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框架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框架

第四、五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
自然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的条件性和多样性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量变与之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对立统一规律统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重点论和两点论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
第十一课:寻觅人生的真谛(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趋势(改革:目的、性质)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与人生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PPT课件(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等12个) 人教课标版1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PPT课件(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等12个) 人教课标版1
答案:(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 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 根本不存在的。
(3)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 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
考点知识梳理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高屋建领 问鼎高考
命题规律
1.从内容来看,近5年的高考试题中,物质和意识的 辩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以及真 理的基本属性,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这几个知识点在高考 中所占比重较大。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所占比重稍小一点。
2.从试题题型来看,选择题较多,但近3年来关于认 识论部分的非选择题增多。
高屋建领 问鼎高考
课程标准
求索真理的历程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提示实践 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 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 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高屋建领 问鼎高考
高考考点
探究世界的本质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 普遍性
考点知识梳理
(3)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 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 2.绝对运动与 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马克思 相对静止 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 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 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考点知识梳理Leabharlann 2.简答: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 的?

高二 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七讲单元提升总复习

高二 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七讲单元提升总复习

【答案】 D 【考点定位】
真理的属性、认识过程的特点。
(高考安徽卷)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

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20分) 【解析】
设问:题型(体现类)、知识限定(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材料:找关键词(彩色文字)。 列提纲:
【试题特点】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是指题干与题肢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由果寻因,另一种是由因究果,也就是或者寻因、或者究果。从逻辑上看,可以是一因一果, 也可以是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 通的少数民族村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 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 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解析】
本题是由果寻因型,①重复题干,不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排除; ②是因果倒置选项,不是原因,是题干的结果;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 识
现代人类学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人是由海洋生物进化而来的,并找到了若干 证据,证据之一是出生的婴儿一离开母体就会在水中游泳。这个观点如果成立, 则( )
【解析】
设问:题型(由因究果),题干要回答的是这个观点如果 成立会有什么结果,这个观点如果成立得出的结果是人类社会
实战演练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 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 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孔子的主张从哲学意 义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根据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开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开展史, 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 :(1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以成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 务必要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 学会及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同一性原理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确定意识,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刚好俱进,在理论中检验和开展真理。

3、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1 哲学根据 :物质及意识的辩证关系,敬重客观规律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 含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要求我们做事情要敬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动身, 经过调查探讨,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3 详细要求 :①要求我们从客观的事物动身,遵循规律。

②要求我们充分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理论, 不断解放思想, 刚好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理论中检验和开展真理。

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踏实的科学看法结合起来。

④要求我们反对唯意志主义和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 意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根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途、方针、政策的前提和根据。

