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刑法学》考试大纲

《刑法学》考试大纲

广东培正学院2016年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刑法学》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由专科生参加的,选拔优秀专科生直接攻读全日制本科的入学考试。

各招生的高等院校,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根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择优录取。

作为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专插本考试应有一定的信誉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试的基本要求通过考试,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理解和掌握犯罪论的基本知识体系和刑罚论的基本知识体系。

通过考试,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犯罪的构成特征,能掌握常见犯罪中的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通过考试,要学生能熟悉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通过考试,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刑法学知识,分析基本的刑法问题,并能通过正确的逻辑方法解决所面临的刑法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

具体含义是: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上编刑法总论专题一刑法概述一.考核知识点1.刑法的概念和刑法的性质2.刑法的任务3.刑法的解释4.刑法的根据二考核要求1识记(1)刑法的概念(2)刑法的分类(3)刑法的任务2领会(1)刑法完善的必要性(2)刑法制定的根据3应用(1)学会用法律解释的方法解释刑法专题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考核的知识点1.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及作用2.罪刑法定原则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4.适用刑法平等原则二.考核要求1.识记(1)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及意义(2)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涵(4)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表现2.领会(1)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3.应用(1)罪刑法定原则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实现(2)罪刑相适应原则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实现专题三刑法的效力范围一.考核知识点1.刑法的效力概念2.属地原则3.属人原则4.保护原则5.普遍管辖原则6.我国刑法的效力范围二.考核要求1.识记(1)我国刑法属地原则的体现(2)我国刑法属人原则的体现(3)我国刑法保护管辖原则的体现(4)我国刑法普遍管辖原则的体现2.领会(1)属地效力的例外和补充(2)刑法的生效时间和失效时间3.应用(1)我国刑法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专题四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一.考核知识点1犯罪的概念和特征2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二.考核要求1.识记(1)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2)犯罪构成的特征2.领会(1)犯罪构成是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形式标准(2)犯罪的本质是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实质标准3.应用(1)能用犯罪构成的原理分析个罪的构成要件专题五犯罪客体一.考核知识点1.犯罪客体的概念及意义2.犯罪客体的分类3.犯罪对象二.考核要求1.识记(1)犯罪客体(2)犯罪对象2.领会(1)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分类的依据及意义(2)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分类的依据及意义3.应用(1)学会用犯罪客体知识去认定此罪与彼罪的区别(2)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的区别专题六犯罪客观方面一.考核知识点1.行为的特征2.作为和不作为的特征3.危害结果的特征及地位4.因果关系5.犯罪时间、地点二.考核要求1识记(1)作为的特征(2)不作为的特征(3)危害结果的分类2领会(1)哪些人的身体的动和静不属于刑法上的行为。

广东专插本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广东专插本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广东专插本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关于广东专插本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20xx年广东专插本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政治理论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又称专插本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政治理论》是所有报考本科插班生考生必考的科目Ⅱ.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试基本要求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及其运用,考查考生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解的把握,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现阶段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识记:对本课程有关的名词一、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正确记忆。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运用有关理论说明现实问题。

《政治理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时事政治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部分。

时事政治考试范围是: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的知识范围如下: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和理论一、考核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五)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二、考核要求1、识记:(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删除科学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3)思想的形成和发展;(4)思想的活的灵魂;(5)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根据;(6)理论的精髓和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根据;(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9)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现实依据和重要借鉴;(1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2.理解:(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2011年表述:涵义)和重要意义;(2)思想的科学体系、重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应用:(1)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与时俱时的关系。

2016年广东白云学院专插本正在火热招生中(2)【精选】

2016年广东白云学院专插本正在火热招生中(2)【精选】

2015年本科插班生招生简章一、学校简介广东白云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是广东省首个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本科院校。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黄炎培全国优秀学校奖等,2003年-2013年连续11年蝉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评定的“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第一名。

全国人大委员长、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誉之为“广东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于2013年初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研究试点院校”,是2013年6月28日成立的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发起单位和联盟成员。

