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原文和翻译共20页文档
王国维:《人间词话》全文
王国维:《⼈间词话》全⽂余念收藏于2019-03-02《⼈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部词话著作。
他⽤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然地融进了⼀些新的观念和⽅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了重⼤反响,在中国近代⽂学批评史上具有崇⾼的地位。
《⼈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的⽔平,⼀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王国维:《⼈间词话》全⽂〔⼀〕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成⾼格,⾃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派之所由分。
然⼆者颇难分别,因⼤诗⼈所造之境必合乎⾃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寒波澹澹起,⽩鸟悠悠下」,⽆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彩。
⽆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能⾃树⽴⽿。
〔四〕⽆我之境,⼈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优美,⼀宏壮也。
〔五〕⾃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然,⽽其构造亦必从⾃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中之⼀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闹」字⽽境界全出;「云破⽉来花弄影」,着⼀「弄」字⽽境界全出矣。
〔⼋〕境界有⼤⼩,不以是⽽分优劣。
「细⾬鱼⼉出,微风燕⼦斜」,何遽不若「落⽇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挂⾓,⽆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相中之⾊,⽔中之影,镜中之象,⾔有尽⽽意⽆穷。
《人间词话》十则(讲)
往事后期空记省⑤ 。
沙上并禽⑥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⑦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⑧应满径。
注释: ①时为嘉禾小倅(cuì):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
浙江省嘉兴市)判官。嘉州,宋代郡名,即秀州。倅:副职。 这里指判官。②水调:曲牌名,相传为隋炀帝杨广所制,流 行于唐。③临晚镜:就镜自照而感伤衰老。④流景:似水年 华。⑤后期:瞻望未来。记:思念。省(xǐng):反思,省悟。 ⑥并禽:双栖的鸟类。⑦弄:摆弄。⑧落红:落花。
经五 此十 义世只之 无变欠年 再一 辱死
文章主张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 它提出了"境界"说.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 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 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 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 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 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其妙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 象,摄入词中。一个“弄”字,既展示了 一幅“动”的图画,又表达了主人公“借 酒消愁愁更愁”的孤寂的“静”的心情。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王安石曾用过“入”“过”“满”等十 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 成全诗诗眼, 说说“绿”字怎么好?
——《傅雷家书》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出生。二 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 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 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 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 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 留学。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 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 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 词话》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 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 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 清遗民处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 国学门通讯导师。1927年6月,王 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 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 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人间词话十则原文与翻译
译文:
诗有有我的境界,有无我的境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的境界。“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的境界。有 我的境界,是以我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外物都著上我的主观色彩。无我 的境界,以物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物。古人写 词,写有我之境的为多,然而并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对于这个问题有才 华的诗人是能够自己有所建树的。
第八节原文: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 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译文:
苏东坡的词旷达,辛稼轩的词豪迈。没有二 人的胸襟而学他们的词,犹如东施效仿西施 捧心啊。
第九节原文: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 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 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第一则原文: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崇 高的格调),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 以独绝者在此。
译文:
词以有境界为高。有境界就自然成就崇高的 格调,自然有名句。五代、北宋的词独成绝 妙的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则原文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 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 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故也。
译文:
有的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想象而缔造文学境界,有的 作品是摹写、概括与提炼生活而形成境界,这就是理想 和写实两派的区别。然而二者很难区别开来。因为大诗 人所创造想象出的境界,一定会合于自然,所摹写的境 界,也一定与理想的境界相近的缘故啊。
第三则原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 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 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 树立耳。
《人间词话》十则
2021/10/10
23
