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看组合体视图.doc
《机械制图(第3版)》教学讲义 项目三 组合体的三视图 24、组合体画法(1)

组合体的画法(一)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2
课型
讲授
教学目的
要求
1、讲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2、讲解形体分析法3、讲解组合体的画法
教学重点
1、形体分析法2、组合体的画法
教学难点
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
学情分析
组合体的画法是在基本几何体三视图的基础上和截交线,相贯线的基础上学习的,绘图比较简单,只是学生容易龙错线型,和漏掉图线。
7、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逐步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以达到以后快速读图的目的
9、培养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作图,自己完成作业
10、学习恰当的学习方法,并反复及时掌握重难点
11、让学生学以致用,及时完成练习,反馈学习信息
小结
巩固练习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2、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3、形体分析法4、总结例题,总结组合体的画法
讲课时以图3-12所示的支座为例来进行说明,并对照模型讲解。
2、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支座的形体和作图步骤,并绘制该图形。
形体分析:要分析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的,注意什么问题?
画图前,首先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分析该组合体是由哪些基本体所组成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组合形式以及表面间的连接关系及其分界线的特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讲授,讲解,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修改意见
(一)课前准备:讲要求,准备课堂用具
(二)复习引入:1、评比学生作业情况并针对普遍问题评讲作业
2、截交线和相贯线有什么特性?
3、求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三)教学内容
(一)形体分析法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视图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视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视图的绘制和识别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视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绘制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视图的识别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视图的基本概念,掌握视图的分类及特点;2. 学会视图的绘制方法,能够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尺寸;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视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绘制方法。
难点:视图的识别和分析,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等;2. 学具:绘图板、绘图仪器、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展示一组实际工程图纸,让学生初步了解视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 视图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视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3) 视图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视图的绘制和识别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视图绘制和识别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机械制图》第三章第二节——视图2. 主要内容:1) 视图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视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3) 视图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根据所给物体,绘制三视图;2) 给出四个视图,识别物体并绘制其立体图。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视图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较好,但在视图的识别和分析方面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1) 研究其他绘图方法,如轴测图、透视图等;2) 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
附录:作业答案1. 作业题目1答案:(此处插入三视图答案)2. 作业题目2答案:(此处插入立体图答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细节:《机械制图》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围绕视图的绘制和识别。
机械制图课件-15读组合体的视图

下图 (e)、(f)、(g)、(h)的主视图是一样的,但它 们却表示形状完全不同的四种物体。
(e)
(f)
(g)
(h)
有时两个视图也不能确定空间物体的唯一形状,如图(a)、 (b)、(c)所示,若只看主、俯视图,物体的形状仍然不能确 定。由于左视图不同,物体就有可能是图示的几种空间形状。
总结:读图时必须将所给出的全部视图联系起来分析 识读,才能想象出组合体的完整形状。
为几个部分,即几个基本体,然后通过投影关系找到各线框所表 示的部分在其它视图中的投影,从而分析各部分的形状及它们之 间的相对位置,从而逐一构想出它们的形状;最后综合起来,想 出立体的整体形状。
