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2课_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4: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4: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二、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 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落后,他们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又把鲜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传播到中原, 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 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 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1.积极方面 (1)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为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2)梭伦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消极方面 (1)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2)氏族制度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 (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⑴制定俸禄制
⑵推行均田制 ⑶设立三长制
配合
⑷推行租调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1.迁都原因: ⑴政治: 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⑵经济: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⑶军事: 旧都受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⑷地理: 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和改革
1.从背景来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从改革内容来看 (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 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 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提升,为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朝最有成就的君主之一,他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深刻地影响了北魏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以下是他实施的一些主要改革措施:
1. 地方行政改革:孝文帝实行了分封制,将北方的土地分为多个州郡,以便更有效地
管理和控制。

他还设立了负责监督地方行政的中央官员,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监督和
管理。

2. 军事改革:为了增强北魏的军事力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

他加强了军
队的组织和训练,增加了军队的规模,并将军队的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以便更好
地对抗南方的敌人。

3. 法律改革:孝文帝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和法规,加强了法律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他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司法审判的官员,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执行。

4. 文化教育改革:孝文帝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发展儒学。

他设立了孔庙,推广儒家经典,鼓励人们学习儒家思想和道德教育。

此外,他还设立了学校和图书馆,以促进教
育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5. 经济改革: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他进行土地改革,取消了一些
封建土地所有权,使土地重新分配更加公平。

他还实行了减税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发展。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北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后来的北魏统一中国的力量积
累了基础。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土地制度---- 均田制
实施前提:
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具体含义: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
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实质: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影响: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
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拓展: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之不同
北魏平城遗址
平城
洛阳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1.迁都原因:
⑴政治: 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⑵经济: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⑶军事: 旧都受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⑷地理: 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5)洛阳的优势:
⑴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就是黄河流域政治 文化中心。⑵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粮食。
2.迁都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三、后期改革——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1.特点:
由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⑴易服装
⑵讲汉话
⑶改汉姓,定门第 等级 ⑷通婚姻 ⑸改籍贯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 族文化的认同;
争取了汉族地主对 政权的支持;
推动北魏政权向汉 族统治模式转化。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元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构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回顾旧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
必要性: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导致阶级矛盾加剧。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危及北魏统治。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主持者
改革措施
前期 冯太后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② 推行均田制;③设立三长制;④推 行租调制
改革重点
建立新制
后期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一 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 役。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租 调 制
三长制:
在推行均田制的 同时,北魏废除了宗 主督护制,改行三长 制。三长制的实行, 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
知识链接 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
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 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 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 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
均 田 制
政府控制大 量无主荒地; 经济衰退
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控 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 种,土地不得买卖
(政的赋权基提定有影税的础高程利响制巩。农度于:度固民抑国经;)济生制家奠的产了征定恢积土收后复期极地赋和改性兼税发革,并和展一;徭; 役。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三 宗主督护制存 长 在的问题;配 制 合均田制
均田制的局限性
1)虽然能抑制土地兼并,但没有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 所以土地占有不均状况仍然存在。
2)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地矛盾无法避免。 3)政府强制农民开荒纳税,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冯太后主持的前期改革
原因
内容
影响
俸 官无俸禄, 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
禄 任意搜括; 集,按级别发放,不许 制 贪污成风 自筹;惩治贪污
和兵役。
直接掌握的编户(指
编入户籍的平民),
它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
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
权的巩固。
北魏基层行政组织:三长制
改革前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措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措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特别提醒
俸禄制使北魏吏治好转,为各项制度建立实施提供了 政治保障,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和与之 相适应的租调赋税制度一起构成了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 从经济上保证了俸禄制的继续推行,同时也为三长制的实 行提供了客观要求,而三长制的实行又保证了均田制和租 调制的推行。
学思之窗
想一想,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 些理由是否可以成立? 答案提示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 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 力,难以文治;洛阳等地曾是多个汉族王朝建都之地,迁 都洛阳就可以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
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 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 “政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 治。 第三,促进民族融合。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 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 重要的措施。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 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 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 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 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 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 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
【角度2】► 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提示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 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三 点: 第一,推行均田制。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 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 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 了地主阶级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 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 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

