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角联锁织物的开发与探究
三维角链锁机织物弹道侵彻性能实验研究
![三维角链锁机织物弹道侵彻性能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2e4ef3aef8941ea76e0537.png)
物靶体实 弹侵彻后 的变形与破坏 , 而揭示三维角链锁机织物 的能量吸收机理 。 从
关 键 词 三维 角链 锁 机 织 物 ; 弹道 侵彻 ; 量 吸 收机 理 能
1 引 言
高性 能纤 维 ( 如 对 位 芳 族 聚 酰 胺 纤 维 、 高 例 超 分子 量 聚 乙烯 纤 维等 ) 用 于 弹道 冲击 防护 的主 要 应 途径 是形 成有 效稳 定 的织物 结构 。织 物结 构 种类 繁
多 , 组织 形式 分 有二 维 和三维 织造 结构 。 从
p r r n e ui gb ls c m a t tes ie n eiu e c i f h rjc l w r m au e yt o a f e s eo f ma c .D r a i i i p c , h r drs a vl ie o ep o t e ee e s r b i o d n l t tk a dl o ts t e i d w p r L s
HOU ng i g‘ ZHAO Ya q n n e i , h nhi 2 12 ) 1T xi oee D nh aU i r t S ag a, 0 6 0 l l v sy ( . e igH ii c nica dT cnlg a Ifr tnR sac stt, e ig 10 7 ) 2 B in a n S i t n eh o i l n ma o eerhI tue B rn , 00 4 j yg e f i oc o i ni A S R C O es u t eo 3D ag — tr c oe ar 3 A B TA T n t c r f - nl i el kw vnfbi r u en o c( D WF )w scoe os d t bls cpn  ̄ t n a hsnt t yi a ii ee a o u s l t i
碳纤维三维索织物的织造研究
![碳纤维三维索织物的织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3be1c50508763231121292.png)
由于本项 目产 品用于桥梁的斜拉索 , 对索织 物的轴 向强力要求较高 , 同时 , 又要求织物具有一 定 的径 向应 力 , 因此 , 选择 织物组 织结 构 时采用 在
了三维 双轴结 构 , 在有棱 织 机上制织 , 以达 到足够
的长度 。 1 1 4层套 叠结接 组织 . 1 1 1 织 物结构 的经 纬 向剖 面 图( .. 见图 2 )
三维 异形 织物 纱 线 由 同一 方 向喂 人 , 编织 时 纱 线不 断改 变 相 互 位 置 , 成 一个 整 体 。 由于 力 形 的分解 , 种织 物 的轴 向抗 拉能 力较 差 。 这
, | .
o ∑ f=
/ ..多
() 1织物 的断 裂强 力 机织物 中 , 织物某 向的断 裂强 力在理 论 上为 : 式 中 一 织物 断 裂强 力( ) N
-
O
a - 职 轴 织 物 ) 维
h 三唯 职 轴织 物 i
( j・ 二 轴 织 _ c 维 物
d 维 异形 织物 j
一
圈 1 常见三维织物结构
收稿 日期 o2—0 一1 00 I 7 作者茼舟: 敏 . ,93 赵 女 1 年生 . 6 副教授 , 发表论文 1 杂篇 0
维普资讯
中直接形成整体结构 , 层间剪切强度高 , 克服了层 合织物垂直于层台面方向上( 即第 3 维方向上) 机
械性 能差 , 成 型 时 联 接 界 面 机 械性 能 差 的 弱 2次 点 , 泛 地 应 用 于 工 程 领 域 , 其 是 复 合 材 料 领 广 尤
域。
近年来 , 纤 维 三维 织 物 在 工程 中 的应 用 也 碳
∞ 川访 织 科 杖
2∞ 年第 1 0 期
三维立体织物织造技术
![三维立体织物织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ce3b83687c24028915fc376.png)
四步法三维编织的特点
• 1,基本的1*1形式使每根纱线都通过织物的长、 宽、厚方向,从而使纱线相交形成不分层的三维 整体结构。织物中,所有纱线的取向均与织物成 型方向有一定夹角。
• 2,基本的1*1织物是三维四向结构。在基本形式 中加入不动纱线系统,该系统纱线平行或垂直于 织物成型方向,编织过程保持不动,形成三维五 向结构或六向、七向结构。
• 3,适应于多种异型构件的整体成型。例 如工字、L字等。 • 4,不适合编织尺寸较大的预制件,由于 机器设备限制。
第二节 四步法方型编织工艺分析
一 、简介 1, Ko. F. K., Three-dimensional Fabrics for Composites---An Introduction to the Magnaweave Structure, Proc. ICCM-4, Japan Soc. Composite Materials, Tokyo, Japan, 1982, P1609. Ko. F. K.在该文中引入了“纤维构造”术语,首次定义了代表 四步法1*1方型编织预制件中纤维构造的单胞(unit cell)。它 是一个立方体具有与预制件截面相同的取向,长度为一个编织 花节,含有四根主对角线方向的纱线,每根纱线与编织方向的 夹角为编织角γ。
• *机器运动过程中,边纱在机器周向运动时保持不动。
• 3.3编织纱线的交织 四步运动后的携纱器在机器底盘上的位置如图
• 实线相连的携纱器在第2步后交换位置,虚线 相连的携纱器在第4步后交换位置。(对偶性 交换)
• 纱线A连续通过织物的厚度方向,且相互交织。
• 纱线B从主体纱运动到边纱位置,停动一步后 又返回主体纱内部。 • 编织纱线沿四个方向运动。
03 14 22 34 42 54 62 15 23 35 43 55 63 74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弹道侵彻破坏细观结构尺度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弹道侵彻破坏细观结构尺度](https://img.taocdn.com/s3/m/55c4544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8.png)
