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艳词三首辨正(一)

合集下载

苏轼词赏析

苏轼词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词作鉴赏●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词作鉴赏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

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

他又以此比拟他“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

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

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

苏轼

苏轼

苏轼《雨中花慢》赏析嫩脸羞蛾,因甚化作行云,却返巫阳。

但有寒灯孤枕,皓月空床。

长记当初,乍谐云雨,便学鸾凤。

又岂料、正好三春桃李,一夜风霜。

丹青易画,无言无笑,看了漫结愁肠。

襟袖上,犹存残黛,渐减余香。

一自醉中忘了,奈何酒后思量。

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

关于这首词历来就有很多的争议,有人说不是苏轼所写,因为风格与苏轼婉约词疏朗而有诗意的艺术表现不一样,说这首词与另一首《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这两首词是联章的,而且写得是一段偷情之事,为两首艳词。

但我个人觉得这两首词没有必然的联系,至少这首《雨中花慢》(嫩脸羞蛾)不算艳情之作,完全可以孤立的解释此词,而且更认同是苏轼此词是为悼念朝云所作。

苏轼与侍妾朝云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可谓是一段佳话,他们的许多故事也广为流传。

在苏轼一贬再贬运势转下,难得再有起复之望的情况下,身边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苏轼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

苏轼对此深为感动,但因为王朝云在惠州时遇瘟疫,身体十分虚弱,在到惠州的第三个年头(即绍圣三年)便溘然长逝。

而苏轼这首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初秋,朝云病逝后不久,此词为悼念朝云之作合情合理。

现在看这首词的内容,上片第一句“嫩脸羞蛾,因甚化作行云,却返巫阳。

”“行云”返回“巫阳”,正是“襄王”永别“神女”寓意。

开头就说明嫩脸修娥的美人即朝云已与我永别了。

现在只有我一个老头子独自对着“寒灯孤馆,皓月空床”感到十分的凄凉,词人用了一系列的景物描写“寒灯”“孤馆”“空床”来表现爱人已去自己的孤独之感。

而由眼前的景象和自己的内心的孤独转而追忆其曾经与爱人共度过的“乍谐云雨,便学鸾凤”美好时光。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容易消逝,意外的发生总是让人措手不及“又岂料、正好三春桃李,一夜风霜”,自己的爱人才陪自己度过了三年的美好时光,便遭病亡故。

这里的“桃李”也暗示了朝云的美丽和她生命的脆弱,所以一经风霜便夭折。

下片“丹青易画,无言无笑,看了漫结愁肠”说明词人本想再现朝云的遗容,可是画毕竟是画,它是无生命的东西“无言无笑”与生前“敏而好义”朝云哪能相比呢。

《虞美人》苏轼词作鉴赏

《虞美人》苏轼词作鉴赏

《虞美人》苏轼词作鉴赏●虞美人苏轼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苏轼词作鉴赏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片写美人,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

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

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

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

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

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

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

上文已一再渲染悄无人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时似玉,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

