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烈逊渡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史研究之一
(2011-07-05 10:20:30)
甘、宁、青地区的水运航道
——甘、宁、青水上交通史研究之一
刘再聪
《经济史》2008年第4期
摘要:黄河上游长途航运全线开通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依据文献记载,最早的长途运输出现在西汉晚期,航段从湟水流域至金城。其次是北魏时期,航段从博骨律镇至沃野镇。唐朝,黄河航段从灵州上逆至会州乌兰县乌兰桥下。北宋时期,黄河兰州至会州段出现放木情形。至此,今青海境内至内蒙古包头之间的黄河上游航段全线开通。清朝中晚期以来,黄河上游航道逐渐进入繁盛时期。
关键词:黄河上游/航道/水运
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地处内陆,历史时期以陆路交通著名,丝绸之路黄金地段就在这一地区,陆路交通因而备受学术界重视。相对而言,水路交通则颇显沉寂。甘、宁、青地区的地面水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内流河集中在甘肃河西走廊,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这些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地,属于冰雪融化水,水运业有明显的季节性。外流河分属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属于黄河水系的有:黄河干流及其支流大通河、湟水、洮河、大夏河、泾河、渭河等。属于长江水系的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岷江、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等。由于地势高峻,江河穿流于高山峡谷中,落差大,水流湍急,险滩丛生,一般木船难以航行。所以,历史时期该地区的水运业发展非常有限。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黄河水系还是长江水系,在甘、宁、青地区内已经没有长途航运,仅仅在个别地区有短途航运。比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甘肃省,“仅黄河干流的陇中一段,原有皮筏沟通青海、宁夏二省区,但皮筏只能顺流而下,不能逆流而卜。自铁路修通及黄河峡谷各大水库建成后,皮筏运输已成历史陈迹。目前黄河在陇中的兰州至(皋兰)什川间四十二公里可通行轮船。刘家峡水库区有临夏至永靖县问四十公里通机动船。黄河在甘南的玛曲到采日玛(洪水期可达齐哈玛)一
段也有机动渔船往来。白龙江在碧口以下至四川昭化间,向来有木船相通”。①
本文拟从水运交通的角度出发,对西北地区的水道、水上航运工具、水运物品及水运与西北的社会经济等问题作简单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黄河上游干支流长途水运航道
依据文献记载,历史时期黄河水系航道可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自青海、甘肃南部等地的黄河支流上出发经兰州、银川抵达内蒙古包头段。这段航道以今天的宁夏灵武为界可以分为两段。上段峡谷众多,落差大,险滩众多,通航难度大。下段水流平缓,易于通航。由于航道地理条件的限制及各地所需运输的物品的差异,黄河上游航道的开发利用基本上是分段进行的,个别航段在公元前就已经得到开发。但从青海境内至内蒙古包头段黄河干流航道全程贯通,则在北宋时期。
1.先秦至北朝时期黄河上游干支流水运
《禹贡》记载:“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油。”积石即积石山,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南。黄河由西北方向绕其
东南端再转向西北流,再弯向东北流向兰州。古人不明河源,因此,自《史记·河渠书》、《汉书·地理志》而下,各家地理书记述黄河水道皆从积石山开始。龙门即今陕西韩城市东北之龙门山。有学者认为,这是关于夏代运输贡品的黄河水道,“会于渭油”指舟过龙门南行至渭水人河处(在今陕西潼关港口)。照此理解,距今约3000多年前,黄河上中游 2000余公里都可通舟楫。②
有确切记载的水运,与木材放运有关。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由于木材的放运对河道要求比较低,便于运输,所以,甘、宁、青地区早期的长途水运大都与放木有关。
黄河水系最早的航运活动是西汉时期赵充国在西北屯田
时所为。汉宣帝时,赵充国在祁连山南麓浩亹水(今大通河)、湟水流域屯田,曾上《屯田疏》云:“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余枚,皆在水次”。又言:“以闲暇时所伐材,缮治邮亭,充人金城”。③“水次”和“充入金城”表明祁连山的林木通过湟水进入黄河而到达今兰州一带。湟水流域至兰州段是黄河上游最早得到开发的航道。赵充国放木行动是黄河上游最早的长途水运事件,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直接后果。
东汉之季,董卓挟持汉献帝欲迁都长安,准备“引凉州材木东下,以作宫室。”④此处的凉州当指凉州刺史部管理的地区,要利用的当为黄河干支流航道。董卓为陇西临洮 (今甘肃岷县)人,曾为凉州刺史成就辟为从事,后任西域戊己校尉,熟悉河湟地理。虽然此事未果,但暗示从黄河上游至长安地区有长途水运业存在的可能。
南北朝时期,灵州以下段水道已经全面开通,运送的粮食主要是军粮,而且规模宏大。妇匕史。刁雍传》记:
奉诏高平、安定、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出车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付沃野镇,以供军粮。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深沙,轻车来往,犹以为难,设令载谷,不过二十石。每涉深沙,必致滞陷。又谷在河西,转至沃野,越度大河,计车五千乘,运十万斛,百余日乃得一返,大废生民耕垦之业。车牛艰阻,难可全至,一岁不过二运,五十万斛乃经三年……今求于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二百艘,二船为一舫,一舫胜谷二千斛,一舫十人,计须千人。臣镇内之兵,率皆习水。一运二十万斛。方舟顺流,五日而至,自沃野牵上,十日还到,合六十日得一返。从三月至九月三返,运送六十万斛,计用人功,轻于车运十倍有余,不费牛力,又不废田。
刁雍驻扎的军镇是薄骨律镇(今宁夏灵武附近),目的地是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东北乌加河北),两地相距八百里。与陆地长途运送致人马劳顿相比,水上运输省力且高效,孝文帝因此下诏“永以为式”。
2.唐宋时期黄河上游干支流长途水运
唐朝初期,与北方的突厥隔河而治。《新唐书.突厥传》记载,高祖李渊接受将作大匠于筠的建议,在灵武、五原设舟师、治战舰,扼止突厥南下。由于黄河是双方的界河,因而无法保证航道的正常运行。中宗景龙二年(708年),朔方军大总管张仁愿乘突厥默啜可汗率全军西征突骑施之机,筑东、中、西三受降城于河北。后来又增添了定远城(平罗)、丰安军(宁夏中卫)、振武军城,即唐史中所谓的六城。六城均在河外。黄河由界河变为唐朝的内河。唐朝在灵州设置六城水运使,专司水运,灵州以下段河运由此大兴。唐朝曾经将北都(今太原)收购的军粮逆河上运至灵州。可见,唐朝灵州以下河段航运,不仅能够顺流而下,而且也可以逆流而上。严耕望曾有这样的描述:“唐代朔方节度使例带六城水运使,军粮运输大半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