平城
北魏平城遗址
洛阳
过程:493年南伐,准备迁都 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2.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
(1)迁都洛阳
—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2)移风易俗,学习汉族制度和生活方式
①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②讲汉话:30岁以下官吏,一律说汉话。 ③改汉姓: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 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④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⑤改籍贯:已迁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健全地方政权、保证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便于国家征收赋役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建新制
(1)实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禄制,整顿整治——吏治有所好转
(2)推行均田制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民族融合,影响后世 便于征收赋役
(3)设立三长制 ——健全基层政权,保证有效控制;
(4)租调制
新的租调制
(1)实行俸禄制,整顿吏治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官吏无俸禄、收入自筹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发放,不许自筹 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吏治好转,为改革创造好的政治局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建新制
(1)实行俸禄制,整顿吏治——吏治好转 (2)推行均田制
人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人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标要求: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回顾背景
材料一 《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 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 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3张PPT)

迁都洛阳
材料 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 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 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 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 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和洛 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拔澄的回答 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辑平九服,苍 生闻此,应当大庆。”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通婚姻;改籍贯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移风易俗:胡服特点(结辫左衽,夹领小袖短 袄,长裤长靴。)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 室。”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改汉姓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前期改革:创立新制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吏治有所好转

推动北方地区社会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

保证国家对人民控制


国家租调收入大为增加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一、内容:
小结
阶段 重点 冯太后主持
第一 重点是创建 阶段 新制
孝文帝主持 第二 重点是移风 阶段 易俗
主要措施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实行三长制 推行租调制 迁都洛阳;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移风易俗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的大融合)
你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答(1)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 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 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 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 速了北魏的衰亡。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朝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以下是北魏孝文帝的一些重要改革措施。

一、重用文官孝文帝在位期间,注重选拔和重用文官,倡导文臣主政,采纳了多位有才干和品德高尚的官员。

他废止了魏晋时期华表等行政官衔,改用儒家经典中‘任事不名’的原则,用人主要以才能、德行为标准,使北魏政府中的文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用。

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文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平抑豪族势力北魏孝文帝发现豪族势力的日益膨胀,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平抑这些势力。

孝文帝一方面加强皇族的管制和监督,限制他们的特权和权力,并设立崇华殿,以便更好地监察皇族成员。

另一方面,他还规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压缩豪族的封地,并且规定财产税的收入要求,使得豪族被迫将土地和财富交给国家。

通过这些措施,孝文帝成功地平抑了豪族的势力,减少了国家内部矛盾和争斗,保持了北魏朝的稳定与统一。

三、改革军制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军制改革。

首先,他进行了军队的编组和整顿,将民兵整合成了经过训练的正规军,并进行了更好的武器和装备的供应。

其次,孝文帝还设置了两个重要的军事机构,分别是都督府和屯田府。

都督府负责统筹各地的军事力量和作战计划,屯田府则负责军队的供给和后勤保障。

通过这些改革,北魏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有效地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

四、改革税制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

他废止了过去的租庸调制度,实行了地租和赋税的统一征收制度。

此外,他还推行了盐铁专卖制度,强制盐铁只能由官方经营和销售。

这样一来,国家的财政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财力支持。

五、建立洛阳为了推动北魏朝的文化繁荣和国家的发展,孝文帝下令迁都至洛阳,并对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繁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共26张PPT)