以上写美人心态,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

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

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

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

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

唐李益诗云: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

苏轼“艳科词”一瞥

苏轼“艳科词”一瞥
整 与改 变 关 系 密 切 。 关 键 词 : 轼 ; 科 词 ; 本 概 貌 ; 用 动 因 苏 艳 基 创 中 图分 类 号 : 0 1 6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8 6 (0 6 0 — 0 0 0 10 — 6 62 0 )7 0 1— 5
在北 宋词 坛 上 ,苏轼 由于是 批评 “ 七 郎风 柳
出 )又 ( 沙微露 纤 掺玉 )又 ( 童西 迎 浮丘 伯 ) 、 碧 、 玉 、 又 ( 花 闲 院春 衫 薄 )又 ( 云 凝 汗 挥 珠 颗 )义 落 、 火 、 ( 翠鬟 斜 慢 云垂 耳 )又 ( 庭 风静 人 眠昼 )又( 、 柳 、 井 桐 双照 新妆 冷 )又 ( 花 飞暖 融 香 颊 )《 溪 沙 》 、 雪 ;浣 ( 渺 红妆 照 浅溪 )又 ( 粉 郎君 又 粉 奴 )又 ( 缥 、 傅 、 轻 汗微微 绣碧 纨 )又 ( 字娇 讹语 未成 )又 ( 、 道 、 桃李 溪 边驻 画轮 )又( 、 风压 轻 云贴 水 奴 )又 ( 画鸦 儿正 、 学 妙 年 )又 ( 袂 轻 风 不 破 尘 )又 ( 卷珠 帘 自上 、 入 、 风 钩 )《 歌子 》师 唱谁 家 曲 )又 ( 怕 蔷 薇 目 )又 ;南 ( 、 笑 、
短) 、又 ( 阳寻春去 )《 紫 ;江城 子 》 玉人 家在 凤凰 (
山)又( 、 十年生死两茫茫 )《 ;蝶恋花》 一颗樱桃樊 ( 素 口)《 ;减字木 兰花》 晚来风细 )又( ( 、 云鬟倾倒 ) 、 又 ( 琵琶绝意 )《 ;点绛唇 》 月转乌啼 )《 ( ;虞美人》
篇 目依 次排列如次 : 水龙吟》 楚山修竹如云 ) 《 ( ;
纤手 、 服饰 、 发式及其舞技 的精湛等。《 东坡乐府》 中的这 类“ 科 ” , 艳 词 大都 以 比喻 式 的描写 为 主 , 而

苏轼《浣溪沙》赏析阅读答案

苏轼《浣溪沙》赏析阅读答案

苏轼《浣溪沙》赏析阅读答案浣溪沙苏轼①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②。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③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④软⑤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写了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

②茜罗裙:红色的罗裙。

③赛神:也叫迎神赛会用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

④捣麨:炒干后捣成粉末。

⑤软:本字为“餪”,有“送食”之义。

1.两首词的上阕同是写农村的女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词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说“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简单细节,含蕴不尽,既写出了现实,又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①前首主要是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农村女子化妆后穿上红裙争着看太守的热闹欢快情景,表现了农村女子的青春活泼。

②后首主要主要是景物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农村女子雨后煮茧络丝的紧张忙碌情景,表现了农村女子的`勤劳淳朴。

2.①现实: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

“捋青捣麨软饥肠”,运用细节描写一位老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离朦胧的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碎之后做成干粮充饥的情景,表现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

②情感:期盼丰收,对农民处境的关切和同情。

“问言豆叶几时黄”运用反问,表达词人期盼豆类成熟(豆类生长期短,能缓解农村饥荒)期盼关甘霖之后的丰收的美好愿望,关切农民之心、爱民之意跃然纸上。

苏轼浣溪沙词五首赏析

苏轼浣溪沙词五首赏析

苏轼浣溪沙词五首赏析《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这五首词是苏轼田园词的开山之作,它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以诗的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田园诗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

填写田园词要有景,有事,有人这三个要素,将作者所见所闻所感赋予词中,充分表现农村田园风光。

(其一)内容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注释1.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簌簌,花朵飘落的样子。

2.缲(sāo)车:纺车。

缲,同“缫”,即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3.牛衣:蓑衣之类。

《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

"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

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4.欲:想要。

5.漫:随便。

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

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

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

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子的南北头响起缲车的吱呀声。

身着蓑衣的农民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高一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

高一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

高一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高一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接触到苏轼的词作。

本文将对苏轼的两首知名词作进行知识点的归纳。

第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以明月为主题,描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寻。

1. 形象描写:苏轼通过描绘月亮的形象,营造了诗词的氛围。

他用“彩缕”、“照纱窗”、“疑是地上霜”等形容词和动词,将明月的美丽和神秘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情感表达:词作以追问的方式呈现了主人公对明月的思念之情。

苏轼运用了疑问句和反问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凸显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和渴望。

同时,他借助明月,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3. 文化内涵:这首词旨在表达对完美理想生活的追求。

在当时,词人常常把明月作为理想的象征,希望可以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心声。

此外,这首词还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呼吁社会改变和进步。

第二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描述了苏轼在梦中与好友欢聚的情景,展示了友谊的价值和重要性。

