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培训课件ppt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件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7b24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3.png)
详细描述
医疗器械是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广泛 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各个环节。医疗器械的种类 繁多,涉及领域广泛,从简单的血压计、听诊器到复杂的医 用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试剂等。
医疗器械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总结词
医疗器械在医疗保健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疗 器械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医院、诊所、家庭和移动医疗等。
医疗器械的运输方式与注意事项
包装要求
医疗器械在运输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包装, 以保护设备不受损坏和污染。
温度控制
防震防摔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设备受到震动和 摔落,以免造成损坏。
对于需要特定温度条件运输的医疗器械,应 采取相应的保温或冷藏措施。
02
01
标识与记录
医疗器械的运输过程中应进行标识和记录, 以便追踪和管理。
详细描述
医疗器械在医疗保健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们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疗器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不仅限于医院和诊所,还涉及到家庭和 移动医疗等领域。
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器 械正面临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医疗器械行业 也面临着法规监管、技术更新换代和市场竞争等挑战 。
04
03
医疗器械的追溯与召回制度
追溯系统
1.A 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追溯系统,以便追踪设备 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医疗器械概述 • 医疗器械安全与监管 • 医疗器械的操作与维护 • 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与改进 • 医疗器械的清洗与消毒 • 医疗器械的存储与运输
医疗器械是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广泛 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各个环节。医疗器械的种类 繁多,涉及领域广泛,从简单的血压计、听诊器到复杂的医 用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试剂等。
医疗器械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总结词
医疗器械在医疗保健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疗 器械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医院、诊所、家庭和移动医疗等。
医疗器械的运输方式与注意事项
包装要求
医疗器械在运输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包装, 以保护设备不受损坏和污染。
温度控制
防震防摔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设备受到震动和 摔落,以免造成损坏。
对于需要特定温度条件运输的医疗器械,应 采取相应的保温或冷藏措施。
02
01
标识与记录
医疗器械的运输过程中应进行标识和记录, 以便追踪和管理。
详细描述
医疗器械在医疗保健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们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疗器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不仅限于医院和诊所,还涉及到家庭和 移动医疗等领域。
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器 械正面临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医疗器械行业 也面临着法规监管、技术更新换代和市场竞争等挑战 。
04
03
医疗器械的追溯与召回制度
追溯系统
1.A 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追溯系统,以便追踪设备 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医疗器械概述 • 医疗器械安全与监管 • 医疗器械的操作与维护 • 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与改进 • 医疗器械的清洗与消毒 • 医疗器械的存储与运输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件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ec54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3.png)
2023-2026
ONE
KEEP VIEW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REPORTING
2023-12-23
CATALOGUE
目 录
• 医疗器械概述 • 医疗器械安全与监管 • 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维护 • 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 • 医疗器械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 医疗器械培训与人才培养
PART 01
医疗器械的保养建议
03
根据不同设备的特性,给出相应的保养建议,延长设备的使用
寿命。
医疗器械的维修和故障排除
1 2 3
医疗器械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列举常见的设备故障,并提供相应的排除方法, 帮助使用者解决实际问题。
医疗器械维修流程
详细介绍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包括故障申报、 设备送修、维修检测等环节,确保设备得到专业 的维修服务。
医疗器械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医疗器械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是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 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器械的应用领域
医疗器械广泛应用于医院、诊所、家 庭等多个领域,包括诊断、治疗、康 复等各个环节。
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保健 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器械正朝 着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方 向发展。
医疗器械应具备预期的治 疗、诊断或预防功能,并 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临床试验与验证
通过临床试验和科学验证 来评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的监管政策和法规
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
如FDA、CE等,负责制定和实施医疗 器械的监管政策和法规。
医疗器械法规框架
包括产品技术要求、质量体系管理、 临床试验管理等方面的法规。
ONE
KEEP VIEW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REPORTING
2023-12-23
CATALOGUE
目 录
• 医疗器械概述 • 医疗器械安全与监管 • 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维护 • 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 • 医疗器械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 医疗器械培训与人才培养
PART 01
医疗器械的保养建议
03
根据不同设备的特性,给出相应的保养建议,延长设备的使用
寿命。
医疗器械的维修和故障排除
1 2 3
医疗器械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列举常见的设备故障,并提供相应的排除方法, 帮助使用者解决实际问题。
医疗器械维修流程
详细介绍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包括故障申报、 设备送修、维修检测等环节,确保设备得到专业 的维修服务。
医疗器械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医疗器械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是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 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器械的应用领域
医疗器械广泛应用于医院、诊所、家 庭等多个领域,包括诊断、治疗、康 复等各个环节。
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保健 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器械正朝 着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方 向发展。
医疗器械应具备预期的治 疗、诊断或预防功能,并 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临床试验与验证
通过临床试验和科学验证 来评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的监管政策和法规
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
如FDA、CE等,负责制定和实施医疗 器械的监管政策和法规。
医疗器械法规框架
包括产品技术要求、质量体系管理、 临床试验管理等方面的法规。
3.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pptx
![3.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pptx](https://img.taocdn.com/s3/m/452256b99b89680202d8251c.png)
否 该产品内 环、硅橡 胶垫环、 外环组 成,不会 产生易燃
B5.4
须进行调整、校准和维护的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保 证其相应过程安全进行。
的风险。 否
该产品不 涉及调 整 、校准、 维护。
B5.5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有利于废物的安全处置。
