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合集下载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

第二节 高血糖症与糖尿病
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是糖代谢紊乱 导致血糖浓度高于参考上限的一种异常现象,主 要表现为空腹血糖损伤、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 其中,空腹血糖损伤和糖耐量减退是正常糖代谢 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皆系发展为糖尿病及 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和标志,而糖尿病是一组 严重的代谢性疾病。 在糖尿病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约占 90~95%,1型糖尿病约为5%~10%,其他型糖尿 病仅占较小比例。
(3)释放: 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速率大约为 1U/h,每日分泌总量约为40U。葡萄糖、 氨基酸、胰腺、胃肠激素和β-肾上腺素能 激动剂等药物都可刺激胰岛素分泌。相反, 高血糖,生长抑素和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 等药物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4)降解: 胰岛素主要为肝脏摄取并降解, 少量由肾小球滤过,并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和降解。胰岛素在体循环中的生物半寿期 为4~5min。 (5)作用机制: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胰岛素受 体的结合,触发细胞内特异性的信号转导, 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 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但糖 尿病伴妊娠者不属此组。 在分娩6周后,均应按复查的血糖水平 和糖尿病诊断标准重新确定为:①糖尿病; ②空腹血糖损伤(IFG);③糖耐量减退 (IGT);④正常血糖。其中多数GDM妇女 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
2型糖尿病特点: ①典型病例常见于肥胖的中老年人,偶见于 幼儿; ②起病较慢; ③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一般并不降低, 但在糖剌激后呈延迟释放; ④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 ⑤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 ⑥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不如1型糖尿病; ⑦有遗传倾向,但与HLA基因型无关。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这类糖尿病往往继发于某种特定疾病, 以前又称继发性糖尿病。引发这类糖尿病 的因素众多,但患者较少。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成人空腹血糖浓度:4.1~5.6mmol/L(74-100mg/dl)葡萄糖转运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葡萄糖(glucose)1.测定方法:酶法(1)葡萄糖氧化酶法常用方法葡萄糖氧化酶(变旋酶)β-D-葡萄糖+2H2O+O2 ↔葡萄糖酸+2H2O2过氧化物酶H2O2 + 4-氨基安替比林偶氮酚↔红色化合物(505nm)+ H2O2)己糖激酶法参考方法(己糖激酶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偶联)3)葡萄糖脱氢酶法β-D-葡萄糖+ NAD+ ↔D-葡萄糖酸内酯+ NADH+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OGTT是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

糖耐量试验检测人体葡萄糖代谢状况,比空腹血糖敏感,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明显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

参考区间健康成年人OGTT:FPG≤5.6 mmol/L;服糖后0.5~1 h血糖升高达峰值,一般在7.8~9.0 mmol/L,应<11.1 mmol/L;服糖后2h血糖(2h-PG )≤7.8 mmol/L;服糖后3 h血糖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

