。
风险识别02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风险评估03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明确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和权限,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关系。
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职责和任务,以及与其他相关单位的协作关系。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参考附件:1、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一、应急预案编制程序1。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类别,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预案编制人员应由具备应急指挥、环境评估、环境生态恢复、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监测、消防、工程抢险、防化、环境风险评估等各方面专业的人员及专家组成。
1.2 基本情况调查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1.2。
1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经济性质隶属关系及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从业人数、地理位置(经纬度)、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凹地、河流的岸边等)、交通图、疏散路线图及其他情况说明.1。
2.2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调查(1)企业(或事业)单位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名称及日产量,主要生产原辅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最—1—大容量、贮存量和加工量,以及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
(2)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平面布置图,雨、清、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等。
(3)企业(或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的名称、日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对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及堆放地,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垃圾焚烧装置及危险废物处理场所等,还须明确纳污或收集范围及污染物主要来源。
(4)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的委托处理手续情况(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等)。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应急预案是针对突发事件和危机情况而制定的一套应对措施和行动计划,其编制程序及内容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一、编制程序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编制机构和责任人:由有关部门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机构和具体责任人,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预案编制工作的协调进行。
2. 建立编制组织:按照预案编制的需要,成立应急预案编制组织,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3. 调研和分析:组织专业力量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危机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其特点、影响和可能的应对方式。
4. 制定预案框架: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明确预案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基本原则。
5. 编制预案内容:根据预案框架,明确各工作组的任务和要求,编制预案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应急响应流程、资源调配、危险源评估、应急指挥系统等。
6. 内部审批和修改:完成初稿后,组织内部进行审批,各部门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7. 外部审批和发布:通过有关部门的外部审批,确保预案符合法律法规和各项指导性文件的要求,最终发布应急预案。
8. 培训和演练:预案编制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预案的实施和有效性。
二、主要内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机构:明确编制机构和责任人,设置各级应急指挥中心和工作组,明确各级指挥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2. 应急响应流程: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和级别,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应急启动、信息报告、调度指挥、资源调配、救援处置等。
3. 资源调配:明确各类应急资源的储备和调配机制,包括人员、物资、设备、资金等,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调动所需资源。
4. 危险源评估:对可能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类,制定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和灾害造成的损失。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一、引言应急预案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了减少损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先制定的应对措施和行动方案。
它是组织和协调各方资源,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个系统性和有序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编制机构:由相关部门或组织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机构,并明确负责人和编制组成员。
编制机构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
2. 信息搜集与分析:编制机构需收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包括历史数据、风险评估报告、政府政策文件等。
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全面了解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为编制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3. 制定预案框架: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和分析结果,编制机构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
预案框架应包括预案的范围、目标、原则、职责、组织架构和调度指挥机构等基本要素。
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根据预案框架,编制机构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事件报告、信息发布、资源调配、救援行动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责任划分。
5. 完善应急资源库:编制机构根据预案的需求,完善应急资源库。
这包括物资储备、医疗救援队伍、专业人员等各类资源的准备和储备。
6. 审核与演练:编制机构完成初稿后,需要邀请相关部门和组织的代表进行审核和意见反馈。
通过演练和实地考察,发现不足并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7. 审批和发布: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后,编制机构将应急预案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一旦获得批准,预案需及时发布和公开,以便相关单位和人员了解和熟悉。
8. 定期修订和更新:应急预案是一个动态的文件,随着社会环境和风险变化,需要定期修订和更新。
编制机构应跟踪研究最新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技术,并及时更新预案内容。
三、主要内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类: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进行定义和分类,将其按照性质、影响范围等进行划分,以便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模板范本
一、预案名称【单位名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 本单位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单位名称】在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对事件的预防、应对、处置和恢复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由【单位名称】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副指挥长:由【单位名称】分管负责人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
(3)成员:由【单位名称】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1)主任:由【单位名称】办公室负责人担任,负责日常协调和管理工作。
(2)副主任:由【单位名称】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
(3)成员:由【单位名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
3.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
(2)应急处置组:负责制定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3)信息保障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上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4)宣传报道组:负责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5)物资保障组:负责突发事件所需的物资保障工作。
五、预防与预警1. 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加强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
(3)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2. 预警信息(1)密切关注气象、地质、环保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
(2)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准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六、应急处置1.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
(2)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及时上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而制定的一套操作规程,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下面将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一、确定编制需求编制应急预案的第一步是确定编制的需求性和紧迫性。