读图步骤: (1)划线框,分基本体; (2)对投影,想出各基本体的形状,确定位置; (3)综合起来,想出整体形状。
第十五讲 读组合体的视图
一、读图的基本要领
(一)将各个视图联系起来识读 组合体的形状通常是通过几个视图才能表达清楚,
每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一个方向的形状,仅由一个或 二个视图不一定惟一地确定组合体的形状。
(a) (b) (c)
(d)
一般来说,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图(a)、(b)、 (c)、(d)的俯视图都是两同心团,但它们却是四种不同的物 体。
(二)、理解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图(a)给出了物体的一个视图.可以想象出它是多种不同 形状物体的一个投影,图(b)仅表示了其中四种物体的形状。随 物体形状的改变,在同样一个视图上,它的每条线及每个封闭线 框所表示的意义是不相同的。可分析出如下几点:
1.封闭线框的含义:视图中的每个封闭线框可以是物体上一个表面 的投影,也可以是一个孔的投影。 1)平面投影; 2)曲面投影; 3)曲面与其切平面投影。
(完整版)组合体视图画法教案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01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组合体的形成、分类、视图画法和尺寸
标注等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
技能提升情况
02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体分析能力和绘图技
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习态度与习惯
03
学生普遍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
完成作业和课堂任务。
表面交线的分类
根据两立体表面的相对位置,表 面交线可分为相贯线和截交线。
表面交线在组合体视图中的识别
识别方法
在组合体视图中,表面交线通常表现为视图中的图线或图线的 组合。识别表面交线需要分析视图中图线的形成原因和含义, 判断其是否为两个或多个立体表面的交线。
识别步骤
首先分析组合体的结构特点,确定可能产生表面交线的部位; 其次根据投影规律,在相应视图上寻找表面交线的投影;最后 根据表面交线的性质,判断其类型及空间位置。
局部放大图
对于组合体中细小结构或 复杂部分,可以采用局部 放大图进行详细表示,以 便于理解和加工。
简化画法
对于某些不影响整体理解 的局部细节,可以采用简 化画法进行表示,如省略 某些圆角、倒角等。
注意事项
在使用局部放大图和简化 画法时,应注意保持与原 图的投影关系一致,并标 注必要的尺寸和说明。
04
通过大量的空间思维训练题和实例分析,提高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组合体 视图识读打下基础。
典型组合体结构分析举例
叠加型组合体 以叠加型组合体为例,详细讲解其结构特点、视图表达方 法和识读技巧,通过实例演示叠加型组合体的视图绘制过 程。
切割型组合体 以切割型组合体为例,介绍其结构特点、视图表达方法和 识读要点,通过实例演示切割型组合体的视图绘制过程。
最新机械制图教案——第五章 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组合体视图教学时数:1学时课题:§5-1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教学目标:掌握组合体视图的有关概念和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组合体和基本几何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具:挂图、模型教学步骤:(引入新课)模型导入。
(讲授新课)§5-1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一、组合体的概念组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几何体构成的物体。
二、组合体的分析方法1、形体分析法:画、看画组合体的视图时,通常按照组合体的结构特点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把它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几何体(这些基本几何体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分析基本几何体之间的分界线的特点和画法,然后组合起来画出视图或想象出其形状。
这种分析组合体的方法叫做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是画图和读图的基本方法。
2、线面分析法:线面分析法就是运用线面的投影规律,分析视图中的线条、线框的含意和空间位置,从而把视图看懂的方法。
线面分析法是作业中补图补线最常用的方法。
三、组合体的分析分析讲解模型(模型)(巩固练习)分析下图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课堂小结)1、组合体的定义;2、组合体的作图和分析方法。
(作业布置)课堂作业:书P87 图5-1课后作业: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教后感:教学时数:2学时课题:§5-2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教学重点: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组合体叠加的三种形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具:挂图、模型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组合体的定义是如何叙述的?2、列举几种常见的简单的基本几何体。
(引入新课)模型引入。
(讲授新课)§5-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的组合方式不外乎叠加、切割和综合三种方式。
一、叠加叠加按照表面的接触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种:1、相接(如图5-2、5-3所示)2、相切(如下图5-4所示)3、相贯(如图5-5所示)二、切割切割式组合体可以看成是在基本几何体上进行切割、钻孔、挖槽等所构成的形体。
机械制图《看组合体视图》教案

教学时数:4 学时课题:§5-7 看组合体视图教学目标:学习研究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掌握由图形到形体这一空间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1、形体分析法;2、线面分析法。