是 符合《医疗废物管 11.说明书和标签样稿
理条例》
(产品说明书【十、警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遵循安全原则并兼顾现有技 术能力,应当采用以下原则,确保每一危害的剩余风险 是可接受的: 1识别已知或可预期的危害并且评估预期使用和可 预 A2 期的不当使用下的风险。 2 设计和生产中尽可能地消除风险。 3采用充分防护如报警等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剩余风 险 。
4 告知剩余风险。 医疗器械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应当达到其预期性能,满足 A3 适用范围要求。 在生命周期内,正常使用和维护情况下,医疗器械的特 A4 性和性能的退化程度不会影响其安全性。
电离辐射:预期放射电离辐射的医疗器械,其设计和生
否
产应当保证辐射放射的剂量、几何分布和能量分布(或
质量)可控。
B7.4 放射电离辐射的医疗器械(预期用于放射学诊断),其 设计和生产应当确保产品在实现其临床需要的影像品
质的同时,使患者和使用者受到的辐射吸收剂量降至最
低。应当能够对射线束的剂量、线束类型、能量和能量
分布(适用时)进行可靠的监视和控制。
B8 含软件的医疗器械和独立医疗器械软件
含软件的医疗器械或独立医疗器械软件,其设计应当保
否
B8.1
证重复性、可靠性和性能。当发生单一故障时,应当采 该产品不
5
学海无 涯
B8.2
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和减少风险。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PPT 82页)(ppt版)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PPT 82页)(ppt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2ad13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9.png)
hùcè)管理的解读
2021年,配合?医疗器械监督(jiāndū)管理条例?的 修订,国家局组织修订?医疗器械注册管理 方法?,根据?条例?修订的原那么和要求,设 定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相关要求。
10
第十页,共八十三页。
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guǎnlǐ)的解读
5
第五页,共八十三页。
一、对新?条例?的总体(zǒngtǐ)认识和理解
➢新?条例?明确,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 (chéngdù)实行分类管理,按风险从低到高将医疗 器械分为一、二、三类。第一类医疗器械实 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 实施产品注册管理;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实 行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 实行审批管理。
➢在法律责任方面,通过细化处分、调整处分
幅度、增加处分种类,增强了可操作性,加
大了对严重(yánzhòng)违法行为的处分力度。
➢此外,新修订?条例?不仅没有增设新的许可,
而且结合历次行政许可清理,将条例规定的
16项行政许可减至9项。
7
第七页,共八十三页。
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guǎnlǐ)的解读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方法?第十九条:同一注册 单元内所检验的产品应当能够代表注册单元23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三页。
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guǎnlǐ)的解读
5.3 临床评价资料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guǎnlǐ)方法?第二十条、第十
一条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通过临
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 息对拟申报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适用 范围进行确认的过程。 需进行临床试验的,提交的临床评价资料应当 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临床试验报告。
2021年,配合?医疗器械监督(jiāndū)管理条例?的 修订,国家局组织修订?医疗器械注册管理 方法?,根据?条例?修订的原那么和要求,设 定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相关要求。
10
第十页,共八十三页。
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guǎnlǐ)的解读
5
第五页,共八十三页。
一、对新?条例?的总体(zǒngtǐ)认识和理解
➢新?条例?明确,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 (chéngdù)实行分类管理,按风险从低到高将医疗 器械分为一、二、三类。第一类医疗器械实 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 实施产品注册管理;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实 行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 实行审批管理。
➢在法律责任方面,通过细化处分、调整处分
幅度、增加处分种类,增强了可操作性,加
大了对严重(yánzhòng)违法行为的处分力度。
➢此外,新修订?条例?不仅没有增设新的许可,
而且结合历次行政许可清理,将条例规定的
16项行政许可减至9项。
7
第七页,共八十三页。
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guǎnlǐ)的解读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方法?第十九条:同一注册 单元内所检验的产品应当能够代表注册单元23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三页。
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guǎnlǐ)的解读
5.3 临床评价资料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guǎnlǐ)方法?第二十条、第十
一条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通过临
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 息对拟申报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适用 范围进行确认的过程。 需进行临床试验的,提交的临床评价资料应当 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临床试验报告。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a3308dbfcc1755270622088c.png)
否
本产品不含有动物源性的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
/
B4.2
含有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医疗器械,应当选择适当的来源、捐赠者,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加工、保存、检测和处理等过程应当提供环志、使用者和他人(若适用)最佳的安全保护。特别是病毒和其他传染原,应当采用经验证的清除或灭活方法处理。
(1)材料的选择应特别考虑毒性、易燃性(若适用)。
(2)依据适用范围,考虑材料与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的相容性。
(3)材料的选择应考虑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属性(若适用)。
是
YY 0469-2011
五、研究资料
5.2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5.3生物安全性研究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B1.2
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包装应尽可能减少污染物和残留物对从事运输、贮存、使用的人员和患者造成的风险,特别要注意与人体暴露组织接触的时间和频次。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十一、说明书和最小销售单元的标签样稿11.1说明书
B2.4
无菌或标有微生物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采用已验证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制造或灭菌。
是
产品技术要求
《环氧乙烷灭菌工艺验证报告》
B2.5
无菌医疗器械应当在相应控制状态下(如相应净化级别的环境)生产。
是
公司产品在十万级净化车间内生产
公司洁净车间平面图、洁净车间检测报告
(3)防止人对医疗器械和样品的微生物污染。
是
产品技术要求
九、产品风险分析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十一、说明书和最小销售单元的标签样稿11.1说明书
B2.2
标有微生物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确保在使用前符合微生物要求。
是
本产品不含有动物源性的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
/
B4.2
含有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医疗器械,应当选择适当的来源、捐赠者,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加工、保存、检测和处理等过程应当提供环志、使用者和他人(若适用)最佳的安全保护。特别是病毒和其他传染原,应当采用经验证的清除或灭活方法处理。
(1)材料的选择应特别考虑毒性、易燃性(若适用)。
(2)依据适用范围,考虑材料与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的相容性。
(3)材料的选择应考虑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属性(若适用)。
是
YY 0469-2011
五、研究资料
5.2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5.3生物安全性研究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B1.2
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包装应尽可能减少污染物和残留物对从事运输、贮存、使用的人员和患者造成的风险,特别要注意与人体暴露组织接触的时间和频次。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十一、说明书和最小销售单元的标签样稿11.1说明书
B2.4
无菌或标有微生物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采用已验证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制造或灭菌。
是
产品技术要求
《环氧乙烷灭菌工艺验证报告》
B2.5
无菌医疗器械应当在相应控制状态下(如相应净化级别的环境)生产。
是
公司产品在十万级净化车间内生产
公司洁净车间平面图、洁净车间检测报告
(3)防止人对医疗器械和样品的微生物污染。
是
产品技术要求
