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中国古代史考试卷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B.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公有制C.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国有制D.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土地集体所有制答案:A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
A. 郡县制B. 封建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A3. 唐朝时期,负责管理财政和税收的中央机构是()。
A. 太常寺B. 太仆寺C. 户部D. 礼部答案:C4. 明朝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主要针对的是()。
A. 蒙古B. 日本C. 西方列强D. 东南亚各国答案:B5. 清朝末年,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是()。
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辛亥革命的失败C. 清朝的腐败统治D. 列强的侵略答案:A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是()。
A. 八路军B. 新四军C. 东北抗日联军D. 国民革命军答案:A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C. 人民万岁D.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答案:A9.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
A. 土地改革B. 农业合作化C. 人民公社化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 建立经济特区B. 实行市场经济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实施西部大开发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是“________”。
答案:和亲2.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开元盛世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宣扬国威4. 清朝康熙年间,实行的对外政策是“________”。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B.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国有制C.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公有制D.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国有制并存答案:C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世袭制答案:A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是唐朝时期创立的B. 科举制度是宋朝时期创立的C. 科举制度是明朝时期创立的D. 科举制度是清朝时期创立的答案:A4.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B.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答案:D5. 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D. “新文化运动”主张白话文运动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以农业为主B. 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以手工业为主C. 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以商业为主D. 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答案:AD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是1911年发生的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 “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封建制度答案:ABC3.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C. “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D. “抗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胜利告终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①工商业市镇在全国大量出现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2.下图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A.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了西北地区C.中国农业开始了铁犁牛耕的生产模式D.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3.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有()①集市交易中的商品种类繁多②在乡村出现定期的集市③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④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史学家胡三省(1230—1302年)在注《资治通鉴》时感叹道:“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此段材料反映了()A.少数民族内迁冲击了中原固有的统治秩序B.隋朝以后少数民族人才辈出C.民族融合的加强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D.中国经济政治中心转移至黄河中下游5.隋唐时期,“天下之盛,扬为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宋元时期,“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主题是()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B.江浙逐渐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长江三角洲城市快速发展D.江浙人民的美好生活6.飞钱又称“便换”,既不会“飞”,也不是“钱”。
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
卷01 中国古代史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解析版)
卷01·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的政治(2022年全国乙卷)1.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
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
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重点阐释了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通判的设置起到了协理政事、审核把关、权力监督及制衡等作用,有助于行政程序规范化和流程化、弥补知州(知府)不足之处、避免出现重大失误以及防止权力的滥用、误用,因此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地方行政,A项正确;“干政”是指干预朝政(中央权力),题干信息说的是地方,此外任知州的一般是文官,武官担任较少,说通判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武人,显得多此一举,B排除;通判一般都是文官,且相互制约,不能提升军事能力,排除C项﹔通判与知州一起行使州府权力,州府总体权力未变,只是分散了,削弱的不是州府,而是知州,排除D项。
故选A 项。
(2022年全国甲卷)2.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
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可得出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削弱了皇子的权力与势力,是加强专制的体现。
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针对藩镇,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故选C项。
(2021年全国乙卷)3.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人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农业圣人?a) 孔子b) 伏羲c) 志人d) 齐物答案:b) 伏羲2.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以下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国力最为强盛?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答案:b) 唐玄宗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史开始?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九一八事变d) 文化大革命答案:a) 辛亥革命4.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次重要战争,其中以下哪个事件导致了正式的全面抗战爆发?a) 卢沟桥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南京大屠杀d) 东北地区投降答案:b) 九一八事变二、填空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是______年。
答案:1949年2.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年。
答案:1919年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答案:指南针4. 首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回了被租借给______的山东省。
答案:德国三、解答题1. 请简要阐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结束。
它奠定了中华民国的基础,并为后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提供了条件。
辛亥革命的成功启示了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意识,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请解释“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答案: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毁灭性影响的政治运动。
它导致了极端的政治混乱、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以及文化和教育体系的破坏。
数以百万计的知识分子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受到迫害,中国社会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不稳定中。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历史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留下了长期的伤痕。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主要是为了()A. 选拔军事人才B. 选拔技术人才C. 选拔政治人才D. 选拔商业人才答案: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2.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不包括______。
答案:废除科举制度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设立内朝,加强皇帝对朝政的直接控制;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2. 阐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皇帝李世民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经济繁荣,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昌盛,唐太宗李世民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免受外来侵略的破坏,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另一方面,它也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贸易,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未能及时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最终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局面。
