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完整版)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演变轨迹及-2019年文档.doc
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演变轨迹及一、国家中高职衔的政策演变轨迹1.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职业教育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政策依据,初步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确定了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出发,提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为中高职衔接提供了政策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
1991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又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1999 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 教发 [1999]2 号 ) ,文件强调要“积极探索以多种途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也可招收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
由省招办统一择优录取。
对招收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其文化课和职业技能水平应由省级招生部门单独组织考试,并确定具体的录取标准”。
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快了中高职衔接的步伐。
2. 教育部再次强调扩大中职生进入高职学习的比例,中高职研究出现一股热潮。
2002-2005 年,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分别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两个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国发 [2002]16 号) 指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要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人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
高等职业学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要组织单独的招生考试,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考核。
高职高专会议信息反馈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0年年会2010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论坛信息反馈一、会议主题(中心)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四个”合作为主线,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跨越,努力建设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新产业、新人才、新教学二、会议内容1. 传达“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和教育部领导讲话精神;2. 宣讲《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核心内容;3. 企业、院校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校企合作”主题交流、研讨;4.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工作总结和展望。
三、会议信息:(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吴岩)陈希部长的讲话:1个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办学方针1条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1个突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新突破1个建设:努力建设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要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办学定位本次会议的意义:1、这是第一次高职教育工作会议2、提出了宏观战略3、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4、与国家教育规划相呼应5、对今后发展有清晰的政策导向。
(二)、吴言报告经典:不改革会慢慢死掉,乱改革会立即死掉。
审时度势:理性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将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会只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理性把握高等职业学校发展——要明确学院的发展模式,核心发展思路是由做大---做强理性把握示范、骨干院校发展——国家的大投入是否会有高产出解读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理论:三个关系先导发展、伴生发展、跟随发展四模式:政府主持---- 统筹型市场主持---- 科教驱动型政府扶持---- 生态型混合动力---- 多元驱动要抓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新跨越: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逐步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二期工程、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和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等重大项目与改革试点,以政策引导、项目激励等多种方式,调动各方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第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答: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一种高等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按照职业分类,根据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应用性、适应性和开放性。
3、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全文)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教财[200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逐步加快,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已成为各地职业院校的共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以京津为中心的奥运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的迅速崛起,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掌握先进技术和工艺的技能型人才。
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同样需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但与社会的需要相比,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仍然把职业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紧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征,很多职业院校由于实训基地条件差,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实训教师水平不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目前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被社会认可的主要原因。
为此,教育部与财政部决定采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的方式,推动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为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切实做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规划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做好实训基地布局规划。
实训基地建设的类型和布局,要符合本地区相关经济领域对技能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应重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将实训基地建设与前几年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相结合,与近几年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使前期投入发挥更大效益。
实训基地建设规模要因地制宜,国家鼓励建设资源共享的规模较大的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思考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思考【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应准确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抓住服务性这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点,并增强办学特色,以实现内涵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服务性办学特色《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性,就是要不断服务经济转型,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需要不断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革招考制度,探索出多样化选拔机制;完善保障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办学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办学,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这是高职教育人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就必须准确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抓住服务性这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点,并增强办学特色,以实现内涵发展。
一、准确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端于“洋务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高等实业教育学制体系的初步建立。
之后在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开始对中、初等实业学堂进行大胆改革,自此实业教育实现了向培养中初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的转化,这一系列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使得初、中等实业教育的地位得到显著增强。
1916年,黄炎培将职业教育定义为:教育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具有“职业性”的,就是与生活、生计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民国学者何清儒在其编著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职业教育学》中最早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系统全面介绍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4]1号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4]1号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04(000)019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总页数】2页(P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J], 葛道凯
2.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J], 侯婕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J], ;
4.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J], ;
5.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部2008年16号文件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08〕16 号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为了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促进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办出高职特色,开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形成江苏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新优势,更好地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服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苏政发〔2006〕26号),现提出如下意见:1.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2.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创新专业建设机制。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条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和就业状况,所有高职院校都要遴选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建立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若干专业群,形成国家、省级、学校三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要加强专业建设的中期评估工作,对不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专业,减少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
积极推进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的新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90%以上。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09.14•【文号】教职成[2004]12号•【施行日期】2004.09.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以下简称《决定》),认真实施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经国务院同意,现对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决定》发布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出现逐步回升的良好势头,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明显增强。
但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统筹人力资源开发中仍存在着忽视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倾向,在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还不够有力。
一方面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不够灵活,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很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都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必考简答题整理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问答1、如何理解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2、高职教育的属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3、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方针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5、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
6、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7、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
8、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
9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10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11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
12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
13、国家对高职教育构建专业认证体系的要求是:教育部2006年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 以上。
