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护理查房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查房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查房护士长: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是冠心病中的急症,也是心内科的常见病。
该病死亡率高,过去住院病死率一般为30%左右,在监护室治疗降至15%左右,溶栓治疗后再降至10%左右。
最近我们CCU病房收治一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为了提高我们对危重病人的认识及护理水平,拓阔大家的知识面。
今天组织一次全院护理查房,请各科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对我们的护理工作予以指导,现在请唐护士介绍病人的基本资料。
唐护士:1床、贾立民、男性、48岁,主因持续心前区疼痛2小时于2003年6月7日10:30入院,平车推入病房。
患者缘于2小时前活动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样,向左肩背部、左肩内侧扩散,伴胸闷、气短、大汗、濒死感、四肢湿冷,症状持续不缓解,且出现面色苍白、烦躁、由家人送至我院,门诊以“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
入院时查体:体温不升、P 100次/分、R28次/分、血压测不到,患者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周身皮肤湿冷、口唇发绀、颈动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率100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10次/分、心音低钝、双下肢无浮肿。
护士长:接下来,由王护士陈述一下治疗过程。
王护士: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了绝对卧床休息、吸氧5升/分、床旁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纠正休克及溶栓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如安慰、抚摸等,常规治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心室重构、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及定时查心电图和心肌酶。
入院2小时后出现再通心律失常——频发室早二联律,测血压为80 /50mmHg,症状稍减轻。
给予了利多卡因、多巴胺静脉泵入,血凝结果回报正常,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皮下注射12小时一次。
次日10:30,患者喘息加重,测血压0/0mmHg。
又行右侧锁骨静脉穿刺,测中心静脉压以了解循环血量,加用强心利尿药物。
急性下壁梗心源性休克护理查房
主要病程
提示左主干50-60%狭窄,左前降支近段狭窄长病 变,狭窄最重达95%,左回旋支近段50%狭窄长 病变,右冠近段100%闭塞。 术中植入临时起搏器,患者心率60次/分,起搏心 律,于右冠近段植入3.0x36mmExcel支架,并行 IABP术,术后患者血压维持在120-130/7080mmHg,心律恢复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为 行进一步治疗,收入CCU.
IABP护理
下肢缺血及栓塞的预防
下肢动脉缺血及栓塞的主要原因有病人通常本身存在动脉硬化及斑块 形成再加上术后抗凝不当、停搏时间过长、下肢活动受限及下肢护理 欠缺等 在IABP治疗期间,巡视时注意观察导管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下肢皮 肤色泽、温度及感觉等变化并与对侧比较。必要时进行下肢动脉床边 彩色多谱勒检查可明确诊断。
安全及心理护理
防坠床:使用床栏保护,向患者宣教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悬挂警示标志。 防导管滑脱:妥善固定导管,向患者宣教导管的重要性, 勿自行拔管,同时悬挂警示标志,加强巡视。 加强监护室管理,提供安静休养环境,减少探视,防止不 良刺激,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
健康教育
调整和改变生活方式:宜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饮食,多吃蔬菜、水 果,避免饱餐,暴饮暴食,适量减肥;克服急躁、焦虑情绪,保持乐观、 平和的心态。 避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控制危险因素;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避免受凉,用力大便。 运动指导: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而有规律的循序渐进运动,不宜剧烈 活动,以不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为原则。 用药指导:遵医嘱坚持用药物,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复查。 自救指导:嘱患者①心梗发作时应就地休息,放松心情;②呼救,及时 拨打120,切勿勉强行走;③有条件,可立即吸氧;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消心痛、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自救。
心源性休克护理查房
一.心律失常的病死率及相关治疗见于75%-95%的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特别是入院前的主要死因。
前壁心肌梗死如发生房室传导阻表明梗死范围广泛,情况严重。
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后,如果经药物治疗后不能很快纠正,或一开始血流动力学即受到严重影响,如室性心动过速伴意识障碍,严重低血压,急性肺水肿等,应立即采用同步电复律,不要应反复选用药物处理而延误抢救。
心室颤动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
导致电除颤成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延误,其他还包括缺氧和酸中毒等。
医务人员应熟悉心电监测和除颤仪器,在室颤发生1-3分钟内有效电除颤,间隔时间越短,颤颤成功率越高,若心室颤动波较纤细,可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室颤动波变大,易于转复。
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定义: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称为电极除颤或电复律术。
主要应用于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