正常FPG正常(<6.1mmol/L)2小时PG<7.8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 FPG介于6.1~7.0mmol/L 2小时PG小于7.8mmol/L糖耐量减退IGT FPG小于7.0mmol/L 2小时PG介于7.8~11.1mmol/L 糖尿病性糖耐量FPG≥7.0mmol/L 2小时PG≥11.1mmol/LC肽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肽的检测比胰岛素具有更多优点:半衰期长;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采用的CLIA或ECLIA测定胰岛素,能够排除胰岛素原的干扰,所测胰岛素被称为真胰岛素(true insulin, TI)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区间:健康成年人GHb(用GHb占总Hb的百分比表示):5.0 %~8.0 %健康成年人HbA1c:4.8 %~6.0 %(4)临床意义:①监控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程度,反映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②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线下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线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 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 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
诱发DKA的主要原因主要为感染、饮食或治疗不当及各种应激因素。 未经治疗、病情进展急剧的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儿童或青少年,DKA 可作为首发症就诊。
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 2~3周内平均血糖水 平,是糖尿病近期控 制的一个指标。
• 1.糖尿病诊断依据
糖尿病诊断标准: 1.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 ≧11.1mmol/L+糖尿病症状 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浆葡 萄糖浓度≧11.1mmol/L
2021/6/17
• 2.糖尿病的分类分型
国际糖尿病学会推荐依据糖尿病病因 分成四类 ☆ 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 ☆ 特殊类型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GDM)
2型糖尿病
2021/6/17
2.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测?
2021/6/17
3.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的原因是什么?
病人有双下肢麻木病史,这种感觉障碍的症状,是周围神经病变——多 发性神经炎的表现。
周围神经病变——可为对称,也可单发。 一般下肢较上肢重,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感觉肢体未端麻木,有
踏棉感、蚁爬感、或痛觉过敏等感觉异常。也可表现为酸疼、灼痛,针刺 痛等,当运动神经累及时,可有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困难等。
2021/6/17
讨论
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1型糖尿病
2021/6/17
2.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测?
血糖
21.3mmol/L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 其他组织也可产生IGFⅠ,主要在局部发挥作用。
生理作用
❖ IGFⅠ具有类似于胰岛素的代谢作用和促进生 长作用。
❖ IGFⅡ的生理作用尚不清楚。
2. 升高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
❖ 胰高血糖素(glucagon)是胰腺胰岛α细胞分泌的 一种多肽类激素。是体内升高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
❖ 生理作用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加细胞内 cAMP的浓度,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使肝 糖原分解增加,糖异生增加,抑制糖原合成,使血 糖升高。
肾上腺素
❖ 肾上腺素(epinephrine,E)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儿茶酚胺类激素。
❖ 肾上腺素生理作用是使肝糖利用, 使血糖升高。
3. 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
生长激素、皮质醇、生长抑制素、甲状腺激素 也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生长激素:促进糖异生和脂肪分解,抑制组织
临床生化检测项目 在糖代谢紊乱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掌握: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的检验指标(空腹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蛋白、尿清蛋白排泄试验、 胰岛素、C-肽、酮体、胰岛自身抗体)及其临床应用, 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原理及方法学评 价。
❖ 熟悉:血糖的来源及去路、血糖浓度的调节,糖尿病分 型与诊断标淮,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原、乳酸和丙酮酸、 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应用。
1. 降低血糖的激素
(1)胰 岛 素
❖ 胰岛素(insulin,INS)是由胰腺的胰岛β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激素。
❖ 人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808, 由A、B两条链通过两个链间二硫键连接而 成。
胰岛素的合成
❖ 首先在胰岛β细胞粗面内质网上合成102个氨基酸残 基的前胰岛素原,进入内质网后被酶切去信号肽, 生成86个氨基酸残基的胰岛素原(PI),PI在高尔基 体内,在蛋白水解酶作用下,生成具有活性的51个 氨基酸残基的胰岛素和无活性的31个氨基酸残基的 C肽等摩尔数分泌入血。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
P99-121
BBM糖C 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
1
2020/12/12
2020/12/12
2
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这是糖的主要功能。
2. 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
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 核苷等物质的原料。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
2020/12/12
13
(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1. 胰岛素
❖ 胰岛素(insulin,INS)是由胰腺的胰岛β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激素。
❖ 人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808, 由A、B两条链通过两个链间二硫键连接而 成。
2020/12/12
14
2020/12/12
15
胰岛素的合成:
❖ 其他组织也可产生IGFⅠ,主要在局部发挥作用。
2020/12/12
33
生理作用
❖ IGFⅠ具有类似于胰岛素的代谢作用和促进生 长作用。
❖ IGFⅡ的生理作用尚不清楚。
2020/12/12
34
(二)升高血糖的激素
1. 胰高血糖素
❖ 胰高血糖素(glucagon)是胰腺胰岛α细胞分泌的 一种多肽类激素。是体内升高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
2020/12/12
3
Contents:
糖代谢 紊乱的生 物化学检

2020/12/12
血糖及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的主要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掌握: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的检验指标(空腹 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蛋白、胰岛素、 C-肽)及其临床应用。

第三章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三章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血糖及糖代谢紊乱二、糖代谢紊乱的主要检测项目三、糖代谢紊乱主要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了解低糖血症、先天性糖代谢异常及其生化检验熟悉糖尿病分型及各型特点、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生物化学检验病例男性,62岁,因多食、多饮、消瘦2个月就诊。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逐渐食量增加,由原来的每天450g到每天550g,最多达800g,而体重却逐渐下降,2个月内体重减轻了3kg以上,同时出现口渴,喜欢多喝水,尿量增多。