学校顺应“珠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大力加强应用型科技大学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已形成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法学等相互贯通、交叉整合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目前设有本科专业44个(其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朝鲜语等五个专业属中外合作学分互认双学位),专科专业2个(中澳、中英合作双学历),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的埃迪斯科文大学、联邦大学,韩国的湖南大学、英国的布莱福特学院等国外高校开展互派交换留学生、学分互认、双学位及本硕连读等国际合作教育。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八个二级学院,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服务研究中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和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学校建立了一支适合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00余人。

学校地处广州市白云区,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1300多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占地750亩的崭新现代化新校区正在加紧建设中。

学校环境优美,各类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拥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网球场等,学生宿舍全部装有热水器、空调、宽带、有线电视信号等。

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个重点

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个重点

年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个重点————————————————————————————————作者:————————————————————————————————日期:2018年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50个必考重点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五大发展理念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五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答: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

6、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7、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倍增”、“两个同步”答:“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

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8、一带一路答: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9、互联网+答: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答: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1、两学一做答:“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12、合格党员的“四讲四有”答: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8年5月16日,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

本届智能大会以“( )”为主题,将举办3场主论坛和18场专题论坛等活动。

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与会。

A.智能时代:5G改变我们的生活B.智能时代: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C.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D.智能时代:新进展、新趋势、新举措2.2018年4月1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的主旨演讲。

这个主旨演讲的题目是()A.《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B.《凝聚共识促进对话共创亚洲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未来》C.《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3.2018年11月5日,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即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点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深圳4.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决赛中,以4:2战胜对手,获得本届世界杯冠军的球队是()A.法国队B.西班牙队C.巴西队D.德国队5在中国共产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马克愿主义中国化的人是()A.陈独秀B.李大钊C.刘少奇D.毛泽东6.1939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的文章是()A.《实践论》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矛盾论》D.《新民主主义论7.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所围绕着的中心任务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向社会主义过渡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消灭剥削和剥削阶级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是()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D.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9.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 )历史性飞跃。

广东省专插本《政治理论》考试

广东省专插本《政治理论》考试

广东省专插本《政治理论》考试历年辨析题2005年31.推进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求。

答:正确。

(1分)(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

(3分)(2)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等关系,进而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4分)32.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不应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错误。

(1分)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组成部分,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1分)因为:首先,私营企业的兴起,符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要求,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其次,从政治上看,他们中的大多数接受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分)再次,他们的财富大多数都是合法经营取得的,许多人还直接参与管理和劳动,有相当一部分财富是靠自己的劳动所得。

(2分)2006年3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障碍。

答:正确。

(1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共同特点是一些大国或国家集团依靠自己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实力,在国际事务中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甚至不惜发动侵略战争,任意干涉他国内政,践踏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力图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主导世界。

(4分)因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造成国际关系紧张,局部地区社会动荡和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3分)32.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

答:错误。

(1分)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16年全国高考政治大纲

2016年全国高考政治大纲

2016年全国高考的《文综政治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政 治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的政治科部分。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科考试大纲

2016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科考试大纲
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企业与
劳动者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投资
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业务
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个人收入的分配
分配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我国的政府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的继承
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

本科插班生招生简章

本科插班生招生简章

2016年肇庆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简章一、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一)招生对象:酷爱祖国,遵纪遵法,拥护共产党领导,躯体符合一般高校招生的体检要求,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员能够报考:1.广东省户籍且就读广东省一般高校的专科应届毕业生;2.外省生源就读广东省一般高校的专科应届毕业生(不含办理了暂缓就业的往届专科毕业生);3.广东省户籍或广东生源就读省外一般高校的专科应届毕业生;4.广东省户籍且在报名确认截止日期(2016年1月15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专科毕业证(指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含一般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的毕业生(不含毕业后仍持广东省一般高校集体户口的外省生源往届专科毕业生);5. 具有一般高职专科毕业学历的退役士兵(只招2015年退显现役的考生)。

6. 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具有一般高职专科毕业学历的应届、往届退役士兵考生免试入读。

(二)以下人员不得报考:1.应届毕业生之外的高等学校专科在校生;2.非广东省户籍的高等学校专科往届毕业生;3.2015年参加本科插班生考试,因作弊被取消各科考试成绩并被禁止下年度参加本科插班生考试的人员;4.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方法或正在服刑者。