2. 分析清朝乾隆时期“康乾盛世”的成因。
答案:清朝乾隆时期的“康乾盛世”主要成因有:政治上,乾隆皇帝继承了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摊丁入亩”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上,乾隆皇帝重视文化教育,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得文化繁荣;军事上,乾隆时期对外扩张,巩固了国家的边疆安全。
全国统一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更的共同缘由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须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全部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冲突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峻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惊慌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独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激励民间投资设厂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由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1940年头中后期,中国很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旺盛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斗争的成功推动生产复原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全部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全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实行郡县制C. 汉朝实行科举制D.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答案:C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求贸易机会C. 寻找长生不老药D. 进行文化交流答案:A3.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哪些贡献?A. 统一台湾B. 开疆拓土C. 编纂《康熙字典》D. 以上都是答案:D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D. 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答案:D5.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B.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C6.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B. 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C.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取得了全面胜利D.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答案:D7.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表述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B.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市场经济C.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混合经济D.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自由经济答案:A8.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 改革开放使中国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9.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 “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而提出的政策B. “一国两制”的实践在香港、澳门取得了成功C.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D. “一国两制”允许香港、澳门完全自治答案:D10. 下列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B. 加入WTO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C. 加入WTO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D. 加入WTO使中国完全放弃了关税保护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测试卷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答案做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
在第11号墓中出土地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据此回答 1-3题1.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B.楷书C.金文D.隶书2.《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
《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3.《田律》的颁布,证实了下列那句史料记载的正确性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稻。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
”每一时期的思想、文学和艺术都是以当时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是以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
据此回答4—6题:4.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根本原因是A.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B.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C战国时期统治者重视采纳各家思想D战国时井田制开始瓦解5.司马迁称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其含义是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C了解到西域的风情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6.“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古代史(解析版)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古代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是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不同性别墓葬出土工具统计及其性别属性判断。
据此可知,新石器时代工具类别数量性别男性墓(29座)女性墓(40座)纺轮117女石斧30男石锛60男石凿140男石刀40男A.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C.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不同性别墓葬出土工具统计及其性别属性”可知,在男性墓中,用于社会生产的石斧、石锛、石凿、石刀大量出现,而女性墓中却没有发现,说明这些生产工具是男性所特有,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C项正确;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在材料中无法判断,排除D项。
故选C项。
2.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
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
这些现象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100题2
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100题2卷2一、选择题(每题1.5分)1. 下列对“盛世局面”的认识最准确的是A. 政治清明, 府库弃盈, 百姓家给人足B. 封建剥削大大减轻, 农民的负担已微不足道C. 封建剥削有所减轻, 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D. 盛世局面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2.《吕氏春秋·博大览》中说: “凡先王之法, 有要于时也。
时不与法俱在, 法虽今而在, 犹若不可法。
”下列历史事件不合上述观点的是A. 商鞅变法B. 秦建立中央集权制C. 王莽改制D. 周世宗改革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 顺应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B. 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统治政策C. 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D. 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4. 下列改革, 促进社会形态变化的有①商鞅变法②周世宗改革③王安石变法④北魏孝文帝改革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5.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主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 政府财政收入问题B. 大地主的特以问题C. 农业生产发展问题D.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6.王安石说: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弃贤专已而衰。
此二者必然之势, ……流俗所共知耳。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 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同之谓也。
”他认为A. 国家兴衰关键在于能否任用贤才B. 社会安定是国家兴衰的关键C. 培养人才是国家兴衰的关键D. 统治者的专权昏乱必然造成国家衰败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有经历多次改革。
据此回答第1~11题:7、西汉时期田租较轻, 甚至有十多年不收田租, 这意味着:A、休养生息政策得到长期维持B.农民负担大为减轻甚至没有负担C.田租在西汉税收体系中不占重要地位D.西汉统治者提倡节俭, 财政开支很少, 不需要大量收税8、唐朝时期的租庸调制: A、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B.使农民获得了少量土地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缓和了严重的阶级矛盾9、唐朝后期, 唐政府接受杨炎的建议, 实行两税法, 从而推动我国赋税制度重大变革。
历届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届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统治的社会B. 封建社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C. 封建社会实行郡县制D. 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C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开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这一制度的推行者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进行文化交流答案:B二、填空题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其中“书同文”指的是统一了()。
