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理解)
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
(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第一章 绪论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消费习惯,品种)生活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多需要富含脂肪和热量的食品和羽绒、裘皮等服装;而生活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则多需要清淡食品、防暑药品和降温空调等设备。
(灾害性气候)1972年,由于气候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与此同时,印度和西非的花生,前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国际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

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

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贸易在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国际贸易地理,即研究国际贸易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对于了解贸易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不同国家的自然资源分布和气候条件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各国物资和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规模。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便捷的海上交通条件,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市场规模都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较为发达的国家通常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因此在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如德国的汽车制造、日本的电子产品等。

3.政策因素各国的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也对贸易地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受阻,而开放政策则有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地理的重新布局。

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也对贸易地理产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规律和趋势1.集聚效应国际贸易往往呈现出集聚效应,即类似产品和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集中的趋势。

比如,酒类产业在法国的波尔多地区、中国的云南地区集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地效应和品牌效应,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发展。

2.区域一体化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个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例如欧洲的欧盟、亚洲的亚太经合组织等。

区域一体化通过打破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成本和提升市场规模,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投资活动。

3.价值链重组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环节分散到全球各地,形成价值链分工。

不同环节的加工和生产在不同地区进行,这导致了贸易地理的重组和调整。

例如,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扮演着组装和加工的角色,而发达国家则负责高端技术和研发。

三、国际贸易地理的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国家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贸易地理学所要研究的是:在商品流通领域里,贸易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影响地域国际贸易的因素(二)进出口商品结构研究(三)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地区差异和地区格局的研究地理位置对国际经贸的影响地理位置:地球上某一事物处在地球表面的什么空间区域。

1.自然地理位置对国际经贸的影响A 经度的差异,使国际贸易中存在时差问题。

B 纬度的不同会对一个区域的农业生产、海洋运输等方面产生不同影响。

2.海陆位置的影响A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特点,使得北半球成为人类经贸活动最活跃的地区;B 沿海地区具有临海位置优势,且海洋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海洋运输、海洋养殖捕捞等产业活动,一般经贸较发达。

3.地形对国际经贸活动有哪些方面的影响?(1) 地形种类多样利于开展多种生产活动。

(2)盆地或地势低洼的地形区,往往存在酸雨、粉尘污染等环境问题,从而增加工业生产的成本。

(3)海底大陆架不但适宜海洋养殖、捕捞业的发展,而且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能源供应地。

(4)岩溶、丹霞地形区,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资源优势。

(5) 两大高山带火山、地震频繁,为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资源可供利用。

4.气候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1) 气候的地域分布规律,影响国际贸易中大宗农产品的构成、流向及价格。

(2) 影响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及运输。

(3)气候差异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从而影响国际贸易市场中消费品的种类与数量。

(4)适宜的气候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5)灾害性气候,常常使工农业减产、交通中断,从而影响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供应数量和履约时间。

5.民族对国际经贸的影响1、一个国家若民族构成复杂,往往会影响其外贸环境的稳定性;2、一些民族在生产、生活和消费等方面独特的要求,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生产和贸易活动。

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影响:地理大发现促使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介绍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指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形成的空间分布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形成因素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1.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成为贸易的重要中心,如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南美洲的农产品等。

2. 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的不同也影响着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发达国家的货物和服务需求较大,成为其他国家出口的主要目标地。

3. 政策环境:不同国家的政策环境也会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产生影响。

如贸易壁垒的存在会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自由贸易协定和关税减免政策则有利于扩大贸易规模。

主要格局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 资源型经济贸易集中: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成为资源型经济的出口中心,如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出口等。

这种格局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

2. 制造业贸易集中:制造业产品的生产通常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专业技术支持,制造业贸易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德国、等。

这种格局主要由市场需求和产业链的分工决定。

3. 区域贸易合作加强:为了提高贸易效益和应对挑战,各国之间加强了区域贸易合作。

如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的共同市场等。

这种格局主要由政策环境决定。

影响因素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全球化进程:全球化的推进导致了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

跨国公司的崛起,使得生产和贸易的分工更加细化,推动了资源、资金和技术的跨国流动。

2. 国际竞争优势:国际竞争优势的不同也导致了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

一些国家拥有特殊的技术、品牌、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吸引了国际贸易流向这些国家。