二、报名时刻、报名地址及报名考试费1.预报名2016年1月9日至12日(共四天)为网上预报名时刻,考生通过互联网登岸进入“广东省本科插班生网上报名系统”预报名,超期再也不办理报名手续(网上报名实施细那么请详阅附件2)。

2. 确认报名:2016年1月13日(礼拜三),共一天。

上午08:00-12:00、下午14:30-17:30为报名确认时刻,考生须亲自到报名点确认。

3.确认地址:肇庆学院招生办(主校区行政楼一楼西侧)。

4.考试费:①缴费金额:每人200元。

②缴费方式:请考生在2016年1月1二、13日(礼拜二、三)的上午8:00-11:30、下午14:40-16:30,凭预报名表到肇庆学院行政楼二楼财务处缴费。

专插本年政治考试大纲

专插本年政治考试大纲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地马克思主义一、考核知识点(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四)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五)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二、考核要求1.识记:(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依据);(2)邓小平理论的含义;(3)毛泽东思想的含义;(4)苏联模式;(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2.理解:(1)两个时代的不同特点;(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4)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5)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6)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应用:(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3)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4)掌握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方法。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一、考核知识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与发展(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五)努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考核要求1.识记:(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关键、核心、本质;(4)“四有”公民;(5)与时俱进的含义;(6)创新的含义;(7)理论创新的含义及其作用。

2.理解:(1)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与发展;(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科学体系;(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支持的指导思想。

专升本插班生入学考试政治了理论总复习

专升本插班生入学考试政治了理论总复习

2021/1/4
2
2011年考研多选题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 大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P12)
A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 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 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
D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2021/1/4
3
第二章重点问题
第二,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要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第三,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要在实践中关注民生,提高参政议政实效;
第四,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要发挥自身力量,为协调关系、汇聚力量、
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起到积极作用。
2021/1/4
21
第十章重点问题
D.党的领导和其正确的政策
2021/1/4
6
第四章重点问题
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其实现的可能性。(P93-96)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P102-104)
3.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4.
(P109-110)
2021/1/4
7
第五章重点问题
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118) 2. 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4) 3. 为什么说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P126)
2021/1/4
26
第十三章重点问题
1.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P318) 2.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必然性。(P324-326) 3.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330-331) 4.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P332-333)

专插本政治理论

专插本政治理论

专插本政治理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一、考核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五)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二、考核要求1、识记:(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删除科学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3)思想的形成和发展;(4)思想的活的灵魂;(5)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根据;(6)理论的精髓和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根据;(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9)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现实依据和重要借鉴;(1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2.理解:(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2011年表述:涵义)和重要意义;(2)思想的科学体系、重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应用:(1)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的概括。

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与时俱时的关系。

(要求由2011年的理解改为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自己整理的专插本政治理论重点[1].doc11

自己整理的专插本政治理论重点[1].doc1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另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五、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辨析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 6.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根据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意见,我国将把( )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指标。

A.论文数量B.成绩C.失学率D.师德正确答案:D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14日上午经过表决,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这次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 )A.24个B.25个C.26个D.27个正确答案:B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 )A.既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B.坚持改革又坚持开放C.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D.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正确答案:C4.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贯彻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为了达到(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正确答案:B5.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然而,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A.相信人民的力量B.坚持民主集中制C.党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D.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正确答案:D6.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B.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属性C.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D.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正确答案:D7.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上,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是( )A.以改革促进发展B.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C.以稳定保证发展D.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正确答案:B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主要依靠( )A.行政力量的支持B.产业结构调整C.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D.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正确答案:D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资料(史上最全)

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资料(史上最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938毛泽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报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毛泽东思想核心: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982 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十三大形成完整理论2000 江泽民高州市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在2001 党八十周年大会完整阐述三个代表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课本思考题2)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

(2(3)“三个代表”:以江泽民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党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4)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课本思考题1)第一,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的丰富内容?(课本思考题4)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如提出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如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第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如提出建设人民军队)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如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如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六,党的建设理论(如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课本思考题5)1、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2016年广东专插本考试《英语》真题