第三、四则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 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 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021/10/10
28
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 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
• 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 的经验,独辟蹊径;
这两句都描绘出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
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
可见,当诗人为外物所吸引而达到宁静忘
我的状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外物,外物
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时,所
营造出来的与物俱化的境界,是“无我之境”。
2021/10/10
12
区别小结
标 准 观物方式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因大诗人所造 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
之境,必合乎 近于现实。王国维指出,诗人
自然,所写之 “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境,亦必邻于 即理想主义终归是以现实为依 理想故也。 据的,“所写之境,亦必邻于
2021/10/10
理想”,即现实主义必然会有 20
“造境”“写境”的联系和渗透: “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 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 “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 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 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 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这一观点与我国传统的“虚实”论有关, 并受到西方美学观的影响,较为精辟地论述了 “写实”与“理想”两派(即现实主义与浪漫 主义两派)的特点、区别和联系。
人间词话原文及白话翻译
《人间词话》原文及白话翻译【卷上】〔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有境界的词,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品位,自然而然出现著名的诗句。
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那么独创绝世的原因就在这里。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词中既有诗人想象造出的虚拟意境,又有描写现实的真实意境,这就是理想派和写实派这两个词派相互区分的地方。
但是这两个词派很难完全区分开,这是因为大诗人所想象出的虚拟意境一定符合自然规律,而描写的现实意境同样必然接近诗人的理想信念。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有的诗词表达出诗人自我的情感,也有的诗词表现出诗人忘我的境界。
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是写出的景物带有诗人自己的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就是没有写到自己的情感经历,纯粹写景物。
写有我境界的诗人,从主观去看事物,所以写出来的景物都带有作者情感的主观色彩。
写忘我境界的诗人,客观地看待事物,所以诗词中分不出哪句抒写自我感情,哪句描写事物。
以前的诗人作词,写有我境界的主观诗比较多,却不一定有能力写出无我境界的客观诗,所以能写出无我境界的诗人在众多文人墨客之中能独树一帜。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无我境界只有在诗人心境澄明、自由静穆、超越欲念之时才能获得。
《人间词话》十则(丰富实用)
冯延巳《鹊踏枝》
秦观《踏莎行》 “孤馆”“闭”,春寒袭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 无限凄婉——因了饱受羁 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 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 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 的气氛,“可堪”二字刻 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 之恨到凄厉之景上。)一 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 寞、无限凄婉之意。这些 是“有我之境”。
•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 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 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 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王国维先生实在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 分割开来。在他的书架里,《古今图书集成》、《康熙 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 《长生殿》、乾嘉学派、纳兰性德等等都把两者连在一 起了,于是对他来说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 混同。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 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同,没有 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破败之后, 文化认同竟还未消散。为此,宏才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 以生命来祭奠它。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 可惜又死得必然。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 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变成 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 后是这样,清末以后也是这样。但清末又是整个中国封 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 统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一个王朝的背影》余秋雨
齐读第二则,讨论一下你是怎样理解“造境” 和“写境”的?
《人间词话》十则完美版
十则完美版
1
一字万金
用寥寥几字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
风月情长
2
情感,独树一帜。
抒发对美好爱情的感悟,展现出细腻动
人的情感世界。
3
婉约伤感
以柔美心灵的共鸣。
表达对自由、豪情、英勇的追求,展示 出词人的个性和气质。
深入解读每则内容
1
风月情长
2
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将对美好爱情的热
在字词的选择、句子的结构和章法的安排上都 具备独创性。
意境美妙
通过细腻而巧妙的文字塑造,营造出独特的意 境和艺术氛围。
情感真挚
表达出真挚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深切共鸣,产 生共鸣与思考。
举例说明
《东篱乐府》
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对逝去 往事的思念之情。
《菩萨蛮》
展现出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 深沉情感。
切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
3
豪放洒脱
4
流淌着自由和激情的文字,展现出作者 坚定独立的人生态度。
一字万金
通过简洁的文字,抓住人们的心灵共鸣, 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思考与感悟。
婉约伤感
以细腻感性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内心 深处最敏感的情感回响。
分析内涵和特点
内涵丰富
每则词话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构思独特
《人间词话》十则完美版