通常情况下,有关部门或组织应根据所负责的涉及安全的领域,评估当前存在的威胁和风险,并通过调研和分析,确认编制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明确编制目标在确定了编制需求后,下一步是明确编制应急预案的目标和范围。
这需要明确应急预案所针对的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预案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指导后续的编制工作。
三、组织编制团队编制应急预案需要组织一支专业的编制团队,该团队应包括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
团队成员应了解本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能够全面分析和评估风险,并能够制定相应的措施。
四、开展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步骤,通过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进行评估,明确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评估应包括概率分析、影响分析和风险等级评定,以便更好地制定应对措施。
五、制定应对措施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制团队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些措施应具体明确,包括预防、应急处置和恢复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制定预案流程在制定具体措施的基础上,编制团队应制定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
流程应该清晰明了,包括相关部门或组织的职责和任务分工、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
七、定期演练和修订制定应急预案后,应组织定期的演练活动,以测试预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订。
预案应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管理与宣传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后,相关部门或组织应加强对预案的管理和宣传工作。
这包括制定预案的分发和推广机制,提供培训和教育资源,增强社会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以上便是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范文
一、引言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编制应急预案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以供参考。
二、编制方法1. 组织机构与人员(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组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明确编制工作组成员职责。
明确各成员在编制过程中的职责,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2. 资料收集(1)法律法规。
收集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企业现状。
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事故案例。
收集国内外相关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和教训。
(4)周边环境。
了解企业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
3. 风险评估(1)危险源识别。
识别企业内部和周边的危险源,如火灾、爆炸、中毒、泄漏等。
(2)风险分析。
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评估风险等级。
4. 应急预案编制(1)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2)应急组织机构。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组成单位、组成人员等。
(3)应急响应程序。
制定事故报告、应急响应、救援处置、恢复重建等程序。
(4)应急资源保障。
明确应急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的配置。
5. 预案评审与发布(1)内部评审。
组织相关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2)外部评审。
邀请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
(3)发布预案。
将评审通过的应急预案正式发布,通知全体员工。
6. 预案实施与演练(1)实施预案。
按照预案要求,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2)应急演练。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预案修订。
根据演练情况和企业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三、结语编制应急预案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以上方法,企业可以制定出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预案编制的内容和相关要求范本(三篇)
应急预案编制的内容和相关要求范本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可以分为____个步骤,即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和预案的实施。
1、组建编制队伍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在预案实际编制工作中往往会由编制组执笔,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
2、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1)法律法规分析分析国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如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与规程,应急管理规定等。
调研现有预案内容包括政府与本单位的预案,如疏散预案、消防预案、工厂停产关闭的规定、员工手册、危险品预案、安全评价程序、风险管理预案、资金投入方案、互助协议等。
(2)风险分析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①历史情况。
本单位及其他兄弟单位,所在社区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极端天气、交通事故、地震、飓风、龙卷风等。
②地理因素。
单位所处地理位置,如邻近洪水区域,地震断裂带和大坝;邻近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和运输企业;邻近重大交通干线和机场,邻近核电厂等。
③技术问题。
某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火灾、爆炸和危险品事故,安全系统失灵,通讯系统失灵,计算机系统失灵,电力故障,加热和冷却系统故障等。
④人的因素。
人的失误可能是因为下列原因造成的:培训不足,工作没有连续性,粗心大意,错误操作,疲劳等。
⑤物理因素。
考虑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危险工艺和副产品,易燃品的贮存,设备的布置,照明,紧急通道与出口,避难场所邻近区域等。
⑥管制因素。
彻底分析紧急情况,考虑如下情况的后果:出入禁区,电力故障,通讯电缆中断,燃气管道破裂;水害,烟害,结构受损,空气或水污染,爆炸,建筑物倒塌,化学品泄漏等。
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
一、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首先,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明确编制队伍、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确保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二、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历史事故案例、本单位基本情况、周边环境、应急资源等。
这些资料将为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重要依据。
三、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
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
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依据。
四、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评估内容包括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素质、应急演练效果等。
五、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1. 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明确各级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2. 预警及信息报告:建立健全预警机制,确保及时发现、报告突发事件。
3. 应急处置措施:针对不同类型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现场处置、应急转移、医疗救护等。
4. 应急保障措施:明确应急物资、应急资金、应急通信等保障措施,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5.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1. 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发布:评审通过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总之,应急预案编制是一个严谨、系统的过程,需要各部门、各环节的密切配合。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可以确保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①评审准备。②组织评审。③修改完善。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通过评审的应急预案,由生产经营单位主 要负责人签发实施。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资料收集 3.风险评估 4.应急资源调查 5.应急预案编制 6.桌面推演 7.应急预案评审 8.批准实施计划, 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预案编制工作 02 组中应邀请相关救援队伍以及周边相关企业、 单位或社区代表参加。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资料收集 3.风险评估 4.应急资源调查 5.应急预案编制 6.桌面推演 7.应急预案评审 8.批准实施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③上级单位、当地政府及周边企业可提供的应急资源;
④可协调使用的医疗、消防、专业抢险救援机构及其他社会化 5.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救援力量。
6.桌面推演
7.应急预案评审
8.批准实施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①依据事故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结果,结合本单位组 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及处置特点,合理确立本单位应急 预案体系; ②结合组织管理体 系及部门业务职能划分,科学设定本单 位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③依据事故可能的危害程度和区域范围,结合应急处置权 限及能力,清晰界定本单位的响应分级标准,制定相应层 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④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事故信息报告、响应分级与 启动、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方面的内容,落实与相关部 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
