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开卷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
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B。
企业C.个人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
地区形象最佳C。
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
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
水平合作B。
国际经济合作C。
垂直合作D。
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
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
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B。
独资C。
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
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
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
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A。
区域交通系统B。
公用事业系统C。
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
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
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
配第-克拉克定律:3。
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图文稿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科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科区域经济学一、填空题1、需求理论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变动,这个规律的根源在于。
2、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它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是成同方向变动的。
3、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4、价格上限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价格。
5、.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弹性的商品。
6、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7、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身上。
8、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
9、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11、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差别,厂商数量。
12、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竞争。
13、垄断企业实行歧视定价可以实现更大的利润,其基本原则是对需求富有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价,对需求缺乏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价。
14、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定价策略称为。
15、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
16、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的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的变动。
17、需求弹性是指的变动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1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方向变动。
19、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弹性。
20、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关系。
21、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
22、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表示。
2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24、消费者均衡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
电大【区域经济学】电大期末考试(作业答案及综合题)
电大【区域经济学】电大期末考试(作业答案及综合题)【区域经济学】电大期末考试最新小抄(作业答案及综合题)《区域经济学》一、判断题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度。
(×)二、单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20世纪5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市场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科林·克拉)首先提出来的。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D资源缺乏型)区域。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建筑)三、多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CD)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C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BC)。
A.新经济地理学派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 D.区位理论学派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AB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B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包括(AB)。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单项选择题1一、单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区域B.区域规划C.区域开发D.区域发展2.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的学科A.经济增长B.区际关系C.区域资源D.政府管理3.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A.特殊规律B.模式C.一般规律D.历史4.区域经济学是()相结合的产物A.哲学与经济学B.地理学与经济学C.政治学与经济学D.管理学与经济学5.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很强的边缘学科A.基础性B.独立性C.复杂性D.应用性6.经济区域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 同质区域和()A.极化区域B.扩散区域C.行政区域D.自然区域7.区域规划的主体是A.企业B.政府C.企业与政府D.社会组织8.区域经济是特定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的总和A.社会活动B.政治活动C.文化活动D.经济关系9.()在构筑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 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
. A.杜. B.胡. C.韦. D.赫特纳10.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般包括()A.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经济应用工具B.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政策C.区域经济发展、区经济政策及区域经济关系D.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关系11.()出版了《区域科学导论》一书, 标志着区域经济学的正式形成。
A.艾萨德B.杜能C.韦伯D.胡佛12.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 按照赫特纳的观点, 无非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加上()的因素A.经济B.人类C.政治D.人类与经济13.农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A.韦伯B.胡佛C.克里斯塔勒D.杜能14.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A.杜能B.胡佛C.克里斯塔勒D.韦伯15.运输区位论的提出者是()A.杜能B.胡佛C.克里斯塔勒D.韦伯16.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工业区位论的假设条件()A.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分布在特定的地点, 并假设该地点为已知B.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C.研究对象是一个均质的国家或特定地区D.劳动力供给已知且不能流动, 在工资率固定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是充裕的17.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是()A.杜能B.谢费尔C.克里斯塔勒D.韦伯18.在农业区位论中, 农业圈的第一个圈层主要()A.生产薪材、木料B.生产鲜奶、蔬菜C.生产谷物、马铃薯、苜蓿D.放牧牛羊19.在农业区位论中, 农业圈的最外面的圈层主要()A.生产薪材、木料B.生产鲜奶、蔬菜C.生产谷物、马铃薯、苜蓿D.放牧牛羊20.杜能的农业圈层理论分为几个圈层()A.4B.5C.6D.721.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认为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A.运费与劳动费B.运费、集聚与分散带来的利益C.劳动费、集聚与分散带来的利益D.运费、劳动费、集聚与分散效益22.胡佛在运输区位论中提出的运输成本由()构成A.线路运营费用与劳动费用B.站场费用与劳动费用C.线路运营费用与站场费用D.运输费用与损失23.根据中心地理论, 当k=3时为()原则A.市场最优原则B.交通最优原则C.行政最优原则D.区位最优原则24.根据中心地理论, 当k=4时为()原则A.市场最优原则B.交通最优原则C.行政最优原则D.区位最优原则25.根据中心地理论, 当k=7时为()原则A.市场最优原则B.交通最优原则C.行政最优原则D.区位最优原则26.埃德加·胡佛在构筑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时, 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基石是()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B.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D.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27.如果仅用原料指数来判断工厂区位的选择, 当原料指数=1时, 工厂区位布局在()A.消费地B.自由区位C.原料地D.燃料地28.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不同规模市场领地之间的数量关系由高级到低级为()A.1, 2, 6, 18, 54, …。