教学难点:两种分析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具:挂图、模型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有哪几种?2、尺寸标注的要求是什么?3、画组合体视图的步骤是怎样的?(引入新课)看图和画图是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画图是将物体或想象(设计)中的物体运用正投影法表达在图纸上,是一种从空间形体到平面图形的表达过程。
看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图,它正好是画图的一个逆过程,是根据平面图形(视图)想象出空间物体的结构形状。
(讲授新课)§5-7 看组合体视图一、形体分析法1、形体分析法的概念:是根据视图的特点和基本形体的投影特征,把物体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形体,分析出组成形式后,再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体。
2、形体分析法的分析步骤:(1)认识视图,抓住特征;(2)分析投影,联想形体;(3)综合起来,想形体。
例:(以图5-16为例进行讲解)二、线面分析法1、线面分析法的概念:是运用线面的投影规律,分析图中的线条、线框的含义和空间位置,从而看懂视图。
2、线面分析法的分析步骤:(1)用形体分析法先做主要分析;(2)用线面分析法再作补充分析;(3)最后综合起来性形体。
例:(以图5-17为例进行分析讲解)(巩固练习)让学生分析下图所示形体(课堂小结)1、形体分析法;2、线面分析法。
(作业布置)课堂作业:习题集P54 ,P55 ,P56 , P57课后作业:习题集P58,P59 ,P60,P61 ,P62 教后感:。
看组合体视图说课稿

§5.6看组合体视图说课教案学科:姓名:单位:时间:§5.6《看组合体视图》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周至职教中心的赵毅,我说的是《看组合体视图》。
制图大纲要求中职生应具备看图和绘图基本能力,能熟练读懂中等程度的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
针对这一目标,通过研究本课和学生特点,我对本节说课作如下设计:一、说教材本课选自高教社出版的王幼龙的《机械制图》第五章第六节。
第五章--组合体视图,是教给学生画图、看图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画图、看图基本能力,是全书的核心部分。
本章重点是形体分析法,它的关键是如何分、从哪想、怎样合。
具体应用在组合体画图、看图和尺寸标注中,看图是画图和轴测图的深化学习,也是今后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六节内容共分四课时,本节为形体分析法理论学习后的第二课时,为操作练习课。
二、说学情我校电焊班、模具班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接受新知识较慢,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且经过中考的打击,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挫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因此,只有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原动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说目标现代教学理念重视:知识的理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所以,根据职业教育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我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理解、分析、应用、操作、交流、表达、协作等,作为本节课主导思想。
确定目标如下:【知识目标】牢固掌握形体分析法的看图步骤和看图顺序,理解看图要领,并会运用形体分析法,想象组合体形状。
【能力目标】熟练运用形体分析法,能根据不同的视图,正确、快速地想象出组合体形状,并在想象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体会,提高看图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制图课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说重点、难点形体分析法是辩证的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是由图到物的想象过程;是由整体到局部相互转化的形象思维。
机械制图教案组合体(2024)

根据组合方式的不同,组合体可 分为叠加式、切割式和综合式三 种类型。
4
组合体构成要素
形状
组合体的形状由基本形体的形状 决定,可以是长方体、圆柱体、
圆锥体等。
2024/1/28
大小
组合体的大小由基本形体的尺寸决 定,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
位置
组合体的位置由基本形体的相对位 置决定,包括左右、上下、前后等 。
球体
用于轴承、球阀等部件的设计。
2024/1/28
24
复杂组合体构型设计思路探讨
分割法
将复杂组合体分割成若干个基 本形体,分别进行构型设计,
然后再组合在一起。
2024/1/28
叠加法
将两个或多个基本形体叠加在 一起,形成新的复杂组合体。
切割法
在基本形体上进行切割、挖槽 等操作,形成具有特定形状和 功能的复杂组合体。
7
视图选择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主视图选择
最能反映组合体形状特征 的一面作为主视图,通常 是组合体的前面或上面。
2024/1/28
其他视图选择
根据组合体的复杂程度, 选择必要的视图数量,以 表达清楚组合体的形状和 结构。
视图布局
合理布局视图,保持视图 间投影关系正确,标注尺 寸完整。
8
基本视图与辅助视图绘制
分析视图间的投影关系
利用“三等”关系,分析视图间的对 应关系,明确各部分的形状、位置及 相对大小。
想象组合体的空间形状
根据视图特征和分析结果,想象出组 合体的完整空间形状。
19
形体分析法在读图中应用
2024/1/28
分解组合体
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形体,并分析各基本形体的形状、位 置及相对大小。
(完整版)《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看组合体视图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课题名称:看组合体视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2、能运用形体分析法读懂组合体视图,补画出第三视图;二、能力目标利用所学方法,灵活应用到读组合体视图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兴趣教学重点:1、应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