4、物质和运动的互相关系原理原理 :物质和运动是亲密联络,不行分割的;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 反对分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分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高考政治 哲学生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 哲学生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3.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 被确认为其组成物质与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
()
答案 D 解析 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 本相同,并不存在上帝,科技的新发现论证了世界的真正统一 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项错误;A、C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联 系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 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考点5)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考点6) (1)世界观原理: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 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高考试题的设置往往是几个知识点的整合,以选择题形 式呈现较多,有些选择题以漫画、名人名言出现。非选择题 的设问切入点小,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具体。在2014年的高考 中,预计将以自然灾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社会热点材料 为背景,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规律、实践与认识的关 系等重要知识。
3.在复习中,要在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的基础上, 根据物质→意识→意识能动性→认识规律→实践→认识发展 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知识网络,准确理解重要 原理。要着重把握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物质性原理进行表述;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理解运动与物质、运动与静止、人与规律 的关系。多角度透视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的不同形式,识 别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熟记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理解人类 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发展规律,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真 理观。运用世界物质性、规律客观性、实践基础性、意识能 动性原理理解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广州市八十九中高三政治备课组一.教学目标:把握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规律的概念(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教学过程一)学生讲评时事二)导入复习三)复习过程构建知识框架复习考点典型例题讲评学生学案1.构建知识体系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世界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探索世界物质性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运动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认识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把握规律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典型例题自然界的物质性 D1.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为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_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回答以下两题.1.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 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 人类可以有意识的改造自然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⑴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⑵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答:⑴ 从自然是神,到自然是人征服的对象,再到自然是人的朋友,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实践,每一个阶段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都是基于当时改造自然的实践水平,并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⑵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BB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2.〝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1)(3)(4)(6)B.(1)(4)(6)C.(3)(4)(6)D.(1)(4)(5)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CB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方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_年广东河南广西卷)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规律的概念 A1.狐狸总是昼伏夜出,进行捕获措物的活动,它总盼望太阳别出来.当公鸡鸣叫时,白天就要降临,狐狸以为是公鸡把太阳叫出来的,就把公鸡咬死了.但是尽管没有公鸡报晓,太阳仍旧出来了.这则寓言表明(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因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C.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稳定的D.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ABDC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_年全国高考题)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会遵循同样的规律③自然界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的A.① B.①②C.①③ D.①④2.〝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是说A.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B.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有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D.规律是客观的3.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 )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5.〝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请简要分析弗兰西斯__8226;培根这句话包含的哲理答:(1)这句话说明了要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道理.(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3)人们要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就必须掌握和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蛮干,就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四)作业:学生学案一.教学目标:把握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规律的概念(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构建知识体系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世界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探索世界物质性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运动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认识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把握规律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三.学生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_年7月6日《齐鲁晚报》报道,山东民营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进行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的保繁育与开发.目前已经成功克隆出克隆牛48头,其中转基因克隆牛24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克隆牛群和转基因克隆牛.但是,科学家本不能凭空制造出克隆牛,必须运用业已存在的牛的基因,利用生物基因技术进行.这说明(D )A 人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人类可以制造一切B 人已经能够主宰世界C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随着人的意识而转移D 人并不能改变自然物的客观实在性2.(_年.全国)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B )A 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 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 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 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河不复回〞.上述诗句说明(A )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 运动和静止不可分D 事物的运动总是呈现出前进的上升的趋势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 B )A 离开了物质而空谈运动B 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割裂了思维和存在的统一D 割裂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天地只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说明(B )A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B 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有规律C 人可以认识规律D 规律是客观的6.恩格斯指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这一论断表明(B )A 运动是物质的主体B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 物质运动是有条件的.绝对的 D物质只有运动,没有静止(二)不定项选择:〝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之所以要坚持上述制度,是因为(ACD )A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 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D 社会的发展受自身规律的支配(三)辨析题背景材料:_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30年前的大地震造成了24万人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辨题:自然界运动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可见,规律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题中的观点对此的认识是正确的.(2)当人们尚未认识事物的运动发展的规律时,人们的行动是盲目的,一旦违背规律,承受〝规律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就在所难免.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可见,辨题的结论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2020高考《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020高考《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辩证唯物论)1.物质的唯一性质:客观实在性。

2.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3.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规律(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特点: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

6.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规律是客观的。

(3)怎么办: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8.意识的本质(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3)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9.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10.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3)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高考政治 第二单元 第4课 生活与哲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 第二单元 第4课 生活与哲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3)世界是 物质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它的 物质性 。
2.物质
不依赖于人的 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 实在。
【题眼突破】 1.理解物质概念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唯 物主义大厦的基石。 (1)要明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从 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不依赖于人的 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本单元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 高考考查的重点。 从考查方式看,高考命题在此处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较多。主观题主要集中于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过程。主观题设问切入点 小,方向明确,以扩展性试题居多。
备考中要系统掌握几大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 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对 哲学原理要准确表述,多联系社会生活,提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一、二 【考点梳理】 1.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 形成和发 展的,都有自己的 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 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 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 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 决定性 的作用。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 客观 的物质体系。其基 本要素是 地理环境 、 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 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运动变化发展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D 项正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三、四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考点梳理】 1.运动 (1)含义: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和过程 。 (2)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命 运动和社会运动。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课件人教版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课件人教版

小到个人制定学习计划
考点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 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概括了一切 运动的共性
1、什么是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包括空间和 时间的变化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原理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 1、“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内容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 ---
方法论
反面观点
正反举例
【议一议】下列观点正确吗?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惠施:“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芝诺:“飞矢不动。”
错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 正确。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提示】1、规律与现象的区别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 多变的,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规律是事物相 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靠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 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改造,不能违背,也不能被 消灭。 (“五不”)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 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唯物论是高考的命题重点。
一要注意引言式选择题,准确分析古今中外 著名哲学家的经典论断、著名思想家的言论。
二是学会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的关系。如:加强宏观调控,应对全球 性金融危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 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

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物质
辩证的唯物主义
运动
实践
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
唯物辩证法 联系
矛盾
发展
承担者
物质 运动(有规律的)
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世界观:普遍的、客观的 规律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
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
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静止的
区别 性质 静止时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不显著的运动 含义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内容)
能动的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作用 能动的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决 定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 作

