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一)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1、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1、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https://img.taocdn.com/s3/m/68482976b84ae45c3b358c7c.png)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3.运用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见教学重点)3.结构线索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学情分析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中职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
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b8d13daeb0717fd5360cdc3a.png)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尊严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尊严
★你如何理解法律权威和尊严?
★国家和公民个人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 权威?
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恶,即使是小恶也不 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 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 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 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 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所 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 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 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这句话值得让同学们知道并铭记在心。也让世人 铭记在心。
★中职生应如何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具体的、长期的、自觉的
树立远大理想,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方 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遵守校规校级,依靠法 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养 成遵纪守法 的好习惯
★怎样理解 “勿以恶小而 为之,勿以善 小而不为”这 句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律?你遵守纪律 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 ★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就没 有自由?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B、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C、纪律的作用
★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是什么?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制定了哪些纪律规则来保证我 们青少年学校与生活?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尊严
2、依法治国的要求:
有法可依__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制定各项法律; 有法必依—各级政府行政机关;
执法必严—各级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3c656b48ad02de80d4d84042.png)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尊严和权威
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 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和公民的行为均须以 法律为准绳。实行依法治国,必须维护社会主 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政府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 履行职责,形成职责权限明确、执法主体合 格、适用法律有据、救济渠道畅通、问责监 督有力的政府工作机制。 维护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要求司法机 关公正司法。司法权威是法制权威的重要体现。 要以公正树立权威。充分发挥司法的维护水平、 伸张正义职能。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实现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正义, 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普遍追求,是 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是人类 政治智慧的结晶。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 和基础,法制是对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我们要拥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法制 轨道上享受民主权利,依法做事,通过 发展民主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
公正正义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 尺度,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靠合理的规则和制 度来保障。建设法治国家,正是以法律上 的平等为基础,不断追求实质意义上的平 等,不断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加促使我 们成为爱党爱国的人,遵纪守法的人、关 心他人的人、刚正磊落的人。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违纪违法的 人常常受不良心理的驱动。避免违规,就 要注意克服侥幸、贪婪、忌妒、叛逆等诸 多不良心理。 良好行为受高尚道德支配,做遵纪守 法的人,就要涵养自己的道德,理性对待 规则,让规则常驻心中。
二、建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这张图片说 明的什么?
2、依法治国的基 本要求是什么?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 神,建设法治国家
6第六课第一课时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6第六课第一课时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43807dc5a5e9856a571260a4.png)
❖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 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 纪守法的好习惯
设疑激探 自主学习
1. 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 么纪律?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纪 律的作用是什么?
❖ 2.什么是纪律? ❖ 3.纪律和自由的关系是什么吗? ❖ 4.法律的特征有哪些?及其作用是什么?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 法治国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创景激趣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 ❖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区别 ❖ 2.情感目标
❖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 和价值观
点拨
纪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点拨
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具有强制性,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违反法律的,要法办。 纪律:由党政机关、团体、部队、企业、 学校内部制订,只要求所属人员遵守。 违反纪律的,要处分。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合作讨论 共同探究