2、能正确补画出第三视图。
教学难点:应用所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看懂组合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讲解,实际演示,提问启发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1、用Flash将组合体的组合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自制两个组合体模型3、三角板、圆规、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分钟2、引入新课2分钟讲解分析17分钟3、讲解新课38分钟4、归纳总结3分钟读图举例21分钟5、布置作业1分钟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2、讲解分析(17分钟)设问:得出结论,如何运用呢?现以下面的组合体为例,讲解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步骤:⑴划线框,分形体提问:从哪个视图入手,分成几个线框。
⑵对投影,想形状提问:Ⅰ的其余两面投影是什么图形,基本形状是什么?Ⅰ的三视图及轴测图提问:Ⅱ的其余两面投影是什么图形,基本形状是什么?Ⅱ的三视图及轴测图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三视图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动画,将形体分析法中如何分,如何合的过程动态的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掌握这种读图方法。
伴随学生的回答,由多媒体课件展现。
提问:Ⅲ、Ⅳ的其它两面投影是什么图形,基本形状是什么?Ⅲ、Ⅳ的三视图及轴测图⑶分析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看主视图可知:Ⅰ在最下面,Ⅱ在Ⅰ的上面居中,Ⅲ在Ⅰ的上方、Ⅱ的左方,Ⅳ在Ⅰ的上方、Ⅱ的右方,Ⅲ、Ⅳ和Ⅰ的左右平齐。
看俯视图可知:Ⅱ、Ⅲ、Ⅳ与Ⅰ的后面平齐,Ⅱ与Ⅲ、Ⅳ的宽度不等。
提问:四个部分的表面连接关系?⑷合起来,想整体注意事项: 在读图过程中,要突出两个字:分——分解形体要分得合理、清晰,便于想象物体形状。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看组合体视图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看组合体视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体的概念,掌握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
2. 培养学生阅读组合体视图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合体的概念及分类2. 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3.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与分析4. 组合体视图的绘制与标注5. 组合体视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组合体的概念,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组合体视图的阅读与分析。
2. 教学难点:组合体视图的绘制与标注,组合体视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相结合。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纸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的组合体零件,引导学生思考组合体的概念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组合体的概念、分类,重点讲解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组合体模型搭建,锻炼空间想象力,体会组合体视图的表达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组合体视图,培养学生阅读组合体视图的能力。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组合体视图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组合体视图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组合体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视图表达方法。
2. 学生能够阅读和分析组合体视图,理解其含义。
3. 学生能独立完成组合体视图的绘制和标注,并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教学拓展:1. 探讨组合体视图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现代制图技术。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含组合体视图的讲解、实例分析等内容。
2. 模型:实体模型或3D打印模型,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理解。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之组合体视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方法;掌握组合体的画图、尺寸标注和读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绘制组合体;能够正确地标注组合体的尺寸;通过反复练习、实践,不断提高画图、读图的能力。
素质目标:教学重点组合体尺寸的标注教学难点组合体的绘制教学手段理实一体实物讲解小组讨论、协作教学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模块六组合体〖相关描述〗组合体是由基本几何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球、圆环等)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构成的立体。
熟练地掌握组合体的分析、画图、看图及尺寸标注,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模块介绍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画图、尺寸标注及读图的方法。