2016年广东专插本考试《英语》真题

广东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英语》(公共课)试题Part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30%1.—Where are you going,Tom?—To Bill’s workshop.The engine of my car needs____.A.repairingB.repairedC.repairD.to repair2.The luggage is____heavy to carry all the way home.Let’s call a taxi.A.veryB.tooC.soD.much3.Our teacher suggested that each of us____a study plan for the long summer vacation.A.makeB.madeC.will makeD.would make4.If you had told me earlier,I____to meet you at the hotel.A.had comeB.will have comeC.would comeD.would have come5.Kim went to visit the teachers in the primary school____he worked three years ago.A.whenB.whereC.whichD.that6.The language school started a new____to help young learners with reading and writing.A.programB.designC.eventD.progress7.Always keep in mind that more fruit,vegetables and____exercises will keep us healthy.A.regularB.normalC.averageD.ordinary8.Peter often accompanies his parents to the concert,____he does not like pop music at all.A.asB.ifC.sinceD.though9.Mr.Brown would like to make____on his house,but he was disappointed.A.gainsB.interestsC.a profitD.a benefit10.It is Allen’s first time to speak to the public,but I am sure he will get____his nervousness.A.awayB.offC.overD.through11.If you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is pair,I will get you____one of the same size and colour.A.otherB.anotherC.moreD.less12.It is reported that a plane has____in the mountainous area near the borderline of that country.A.crashedB.crushedC.flashedD.clashed13.—Where is my cell phone?I can’t find it.—Well,you____have put it somewhere.A.shouldB.mustC.ought toD.would14.I think we should stop arguing and work together,if we want to get____near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A.anywhereB.everywhereC.nowhereD.somewhere15.The gardener____the boy not to step on the grass.A.suggestedB.chargedC.warnedD.insisted16.—I’m afraid we must go now if we don’t want to get caught in the traffic jam.—OK.____.A.It doesn’t matter.B.You’re welcome.C.Take care.D.Never mind.17.You might not like the way Sam behaves,but please be kind to him.____,he is your grandfather.A.After allB.Above allC.In allD.At all18.We mention the importance of giving up smoking once and again,but hardly____it.A.did they realizeB.have they realizedC.they did realizeD.they have realized19.Tom’s room is in a terrible mess,everything seems____in it.A.out of controlB.out of dateC.out of orderD.out of service20.At the60th anniversary,the guests sitting in the front are those____graduates from the university.A.faithfulB.distinguishedC.impressiveD.interesting21.We were caught in a traffic jam.By the time we arrived at the airport the plane____.A.will take offB.would take offC.has taken offD.had taken off22.____is not known yet.A.Although he is serious about itB.No matter how we will do the taskC.Whether we will go outing or notD.Unless they come to see us23.You can’t rely on Jane as she is____changing her mind and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she is going to do next.A.occasionallyB.rarelyC.scarcelyD.constantly24.Kids will soon get tired of learning____more than they can.A.if they expect to learnB.if they are expected to learnC.if they learn to expectD.if they are learned to expect25.Many people prefer the bowls made of steel to the____made of plastic.A.itB.oneC.onesD.them26.____from far away,the600-meter tower is stretching into the sky.A.SeeB.SeeingC.To seeD.Seen27.The tribe had been living in that part of the area for generations until the civil war____.A.broke downB.broke offC.broke outD.broke up28.The young man had decided to give up the chance of studying abroad, ____surprised his parents a lot.A.whenB.whereC.whichD.that29.____,Martin can reach the branch of that tall tree at the gate.A.As a short manB.Being shortC.As he is shortD.Short as he is30.The temperature is likely to go down next week.____,we will have to cancel the outdoor activities.A.In that caseB.In caseC.In no caseD.In any case Part Reading Comprehension40%Passage1On Thursday afternoon Mrs.Clarke,dressed for going out,took her handbag with her money and her key in it,locked the door and went to the club.She always went there on Thursdays.It was a nice outing for an old woman who lived alone.At six o’clock she came home,let herself in and at once smelt cigarette smoke. Cigarette smoke in her house?How?How?Had someone got in?She checked the back door and the windows.All were locked or fastened,as usual.There was no sign of forced entry.Over a cup of tea she wondered whether someone had a key that fitted her front door—a master key perhaps.So she stayed at home the following Thursday. Nothing happened.Was anyone watching her movements?On the Thursday after that she went out at her usual time,dressed as usual,but she didn’t go to the club. Instead she took a short cut home again,letting herself in through her garden and the back door.She settled down to wait.It was just after four o’clock when the front door bell rang.Mrs.Clarke was making a cup of tea at the time.The bell rang again,and then she heard her letter-box being pushed open.With the kettle of boiling water in her hand,she moved quietly toward the front door.A long piece of wire appeared through the letter box,and then a hand.The wire turned and caught around the knob on the door-lock.Mrs.Clarke raised the kettle and poured the water over the hand.There was a shout outside,and the skin seemed to drop off the fingers like a glove.The wire fell to the floor,the hand was pulled back,and Mrs.Clarke heard the sound of running feet.31.On Thursday,Mrs Clarke usually_____.A.went on an outingB.visited a clubC.worked at a clubD.went to see a friend32.No one made a forced entry,because_____.A.she smelt cigarette smokeB.she found nobody in the houseC.she came into the house as usual and locked the doorD.she found the door and windows remained the same33.On the second Thursday,nothing happened and Mrs.Clarke was wondering_____.A.whether her guess was wrongB.whether someone had a master keyC.whether her movements were being watchedD.whether someone took a short cut to the house34.The wire fell to the floor_____.A.because it was too hot to holdB.when the man’s glove dropped offC.because the man just wanted to run awayD.when the man’s hand was badly hurt by hot water35.