北魏政府
北魏政府
—商—〞《 废资井治田通,鉴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
宗主 孝②〞地实 方质政是权推掌行握土在地国国家有手制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高按,级促 别进高了低土发地放私,不有许制官的吏确自立筹;。 以孝“〞南 实伐质”是为推借行口土,地国49有3年制~。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州郡
一(、孝男 文子帝十)五诏岁不以得上以,北受俗露之田语四言十于亩朝,廷桑,田若二有十违亩者;,免所居官。
落后的少数民 族文化
地处黄河之 南,农业生 产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并 举兵南下征服较弱 的“南齐”
先进的汉族文化, 数个朝代之都
1.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气候不冷不热,而洛 阳夏季酷热难耐,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
2.我是个大奴隶主,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大量的 地产,还有众多的奴隶,生活的很好,不能迁都。
原因:
A 都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新都洛阳适应统治需要
根本原因: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 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从平城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平城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
不利于改革
族地主的合作
气候恶劣,交 通不便,生产 不能满足需要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 制中原
3.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多数 是汉人,语言不统一,多别扭。
4.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们 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5.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会威 胁我们的统治。
面对众多的守旧反迁都势力,请你设 计一下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手段 达到其迁都的目的?
迁都过程:
吏治好转,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简述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简述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简述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是北魏第一位重大改革者,他所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于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首要目标。

他实行“摄政制度”,以削弱重臣的权力,在政局中保持稳定和平衡。

摄政制度的主要内容为由皇帝亲自选任三名摄政王,分别管理政府的军事、财政和司法事务。

摄政制度使北魏政治制度更加文明、有效,防止了一些激进改革主义者的不稳定行为。

此外,北魏孝文帝也采用一些重要措施加强政治控制,例如建立监察机构、实施重臣察访制度、削弱封建豪门势力等。

所有这些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为北魏政治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和土地制度改革。

北魏孝文帝还实行了重要的经济和土地制度改革。

与其前任的统治者相比,孝文帝更注重农业生产。

保护农民利益,实行“平恩法”,规定基本的土地制度,遏制了地主的剥削行为。

他还制定了制革、生丝、造铁、制盐等政策,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稳定了人民生计。

他创办了干校,借助它来培养农民的生产技能,促进人民的生产技能。

三、教育和文化改革。

尽管北魏统治阶层不重视文化和教育,但北魏孝文帝全面重视文化、教育和宗教改革。

他特别注重孔教教育,宣扬礼制和孔子的教育思想。

他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一批宏伟的孔庙并培养大量的士人和文工等。

北魏孝文帝还认识到士人是国家良民和文化的精神领袖,所以他在教育上也十分注重士人的培训。

为了培养优秀的士人,他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大量的师范学校和湖阴书院等,同时鼓励弘扬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

总之,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改革者和国家统一者。

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土地、文化和教育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北魏的繁荣和发展,并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后强化演练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里指的是()A.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B.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C.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D.改行三长制,迁都洛阳解析:均田制把土地分给了农民,谁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此,北魏废除宗主督护制,设邻长、里长、党长,负责上述工作,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使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

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迁都洛阳等,虽然也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但和均田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答案:A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可以得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吏治有所好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

答案:A3.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C.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考查均田制内容。

均田制是一种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度,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授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