分类:1.分为直电同步电复律和直流电非同步电除颤。
直流电非同步除颤:仅用于紧急情况下心肺复苏时,如心室颤动、心室扑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2.直流电同步电复律:用于除心室颤动以外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如心房纤颤、室上速、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择期除颤。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能量选择:电复律与电除颤的能量通常用焦耳来表示,即能量(焦耳)=功率(瓦)*时间(秒)电能高低的选择主要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情电极板的安放:常用的位置是前尖位,即一电极板置于右侧胸骨缘第二、三肋间(心底部),另一电极板置于心尖部。
两个电极板之间距离不要小于10cm,电极板放置一定要紧贴皮肤,并有一定压力。
准备放电时,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应再接处患者、床旁以及同患者相连的仪器,以免发生触电。
休克病人护理查房
04
可追溯性
记录应可追溯,方便 对护理过程进行回顾 和分析。
05
休克病人的预防措施
Chapter
预防感染性休克
增强免疫力
鼓励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以增强机 体免疫力。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 ,如病原体携带者或感染者。
及时治疗感染
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遵医嘱按时 服药,以控制感染。
休克的症状
• 休克的症状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 急促、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口唇发绀等。 随着病情加重,病人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 碍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等严重后果。
02
休克病人的护理
Chapter
体位护理
01
02
03
休克体位
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 以增加回心血量和改善脑 部血供。
案例三: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总结词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外伤导致的大量失血和组 织损伤,需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详细描述
创伤性休克常由于交通事故、工伤等外伤引 起,导致大量失血和组织损伤,出现神志改 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急救方面 需要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代谢紊乱 等,护理方面则需要做好疼痛管理、心理疏 导工作,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
给予安慰和支持
休克病人往往感到恐惧和不安,应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以 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告知病情和恢复过程
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病情和恢复过程,以增加他们对治疗的信 心和配合度。
03
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
Chapter
止血急救
心源性休克护理查房PPT学习资料
日期
白蛋白
正常值
3-31
25.9
35-55
4-3
29.9
35-55
4-7
27.18
35-55
五、护理问题
3月30日 • 1、维持组织灌注 • 2、机械通气的护理 • 3、CRRT的护理 • 4、抗凝的管理 • 5、潜在并发症:DVT、CLABSI
1、维持组织灌注 护理措施: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纠正心率失常 2、持续动脉血压监测,防止SBP<9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65mmHg,确 保器官的血流灌注足够 【1】 3、动态监测尿量、出入量及末梢灌注 4、监测血气,注意乳酸的变化 5、遵医嘱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严格使用规范 6、遵医嘱补充胶体
评价: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运行良好,报警能及时处理
六、护理措施
3、CRRT的护理 护理措施: 1、监测生命体征,低血压期间,CRRT引血速度宜慢。 2. 监测血凝、电解质、肾功能、血气情况,及时调整抗凝及置换
液配方。 3.妥善固定管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血流感染 4.观察血滤机的运行情况,监测动静脉压、跨膜压、滤器情况。 5.记录CRRT液体平衡,做好CRRT期间的液体管理 6. CRRT并发症观察 04~03 血滤管阻塞,予更换置管后继续行CRRT治疗。
转入诊断:心跳呼吸骤停、CPR术后、冠心病、急性心梗、休 克
入科查体: 神志清楚,瞳孔左=右=3mm, 光感敏,气管插管 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示:BP110/80mmHg,HR110次/分 ,R24次/分,T36℃,SPO293%,胃管、鼻肠管、腹腔引流管(带 人),Autar评分11分,Braden评分13分
入术治疗中的作用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126-127.
心源性休克护理查房PPT(行业调研)
2、持续动脉血压监测,防止SBP<9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65mmHg,确 保器官的血流灌注足够 【1】
3、动态监测尿量、出入量及末梢灌注
4、监测血气,注意乳酸的变化
5、遵医嘱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严格使用规范
6、遵医嘱补充胶体
[1]陈永强,《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J].中华护理
2. 使用肝素行CRRT抗凝,根据情况调节肝素用量,维持APTT1.5~2.0 倍(约50~70s)(I,C) 【4】
3.予阿司匹林片100mg 1/晚、辛伐他丁75mg1/日胃管注入行抗凝扩冠 治疗。
4.观察口腔、皮肤黏膜、胃肠道及穿刺点有无渗血。
【3】201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05):380-393.