与当地口服中药调理一个多月,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来我院就诊。

病后大小便正常,睡眠一般。

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姐姐患糖尿病。

第一节血糖及糖代谢紊乱血糖及血糖调节糖尿病及其代谢紊乱低血糖症糖代谢的先天异常一、血糖及血糖调节血糖(blood glucose)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维持在3.89~6.11mmol/L(70~110mg/dl)范围内。

二、糖尿病及其代谢紊乱空腹血糖浓度超过超过7.0 mmol/L 时称为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

病理性高血糖症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定义与分型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有时伴随有多食及视力下降,并容易继发感染,青少年患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可并发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的分型根据病因分为:(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3)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4)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反映了基础状态下糖代谢稳态的轻度异常。

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反映了负荷状态下机体对葡萄糖处理能力的减弱。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糖代谢紊乱的定义
糖代谢紊乱是指人体内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
糖代谢紊乱可能由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引起
糖代谢紊乱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糖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低血糖症等疾病
糖代谢紊乱的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史
环境因素: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
血糖升高: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
尿糖阳性: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03
生物化学检验在糖代谢紊乱诊断中的应用
血糖检测
血糖检测是糖代谢紊乱诊断的重要手段
血糖检测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
血糖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判断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生物化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糖代谢紊乱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生物化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糖代谢紊乱患者的预后情况
健康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测糖代谢相关指标,了解糖代谢紊乱情况
健康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糖代谢紊乱的规律和特点
挖掘潜在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糖代谢紊乱的潜在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胰岛素和C肽检测
胰岛素和C肽是糖代谢的重要激素
胰岛素检测可以评估胰岛素分泌情况
C肽检测可以评估胰岛素生物活性
胰岛素和C肽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糖代谢紊乱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原理: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注意事项: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等影响因素
吸烟人群:吸烟人群