九、产品风险分析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十一、说明书和最小销售单元的标签样稿11.1说明书
B2.2
标有微生物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确保在使用前符合微生物要求。
是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件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fb90e75fbfc77da269b133.png)
椅、煮沸消毒器、纱布绷带、创可贴、手术衣、手术帽、口 罩、集尿袋等。
• 第二类:体温计、血压计、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医
用卫生口罩等。 • 第三类:隐形眼镜、体外震波碎石机、有创内镜、超声手术 刀、激光手术设备、输血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 用无菌注射器、CT设备等。
二.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
二.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
• 例如:国食药监械(准/进/许)字2014第3650001号(旧)
国械注(准/进/许)2012第3650001号(新)
“国”代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 “准”字适用于境内医疗器械; “进”字适用于境外医疗器械; “许”字适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医疗器械
“2014”代表批准注册年份
医疗器械培训
主要内容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 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 我公司医疗器械经营范围与品种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解读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管理规定
一.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 2.《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 例》 管理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理总局令第6号 务院令第650号 3.《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 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理总局令第8号 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4.《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 规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总局公告2014年第58号 2014年12月12日施行。 5.《沈阳市医疗器械经营质 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评定标 准》 -(沈食药监发[2015]161 号) 2016年3月1日正式施行。
• (一)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二)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
(三)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
• 第二类:体温计、血压计、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医
用卫生口罩等。 • 第三类:隐形眼镜、体外震波碎石机、有创内镜、超声手术 刀、激光手术设备、输血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 用无菌注射器、CT设备等。
二.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
二.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
• 例如:国食药监械(准/进/许)字2014第3650001号(旧)
国械注(准/进/许)2012第3650001号(新)
“国”代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 “准”字适用于境内医疗器械; “进”字适用于境外医疗器械; “许”字适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医疗器械
“2014”代表批准注册年份
医疗器械培训
主要内容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 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 我公司医疗器械经营范围与品种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解读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管理规定
一.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 2.《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 例》 管理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理总局令第6号 务院令第650号 3.《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 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理总局令第8号 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4.《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 规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总局公告2014年第58号 2014年12月12日施行。 5.《沈阳市医疗器械经营质 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评定标 准》 -(沈食药监发[2015]161 号) 2016年3月1日正式施行。
• (一)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二)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
(三)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件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0201d2eefdc8d377ee320b.png)
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第二十一条 从事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的,由生产企
业向所在地设区的食药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 从事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的,生产
企业向所在地省级食药局申请生产许可;
受理生产许可的省级食药局应自受理
2021/6/7
13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3、内容摘要:
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并 进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准予许可并发给医 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不符合的,不予许可并书面 说明理由;
医疗器械相关知识培训
冯家林 2016.09
2021/6/7
1
内容 一、医疗器械相关知识简述 二、医疗器械相关法规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2、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3、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021/6/7
2
一、医疗器械相关知识简述:
1、什么时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直接或者间接使用于人体的仪、 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 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 件;
析仪器等)、 电 生 理 类 (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肌电图)
等;
2021/6/7
9
3.3 根据临床可分为: 治疗性的医疗器械: 普通手术器械、光导手术器械(纤维内窥镜、激光
治疗机等) 辅助手术器械(如各种麻醉机、呼吸机、体外循环
等)、 放射治疗机械(如深部X光治疗机、钴60治疗机、
加速器、伽码刀、各种同位素治疗器 等)、其它类:微波、高压氧、.....
6834 医用射线防护用品、装置
6840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
6841 医用化验和基础设备器具
6845 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
6846 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
业向所在地设区的食药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 从事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的,生产
企业向所在地省级食药局申请生产许可;
受理生产许可的省级食药局应自受理
2021/6/7
13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3、内容摘要:
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并 进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准予许可并发给医 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不符合的,不予许可并书面 说明理由;
医疗器械相关知识培训
冯家林 2016.09
2021/6/7
1
内容 一、医疗器械相关知识简述 二、医疗器械相关法规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2、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3、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021/6/7
2
一、医疗器械相关知识简述:
1、什么时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直接或者间接使用于人体的仪、 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 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 件;
析仪器等)、 电 生 理 类 (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肌电图)
等;
2021/6/7
9
3.3 根据临床可分为: 治疗性的医疗器械: 普通手术器械、光导手术器械(纤维内窥镜、激光
治疗机等) 辅助手术器械(如各种麻醉机、呼吸机、体外循环
等)、 放射治疗机械(如深部X光治疗机、钴60治疗机、
加速器、伽码刀、各种同位素治疗器 等)、其它类:微波、高压氧、.....