2023-11-09•引言•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概述•弹道侵彻破坏机理研究•细观结构尺度对弹道侵彻破坏的影响•优化设计及性能提升策略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弹道侵彻破坏是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重要研究内容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该材料在弹道侵彻下的破坏细观结构尺度有助于优化其抗冲击性能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与发展针对该材料的抗冲击性能优化及其在防护结构中的应用仍需深入研究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复合材料在军事、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应用目前关于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弹道侵彻破坏的研究尚不充分研究内容分析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特征;研究该材料在弹道侵彻下的破坏机制;探讨抗冲击性能优化方法及其在防护结构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测试、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进行材料的细观结构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其次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弹道侵彻过程,并分析破坏细观结构尺度;最后根据实验和模拟结果,总结抗冲击性能优化方法。
研究内容与方法02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概述机织复合材料定义与特点•机织复合材料是一种由有机和无机材料通过纺织工艺制成的复合材料。
它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耐腐蚀、可设计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和体育器材等领域。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是一种先进的机织复合材料,其结构特点是采用角联锁编织技术,使得材料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其性能优势包括高强度、高刚度、抗疲劳、抗冲击等特点,适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工程结构和部件。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编织、热压成型和后处理等环节。
其中,编织工艺是关键环节,需要采用专门的编织设备和工艺技术。
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和参数调整,可以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
03弹道侵彻破坏机理研究弹道侵彻破坏过程分析弹道侵彻破坏的扩展分析弹体贯穿过程中,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的演变和破坏模式的转变。
三维机织预型件织物设计及其织造的探讨
![三维机织预型件织物设计及其织造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3735d10a21614791711284a.png)
三维机织预型件织物设计及其织造的探讨王 静 (德州学院纺织系,德州,253015)王 瑞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160)摘 要:主要探讨了三维机织预型件的结构设计、织造参数及织造过程,并总结和讨论了三维机织预型件试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为三维机织预型件的机械化及大规模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生产依据。
关键词:微编纱,角联接结结构,正交接结结构,织造参数,三维机织预型件中图分类号:TS1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93(2005)02-0009-040 前言利用简单织物(编织物、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与树脂复合制作层合板即二维纺织复合材料,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纺织复合材料制作方法(即分层固结与增强),然而,这类材料容易层间剥离或开裂,缺乏整体性,常在承受弯曲应力或剪应力时层合处开裂[1]。
为克服二维织物复合材料层间强度低的缺点,人们研制开发了三维整体纺织复合材料。
三维整体纺织构件成型技术分机织法、针织法、编织法和非织造法,也就是说适用于复合材料的整体织物骨架的织物有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和非织造布[2]。
机织物具有良好的结构设计性、有限的变形性、织物结构紧密、结构断开困难的优点;同时在多层机织物(三维机织物)中层间用接结经固结在一起,接结经还起加固织物的作用,可以减少分层的危险。
利用机织的方法直接织出三维骨架是今后制作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
尽管目前多数骨架的制作多用手工或半机械化操作,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三维机织骨架应用范围的收稿日期:2004-06-23作者简介:王静,女,1971年生,讲师。
主要从事三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产品的开发及研究。
日益扩大。
总之,用三维机织物作为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预型件,可使复合材料抗层间剪切强度、抗冲击性、损伤容限、断裂韧性、安全可靠性等综合力学性能皆优于传统的层合复合材料。
本文研究的织物是以丙纶采用编织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包覆在玻璃纤维外部而形成的编织复合纱(又称为微编纱)为经纬纱,在天津工业大学实验室内的小样机上进行织造而形成的。
服装面料三维造型研究及其应用
![服装面料三维造型研究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2586724453610661ed9f480.png)
全 新的科 技 感。 圃
参考文献 ( 略)
纺织导报 Chn e teL a e - 01 . iaT xi e d r 2 No2 l 0
7, 5
貌, 使服 装 造 型 更 多变 , 并赋 予 服 装
高温 印烫设 备主要指 转移 印花机