1. 梦幻意境:苏轼通过对梦中情境的描绘,使词作具有梦幻般的情趣。

他以夜晚、寒冷的气氛为背景,通过构建友人相聚、吟诗作对的场景,营造了温馨、愉悦的氛围。

这种梦幻情境常常出现在苏轼的词作中,起到了美化现实、表达情感的作用。

2. 友谊的重要性:这首词通过描绘友人们的欢聚场景,表达了苏轼对友谊的珍视和赞美。

他用“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达了对好友身处险境的关切。

词作中传递出对友情的认同和珍惜,呼唤人们要真诚对待朋友关系,珍视友谊,共同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

3. 史诗式叙述:整首词以叙事方式展开,深入描绘了友人欢聚、创作诗对的情景。

苏轼通过将自己的经历放入词作中,赋予了词作一种历史感和史诗感,增强了词作的艺术美感和感染力。

在学习苏轼的词作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欣赏诗词的层面,还要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一则有关苏轼词学观的词话辨析

一则有关苏轼词学观的词话辨析

乎 ?坡 云 :‘ ” “ 消魂 当此 际 ’非 柳 词 句法 乎 ?秦 , ”
惭服。 已流传 , 然 不复可改矣。 又问别作何词。 秦 举“ 小楼连苑横 空, 下窥绣毂雕鞍骤”坡云 :十 。 “
三 个字 只说 得 一 个人 骑 马楼 前 过 。秦 问先 生近 ”
绣毂 , 又雕鞍 , 又骤 , 劳攘 。坡 亦有此词云 : 也 ”
Ju a o ayn o l n e t(oil c ne ) o r l f nagN r i y Sc i cs n N ma U v Se a
V 15 o . No 1 .0 Oc . 2 0 t,06

则 有 关 苏 轼 词 学 观 的 词 话 辨 析
孙 维 城
清王弈清《 历代词话》 引宋曾健《 高斋词话》 亦 ,
有 类似记 载 :
后 )俞文豹生卒不详 , 吹剑录》 , 其《 作于淳{ 年间 , 右 即
少游 自 会稽入都学柳 七作 词 。少游 日 :某 虽无学 , ” “ 亦不
如 是 。 东坡 云 : ‘ ” “ 消魂 当此 际 ’非柳 七 语 乎 ? , ”

7 0-
南 阳师范学 院学 报( 社会科学版 )
20 06年第 1 O期
程公 守会 稽 , 少游客 焉 , 馆之 蓬 莱 阁。 日, 一
席上有所悦 , 自尔眷眷 不能忘情, 因赋 长短 句,
实在有些牵强 ,消魂当此际” 学柳七作词”即主 “ 是“ , 要是学 习柳永俗词 的语 言 , 而不是学习柳永词的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他们所引论的只是曾健黄异所引的内容观点则是自己的具体发挥我们从中所得到的印象就只是苏轼对秦观有批评至于批评的内容那就见仁见智了曾健与黄界所引所认同的苏轼的这一词学观则被掩埋被忽略

苏轼《满庭芳·香叆雕盘》诗词赏析(1)

苏轼《满庭芳·香叆雕盘》诗词赏析(1)

苏轼《满庭芳·香叆雕盘》诗词赏析满庭芳·香叆雕盘宋代:苏轼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

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

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

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

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

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

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赏析词的上片,一开头先体现出堂宇的一片清凉明丽的夏日景象:雕盘中升腾缭绕着的霭霭烟香,堂上陈置着冬日储存的天然冰块,满屋清香扑鼻,又时感浑身清凉。

爽凉舒适的环境,为下文妙丽“红妆”的出场,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主人情重”的盛意,实行了渲染。

下面“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

”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歌女“啭春莺”的外貌美。

而“歌声罢”三句,则极写歌声的馀音回荡,显出灵动悄恍之美。

你看,当歌声停歇之后,人们才如梦初醒般看到月光已从静寂的屋檐下爬了进来,因为歌声太迷人了,听得也太专注了,所以忘记了时间的飞逝。

不但如此,那悠扬美妙的歌声馀音,似乎还在人们耳边飘荡回旋不止呢!这是暗用了《列子·汤问》“曹娥善歌”的故事寓意:“昔曹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

既去,而馀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词借此典故,夸张地表现了啭春莺的歌声极强的感染力,有如曹娥的“馀音绕梁”,给人以无限想象的馀地,说明歌女不但外貌美而其歌声更美。