6834 医用射线防护用品、装置
6840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
6841 医用化验和基础设备器具
6845 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
6846 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性基本清单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性基本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7fed9a09b7360b4c2e3f642b.png)
B8
含软件的医疗器械和独立医疗器械软件
B8.1
含软件的医疗器械或独立医疗器械软件,其设计应当保证重复性、可靠性和性能。当发生单一故障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和减少风险。
B8.2
对于含软件的医疗器械或独立医疗器械软件,其软件必须根据最新的技术水平进行确认(需要考虑研发周期、风险管理要求、验证和确认要求)。
附件8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
条款号
要求
适用
证明符合性采用的方法
为符合性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A
通用原则
A1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确保其在预期条件和用途下,由具有相应技术知识、经验、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医疗和硬件条件的预期使用者(若适用),按照预期使用方式使用,不会损害医疗环境、患者安全、使用者及他人的安全和健康;使用时潜在风险与患者受益相比较可以接受,并具有高水平的健康和安全保护方法。
B1.5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考虑在预期使用条件下,产品及其使用环境的特性,尽可能减少物质意外从该产品进出所造成的风险。
B2
感染和微生物污染
B2.1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减少患者、使用者及他人感染的风险。设计应当:
(1)易于操作。
(2)尽可能减少来自产品的微生物泄漏和/或使用中微生物暴露。
(3)防止人对医疗器械和样品的微生物污染。
B9
有源医疗器械和与其连接的器械
B9.1
对于有源医疗器械,当发生单一故障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的消除和减少因此而产生的风险。
B9.2
患者安全需要通过内部电源供电的医疗器械保证的,医疗器械应当具有检测供电状态的功能。
B9.3
患者安全需要通过外部电源供电的医疗器械保证的,医疗器械应当包括显示电源故障的报警系统。
含软件的医疗器械和独立医疗器械软件
B8.1
含软件的医疗器械或独立医疗器械软件,其设计应当保证重复性、可靠性和性能。当发生单一故障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和减少风险。
B8.2
对于含软件的医疗器械或独立医疗器械软件,其软件必须根据最新的技术水平进行确认(需要考虑研发周期、风险管理要求、验证和确认要求)。
附件8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
条款号
要求
适用
证明符合性采用的方法
为符合性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A
通用原则
A1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确保其在预期条件和用途下,由具有相应技术知识、经验、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医疗和硬件条件的预期使用者(若适用),按照预期使用方式使用,不会损害医疗环境、患者安全、使用者及他人的安全和健康;使用时潜在风险与患者受益相比较可以接受,并具有高水平的健康和安全保护方法。
B1.5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考虑在预期使用条件下,产品及其使用环境的特性,尽可能减少物质意外从该产品进出所造成的风险。
B2
感染和微生物污染
B2.1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减少患者、使用者及他人感染的风险。设计应当:
(1)易于操作。
(2)尽可能减少来自产品的微生物泄漏和/或使用中微生物暴露。
(3)防止人对医疗器械和样品的微生物污染。
B9
有源医疗器械和与其连接的器械
B9.1
对于有源医疗器械,当发生单一故障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的消除和减少因此而产生的风险。
B9.2
患者安全需要通过内部电源供电的医疗器械保证的,医疗器械应当具有检测供电状态的功能。
B9.3
患者安全需要通过外部电源供电的医疗器械保证的,医疗器械应当包括显示电源故障的报警系统。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件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5e409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4.png)
Part
02
医疗器械的监管与法规
医疗器械的监管机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负责全国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制定 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组织开展医疗 器械注册和备案工作。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的日常监 督管理工作,对医疗器械的生产、经 营和使用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检。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注意事项
在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医疗器械 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使 用,并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检修 。
医疗器械的日常保养
清洁
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 ,保持设备表面干净无尘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润滑
根据设备需要,定期对机 械部分进行润滑,减少磨 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校准与检测
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校准 和检测,确保设备性能稳 定、准确可靠。
注册与备案的区别
注册与备案的主要区别在于审查的严格程度和适用范围, 一般来说,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法律效力高于备案凭证。
Part
03
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维护
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
正确操作
确保了解医疗器械的操作步骤,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 免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医疗
事故。
适应症与禁忌症
明确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不超范围使用,避免给患者带来 不必要的风险。
医疗器械培训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 医疗器械概述 • 医疗器械的监管与法规 • 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维护 • 医疗器械的安全与风险 • 医疗器械的未来发展 • 培训总结与答疑
目录
Part
01
医疗器械概述
医疗器械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人类疾病、损伤或残疾的设备、器具、器材 、材料或其他物品。根据用途和功能,医疗器械可分为医用器械、家用器械和科研器械 等。
医疗器械使用与安全培训课件
![医疗器械使用与安全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14e0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4.png)
使用前准备
了解器械
熟悉所使用医疗器械的 名称、型号、规格、功 能、使用范围及注意事
项。
检查器械
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是 否完好,有无损坏或缺 陷,确保器械处于良好
状态。
准备环境
确保使用场所清洁、干 燥、通风良好,符合医
疗器械使用要求。
个人防护
根据医疗器械使用要求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 用品,如手套、口罩、
培训方式
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 式,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模拟 演练等。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前后知识测试