〖知识准备〗学习情境一组合体的形体分析一、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的基本组合形式有叠加和挖切两种。
叠加是基本体和基本体之间进行叠加组合。
挖切是从一个基本体中挖去另一个基本体,被挖去的部分形成孔洞;或者是在基本体上切去一部分,使被切的基本体成为不完整的几何形体,如图6-1所示。
图6-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二、组合体中各形体之间的过渡关系形体经叠加、挖切组合后,形体之间可产生上下、左右、前后或对称、同轴等相对位置;形体的邻接表面之间可产生共面、相切或相交三种特殊关系。
三、组合体的分析方法1.形体分析法假想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体的叠加与切割,并分析这些基本体的相对位置,以产生对整个组合体形体的概念,这种组合体的分析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结合实物,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图6-3(a)所示的组合体是由形体Ⅰ(底板)、Ⅱ(轴承座)、Ⅲ(支撑板)、Ⅳ(加强板)组成。
底板上又挖去两个圆孔,轴承座由一个大圆柱中挖去一个小圆柱构成。
整个形体为Ⅰ、Ⅱ、Ⅲ、Ⅳ叠加而成,并有一个对称面。
图6-4所示的组合体是由形体Ⅰ(四棱柱)切割而成。
如图6-3(b)所示中的Ⅱ、Ⅲ之间的接触面是不存在的,就是说Ⅱ和Ⅲ接触后,接触的地方就融成一体了。
图6-3 叠加式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图6-4 切割式组合体的形体分析2.线面分析法在绘制和阅读组合体的视图时,对比较复杂的组合体通常在运用形体分析法的基础上,对不易表达或读懂的局部,还要结合面、线的空间性质和投影规律,分析形体的表面或表面间的交线与视图中的线框或图线的对应关系,来帮助表达或读懂这些局部形状,这种方法称为线面分析法。
中职机械制图教案: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中等专业学校203-2024-1教案
教
学内容但实际上是四种不同形状物体的俯视图。
所以,只有把俯视图与主视图联系起来识读,才能判断它的形状。
由此可见,读图时必须将给出的全部视图联系起来,才能想象出物体的形状。
2.明确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1)视图上的每个封闭线框通常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投影。
如图所示的主视图中有四个封闭线框,对照俯视图可知,线框a’、b’、c’分别是六棱柱前三个棱面的投影,线框d’则是前圆柱面的投影。
(2)相邻两线框中有小线框,则表示物体不同位置的两个平面。
(3)视图中的每条图线可能是立体表面具有积聚性的投影。
机械制图项目五 组合体三视图的识读与绘制

习题解答 5.3(2)
5.3(3)
5.4(1)
5.7(1)
5.7(3)
5.8(3)
5.8(4)
5.14(1)
5.14(3)
5.16(1)
5.16(2)
5.18(1)
5.18(2)
5.6.2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面立体正等测图的画法 画平面立体轴测图的基本方法是坐标法,即沿坐标轴测量,
按坐标画出各顶点的轴测图,然后分别连线即可。 例:绘制正六棱柱正等测图。
对于不完整的形体,可先按完整形体画出,再用切割的方法 画出其不完整部分。
例:根据垫块三视图,绘制垫块正等测图。
对于组合体,可先将其分成若干个基本形体,然后根据各形 体的相互关系组合在一起。
5. l 组合体的构形
5.1.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将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假想成由若干个简单的基本体组成,这
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形体分析法。在组合体的构形、画图、 读图、尺寸标注等过程中都要运用形体分析法。
5.1.2组合体相邻表面间的连接关系
组合体上相邻表面间的连接关系有共面、相切、相交。 1.不共面 2. 共面
3. 相切
4.相交 支座:
5.1.3组合体的建模方法
例:构造轴承座三维造型。 1 形体分析 2 构造局部形体 3 集合操作
5.2 绘制组合体三视图
1.叠加型组合体 1 形体分析 2 选择主视图
3 选取画图比例,初始化图形文件 4 布置视图
2.切割型组合体 例:画出楔块的三视图
5.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注在反映为圆弧的视图上。
6
截交线、相贯线上不应直接标注尺寸,只要标注截切平
面的位置尺寸和相贯立体的位置尺寸。
5.5 读组合体视图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机械制图公开课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五章,详细内容为“组合体的视图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运用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以及局部视图来准确表达组合体的形状和尺寸。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能够正确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2. 能够通过观察组合体视图,分析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尤其是复杂组合体的视图绘制;2. 教学重点: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绘制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组合体模型、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2. 学具:绘图板、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组合体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激发学生兴趣;2. 知识讲解:a. 讲解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b. 介绍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以实例进行讲解;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组合体模型,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5.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组合体视图绘制题目,学生独立完成;6. 