评价: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运行良好,报警能及时处理
学习研究
16
六、护理措施
3、CRRT的护理
护理措施:
1、监测生命体征,低血压期间,CRRT引血速度宜慢。
2. 监测血凝、电解质、肾功能、血气情况,及时调整抗凝及置换 液配方。
3.妥善固定管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血流感染
4.观察血滤机的运行情况,监测动静脉压、跨膜压、滤器情况。
04-06 患者血压偏低,心功能差,多巴胺强心升压 04-07~08 继续鼻肠管营养,制酸护胃,营养神经、CRRT 治疗 04-09 胃管内抽出咖啡色内容物,调整抗凝用量,监测血常规,血凝常
休克病人护理查房
03
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病人平卧位
吸氧
将病人置于平卧位,以利于呼吸和静 脉回流。
根据病情给予吸氧,以改善组织缺氧 。
及时清理呼吸道
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及时清理 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建立静脉通道
01
02
03
快速补液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 及时补液,以恢复血容量 和血压。
于90mmHg或脉压小于 20mmHg提示休克。
心率
监测病人的心率,了解心脏的代偿 情况。心率加快提示心脏代偿良好 ,但过快的心率也可能导致心肌耗 氧量增加。
呼吸
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了解 呼吸系统的代偿情况。呼吸加快、 加深提示呼吸系统代偿良好。
意识状态评估
意识清晰度
观察病人是否清醒,对周围环境 是否有反应。意识模糊或昏迷提 示病情严重。
。
治疗效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和治疗,病 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生命体征
逐渐平稳。
下一步工作计划
01
02
03
04
继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了解病人 病情和治疗方案的变化。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减轻其 焦虑和恐惧情绪。
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提高护理 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重视。
解释病情
向病人解释休克的原因 和治疗方法,让他们了 解病情,从而增强信心
。
鼓励积极配合
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沟通技巧培训
倾听技巧
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病人的诉 求和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
表达清晰
在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使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 过于专业的术语。
心源性休克护理_查房
评价:患者04-02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时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2、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1.患者神志转清后及时与患者沟通,避免其紧张、焦虑等诱发心梗的 因素 2.遵医嘱使用力月西镇静,RASS评分q2h 3.条件许可,家人陪伴,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
五、护理问题
4月5日
营养的护理 1.关注患者营养情况,禁食期间予合理的肠外营养,能量
分11分,Braden评分13分
三、治疗经过
03-30 入科后患者神志清楚,予MV、扩冠、抗凝,营养神经脏器保护等治 疗,行深静脉置管,去甲肾替代多巴胺行升压治疗,行桡动脉置管行 ABP监测,B超示双上肺多线,提示肺水,行血滤置管予CRRT治疗,持 续肝素4mg/h抗凝,替罗非班改善心肌损伤,力月西镇静。 03-31 继续CRRT,予扩容输血,加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及调脂扩冠药 物,予奥曲肽持续应用抑制腺体分泌。
04-07~08 继续鼻肠管营养,制酸护胃,营养神经、CRRT 治疗
04-09 胃管内抽出咖啡色内容物,调整抗凝用量,监测血常规,血凝常 规,并予输血治疗
04-10 转出。
注:病程中X摄片提示肺部感染严重;痰培养、血培养报告均提示阴性。
四、阳性资料
肌酐(u mol/L)
尿素氮(m mol/L)
04~09:多巴胺1.5ug/kg.min,BP120/70mmHg、尿量>30ml/h
2、机械通气的护理
护理措施: 1、人工气道的管理: 1.1、3M胶布+白色系带双重固定气管插管 1.2、监测气囊压应使充气后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当患者体位改变后 宜重新测量气囊压【2】 1.3、力月西2mg/h镇静,RASS评分0~-2分;按需吸痰,严格遵守吸痰操 作流程;翻身拍背q2h、机械排痰q6h,排痰过程中注意选择合适的频
(精选课件)心源性休克护理查房PPT幻灯片
5.记录CRRT液体平衡,做好CRRT期间的液体管理
6. CRRT并发症观察
04~03 血滤管阻塞,予更换置管后继续行CRRT治疗。
17
4、抗凝的管理
护理措施:
1.遵医嘱班0.25m予替罗非g/h静脉泵入改善心肌损伤(血小板 IIb/III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够予有效针对血液无复流现象,解决 血小板激 活和聚集情况,保证血液回流,保护心肌组织。【3】 )
14
2、机械通气的护理
护理措施:
1、人工气道的管理: 1.1、3M胶布+白色系带双重固定气管插管 1.2、监测气囊压应使充气后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当患者体位改变后
宜重新测量气囊压【2】 1.3、力月西2mg/h镇静,RASS评分0~-2分;按需吸痰,严格遵守吸痰
操作流程;翻身拍背q2h、机械排痰q6h,排痰过程中注意选择合适的频 率,注意有无心率失常的发生