3. 政策调整:各国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调整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例如,关税减免政策的实施会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的集聚效应。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________1.概述1.1 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定义1.2 国际贸易对地理格局的影响2.区域贸易格局2.1 欧洲贸易格局2.1.1 欧洲贸易联盟(EU)的形成与发展2.1.2 欧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2 亚洲贸易格局2.2.1 亚洲国家间的贸易关系2.2.2 中国在亚洲贸易格局中的地位2.3 北美贸易格局2.3.1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2.3.2 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贸易关系3.跨大洲贸易格局3.1 北美-亚洲贸易格局3.1.1 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和影响3.1.2 中日、中韩贸易关系的发展和影响 3.2 欧洲-亚洲贸易格局3.2.1 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和影响3.2.2 亚洲其他国家与欧洲的贸易关系 3.3 北美-欧洲贸易格局3.3.1 美欧贸易关系的发展和影响3.3.2 加拿大与欧洲的贸易关系4.新兴市场贸易格局4.1 中国贸易格局4.1.1 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和趋势4.1.2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 4.2 印度贸易格局4.2.1 印度对外贸易的特点和趋势4.2.2 印度与其他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 4.3 巴西贸易格局4.3.1 巴西对外贸易的特点和趋势4.3.2 巴西与其他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5.地理格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5.1 运输和物流成本的影响5.2 资源和产业布局的影响5.3 贸易政策和贸易壁垒的影响6.未来趋势和展望6.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6.2 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影响6.3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附件:________●欧洲贸易联盟章程文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欧洲贸易联盟(EU):________欧洲共同体的前身,是一个由28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政治和经济联盟。

2.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________北美三国(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签订的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协定。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1学科简介国际贸易地理属于社会经济科学范畴,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在涉外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建立国际贸易空间(地域)的概念和意识,在了解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差异及全球格局的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概况,理解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

2主要内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

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

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3研究方向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征,它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不同市场中不同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输和销售的情况。

它是商业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因此对世界路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和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国际贸易地理学属于社会经济科学领域,是国际贸易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边际科学。

在对外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树立国际贸易空间(区域)的概念和意识,在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差异和全球格局的基础上,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掌握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运输业的发展状况,了解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根据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生产力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以及生产进行分析。

研究主要工农业部门的分布特征,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原材料和加工产品的产销关系为对象,研究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和采伐业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所形成的空间流。

尖端技术和高加工商品。

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因此对世界路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和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界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

研究其功能,条件,类型和布局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一,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也称为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或国家结构,是指每个国家或地区组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通常用其在进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

出口量或该国家的进出口总额。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指示一个国家的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从而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集团之间的经济和贸易联系程度。

最新国际贸易地理

最新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一到九章)选择1.地理位置表示方法: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2.绝对位置又称经纬位置、数理位置、天文位置。

3.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

4.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联合国官方语言。

5.亚太经合组织特点:开放性、渐进性和灵活性、非强制性、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相结合。

6.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破坏与耗竭(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资源日益匮乏、矿产自愿的储量急剧下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出现空洞;水源和海洋污染:排放废水废液、倾倒垃圾、海上石油采集和运输中的泄漏;放射性污染)、人口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恶化。

7.世界六大储油区:中东储油区(沙特阿拉伯——石油王国)、中南美洲储油区、欧洲及独联体储油区、非洲储油区、北美储油区、亚太储油区。

8.小麦产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美国,第三加拿大,第四澳大利亚、第五阿根廷。

主要进口国为独联体、东欧国家和中国。

9.大米(稻谷)中国、印度种植面积最广,中国产量最多,欧美等国产量少,消费少,为出口国。

泰国出口最多。

印度尼西亚、日本、中国为进口国。

印度尼西亚纯进口国。

10.玉米:二战后发展最快的农作物,主要种植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其中北美产量最多,占世界一半。

产量美国最多,其次为中国,第三为墨西哥。

主要进口国日本、欧盟、中国、独联体。

11.棉花:四大产棉区最大产棉区在亚州南部,产量约占世界一半,第二达产棉区在美国南部,第三大产棉区拉丁美洲,第四产棉区在非洲,主要出口国为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

主要进口国欧洲、巴西、中国,均为纯进口国。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国际贸易地理涉及到地理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交通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政治因素等。

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就国际贸易地理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联系。