糖代谢紊乱的生化检测

糖代谢紊乱的生化检测

导致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法均可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技术(HPLC ),有专用仪器,是最理想的测定方法大多使用免疫化学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糖代谢紊乱血糖正常调节机制激素调节胰岛素Ins胰岛素生长因子IGF 胰高血糖素高血糖症:血糖浓度高于空腹上限(6.11mmol/L )神经系统调节指标的测定与评价空腹血糖受损IFG 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DM :一组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分型I 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特点病因:β细胞的自身免疫损伤免疫介导特发性、急发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DKA非酮症高渗性昏迷HHNC 代谢异常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血中FFA 、TG 浓度增加,脂肪大量分解造成酮体生成过多负氮平衡、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数值机制慢性并发症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其他异常代谢综合征MS低血糖:一般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 先天性糖代谢异常体液葡萄糖空腹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GOD 【常规】己糖激酶法【参考】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两者均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有发生糖尿病的倾向,是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2)起病较急(3)血浆胰岛素及C 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平状态(4)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可检出 自身抗体(5)治疗以依赖胰岛素为主(6)易发生酮症酸中毒(7)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与HLA 某些基 因型关联很强(1)典型病例常见40岁以上肥胖的中老年成人,偶见 于幼儿 (2)起病较慢(3)血浆胰岛素含量绝对值不降低,但糖剌激后呈延 迟释放(4)ICA 等自身抗体呈阴性(5)初发患者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6)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不如1型糖尿病(7)有遗传倾向,但与HLA 基因型无关病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原理方法评价:原理方法学评价方法:75g 葡萄糖溶于250~300ml 水在5min 内饮完,小孩按1.75g/kg 体重计算,总量不超过75g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第三章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A型题]1. 影响胰岛素分泌和释放的最主要因素是()A.外界因素刺激B.儿茶酚胺释放增加C.血脂水平升高D.血糖水平升高E.血氨基酸水平升2.胰岛素是由何种细胞分泌的()A.胰岛a和β细胞B.胰岛a细胞C.胰岛β细胞D.胰岛γ细胞E.胰腺δ细胞3.正常成人的空腹血糖浓度是()A.2.8~7. 8mmol/LB. 3. 89~6.11mmol/L C 6. 1~7.0mmol/LD.7.0~11 1mmol/LE. 8.9~10mmol/L4.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是()A.促进糖异生,抑制糖原分解B.抑制糖异生,促进糖原分解C.促进糖异生和糖原分解D.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E.促进糖的有氧氧化5.能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是()A.甲状腺素B.肾上腺素C. ACTHD.醛固酮E.生长抑素6.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是降低合成代谢的激素B.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转变而来C.胰岛素与胰岛素原都有生物活性D.胰岛素与C肽以2:1的摩尔比释放入血E.胰岛素首先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触发细胞内一系列特异性的信号转导,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7.下列关于1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害引起B.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C.是多基因遗传病D.存在多种自身抗体E.存在胰岛索抵抗8.下列关于2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常见于青少年 B存在胰岛素抵抗 C.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D.患者多数肥胖E.起病较慢9.下列关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叙述错误的()A.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B.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C.各种原因引民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是其诱因D.血酮体常> 5mmol/LE.表现为广泛的功能紊乱10. 临床实验室推荐以血浆为测定葡萄糖浓度的样本,其原因是()A.制备方便B.血细胞中葡萄糖滲出会使血糖值升高C.白细胞增多会使血糖值增高D.细菌污染时会使血糖值增高E血细胞中存在糖酵解,会使血中葡萄糖减少11.2010年美国ADA新增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A. HbAlc≤6.5%B. HbA1c≥6. 5%C. HbAlc≤7.0%D. HbAlc≥7. 0%E. HbA1c≥5.7%12.关于低血糖症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水平≤3.89mmol/L即可诊断B.经典的诊断试验是72小时禁食试验C.临床症状主要是与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相关D.由多种因素引发E.糖尿病患者发生的概率较高13. 高血糖症的判断标准是空腹血糖浓度()A.8. 9~ 10mmol/LB. ≥11.1mmol/LC.6. 1~7.0mmol/LD.≥7. 0mmol/LE.≥8. 9mmol/L14.空腹血糖损伤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浓度值为()A.8.9~10mmol/LB. ≥11. 1mmol/LC.6.1~7. 0mmol/LD.≥7. 0mmol/LE.≥8.9mmol/L15. 目前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是()A.邻甲苯胺法B.葡萄糖脱氢酶法C.已糖激酶法D.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E葡萄糖氧化酶氧电极法16. 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指标是()A.血胰岛素测定B. 糖化蛋白测定C.尿微量白蛋白测定D.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7.用于糖尿病诊断和筛查的指标是()A.尿微量白蛋白B.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C.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D.血和尿酮体测定E.血乳酸和丙酮酸测定18. 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状况的指标是()A.尿微量白蛋白B.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C.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D. 血和尿酮体测定E.血乳酸和丙酮酸测定19. 反映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是()A.血胰岛素测定B. 糖化蛋白测定C.尿微量白蛋白D.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20.诊断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指标是()A.尿微量白蛋白B.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C.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D.血和尿酮体测定E.血乳酸和丙酮酸测定21.要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能力,应检测哪个指标()A.空腹血糖B.餐后2小时血糖C.尿微量白蛋白D.糖化血红蛋白E. 尿酮体22.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糖尿病病情控制较好()A. HbA1c≤6.5%B. HbA1c≥6. 5%C. HbA1c≤7. 0%D. HbA1c≥7. 0%E. HbAlc≥5.7%23.关于C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没有生物活性B. C肽和胰岛素等摩尔数分泌人血C.主要从肾脏排泄D. C肽的半衰期比胰岛素更短E.禁食后血浆C肽浓度比血胰岛素浓度高24. C肽测定的意义不包括()A.评估空腹低血糖B. 评价患者胰岛素分泌状况C.鉴别糖尿病类型D. 监测胰腺手术后效果E.诊断糖尿病并发症25.下列关于胰岛素原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胰岛素的前体和主要储存形式B.生物活性很弱C.肝脏对其清除能力很强D.其半衰期比胰岛素长E.其血浓度升高可见于胰岛β细胞肿瘤[x型题]1.胰高素的生理作用包括()A.刺激蛋白质合成B.抑制蛋白质分解C.抑制糖异生D.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或脂肪E.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2. 调节血糖的激素有A.肾上腺素B.生长激素C.胰高血糖素D.胰岛素 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3.下列关于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葡萄精的动员并减少血糖的释放增加B.低血糖时,数分钟之内能刺激葡萄糖的释放增加C.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相反D.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调节E. 主要的靶器官是肝脏4.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稳定B.机体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C.能运输外源物质D.人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E.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5. 下列关于胰岛素抵抗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对正常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降低B.是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C.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易引起高胰岛素血症D.单位浓度的胰岛素细胞效应减弱E其检测的"金标准”是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6. 需要进行OGTT筛查的人群包括()A.体重120%标准体重者B.存在与糖尿病发病高度相关的因素C.所有年满30岁的人群D.高血压患者E生育过>9kg体重胎儿的妇女7.下列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可逆的酶促反应过程B.R糖基化可发生在血红蛋白的a链和β链上C.测定采用动脉血标本D.可根据其所带电荷不同而将其分离E.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8. 下列关于糖化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B.是血清果糖胺的主要成分C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D.可替代糖化血红蛋白E.当患者有急性全身性疾病时,能更准确反映矩期内平均血糖的变化9.测定血胰岛素水平的用途是()A.对空腹低血糖进行评估B.确认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C.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状况D.结合胰岛素抗体分析胰岛素抵抗机制E.鉴别糖尿病类型10.可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评价的指标包括()A.空腹血糖B.餐后2小时血糖C. HbA1cD.糖化白蛋白E.血胰岛素。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高等教育】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高等教育】
当血糖<1.11mmol/L或1.67mmol/L(20mg/dl或 30mg/dl)时,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高等课件
18
(二)先天性糖代谢障碍
糖代谢的先天性障碍是由于糖代谢相关酶类先天性异常 或缺陷,导致某些单糖或糖原在体内贮存。多数为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患者症状轻重不等,可伴有血糖水平降低。
血糖>8.9~10mmol/L
血糖去路
尿糖
高等课件
7
血糖浓度的调节
高等课件
8
二、高糖血症与糖尿病
高等课件
9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定义:是一种慢性、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是由 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利用缺陷引起。
临床特征:血糖持续升高,甚至出现糖尿。长期患 有糖尿病常伴有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水、电解质 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眼、 肾的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重者可致死亡。 发病机制 1、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 2、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
随机血糖(RBS):指任意时间抽取血液作为标 本所测定的葡萄糖浓度。
高等课件
21
一、体液葡萄糖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空腹静脉采血。血清和血浆。抗凝剂最好选择草酸 钾-氟化钠抗凝剂。
(二)测定方法
无机化学法 特异性差,淘汰。
有机化学法 干扰因素多,试剂有毒副作用,少用。
酶法 常用方法
高等课件
22
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高等课件
10
多吃
多尿
体 重 减 轻 多喝
高等课件
11
高等课件
12
(一)糖尿病分型及特点