转入诊断:心跳呼吸骤停、CPR术后、冠心病、急性心梗、休克 入科查体: 神志清楚,瞳孔左=右=3mm, 光感敏,气管插管接呼 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示:BP110/80mmHg,HR110次/分,R24次/ 分,T36℃,SPO293%,胃管、鼻肠管、腹腔引流管(带人),Autar评 分11分,Braden评分13分
常规,并予输血治疗 04-10 转出。 注:病程中X摄片提示肺部感染严重;痰培养、血培养报告均提示阴
性。
5
四、阳性资料
6
7
肌酐(u mol/L)
8
尿素氮(m mol/L)
9
肌钙蛋白(ng/mL)
日期
肌钙蛋白
正常值
3-30
教学查房心源性休克
.
.
方面的不足。对目前的诊断提供意见。 3、住院医师提出目前患者存在的仍需进一步治疗的问题 4、提出本次查房的治疗意见,解释原因
(三)查房的教学内容 1、提问住院医师:心源性休克的概述? 【解答】: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
2、提问住院医师:心源性休克的病因? 【解答】:1).心肌收缩力极度降低 包括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如病毒性、白喉性以及少数风湿 性心肌炎等)、原发性及继发性心肌病(前者包括扩张型、限制型、及肥厚型心 肌病晚期;后者包括各种感染、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家族性贮积疾 病及浸润(如血色病、糖原贮积病、黏多糖体病、淀粉样变、结缔组织病)、家 族遗传性疾病(如肌营养不良、遗传性共济失调)、药物性和毒性过敏性反应、
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其病因以急性心肌梗死最多见, 严重心肌炎、心肌病、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或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等均可导 致本症。本病死亡率极高,国内报道为 70%~100%,及时、有效的综合抢救可 望增加患者生存的机会。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不能 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 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 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
.
教
4).血清酶学检查
学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
查
AST/GOT),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 LDH1,肌酸磷酸激酶(CPK)及
房
其同工酶 CPK-MB 均明显增高,尤以后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分别达 100%
(精选课件)心源性休克护理查房PPT幻灯片
2、机械通气的护理
护理措施:
1、人工气道的管理: 1.1、3M胶布+白色系带双重固定气管插管 1.2、监测气囊压应使充气后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当患者体位改变后
宜重新测量气囊压【2】 1.3、力月西2mg/h镇静,RASS评分0~-2分;按需吸痰,严格遵守吸痰
操作流程;翻身拍背q2h、机械排痰q6h,排痰过程中注意选择合适的频 率,注意有无心率失常的发生
【2】2014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1):
15
816-819
2、呼吸机的监测: 2.1.设置合适的参数及报警线,动态查看呼吸机波形及时处理报警 2.2 .遵医嘱监测血气,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注意PO2、PCO2及 氧合指数的变化,观察缺氧改善情况。 2.3 .使用机械通气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皮下气肿等机械通气并发症 的发生,做好VAP的集束化措施。 评价: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运行良好,报警能及时处理
12
1、维持组织灌注 护理措施: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纠正心率失常 2、持续动脉血压监测,防止SBP<90mmHg或平均动脉压 MAP<65mmHg,确保器官的血流灌注足够 【1】 3、动态监测尿量、出入量及末梢灌注 4、监测血气,注意乳酸的变化 5、遵医嘱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严格使用规范 6、遵医嘱补充胶体
转入诊断:心跳呼吸骤停、CPR术后、冠心病、急性心梗、休克 入科查体: 神志清楚,瞳孔左=右=3mm, 光感敏,气管插管接呼 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示:BP110/80mmHg,HR110次/分,R24次/ 分,T36℃,SPO293%,胃管、鼻肠管、腹腔引流管(带人),Autar评 分11分,Braden评分1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心律失常的病死率及相关治疗见于75%-95%的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特别是入院前的主要死因。
前壁心肌梗死如发生房室传导阻表明梗死范围广泛,情况严重。
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后,如果经药物治疗后不能很快纠正,或一开始血流动力学即受到严重影响,如室性心动过速伴意识障碍,严重低血压,急性肺水肿等,应立即采用同步电复律,不要应反复选用药物处理而延误抢救。
心室颤动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
导致电除颤成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延误,其他还包括缺氧和酸中毒等。
医务人员应熟悉心电监测和除颤仪器,在室颤发生1-3分钟内有效电除颤,间隔时间越短,颤颤成功率越高,若心室颤动波较纤细,可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室颤动波变大,易于转复。
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定义: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称为电极除颤或电复律术。
主要应用于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
分类:1.分为直电同步电复律和直流电非同步电除颤。