地理位置不仅影响着国家对外贸易的方式和策略,也影响了区域间贸易的发展。

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可以通过降低交通和运输成本,更快地进行国际贸易活动。

例如,地处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它们成为全球石油贸易的中心。

此外,地理位置也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竞争力和地位,从而对国际贸易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分布自然资源分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极大,例如,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中东地区、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等。

自然资源的分布差异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的结构和模式。

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以资源为优势,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发展。

而资源匮乏的国家则主要以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等形式参与国际贸易。

自然资源的分布也会导致国家之间的贸易依存度。

资源贫乏的国家通常需要依赖其他国家的资源进口,形成贸易依存关系,而资源富集的国家则通过资源出口获取贸易利益。

三、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环节。

交通运输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提高贸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海洋运输、航空运输、陆地运输等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都对国际贸易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世界贸易主要依靠船舶运输,现代船舶技术的发展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加快了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交通运输设施的不完善会对国际贸易造成限制和阻碍。

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二)2024

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二)2024

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二)引言概述: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国际贸易发展与地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的地理布局、资源分配和区域竞争等问题。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国际贸易地理的相关内容,重点关注其与国家竞争力、区域一体化、贸易模式、技术创新和海运运输等方面的关系。

1. 国际贸易地理与国家竞争力1.1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2 地域优势和地理位置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1.3 地理布局对产业链的影响1.4 国家政策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塑造1.5 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地理中的角色2. 国际贸易地理与区域一体化2.1 区域贸易协定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2.2 区域一体化对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的推动2.3 区域一体化对边境合作和跨境贸易的促进2.4 区域一体化对地区不平衡发展的挑战2.5 区域一体化与国际贸易地理发展的经验教训3. 国际贸易地理与贸易模式3.1 地区特色交易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3.2 跨国公司的产业链重构对贸易模式的影响3.3 多边贸易体制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塑造3.4 地区分工与分工模式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3.5 资本贸易与商品贸易的地理特征及变化4. 国际贸易地理与技术创新4.1 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地理的推动4.2 技术转移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4.3 技术差距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制约4.4 创新中心与创新网络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塑造4.5 技术演进对贸易模式和区域竞争力的影响5. 国际贸易地理与海运运输5.1 海运运输对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性5.2 比较优势与运输成本对海运贸易的影响5.3 港口和物流中心的地理布局对海运贸易的影响5.4 航线网络与贸易流向的地理关系5.5 航运技术和船舶规模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总结:国际贸易地理作为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学科,深入研究国际贸易发展与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地域优势、区域一体化、贸易模式、技术创新和海运运输等方面对国际贸易地理都有深远的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简答题1、国际贸易地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并说明其学科属性及其特点?国际贸易地理学侧重于从地理学的研究角度来分析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研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空间分布的特征及规律。

国际贸易地理学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学科,该学科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2)地域性(3)动态性(4)社会性2、国际贸易地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主要有(1)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2)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3)世界主要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4)国际贸易运输地理(5)中国大陆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3、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资源条件4、人文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人口因素,民族因素,语言因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法律、协议5、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经济发展水平、产品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科学水平结构6、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格局变化有着怎样的影响?(1)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和内容(2)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3)地理大发现给国际贸易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工业原料和劳动力7、地理大发现的诱因?(1)获取更多金银财富(2)原有陆路贸易路线受阻(3)航海技术的成熟8、第一、第二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贸易格局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生产部门的地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际经济贸易联系扩大,地域分工开始形成;促进了国际贸易运输的发展。

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促进了交通运输设备和通讯设备的更新与发展;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

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一、引言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等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知识。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概念1. 国际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2. 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指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特征,包括贸易流向、贸易量、贸易结构等。

3. 贸易地理优势: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开展国际贸易时所拥有的地理环境优势,如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

4. 贸易地理壁垒:指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导致的国际贸易障碍,如距离、关税、非关税壁垒等。

5. 贸易地理格局: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三、国际贸易地理格局1. 全球贸易地理格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调整,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贸易流向和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

2. 区域贸易地理格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贸易协定层出不穷。

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这些区域贸易集团内部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

四、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1. 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往往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石油、矿产等;而资源匮乏的国家则进口这些产品。

2.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位于交通要道的国家,如新加坡、香港等,国际贸易发展较为繁荣;而地理位置偏远的国家,如蒙古、老挝等,国际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3.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关键因素。