《人间词话》是一部经典的文学著作,记录了中国古代词人的创作心得和艺 术追求。本演示文稿将带您深入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人间词话》简介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部词话集,共收录了一百则词话。 它不仅总结了词的发展历程,更体现了作者对词艺的独到见解。
作者背景介绍
袁宏道
《水龙吟》
10 《人间词话》十则正式版
当王国维发现自己醉心研究的哲学无助于解决现实的人生困 惑时,这位集诗人、哲学家气质于一身的学者把研究方向转向了 文学和史学,并在诗词创作、文史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1908年,《人间词话》问世。作为王国维生命底蕴的流露、 精神生气的灌注,《人间词话》给词的创作开辟了一条精微深美 的“哲理化”境界的新道路。作为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 《人间词话》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康德、叔本 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相 结合,形成了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 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
10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之死 刘再复
雪在无声地飘落,雪花在静悄悄地为你撒着纸钱。 你毕竟是天生的美学家,选择那么柔润的波,那样秀丽绝顶 的湖,作为你的坟,连死也被美所拥抱。 雪飘落着,雪花在为你惋惜。你是聪慧的学者,目光比别人 伸延得更加遥远。你看到了近代美的曙色。你的笔,像长天的彩 虹,吸取过西方科学的亮光,然后把它撒到故土的地上。你本来 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时代也需要你更多地播种。
2.背景资料 王国维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 人生理念剧烈动荡、冲突、融合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 社会在经济和文化准备极不充分的情况下,向着畸形的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转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界的动荡尤为突出,并 深深影响着当时的文学。
王国维“体素羸弱,性复忧郁”,在多难的时代面前不断追 寻着人生的真谛。22岁以前,王国维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为以 后治文史、考据之学奠定了基础。但他却不喜欢科场诗文,参加 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表现出鄙薄功名、重情多思的人生志 趣。1898年后,王国维来到上海,逐渐开始接触康德、叔本华哲 学,对叔本华的《世界是意志和表象》(又译为《作为意志和表 象的世界》)更是“大好之”,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解决现实人生 中的困惑。叔本华哲学的社会批判色彩、高扬生命意志的异端精 神,和少年王国维求新求异的思想倾向相顺应,而二人在“悲观 主义人生论”上的契合,对王国维此后的人生观、文学观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也给王国维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浸染上了浓厚的悲观 主义色彩。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人间词话》十则第一则:词的起源与演变1.1 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词的不同流派及其特点1.3 词的演变与时代变迁的关系第二则:词的艺术特点2.1 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2.2 词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3 词的语言特色与创意表达第三则:词的题材与内容3.1 唐诗宋词与词的区别3.2 词的题材分类及其特点3.3 词的内容表达和意义解读第四则:名家与经典词作4.1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南唐五代的草堂词4.2 苏轼与晚唐辛弃疾的词风比较4.3 宋词中的名篇及其创作背景第五则:词的传承与创新5.1 古代词人的影响与传承5.2 现代词人的创新与突破5.3 词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第六则:文化传统与词的表现6.1 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6.2 词在表达情感和修身养性中的作用6.3 词在文学教育和文化交流中的传承与创新第七则:词与音乐的结合7.1 词曲搭配与曲风变化7.2 词与音乐传播的影响力7.3 词曲创作与艺术形式的发展第八则:现代社会中的词8.1 词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8.2 当代词人的创作风格和社会关注8.3 词在媒体和网络时代的传播与发展第九则:词的创作与鉴赏9.1 词的创作技巧和方法9.2 词的欣赏要点和品味9.3 词的评价标准及鉴赏心得第十则:词与人的心灵触动10.1 词作品在催人奋进中的鼓舞作用10.2 词作品在爱情与情感表达中的触动10.3 词作品在传统与现代观念交融中的启示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一、唐诗宋词选集附件二、词人作品及评论选附件三、相关词学研究论文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2、文学作品:指以文字、语言表达的艺术创作作品。
3、版权法:规范著作权的法律法规。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像已不逮矣。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人间词话十则全面版
第一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 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 以独绝者在此。 译:词以有境界为高。有境界就自然 成就崇高的格调,自然有名句。五代、 北宋的词独成绝妙的原因就在这里。
第一则,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 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 格”,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 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可见在王国维心 中,“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创作中 起决定作用。
第三则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 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 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 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 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清华 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 之一,“教授的元戏曲史》《人间词话》 其中《人间词话》共六十四则, 是其最有影响的著作,融中国 传统古典文论和西方美学于一 体。行文流畅自然,见解独特, 精辟阐释了“境界说”。
根本区别: 1、“有我之境”以一己之主观情感观物之境界, 指感情强烈个性鲜明之境,而是指“我”的意识尚存, 诗人不仅鲜明地意识到他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把它 的色彩点染到所见的外物中,即“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将一己之情融于万物之理观物之境 界。指审美主体达到“宁静之状态”,全部沉浸于 “外物”之中,达到物我合一的“优美”的境界。 2、“有我之境”偏重情感的外显,主观性强; “无我之境”偏重理性的描述,客观性较强。
第二则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 实二派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 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人间词话十则完美版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清华 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 之一,“教授的教授”。
2、“有我之境”偏重情感的外显,主观性强; “无我之境”偏重理性的描述,客观性较强。
16