镜头一:某中药厂电工徐某违反工厂《维修安全操 作规章》,在操作工小刘按正常程序对生产罐进 行检修时,擅自按下罐内搅拌机启动按钮,将正 在消毒的小刘搅成重伤,小刘经抢救无效死亡。 法院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之规定,以重大责 任事故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两年。
镜头一:某厂青年操作工王某,上班时间劳保穿戴 不规范,未扣纽扣,在对盘式过滤机辅料情况检 查时违反操作规程,未到操作平台上观察,而图 省事到导轨的危险区域观察,致使自己被翻盘滚 轮碾压身亡。
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的
点拨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40a393d2b9f3f90f76c61baf.png)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人的行为要受自然规律、社会规则方面的制约;认清纪律和法律的区别;认清在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危害;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2、增强规则意识、法治意识、遵纪守法的观念;拥护国家的依法治国方略。
3、现实生活中做到遵纪守法;调控自己的不良心理;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尊严。
教学重点难点:1、做遵纪守法的人。
2、法律和纪律的关系。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性道德,我们做好自己当好国家公民,不仅要有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法律部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二、增强规则意识(一)规则与秩序(5)1、老师宣布“从今天开始,凡是因上课说话被老师点名的扣平时成绩1分”。
让大家讨论:从这个规则的作用。
2、讨论缰绳的例子,说明缰绳的作用,课堂纪律的作用。
以缰绳和课堂纪律为规则和秩序的寓意,说明从而引出世间都有一定的秩序,规则一方面可以约束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保护自己权利的作用。
有规矩才成方圆。
规则、秩序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二)纪律与法律(5)通过学生理王某维权事件清案件事由,讨论问题。
从而让学生懂得纪律和法律具有惩罚性,违反纪律和法律都有危害,不可违,感到不公要维权。
列举自己知道的纪律和法律,归纳纪律和法律的异同。
见P66(三)做遵纪守法的人(10)通过学生探讨书本上的两个案例,并回答问题。
列举自己听到的不遵纪守法造成悲剧的例子。
说明在职业活动中不遵守规则的危害。
为了避免危害要遵纪守法。
通过阅读小波小甜事件,分析不遵纪守法的原因,是有不良心理。
阅读链接不良心理的表现,让他们了解不良心理的危害,从而引导他们克服不良心理。
三、建设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0)1、学生阅读山杠爷的故事,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当人们出现不自觉遵守村规的时候,他采取了那些行动?他的目的是什么,事情办好了吗?为了治理村庄,但是虽有好的动机但是违法处理事件,导致坏的结果。
第6课--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第6课--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7f2f48fce009581b6bd9eb7a.png)
治”和“法治”。 以中国为例,古代皇帝处理各项要务依据各项法律 如《唐律》、《汉律》、《清律》等,还有八议制 度规定了特殊的人犯法可以酌情减免。皇帝金口玉 言,一人做主,即为人治。 现阶段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 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即为法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 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 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 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 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 证件、证明文件的;
法律的作用
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具有调解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的作用
观看视频: 偷盗可耻.swf
资料: 我们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证明
,95%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违纪导致的。我国的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天有几
百人死于车祸,其中中小学生占10%。
购买野生动物放生亦属非法行为
2012年12月27日,华工大博士生朱 杰去阳西沙扒湾旅游时遇上野生动物 贩子,为免三只猫头鹰落入餐盘,他 和同伴花了300元将其买下。放生了 两只大的之后,昨日,朱杰将剩下的 一只小猫头鹰交给了广州市林业和园 林局。但该局工作人员表示,以任何 理由收购野生动物的行为都属于违法 行为,其实朱杰的做法已经触犯法律 。 林业部门表示,猫头鹰属国家二级保 护动物,买它会涉嫌犯“收购野生动 物”罪 要拯救野生动物,正确做法是向当地 林业部门举报
以下等式成立吗? 自由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_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_建设法治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d21d5b1f7cd184254b35351e.png)
4、国家强制力
2003年5月,某社区的3号楼发现一“非典”病人,
当 地政府依法对居住在3号楼的公民进行了隔离,但该楼某 些居民以宪法赋予了公民人身自由权为由,不愿配合。 讨论: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公民应该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的责 任。在特定的情况下接受”隔离“是公民的义务,作为 公 民应主动配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法律是通过规定权 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 对我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把依法治 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 对青少年的要求: 既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 又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个好 公民
第三单元
纪律 法律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宪
法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国家创制法律的 方式为两种:制定 与认可。这是法律 区别其他社会规范 如道德规范、宗教 规范、各种社会组 织规章、习惯礼仪 等的主要特点。
3、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权利实质上是获得利益的一种资格,义 务是一种满足利益实现的负担。 国家通过法律对利益的分配来达到调控 人们行为的目的,从而来规范整个社会的秩 序,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
比一比:同样是乘坐公交车,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
无人管理——规则意识的体现
日本神户轻轨车站,每35分钟就有一列班车驶入,而 车站从售票到进出站全部无 人管理,运行良好,秩序井 然,环境清洁。
3、从他律到自律
把遵守规则变成为人的内 在需要,一种本能,才能在没 有别人监管的情况下,自觉遵 守规则。
(三)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案例一:
阿珍中年守寡,含辛茹苦把女儿小英抚 养成人。小英成家后,阿珍又拖着病体为 她操劳家务,照看孙子。孙子长大后参加 了工作,小英却把母亲当成累赘,稍不如 意就破口大骂,母亲生病也不闻不问。老 人悲愤难忍,走上了悬梁自尽的绝路。小 英虐待母亲的行为激起了公愤。司法部门 经查实,以遗弃罪判处小英有期徒刑四年。 分析: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
第6课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6课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https://img.taocdn.com/s3/m/37592c260912a21614792950.png)
• 7、文化教育权利(既是权利,也是义
务)
• 8、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益受保护 • 9、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 保护
案情:
牛贵,平下村村民,国家的开放政策加 上他灵活的经营头脑为他赚下不少的财富。 05年牛贵染上赌博的恶习,经常召集一帮 人在家聚赌,村委多次上门劝阻,牛贵都 不理不睬的。某日,牛贵又在家聚赌,村 长报案了,警察以聚众赌博对牛贵实行15 天拘留处罚,牛贵不服,说:“家是我的 地方,钱是我自己赚的,警察凭什么拘留 我?”
