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情景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开: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使用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颁布后,高考启动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轮改革。新一轮高考改革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全面提高科学选才能力,助力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语文是受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高考科目,自2014年《实施意见》颁布后,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改革一直探索适合考查关键能力、体现学科素养的方式和方法,在阅读和表达的多个考查板块中设计了情境化默写题、篇章语用题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等。这些尝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语文试题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效果,有力地推动了考试内容改革,也体现出未来考试改革重视情境化设计的发展方向。从对教育教学引导的角度看,情境化的试题设计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语文课程性质相呼应,能够积极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情境化试题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背景

情境化试题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这一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研究的热点,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又一重要的研究取向。在20世纪60、70年代产生巨大影响的认知革命后,出现了与建构主义密切相关的情境认知和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诞生,不仅标志着学习理论研究的巨大转型,也创造出一个学习理论的新时代。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德在《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一文中,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成为情境认知领域的开创性与指导性之作。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的。“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情境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知与行是相互的——知识是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

得到进步发展的。”情境认知理论在对学习的研究中,“超越了学校教育情境的限制,把研究的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人类学习现象中,试图由此去发现人类学习的本质”。其中的知识不再是独立、僵化、单一的内容,而是依赖于一定或特定的情境基础,由学习者自主建构的知识谱系。情境认知理论从本质上改变了知识固态化的学习认识,而是更聚焦于知识的迁移,从死记硬背的做题功夫向做人做事的能力转变。

我国情境化语文教育教学的代表是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既汲取了世界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的精华,更立足于我国“本土”文化,在长期的实践、实验过程中逐步完善并自成体系。在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学中,情境的“情”是一种主观的动机系统,“境”是客观的环境,并提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国内外对情境教学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已经取得了普遍的共识。就有效衔接教育教学、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教育考试而言,把情境化的教育理念科学运用于高考之中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从国际学业测评的经验看,国外的大规模纸笔测验已经较为成熟地使用情境设计,采用生活化的情境性试题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非常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其设计理念强调,如果情境存在于真实世界背景中参与者的实际经历和实践,那么这个情境被认为是真实的,这里的真实性体现出了情境的最大特点。NAEP(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美国教育进展评价)在对阅读的界定中专门提到了情境(Situation)。NAEP阅读情境往往决定了读者准备和完成任务的方式,如“这些情境有利于触发应试者考虑阅读的目的,对阅读主题和背景的了解情况,以及其他会影响应试者将花多少时间阅读的考虑”,等等。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中的文本阅读目的与PISA 描述的情境用途类似,是一种情境化的设计,认为阅读素养与人们为何阅读的理由直接相关,包括出于个人兴趣和娱乐而阅读、为了参与社会而阅读、为了学习而阅读。对年轻的阅读者而言,重点落在为了兴趣和娱乐而阅读、为了学习而阅读。情境化的测试与评价设计为目前较多大型国际教育评价项目所重视,其共同的认识和判断是学生只有在真实情境中体现出的能力才是他们真正的能力。

就测试和评价的效果而言,基于情境理论的试题设计体现出诸多优势。一是情境认知理论有助于知识迁移,更加符合心理学认知规律,有利于改变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个人成长的质量。二是有助于丰富展现知与情的结合,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调动更多的知识因素,有效发挥情感因素以及价值因素的作用,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价值观等诸方面主动、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三是对评价和测试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言,情境理论的应用可以突破国内现有考试大纲中按照事实性知识掌握划分的识记、理解、掌握等能力层级模式,探索设计考查更高层级、更为复杂全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核目标等。四是从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看,在测试中通过情境化的设计使知识迁移、知情融合的考查更为科学,效果更加明显,可有效改善少部分由标准化的客观纸笔测验所带来的海量刷题与应试教育的状况。

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科中的实践

2014年《实施意见》颁布后,经过梳理总结以往的改革经验,高考对其考试内容的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规划,提出了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

层”“四翼”的考试理论体系。“一核”即高考评价体系所确立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立场,主要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一核”是总体框架,“四层”与“四翼”是“一核”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实现高考评价功能的理论体系。就考试内容而言,高考评价体系的构架把考查目标的范围放在知识、能力、素养、价值观的整体观照之中;就考查的要求而言,则体现了基础、综合、应用和创新的特征。“一核”“四层”“四翼”的改革设计实现需要借助情境化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才能确保改革设计目标的落实落地。高考语文科的命题在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加强对能力和素养考查的研究探索中,借鉴国内外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着意加强情境化的命题设计,在近年的名篇名句默写题、语用题和作文题等题目中使用,有力地推进了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的深化。

2014年,情境化的名篇名句默写题出现在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并成为名篇名句默写题的主要题型,沿用至今。如2014年全国卷Ⅱ名篇名句默写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