器、 温高 压 汽 蒸锅 。 面料 或 服 装 高 将 平面化 的状态 通过聚集、 绞、 曲、 拧 扭 折叠或其 他一 些 变形手 法进 行变化 , 然后保持 变形状 态喂 入转移 印花机 、
装面料 、 装 造型 三者之 间有 效 的统 服
一
1 . 机械 压褶设备三 维造型 .1 3
机 械 压褶 设备 分 为 电热 模 压 褶
工艺 和长车 汽 蒸定形 工艺 。 过机 械 经 压褶 成形 工艺 后整 理 的各种 面料 , 具
是决定 服装 最终效 果 的关 键。
如 职 业 女 装 的 设 计 要求 端 庄 大
WWW l de o c i t ea rc m F ex
圈
应 用技 术
Ap r l e hn og pa e c ol y T
上装。
高 温 高压 汽 蒸锅 ( 性 创作 可用 高压 个
物 ) 贴 等 工艺 技 术 , 可创 作 出极 拼 方 具创 意与美感的 作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浮雕 图形 整齐清 晰和成 形稳 定的优 点 ( 3。 图 ) 机械 压褶 成形 工艺产能 较 大, 效率 较 高, 可控 性强 , 是一种 比较 成 熟的面 料三 维再 造 工艺 。 器压裥 机 造型 的形 态主要以 规则连 续的 褶裥为 主, 变化 的 空 间不大 , 般 是 通 过 调 一 节机 器齿轮 改变 褶裥 的 数量 、 小和 大 方 向等要 素 , 使 之进 行一 系列 的组 并
三维斜交角联锁机织物的设计与试织
![三维斜交角联锁机织物的设计与试织](https://img.taocdn.com/s3/m/6504b00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0.png)
三维斜交角联锁机织物的设计与试织马芹;秦焕焕【摘要】介绍了三维斜交角联锁机织物的应用,对三维斜交角联锁机织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多重纬斜交角联锁机织物的结构设计方法,设计了三重纬、四重纬的角联锁结构组织,并分别画出了上机图.根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织物用途,设计了两种汽车安全带织物的基本规格参数,在小样织机上织出了产品小样,验证了三重纬、四重纬斜交角联锁组织机织物在常规织机上进行织造及用于安全带织物的可行性.最后,对角联锁机织物在织造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当的解决办法.【期刊名称】《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0)004【总页数】6页(P1-5,21)【关键词】涤纶长丝;多重纬斜交角联锁织物;安全带;试织【作者】马芹;秦焕焕【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51近年来,人们对纺织品的研究不断深入,从过去对二维结构织物的研究到如今对三维结构织物的研究.与二维纺织复合材料相比,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模量和强度及很好的力学性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1].三维机织物的结构有很多种,按照织物的结构特征与织造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平板状三维机织物、实柱状三维机织物和空芯状三维机织物.其中,平板状三维机织物的应用最多,也最容易生产,可以在普通的织机上生产.平板状三维机织物的种类有多种,根据其结构特征可分为三类:三维正交机织物、三维斜交角联锁机织物和三维多层接结机织物[2].1 三维斜交角联锁机织物的应用设计产业用三维机织物的应用体现在很多方面,对于角联锁机织物而言,因为其经纱的屈曲比较大,织物的伸缩性和能量吸收性能均比较好,可以满足一些绳、带织物的需求,例如蹦极跳伞运动的安全绳和各种安全带等.1.1 产品类型设计目前,市场上汽车安全带常用的织物为斜纹或缎纹等二维织物.普通二维织物虽然织制比较简单,但织物厚度的增加受到了限制.本研究利用三维组织结构设计了一种汽车安全带织物.在汽车事故中,安全带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拉伸,这种拉伸会使安全带变形.如果织带的拉伸弹性过大,会使织带的伸长过大,织带在恢复过程中会产生反弹,这种情况下织带会对乘客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安全带在织造时要考虑到织带的伸长性.角联锁组织形成的织物具有一定的拉伸变形能力,在产生形变后不会立刻恢复,可吸收并储存弹性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安全带在弹性和安全方面的需求.1.2 原料选择工业用涤纶长丝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是许多产业用纺织品的良好材料.如今市场上工业用涤纶长丝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高强型涤纶长丝、低收缩型涤纶长丝、高模低收缩型涤纶长丝等.高强型工业用涤纶长丝具有很高的强度、模量和较低的延伸率,可满足安全带强度高、模量大、伸长小、耐磨等要求,故市场上安全带的原料以高强型工业用涤纶长丝为主.2 三维斜交角联锁机织物的设计图1 多重纬角联锁织物结构(经向截面)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multiple weft angle-interlocking fabric (warp-wise section)2.1 三维斜交角联锁结构的特征斜交角联锁根据其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多重经角联锁与多重纬角联锁两种结构形式. 多重纬角联锁的结构特点是纬纱在织物厚度方向重叠,经纱沿织物水平方向与多重纬纱进行交织,并且此时的经纱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如图1所示.纬纱在织造时很容易重叠,可以在传统的织机上生产织造,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多重纬角联锁应用较多.本研究主要探讨多重纬角联锁机织物组织的结构及设计方法.2.2 多重纬斜交角联锁机织物的结构设计多重纬角联锁机织物的结构有二重纬、三重纬、四重纬、五重纬等,当经、纬纱直径一定时,织物的厚度取决于形成角联锁的经纱循环数与纬纱的重叠层数.多重纬角联锁机织物在进行织制时,要满足经纱在交织时其两层经纱之间形成的交叉口中只有一根纬纱存在交织的条件,那么角联锁组织循环经纱数Rj、组织循环纬纱数Rw与织入的重纬数n之间满足:Rj=n+1,(1)Rw=n×Rj .(2)当角联锁机织物的经、纬纱直径相同时,角联锁机织物理论上的厚度τ=(2n+1)×d,d为经、纬纱直径.