小组讨论: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绘制心得;六、板书设计1. 组合体的视图表达;2. 内容:a. 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及相互关系;b. 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c.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绘制给定组合体的三视图;b. 根据给定视图,想象组合体形状,并绘制其立体图;2. 答案:见附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学生对于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绘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如视图对齐、尺寸标注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制图方法,如轴测图、透视图等,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机械制图》授课教案——第5章 组合体的绘制与识读 5-4

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20 /20 学年第学期课程机械制图教学内容旧知复习:组合体的轴测图的画法Array重点回顾:一、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1.叠加法2.切割法二、组合体的斜二轴测图画法注意点1.轴测轴角度2.Y轴取值y1/2讲授新课:第5章组合体的绘制与识读第5节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读图是画图的逆过程。
了正确而迅速地读懂组合体的视图,必须掌握读图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方法。
一、读图的基本要领1.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识读才能确定物体形状。
举例:图5-26、27用多媒体课件介绍2.理解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举例:图5-28用多媒体课件介绍3.从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入手形体特征是指:(1)能清楚表达物体形状特征的视图,称为形状特征视图。
举例:图5-29用多媒体课件介绍(2)能清楚表达构成组合体的各基本形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视图,称为位置特征视图。
举例:图5-30 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二、读图的基本方法1.形体分析法运用形体分析法读图时,首先用“分线框、对投影”的方法,分析构成组合体的各基本形体,找出反映每个基本形体的形体特征的视图,对照其他视图想象出各基本形体的形状。
再分析各基本形体间的相对位置、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综合想象出组合体的整体形状。
举例:图5-31 根据所给出的主视图和俯视图,补画左视图。
首先要在反映形体特征比较明显的主视图上按线框将组合体划分为三个部分。
然后利用投影关系,找到各线框在俯视图中与之对应的投影,从而分析各部分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逐个补画各形体的左视图。
最后综合想象组合体的整体形状。
想象和补画左视图的过程如图5-31b ~f 所示。
a bc d图5-31运用电子挂图或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e f图5-31举例:【例5-5】读懂教材图5-32a所示组合体的三视图,补画左视图。
课堂练习小结: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一、读图的基本要领1.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识读2.理解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3.从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入手二、读图的基本方法1.形体分析法运用形体分析法读图时,首先用“分线框、对投影”的方法,分析构成组合体的各基本形体,找出反映每个基本形体的形体特征的视图,对照其他视图想象出各基本形体的形状。
1读组合体视图教案文档

机械制图读组合体视图读组合体视图(教案)课程机械制图授课班级07机电班教师杨银华审批教材《机械制图》(第四版)课题§4—4读组合体视图授课时数2授课日期授课类型讲授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建议树立整体意识,增加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弄清视图上每一条线、每一个图框以及相邻封闭线框的含义,理解《形体分析法》读图步骤——“分”“对”“想”“合”的含义,引导学生借助画轴测草图来构思、想象组合体形状,补视图、补缺线不是教学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补视图、补缺线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
精心筛选适量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教师要注意诱导,适时地点拨和疏导。
教具挂图、模型、投影仪(AutoCAD绘图)。
作业习题集。
教学进程和时间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组合体1 组织教学1´问好,查考勤。
2 复习旧课(线、面)2´提问法(挂图)3 讲授新课85´一、读图的前提12´讲授法、电化教学演示二、读图的基本要领11´讲授法、电化教学演示三、读图的基本方法26´讲授法、分析引导、电化教学演示四、补画第三视图、由视图作实体造型24´讲授法、电化教学演示五、在已知视图上补画缺线12´讲授法、提问法4 小结及布置作业(要求由视图制作模型)2´课后纪要备注组织教学1´复习旧课2´讲授新课85´12´问好,查考勤。
集中学生注意力。
一、直线的投影特性二、平面的投影特性§4—4读组合体视图画图和读图是学习本课程的两个主要环节。
画图是将空间形体按正投影方法表达在平面的图纸上;读图则是由视图根据点、线、面的投影特性以及多面正投影的投影规律想象空间形体的形状和结构。
读图比画图要困难一些,因此,掌握读图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方法很重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不断实践,逐步提高读图能力。