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Mrs.Clarke was_____.A.calm and cleverB.brave and luckyC.anxious and worriedD.scared and frightenedPassage2We find that bright children are rarely held back by mixed-ability teaching.On the contrary,both 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re enriched.We feel that 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s in dividing pupils into different groups.It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 that children develop at different rates.It can have a bad effect on both the bright and the not-so-bright child.After all,it can be quite discouraging to be at the bottom of the top grade!Besides,it is rather unusual to grade pupils just according to their intellectual ability.This is only one aspect of their total personality.We are concerned to develop the abilities of all our pupils to the full,not just their academic ability.We also value personal qualities and social skills,and we find that mixed-ability teaching contributes to all these aspects of learning.In our classrooms,we work in various ways.The pupils often work in groups:this gives them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to co-operate,to share,and to develop leadership skills.They also learn how to cope with personal problems as well as how to think,to make decisions,to analyze and evaluate,and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The pupils learn from each other as well as from the teacher.Sometimes the pupils work in pairs;sometimes they work on individual tasks and assignments,and they can do this at their own speed.They also have some formal class teaching when this is appropriate.We encourage our pupils to use the library,and we teach them the skills they need in order to do this effectively.An advanced pupil can do advanced work.It doesn’t matter how old the child is.We expect our pupils to do their best,not their least,and we give them every encouragement to attain this goal.36.The phrase held back in Line1means being_____.A.forced to study hardB.stopped from making progressC.unwilling to study hardD.pushed to make great progress37.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mixed-ability teaching is_____.A.approvingB.negativeC.criticalD.indifferent38.According to the writer,the main concern of a teacher should b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_____.A.social skillsB.total personalityC.personal qualitiesD.intellectual ability39.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third paragraphA.Pupils can learn how to be capable organizers.B.Pupils can learn how to work together with others.C.Pupils can learn how to be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ctivities.D.Pupils can learn how to develop their reasoning abilities.40.This passage aims to_____.A.offer advice on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libraryB.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the skillsC.discuss pair work and group work for classroom activitiesD.argue for teaching bright and not-so-bright pupils in the same classPassage3In the1960s,medical researchers Thomas Holmes and Richard Rahe developed a checklist of stressful events.They appreciated the tricky point that any major change can be stressful.Negative events like serious illness of a family member were high on the list,but so were some positive life-changing events,like marriage.When you take the Holmes-Rahe test you must remember that the score does not reflect how you deal with stress—it only shows how much you have to deal with.And we now know that the way you handle these events dramatically affects your chances of staying healthy.By the early1970s,hundreds of similar studies had followed Holmes and Rahe. And millions of Americans who work and live under stress worried over the reports. Somehow,the research was described briefly in a memorable message.Women’s magazines ran headlines like Stress causes illness!If you want to stay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the articles said,avoid stressful events.But such simple advice is impossible to follow.Even if stressful events are dangerous,many—like the death of a loved one—are impossible to avoid.Moreover, any warning to avoid all stressful events is a prescription()for staying away from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trouble.Since any change can be stressful,a person who wanted to be completely free of stress would never marry,have a child,take a new job or move.The notion that all stress makes you sick also ignores a lot of what we know about people.It assumes we’re all weak and passive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But what about human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Many people come through periods of stress with more physical and mental energy than they had before.We also know that a long time without change or challenge can lead to boredom,and physical and mental strain.41.Holmes-Rahe made a medical research on_____.A.what to do to avoid stressB.what to do to cope with stressC.what kind of events can cause stressD.what kind of stress can cause changes42.The score of the Holmes-Rahe test shows_____.A.how much you have to deal with stressB.how positive events can change your lifeC.how negative events can change your lifeD.how you can deal with life-changing events43.The studies on stress in the early1970s made people_____.A.feel more stressful in working and livingB.believe that it’s impossible to avoid stressC.worry about their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D.believe that it’s possible to avoid stressful events44.If a person wanted to avoid stress completely,he would have to_____.A.avoid any changesB.make some changesC.be free of dangerous thingsD.stay away from the opportunities45.