直流电非同步除颤:仅用于紧急情况下心肺复苏时,如心室颤动、心室扑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2.直流电同步电复律:用于除心室颤动以外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如心房纤颤、室上速、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择期除颤。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能量选择:电复律与电除颤的能量通常用焦耳来表示,即能量(焦耳)=功率(瓦)*时间(秒)电能高低的选择主要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情电极板的安放:常用的位置是前尖位,即一电极板置于右侧胸骨缘第二、三肋间(心底部),另一电极板置于心尖部。
两个电极板之间距离不要小于10cm,电极板放置一定要紧贴皮肤,并有一定压力。
准备放电时,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应再接处患者、床旁以及同患者相连的仪器,以免发生触电。
电复律与除颤的并发症:虽然电复律和电除颤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一种快速、安全和有效地治疗措施,但仍可伴发许多并发症,主要包括: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急性肺水肿、低血压、体循环栓塞和肺动脉栓塞,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皮肤烧伤等。
区别:二者的应用不同,前者一般用于室颤室扑,后者一般用于房颤和房扑原理上,二者所使用的电功率不同,前者可以用到后者的10倍左右1 适应症的区别:电复律用于:①新近发生的房扑(认为是同步电复律的最佳适应证)或房颤;②室上性心动过速,非洋地黄中毒引起;③室性心动过速,对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过或伴有血液动力学紊乱者。
电除颤适用于:①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②心室扑动;③心室颤动。
2 原理区别:电复律:心脏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某些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
电除颤:利用除颤器释放的直流电流使患者大部分心肌在瞬问同时除极,消除心肌的异常兴奋灶及折返环,除极之后整个心肌处于心电静止状态,此时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将首先发出冲动重新控制心脏整体搏动,从而达到治疗室颤的目的。
二.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死后心脏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发生率约为32%—48%。
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
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定义: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
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
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
诱因:1.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2.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3.贫血、妊娠、分勉、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可增加心脏负荷。
4.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增加心脏负荷。
5.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
6.其他疾病,如肺栓塞等。
分类:按其发病缓急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基本病因: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常见于急性广泛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引起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急剧下降。
2.急性心脏后负荷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危象、严重瓣膜狭窄、心室流出道梗阻等。
3.急性心脏前负荷增加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损害、腱索断裂所致瓣膜性急性反流,以及静脉输血、输液过多或过快。
4.心律失常常见于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出项快速性(心率>180次/分)或缓慢性(心率<35次/分)心律失常。
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发绀、极度烦躁、大汗淋漓,同时可频发咳嗽,咳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极重者可因脑部缺氧而致神志模糊急性左心衰竭的处理(1)坐位,双腿下垂。
(2)吸氧。
氧气宜通过50%乙醇,或用1%二甲基硅油气雾剂,以利去除肺内泡沫,并可用面罩或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3)吗啡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100mg肌注,必要时亦可静注。
有昏迷、休克、严重肺部感染、呼吸抑制者禁用,老年患者慎用,可先予半量观察后调整。
(4)强心剂:目前多用毛花甙丙(西地兰)0.2~0.4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 静脉缓注。
(5)快速利尿:静脉推注呋塞米(速尿)20~40mg,以期迅速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和肺淤血及水肿。
(6)血管扩张剂:经上述处理心衰仍未能得到控制时,可采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钠等血管扩张药治疗。