机械制图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机械制图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视图的概念,掌握视图的分类及投影规律;2. 学会绘制三视图,并能准确识别各种视图;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视图的投影规律及视图的识别技巧。
教学重点:三视图的绘制方法,视图的分类及投影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机械制图教材、黑板、粉笔、模型等。
学具:制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机械零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三维物体转化为二维图形,引出视图的概念。
2. 知识讲解(20分钟)(1)视图的概念与分类:讲解视图的定义,介绍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视图类型;(2)三视图的绘制方法:讲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演示绘制方法;(3)视图的识别技巧:介绍视图的识别方法,分析常见错误。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择一个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演示绘制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视图的概念、分类及投影规律;2. 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3. 视图的识别技巧及常见错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识别给定视图,标注物体的尺寸;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机械零件,尝试绘制三视图,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三视图的绘制方法;2. 视图的投影规律;3. 视图的识别技巧;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一、三视图的绘制方法三视图的绘制是机械制图的核心内容,其方法如下:1. 确定物体的观察方向:确定正视图,然后根据投影规律确定俯视图和左视图;2. 绘制基本视图:按照物体的实际形状,用直线、曲线等几何元素绘制基本视图;3. 标注尺寸和符号:在视图中标注物体的尺寸、剖面符号、粗糙度等;4. 检查与修正:检查视图的准确性,修正错误和遗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课题名称:看组合体视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2、能运用形体分析法读懂组合体视图,补画出第三视图;
二、能力目标
利用所学方法,灵活应用到读组合体视图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应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
2、能正确补画出第三视图。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看懂组合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讲解,实际演示,提问启发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
1、用 Flash 将组合体的组合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自制两个组合体模型
3、三角板、圆规、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分钟
2、引入新课2分钟讲解分析17 分钟
3、讲解新课38 分钟
4、归纳总结3分钟读图举例21 分钟
5、布置作业1分钟
课时:1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读图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1、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旧课2、明确视图的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3、善于构思物体的形状
1分钟
提问:画组合体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答: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老师总结:
形体分析法 (叠加类 )
画图过程空间物体平面三视图
(已知 ) 线面分析法 (切割类 ) (画) 导入提问:当根据已经画出的视图,想空间形体的形状时,应用
新课什么方法呢?老师引出:
2分钟
形体分析法 (叠加类 )
读图过程平面图形空间物体
(已知 ) 线面分析法 (切割类 ) (想)
板书课题:第六节看组合体视图
一、看图的基本方法有: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1、形体分析法,应用于以叠加类组合体为例(3 分钟 )
讲述
提问:形体分析法是什么?
新课学生回答:在画图和读图时,假想将一个复杂的形体分析为若干基本形体的思考方法。
38 分钟设问:读图时,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形体分析为若干个基本形
体呢?
结论:
①在反映形体特征比较明显的主视图上按线框将组合体划分
为几个部分
②利用投影关系,找出各线框在其他视图中的投影,分析后
想出各部分的形状
③分析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④综合起来想象组合的整体形状
教学方法
请学生回答,
让学生记住基本
要领,以便作图
中正确应用。
结合前面所学
提出问题,激发
学生学习新知
识的兴趣。
由熟悉的概念
入手,引出问
题,得出结论,
使学生易接受,
易掌握。
口述结论。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重点2、讲解分析( 17 分钟)
设问:得出结论,如何运用呢?
难点现以下面的组合体为例,讲解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步骤:
⑴ 划线框,分形体
提问:从哪个视图入手,分成几个线框。
⑵ 对投影,想形状
提问:Ⅰ的其余两面投影是什么图形,基本形状是什么?
教学方法
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三视图
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动画,将形体分析法中如何分,如何合的过程动态的联系起来,从
而让学生掌握这种读图方法。
伴随学生的回答,由多媒体课件展现。
Ⅰ的三视图及轴测图
提问:Ⅱ的其余两面投影是什么图形,基本形状是什么?