人口众多、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如美国、中国等,市场需求旺盛,国际贸易规模较大。

4.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绪论第一节Ⅰ、国际贸易地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国际贸易,包括进出口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或地域构成等,都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来决定的。

Ⅱ、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属性综合性2、地域性3、动态性4、社会性第二节Ⅰ、国际地理贸易学研究的内容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经济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世界主要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国际货物运输地理中国大陆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自然地理环境是指所有能够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淡水的作用有航行、灌溉、发电。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环境是在人类自身长期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人口、民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法律等因素经济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及其分布、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等经济发展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备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人均国民收入(GNI)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分为四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4、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国家类型:一般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产业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科学技术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2、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各国(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3、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了世界贸易竞争4、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国际分工由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发展第三章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第一节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与发展产业革命钱的区域贸易中心地理大发现与区域贸易中心转移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和内容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理大发现给国际贸易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工业原料和劳动力第二节国际经贸组织全球性国际经贸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区域性国际经贸组织: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第四章世界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第一节世界能源贸易地理1、世界石油贸易地理:世界石油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中东、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欧、非洲、东南亚和中国。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贸易的模式和规模。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地理的关键要素,并分析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基本要素。

接壤海洋或拥有良好港口的国家能够更方便地开展海洋贸易。

例如,荷兰和新加坡由于拥有良好的港口,成为了重要的货物转运中心。

此外,地理位置还决定了国家之间的交通成本。

距离较近的国家更容易进行贸易,因为运输成本较低。

例如,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更为频繁,而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则相对较少。

资源分布和国际贸易资源的地理分布对国际贸易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拥有的资源种类和数量不同,这导致了资源的互补性和差异性。

资源互补性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源对另一个国家的生产具有补充作用。

例如,沙特阿拉伯丰富的石油资源满足了许多国家的需求,促进了国际石油贸易。

同时,资源差异性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某种重要资源,可以通过贸易获得该资源,以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资源的地理分布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模式和规模。

交通基础设施和贸易便利化交通基础设施是国际贸易的关键支撑。

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商品流通速度。

例如,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实施也对贸易有重要影响。

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简化贸易手续等措施,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开放的贸易政策,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国家之间的政治稳定性、战争和冲突等因素都会影响贸易的进行。

例如,战争和冲突会破坏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导致贸易中断。

此外,地缘政治竞争也会导致贸易壁垒的产生,限制市场准入。

因此,地缘政治稳定对于促进国际贸易至关重要。

全球化与全球化进程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改变了贸易的地理格局。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贸易地理是指国际贸易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特点,研究国际贸易的地域性、地域差异和空间联系等。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可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首先,国际贸易地理的分布不均匀,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了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

例如,港口城市香港、新加坡以及荷兰的鹿特丹等都是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这些地方因为其良好的海陆交通条件和发展完善的物流和仓储设施,吸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

其次,国际贸易地理的分布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往往具备较高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他们往往是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主要生产者。

这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将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推向全球市场,并通过贸易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取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支持。

此外,国际贸易地理还受到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些地缘政治因素,例如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贸易限制和经济制裁等,会对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古巴和美国之间长期存在的贸易禁运,对古巴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地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差异也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的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需求,这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贸易伙伴的选择。

在国际贸易地理中,地理空间的联系和流通的便捷性是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

距离和交通成本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壁垒。

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和地区通常具备更高的贸易活动水平。

例如,欧洲联盟内部国家因为地理距离短、交通便利,形成了高度一体化的贸易体系。

相反,距离遥远的国家之间由于交通成本高昂,贸易活动相对较少。

为了促进和发展国际贸易,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降低关税、取消贸易壁垒、促进国际投资等方式,各国都致力于扩大贸易规模和增加贸易伙伴。