3糖代谢紊乱检验

3糖代谢紊乱检验

%
4~5%
4
3.2 % 3
2
1 0.6 %
0 1980
1996
2002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Renal failure
Amputation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Diabetes
Blindness
Nerve damage
中国糖尿病流行的现状
(一)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的分类分型
国际糖尿病学会推荐依据糖尿病病因分成四类 ☆ 1型糖尿病
5—10%
☆ 2型糖尿病
90—95%
☆ 特殊类型糖尿病(SDM) ☆ 妊娠期糖尿病(GDM)
糖尿病分型一4大类(1997ADA)
①1型糖尿病
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包括自 身免疫性、特发性两个亚型
体液糖的测定项目:
①血糖浓度测定 ②口服糖耐量试验 ③糖化血红蛋白试验 ④糖化血清白蛋白测定 ⑤胰岛素测定 ⑥C-肽测定等
糖是自然界含量最为丰富的一大类有机化 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 生物或多聚物。植物含量最多约为85%-95%。 糖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和碳源。 人体所需能量的50%—70%来自于糖。人体内 的糖主要指葡萄糖、糖原。
激素调节
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① 胰岛素(INS) ②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
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
① 胰高血糖素 ② 肾上腺素 ③ 生长激素 ④ 皮质醇 ⑤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结构:51个aa的蛋白类激素
胰岛β细胞 前胰岛素原
胰岛素 有活性
等摩尔
C肽 无活性
二、糖尿病及其代谢紊乱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3 糖代谢紊乱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3 糖代谢紊乱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第三章 糖代谢紊乱第四章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第五章 诊断酶学第六章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第八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第九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第十一章 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第十二章 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第十三章 红细胞代谢紊乱第十四章 内分泌疾病的代谢紊乱第十五章 神经疾病的代谢紊乱第十六章 妊娠的临床生物化学第十七章 体液肿瘤标志物第十八章 自由基与代谢紊乱第十九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基因诊断第二十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第一节 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血糖的定义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一、血糖的来源及去路1.血糖来源(1)糖类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入血,这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