三学生张仁龙因欠学校150元学费,高考参
加语文科目考试前被带队老师刘亮扣押了
准考证,张因此失去参考语文科的机会。
为此,张仁龙把文兴中学告上法 庭,要求学校赔偿精神损失费。
同学们,你认为张仁龙可以这样做 吗?
这位八岁 的小女孩因 为母亲患病 不得不缀学, 每天帮父亲 背菜到镇上 卖。
思考:法律具有什么特征呢?
看材料:
• 小五,1978年出生,五岁时父母因感情不 合离婚了,他随母亲生活,初中毕业后因家庭 困难不再升学,半年后光荣入伍,在部队小五 刻苦训练并立了三次功。1998年秋,小五退役 回到村里,不甘平凡的他利用在部队学习到的 知识和技术,通过自己的勤劳拼搏成为村里第 一位拥有百万资产的致富能人。04年,小五被 村民选为村长。05年春小五结婚了,06年秋, 他儿子出生了。小五一家三代四口人和谐幸福 地生活,他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爱护儿子, 07年五一节,他被评为市杰出青年代表。
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
何谓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 管理社会事务。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8f60ac340b4c2e3f57276384.png)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成都市西河职业中学校第一课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一、教学目标1.认知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情感拥护依法治国的方略,增强法治意识、崇尚民主、公正、平等。
3.运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维法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2.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在我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四个不可缺一的要素。
2.路易十四是法国国王(1643~1715年在位),1638年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5岁即位,亲政后采取了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专制统治,宣称“朕即国家”,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把法国绝对君主制度推到顶峰,在他统治后期,国库空虚,起义频繁,从此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朕即国家”意味着国王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这是人治的典型表现。
教师充分利用材料中包含的法治与人治的元素,根据材料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与人治根本的认识,哪种治国方略更好呢?如何才能做到依法治国呢?一、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板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做到时:1、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活动探究(相关链接)的自学思考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否完善?(网络犯罪法律体系的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学生举例说明上述相关法律已完善的地方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材料分析:<民告官胜诉的案例>体现依法执政的水平,参考案例附后。
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依法执政水平的看法。
3、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4、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司法公正。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https://img.taocdn.com/s3/m/6aad43edba0d4a7302763a59.png)
A
张某致害,应 当赔偿全部损 失;
B
双方都无过 错,应分担 责任;
C
儿童家长未 尽到监护责 任,应由其 承担损失 ;
D
应根据双方 经济情况分 担损失。
04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2、韩某9岁,其从事的民事活动中,做法不能得到法律确认的是
A
韩某继承其父 商品房一套, 价值100万元;
B
韩某将继承 其父的房屋 赠与希望小 学;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他们违反了 什么法律?
他违反了什 么法律?
04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守 法
从我
做起
04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法律知识竞赛:
• 第一轮(不定项选择题,答对1题得1分,答错不扣分)
1、张某患有间歇性癫痫病。一日张某骑车时突然犯病,将在路边玩耍的8岁儿童撞伤, 用去医疗费1200元。该案责任应如何承担。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你怎么看?
事故的责任由谁承担?为什么?
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做生活的掌控者
目录 CONTENTS
01 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02 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03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04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01
01
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纪 律
自 由
没有红灯的约束,哪有绿灯的畅行。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 河流如果没有河岸的约束,就会泛滥成灾。火车在铁轨的约束和保障下,才可以奔驰四方。
01
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01
工厂违规焊接引収大火
第六课__弘扬法治精神_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__弘扬法治精神_建设法治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bab85cc4360cba1aa811dadf.png)
理解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规则意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涵养道德,让规则常驻心中。
教学
重点
做遵纪守法的人。
教学
难点
纪律与法律的异同点。
教学
手段
案例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
学生:预习思考。
板书
设计
一、增强规则意识
1.规则与秩序
2.纪律与法律
(3)纪律与法律的关系
思考讨论:(1)本案中,港务处依据什么对王某作出停职检查的处理?(2)法院依据什么裁决这一劳动纠纷?(3)纪律与法律有什么异同?