第五章国际贸易地理

第五章国际贸易地理

新了衰日 理中退本 解国,这 《新中几 论的国年 语希兴反 》望起思 ,。《经 或“论济 许从语为 会中》何 有国热倒 新人,退 的的让, 启角人道 发度们德 。来看为 ”重到何
走进日本武士 文化 感受强 者哲学信仰
进门, 就听见 一声温 柔的招 呼: “您回 来了, 我的主 人。” 两个女 孩面带 微笑地 把我们 引入大 厅
亚洲的人口(2000年)
世界 人口? 60.55亿 亚洲 61% 亚洲 人口? 亚洲人口占 世界人口?
36.8亿 其他大洲
39%
请按人口总量从大到少给各大洲排队
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印度
中国
日本
巴基 斯坦
印度尼西亚 孟加拉国
A 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那里呢?
1、农业 (1) 耕地较少 1999年日本的耕地为487万公顷,都府县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 地面积不足1.2公顷,北海道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也仅为 16.2公顷,和欧美的大规模经营相差甚远。 (2)耕地利用效率高 谷物大量进行集约化生产。大米1年种植2季。蔬菜等采用塑料 大棚和温室栽培。1998年每公顷谷物的产量达5,849公斤。 (3)农业技术进步 通过保温育苗、品种改良、农药和化肥改良等技术,日本的农 作物亩产量大幅上升,通过塑料大棚、温室技术,使日本的蔬菜1 年四季均可耕种。今后日本还将进一步发展转基因等生物技术, 开发新品种。 (4)肥料和农药使用下降 1997年肥料年度(当年7月至次年6月)日本肥料使用量151万吨。 最近为生产高质米,肥料使用下降。为培植无农药和少农药作物, 农药的使用从1985年开始下降。 (5)农业机械化 战后日本年轻劳动力不足,农业机械化以大米为中心迅速普及。 目前日本大部分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大型化和高性 能化不断发展。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简介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与国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指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理分布和相互关系。

它受到各国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交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反映了全球贸易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程度。

主要国际贸易地理格局1. 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贸易组织之一,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

这一地理格局建立了一个较为紧密的贸易伙伴关系,促进了北美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

2.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EU)是由28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政治和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和共同市场政策。

欧洲联盟的形成造成了欧洲地区的贸易一体化和经济合作更加紧密。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和经济发展。

这一地理格局表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重要性以及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密切。

4. 中新纽带中新纽带是中国、新加坡和新西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联系。

这一地理格局建立了中国与新加坡、新西兰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并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增长。

5. 中阿贸易合作中阿贸易合作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和合作联盟。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这一地理格局促进了两个地区之间经济的融合和合作。

结论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反映了各国贸易联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

各大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推动了地区内贸易合作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它也为各参与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推动了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

了解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对于进行跨国贸易和拓展贸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案例讨论要点解答】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

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

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

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

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

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要点解答: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

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案例讨论要点解答】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

那么,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大致上是2亿吨或者更少些,这个数量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具有购买力的那些粮食进口国的有效需求,而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缺粮或饥饿问题。

因为农场主明白:世界市场上粮价不景气的时候,多生产粮食是不合算的。

换言之,现有粮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

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供给充裕的国际市场条件,因为世界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贸易优势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不足的矛盾及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多等方面。

世界粮食供应依靠少数发达国家是粮食安全的“巨大隐忧”。

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的地位。

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过大的比重,会由于这些国家粮食生产、储备状况及有关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

70年代初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下降到了不安全的边缘;由于美国粮食受灾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粮食市场急剧恶化,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问题:我国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现存的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及策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要点解答:我国是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国内生产始终是基本的,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保障粮食安全并不是保障自给自足。

充足、稳定的粮食供给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来实现。

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能力。

利用国外供给源,必然有助于降低粮食供给的风险。

虽然我国粮食的外贸依存度总体较低,但也不排除个别年份某些品种的进口数量大增,所以我国除了保持粮食高自给率之外,也应该充分合理利用国际市场。

这样做,并非是因为我国生产不出自己所需的粮食,而是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建立一种具有良好特征和功能的农业新模式,实现有效的粮食安全。

(一)努力使世界粮食市场成为买方市场。

全球粮食供应量的不断增加是世界粮食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必要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我们要正视国情,准确定位,即把自己定位成“粮食净进口国”。

通过这个明确信号,刺激所有的粮食出口国竞相增产粮食。

世界粮食供应充足了,其价格的稳定性就增加,反而可以减少风险。

(二)采取多头战略。

鉴于粮食出口国也会因为自然灾害引起产量波动,为了降低产量波动对我国粮食进口的影响,为了消除或降低正常情形下的风险,我国在粮食进口上应该采用多头战略,尽可能扩大市场联系。

(三)转变贸易方式。

几十年来,我国一直采取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的策略,这意味着发挥比较优势是我国利用世界粮食市场的传统。