(2)肝糖原分解:短期饥饿后,肝中储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3)糖异生作用:在较长时间饥饿后,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在肝内合成葡萄糖。

(4)其他单糖的转化。

2.血糖去路(1)氧化分解:葡萄糖在组织细胞中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ATP,为细胞代谢供给能量,此为血糖的主要去路。

(2)合成糖原:进食后,肝和肌肉等组织将葡萄糖合成糖原以储存。

(3)转化成非糖物质:转化为甘油、脂肪酸以合成脂肪;转化为氨基酸以合成蛋白质。

(4)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如核糖、脱氧核糖、氨基多糖等。

(5)血糖浓度高于肾阈(8.9~9.9mmol/L,160~180mg/dl)时可随尿排出一部分二、血糖浓度的调节人体液(血液、细胞内外液)中葡萄糖是处在不断变化、调节之中。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使血糖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激素的调节作用:参与血糖浓度调节的激素有两类一类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

糖代谢紊乱生物化学检验-2022年学习资料

糖代谢紊乱生物化学检验-2022年学习资料

多吃-多尿-体重减轻-多喝-Andrew/J.Krentz/Diabetes-Chorclll Livin slone
代谢紊乱症群(典型临床表现):三多一少-高渗性利尿→多尿-多尿+口渴+多饮-糖利用障碍→能量代谢-紊乱+饥 →多食-Po/Lipid分解和脱水→体重减轻-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2、糖尿病高渗性昏 :-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AS-2、微小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肾病、心肌病(广泛灶性坏死及神-经组 :-3、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与自主神经病变:-4、其他眼病:白内障、青光眼、曲光不正、黄斑病变等5、糖尿 足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定义:是一种慢性、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是由胰-岛素相 或绝对不足,或利用缺陷引起。->临床特征:血糖持续升高,甚至出现糖尿。-长期患有-糖尿病常伴有脂类、蛋白质 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眼、肾-的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重者可致死亡 ->发病机制-1、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 多尿、体重减轻。
血糖浓度的调节-肝的调节-神经系统-微素调节-糖原合成与分解-下丘脑-陕岛琴-糖异生作用-自主神经-胰岛素 生长因子↓-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双向调节-控制激素分泌-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
二、高糖血症与糖尿病-高血糖症的分类及原因-高血糖症:空腹血浆血糖-mG>7.011-生理性:包括-病理性 见于糖尿病;内分泌腺(甲状-饮食性(高糖饮食)-腺、肾上腺皮质或髓质、胰岛细胞-情感性(情绪紧张,肾上腺亢进;颅内压升高刺微血糖中枢;-素分泌增加-呕吐、腹泻、高热等引起的脱水

糖代谢紊乱生物化学检验共55页

糖代谢紊乱生物化学检验共55页
糖代谢紊乱生物化学检验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谢谢!
55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源自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一、血糖及其调节1. 血糖(blood glucose):血液中的葡萄糖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3.血糖调节*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通过对所控制激素的分泌,后者再通过影响血糖来源与去路关键酶的活性来实现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的目的。

*肝脏在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较其他器官全面,是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的关键器官。

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一)糖尿病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分类1. 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特征是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种器官的损害、功能紊乱和衰竭,尤其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系统。

2.诊断标准★(1)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random plasma glucose,RPG)≥11.1mmol/L(200mg/d1)(2)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浓度≥7.0mmo1/L(126mg/d1)(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浓度≥11.1mmol/L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3.分类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二)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1.糖代谢紊乱-高血糖和糖尿。

2.脂类代谢紊乱-高脂血症、酮症酸中毒。

3.蛋白质代谢紊乱-负氮平衡,体重减轻,生长迟缓。

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三) 糖尿病的实验诊断指标1.葡萄糖的检测(1)血液葡萄糖检测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FPG不止一次高于7.0mmol/L可诊断糖尿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重庆医科大学张彦一、血糖及糖代谢紊乱二、糖代谢紊乱的主要检测项目三、糖代谢紊乱主要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了解低糖血症、先天性糖代谢异常及其生化检验熟悉糖尿病分型及各型特点、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生物化学检验第一节血糖及糖代谢紊乱血糖及血糖调节糖尿病及其代谢紊乱低血糖症糖代谢的先天异常一、血糖及血糖调节blood glucose)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维持在3.89~6.11mmol/L (70~110mg/dl)范围内。