决定
认识实践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基础特征:物质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含义
真理客观性——绝对的(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基本属性
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备课ppt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备课ppt精品课件

学根源是相对主义。
(2)幽默故事分析 古代有一个希腊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未还。债主来讨债,
欠债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 这个我。因此,我不欠你债。”债主一听,鼻子都气歪了,于 是动手打了他。借债的被打后,把债主扭到法院,法官问债主: “你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说:
“一切都是变化发展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因此,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 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上升性)俱进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开 拓创新,与时俱进。
第一课第三节第一框:主观必须符合 客观,坚持从实际出发; 第一课第三节第二框:了解国情,立 足国情。
“ 四 大 论 证 ”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飞矢不动” “二分法” “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
对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关系的错误认识
2. 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定义解读 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 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 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 诡辩论:诡辩论者往往认为,认识对象的存在是相对的, 没有质的稳定性,因此也是没有质的区别的。诡辩论的哲
我并未打人。”法官一听,觉得双方都讲得有道理,不知 如何是好。
请用有关运动的哲学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陷入诡辩论和 相对主义。
( 3) 生 活 相对静止 场 景 模 刘 德 如 拟 华 果
……
年 龄 、 容 颜
……
绝对运动
教学建议
——典 型 课 例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知 识 目 标 其 他 目 标 学 情 真理是客 了解真理的含义 提高区分真理与谬 对真理客观 观的 及最基本属性 误的能力;“树立 性特别是只 真理是具 懂得真理是具体 错误并不可怕,可 能有一个真 怕的是不能正确对 体的有条 的、有条件的 理表示怀疑; 待错误”的态度; 件的 明确认识是在不断 把真理神圣化, 向前发展的,追求 绝对化,认为 追求真理 理解认识的反复 真理是一个永无止 既然真 是一个过 性、无限性与上 境的过程的信念。 理只有一个 程 升性 就无需发展了。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
②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客观实在” 这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异等)。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 属性是运动。 ④马哲物质观的意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 限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客观实在” 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 (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 击)
错题笔记
易错点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
识,不再具有客观性。 【例】(2008·四川)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 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
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学以致用的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复 习
《生活与哲学》基 本 框 架
一、哲学生活的智慧 哲学的一般知识、马哲
(1、2、3)
二、把握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4、5)
(辨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6 )
三、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唯物) 辨证法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学生版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学生版

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产生(1)从哲学产生的根源上讲:哲学智慧产生于______________,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从哲学产生的方式上讲:哲学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学影响人们的生活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的本义(1)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3)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4)总之,这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问。

4.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_____________。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

5.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学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

(2)反对两种错误认识。

既反对把哲学_____________,把零碎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_____________,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3.世界观与方法论(1)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_______世界和_______世界,就成方法论了。

【高中政治】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ppt精品课件(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等12个)3

【高中政治】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ppt精品课件(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等12个)3
考点知识梳理
一、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含义:
1.实践的含义 (1)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 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 (2)一种直接 现实性 活动。
考点知识梳理
【提示】(1)实践不是指 人们的所有活动,人类的认识 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 (2)实践不是人们改造世 界的一切活动,世界有主观世 界和客观世界之分,实践只是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考点知识梳理
1.判断:(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人们获得知 识只有参加实践。( ) (3)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 活动。( ) (4)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一看实践,二 看大多数人的意见。( )
考点知识梳理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 的否定。( ) (6)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 (7)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因而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 )
考点知识梳理
四、认识过程
(1)从认识的 主体看
1.认识的 反复性
(2)从认识的 客体看
考点知识梳理
①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 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 ② 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 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 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
决定了对一 个事物的正 确认识要经 过从实践到 ①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 认识,再 从 认识到实践 (2)从认识 的多次反复 的客体看 才能完成。 ②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 有一个过程 。
考点知识梳理
【提示】真理是有用的, 但有用的并不一定都是真理。
考点知识梳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重要观点和原理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为:
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

一,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求:见课本。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点汇总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

3、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4、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等是现象,不是规律。

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6、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注意:规律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永恒的)
7、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见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时,应用联系的观点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来解题。

8、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不能说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

9、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不能说成是大脑。

10、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1、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的反映。

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不是直接的。

12、想问题、办事情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意识(主义、思想、理论)出发,不能从人民的愿望出发。

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目的、归宿。

13、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14、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

15、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16、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17、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
18、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
19、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20、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