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writer’s tone in the passageA.Critical.B.Objective.C.Subjective.D.Prejudiced.Passage4Even plants can run a fever,especially when they're under attack by insects or disease.But unlike humans,plants can have their temperature taken from3,000feet away-straight up.A decade ago,adapting the infrared()scanning technology developed for military purposes and other satellites,physicist Stephen Paley came up with a quick way to take the temperature of crops to determine which ones are under attack.The goal was to let farmers precisely target pesticide()spraying rather than rain poison on a whole field,which always includes plants that don't have pes()problems.Even better,Paley's Remote Scanning Services Company could detect crop problems before they became visible to the eye.An infrared scanner,on a plane flying at3,000feet at night,measured the heat sent out by crops.The data was turned into a color-coded map showing where plants were running"fevers".Farmers could then spot-spray,using50to70percent less pesticide than they otherwise would.The bad news is that Paley's company closed down in1984,after only three years.Farmers resisted the new technology and long-term supports were hard to find.But with the renewed concern about pesticides on produce,and refinements in infrared scanning,Paley hopes to get back into operation.Agriculture experts have no doubt about how the technology works."This technique can be used on75 perc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the United States,"says George Oerther of Texas A&M. Ray Jackson,who recently retir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thinks long-distance infrared crop scanning could be adopted by the end of the decade,but only if Paley finds the financial support which he failed to obtain10years ago.46.Plants will run a fever when they are_____.A.sprayed with pesticidesB.facing an infrared scannerC.troubled with insects or diseaseD.having their temperature taken47.In order to apply pesticide spraying precisely,we can use infrared scanning to_____.A.draw a color-coded mapB.locate the problem areaC.attract insects and treat diseaseD.estimate the damage to the crops48.Farmers can save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pesticide by_____.A.making use of spot-sprayingB.transforming poisoned rainC.consulting infrared scanning expertsD.detecting crop problems at an early stage49.The difficulty in applying infrared scanning technology to agriculture is_____.A.its high costB.the financial problemC.the decreased productionD.the lack of official support50.The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 the_____.A.problems of cropsB.temperature of plantsC.roles of Paley’s companyD.function of infrared scanningPart Cloze15%A friend of mine met with an accident driving in the darkness.His legs were so hurt that he couldn't move.What was the___51__was that he found himself unable to ask for help—his mobile phone went out of___52__because of the exhausted battery.___53__could be done but to wait in the cold wilderness.It was eight hours later that day broke,and then the rescue arrived.It can___54__that he could stand the horror in the darkness for so long.Even more surprising was his___55__,"First of all,I checked up my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found myself not in mortal danger.As there was no tools to___56__help,I leaned back in my seat trying my best to___57__the wound from bleeding.In this way I dozed off."His story put an end to my regret for the sadness of an exploration adventure that happened last year.A group of young men___58__to explore a mountain cave and got lost.___59__to find a way out in the dark cave they were frightened and ran anxiously without a sense of___60__.Finally they fell dead in fear and exhaus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cue people__61___found them,the place where they got lost was only about10meters away from the___62__of the cave.If they stayed on the spot when they lost their way and tried to calm themselves,they would probably__63___a faint light glimmering not far away.Don't you think you can compare it with life___64__?When you meet with difficulty in life and work,and you are not clear about it yet,you___65__put upstruggle immediately.It seems to be a negative attitude,but a person who can afford to do so must have foresight as well as a great courage in the first place.51.A.certain B.uncertain C.best D.worst52.A.reach B.way C.control D.work53.A.Everything B.Anything C.Something D.Nothing54.A.almost B.hardly C.possibly D.scarcely55.A.determination B.decision C.explanation D.conversation56.A.call for B.go for C.leave for D.look for57.A.treat B.cure C.keep D.remain58.A.tried B.managed C.liked D.tended59.A.Able B.Unable C.Lucky D.Unlucky60.A.space B.balance C.frustration D.direction61.A.that B.which C.when D.where62.A.ending B.beginning C.opening D.closing63.A.tell B.sense C.tough D.think64.A.himself B.itself C.yourselves D.themselves65.A.mustn’t B.wouldn’t C.needn’t D.couldn’tPart Writing15%66.objective career objective awards special skill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广东省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试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任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政治理论》是所有报考本科插班生考生必考科目。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试基本要求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及其运用,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解和把握,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识记:对本课程有关名词、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正确记忆。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运用有关理论说明现实问题。