通过对比培训前后的知识测试结果,评估学员对医疗器械相关知 识的掌握程度。
操作技能考核
对学员进行医疗器械操作技能的实际操作考核,确保学员能够熟练 掌握操作技能。
培训满意度调查
征询学员对培训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持续 改进培训质量。
使用人员考核与发证
考核内容
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全面评估使用人 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发证标准
根据考核成绩和实际操作表现,对合格的使用人员颁发相应的医 疗器械使用证书,作为上岗凭证。
证书管理
建立证书档案管理制度,对使用人员的证书进行登记、存档和定 期更新,确保证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无法开机
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插好,电源 线是否损坏,尝试更换电源插
座或更换电源线。
设备故障
立即停止使用设备,联系专业 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切 勿自行拆卸或修理。
操作失误
立即停止操作,重新阅读操作 指南或请教专业人员,确保正 确掌握操作方法后再进行操作 。
数据异常
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 态,如有必要请联系专业人员
医疗器械使用与安全培训课件
![医疗器械使用与安全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51112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2.png)
信息保护措施
加强患者信息、医疗数据等敏感信息的保护 ,防止信息泄露。
预防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等处理措施, 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疗器械使用事故的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医疗器械使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生医疗器械使用事故,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03
医疗器械的安全操作规范
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清洁
使用柔软的布和温和的清洁剂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避免使用含有腐蚀性或漂 白成分的清洁剂。
消毒
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消毒要求,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如高压蒸汽、干热、 化学浸泡等。
医疗器械的储存与保管
储存
将医疗器械存放在干燥、通风、无尘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和高温。
保管
建立医疗器械的保管制度,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标识和登 记,确保医疗器械的可追溯性。
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流程
操作前检查
在使用医疗器械前,应 对其进行检查,确保其
完好无损,无污染。
操作过程
按照医疗器械的使用说 明进行操作,注意正确
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操作后处理
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 和消毒医疗器械,并按 照规定进行储存和保管
注意存放
医疗器械应存放在干燥、通风 、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和高温环境。
02
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与安全
内窥镜的使用与安全
内窥镜的构造与原理
详细介绍内窥镜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 帮助使用者了解其基本知识。
内窥镜的操作流程
规范内窥镜的操作步骤,包括术前准备、术 中操作及术后处理等。
内窥镜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医疗器械使用与安全培训课件
![医疗器械使用与安全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8e15b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f.png)
0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与报告
CHAPTER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明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 处理相关事件。
详细描述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不 良或意外事件,包括故障、损坏、性能下降等。根据事件的 性质和影响程度,可以分为严重不良事件、一般不良事件和 轻微不良事件。
06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案例分析
CHAPTER
案例一
事件概述
某医院因呼吸机使用不当,导致患者死亡。调查发现,医护人员对 呼吸机的操作不熟悉,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患者缺氧死 亡。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方法
总结词
有效的监测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和记录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为后续处理提供 依据。
详细描述
常见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方法包 括定期检查、使用记录、员工报告等 。这些方法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与要求
总结词
规范化的报告流程和要求能够确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报告,促进信息的共享和处理。
操作环境
确保操作环境符合设备要 求,避免环境因素对设备 造成不良影响。
操作人员资质
确保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 训,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和知识。
医疗器械的保养与维护
日常保养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等日 常保养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状态
。
定期维护
按照设备维护要求,定期进行专业 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 靠。
01
02
03
正确安装
按照说明书要求,正确安 装医疗器械,确保设备稳 定可靠。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中文模板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中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dacb472fab069dc5122014f.png)
是
YY/T0316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感染和微生物污染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减少患者、使用者及他人感染的风险。设计应当:
(1)易于操作。
(2)尽可能减少来自产品的微生物泄漏和/或使用中微生物暴露。
(3)防止人对医疗器械和样品的微生物污染。
否
产品对微生物无要求
标有微生物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确保在使用前符合微生物要求。
是
CFDA对生物源性医疗器械相关管理规定、ISO14160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含有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医疗器械,应当选择适当的来源、捐赠者,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加工、保存、检测和处理等过程应当提供患者、使用者和他人(如适用)最佳的安全保护。特别是病毒和其他传染原,应当采用经验证的清除或灭活方法处理。
是
ISO13485、YY/T0316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A2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遵循安全原则并兼顾现有技术能力,应当采用以下原则,确保每一危害的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