14、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有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及必要的说明15、高职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有: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要求、学时分配及必要的说明,这是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16、高职教育的课程特点有定向性、应用性、整体性等特点。
17、为什么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所以它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18、胡锦涛同志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哪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19、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政策和为高职教育制定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3)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4)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关于到 2020 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现就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把握方向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
十“二五”时期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
2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任务。
“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内涵。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要求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功能和独特优势,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4.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要求。
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规范标准2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本标准制定的依据: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2.《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一、课程建设标准制定的目的及意义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设一批能体现职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课程建设工作标准用以指导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特色与创新等。
(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定位以及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定位结合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清晰地描述出课程的性质、作用和课程目标。
具体工作有:(1)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即本课程所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
在描述时应表达“会用……知识做……事情”的具体要求。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6.11.16•【文号】教高[2006]16号•【施行日期】2006.11.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解读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解读.txt*一篇一篇的翻着以前的的签名,那时候的签名有多幼稚就有多么的幼稚。
你连让我报复的资格都没有-〞好想某天来电显示是你的号码。
好想某天你的状态是为我而写。
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解读(之一)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
教育界普遍认为,16号文件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认真学习16号文件,开展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
一、对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简要回顾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5部,即:1.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3.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4.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5.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五个文件的先后颁发,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变化。
〔2000〕2号文件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
提出的高职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相关文件
校企合作相关⽂件校企合作相关⽂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步推进“国家⽰范性⾼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作的通知教⾼〔2010〕8号有关省、⾃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创新⾼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提⾼⼈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平,全⾯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范性⾼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等职业教育改⾰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现对继续推进“国家⽰范性⾼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作通知如下:⼀、充分认识进⼀步推进“国家⽰范性⾼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作的重要意义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启动实施了“国家⽰范性⾼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遴选100所⾼职院校进⾏重点建设。
4年来,⽰范建设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学结合⼈才培养模式、单独招⽣试点、增强社会服务能⼒、跨区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引领了全国⾼职院校的改⾰与发展⽅向。
为更好地适应我国⾛新型⼯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资源强国发展战略的需要,教育部、财政部决定继续推进“国家⽰范性⾼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作,扩⼤国家重点建设院校数量,加快⾼等职业教育改⾰与发展,全⾯提⾼⼈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平,更好地发挥⾼职院校在培养⾼素质⾼级技能型专门⼈才,促进就业、改善民⽣,构建终⾝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的重要作⽤。
⼆、进⼀步推进“国家⽰范性⾼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作的⽬标、任务和主要内容新增100所左右⾻⼲⾼职建设院校,推进地⽅政府完善政策、加⼤投⼊,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以提⾼质量为核⼼,深化教育教学改⾰,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平;深化内部管理运⾏机制改⾰,增强⾼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实现⾏业企业与⾼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
枣庄职业学院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新制定)
枣庄职业学院关于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制(修)订的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组织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和安排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育人环境建设的前提。
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调整修订。
现对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制(修)订依据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示范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5.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
6.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7.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8.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
二、基本原则(一)融入区域经济,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落脚点。
要贴近人才需求市场,深入分析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环境、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岗位所需能力、任职资格等,努力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群)需求之间的结合点,按照培养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规格。
(二)深化校企融合,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2011年教育部12号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1.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3.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职业学校布局和发展规模,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布局,分类指导,支持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做优做强。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旨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本文将介绍这些指导意见,并探讨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加强教育理念的改革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提出了加强教育理念的改革。
教育机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此外,教育部还鼓励高校与行业、企业等实践部门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教育部提倡开展多样化、综合性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此外,教育部还鼓励高校开展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深化绩效评价机制改革教育部提出了深化绩效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教育机构应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纳入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此外,教育部还鼓励高校开展师德评价和领导干部绩效评估,建立健全多维度的绩效评价模式,为教育机构提供优化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支持。
四、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针对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教育部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育部还鼓励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对于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教育部提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培养、激励优秀的教师人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文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文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校企合作是指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以下是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些文件: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2.《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
3.《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12号);
4.《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12号);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6.《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7.《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23号);
8.《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9.《教育部关于制定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
这些文件都是为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迎评促建宣传手册》第五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迎评促建宣传手册》第五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知识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何时通过和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何时通过和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何时通过和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
4、教育部颁布的指导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文件有哪些?其主要精神是什么?答:(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000]2号文件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对规范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形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它主要解决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问题。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主要就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的主题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
“一个重点”就是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两个性”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个建设”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着力“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
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2010年9月13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目录
一、坚持科学办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
二、加强区域统筹规划,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充满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模式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五、改革教师评聘机制,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六、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
七、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
八、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九、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