下片转向了作者对绝代佳人的惊讶和赞叹。

“人间,何处有?”像啭春莺这样美貌而绝伦的歌手,人间无处去找那些司空见惯的女伶,实在是寻常。

“坐中狂客,恼乱愁肠”,作者不禁为之心绪缭乱,“狂”态百出,不知如何是好了。

蓦然间,“报道金钗坠也。

”歌女一声尖叫,作者的视线也立即随着她的手伸向地面去捡拾金钗——一只纤长细嫩的手臂煞时从舞袖中袒露出来:十指尖尖,如春笋初发,愈加可爱无比。

这个突发的小插曲,却骤然增添了歌女的另一层美丽,启示人们对她整体部位美的想象和思索,意味无穷。

于是,词情便顺利地转向了虚处的渲染和烘托:“亲曾见,全胜宋玉,想象赋《高唐》。

2021年古代情艳诗词赏析

2021年古代情艳诗词赏析

古代情艳诗词赏析欧阳光明(2021.03.07)--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懂的神韵历史不应该仅是王侯将相、政治经济、还应该有当时社会的百姓生活,不应该仅有圣人思想,还应该有草根思潮。

今天的中国人,一方面读不来那些粪草现代诗,另方面对美丽的古典诗词越来越陌生,中国古代诗词已经到了需要抢救的年代了。

特别是在那些怀古伤今、咏景励志的主流之外,还有反映人性之爱的诗词,今天就将近日收集的一些情诗词罗列如下,而且这些诗词都具有两面性,一则是精神层面的,一则又是身体层面的,雅俗之间,就在作者和读者的爱好了。

先奉上相对单纯的十首爱情诗词,不过,弟兄们,你们有多长时间没有记起、提起“单纯”这个词了?咱们先从《诗经》开始:《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可能是陶工所录得里巷歌谣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汉乐府诗集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五、《行行重行行》东汉无名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诗人轶事——精选推荐

诗人轶事——精选推荐

诗⼈轶事古代名诗⼈与艳词(转载)转⾃《安锦流年博客》转⾃《安锦流年博客……以前上学时在书本上学习苏轼,⽩居易,欧阳修的诗词,总感觉这三⼈过于正经,可事实上正相反。

其实他们是挺放荡的。

如唐代⼤诗⼈韩愈与明代著名⾸辅张居正据说就是因为晚年纵欲,在美⼈⾝上脱阳,因“马上风”⽽死。

苏轼在四⼗多岁时曾讲过,他驱散了⾃⼰的⼩妾,只留下了⼀个⼗三岁的王朝云,当时,王朝云已做苏东坡的⼩妾做了⼀段时间,所以,苏东坡收王朝云为⼩妾时,王朝云是⼗⼀虚岁,实际为⼗岁,⽽那时苏东坡已经四⼗多了,王朝云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与苏东坡的⼀段轶事。

⼀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有些什么?”有的侍妾答:“是⽂章。

”还有的侍妾说:“是见识。

” 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都是不合时宜。

”苏东坡闻⾔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另苏轼在密州任上时曾作⼀⾸《⾬中花慢》,写与侍妾朝云偷情时的情景: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

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

今夜何⼈,吹笙北岭,待⽉西厢。

空怅望处,⼀株红杏,斜倚低墙。

羞颜易变,傍⼈先觉,到处被著猜防。

谁信道,些⼉恩爱,⽆限凄凉。

好事若⽆间阻,幽欢却是寻常。

⼀般滋味,就中⾹美,除是偷尝。

苏轼的诗词⾮常著名,有趣的是他不⾃称为宋朝第⼀诗⼈或第⼀词⼈,⽽⾃称“三⼗年前,我是风流帅”,可见苏轼对于⾃⼰的风流⽐对⾃⼰的诗才更介意。

他⾝边曾有众多姬妾,也与很多歌妓舞伎有过风流韵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众姬散去,他⼜曾为王朝云写下《朝云诗》,其中有: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丹成逐我三⼭去,不作巫阳云⾬仙。