所以答案为B项。

答案:B4.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和迁移能力。

题干中“‘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说明在均田制实施后仍存在土地集中和土地兼并现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共19张PPT)
---使吏治有所好转,但不能根本抑制腐败
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使吏治有所好转,但不能根本抑制腐败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北魏政府
北魏政府
宗主
州郡
农民 影响:
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②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租调制
改革前 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
改革后
内容: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
影响:改变以前赋税征收的混乱,减轻农民的 负担;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农业人口增多,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 亩, … …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 田 … …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 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
国家所有
禁 露田
男:40亩 女:20亩
农民所有
限 桑田
男:20亩
麻田
男:10亩 女:5亩
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 化
“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多数 是汉人,语言不统一,多别扭。”
“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们 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会 威胁我们的统治。”
面对众多的守旧 反迁都势力,请你设 计一下孝文帝会用什 么更高明的手段达到 其迁都的目的?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推行均田制——土地制度 前提:中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 荒地。 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 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牛一头, 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 …初受田者,男夫给 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
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 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其他新制推行的出发点。 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地主对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赋税征收和征发徭役。均 田制的实行,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救济的恢复和发展。
3、设立三长制
改革 前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3.洛阳的优势
(1)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 (2)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 是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
1. 孝文帝迁都的目的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2.迁都洛阳过程
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 15里,“十万九千户”,约60万人口,是这一时期世界范 围内最大的城市。该城以里坊制度布局管理,其格局为隋 唐长安城、洛阳城所仿效。
4.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们世世 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5.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会威 胁我们的统治。
文帝迁都的理由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 为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2.平城不宜为都
(1)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 于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2)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食产量有限。 (3)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4)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威胁其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影响: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
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和粮食产量,有利于国 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北方地区社会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少农 民分到了土地,又怎么向他们 征税、征发徭役兵役呢?
“三长制”
思考:三长制实行之前的地方统治 机构叫什么?有何弊端?
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意义 促进北魏政权的巩固
奠定了孝文帝后期改革的基础
二、巧设计迁都洛阳 1. 原因 2. 过程 3. 影响
1)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1、原因 2)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3)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4)地理: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易俗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
改籍贯)
三.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洛阳的繁盛)
农业:荒地开垦,粮食产量增加; 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 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的发展;青瓷制造业的发展 商业日趋活跃: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货币 交易恢复;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出土拜占庭金币、波斯银币)
内容
影响
侧重点
社会矛 盾尖锐
鲜卑族 落后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稳定和巩固政权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
保证政府收入
通过制度 建设缓和 社会矛盾
迁都洛阳 加速鲜卑族封建化 全面推进
移风易俗 促进民族融合
汉化政策
深度分析
孝文帝改革的总体特点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 封建化改革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的必要性:与时俱进,适时改革 (2)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措施、权力、个人等等 (3)改革的曲折性:利益再分配,既得利益反对,复杂、艰巨性 (4)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两个
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措施主要有哪些?
阶段 重点
主要措施
第一 阶段

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创建 新制
实行官吏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实行三长制
推行租调制
迁都洛阳;
第二 孝文帝主持,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阶段 重点是移风 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 二、巧设计迁都洛阳 ▪ 三、移风易俗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 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建 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2.措施
(1)俸禄制 (2)均田制 (3)三长制 (4)租调制
(1)俸禄制 484年实行
①原因:吏治黑暗,贪污成风,影响财政收
2.政治:
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
3.民族:
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 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影响) (1)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入,加深矛盾。
②目的:整顿吏治,巩固统治.
③内容:由国家征收统一租调,筹集禄银,
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
④影响:吏治好转,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2)均田制 485年实行
①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②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
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③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
面对众多的守旧反迁都势力, 请你设计一下孝文帝会用什么 更高明的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
2.迁都过程: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 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2003上海卷真题)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 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 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3)“三长制”
①内容:设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职责?)
②影响: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
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 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 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国家对人 民推行均田制。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前)
2.我是个大奴隶主,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大 量的地产,还有众多的奴隶,生活的很好,不能迁都。
3.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 多数是汉人,语言不统一,多别扭。
4.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 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5.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 会威胁我们的统治。
补充:
洛阳的优势: (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
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 (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
2、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3、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1.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气候不冷不热, 而洛阳夏季酷热难耐,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
B 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 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B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C 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 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三.移风易俗
1.特点: 孝文帝亲自主持,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 受汉文化。
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2.内容
改汉姓: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
人才;
通婚姻: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改籍贯: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1)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
3.意义 (2) 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3)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 的转化
课堂小结
背景
北魏政权
农民 (改革后)
(4) 租调制
①目的: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新生政权。 ②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量的租
(粮食,如 粟二石)和调(绢帛或布一 匹)。
③作用:改变赋税混乱,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
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纷纷转向政府,成为 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租调收入。
发展了生产,缓和了矛盾,形成了以均田制 为中心的一套政治经济制度,巩固了北魏 的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