(1)识别已知或可预期的危害并且评估预期使用和可预期的不当使用下的风险。
(2)设计和生产中尽可能地消除风险。
(3)采用充分防护如报警等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剩余风险。
否
器械无机械构造
除非噪声是医疗器械的特定性能要求,否则医疗器械设计和生产应将产品噪声导致的风险降到最低。若可行,应当采用限制噪声(特别是针对噪声源)的方法。
否
器械无机械构造
需要用户操作的连接电、气体或提供液压和气压的端子和连接器,其设计和构造应当尽可能降低操作风险。
否
器械无机械构造
如果医疗器械的某些部分在使用前或使用中需要进行连接或重新连接,则其设计和生产应将连接错误的风险降到最低。
YY/T0316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感染和微生物污染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减少患者、使用者及他人感染的风险。设计应当:
(1)易于操作。
(2)尽可能减少来自产品的微生物泄漏和/或使用中微生物暴露。
(3)防止人对医疗器械和样品的微生物污染。
否
产品对微生物无要求
标有微生物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确保在使用前符合微生物要求。
是
CFDA对生物源性医疗器械相关管理规定、ISO14160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含有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医疗器械,应当选择适当的来源、捐赠者,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加工、保存、检测和处理等过程应当提供患者、使用者和他人(如适用)最佳的安全保护。特别是病毒和其他传染原,应当采用经验证的清除或灭活方法处理。
是
ISO13485、YY/T0316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A2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遵循安全原则并兼顾现有技术能力,应当采用以下原则,确保每一危害的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
(1)识别已知或可预期的危害并且评估预期使用和可预期的不当使用下的风险。
(2)设计和生产中尽可能地消除风险。
(3)采用充分防护如报警等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剩余风险。
否
器械无机械构造
除非噪声是医疗器械的特定性能要求,否则医疗器械设计和生产应将产品噪声导致的风险降到最低。若可行,应当采用限制噪声(特别是针对噪声源)的方法。
否
器械无机械构造
需要用户操作的连接电、气体或提供液压和气压的端子和连接器,其设计和构造应当尽可能降低操作风险。
否
器械无机械构造
如果医疗器械的某些部分在使用前或使用中需要进行连接或重新连接,则其设计和生产应将连接错误的风险降到最低。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56c94eb67375a417876f8f9e.png)
B2.7
若医疗器械可以以无菌与非无菌两种状态上市,则产品的包装或标签应当加以区别。
药械组合产品
B3.1
应对该药品和药械组合产品安全、质量和性能予以验证。
生物源性医疗器械
B4.1
含有动物源性的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医疗器械,该动物源性组织、细胞和物质应当符合相关法规规定,且符合其适用范围要求。动物的来源资料应当妥善保存备查。动物的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加工、保存、检测和处理等过程应当提供患者、使用者和他人(如适用)最佳的安全保护。特别是病毒和其他传染原,应当采用经验证的清除或灭活方法处理。
B12.3
医疗器械应当尽可能设置可供非专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检查产品是否正常运行的程序。
标签和说明书
B13.1
考虑到使用者所受的培训和所具备的知识,标签和说明书应能让使用者获得充分的信息,以辨别生产企业,安全使用产品实现其预期功能。信息应当易于理解。
临床评价
B14.1
应当依照现行法规的规定提供医疗器械临床评价资料。
B7.3
非预期的辐射: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尽可能减少患者、使用者和他人暴露于非预期、杂散或散射辐射的风险。
B7.4
电离辐射:预期放射电离辐射的医疗器械,其设计和生产应当保证辐射放射的剂量、几何分布和能量分布(或质量)可控。
放射电离辐射的医疗器械(预期用于放射学诊断),其设计和生产应当确保产品在实现其临床需要的影像品质的同时,使患者和使用者受到的辐射吸收剂量降至最低。应当能够对射线束的剂量、线束类型、能量和能量分布(适用时)进行可靠的监视和控制。
医疗器械应清楚地标识控制器和指示器的功能。若器械的操作用显示系统指示使用说明、运行状态或调整参数,此类信息应当易于理解。
对非专业用户使用风险的防护
若医疗器械可以以无菌与非无菌两种状态上市,则产品的包装或标签应当加以区别。
药械组合产品
B3.1
应对该药品和药械组合产品安全、质量和性能予以验证。
生物源性医疗器械
B4.1
含有动物源性的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医疗器械,该动物源性组织、细胞和物质应当符合相关法规规定,且符合其适用范围要求。动物的来源资料应当妥善保存备查。动物的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加工、保存、检测和处理等过程应当提供患者、使用者和他人(如适用)最佳的安全保护。特别是病毒和其他传染原,应当采用经验证的清除或灭活方法处理。
B12.3
医疗器械应当尽可能设置可供非专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检查产品是否正常运行的程序。
标签和说明书
B13.1
考虑到使用者所受的培训和所具备的知识,标签和说明书应能让使用者获得充分的信息,以辨别生产企业,安全使用产品实现其预期功能。信息应当易于理解。
临床评价
B14.1
应当依照现行法规的规定提供医疗器械临床评价资料。
B7.3
非预期的辐射: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尽可能减少患者、使用者和他人暴露于非预期、杂散或散射辐射的风险。
B7.4
电离辐射:预期放射电离辐射的医疗器械,其设计和生产应当保证辐射放射的剂量、几何分布和能量分布(或质量)可控。
放射电离辐射的医疗器械(预期用于放射学诊断),其设计和生产应当确保产品在实现其临床需要的影像品质的同时,使患者和使用者受到的辐射吸收剂量降至最低。应当能够对射线束的剂量、线束类型、能量和能量分布(适用时)进行可靠的监视和控制。
医疗器械应清楚地标识控制器和指示器的功能。若器械的操作用显示系统指示使用说明、运行状态或调整参数,此类信息应当易于理解。
对非专业用户使用风险的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医疗器械协调组织 • IMDRF:医疗器械监管者论坛 • 目标:鼓励全球医疗器械管理水平趋同 • 成员: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
亚、巴西、中国
清单与注册申报资料的关系
– 清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 一是基本要求(安全有效) 2. 二是证明符合基本要求采用的方法 3. 三是证明符合基本要求提供的证据(评价)
A5
• 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包装应当能够保证 其说明书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如温度 和湿度变化),不对产品特性及性能造成 不利影响。
• 方法:GB/T14710或相关标准 • 证据:10 注册检验报告(运输贮存试验或
5.5产品有效期及包装研究
A6
• 所有风险以及非预期影响应最小化并可接受, 保证在正常使用中受益大于风险。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 清单
清单的使用
• 作为一种常见的审核方法,清单最早应用 在航空领域,作为飞行员起飞前安全检查的
一个方法;
• “重要的不是飞行员到底知道该做什么, 而是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没做什么。”
清单的由来
• GHTF(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
on Medical Devices)
• 例子2:定制式义齿 –方法:模拟唾液中试验耐腐蚀性 –证据:10.注册检验报告(耐腐蚀性) • 例子3:导尿管 –方法:导尿管强度和球囊可靠性试验中的模拟尿液
浸泡预处理 –证据:10.注册检验报告
滤出物: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
• B1.4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尽可能减 少滤出物或泄漏物造成的风险,特别注意 其致癌、致畸和生殖毒性。
• 例子4: –高风险植入物,如金属植入物、牙科种植 –血液接触高分子合成材料,如注射器/输液
器/血袋
滤出物:化学性质
• 材料源自于工业,化学性质考虑以下方面: –生产所用材料:高分子合成残余单体助剂、
工业污染和残留:机械结合非化学结合, PVC稳定剂(贫血)、重金属(抑制酶活 性,损害神经组织器官) –不溶性物质:微粒(不溶于水、不参与代谢 -终身残留) –降解产物
例子5:PVC材料
• 方法: – GB8368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 GB15810一次性使用注射器 – GB14232一次性使用血袋 – GBT14233.1 化学分析方法 • 证据: – 10.注册检测报告(重金属、易氧化物、酸碱度、
残渣等) –DEHP?