区域经济学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围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围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1)开卷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1)开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创立的区位理论,并借出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些概念。
2.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_欧洲联盟___、_____北美自由贸易区___和APEC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代表。
4.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是企业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的经济产物。
5.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应特别注意综合平衡_和__内外兼顾___ 。
6.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必须采取“___超特区__”模式,给予比当年的__经济特区___更具优惠的政策。
8.制度创新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包括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创新是通过复杂规则、标准和实施的边际调整来实现的。
9.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
10.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区域结构: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区域内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2.类型经济区:为了认识各区域的经济分布现状和经济结构特征,研究经济现象分布区域分异规律,根据区内的同一性和区际差异性的基本原则,确定不同的区域划分指标3.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漫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
电大【区域经济学】电大期末考试(作业答案及综合题)
【区域经济学】电大期末考试最新小抄(作业答案及综合题)《区域经济学》一、判断题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度。
(×)二、单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20世纪5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市场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科林·克拉)首先提出来的。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D资源缺乏型)区域。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建筑)三、多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CD)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C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BC)。
A.新经济地理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 D.区位理论学派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AB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包括(AB)。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关注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地区内的经济联系以及地区发展的驱动因素等。
2. 请列举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包括:空间分析、计量经济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经济模型、实证研究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能够帮助研究者分析和解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地区内的经济联系以及地区发展的动力机制。
3. 请解释什么是地区差异?地区差异是指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由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历史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
地区差异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4. 请解释什么是地区经济增长极?地区经济增长极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经济增长最为迅速、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动密度、较强的创新能力、优质的基础设施等特征,吸引了大量资源和人才流入,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
二、论述题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学科,它对于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格局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地区差异、地区发展和区域政策三个方面对区域经济学进行探讨。
首先,地区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可以通过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因素来解释。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势和开放政策的支持,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地区差异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改善基础设施等手段来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其次,地区发展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地区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还涉及到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
2023年大学_区域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3年区域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2023年区域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区域经济增长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3、核心区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投资环境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第三产业3、商品交换4、创新5、S形6、关联性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9、资本流量和流向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2、市场因素是对--------影响最大的因素。
3、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4、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
7、一般来说,----------是用来反映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状况的指标。
8、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另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9、投资三要素是指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获利程度,其中,-----------是核心要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ABCD2、BC3、 A4、 A5、 D6、ABCD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规范政府职能B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C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D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A目标驱动机制 B 利益驱动机制 C 市场调控机制 D 宏观调控机制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 B 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C 南南合作D 东西合作4、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A科技进步 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5、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A最大的城市 B 大城市 C 中等城市 D 小城市6、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A 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7、 A 8、 AB 9、ABCD 10、 A 11、ABC 12、ABCD7、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
《区域经济学》模拟试题(A)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模拟试题(A)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城市B、卫星城镇C、乡村D、经济开发区2、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是()A、结构性效益B、资源利用程度C、关联度D、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3、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强调了年远景规划纲要强调了东西部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加大了政策力度,主要加大了()的力度。
A、工资补贴B、税收减免C、转移支付D、价格调整4、国家创新体系包括()A、知识创新体系B、技术创新体系C、知识转播体系D、知识应用体系5、从长期看经济增长的方式有()A、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质量、低效率B、低投入、低消耗、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C、高投入、低消耗、低速度、低质量、低效率D、低投入、高消耗、低速度、低质量、低效率6、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A、产业结构B、收入分配结构C、技术结构D、职业结构7、()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