(2)评审内容
应急预案评审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全面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资料收集 3.风险评估 4.应急资源调查 5.应急预案编制
性、应急预案体系设计的针对性、应急组织体系的合理性、 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的科学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 急预案的衔接性。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应急预案编制程序1. 引言应急预案是组织机构在遭受突发事件或灾害时,为了保障人员、设备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应对措施和行动计划。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是在预案编制过程中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的规定。
本文档旨在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2. 编制程序2.1 前期准备在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预案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1 确定编制目标在开始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需要确定编制预案的目标和范围。
这包括明确应急预案所服务的对象,灾害类型和应对措施的等级。
2.1.2 组织编制小组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由各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确保综合性和专业性,以便对各种突发事件作出合理的应对和决策。
2.1.3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组织机构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组织机构的架构、人员分布、设备清单、场所平面图等。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编制出更具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2.1.4 制定时间表根据预案编制的工作量和时间,制定一个详细的时间表,确保编制过程能够按时进行和完成。
2.2 编制主体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主体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2.1 确定应急响应流程根据组织机构的具体情况和遇到的突发事件类型,制定应急响应流程。
包括事件发现、报告、评估、决策、行动和恢复等步骤。
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
2.2.2 制定应急预警机制根据组织机构所处的行业和环境,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
包括预警信号的发布、传达和响应等环节,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
2.2.3 确定人员职责和权限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个岗位的人员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采取的行动。
2.2.4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根据组织机构的资源情况,制定资源调配计划。
包括人员、设备、资金等资源的调配和分配,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与格式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与格式第一篇: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与格式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与格式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应急预案编制格式(1)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总则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奖惩附则1.总则有关内容 1.1编制目的简述为什么编制应急预案,预案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1.2编制依据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1.3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1.4应急预案体系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的构成情况。
1.5应急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所遵循的原则。
应突出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科学决策。
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本单位的概况如: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等情况。
2.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可根据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指挥、救援、技术支持、保障系统)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及人员,以结构图形式表示。
3.2指挥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组成及相应的职责。
根据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4.2预警行动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4.3信息报告与处置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5.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5.1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
应急预案编制流程
应急预案编制流程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对各种应急处理措施和应急资源的调度和利用进行规范的文件。
下面是一般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1.确定编制组织:根据企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规模,确定负责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组织机构,通常由安全生产、保卫、消防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
2.成立编制小组:根据需求确定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的人员构成,包括负责人、成员和协调人员。
负责人通常是企事业单位的安全负责人或管理者,成员包括相关部门和技术专家,协调人员负责与外部单位或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工作。
3.制定编制计划:编制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编制计划,包括编制周期、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计划要考虑各成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和时间安排。
4.开展调研和评估:编制小组成员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单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和分析。
5.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根据调研和评估结果,编制小组确定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包括预案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任务分工、应急资源等。
6.分工合作,编写具体内容:根据应急预案的框架,编制小组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负责编写不同部分的具体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分析、预警流程、预警响应、救援流程、资源调配等。
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7.内部审核和修改:编制小组完成初稿后,要进行内部审核,各成员对预案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审,修改不合理的地方,完善细节。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对预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8.报批和发布:通过内部审核后,将应急预案提交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部门对预案进行审核,如无问题,批准后发布并分发给各部门和人员。
同时,要定期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
9.组织培训和演练:发布预案后,编制小组要组织培训和演练,对各部门和人员进行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4595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正式样本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一、应急预案编制程序1.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类别,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
预案编制人员应由具备应急指挥、环境评估、环境生态恢复、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监测、消防、工程抢险、防化、环境风险评估等各方面专业的人员及专家组成。
1.2 基本情况调查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
1.2.1 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经济性质隶属关系及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从业人数、地理位置(经纬度)、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凹地、河流的岸边等)、交通图、疏散路线图及其他情况说明。
1.2.2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调查(1)企业(或事业)单位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名称及日产量,主要生产原辅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最大容量、贮存量和加工量,以及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
(2)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平面布置图,雨、清、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等。