B2感染和微生物污染
– 通过将要求、方法、证据组织在一起,建立注册申报资料 的索引,构建了系统评价的基础。
– 第三部分,证据就是组成注册申报资料的主要内容,因为 注册审查的过程就是对申请人提供的“支持医疗器械产品 安全有效”的证据进行评价。
• 在注册需提交的25份具体资料中,除综述资料主 要说明“产品是什么”,以及管理性信息外,15 份注册申报资料都是证明产品安全有效的证据, 包括研究资料、临床评价资料、说明书等,从份 数占超过60%,从资料的信息量上远远大于该比 例;
依序原则
• 例如:医用雾化器 –雾化剂量不准确(概率高、危害高)
如挥发性药物或麻醉药物 –雾化粒径与预期使用不匹配(危害高)
药物沉积在非预期部位 –药液低水位(危害低) –特定药物雾化的风险(概率低、危害高)
如戊烷咪,死亡病例 –雾化面罩污染(危害低)
医用雾化器风险控制
A3
• 医疗器械在规使用条件下应当达到 其预期性能,满足适用范围要求。
A2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遵循安全原则并兼顾 现有技术能力,应当采用以下原则,确保每一 危害的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 (1)识别已知或可预期的危害并且评估预期使用和 可预期的不当使用下的风险。 (2)设计和生产中尽可能地消除风险。 (3)采用充分防护如报警等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剩余 风险。 (4)告知剩余风险。
• 方法:企业自定的产品技术要求 • 证据: – 10.1 注册检验报告 – 7 临床评价资料
A4
• 在生命周期内,正常使用和维护情况下, 医疗器械的特性和性能的退化程度不会影 响其安全性。
• 方法:产品适用的实际效期测试方法、模 拟加速效期测试方法(YYT0681.1-2009)
• 证据:5.5产品有效期及包装研究 • 其他:血压计加压次数
• 方法:YY/T0316
• 证据:8 风险分析资料
通用原则结构
B1 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性质
材料本身:生物学性质
• B1.1 材料应当能够保证医疗器械符合A节提 出的要求,特别注意:
• (2) 依据适用范围,考虑材料与生物组织细 胞、体液的相容性。
• 方法:GB/T16886系列标准、医疗器械生物 学评价和审查指南 • 证据:5.2 生物相容性研究及相关测试报告
第三,对注册申请人,该清单使得注册申请人了解 如何从自身出发对自己研发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进行评价,有利于落实其作为产品第一责任人 的要求,通过推广,也有利于整个医疗器械产 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清单的三要素
A 通用原则
A1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确保其在预期条 件和用途下,由具有相应技术知识、经验、 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医疗和硬件条件的 预期使用者(若适用),按照预期使用方式 使用,不会损害医疗环境、患者、使用者 及他人的安全和健康;使用时潜在风险与 患者受益相比较可以接受,并具有高水平 的健康和安全保护方法。
• 这些资料分散在注册申报资料中,难以判断是否 可以证明产品的安全有效。
• “清单”则把这些申报资料系统地联系在一起!