3.做遵纪守法的人
(1)职业活动中不遵守规则的危害。
讨论: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是如何造成的?怎样才能避免?体会违反规则的危害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2)要克服违纪违法的不良心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中的镜头一、镜头二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王某和小刘的死亡,都是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自己或他人的违规操作而导致的,只有充分重视规则,自觉遵守规则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8页三组镜头及“链接·青少年常见的违规心理”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小结:人们可能图一时的利益、一时的自由而置规则于脑后,但造成的危害令人后悔莫及。人生是单程线,事故发生再后悔当初已无济于事。所以我们在行事之前一定要有按规则办事的意识,一定要有增强规则意识,做遵纪守法的人。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注意克服侥幸、贪婪、忌妒、叛逆等诸多不良心理,其次,就要涵养自己的道德,理性对待规则,让规则常驻心中。
学生回答:借助了尺子和圆规的同学画得要好些,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5页的镜头一、镜头二并提问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194d1405f78a6529647d53c1.png)
3、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2007年8月,山东某厂铝水外溢导致14人死亡、59人受 伤,事故原因为职工违章违纪、操作不当引发。下图是 事故发生后的车间惨状。
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证明,95%以上 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纪导致的。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 数约10万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60%以上。我国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天有几百人死 于车祸,其中中小学生占10%左右。
小明的日记
早晨出门,我坐上了开往学校的公共汽车,车上,我为 一位老人让了座。经过十字路口时,司机看见没什么车 ,冲红灯闯过路口,差点撞到了一位过马路的行人。 回到学校上课,有个同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下午, 全体同学到操场观看文化艺术节汇演,有几个同学几次 发出嘘声,我觉得他们真没礼貌。
下午放学的路上,我看见路边的下水道井盖又被人偷走 了,路人对此议论纷纷,指责那些偷盗公共设施的小偷 。 晚上看新闻,一个政府高官因贪污被判了死刑,父母拍 手称快。
第三单元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 国家公民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案例:偷药 案例中的主人公该偷药吗?为什么 从法律层面上讲,海因兹行为触犯了法律; 从道德层面讲,海因茨的偷盗行为并不能被认为是不道 德。 因此:法律神圣而不可侵犯
日常生活中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有: 道德 纪律、规章制度 法律
肌肉皮下注射操作流程: 服装、鞋帽整洁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洗手、戴口罩 备齐用物、铺无菌盏(无菌巾或无菌纱布) 查对注射卡、查对药物 锯安瓶,开瓶一次成功 抽液方法准确,不余、不漏、不污染 核对(七对) 解释、卧位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消毒皮肤范围方法正确 排气方法正确、不浪费药液、再一次核对 绷紧皮肤、进针角度、深度适宜 抽回血、注药速度适宜 迅速拔针,用干棉签按压进针点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b3d82d2543323968011c9246.png)
工伤是由于自己或他人的违规操作而导 致的。只有充分重视规则,自觉遵守规则, 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做遵纪守法的人
中国式交通跨栏
如何运用心理学矫正人的违法行为: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违纪违法的人常常受到不良心理的 驱动。避免违规就要注意克服这些诸多不良心理。
针对中国式交通跨栏,分析教材P68-69“三种 违规的心理原因”和“链接”,积极思考、讨 论并回答问题。
上述三种现象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 违反了什么规则? 遵纪守法的人? 避免这样的恶果 发生过类似现象? 需要克服什么心理?
克服诸多不良心理; 侥幸心理;忌妒心 交通规则; 涵养自己的道德,理 理;斗狠心 治安管理处罚法; 性对待规则,让规则 理; ……贪婪心理; 刑法。 常驻心中。 叛逆心理……
针对我班违 纪行为,结 合学校作息 时间表, 各小组进行 讨论和分析, 重新制定班 规。 (如何奖 惩?)
二、纪律与法律
大家分析一下,刚才所说的规则哪些属于 纪律,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法律?
