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 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 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二、人心之“仁”
仁心指每人自有的温情善意。这种温情善 意首先表现于血缘亲情之中。如父母对子 女之疼爱。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蓼莪》)
人的仁心,如关爱之心、不忍之心、恭敬 之心、辞让之心等,不止于家人之中,仁 心同样表现于更广泛的人群之中。
三、礼以成仁
人有内在的仁心要求,人有和乐相处地主 观愿望,但是如何能够恰当地实现它,这 就需要礼。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 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 也。”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直而无礼则绞。”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爱之心与不忍之心,就 是人心之仁的直接表现。这种仁心,同样 体现在兄弟姐妹之间。 根于这种仁心,孔子与儒家倡导人伦之道, 希望家人之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 有序,和乐融融。
我们的仁心要求我们去做根于仁心的人伦 之道——礼。做了,则心中快乐、充实; 如果不做,则于心不安。
对于父母的养育教导之恩,子女自然而然 地爱敬其父母与感恩其父母。 这种爱敬之心与感恩之心,就是为人子者 之礼——孝道的根本。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有哪个父母忍心看到子女受苦,又有哪个 子女忍心看到父母忧愁呢?这就是不忍之 心。子女当体谅父母之心,尽量让父母开 心,而不让父母忧心。
周礼根本于人之仁心,孔子在礼崩乐坏的 年代,着重指出此礼之根本。孔子期望通 过教化学习,充实周礼之内在生命,以使 天下重归有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 哉?”
在这里,孔子首先指出周礼非徒具外在之 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周礼更有其内在生 命与根本。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 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
周礼是有内在根本与生命的,而这种根本 与生命就在每一个人自身之中。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 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 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 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 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予也有三年之 爱于其父母乎!”(《阳货》)
子曰:“我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 空空如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 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执柯而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 人治人,改而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种每人自身之中即有的礼之根本是什么 呢?简单地说,就是每人心中的温情善意。 孔子说这是人心之“仁”。
如何能让人们遵守周礼呢?周礼是否只是 一些外在的强制人们遵守的礼仪与规矩? 孔子认为周礼绝不是外在的礼仪,相反, 践行周礼是顺应人内心需要的。通过教育, 人能够主动地去践行和遵守周礼。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孔子的思想(一)
——孔子“礼”与“仁”的思想
一、礼之根本
孔子拥护周礼,对于当时的礼崩乐坏痛心 疾首,一生以恢复周礼秩序为己任。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 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 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何?”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二、人心之“仁”
仁心指每人自有的温情善意。这种温情善 意首先表现于血缘亲情之中。如父母对子 女之疼爱。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蓼莪》)
人的仁心,如关爱之心、不忍之心、恭敬 之心、辞让之心等,不止于家人之中,仁 心同样表现于更广泛的人群之中。
三、礼以成仁
人有内在的仁心要求,人有和乐相处地主 观愿望,但是如何能够恰当地实现它,这 就需要礼。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 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 也。”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直而无礼则绞。”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爱之心与不忍之心,就 是人心之仁的直接表现。这种仁心,同样 体现在兄弟姐妹之间。 根于这种仁心,孔子与儒家倡导人伦之道, 希望家人之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 有序,和乐融融。
我们的仁心要求我们去做根于仁心的人伦 之道——礼。做了,则心中快乐、充实; 如果不做,则于心不安。
对于父母的养育教导之恩,子女自然而然 地爱敬其父母与感恩其父母。 这种爱敬之心与感恩之心,就是为人子者 之礼——孝道的根本。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有哪个父母忍心看到子女受苦,又有哪个 子女忍心看到父母忧愁呢?这就是不忍之 心。子女当体谅父母之心,尽量让父母开 心,而不让父母忧心。
周礼根本于人之仁心,孔子在礼崩乐坏的 年代,着重指出此礼之根本。孔子期望通 过教化学习,充实周礼之内在生命,以使 天下重归有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 哉?”
在这里,孔子首先指出周礼非徒具外在之 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周礼更有其内在生 命与根本。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 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
周礼是有内在根本与生命的,而这种根本 与生命就在每一个人自身之中。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 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 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 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 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予也有三年之 爱于其父母乎!”(《阳货》)
子曰:“我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 空空如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 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执柯而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 人治人,改而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种每人自身之中即有的礼之根本是什么 呢?简单地说,就是每人心中的温情善意。 孔子说这是人心之“仁”。
如何能让人们遵守周礼呢?周礼是否只是 一些外在的强制人们遵守的礼仪与规矩? 孔子认为周礼绝不是外在的礼仪,相反, 践行周礼是顺应人内心需要的。通过教育, 人能够主动地去践行和遵守周礼。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孔子的思想(一)
——孔子“礼”与“仁”的思想
一、礼之根本
孔子拥护周礼,对于当时的礼崩乐坏痛心 疾首,一生以恢复周礼秩序为己任。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 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 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何?”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