织物的厚度与纬纱的重叠层数有关,当重纬数增加时,织物厚度也随之增加.2.3 组织设计在斜交角联锁机织物的设计和加工过程中,层数较少的角联锁机织物的组织图可以直接根据结构图画出,也可以从使用由一根经纱的交织规律所得到的分式表达式中获得.但当织物层数较多时,根据结构图设计出组织图就很麻烦,这时就要获得各根经纱分式表达式,从而画出组织图.2.3.1 组织设计方法多重纬三维机织物的表面组织对织物的外观有明显影响,且表面组织不同织物的密度也有差异,会使织物的强力产生差异.因此,设计时要根据织物的用途加以考虑. 图2 重纬数为3、4时角联锁组织的径向截面Fig.2 Warp-wise section diagram of angle-interlocking weave with 3 and 4 backed weft重纬数为3、4时角联锁组织的径向截面见图2.对图2中重纬数为3、4时角联锁组织径向截面结构图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每根经、纬纱参数之间的关系:Rj=n+1,(3)Rw=n×Rj=n×(n+1),(4)s=n,(5)f=2n-1,(6)式中:Rj为经组织循环数; Rw为纬组织循环数;s为织物组织飞数; f为最长浮长线.因为可以选择不同的表层组织来设计角联锁机织物组织,故在本次设计中表层组织选择简单的斜纹组织.本研究设计了三重纬、四重纬两种实口结构的角联锁组织,根据其结构图及经、纬纱的循环规律得出织物组织规律.2.3.2 三重纬角联锁组织图3 三重纬角联锁机织物结构Fig.3 Fabric structure diagram of angle-interlocking weave with 3 backed weft当n=3时,三重纬角联锁机织物结构如图3所示.对织物结构图进行分析,参考经、纬纱循环规律可得Rj=4,Rw=12,s=3, f=5.通过n重纬数实口角联锁机织物组织表达分式得到第一根经纱的交织规律为由飞数得出各根经纱的交织规律,得出的织物组织图及上机图如图4所示.2.3.3 四重纬角联锁组织当n=4时,四重纬角联锁机织物结构如图5所示.对织物结构图进行分析并参考经纬纱循环规律可得Rj=5,Rw=20,s=4, f=7.图4 三重纬角联锁机织物上机图Fig.4 Looming drafting of angle-interlocking fabric with 3 backed weft图5 四重纬角联锁机织物的结构Fig.5 Fabric structure diagram of angle-interlocking weave with 4 backed weft通过n重纬数实口角联锁机织物组织表达分式得到第一根经纱的交织规律为由飞数得出各根经纱的交织规律[3-4],得出的织物组织图及上机图如图6所示.图6 四重纬角联锁机织物上机图Fig.6 Looming drafting of angle-interlocking fabric with 4 backed weft2.4 织物规格设计2.4.1 纱线规格设计在本设计中,安全带产品的经纬纱采用高强型涤纶长丝.由于安全带在使用过程中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所以安全带的织带要有较高的断裂强力.国际上通用的安全带的标准断裂强度为2 270 kg[5].安全带选用的涤纶纤维长丝,其单纤维细度为0.56~2.20 tex(5~20 D),纱线的断裂强度为0.009~0.010 N/tex(8.5~9.0g/D)[6].传统的二维安全带织物的经纬纱线细度为111 tex(1 000 D)左右,以此作为参考来设计三维安全带织物.为了使不同重纬数的安全带织物厚度尽量相同,重纬数不同,纱线粗细的选择也不同.本研究设计了不同重纬数安全带织物的纱线规格,具体见表1.表1 纱线规格参数Tab.1 Specification parameters of the yarns组织经纱细度/tex(D)纬纱细度/tex(D)三重纬角联锁100(900)100(900)四重纬角联锁89(800)89(800)2.4.2 经纬向密度设计由于设计的三维织物的表层组织为斜纹,故根据二维织物的设计方法计算出表层组织的经纬向密度,再计算三维织物的密度.对于斜纹组织,经向紧度为60%~110%,纬向紧度为40%~60%.考虑到安全带织物要求紧密坚牢,故选取经向紧度为90%、纬向紧度为55%,得织物密度式中:Kd为纱线直径系数(Kd=0.035);Nt为纱线特数;E为织物紧度.当Nt=100 tex时,经纱密度Pj=257.14根/10 cm修正为257根/10 cm,纬纱密度Pw=157.14根/10 cm修正为157根/10 cm;当Nt=89 tex时,经纱密度Pj=275.56根/10 cm修正为276根/10 cm,纬纱密度Pw=167.17根/10 cm修正为167根/10 cm.三维角联锁机织物只有一个系统的经纱,织物的经纱密度可看作与二维织物的经纱密度近似,而三维角联锁机织物的多重纬纱是相互重叠的,重纬数不同,纬纱密度也不同,可根据来计算三维角联锁机织物的纬纱密度.织物的规格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织物规格参数Tab.2 Specification parameters of the fabrics织物组织纬纱层数经、纬纱特数/tex(D)经纱密度/[根·(10 cm)-1]纬纱密度/[根·(10 cm)-1]三重纬角联锁3100(900)257471四重纬角联锁489(800)2766682.4.3 长度设计一般的汽车安全带长度为2.8~3.5 m,因为汽车类型不同,则安全带的使用方式不同,所以安全带的长度也不相同.在本设计中,考虑到市场上常用的汽车安全带长度,设计安全带的成品长度为3.2 m.2.4.4 宽度设计市场上生产的汽车安全带样品的宽度一般为47.5~48.5 mm,国家规定织带宽度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安全带的织带与使用者身体接触部分的宽度不能低于46 mm.因为在冲击力较大的情况下,织带作用在乘客身上的压强非常大,如果宽度太小,事故后织带的压强过大也会对乘客造成一定的伤害.由于该宽度是安全带在经受了一定的拉伸作用力下所测得的,故安全带的成品宽度可稍微大一些,可取约47.5 mm,但也不能太宽,否则不利于生产.本设计选择的安全带织造宽度约为50 mm[6].3 织物小样上机试织3.1 小样试织设计小样试织在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学院纺织实训中心的Y200S型半自动电子小样织机上进行,根据涤纶长丝的特点进行了纱线选择、浆纱、整经、穿结经等工序.前文中设计了两种斜交角联锁组织,由此试织了两种织物小样.受小样织机织造能力的限制,小样尺寸只有50 mm×15 mm.考虑到本次设计的织物层数较多,当织物厚度较大时,在织造过程中涤纶长丝会产生磨损.又因为本设计每个筘齿的穿入数选为2,为了防止织造时纱线过多磨损,又受实验室备用钢筘的限制,筘号选择时适当调整了一下,当纱线特数为100 tex时,筘号选择60,当纱线特数为83 tex时,筘号选择65.小样织机手动打纬,打纬力不足,打不紧纬纱,使织物密度与设计密度有误差.