《政治理论》科目考试包括时事政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部分。

时事政治考试范围是: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的知识范围如下: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考核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二)毛泽东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二、考核要求1.识记(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理解(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6)正确评价历史人物;(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8)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应用(1)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3)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考核知识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二、考核要求1、识记(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基础;(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领导权和前途。

2、理解(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3、应用(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内容和重大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考核知识点(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二、考核要求1.识记(1)过渡时期的概念及其社会性质;(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3)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性;(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5)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7)“四马分肥”。

2.理解:(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4)正确评价历史变革;(5)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系;(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3.应用:(1)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考核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的重要理论成果;(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2.理解(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4)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3.应用(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2)正确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一、考核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二、考核要求1.识记(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主要特征及其提出的重大意义;(4)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理解(1)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5)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3.应用:(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的关系;(2)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考核知识点(一)社会主义的本质(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3)“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取得的成就;(5)中国梦的提出及其内涵。

2.理解:(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应用:(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坚持科学发展;(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考核知识点(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二、考核要求1.识记(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对外开放的格局;2.理解(1)改革开放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2)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要求;(3)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4)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5)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6)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应用(1)改革开放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考核知识点(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5)改革和调整国有经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6)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7)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其根据;(9)人民民主专政;(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1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5)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6)生态文明建设。

2.理解(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2)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地位;(3)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6)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8)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9)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0)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11)社会各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2)保障和改善民生;(13)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新的要求;(14)创新社会治理体制;(15)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16)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3.应用(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形成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3)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4)全面依法治国;(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7)社会建设的目标及重点;(8)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考核知识点(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二、考核要求1.识记(1)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3)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4)“一国两制”基本国策;(5)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实质和成功解决的实践过程;(6)“九二共识”。

2.理解(1)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3.应用(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方针政策的演变;(2)新形势下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一、考核知识点(一)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二、考核要求1.识记(1)时代主题及重要性;(2)毛泽东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论断;(3)邓小平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新判断;(4)战略机遇期;(5)和平发展道路;(6)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及其发展;(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理解:(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3)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4)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依据、宗旨和基本原则;3.应用(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一、考核知识点(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四)强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二、考核要求1.识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6)党的宗教政策;2.理解(1)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仍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3)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5)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6)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7)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8)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9)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8)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