纪律与法律
1、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是道德要求。 2、遵守校纪班规、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 律是属于纪律要求。 3、遵守宪法、遵守交通法规法属于法律要
知识联结——知识体系串串看
规则与秩序
法律意识 法治观念
(涵养道德)
增 强 规 则 意 识
纪律与法律
探讨式作业
中职学生小王的日记
早晨出门,我坐上了开往学校的公共汽车。车 上,我为一位老人让了座。经过十字路口时,司 机看见没什么车,冲红灯闯过路口,差点撞到了 一个过马路的行人。 回到学校上课,有个同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 下午,全校在操场观看文化艺术节汇演,有几个 同学几次发出嘘声,我觉得他们真没礼貌! 下午放学的路上,我看见路边的下水道井盖又 被人偷走了。路人对此议论纷纷,指责那些偷盗 公共设施的小偷。 晚上看新闻,一个政府高官因贪污被判了死刑, 父母拍手称快。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1)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1)](https://img.taocdn.com/s3/m/212fa00b52d380eb62946d5a.png)
如果道路上没有红绿灯 和斑马线;如果学校没 有校规,那我们会……
帅呆了~ ~
生活中,太多太多的“规矩”, 实在使我“烦恼”。你看:
早晨上学带校卡, 见了老师有礼貌, 课上不让睡会觉, 阅览室不能高声叫, 买饭必须要排队, 说话需要讲文明, 在家还要听父母, 一旦触犯国之法, 各种“规矩”数不清, 晚上按时要回家。 上课不能有迟到。 课下不让胡乱跑。 考场严禁带小抄。 打架斗殴更不让。 办事需要讲诚信。 走路还看红绿灯。 失足便酿千古恨。 使我天天不开心。
从省略号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活离不开法律
法律和纪律都是人们的行 为规,两者都 要求人们遵守, 但违纪不一定违法,而违法必 违纪,两者是有区别的。
法律具 有规范 人们行 为作用
法律具有 协调人与 人之间的 关系、解 决人与人 之间的纠 纷或矛盾 的作用。
法律具有 制裁犯罪 行为 , 保护公民 合法权益 的作用
警 察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全国人 大及其常委会)
军 队
所谓国家强制 力主要是指暴力, 即军队、警察、监 狱、法庭等。
警 察
法 庭
监 狱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在我国,法律对全 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 束力。任何人不论职位 高低、功劳大小,法律 面前一律平等。
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 院一审宣判: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 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四千元人民币。
高晓松一手 打造的包括 了老狼、叶 蓓、阿朵等, 曾经为刘欢、 那英、小柯、 黄磊、朴树、 零点乐队、 李宇春、林 依伦、曾轶 可等人写歌 或者担任制 作人。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 权利和义务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阅历列举:
《宪法》 《刑法》 《民法》 《婚姻法》 《物权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c22f3a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e.png)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精神,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配合执法机关执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课程内容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2.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始终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违反任何法律。
只有遵守法律法规,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4.我们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还应该树立法治观念,相信法律的力量,尊重法律的权威。
5.自觉遵守社会公德6.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7.维护社会秩序稳定8.我们应该积极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不参与任何可能破坏社会秩序的活动。
如果发现有人破坏社会秩序,我们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10.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益。
11.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12.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发现有人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我们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3.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14.我们应该积极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不参与任何可能损害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活动。
如果发现有人损害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我们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5.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16.我们应该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不泄露国家机密不参与任何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活动如果发现有人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我们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不参与任何有损国家形象的活动三、课程总结本课程通过对法治精神的培养和遵守法律法规的强调使我们对法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公民我们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到法治宣传活动中去配合执法机关执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并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3.运用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见教学重点)3.结构线索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中职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
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创境激趣】海因兹偷药救妻欧洲有个妇女身患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有一种药也许救得了她。
这种药是本城一名药剂师最近发现的一种镭剂。
该药造价昂贵,药剂师还以10 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
他花 200 美元买镭,而一小剂药却索价 2000美元。
这位身患绝症的妇女的丈夫叫海因兹,他向每个相识的人借钱,但它只能筹到大约 1000美元,只是药价的一半。
海因兹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并且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把要卖给他,或者允许他以后再付钱。
可是,这位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我要靠它来赚钱。
”海因兹绝望了,想闯进那人的药店,为妻子偷药。
海因兹该偷药吗?为什么?从道德层面讲,海因茨的偷盗行为并不能被认为是不道德从法律层面上讲,海因兹行为触犯了法律;但是,海因兹偷盗还是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神圣而不可侵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有哪些?道德纪律、规章、制度法律【创境激趣】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