A、扩张效应B、回程效应C、涓滴效应D、极化效应8、欧共体转为欧盟的标志是《》的签署。
A、罗马条约B、欧洲一体化文件C、马约D、政治联盟条约9、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A、生产力水平高低B、资源丰富程度C、产业结构优劣D、区域经济政策导向10、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需从()方面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结构分析既全面和深入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A、总体原则B、多视角考察C、定性化D、定量化二、判断改错题(每题3分,共15分)1、工业型经济特区的功能在于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与技术在区内投资设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从国内外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产品全部或大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
()2、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区域的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竞争,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
()3、科技型的经济特区其功能在于让外商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和贸易。
区域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区域内部的贸易壁垒B. 促进区域内部的贸易自由化C. 减少区域内部的投资D. 增加区域内部的移民限制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A. 自由贸易区B. 经济联盟C. 货币联盟D. 贸易保护主义答案:D3.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A. 促进经济增长B. 导致经济衰退C. 没有影响D. 导致经济停滞答案:A4.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哪个因素是推动区域内部贸易自由化的关键?A. 政治因素B. 文化因素C. 经济因素D. 军事因素答案:C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建立自由贸易区B. 建立经济联盟C. 建立货币联盟D. 建立政治联盟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主要阶段。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自由贸易区(FTA),经济联盟(EU),以及货币联盟(EMU)。
自由贸易区是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壁垒的初级阶段;经济联盟是成员国之间不仅取消贸易壁垒,还协调经济政策的中级阶段;货币联盟则是成员国之间使用统一货币的高级阶段。
2. 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成本,增加贸易量。
同时,它还可能对非成员国形成贸易壁垒,导致贸易转移效应,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3. 描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成员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贸易自由化,成员国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实现产业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一体化还促进了技术交流和创新,有助于成员国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深远影响。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区域结构: 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学科的重要标志。
它是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 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有机组成, 区域内任何经济活动都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任何部分, 产生乘数效应, 带动整个区域内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2.经济区域: 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读并且补课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点辐射: 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 逐步扩散到较远的地区。
4.线辐射: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得带状源, 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5.面辐射: 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
其结果, 就会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即为面辐射。
6.古典区位论: 也叫成本决定论, 它研究的是各种区位因素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 认为区位选择总是趋向于生产成本费用最低的地点。
7、区域经济一体化: 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 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 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 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 进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 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8、经济特区: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地区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9、比较优势论: 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同类外国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 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间存在差异, 各国就能够生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 并在国家间进行交换, 通过贸易增进利益。
10、欧盟: (European Union)最早由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建立的, 于1958年成立, 最早成为欧洲共同体, 其基本目标是避免欧洲的冲突、流血事件和破坏事件的发生, 维护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实现对全体人民有利的经济一体化, 向政治联盟迈进。
区域经济学题库
46、城市增长极:将增长极看作是相关产业的空间聚集,其内涵从增长的产业单位变为增长的空间单位—城市。
47、影响力:一种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反映了该产业一单位最终需求,也即该产业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引起的各产业的产值增量总合与所有产业平均值之比。
25、扩散效应:指在区域相互依存的经济发展中,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所产生的有利影响。这主要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购买力或投资增加,以及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移民而提高落后地区边际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消费水平的过程来实现,从而使区际差距不断地缩小。
26、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费用曲线向下倾斜。“规模”指生产条件改变时的生产批量,规模经济最初是从设备、生产线等角度提出的。
43、相对效率工资:货币工资(W)与生产率增长率(T)的比例(W/T)。W/T值越低,产出增长率越高。
44、经济空间:指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的抽象的经济结构关系,或者称为“部门的或产业的结构关系”。并非具体“几何空间”或“地理空间”。在经济空间中,经济元素之间存在着不均等的相互影响,一些经济元素支配着另一些经济元素。
2、空间与地域:空间是对地球表面及其方位的一种表达;地域强调空间或区域的地方性和景观性,如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人口、资金、市场、资源等。
3、区域: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或文化等特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性的地域单元。
4、经济区域:区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区域经济学期末试题
区域经济学期末试卷
一、名称解释(每小题5分,总分10分)
1.规模经济
2.范围经济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总分30分)
1.请简答区域经济学的基础
2.请简答一个产品一个市场一种资源下的企业区位如何确定
3.请简述在只考虑交通成本确定企业最佳区位之后,企业区位如何受劳动力成本、电
力成本、税收等的影响产生移动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总分60分)
1.论述聚集经济的三种类型
2.试论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基本内容以及钻石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3.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谈谈政府和市场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开卷————————————————————————————————作者:————————————————————————————————日期: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1)开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创立的区位理论,并借出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些概念。
2.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_欧洲联盟___、_____北美自由贸易区___和APEC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代表。
4.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是企业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的经济产物。
5.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应特别注意综合平衡_和__内外兼顾___ 。