织物小样的规格参数见表3.表3 织物小样规格参数Tab.3 Specification parameters of the sample fabrics织物组织纬纱层数经纬纱特数/tex(D)经纱密度/[根·(10 cm)-1]纬纱密度/ [根·(10 cm)-1]三重纬角联锁3100(900)248410四重纬角联锁489(800)2696203.2 试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试织过程中,对织物织造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就是经纱张力不匀.为了使经纱间张力较为均匀,在织造前应认真地对经纱进行梳理、调整,在织造时适当提高后梁高度.其次,在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太小会引起开口不清等问题,使织造不能顺利进行,但是经纱张力过大也会造成个别经纱断头,影响织造进行,故应适当增加经纱张力.另外,因为角联锁机织物的经纱密度较大,而且存在纬纱重叠的问题,会出现纬纱打不紧的现象,需要使用较大的打纬力.同时,手动打纬的打纬力量不均匀造成试织小样纬纱密度不匀、表面不够平整.织物小样如图7和图8所示.图7 三重纬角联锁机织物小样Fig.7 Photo of angle-interlocking sample fabric with 3 backed weft图8 四重纬角联锁机织物小样Fig.8 Photo of angle-interlocking sample fabric with 4 backed weft4 结语本研究对三维斜交角联锁机织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角联锁机织物组织结构的经纱屈曲比较大,并且织物的厚度越大,即重纬数越多,经纱的屈曲越大,这一结构特点使得织物的柔软度和层间抗剪切性得到了提升.另外,多重纬角联锁机织物的纬纱处于经纱形成的一定角度的交叉口中,相邻经纱以四边形的空间形态将纬纱包围,这种结构特点使织物强度高且有一定的变形能力,适合用于安全带产品.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了三维斜交角联锁机织物结构经纬纱之间的交织规律,得出了斜交角联锁机织物重纬数、经纱循环数、纬纱循环数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根据机织物组织的结构特点和用途,设计了两种汽车安全带织物的基本规格参数,在小样织机上织出了产品小样,验证了三重纬、四重纬斜交角联锁组织机织物在常规织机上进行织造及用于安全带织物的可行性.【相关文献】[1] 刘淑萍,刘让同. 三维织物结构设计[J].纺织科技进展,2006(6):42-46,48.[2] 许璀莹,顾冬娟,张玲妹,等.实口结构重纬角联锁织物组织图计算机辅助绘制[J].丝绸,2010(8):45-46.[3] 余雪满,沈兰萍.角联锁织物的拉伸性能分析[J].纺织科技进展,2007(6):60-62.[4] 聂建斌,卢士艳.角联锁织物的组织设计[J].纺织学报,2006(3):90-91.[5] 王国和.产业用织物——汽车安全带的研究与开发[J].丝绸,2004(1):36-40.[6] 晏雄.产业用纺织品[M].2版.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12.。
[三维,研究进展,织物]复合材料用三维机织物成型性的研究进展分析
![[三维,研究进展,织物]复合材料用三维机织物成型性的研究进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2b8be2f111f18582d05a62.png)
复合材料用三维机织物成型性的研究进展分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天器、飞机、汽车等领域的应用逐渐从次承力结构件发展到主承力结构件,在众多类型的纤维增强结构中,三维机织物是一种常用的纤维增强形式。
三维机织物中特殊的纱线交织结构使得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比模量高,抗冲击性好,可设计性强等优点。
特别是,三维机织物用作复合材料增强结构时,根据结构件外形几何特征的不同,主要有2种纤维增强体的成型方法:一种是采用立体仿形织造技术的直接异形整体成型;另一种是由板形织物在模具作用下变形成所需要的外形结构。
本文主要探讨了板形织物在模具约束作用下的成型过程,成型过程中板形织物受到复杂的三维应力,织物局部和整体都会发生变形,导致纤维形态、纱线排列、纤维体积含量、树脂注射成型过程中的树脂流动、分布等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异型织物的成型稳定性、贴覆性等,其增强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均匀性和性能难以得到保证。
板形织物在模具约束下的成型过程具有操作流程简单、织物工艺设计简单等优点,但是对于厚度大、纱线交错结构复杂、成型性差的三维织物来说,织物很难按照模具形状成型,而且成型后织物表面会出现很多褶皱、纱线错位严重等现象,影响织物的力学性能。
作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织物成型性是指在一定作用力下织物无褶皱成型某种特定形状的能力。
相关研究报道表明,织物成型性主要与纤维伸长率和纱线之间的滑移能力有关。
近年来,Legrand等对三维机织物在模具约束作用下成型过程中织物形态和纱线形态变化做了很多研究,并从宏观和细观2个角度分别分析织物结构变化,但并没有说明三维机织物异形成型过程中引起织物结构变化的原因。
三维机织物纱线交织结构使得其成型性的评价更为复杂,一般地,在借鉴二维机织物成型性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力学法和几何法分析织物的剪切性能、悬垂性、半球成型性及弯曲成型性来定性或定量地评价三维机织物的成型性。
本文基于三维机织物的细观结构特性,从织物的剪切性能、悬垂性、半球成型性、弯曲成型性4种评价成型性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出发,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在寻求研究方法借鉴的同时,提出表征三维机织物成型性方面尚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建议,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异型结构设计、性能研究、模拟仿真等提供理论参考。
角联锁结构三维织物的设计
![角联锁结构三维织物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bb050ade80d4d8d15a4ff6.png)
1=9。
2 12 ..