用药前后必须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舌下含化于病情早期应用亦有效。
(7)氨茶碱0.25g加入10%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注。
(8)地塞米松5~10mg静注,可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周围血管、解除支气管痉挛、利尿,并有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9)肺水肿出现严重发绀者,或微循环明显障碍者,可酌情选用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等静脉缓注,以改善微循环灌注。
(10)治疗病因,除去诱因,以防复发。
三.心源性休克:休克的定义:是指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休克是一急性的综合征。
在这种状态下,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
即是身体器官需氧量与得氧量失调。
休克的分类:a.休克按病理分为(5种):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以急性心肌梗塞最多见,严重心肌炎、心肌病、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或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等均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发生.其死亡率极高,国内报道为70%-100%,及时、有效的综合抢救可望增加患者生存的机会.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
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又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是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小于20ml/h),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见于约20%的患者,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神经反射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属次要,有些患者尚有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参与。
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重要器官血流灌注量的降低。
如病人仅仅出现低血压则不足以诊断心源性休克。
原因是许多病人发病后,在短期内会发生严重的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0.7kPa)。
此种低血压可较顺利地得到恢复,因此只有当低血压伴有其他循环功能不良的临床体征时方可以为有休克综合征的存在。
(一)临床特征概括心源性休克患者应有以下一些特征:①血压降低,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或者原有高血压者,其收缩压下降幅度超过4.0kPa(30mmHg);②心率增加、脉搏细弱;③面色苍白、肢体发凉、皮肤湿冷有汗;④有神志障碍;⑤尿量每小时少于20ml;⑥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低于2.67kPa(20mmHg)、心脏指数(CI)低于2L/(min·m2);⑦除外由于疼痛、缺氧、继发于血管迷走反应、心律失常、药物反应或低血容量血症等因素的影响。
(二)主要特征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现第一心音减弱可认为有左心收缩力下降;当出现奔马律时,即可认为左心衰竭的早期衰竭现象;新出现的胸骨左缘响亮的收缩期杂音,提示有急性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所致急性二尖瓣返流,如杂音同时伴有震颤或出现房室传导阻滞,都支持室间隔穿孔的诊断。
(三)血液动力学的测定心源性休克时,血液动力学的测定结果,表现为严重的左心室功能衰竭;心脏每搏作功降低,每搏血量减少,因而导致左心室舒张末压或充盈压上升,以及心排血量下降。
此外,按一般规律,心输出量降低均会引起外周阻力的代偿性升高,心肌梗死病人中大部分心输出量的降低可由全身血管阻力的代偿性升高而得到代偿,血压不致明显下降。
而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时,相当一部分病人的全身血管阻力(SVR)并没有预期的代偿性升高,而是处于正常或偏低的状态。
治疗方法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颇高,大约半数病人死于休克发生后10h之内。
因此,临床应尽可能早期识别心源性休克,在形成不可逆的代谢性改变和器官损害或微循环障碍之前开始病因治疗至关重要,目的是使心排血量达到保证周围器官有效灌注的水平。
病因治疗指应用全身或冠状动脉局部溶纤维治疗、急性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急性心瓣膜置换术、急性室间隔穿孔修补术等。
如果暂时没有病因治疗的条件,则应采取紧急维持生命功能的对症治疗。
心源性休克的对症治疗要求达到以下指标:动脉平均压维持在9.33~10.7kpa(70~80mmhg);心率90~100次/min;左室充盈压(lvfp)2.67kpa(20mmhg),心脏作功降低。
最好的指标是心搏出量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o2)和血压、尿量可以做为病情转归的判定指标。
1.输液:除静脉压明显上升达1.96kpa(20cmh2o)以上,或有明显肺水肿处,首先可以20ml/min的速度静注5%葡萄糖200~300ml,每3min测定一次尿量、静脉压。
如有效则尿量增加、静脉压暂时性上升。
嗣后点滴液体速度则可依据尿量、静脉压、血压、肺部体征或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血量而定。
肺毛细血管楔压,应控制在2.67~3.20kpa(20~24mmhg),静脉压的上升限于1.47~1.96kpa(15~20cmh2o)左右,并结合临床肺水肿体征适当掌握输液量和速度。
2.通气及纠正酸中毒:首先保持上呼吸道通畅,当意识不清时,因舌根容易下坠,去掉枕头,使前颈部伸展,经鼻导管供氧5~8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