清单作用
第一,对技术审评,该清单可以给审评者评价产品 符合性提供指引,从而保证审评的科学性;
第二,对技术审评,该清单提供了证明产品符合性 的文件逻辑目录,使注册申报资料构成了以基 本要求清单为索引、有关联的评价系统资料, 保证审评的系统性。
材料本身:物理学性质
• B1.1 (3)材料的选择应考虑硬度,耐磨性 和疲劳强度等属性。 • 例子1:氧化锆瓷块 –方法:YY 0716-2009《牙科陶瓷》 –证据:10.注册检验报告(挠曲强度)
环境:化学性质
• B1.3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能够保证产品 在正常使用中接触到其他的材料、物质和气体时, 仍然能够安全使用。
亚、巴西、中国
清单与注册申报资料的关系
– 清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 一是基本要求(安全有效) 2. 二是证明符合基本要求采用的方法 3. 三是证明符合基本要求提供的证据(评价)
A5
• 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包装应当能够保证 其说明书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如温度 和湿度变化),不对产品特性及性能造成 不利影响。
• 方法:GB/T14710或相关标准 • 证据:10 注册检验报告(运输贮存试验或
5.5产品有效期及包装研究
A6
• 所有风险以及非预期影响应最小化并可接受, 保证在正常使用中受益大于风险。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 清单
清单的使用
• 作为一种常见的审核方法,清单最早应用 在航空领域,作为飞行员起飞前安全检查的
一个方法;
• “重要的不是飞行员到底知道该做什么, 而是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没做什么。”
清单的由来
• GHTF(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
on Medical Devices)
• 例子2:定制式义齿 –方法:模拟唾液中试验耐腐蚀性 –证据:10.注册检验报告(耐腐蚀性) • 例子3:导尿管 –方法:导尿管强度和球囊可靠性试验中的模拟尿液
浸泡预处理 –证据:10.注册检验报告
滤出物: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
• B1.4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尽可能减 少滤出物或泄漏物造成的风险,特别注意 其致癌、致畸和生殖毒性。
• 例子4: –高风险植入物,如金属植入物、牙科种植 –血液接触高分子合成材料,如注射器/输液
器/血袋
滤出物:化学性质
• 材料源自于工业,化学性质考虑以下方面: –生产所用材料:高分子合成残余单体助剂、
工业污染和残留:机械结合非化学结合, PVC稳定剂(贫血)、重金属(抑制酶活 性,损害神经组织器官) –不溶性物质:微粒(不溶于水、不参与代谢 -终身残留) –降解产物
例子5:PVC材料
• 方法: – GB8368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 GB15810一次性使用注射器 – GB14232一次性使用血袋 – GBT14233.1 化学分析方法 • 证据: – 10.注册检测报告(重金属、易氧化物、酸碱度、
残渣等) –DEHP?
B2感染和微生物污染
– 通过将要求、方法、证据组织在一起,建立注册申报资料 的索引,构建了系统评价的基础。
– 第三部分,证据就是组成注册申报资料的主要内容,因为 注册审查的过程就是对申请人提供的“支持医疗器械产品 安全有效”的证据进行评价。
• 在注册需提交的25份具体资料中,除综述资料主 要说明“产品是什么”,以及管理性信息外,15 份注册申报资料都是证明产品安全有效的证据, 包括研究资料、临床评价资料、说明书等,从份 数占超过60%,从资料的信息量上远远大于该比 例;
依序原则
• 例如:医用雾化器 –雾化剂量不准确(概率高、危害高)
如挥发性药物或麻醉药物 –雾化粒径与预期使用不匹配(危害高)
药物沉积在非预期部位 –药液低水位(危害低) –特定药物雾化的风险(概率低、危害高)
如戊烷咪,死亡病例 –雾化面罩污染(危害低)
医用雾化器风险控制
A3
• 医疗器械在规使用条件下应当达到 其预期性能,满足适用范围要求。
A2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遵循安全原则并兼顾 现有技术能力,应当采用以下原则,确保每一 危害的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 (1)识别已知或可预期的危害并且评估预期使用和 可预期的不当使用下的风险。 (2)设计和生产中尽可能地消除风险。 (3)采用充分防护如报警等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剩余 风险。 (4)告知剩余风险。
• 方法:企业自定的产品技术要求 • 证据: – 10.1 注册检验报告 – 7 临床评价资料
A4
• 在生命周期内,正常使用和维护情况下, 医疗器械的特性和性能的退化程度不会影 响其安全性。
• 方法:产品适用的实际效期测试方法、模 拟加速效期测试方法(YYT0681.1-2009)
• 证据:5.5产品有效期及包装研究 • 其他:血压计加压次数
• 方法:YY/T0316
• 证据:8 风险分析资料
通用原则结构
B1 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性质
材料本身:生物学性质
• B1.1 材料应当能够保证医疗器械符合A节提 出的要求,特别注意:
• (2) 依据适用范围,考虑材料与生物组织细 胞、体液的相容性。
• 方法:GB/T16886系列标准、医疗器械生物 学评价和审查指南 • 证据:5.2 生物相容性研究及相关测试报告
第三,对注册申请人,该清单使得注册申请人了解 如何从自身出发对自己研发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进行评价,有利于落实其作为产品第一责任人 的要求,通过推广,也有利于整个医疗器械产 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清单的三要素
A 通用原则
A1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确保其在预期条 件和用途下,由具有相应技术知识、经验、 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医疗和硬件条件的 预期使用者(若适用),按照预期使用方式 使用,不会损害医疗环境、患者、使用者 及他人的安全和健康;使用时潜在风险与 患者受益相比较可以接受,并具有高水平 的健康和安全保护方法。
• 这些资料分散在注册申报资料中,难以判断是否 可以证明产品的安全有效。
• “清单”则把这些申报资料系统地联系在一起!
清单作用
第一,对技术审评,该清单可以给审评者评价产品 符合性提供指引,从而保证审评的科学性;
第二,对技术审评,该清单提供了证明产品符合性 的文件逻辑目录,使注册申报资料构成了以基 本要求清单为索引、有关联的评价系统资料, 保证审评的系统性。
材料本身:物理学性质
• B1.1 (3)材料的选择应考虑硬度,耐磨性 和疲劳强度等属性。 • 例子1:氧化锆瓷块 –方法:YY 0716-2009《牙科陶瓷》 –证据:10.注册检验报告(挠曲强度)
环境:化学性质
• B1.3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能够保证产品 在正常使用中接触到其他的材料、物质和气体时, 仍然能够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