然而,立足于国际市场上的现货交易而不是动员世界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潜力的现有做法,是可以并需要改进的。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有利地位,从与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签订长期定货合同人手,将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潜力逐步动员出来。

换言之,我国需要将目前调剂现货余缺为主的贸易方式转变为签订长期合同为主的贸易方式。

(四)投资硬件建设。

例如,投资和改善粮食进口的基础设施,如码头、港口、周转仓库等。

使运输条件能够承受较大幅度增加的粮食进口。

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习题要点解答】1.如何理解国际贸易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答:区域性与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基本属性,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是地理学的灵魂、根本的观点和传统的思想与方法。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国际贸易地理学最大的特点也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国际间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地域)上进行,并始终在空间与时间的相统一中表现出来。

国际贸易具有严格的区域性,其进出口商品结构与价格结构等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国际贸易所依托的区位优势、口岸、通道、腹地深受不同国家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域内和域际所形成的独特而复杂的社会经济地域系统,使国际贸易展现出不同的时空结构。

区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出发点,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是研究商品交换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运输条件、贸易活动的区域特点及其国际贸易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和规律,因此把区域观点和相关理论落实到国际贸易主要地域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经贸现状和未来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必须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研究有别于其它学科,它是以区域为依托和出发点的,是一种区域性的综合研究。

首先,国际贸易地理学的边缘科学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诸条件进行综合,即对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进行综合;其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再次,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历史性或发展性,要求对商品交换地域分布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地理学是边远学科(见教材第10页本章小结)3.国际贸易地理学阐述的主要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1)对影响国际贸易空间分布和格局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世界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变化。

(2)分析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产业部门的构成与其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及主要经贸活动的关系。

(3)分析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地区差异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研究国际贸易地理问题可以采取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有哪些答:一是地图法,即用地图表示研究对象并作出分析,从地图上形象地认识和理解相关地理事物;二是综合分析法,也称系统分析法,即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将有关地理事物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历史和现实、时间和空间、自然和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获得其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三是对比法,也称比较法,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确定它们相同相异之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共性及差异性,并认识这些共性或差异性的形成原因和规律,以揭示事物本质。

进行国际贸易地理问题研究也可运用经济分析中的其他一些方法,例如:统计图表法、归纳法、演绎法、抽象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习题要点解答】1.阐述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对一个国家外经贸活动的影响。

答:沿海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岛国)与内陆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边远偏僻山区)相比,经济地理环境、交通运输和出海口等条件大不一样,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内部,经贸发展状况形成明显的差异。

沿海国家和地区一般发展较快,往往率先成为经贸发达地区;而内陆国家和地区则发展较慢,往往是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地区。

地球上有20多个内陆国家,除欧洲的8个属于发达国家外,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

位处欧洲的内陆国家之所以会比较发达,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较早,现代化铁路、内河航运与航空运输等交通方便以及经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较好紧密相关。

其他广大内陆国家之所以较贫困,经贸活动不够发达,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复杂原因,而距离海洋较远,没有方便的出海口这一重要地理环境因素,也是严重影响它们经贸发展的带根本性的共同原因。

海运是当今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联系的主要手段,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与邻近的海运便利、经济又较发达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

2.为什么说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答:战后,由于石油取代了煤炭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从而促进了西亚石油的大规模开发,加上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通道,而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变得十分优越。

大量船舶过往、停靠及供养补给、维修保养,使其成为周围地区与国家的物资转运点或集散中心。

新加坡政府及时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迅速发展了以炼油、修造船、电子等为主的加工工业和旅游、金融、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经过仅仅经过二十多年就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世界瞩目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正像前总理李光耀指出的那样,新加坡处于主要交通中心,是北半球与南半球、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十字路口,这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举例说明地形条件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答: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例如,内陆地区运河的开凿可以满足交通运输和航运上的需要,对于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往往有着积极的贡献。

我国近18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曾对南北物资的交流起过积极的作用,目前仍是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的重要通道。

前苏联通过白海、波罗的海、里海、亚速海和黑海的水系连接起来形成的“五海通航”,美国和加拿大将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沟通后的内陆水道网,以及西欧莱因、马斯、谢尔德、塞纳等水系通过总长达12000多公里运河组成的国际内河航道网均对国际间经贸往来的影响举足轻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