答案:文字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其中“三藩”指的是()、()和()。
答案: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简答题6.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影响。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对外贸易频繁,文化交流活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阐述清朝雍正皇帝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及其意义。
答案:清朝雍正皇帝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是将人丁税与土地税合并征收,以土地面积为标准,按亩征税。
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四、材料分析题8. 阅读以下材料:“自秦以来,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分析材料中所反映的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材料中所反映的秦朝政治制度特点是中央集权制。
秦朝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郡和县,由中央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五、论述题9. 论述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及其对明朝社会经济的影响。
答案:明朝海禁政策是指明朝时期,为了防止倭寇的侵扰和维护国家安全,实行的禁止民间海上贸易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加强了对沿海地区的控制,减少了倭寇的侵扰;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影响了明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
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c。
巩固皇权D。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3.、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4.“将兴辽东之段,自洛口开渠达涿郡,以通漕运”,这条运河是指A.通济渠B.永济渠C.会通渠D.邗沟5.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B、唐商品经济繁荣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D、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6. 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
”对这一史理解正确的是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③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 )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8.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9. ,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A,看到有青花瓷器B,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10.有人这样评介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高三历史高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C.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D.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2.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B.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C.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3. 下列关于世界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古印度诞生。
B. 5世纪,查理·马特改革,确立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
C. 14-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D.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提倡理性、自由、平等。
4. 下列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B.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D.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5. 下列关于世界现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6.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
7. 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8.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9. 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
三、材料分析题(20分)10.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制度的基础B. 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C.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D.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答案:D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修建万里长城答案:ABCD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打破了世袭制度,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强化了中央集权D. 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答案:ABC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对外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探索新航路答案:B5.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国家统一?A. 平定三藩之乱B. 收复台湾C. 抗击沙俄D. 以上都是答案:D6.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 五四运动的爆发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答案:A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A. 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B.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C.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D. 以上都是答案:D8.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 巩固了新生政权C.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A.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B.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D. 以上都是答案:D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1. 请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B. 封建制度下,土地归国家所有C. 封建制度下,诸侯国拥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和经济权力D. 封建制度下,诸侯国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隶属关系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推行郡县制C. 焚书坑儒D. 建立科举制度答案:D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设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B. 科举制度的设立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C. 科举制度的设立使得士族阶层的地位得到巩固D. 科举制度的设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答案:C4. 下列关于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朝代之一B. 宋朝时期,商业贸易非常发达C. 宋朝时期,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D. 宋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B.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C.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到达了非洲东海岸D.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没有到达过欧洲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
答案:秦朝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制度。
答案:推恩令3.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是由______皇帝开创的。
答案:唐太宗4.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制度。
答案:科举制5.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进行了______次远航。
答案: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的中国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历史试题及答案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项产生了积极影响?A. 农业生产B. 文化发展C. 军事建设D. 经济繁荣答案:B3. 以下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的“三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活字印刷术答案:A4. 清朝康熙年间,曾有哪位皇帝亲自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A. 乾隆B. 雍正C. 顺治D. 康熙答案:D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_______、_______、印刷术。
答案:指南针、火药2.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3. 唐朝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而_______被誉为“诗圣”。
答案:杜甫...(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答案: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清朝末年光绪皇帝在1898年进行的一次政治改革。
主要内容有: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改革官制,裁汰冗员;改革财政,实行节约;改革军制,建立新军等。
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慈禧太后的干预,以及变法派内部的分歧等。