(图片内容见课件)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引思明理】<设置问题>1.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么纪律?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应的纪律。
引导学生明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2.纪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何作用?纪律保证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引入学习的第一部分)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板书)(一)纪律的定义(板书)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看多媒体课件。
观察体味、思考<设置问题>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设置问题>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分学习)学生思考回答,并观看多媒体。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板书)<设置问题>请同学们分析漫画《他敢剪吗?》,大家说他敢剪吗?他为什么不敢剪?他不敢剪。
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
双方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
因此是“不敢剪”。
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
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由问题引入纪律和自由好比甲乙两方,它们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
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
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
真正的自由是在纪律许可范围内行使权利的自由。
纪律和自由的关系就如同火车和铁轨一样。
火车在铁轨约束和保障下,才可以奔驰四方;如果火车失去了铁轨的约束和保障,它就只能是一堆废铁。
人人都渴望享有自由,但如果离开纪律,自由也就无从谈起。
让学生开展讨论,充分理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三)纪律的作用(板书)观看多媒体:交通事故。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设置问题>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是什么?多媒体展示了交通事故,案例说明,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
社会成员不能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就无法保证所有人有序正常的生活,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纪律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设置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制定了哪些纪律规则来保证我们青少年学习与生活?(学生思考,引入下一部分学习)《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管理规定》遵守学校纪律是维护正常的教学和校园秩序的重要保证。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板书)观看多媒体:与青少年相关的部分法律1.法律的特征(板书)阅读教材案例,并思考。
<设置问题>某镇一小学 有几名学生无故退学。
经学校调查得知 这几名学生的家庭都有足够的条件供其子女上学,他们退学的原因是其家长让孩子外出做工挣钱。
学校领导先后多次上门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但学生家长仍然拒绝让孩子复学。
学校只好会同镇教育管理部门向人们法院起诉这几名学生家长。
法院依法责令每名学生家长督促孩子尽快返校。
几日后,这几名学生由家长亲自送回学校。
这几名家长剥夺了几名孩子的什么权利?违反了什么法律?教材案例分析:这几名家长剥夺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违反了《教育法》。
法律非常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
通过案例,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设置问题>法律的概念: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有什么特征?它和纪律有什么不同?(思考,不作答)观看多媒体,第一张图展示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是由全国人大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直接创制的法律。
此外,《民法通则》、《刑法》、《婚姻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这一系列的法律也都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
像这种国家制定法律是国家创制法律的形式之一。
国家创制法律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国家认可法律,即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
这就是法律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观看多媒体,展示的是一次公判大会。
<设置问题>根据图片,说说要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哪些因素在起保障作用?警察、军队、法庭、监狱等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起到保障作用,即国家强制力。
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说: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事实证明,依靠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总之,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这正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观看多媒体,展示医院、街道等制定的相关规定。
<设置问题>这些相关规定是针对什么人制定的?这些规定和法律有什么不同?医院制定的规则针对医生和患者,而街道制定的规则针对街道所管辖的范围人群。
使学生了解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显著特征。
观看多媒体,说明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归纳出法律的四个显著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板书)观看法律与纪律关系比较图,明确法律和纪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两者都要求人们遵守,但违纪不一定违法,而违法必违纪,两者是有区别的。
小明的日记早晨出门,我坐上了开往学校的公共汽车。
车上,我为一位老人让了座。
经过十字路口时,司机看见没什么车,冲红灯闯过路口,差点撞到了一个过马路的行人。
回到学校上课,有个同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
下午,全校在操场观看文化艺术节汇演,有几个同学几次发出嘘声,我觉得他们真没礼貌!下午放学的路上,我看见路边的下水道井盖又被人偷走了。
路人对此议论纷纷,指责那些偷盗公共设施的小偷。
晚上看新闻,一个政府高官因贪污被判了死刑,父母拍手称快道德纪律法律?根据《小明的日记》,请回答下面1-3题1.在《小明的日记中》体现道德规范的有A.在公车上为老人让座B.个别同学看文艺汇演发出嘘声;C.小偷偷井盖D.同学迟到2.《在小明的日记》中,体现了纪律的有A.政府高官贪污被判刑B.司机冲红灯C.同学迟到D.个别同学看文艺汇演发出嘘声3.《在小明的日记》中,体现了法律的有A.司机冲红灯B.小偷偷井盖C.政府高官贪污被判刑D.同学迟到未成年人去网吧:根据国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乐场所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按照该法律,网吧老板会怎么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一)在规定的营业时间以外营业的(二)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的(三)经营非网络游戏的(四)擅自停止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的(五)未悬挂《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的3.法律的作用(板书)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