血糖食物糖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糖异生CO 2、H 2O 、能量氧化分解肝(肌糖原)合成其他糖类衍生物其他非糖物质尿糖转换转换大于肾阈血糖浓度的稳定取决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平衡。

血糖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空腹血糖浓度超过超过7.0 mmol/L时称为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

病理性高血糖症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

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时伴随有多食及视力下降,并容易继发感染,青少年患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可并发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的分型(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3)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4)妊娠期糖尿病(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反映了基础状态下糖代谢稳态的轻度异常。

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反映了负荷状态下机体对葡萄糖处理能力的减弱。

二者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它们可单独或合并存在。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两种: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以及胰腺功能损伤。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参与,引起胰岛素分泌的绝对和/或相对不足,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病,与HLA有很强关联性。

自身免疫: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对胰岛细胞的破坏。

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明显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

环境因素:包括年龄、营养因素、肥胖、体力活动缺乏、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等。

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2个主要环节。

insulin resistance,IR )指单位浓度的胰岛素细胞效应减弱,即机体对正常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目前认为IR是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多种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约90%的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

1. 1型糖尿病这类糖尿病主要是因胰岛β细胞的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不足引起。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为免疫介导性糖尿病和特发性糖尿病。

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害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起,大多数由T细胞介导,多数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具有酮症酸中毒倾向。

(1)胰岛细胞抗体(ICA)(2)胰岛素自身抗体(IAA)(3)抗65-kD谷氨酸脱羧酶抗体(anti-GAD65)(4)胰岛瘤相关抗原IA-2和IA-2β(5)胰岛细胞表面抗体(ICSA)(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2)起病较急(3)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平状态(4)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可检出自身抗体(5)治疗以依赖胰岛素为主(6)易发生酮症酸中毒(7)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与HLA某些基因型关联很强特发性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表现,但没有明显的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也没有HLA基因型的相关特点。

型糖尿病特点:(1)典型病例常见40岁以上肥胖的中老年成人,偶见于幼儿(2)起病较慢(3)血浆胰岛素含量绝对值不降低,但糖剌激后呈延迟释放(4)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5)初发患者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6)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不如1型糖尿病(7)有遗传倾向,但与HLA基因型无关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这类糖尿病往往继发于其他疾病,病因众多,但患者较少:(1)β细胞功能缺陷性糖尿病:成人型糖尿病、线粒体糖尿病(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性糖尿病(3)胰腺外分泌性疾病所致糖尿病(4)内分泌疾病所致糖尿病(5)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6)感染所致糖尿病(7)少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8)其他可能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线粒体糖尿病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本病列为β细胞遗传缺陷性糖尿病。

属于母系遗传,也可散发,人群中发病率为0.5%~1.5%,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最常见的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患者无肥胖、无酮症倾向,多数患者在病程中需要胰岛素治疗,常伴有轻度至中度的神经性耳聋。

目前至少已发现20余种线粒体的基因突变与发病有关,这些基因的突变导致胰腺β细胞内能量产生不足,引起胰岛素分泌障碍而致糖尿病的发生。

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间发现的糖尿病,包括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但已知糖尿病伴妊娠者不属此型。

在分娩6周后,应按复查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重新确定为:(1)糖尿病(2)空腹血糖受损(IFG)(3)糖耐量减退(IGT)(4)正常血糖1.糖尿病时体内的主要代谢紊乱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和)相对不足,机体组织不能有效地摄取和利用血糖,不仅造成血糖浓度增高,而且组织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以满足机体的供能需要。

糖代谢而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多,导致血糖升高。

脂肪代谢油三酯浓度升高;胰岛素严重不足时,脂肪组织动员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形成酮症,进一步发展为酮症酸中毒。

蛋白质代谢现负氮平衡、体重减轻、生长迟缓等现象。

糖尿病并发症时体内的主要代谢紊乱急性并发症包括: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昏迷等。

慢性病变:主要是微血管病变,如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如动脉弱样硬化及心、脑、肾等的病变和高血压等。

1型患者伴应激时。

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多、血浆中酮体积累超过2.0mmol/L时称为酮血症。

酮体进一步积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酮症酸中毒,表现为:严重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广泛的功能紊乱。