上 机 图 设 计
衬 垫 纱 应 该 在 上 层 纬 纱 下 面 , 层 纬 纱 的 上 下 面 。 如 第 一 根 衬 垫 纱 在 1 6 1 、6 2 、6等 纬 纱 、 、1 1 、 1 2
的下 面 , 在 其 他 纬 纱 的上 面 ; 二 根 衬 垫 纱 在 而 第
14、 、 、l l 、 6 9 1 、 6等 纬 纱 的下 面 , 在 其 他 纬 纱 的 而
图 2 五 层 空 口角 联 锁 组 织 结 构 与 上 机 图
上 面 ; 他依 次类 推 。 由此 作 出 的 上 机 图如 图 4 其
所示。
12 3 ..
组 织 拓 展
穿综 时采 用分 区穿 法 。将 衬垫 纱按顺 穿 方式 穿 入 前 4页综 框 , 而将 交 织 频 率 稍 低 的接 结 经 纱 穿 入后 6页综框 , 需 1 共 0页综框 。 穿 筘时 , 虑 到织 物 的厚 度 和 衬 经 纱 的 衬 垫 考
3 0
2 5
3 五 层 角 联 锁 织 物 上 机 要 点
贯 穿 角 联 锁 结 构 的 三 维 组 织 , 于 联 锁 的 方 由
式 不 同 , 组织上 机 不 同 , 其 特别 对 于带衬 垫纱 的联 锁 织物 , 织造要 点 也不 同 。 其
3 1 纱 线 选 择 .
图 4 带 衬 垫 纱 的 五 层 正 则 角 联 锁 组 织 结 构 与 上 机 图
由 于 贯 穿 角 联 锁 织 物 需 有 一 定 的 厚 度 , 选 故 择 较 粗 的 纱 线 。 如 果 选 用 较 细 的 纱 线 , 织 物 厚 则
度 、 性 与外 观均 受 到影 响 。 弹 3 2 筘 号 与 每 筘 穿 入 数 的 选 择 .
角联锁三维机织物在多综眼织机上的织造设计
![角联锁三维机织物在多综眼织机上的织造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951f0f6edb6f1aff001fc1.png)
角联锁三维机织物在多综眼织机上的织造设计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具备空间结构稳定、力学性能好、抗冲击、耐疲劳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新兴材料和防护领域。
三维机织物作为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形态可设计性优良,整体保形性稳定,生产成本相对低廉。
高厚度的三维机织物克服了传统层合板的层间结合性能差、损伤拓展快等缺点,使织物沿厚度方向的强力增强,同时拉伸、剪切、弯曲等典型力学性能突出。
三维机织物厚度越大,物理性能越可靠稳定,在特殊领域用途越广,所以对三维机织物的织造设计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三维机织物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能够规模化生产多种形状和结构的三维机织物,加工成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后应用于航空航天、民用基础设施、医疗防护等领域。
国内虽然起步稍晚,但是目前已经初步完成织机改进和织造设计等方面的技术积累。
许福军等研制出了多剑杆三维织机,李毓陵等改进了多综眼织机的引纬系统,为高厚度三维机织物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内三维机织物制备领域仍然处于织机自动化程度低、生产织物种类单一、产量低的困局,关于高厚度三维机织物的研究较少,尚未开发出能够织造高厚度三维机织物的三维织机。
1 基本理论多综眼织机在普通单综眼织机的基础上,将单综眼综丝改造为多综眼综丝,调整提综和引纬工艺,便于织造厚度较大、结构多样的三维机织物。
多综眼综丝的加入,增加了织机经纱的穿入量,综框的提综动程根据综眼间距进行差别化设计,引纬机构采用多根剑杆引纬提高引纬效率,这些条件都为高厚度三维机织物的织造提供了可能。
在多综眼织机织造过程中,浮沉规律相同的经纱即可以穿入同一根综丝,也可以穿入不同综丝,但文 | 胡 雨 裴鹏英 龚小舟Weaving of Angle-interlock Fabric on Multi-eyelet Loom摘要:针对三维机织物在厚度方向拓展受到限制的现状,提出两种关于把三维机织物织厚的设计方案。
通过以层层正交角联锁织物为例,探究将厚度推广为N 层的织物在多综眼织机上的织造方法,设计上机工艺(包括穿综图、纹板图及选纬图)。
角联锁织物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角联锁织物的开发及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702802336c1eb91a375d41.png)
角联锁织物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三维机织物伴随着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角联锁三维机织物是三维机织物的重要一种。
本文在介绍角联锁三维机织物的基础上,探讨了织物组织的设计方法,对角联锁织物的开发及性能特点进行了研究。
特别首次找到了角联锁织物层数和各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并用分式的方法进行了数学表达,得到了国际刊物工业纺织品的认可。
本研究还利用剑杆织机织造了二层至九层的角联锁织物布样,做了拉伸试验,对其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记录了拉伸数据及断裂曲线。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角连锁织物在七层以内,随着层数的增加,它的断裂伸长、断裂能量吸收、断裂比功逐渐递增,而七层以后,其各方面性能又递减的规律。
本研究探索了角联锁织物作为加强材料的复合板材研究,开发了复合板材。
本文还介绍了角联锁三维织物的不同新类型,最后根据角联锁织物的性能分析,对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展望。
本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1.1 三维纺织品的由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纺织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在发达国家,纺织品已经形成了服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三足鼎立的局面,产业用纺织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航天、军事、交通运输、土木工程、医药卫生、安全防护、农业、体育和娱乐等无所不在,无处不有[1]。