(3)企业(或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的名称、日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对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及堆放地,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垃圾焚烧装置及危险废物处理场所等,还须明确纳污或收集范围及污染物主要来源。
(4)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的委托处理手续情况(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等)。
(5)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滴、漏”的防护措施、处置方式。
(6)企业(或事业)单位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的储存量,服役期限,库坝的建筑结构,坝堤及防渗安全情况。
1.2.3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情况(1)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5公里范围内人口集中居住区(居民点、社区、自然村等)和社会关注区(学校、医院、机关等)的名称、联系方式、人数;周边企业、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基本情况;给出上述环境敏感点与企业的距离和方位图。
(2)企业(或事业)单位产生污水排放去向,接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情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下水(或海水)执行的环境标准。
(3)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洋名称、所属水系、功能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情况,下风向空气质量功能区说明,区域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
(4)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地下水取水情况、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
(5)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距离,交通干线流量等。
(6)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路线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说明。
(7)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其他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置说明。
(8)如调查范围小于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波及的范围,应扩大范围,重新调查。
1.3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价企业(或事业)单位根据风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的状况,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的要求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存在的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应明确以下内容:(1)环境风险源识别。
对生产区域内所有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并以附件形式给出环境风险源分析评价过程,列表明确给出企业生产、加工、运输(厂内)、使用、贮存、处置等涉及危险物质的生产过程,以及其它公辅和环保工程所存在的环境风险源。
(2)最大可信事件预测结果。
明确环境风险源发生事件的概率,并说明事件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
(3)火灾、爆炸、泄漏等事件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最大数量、浓度及环境影响类别(大气、水环境或其他)。
(4)自然条件可能造成的污染事件的说明(汛期、地震、台风等)。
(5)突发环境事件产生污染物造成跨界(省、市、县等)环境影响的说明。
(6)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等如发生垮坝、溢坝、坝体缺口、渗漏时,对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或海洋及饮用水源取水口的环境安全分析。
(7)可能产生的各类污染对人、动植物等危害性说明。
(8)结合企业(或事业)单位环境风险源工艺控制、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紧急停车等系统,以及防火、防爆、防中毒等处理系统水平,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的持续时间、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含次生衍生)的排放速率和数量。
(9)根据污染物可能波及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预测不同环境保护目标可能出现污染物的浓度值,并确定保护目标级别。
(10)结合环境风险评估和敏感保护目标调查,通过模式计算,对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影响周边的环境(或健康)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并以附件形式给出本单位各环境事件的危害性说明。
1.4 环境应急能力评估在总体调查、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现有的突发环境事件预防措施、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明确进一步需求。
企业(或事业)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评估其现有的应急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或事业)单位依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包括通讯联络队、抢险抢修队、侦检抢修队、医疗救护队、应急消防队、治安队、物资供应队和环境应急监测队等专业救援队伍。
(2)应急救援设施(备)包括医疗救护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器材、消防设施、堵漏器材、储罐围堰、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交通工具等,尤其应明确企业(或事业)单位主体装置区和危险物质或危险废物储存区(含罐区)围堰设置情况,明确初期雨水收集池、环境应急池、消防水收集系统、备用调节水池、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的紧急切断设施及清、污、雨水管网的布设等配置情况。
(3)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设置情况,应急通信系统、电源、照明等。
(4)用于应急救援的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有条件的企业应备足、备齐,定置明确,保证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启用;物资储备能力不足的企业要明确调用单位的联系方式,且调用方便、迅速。
(5)各种保障制度(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日常环境监测制度、设备仪器检查与日常维护制度、培训制度、演练制度等)。
(6)企业(或事业)单位还应明确外部资源及能力,包括:地方政府预案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的要求等;该地区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的状况;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及能力;专家咨询系统;周边企业(或事业)单位互助的方式;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及设备(清单);应急救援信息咨询等。
根据有关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调用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应急救援人员或征用应急救援物资,并于事后给予相应补偿。
各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应积极予以配合。
1.5 应急预案编制在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的类型和影响范围,编制应急预案。
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方面预先做出具体安排。
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1.6 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与更新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
评审由企业(或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预案进行评审。
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
同时,明确实施的时间、抄送的部门、园区、企业等。
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内部因素(如企业改、扩建项目等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发布并及时备案。
1.7 应急预案的实施预案批准发布后,企业(或事业)单位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二、应急预案编制主要内容指南2.1 总则2.1.1 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2.1.2 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2.1.3 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级别。
2.1.4 应急预案体系说明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2.1.5 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2 基本情况主要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概况、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结果。
2.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主要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环境风险源识别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可能发生事件的后果和波及范围。
2.4 组织机构及职责2.4.1 组织体系依据企业的规模大小和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
企业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依据企业自身情况,车间可成立二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生产工段可成立三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尽可能以组织结构图的形式将构成单位或人员表示出来。
2.4.2 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2.4.2.1 指挥机构组成明确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环保、安全、设备等部门组成指挥部成员单位;车间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车间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和环境、安全与健康人员组成;生产工段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工段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和环境、安全与健康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