Ⅱ的三视图及轴测图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提问:Ⅲ、Ⅳ的其它两面投影是什么图形,基本形状是什么?
Ⅲ、Ⅳ的三视图及轴测图
⑶分析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看主视图可知:Ⅰ在最下面,Ⅱ在Ⅰ的上面居中,Ⅲ在Ⅰ的上方、Ⅱ的左方,Ⅳ在Ⅰ的上方、Ⅱ的右方,Ⅲ、Ⅳ和
Ⅰ的左右平齐。
看俯视图可知:Ⅱ、Ⅲ、Ⅳ与Ⅰ的后面平齐,Ⅱ与Ⅲ、Ⅳ的宽度不等。
提问:四个部分的表面连接关系?
⑷合起来,想整体
注意事项:
在读图过程中,要突出两个字:
分——分解形体要分得合理、清晰,便于想象物体形状。
合——要研究各个分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其表面连接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分析讲解,多媒体课件慢慢展现。
出示模型,让学生看的直观。
3、读图举例( 21 分钟)学生记忆形体
已知架体的主、俯两视图,补画左视图。
分析的方法、步
骤,教师板图。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说明:画图与读图有着密切联系,为了提高读图能力,应采用读画结合的方式,如在两个视图能够完全确定物体形
状的前提下,若已知两视图,要求补画出第三视图,就必须
在读懂所表达物体形状的基础上进行。
步骤:
⑴划线框,分形体。
⑵对投影,想形体。
找出 a’线框在俯视图上对应的图形,徒手画出轴测图。
找出 b’线框在俯视图上对应的图形,徒手画出轴测图。
找出 c’线框在俯视图上对应的图形,徒手画出轴测图。
⑶分析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C 线框是个凹形块,处于架体的前面、下面,B 线框是
个半圆槽,处于架体的中部, A 线框处于架体的上面、后面。
A 、B、C 的表面连接关系是叠加。
教学方法
提问学生,强调分的合理,教师在图上标示。
用绿色粉笔标示,让学生一目了然,看明白后想形状,学生说,教师画。
用红色粉笔标示,学生叙述,教师画。
用兰色粉笔标示,学生叙述,教师画。
教师叙述,边说边画,吸引学生,教给学生方法,潜移默化,让学生以后也边分析边画,出示模型,让轴测图与模型对照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⑷合起来,想形体提醒学生此题
目的是补左视
图,请成绩好的
学生上黑板画,
下面同学动手
补画。
通过教师的讲提问:整体形状想出来了,该如何补画左视图呢?请同解,让学生理清学上台补左视图。
思路,补错的同最后,教师分析讲解。
学知道错误原
作图:因,便于以后作
⑴画出左视图的轮廓,分出架体三部分的前后和高低层图中改正。
次。
⑵在前层切出凹形槽,补画左视图上的图线。
⑶在中层切出半圆,补画左;视图上的图线。
⑷根据主视图上圆柱孔投影,补左视图。
⑸检查无误后,加深。
按步骤补画,边
分析边讲解,不
同部分用不同
色的粉笔标示,
箭头表示投影
规律。
归纳本节主要介绍了应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
步骤,并介绍了根据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的方法和步
总结(3 分钟)骤,回顾步骤。
希望学生能够记住形体分析法,并在以后的读图中正确的应用,要多画多练。
作业1、习题集 P61~64;
(1分钟) 2、预习:用线面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
板书设计:
第六节看组合体视图
一、看图的基本方法
1、形体分析法
2、讲解分析
3、读图举例
已知架体的主、俯视图,
补画左视图。
Ⅱ的三视图及轴测图
步骤:
⑴划线框,分形体。
⑵对投影,想形状。
Ⅲ、Ⅳ的三视图及轴测图
⑶分析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
系。
4、归纳总结。
5、作业:
⑷合起来,想整体。
①习题集 P61~64;
Ⅰ的三视图及轴测图②预习:用线面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