产业用纺织品在用途上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在外观和形态上的多样性,它不同于传统的服用纺织品,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二维空间,服装用、装饰用纺织品一般以片状形态即由纱线编织而成的面料为消费者所使用,而产业用纺织品既可以纤维形态投入使用,也可以片状形态投入使用,还可以线、绳结构直接使用,但更多的是以三维形态投入使用,三维纺织品应运而生。
1.2 三维纺织品的种类三维纺织品的形成可以采用机织、针织和非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二维纺织品层合的办法形成。
机织物是最古老、最成熟的一种织造技术,人们自然首先考虑采用机织的方法来生产三维织物。
近年来被人们普遍关注的三维机织物有:三维正交机织物、角联锁机织物、多层接结机织物。
角联锁机织物(角联锁组织)是多重纬(多重经)角联锁机织物简称,它是由两个系统的纱线构成重叠联锁状的交织。
当经线在织物厚度方向(Z方向)构成重叠,则纬线以一定的倾斜角在X方向与多重经进行角连锁状交织。
反之,当纬线在织物厚度方向(Z方向)构成重叠,则经线以一定的倾斜角在X方向与多重纬进行角联锁状交织。
按照构成重叠的纱线系统,可以分为多重经角度联锁和多重纬角度联锁两种。
本论文在对多重纬三维角联锁机织物进行设计与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所织得的不同层数的三维角联锁织物,探究得出三维角联锁织物的层数与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展现三维角联锁机织物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三维织物的研究是伴随着产业纺织品的发展而产生的。
尽管产业用纺织品的历史可能与传统纺织品一样久远,都可追朔到几千年前,但与传统纺织品相比,产业用纺织品通常被看作是一个较为“年轻”的行业。
现代产业用纺织品的历史大概始于从欧亚大陆穿越大洋驶向美洲大陆的帆船使用的帆布。
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化学纤维使得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具有超高强度的高性能纤维的研制成功扩大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范围。
化学纤维不仅在许多领域里代替了天然纤维,并且为产业用纺织品开辟了许多新的应用领域。
合成纤维与其它材料复合制成的产品可同时获得良好的强度、弹性、均匀性、耐化学性、耐火性和耐磨性。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对产业用纺织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纺织品不仅提供各种二维平面织物,而且能够直接提供三维织物或构件,同时在某些场合,提供特殊性能的纺织品。
社会的需求,促使了新技术的出现,三维纺织品的系统研究开发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的。
三维纺织品的系统研究首先在发达的英美国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X.Chen 博士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三维纺织品进行研究,开发了多层接结蜂窝状机织物和复合材料,设计开发了角联锁机织物。
X.Chen博士开发的角联锁机织物主要利用角联锁机织物具有较大的可变形性,为女警察制作舒适的防弹背心[2],但X.Chen博士并没有对各种角联锁机织物进行系统开发和性能研究,特别在设计层数较多的角联锁机织物时,靠先画出织物交织的示意图,再进行组织图的设计,费时切容易出错。
对角联锁机织物的可变形性只有定性的叙述,没有定量的研究。
Frank K.KO,在2000年出版的三维纺织加强复合材料一书中,对各种三维成形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收集了世界最新的三维纺织加强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在书中提及角联锁机织物,但并没有对此织物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具体开发和性能研究的报道[3]。
东华大学顾伯洪教授对三维织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其主要目标集中于三维正交织物和多层接结织物,并以此织物作为复合材料的加强材料,顾伯洪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纺织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能,对三维角联锁机织物涉及的不多,浙江理工大学祝成炎教授在三维机织物组织与设计方面有较多的研究,但主要是采用先画出结构示意图,再进行组织图和上机图的设计,并没有找到有关参数的数学关系,对角联锁织物的力学性能研究不多。
除以上对三维织物进行研究之外,东华大学晏雄教授[4],苏州大学王国和教授、顾平教授[5],天津工业大学黄故教授、杨彩云教授等的研究领域都涉及三维机织物,但对角联锁机织物的系统研究还不多,从网上查找,中、外文文献较少。
角联锁机织物的独特结构,使得它具有独特的、有别于其它三维织物的性能,为此,研究角联锁机织物的设计和开发,以及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工业纺织品领域意义重大。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早期的机织复合材料是由二维织物层合而成的。
其层间抗剪切强度低,抗冲击能力弱,在应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而激发人们在70年代开始研究三维机织技术。