2. 请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答案:“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这一政策对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高三中国古代史测验及答案
高三中国古代史测验及答案
高三年级中国古代史测验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计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4分)
本卷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社会性质的变化B.分封制的瓦解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王权的加强
2.战国时战争不断,而经济却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农民比奴隶具有人身自由B.各国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而注重生产D.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符合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观点
A.法家B.儒家C.墨家D.道家
4.导致战国七雄争霸格局形成的事件是
A.城濮之战B.葵丘会盟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D.长平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中国古代史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王国,许多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强的历史价值,据此回答1--10题
1.《诗经》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秦朝
2“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
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该诗中提到的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是文盲
4.“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独留青冢(墓)向黄昏”。
杜甫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A.张骞通西域B.甘英出使大秦
C.文成公主入藏D.昭君出塞
5一位古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
从诗中可看出作者肯定王昭君出塞是因为
A. 昭君出塞是为了个幸福
B. 昭君出塞是为了国家利益
C. 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
D. 昭君不畏艰难
6.“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
A.鲜卑族民歌
B.北方汉族民歌
C.匈奴族民歌
D.羯族民歌
7、以下诗句能反映出外来文化对我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的是
A、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B、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C、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下列古诗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B.“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C.“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D.“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9.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 D.勤政贵民
10“胡音、胡骑与胡汝,五十年来竟汾泊”。
对此,准确的认识是
A. 唐朝统治者起源于北部少数民族地区
B. 频繁的民族交往使唐朝社会的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
C. 五胡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D. 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重大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此回答11--16题。
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思想理论基础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12.周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则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
根据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应该是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相对进步的
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13.、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A.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B.儒法之争激烈
C.仁政代替了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成熟
14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某家四兄弟情况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筑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
D、老四收入粮食1000斤,全家人还经常挨饿
15.两汉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刺史制度B.郡国并行制C.察举制度D.三公九卿制
16.唐初统治者重视水利建设,根据唐朝制度,一道治理黄河的诏令从草拟到执行必须经过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户部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一直是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代社
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此回答17--19题。
17.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地向金属工具过渡的时间是
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东周时期D.秦汉时期
18.下列赋税制度体现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的是
A.初税亩B.编户齐民C.租庸调制D.方田均税法
19.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均成就斐然, 特别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回答题20—25题
20.汉语中,有一个成语叫“问鼎中原”,“鼎”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21.有人画了幅《孔子编书图》,图中反映以下内容,其中没有错误的是
A.孔子把一张纸铺在桌子上
B.持着一幅用楷书写的“仁者爱人”的条幅
C.墙上挂着一柄铜剑
D.房间里烧着煤炭取暖
22、按照下列三项事物所反映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的是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②③
23.汉献帝时修一条农用灌溉水渠,计算土方可采用下列哪本书介绍的方法()
A.《九章算术》
B.《黄帝内经》
C.《太平经》
D.《墨经》
24.右图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仪器,其功能是
()
A.测定航行方向
B.测定地震方位
C.演示天象
D.预测地震
25.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2006届高三中国古代史9月考试卷答题卷
命题人横店高级中学涂湘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材料分析题(26题11分 27题1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律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麑、卵、骰,毋毒鱼鳖、置宑(阱)罔(网),到七月而纵之。
惟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木享)者,是不用时。
——杨宽《战国史》材料二公元前129年,黄河再一次在瓠子口(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堤,汹涌的黄河水一下子吞没了黄淮之间大片土地,使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汪洋……汉武帝元封2年(109年)朝廷调集了十几万人投入大规模的治黄工作……总算堵住了决口。
随后,汉武帝又派人加固了几百里的堤防,使大片黄泛区恢复了生产。
——史仲文等《世界全史》第6卷材料三唐时所谓封水,主要是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用堤圈围出土地。
这样圈围起来的田叫做围田,有的地方叫做"圩田"。
围田或圩田都是化湖为田……这样造出的围田或圩田原来都不是田,现在是凭空增加了土地资源,这对促进唐代农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史仲文等《世界全史》第7卷材料四(原则15)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采取预防措施。
遇有严
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实证据为理由,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1992年6月14日) 回答:根据材料,分析秦、汉唐农业发展的原因,并简要评述。
结合今天我国的建设事业,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11分)
27.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材料
材料1:
材料2:唐朝诗人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3:皮日休在《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回答:
(1)图中A、B两段运河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
(2)诗中“锦帆未落干戈起”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2分
(3)诗中的长河沟通了哪五大水系?2分
(4)你对材料3(诗人的评价)如何看待?2分
(5)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曾经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但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却指出:“隋炀帝开凿运河是适应时代的需要。
……当时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一条沟通南北的新河道。
”结合秦汉到隋唐时期的历史,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4分
三、问答题(28题13分 29题14分)
28、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战国、汉代、魏晋、隋唐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评述其利弊。
(13分)
29“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句话是近代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的,它概括了长期以来英国的外交思想。
中国前外长唐家璇在阐明关于伊拉克问题的立场时又引用中国的一句古话“万事和为贵,万物人至上”阐明了处理国家关系的不同做法。
这也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和国内民族关系的一贯做法。
请你用汉、唐对外关系史上和有关国内民族关系处理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这是否意味着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不要国家利益?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