此时他年纪渐⽼,没能⼒常做“巫阳云⾬仙”了,不得以只得参禅炼丹,⽽其中思慕当年的“巫阳云⾬仙”的⼼情跃然纸上。

⽽且,苏轼不仅侍妾众多,且还喜嫖妓。

当时的⽂⼈喜欢⽤⽂字游戏将妓⼥的名字暗藏词句之中,苏轼就⼲过这样的事。

⼀次赴宴,席间有两个营妓郑容和⾼莹出牒,郑容求落籍,⾼莹求从良,在落牒后,苏轼滑稽的在牒后题词道:郑庄好容,容我尊前时坠帻。

【读诗会】王辉斌:苏轼艳科词一瞥

【读诗会】王辉斌:苏轼艳科词一瞥

【读诗会】王辉斌:苏轼艳科词一瞥苏轼艳科词一瞥在北宋词坛上,苏轼由于是批评“柳七郎风味”最力的一位词人,以至于对柳永《乐章集》中的某些“花间”词产生了明显的敌意,这从俞文豹《吹剑续录》载其问人“我词与柳词何如”?[1]即可窥其一斑。

更有甚者,苏轼则是当众训斥秦观的“却学柳七作词”及其词中的“柳七语”[2]。

凡此种种,均表明了以女性为描写对像的“艳科词”,在苏轼眼里是难以容忍与接受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苏轼一方面在反对与非难以柳永为代表的“艳科词”,一方面却于艺术实践中又从事着“艳科词”的创作,且其数量非在少许。

对于苏轼“艳科词”(或称为“情词”、“艳”词、“女性词”)的数量,研究者大都认识不一,如有认为近100首者,有认为在80首左右者,有认为在50—80首之间者,等等。

从我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东坡乐府》检核的情况来看,苏轼的“艳科词”至少应为60首左右。

其中,最具代表性者,即具有“柳七郎风味”的“艳科词”,为47首。

为便于讨论,兹将其篇目依次排列如次:《水龙呤》(楚山修竹如云);《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又(睡起画堂);《西江月》(闻道双衡凤带)、又(玉骨那愁瘴雾);《鹧鸪天》(笑撚红梅亸翠翘);《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南乡子》(寒天细凝肤)、又(冰雪透香肌);《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又(碧沙微露纤掺玉)、又(玉童西迎浮丘伯)、又(落花闲院春衫薄)、又(火云凝汗挥珠颗)、又(翠鬟斜慢云垂耳)、又(柳庭风静人眠昼)、又(井桐双照新妆冷)、又(雪花飞暖融香颊);《浣溪沙》(缥渺红妆照浅溪)、又(傅粉郎君又粉奴)、又(轻汗微微绣碧纨)、又(道字娇讹语未成)、又(桃李溪边驻画轮)、又(风压轻云贴水飞)、又(学画鸦儿正妙年)、又(入袂轻风不破尘)、又(风卷珠帘自上钩);《南歌子》(师唱谁家曲)、又(笑怕蔷薇罥)、又(绀绾双蟠髻)、又(琥珀装腰佩)、又(寸恨谁云短)、又(紫阳寻春去);《江城子》(玉人家在凤凰山)、又(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一颗樱桃樊素口);《减字木兰花》(晚来风细)、又(云鬟倾倒)、又(琵琶绝意);《点绛唇》(月转乌啼);《虞美人》(冰肌自是生来瘦);《双荷叶》(双溪月);《殢人娇》(满院桃花);《衷情》(小莲初上琵琶弦);《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荷花媚》(霞苞电荷碧)。

浅析苏轼咏物诗词的思想内涵

浅析苏轼咏物诗词的思想内涵

浅析苏轼咏物诗词的思想内涵咏物词并非创始于苏轼,花间词人就已开始尝试。

最早写咏物词的可能是牛峤,有《梦江南》二首分别咏双燕、咏鸳鸯:衔泥燕,飞到画堂前。

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惟有主人怜。

堪羡好姻缘。

(其一)红绣被,两两间鸳鸯。

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

全胜薄情郎。

(其二)咏鸳鸯这里借咏双燕鸳鸯表达痴情女子对“薄情郎”的相思哀怨,重在情态而不描摩物象,堪称“咏物而不滞于物”。

至北宋,开其先声者要算柳永和张先。

柳永有《木兰花》三首,分咏杏花、海棠、柳枝。

张先有《汉宫春》一首咏腊梅。

但当时的“热门儿弦歌”只是男女艳情、伤离怨别,柳永张先的咏物词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后来章质夫作了一首咏杨花的《水龙吟》词,引起了苏轼的重视,他和了一首,一时传唱,咏物词于是被词人们开始“发现”而重视了起来,大家一方面比较章、苏二词的优劣,一方面开始摹拟写作,咏物词的风气从此开始形成。