6.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必须采取“___超特区__”模式,给予比当年的__经济特区___更具优惠的政策。
8.制度创新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包括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创新是通过复杂规则、标准和实施的边际调整来实现的。
9.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
10.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区域结构: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区域内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2.类型经济区:为了认识各区域的经济分布现状和经济结构特征,研究经济现象分布区域分异规律,根据区内的同一性和区际差异性的基本原则,确定不同的区域划分指标3.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漫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增长速度、效益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推进。
在改造二重结构,促进产为结构的高级化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理论。
(新书159页)4.成本决定论:区位论中的古典区位论也叫成本决定论。
它研究的是各种区位因素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
区位因素指的是在特定区域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一种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区域进行同类活动获得更大利益的因素。
5.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核心内容:企业总部的集群分布和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三、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
(×)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3.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按均质方法进行的。
(×)4.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建立于1547年英国的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
(×)5.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6.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7.大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8.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和区位商指标都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问题。
(√)9.不论区域的资源结构如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都是合理的产业结构。
(√)10.振兴东北与西部大开发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都存在矛盾,所以二者不可能协调发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道题,每道题10分,共20分)1.简述经济辐射理论的适用性。
(139)答:(1)梯试推进理论只是辐射理论的一个方面。
(2)根据反映经济发达程度的综合指标把国内各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地区,并分别标上红、黄、蓝、白四种颜色以示区别。
(3)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按照辐射理论,我们可以在整个中国范围内,在每一类地区范围内,在每一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在每一个行政地区内,甚至在每一个旗县范围内,分别根据红、黄、蓝、白四种颜色,也即经济发展程度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
(4)按照辐射理论,我们可以进行跨区研究,即把若干省、市自治区的交界地区、若干行政地区、若干旗县的交界处形成的地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5)此外,辐射理论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解决就业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解决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布局问题,有助于研究制定房地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同时还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扶贫战略。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1)发展的可持续性。
即当前的决策不应该对保持或改善将来的生活水平的前景造成危害。
因而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必须有限制的因素。
(2)发展的协调性。
即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或者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大系统之间要协调发展。
(3)发展的公平性。
即当代人群间、国际间资源利用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者效益---或分配和负担的公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道题,每道题10分,共20分)(一).论述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的内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P130—135(论述题请结合教材论述)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
第二,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局部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
大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
梯度发展理论一开始曾经是一种静态定位理论,把世界各国、各地区固定在特殊阶段上,以维护现存的资本主义秩序,使富国永远富庶,穷国永远贫穷。
实践粉碎了这种理论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必然会加强两极分化的规律,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有的是值得借鉴的。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处在高梯度上的域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淘汰成熟衰退产业——集中精英加速创新二、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的发展战略1.对原先经济很发达,但没有能适应时代潮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地区,发展战略是通过大力创建新部门,改造旧部门来改变地区产业结构。
2.新英格兰地区的改造方针:(1)联邦政府与大公司向新英格兰地区划拨大量研究与发展经费。
(2)帮助当地原有的纺织、制鞋、皮革等老部门中那些设备与技术条件较好的企业转向生产高档产品。
(3)那些确实没有可能通过扶植、改造推出创新产品的传统工业部门,则帮助它们关厂、转产或外迁。
三、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战略1.缪达尔认为,一个已经坠入恶性循环的落后地区,单靠其本身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经济起飞的。
2.梯度发展理论: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不可超越。
它应该重点发展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第一,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
第二,这些部门在不发达地区是产业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第三,这才能取得发达地区的资金援助与技术转让。
第四,发展不具优势产业,将会失败。
(二).论述“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战略。
P304--308(论述题请结合教材论述)答:一、确立各地经济功能,协调节器发展区域经济。
“大北京”区域经济的规划认为,应着眼于大系统的合理性与效益,研究、调整地区各组成系统之间的产业结构及布局,以优化地区资产与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整流器体协调发展。
二、统筹规划环境整治,确保“大北京”生态安全。
规划认为,生态安全格局直接关系“大北京”地区的生存与发展,要以生态环境整治为先导,搞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两大系统工程,确保“大北京”地区的生态安全。
三、实施双核心多中心都市圈战略。
规划建议,以城市地区的观念,从城镇建设,交通运输等方面着手,塑造合理的区域结构形态。
四、建设区域综合交通网和运输体系。
建设区域综合交通网和运输体系,是以城市地区的观念,塑造成合理的区域结构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2)开卷一、填空(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区位理论最早追溯到__德国____国的经济学家_____杜能_______。
3.经济区域可划分为____类型经济区________和__综合经济区______。
4.总部经济内聚效应__是指不同产业的同种功能,因相同的市场需求在同一地方聚集,对其他产业_同种功能及配套服务_产生的吸引效应。
5.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应特别注意综合平衡_和__内外兼顾___ 。
6.区域产业结构导向选择的依据是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及基本特点、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总水平和全国地域分工的需要。
7.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____商品生产所费劳动的相对差异__。
地域分工理论的主体是“___比较优势原理______”。
8.人类社会的战略资源包括___人力__、_____信息____和无形资产。
9.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10.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经济区位:经济区位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综合经济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可以为实现更高级的发展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3.二重结构: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量上讲,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二是从质上讲,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企业。
确切地讲二重结构,就是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