除尿酮呈强阳性外,血酮体常>5mmol/L、HCO3-降低、血pH<7.3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diabetic ketoacidosis coma)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60岁以上2型糖尿病病情较轻者及少数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复杂。

诱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失水、脱水等。

本症中血浆渗透压升高程度远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明显,加上患者有一定量的内源性胰岛素,故在血糖极高的情况下,一般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昏迷(lactic acidosis diabetic coma),机体组织不能有效地利用血糖,丙酮酸大量还原为乳酸,使体内乳酸堆积增多。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chronic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糖基化蛋白质分子与未被糖化的分子互相结合交联,使分子不断加大,进一步形成大分子的糖化产物。

这种反应多发生在那些半寿期较长的蛋白质分子上,如胶原蛋白、晶体蛋白、髓鞘蛋白和弹性硬蛋白等,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晶体浑浊变性和神经病变等病理变化。

由此引起的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等多器官损害的基础。

三、低血糖(hypoglycemia)(hypoglycemia)指血糖浓度低于空腹血糖参考水平下限。

多数人建议空腹血糖参考下限为2.78mmol/L(50mg/dl)。

临床症状主要是与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异常相关,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患者多出现多汗、战栗、恶心、脉博加速,轻度头痛头晕,饥饿和上腹不适,但这些症状是非特异性的。

分类及病因分类相关病因新生儿低血糖症①早产和未成熟;②呼吸窘迫综合征;③母体糖尿病;④妊娠毒血症;⑤其他(如寒冷应激,红细胞增多症等)婴儿低血糖症①酮性低血糖症;②先天性糖代谢酶缺陷;③糖原贮积病;④糖异生酶缺陷;⑤半乳糖血症;⑥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⑦亮氨酸超敏症;⑧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⑨莱耶综合征(Reye’ssyndrome);⑩特发性低血糖症成人低糖血症①医源性(胰岛素、口服降糖药);②中毒性(酒精、降糖氨酸);③严重肝功能受损;④激素缺乏如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⑤胰岛β细胞瘤;⑥胰岛素抗体;⑦非胰腺的肿瘤;⑧败血症;⑨慢性肾功能衰竭;⑩反应性低血糖新生儿与婴幼儿低血糖症新生儿的血糖浓度远低于成人,出生后又因肝糖原的耗尽而迅速下降,可在没有任何低血糖临床表现的情况下,下降至1.7mmol/L(30mg/dl),早产儿血糖可低至1.1mmol/L(20mg/dl)。

新生儿期的低血糖往往是短暂性的。

婴幼儿早期发生的低血糖却很少是短暂性的。

可能是由于遗传性代谢缺陷或酮性低血糖引起,且往往由于禁食或发热性疾病而进一步降低。

成人空腹低血糖症可能由于肝脏葡萄糖的生成速率下降或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所致。

一般而言,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3.0mmol/L(55mg/dl)时,开始出现低血糖有关症状,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50mg/dl)时,会发生脑功能损害。

72h禁食试验。

血糖浓度降低合并低血糖的体征或症状,就可诊断为低血糖紊乱,但仅有血糖降低不能确诊。

如果禁食期间未出现有关低血糖的体征或症状,则可以排除低血糖紊乱。

餐后低血糖症餐后低血糖症(postprandial hypoglycemia)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其中包括反应性低血糖症。

后者被定义为一种临床病症,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餐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且血糖浓度低于2.5 ~2.8 mmol/L(45 ~50mg/dl)。

可用5小时进餐耐量试验或5小时OGTT试验确诊。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经常发生的低血糖。

发生的机制包括:(1)血糖的反馈调节机制受损(2)可能与肾上腺素对低血糖的反应降低有关甲苯磺丁脲耐受试验降糖药甲苯胺丁脲可刺激正常胰腺释放胰岛素。

胰腺对甲苯磺丁脲的反应可用于空腹低血糖症、胰岛细胞瘤的研究和鉴别糖尿病类型。

四、糖代谢的先天异常单糖或糖原在体内贮积,并从尿中排出。

此类疾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患者症状轻重不等,可伴有血浆葡萄糖水平降低。

临床常见有半乳糖代谢异常、果糖代谢异常、戊糖代谢紊乱和糖原累积病等,有关内容详见第十七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