咏杨花苏东坡的咏物词以“咏杨花”为其代表作品,其实,他还有一些咏物词也是写得很好的,主要有《算子》(缺月挂疏桐)咏孤鸿,《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咏石榴,《洞仙歌》江南腊尽)咏柳,《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咏梅,《定风波》好睡慵开)咏红梅,如此等等。

唐玲玲先生指出:东坡咏物词共有三十多首,她进一步分析说:“苏轼咏物词内容是广泛的,诸如咏季候、海潮、月色、雪、凌霄花、红棉花、鸿雁、红梅、青桔、琴、茶、荷、海棠……等等,所写的物景,从草木、花卉、禽鸟、天象,无所不包,词境空灵蕴藉,表现了他的胸襟见识、感情兴趣,托意高远,是《东坡乐府》中的优秀之作。

”红梅比之柳永、张先,东坡以词咏物更具有明确的自觉性,这是他把诗文革新的精神引入词域的一种尝试,也是他“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的实践。

对于诗的咏物,苏轼是有其明确看法的。

这在他元祐3年12月6日写给儿子苏过的一段话里表述得非常清楚,他说:诗人有写物之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释】顴(pīng)姿:光润而美的样子。

端须:只该。

燕:通“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上片第三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异曲同工,都写出梅花的美丽与清高孤绝。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与人的互动。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苏轼:东坡三艳

苏轼:东坡三艳

苏轼:东坡三艳东坡三艳文/林语尘湖上女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傍晚时分临窗而坐,对面楼有人静静地吹着埙。

忽然就想起这一首词来。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一首旖旎的小词,有同样旖旎的故事:东坡悴钱塘日,忽刘贡父相访,因拉与同游西湖。

至湖心,有小舟翩然至前,一妇甚佳,见东坡,自叙曰:‘少年景慕高名,以至室中,无由得见。

今已嫁为民妻。

闻公游湖,不惮呈身以遂景慕之忱。

善弹筝,愿献一曲。

’曲未竟,飘然而去。

很有风致的女子。

已是绿叶成荫韶华将逝的年纪,那种清淡的绝尘之美却仿佛更胜少年。

临风的画船头,烟波浪影里,一身缟素抱琴而出,像夏末秋初冉冉开尽的莲花。

琴声里,她的小船飘然远去。

一曲终了,人已随着琴音消失在烟水斜阳、湖山之外。

错过了那样长久的等待,错过了最美的年纪,我早已嫁为人妻,韶华将尽。

但今天依然不顾一切,独自放舟十里西湖,要追上你,为你弹琴。

失去的都已经永远失去了,我也绝不再期待你我之间还会有什么故事可以继续。

——仅仅是为了给你弹一曲琴而已。

——为我景慕的苏学士弹琴,那是我少年时最美丽的梦想,纵然错过的光阴已成永不能渡的洪流,我也要在这么多年的遗憾之后,自己创造一个完满的终结。

我为你弹琴,安慰的是自己的心。

独立的,不痴缠、不挽留、不强求的恋慕,给苏东坡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奇异的女子,他清丽飘忽的词中,除了惘然,还有隐约的敬意。

因为那是如此随性的行止,不亏负自己的心意。

要圆梦,就不顾外界的声音,走自己的路去完成。

不止是爱情。

这一直是他所追求的性灵的自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也是如此吗?朝云苏轼对红颜薄命的原配夫人王弗深情刻骨。

他为她写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江城子》。

王弗是他一生中真正重视的人,这首词,有深沉的爱恋与悲哀。

苏轼词评

苏轼词评

苏轼词评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

余则以为不然。

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黄庭坚《跋东坡<醉翁操>》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世语》言:……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