第五则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 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 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译:境界并不只是指景物。喜怒哀乐, 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写真景 物、真感情的,称它为有境界。否则就 称它为无境界。
22
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 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 起来。指出一个诗人或学问家,必须要注意后 天的修养,进行长期艰苦的探索,并且具备坚 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第一步,要志存高 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 第二步,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如追求热恋 中的情人般无怨无悔;第三步,才是在上下求 索中顿悟,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 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 有的贡献。
15
色彩”。
根本区别: 1、“有我之境”以一己之主观情感观物之境界,
指感情强烈个性鲜明之境,而是指“我”的意识尚存, 诗人不仅鲜明地意识到他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把它 的色彩点染到所见的外物中,即“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将一己之情融于万物之理观物之境 界。指审美主体达到“宁静之状态”,全部沉浸于 “外物”之中,达到物我合一的“优美”的境界。
进行具体评判。他认为周邦彦的创作“能入不能出”,
是因为周词“模写物态,曲尽其妙”,但终因出物不
人间词话原文与翻译
第一则原文: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崇高的格调),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译文:词以有境界为高。
有境界就自然成就崇高的格调,自然有名句。
五代、北宋的词独成绝妙的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则原文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译文:有的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想象而缔造文学境界,有的作品是摹写、概括与提炼生活而形成境界,这就是理想和写实两派的区别。
然而二者很难区别开来。
因为大诗人所创造想象出的境界,一定会合于自然,所摹写的境界,也一定与理想的境界相近的缘故啊。
第三则原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译文:诗有有我的境界,有无我的境界。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是有我的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是无我的境界。
有我的境界,是以我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外物都著上我的主观色彩。
无我的境界,以物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物。
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为多,然而并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对于这个问题有才华的诗人是能够自己有所建树的。
第四则原文: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译文无我的境界,人只能从静观中得到。
有我的境界,从由动到静时可以得到。
所以一为优美,一为宏壮。
境界并不只是指景物。
喜怒哀乐,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
人间词话_十则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AD ( 属“无我之境”的是: BC ( A B C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
王国维认为这两种境界那种更高明? 为什么? (为什么创作“无我之境”更难?)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有主 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表现为 “有我之境”;相对而言,灭绝掉主观情 思,超然物外,达到物我浑然的境地,写 出“无我之境”就比较难了。
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 谈‚境界‛。包含三层含义: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 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
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 寂寞、无限凄婉之意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提 “移情”)。你还读过哪些这样的句子。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 移情到景上; 门掩黄昏, 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 无计留春住。 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春之感 。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秦观《踏莎行》
《人间词话》,作于1908~1910年。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运用西洋哲 学、美学文学观点的方法对中国古 典文学的开风气之先的剖析和评论, 是中国古典诗学的终结和现代文艺 美学的萌芽。 全书融贯中西,承前启后,既有对 传统词学的继承和突破,也有对西 方理论的接受和融通。他运用的是 中国传统词学的批评形式,却体现 了现代的审美意趣和批评精神。
《人间词话》十则
▪ (3)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有才华的诗人
▪ (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经心地;猛然
暗淡;零落。
▪ (5)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
就
整体把握
▪ 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 内容:
▪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 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 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 在当时,是一部极具新意、 极有价值的著作。《人间词话》 诞生近百年来,受到了学术界 的极大重视。人们对《人间词 话》的理解和领悟越是深入, 就越认识到它的卓越价值和不 朽成就。
文章主张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 它提出了"境界"说.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 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 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 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无 怨无悔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无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 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 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 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 这是第三阶段。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陶渊明《饮酒》你如何理解“无我”的诗人吗?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文言文翻译
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文言文翻译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文言文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