三维整体结构的机织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复合增强骨架材料,是发展航空航天、国防尖端以及民用技术必不可少的高性能技术材料[6]。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考虑到现有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决定把本研究重点放在三维角联锁织物的设计开发以及角联锁织物的应用方面,其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通过图书馆、数据库和互联网多种途径查找课题相关资料,仔细阅读。
根据课题内容对资料进行划分取舍,提取有用信息,并确定实验方案。
(2)然后根据所需的实验条件,选择适合本实验织造三维角联锁织物的纱线,查询和联系相关厂家,购买到相应的纱线。
(3)通过确定的实验方案,开发和设计出适合于传统小样织机织造的三维角联锁织物,然后进行上机实际操作,织造出2—9层8块三维角联锁织物。
(4)在此基础上,通过查询各种三维角联锁相关资料来探究角联锁机织物本身的一些特性以及发展和应用前景。
2 三维织物的分类及发展趋势2.1 三维织物概述三维机织物是用传统织机把纤维织成三维立体织物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多层经纱机织方法生产,织物中的纤维呈互相穿插状态。
目前已能织出各种三维纺织复合预制件,如:三维正交织物,其各向同性比较好,用相同层数、粗细一样的纱线织成的织物比较厚,经纱通过整个厚度方向的角联锁结构,经纱只通过相邻两层的角联锁结构,此织物柔软性好。
此外,通过机织的方法还可以织出其它各种形状的预制件,如工程上经常用到的工字梁、T形梁、蜂窝板、空管板、各种箱状结构等等。
早期的机织复合材料是由二维织物层合而成的。
其层间抗剪切强度低,抗冲击能力弱,在应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而激发人们于70年代开始研究三维机织技术。
三维整体结构的机织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复合增强骨架材料,是发展航空航天和国防尖端技术必不可少的高性能技术材料。
三维复合材料的概念形成于60年代末,是基于二维复合材料的发展而来的。
三维复合材料含有不在平面内的第三个方向的纤维束,第三个方向不一定与平面垂直。
从整体结构上来考虑,三个方向的纤维可随单元体的不同而不同。
并且第三个方向上的纤维束可限制层间的相对运动,因此增强了层间剪切强度和刚度,同时,也使得第三个方向上的性能得到很大改善,而使整体性大大增强。
制作三维复合材料的步骤是分两步进行:首先用纤维束编织出所要制作物体的轮廓,我们称之为预制体:然后再通过RTM或手工浸渍树脂固化而形成成品。
这在制造上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可以编织比较复杂的形状如圆管、工字梁、T字梁,其次可以方便地形成孔洞而不用破坏纤维的连续性。
而层合纤维复合材料由于织物层间缺乏有效的增强,在动载负荷作用下,层间剥离是这种结构复合材料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
可利用具有三维结构的整体性特点来提高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三维复合加强材料被认为是顺应当前复合材料制造发展趋势的新方法。
进行三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法国等。
采用二维织造技术加工三维机织物,这种技术至少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就已出现,当时主要用于制作双层或三层帆布带、地毯基布等。
70年代中期,美国人在普通织机上拓展了双层织物的制织技术,制成了多达17层的三维机织物。
80年代初,英国也在常规织机上通过改进开口机构试织成功三维机织物。
自此多层机织物在复合材料领域得以应用。
.三维织物按加工方法可分为三维机织物、三维编织物、三维针织物和三维非织造布织物。
国内对三维织物进行大量研究始于九十年代初,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三维针织物和三维编织物。
三维机织物的研究还比较少。
2.1.1 机织的三维织物机织的三维织物是利用机织把纤维织成三维立体的形状,织物中的纤维呈相互穿插的状态。
早期的三维织物主要是通过多层经纱机织方法生产的,很长时间来用这种方法生产双层或三层箱包布、带子和地毯。
美国于70年代中期在普通织机上拓展了常规的双层织物的织制技术,目前已能成功地织制17层正交三维织物。
80年代初,英国也在常规织机上通过改进开口系统试制成功了三维织物。
机织三维织物的三个系统的纱线呈正交状态配置,这对充分发挥纱线本身固有的特性十分有利。
沿X方向的纱线为纬纱,其作用是构成水平纬纱层,同时又将沿Z方向的水平经纱层隔开。
沿Z方向的经纱为地经,其作用是构成水平经纱层,同时又将沿X方向的水平纬纱层隔开。
沿Y方向的纱线为缝经,其作用是将相互垂直的经纬纱铺层缝接在一起。
三个系统的纱线呈正交状态组成一个整体。
目前已经可以织出各种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的预制件,有单纯的正交实芯板,厚度变化的实芯板材,中孔结构箱体梁。
甚至可以适当控制经纱获得角联锁型实芯板。
这些板材可以制成工字形、角形、槽形和方形等三维织物复合材料预制件[7]。
2.1.2 编织的三维织物三维编织技术是二维编织技术的拓展,主要应用于复合材料增强织物的制作。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严格地说,始出于60年代末,当时致力研究的是多向增强复合材料在航天上的应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根据常规的编织绳原理发明了万向编织机(Omniweave)到70年代中期,法国欧洲动力公司也发明了类似的编织机;80年代初美国Cumagna公司发明了磁编技术,自此三维编织工艺迅速发展。
磁编技术可以根据结构上的要求,使定向增强纤维在较大范围内具又灵活性,并能够柔和地处理脆性纤维,而且通过计算机控制和适当的排列能直接编织出复杂的骨架。
编织原理是,由许多按同一方向排列的纤维卷装,通过纱线运载器精确地沿着预先确定的轨迹在平面上移动,使各种纤维相互交叉或交织构成网络状结构的三维织物。
随着三维编织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多种编织方法相继出现。
目前最常用的三维编织方式有矩形(板状)编织和圆形(管状)编织。
最常用的编织工艺有二步法编织、四步法编织和多层内联锁编织。
区别矩形编织和圆形编织主要在于运载导纱器运动的底盘是由纵轨和横轨组成的矩形还是由环轨和射轨组成的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