——陈师道《后山诗话》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

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晁无咎东坡最善用事,既显而易读,又切当。

……贺人《洗儿词》云:“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坐;深愧无切,此事如何到得侬。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引《漫叟诗话》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云: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四二引《王直方诗话》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

……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己也。

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经为不可复加。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胡寅《向子湮酒边词序》本朝太平三百年,东章名家纷如也。

文忠苏公,文章妙天下,长短句特绪余耳,犹有与道德合者。

“缺月疏桐”一章,触兴于惊鸿,发乎情性也,收思于冷洲,归乎礼义也。

黄太史相多大以为非食烟火人语,余恐不食烟火之口所出,仅尘外语,于礼义遑计欤。

——曾丰《知稼翁词集序》镂玉雕琼,裁花剪叶,唐末词人非不美也,然粉泽之工,么累正气。

东坡虑其不幸而溺乎彼,故援而止之,惟恐不及。

其后之元佑诸公,嬉弄乐府,寓以诗人句法,无一毫浮靡之气,实自东坡发之也。

——汤衡《张紫微雅词序》苏明允不工于诗,欧阳永叔不工于赋,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短于散语,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才之难全也,岂前辈犹不免耶?——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

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苏轼写的婉约派的词

苏轼写的婉约派的词

苏轼写的婉约派的词
苏轼写的婉约派的词有以下几首:
1.《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4.《江城子·江景》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5.《洞仙歌·咏柳》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苏轼的诗鉴赏

苏轼的诗鉴赏

苏轼的诗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南歌子(三之一)的原文及赏析

南歌子(三之一)的原文及赏析

南歌子(三之一)的原文及赏析南歌子(三之一)的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歌子三之一原文及赏析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歌子三之一原文及赏析原文: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

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译文漏壶中的水渐渐滴尽了,星空变得黯然,银河淡淡地横在天上。

我从梦中醒来,可因昨夜醉酒,现在尚未完全清醒。

邻家公鸡的报晓声阵阵传人耳中,仿佛在催促我们起床,可我们两情缝络,万般不舍,是那样害怕天亮。

我迷惑这一切是真实的还是在梦中,可看看我的臂上,赫然留着她的胭脂和香粉的痕迹,余香袅袅;我的襟袖上尚有几点她滴落的泪痕,才知道这不是虚幻。

从窗户望出去,远处的水边有几点灯火闪烁,接着又隐约听到有行人在走动。

西边的天际,一钩残月和几颗寥落的晨星在相依相伴,闪着黔淡的光辉。

注释南歌子: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

此词有版本也题作“赠陶心儿”。

玉漏:即报更滴漏之声。

银潢(huáng):银河。

梦回:梦醒。

宿酒:隔夜之酒。

妆:指梳妆所施脂粉。

“臂上”句:此处指晨起别情。

三星:参星。

赏析:此词以清新优的格调和情致,描写情人晨起离别的情景。

起两句写别离的时间:黎明时分,夜漏将尽。

着“迢迢”二字,透出此夜时间之长。

银潢,即银河。

天亮前银河逐渐暗淡西斜,故说“淡淡横”。

两句写别前之景,都暗暗传出离人对长夜已尽、别离在即的特定时间的心理感受,虽是景语,但情致自出。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两句补叙,说明前两句所写的情景是梦回时所见所闻。

因为伤离惜别,夜来借酒遣愁。

清晨为邻鸡催醒时,宿酒尚未全醒,朦胧中听到漏声迢递、看到银河西斜,不免有“怕天明”之感。

“怕”字贯串整个上片,点醒伤离者的特殊心态。

离别的人最怕别时的到来,而邻鸡并不解离别者的心理,照旧天未明即啼鸣,这在离人听来,便不免觉得它叫得特别早,而带有催人起程之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艳词三首辨正(一)
在苏轼的词集里有许多婉约之作,它们表现了作者于花间尊前的儒雅风流品格。

其中《皂罗特髻》一首和《雨中花慢》二首是可以称为艳词的,而且在近年来颇有争议。

《皂罗特髻》被南宋以来各种版本的苏轼词集所收入,词云: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

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袖、满把真珠结。

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

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

一双子采菱拾翠,绣衾下、抱着俱香滑。

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

明代吴讷《百家词》和毛晋《宋名家词》本均题为“采菱拾翠”,乃两位女子的名字。

在苏轼的书简里留下了关于此词的一条线索。

他在黄州(湖北黄冈)《与朱康叔书》之十五有云: “所问菱、翠,至今虚位;云乃权发遣耳。

何足挂齿牙,呵呵!”(《东坡续集》卷四)朱康叔名寿昌,是古代著名的孝子,于熙宁元年(1068)开始寻母,得于同州(陕西大荔)。

熙宁三年(1070)苏轼与朱寿昌在京都相识,遂成密友。

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朱寿昌在邻近的鄂州(湖北武汉)任太守,对苏轼常常慰问和赈济,并时有书简往来。

宋代士大夫于朋友间谈说儿女私情时常用隐语。

苏轼于书简中提到的“菱、翠”即词中的“采菱拾翠”,“云”即朝云:她们都是苏轼的侍女。

“虚位”即空位之意,“发遣”有安排之意。

朱寿昌关心苏轼,因是密友,遂问及私人生活。

苏轼回答,采菱和拾翠尚是虚位,意未纳为妾,仅作侍女而已;朝云则已经作了安排,即收为侍妾了。

此书是元丰五年(1072)写的,时朝云约二十三岁,次年朝云为苏轼生了孩子;所以苏轼稍后《与蔡景繁书》云:“然云——蓝小袖者,近辄生一子,想闻之一拊掌也。

”(《东坡续集》卷五)这两封书信有助于我们理解《皂罗特髻》。

“皂罗特髻”是题,皂罗是黑色的质地轻软有网眼的丝织品,在宋代为歌女常着的衣服;特髻是双髻,或称为双螺髻,为古代少女发式。

皂罗特髻是身着丝罗,头梳双髻的歌女,借指采菱和拾翠。

词中的“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

千金买采菱拾翠”,是理解全词的关键。

“使君”本是汉代刺史之称,在宋代借称州郡长官,从《与朱康叔书》可知是特指鄂州太守朱寿昌。

“客”是指谪居黄州的苏轼。

此句是借采菱拾翠二女以赞朱寿昌深知罪谪的苏轼客居愁苦寂寞,所以不惜千金买得两位女子送以作家伎。

苏轼在词中赞美了采菱和拾翠的佳名、衣着、发式、肌体,以为这是只有在京都才能见到的时髦女子。

如果以为“苏轼受她们的主人请托,作这首词”(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03页),便不应有“称使君知客,千金买”之句,更不宜描述床笫之间的“绣衾下、抱着俱香滑”;而且从苏轼诸多代言或酬赠之作来看,均有题和序交待的,此词却没有。

或者以为“采菱、拾翠者,乃苏轼两小鬟也”,但“当时菱、翠位空人去”(刘崇德《敝帚集·苏轼编年考》,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208页),这是对“虚位”和“待到京寻觅”的误解。

今存最早最全的苏轼词集是南宋初年傅干的《注坡词》,其中误收了《无愁可解》,此词的序是苏轼写的,但词是陈慥作的;又误收了声诗《阳关曲》七绝三首和《瑞鹧鸪》七律一首。

《皂罗特髻》也属误收。

此词调不见于教坊曲名,亦无唐宋词人和后世词人使用。

清代初年词谱的编订者对它是怀疑的,如万树说:“叠用‘采菱拾翠’等凡七句,或此调格应如此,或系坡仙游戏为之,不可考也。

”(《词律》卷十二)因此它作为词调是可疑的。

词中的“采菱拾翠”重复使用,这属宋词中仅见的例子,有如唐人声诗《采莲子》中的“举桌”、“年少”,《竹枝》的“竹枝”、“女儿”等和声。

它应是朱寿昌问及私人生活,苏轼复书时信笔写下的杂言韵语,并非倚声而制的歌词,亦同苏轼在黄州的许多书简一样请朋友秘不示人的。

书简中谈到二女的同时提到“又传示秘诀,何以当此”,这秘诀当为房术;故苏轼特又于《皂罗特髻》内间接表示感谢之意。

此信笔之作,本不应公开,而且不是词体,竟被傅干等偶然编入词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